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不同硬碟能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不同硬碟能

發布時間: 2022-10-17 01:06:18

㈠ 不同型號的硬碟可以組raid0嗎

可以的,但是一般情況下不建議。

1、兩個容量不同的磁碟組raid,如果是raid 0的話,可以用全部容量,raid1,0+1之類就會按小硬碟的容量來組成raid。
2、如果又要冗餘,又要速度,花費會比較大,如果只要速度,安全性會下降。
具體取捨,看你自己~

㈡ 兩個不同的硬碟可以裝一起嗎

可以。1、兩個硬碟分別裝系統。2、同時接好兩塊硬碟。3、進BIOS將一塊設成第一啟動盤,按F10保存。4、重啟後電腦就從這塊硬碟啟動了。5、要用另一塊盤啟動時,再進BIOS設置一下。有些主板可以更簡單一些,比如華碩主板,開機後按F8,就會出現不同的硬碟選擇。

㈢ 不同品牌的硬碟能混用嗎需要什麼設置

可以用,不過加多塊硬碟要注意後面的路線,各種牌子的硬碟設置方法不一樣,一般情況硬碟上會有標識,M是主盤,S是從盤,C是自動識別(就是數據線前端是主,中間是次)。可以自己試試,如果實在不行,可以一個硬碟單獨一根線,插在主板的IDE1上,另外一個硬碟和光碟機在一根線上,插在IDE2上,這樣第二個硬碟效率會低點,不過不太影響。

㈣ 不同型號硬碟能組raid嗎

可以的,raid只看硬碟容量,和牌子沒有關系。
RAID技術主要包含RAID 0~RAID 7等數個規范,它們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常見的規范有如下幾種:

  1. RAID 0:RAID 0連續以位或位元組為單位分割數據,並行讀/寫於多個磁碟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數據傳輸率,但它沒有數據冗餘,因此並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結構。RAID 0隻是單純地提高性能,並沒有為數據的可靠性提供保證,而且其中的一個磁碟失效將影響到所有數據。因此,RAID 0不能應用於數據安全性要求高的場合。

  2. RAID 1:它是通過磁碟數據鏡像實現數據冗餘,在成對的獨立磁碟上產生互為備份的數據。當原始數據繁忙時,可直接從鏡像拷貝中讀取數據,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讀取性能。RAID 1是磁碟陣列中單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數據安全性和可用性。當一個磁碟失效時,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鏡像磁碟上讀寫,而不需要重組失效的數據。

  3. RAID 0+1: 也被稱為RAID 10標准,實際是將RAID 0和RAID 1標准結合的產物,在連續地以位或位元組為單位分割數據並且並行讀/寫多個磁碟的同時,為每一塊磁碟作磁碟鏡像進行冗餘。它的優點是同時擁有RAID 0的超凡速度和RAID 1的數據高可靠性,但是CPU佔用率同樣也更高,而且磁碟的利用率比較低。

  4. RAID 2:將數據條塊化地分布於不同的硬碟上,條塊單位為位或位元組,並使用稱為「加重平均糾錯碼(海明碼)」的編碼技術來提供錯誤檢查及恢復。這種編碼技術需要多個磁碟存放檢查及恢復信息,使得RAID 2技術實施更復雜,因此在商業環境中很少使用。

  5. RAID 3:它同RAID 2非常類似,都是將數據條塊化分布於不同的硬碟上,區別在於RAID 3使用簡單的奇偶校驗,並用單塊磁碟存放奇偶校驗信息。如果一塊磁碟失效,奇偶盤及其他數據盤可以重新產生數據;如果奇偶盤失效則不影響數據使用。RAID 3對於大量的連續數據可提供很好的傳輸率,但對於隨機數據來說,奇偶盤會成為寫操作的瓶頸。

  6. RAID 4:RAID 4同樣也將數據條塊化並分布於不同的磁碟上,但條塊單位為塊或記錄。RAID 4使用一塊磁碟作為奇偶校驗盤,每次寫操作都需要訪問奇偶盤,這時奇偶校驗盤會成為寫操作的瓶頸,因此RAID 4在商業環境中也很少使用。

  7. RAID 5:RAID 5不單獨指定的奇偶盤,而是在所有磁碟上交叉地存取數據及奇偶校驗信息。在RAID 5上,讀/寫指針可同時對陣列設備進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數據流量。RAID 5更適合於小數據塊和隨機讀寫的數據。

㈤ 不同品牌硬碟能裝在同一電腦上嗎

很明顯是可以的
不過說實在的
現在這些硬碟讀取速率不一樣組一塊
還是用一個牌子的
這樣才不會造成
大馬小驢同拉車的情況如果只是一般應用的話
那兩張不一樣的硬碟
沒有什麼問題
影響效果不大

㈥ 不同容量的硬碟能組raid么

考慮到系統的操作性能及磁碟的利用率,我們建議你最好使同樣容量的硬碟。但你如果一定要用不同容量的磁碟,需要注意的是整個陣列的容量要由該陣列中最小容量的硬碟決定,例如在由3個磁碟組成的raid
0陣列中,總容量等於最小磁碟的容量的3倍。在raid
1陣列中,目標盤的容量不能小於源盤的容量。該陣列的總容量就等於最小磁碟的容量。但是jbod是個例外,兩個或更多的不同容量的硬碟可以組合起來,形成一個邏輯單盤。

㈦ 兩個大小不一樣的硬碟對拷(包括系統),能實現嗎

硬碟對拷只要滿足新硬碟容量大於舊硬碟即可,這樣老硬碟的數據就可以完全轉移到新硬碟上。

實現方法:使用輕松備份專業版軟體。

詳細操作步驟:

1、打開輕松備份軟體,左側選擇克隆,右側選課硬碟克隆。

㈧ 不同品牌的硬碟能一起用嗎

可以的,只要電源的輸出夠就能用。但新硬碟與舊硬碟最好不要一起用,會影響系統性能,還可能會加速舊硬碟的老化,導致其損壞。

㈨ 不同型號硬碟能組raid嗎

可以的,raid只看硬碟容量,和牌子沒有關系。
RAID技術主要包含RAID 0~RAID 7等數個規范,它們的側重點各不相同,常見的規范有如下幾種:
RAID 0:RAID 0連續以位或位元組為單位分割數據,並行讀/寫於多個磁碟上,因此具有很高的數據傳輸率,但它沒有數據冗餘,因此並不能算是真正的RAID結構。RAID 0隻是單純地提高性能,並沒有為數據的可靠性提供保證,而且其中的一個磁碟失效將影響到所有數據。因此,RAID 0不能應用於數據安全性要求高的場合。
RAID 1:它是通過磁碟數據鏡像實現數據冗餘,在成對的獨立磁碟上產生互為備份的數據。當原始數據繁忙時,可直接從鏡像拷貝中讀取數據,因此RAID 1可以提高讀取性能。RAID 1是磁碟陣列中單位成本最高的,但提供了很高的數據安全性和可用性。當一個磁碟失效時,系統可以自動切換到鏡像磁碟上讀寫,而不需要重組失效的數據。
RAID 0+1: 也被稱為RAID 10標准,實際是將RAID 0和RAID 1標准結合的產物,在連續地以位或位元組為單位分割數據並且並行讀/寫多個磁碟的同時,為每一塊磁碟作磁碟鏡像進行冗餘。它的優點是同時擁有RAID 0的超凡速度和RAID 1的數據高可靠性,但是CPU佔用率同樣也更高,而且磁碟的利用率比較低。
RAID 2:將數據條塊化地分布於不同的硬碟上,條塊單位為位或位元組,並使用稱為「加重平均糾錯碼(海明碼)」的編碼技術來提供錯誤檢查及恢復。這種編碼技術需要多個磁碟存放檢查及恢復信息,使得RAID 2技術實施更復雜,因此在商業環境中很少使用。
RAID 3:它同RAID 2非常類似,都是將數據條塊化分布於不同的硬碟上,區別在於RAID 3使用簡單的奇偶校驗,並用單塊磁碟存放奇偶校驗信息。如果一塊磁碟失效,奇偶盤及其他數據盤可以重新產生數據;如果奇偶盤失效則不影響數據使用。RAID 3對於大量的連續數據可提供很好的傳輸率,但對於隨機數據來說,奇偶盤會成為寫操作的瓶頸。
RAID 4:RAID 4同樣也將數據條塊化並分布於不同的磁碟上,但條塊單位為塊或記錄。RAID 4使用一塊磁碟作為奇偶校驗盤,每次寫操作都需要訪問奇偶盤,這時奇偶校驗盤會成為寫操作的瓶頸,因此RAID 4在商業環境中也很少使用。
RAID 5:RAID 5不單獨指定的奇偶盤,而是在所有磁碟上交叉地存取數據及奇偶校驗信息。在RAID 5上,讀/寫指針可同時對陣列設備進行操作,提供了更高的數據流量。RAID 5更適合於小數據塊和隨機讀寫的數據。RAID 3與RAID 5相比,最主要的區別在於RAID 3每進行一次數據傳輸就需涉及到所有的陣列盤;而對於RAID 5來說,大部分數據傳輸只對一塊磁碟操作,並可進行並行操作。在RAID 5中有「寫損失」,即每一次寫操作將產生四個實際的讀/寫操作,其中兩次讀舊的數據及奇偶信息,兩次寫新的數據及奇偶信息。
RAID 6:與RAID 5相比,RAID 6增加了第二個獨立的奇偶校驗信息塊。兩個獨立的奇偶系統使用不同的演算法,數據的可靠性非常高,即使兩塊磁碟同時失效也不會影響數據的使用。但RAID 6需要分配給奇偶校驗信息更大的磁碟空間,相對於RAID 5有更大的「寫損失」,因此「寫性能」非常差。較差的性能和復雜的實施方式使得RAID 6很少得到實際應用。
RAID 7:這是一種新的RAID標准,其自身帶有智能化實時操作系統和用於存儲管理的軟體工具,可完全獨立於主機運行,不佔用主機CPU資源。RAID 7可以看作是一種存儲計算機(Storage Computer),它與其他RAID標准有明顯區別。除了以上的各種標准(如表1),我們可以如RAID 0+1那樣結合多種RAID規范來構築所需的RAID陣列,例如RAID 5+3(RAID 53)就是一種應用較為廣泛的陣列形式。用戶一般可以通過靈活配置磁碟陣列來獲得更加符合其要求的磁碟存儲系統。
RAID 5E(RAID 5 Enhencement): RAID 5E是在RAID 5級別基礎上的改進,與RAID 5類似,數據的校驗信息均勻分布在各硬碟上,但是,在每個硬碟上都保留了一部分未使用的空間,這部分空間沒有進行條帶化,最多允許兩塊物理硬碟出現故障。看起來,RAID 5E和RAID 5加一塊熱備盤好象差不多,其實由於RAID 5E是把數據分布在所有的硬碟上,性能會與RAID5 加一塊熱備盤要好。當一塊硬碟出現故障時,有故障硬碟上的數據會被壓縮到其它硬碟上未使用的空間,邏輯盤保持RAID 5級別。
RAID 5EE: 與RAID 5E相比,RAID 5EE的數據分布更有效率,每個硬碟的一部分空間被用作分布的熱備盤,它們是陣列的一部分,當陣列中一個物理硬碟出現故障時,數據重建的速度會更快。
RAID 50:RAID50是RAID5與RAID0的結合。此配置在RAID5的子磁碟組的每個磁碟上進行包括奇偶信息在內的數據的剝離。每個RAID5子磁碟組要求三個硬碟。RAID50具備更高的容錯能力,因為它允許某個組內有一個磁碟出現故障,而不會造成數據丟失。而且因為奇偶位分部於RAID5子磁碟組上,故重建速度有很大提高。優勢:更高的容錯能力,具備更快數據讀取速率的潛力。需要注意的是:磁碟故障會影響吞吐量。故障後重建信息的時間比鏡像配置情況下要長。

㈩ 兩個不同的硬碟上分區,可以合並成一個分區嗎

合並分區」功能也是一個如分配空閑空間一樣,將復雜的操作過程直觀化的實用功能。在您用它來擴大某個盤的時候,它實際上會執行分區的移動、擴大等操作。或許您很費勁的才弄出來的一個未分配空間,但是您卻不知道怎麼才能用它來擴大分區或者還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那麼您可以使用合並功能來將其合並到任意一個您想要擴大的盤(前提是在同一塊硬碟上)。「合並分區」的另一個特點是您可以直接合並兩個相鄰的盤。它的好處是在不改變相鄰兩個盤裡面數據的情況下,將兩個小的分區合並成為一個大分區,以充分的利用剩餘空間。下面給出具體步驟。

注意:
在分區前,對於一些重要的數據,您可以使用免費的備份軟體:輕松備份來備份, 它支持備份系統、磁碟、分區、文件、定時備份等等。

合並分區操作案例1:合並未分配空間到一個分區

1. 下載免費的分區助手,安裝並運行。如圖1所示:可以看到,C盤大小約為29GB,在磁碟1上有兩個未分配空間(Unallocated),現在就以將兩個未分配空間合並進C盤為例:

圖1

2. 選中C,點擊滑鼠右鍵選擇「合並分區」或者在側邊欄分區操作中選擇「合並分區」,如下圖2所示:

圖2

3. 在彈出的窗口中,如圖3,勾選需要合並的未分配空間,當有多個未分配空間時可以同時選中多個,然後點擊確定,返回到主界面:

圖3

4. 提交以上操作,點擊工具欄的「提交」按鈕,在彈出的窗口點擊「執行」,如圖4。 執行過程中可能需要花一會時間,所花時間的長短由分區中的數據的多少而定。這需要您耐心地等待,請不要強行終止程序:

圖4

合並分區操作案例2:合並兩個己存在的相鄰分區

1、 如圖5將D和E合並,前面的操作步驟都是一樣的。D和E盤合並到D盤(注意:合並之後在D盤之下會建立一個 e-drive的文件夾,E盤的數據都會被移動到這里),勾選D、E,在右下角選擇合並到D :

圖5

2、 最後確認您要執行的操作,然後點擊工具欄的「提交」按鈕,在彈出的窗口點擊「執行」,操作過程中可能要重啟電腦,在彈出的窗口中點擊「是」, 以讓程序在重啟模式下完成等待執行的操作,如圖6。執行過程中可能需要花一會時間,所花時間的長短由分區中的數據的多少而定。這需要您耐心地等待,請不要強行終止程序。

圖6

3、 有時不是必須要重啟,但是當前要進行操作的分區上有程序正在運行,點擊「執行」後會彈出如圖7所示的提示對話框窗口,提示關閉正在這個分區上運行的程序,點擊「重試」,可以關閉當前正在運行的程序,避免重啟:

圖7

分區助手本次更新提供了更多直觀的功能,使操作變得更加簡單。如果您想擴大C盤,但是當前磁碟上又沒有未分配空間時,您可以使用分配自由空間功能來快速擴大系統分區,詳細步驟參看「怎麼分配自由空間給其他分區」這篇文章。到分區助手教程,了解更多分區教程。

注意:
1、 分區軟體建議安裝在C盤。
2、 win7系統分區前的引導分區是不能被合並的。
3、 對每個分區進行操作的之前最好先進行磁碟檢查(chkdsk),如果有錯,請先修復錯誤,之後再打開軟體執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