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給電腦硬碟上鎖比如我想不讓別人打開D、E盤。
以下用Windows7系統電腦為例,給大家演示一下。
1、首先點擊電腦桌面中的計算機。
㈡ 如何解開筆記本硬碟鎖
找專業解鎖人員或是數據恢復人員用工具解鎖吧,有工具很簡單的。一般軟體很難解鎖,因為密碼已經已經鎖到硬碟或磁軌中了。。。在專業就回答不上來了
㈢ 怎樣把電腦里的C盤上鎖
假設你的系統是winxp的話:
其實現步驟:
1,打開我的電腦,--工具--文件夾選項--查看--然後把簡單的文件共享不要鉤上。
2.右擊c盤,屬性--安全--把完全控制的許可權設為拒絕就可以了,保證可以實現!你現在雙擊C盤就進不去了,也下載不了東西進去了!
假設你的系統是win7系統的話:
運行里輸入gpedit.msc
㈣ 怎樣給移動硬碟加鎖
1、首先將移動硬碟或者U盤插入電腦的USB介面。然後打開計算機的資源管理器,即打開我的電腦。在你的移動硬碟上點擊滑鼠右鍵,選擇啟用bitlocker。如圖所示;
㈤ 硬碟被加鎖,怎麼辦才行
廠家說忘記密碼無葯可9 叫廠家去死
現在是看你要不要裡面的資料,如果要,那就麻煩了,,外面有破解硬碟密碼的,如果要資料會很貴,至於要多少,他們會先幫你解密,然後他們看你裡面的資料有多重要來收費.最高有收過幾拾W的.
如果你不要裡面的資料,那就簡單了,他們會看你的硬碟多大來收費.我上次一個40G的硬碟去解,收了我30元(廣州)
㈥ 怎樣解除硬碟鎖
解除硬碟鎖方法如下:
1、有被加密的硬碟上會有一個鎖的圖標,如圖所示:
㈦ 數據恢復急!!!!!!!!!!!!
本人一向認為單純為了維修而維修的硬碟維修實在沒有太大意義,除非是那些一門心思要當二手商人的批發和零售商(不過請不要受到我主觀觀念的影響,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硬碟的用途,對是否值得維修獨立作出判斷)。畢竟,硬碟維修的「維修」跟普通意義上的維修是有很大區別的。
如果我們壞了一塊主板,經檢查發現是一個三極體燒了,我們可以更換一個新的三極體,這樣,這個三極體仍然可以實現原來三極體的功能,主板沒有受任何影響,壞的地方也就不存在了,我們可以說——這塊主板修好了。但是硬碟不一樣,所謂的「維修」,只是把碟片上的壞道、硬碟內部的缺陷等等問題掩蓋起來,不讓硬碟的控制系統和計算機操作系統發覺而已,那些缺陷仍然實實在在地躺在硬碟裡面,成為隨時可以再爆發的定時炸彈。
因此,單純的維修,只能使硬碟暫時恢復可用性,我認為意義不大。而如果維修是為了讓硬碟可以暫時使用,使用戶可以重新讀取盤裡面的數據並備份到其他地方,那麼這應該是值得的,畢竟用戶的數據在一定程度上是無價的。
(PS:比較諷刺的是,當一些二手商通過簡單地隱藏分區來隱藏壞道的時候,不少硬碟維修商還振振有詞地說那些人是利用了部分消費者的無知來坑人,是奸商;而他們才是真正的維修,所以他們的工作是如何復雜、技術要求如何高,他們人是如何正直等等。現在,我們發現原來他們也只不過是把缺陷藏起來而已,只不過藏得非常隱蔽,讓人無從發現,不知道他們現在應該如何自處?還是說奸商如果能不讓人發現,就可以搖身一變變得不奸了?我覺得至少那些隱藏分區的人還算比較正直,因為他們畢竟還為消費者保留了發現作假的權利。在這方面,我接觸過一個硬碟維修商,他是PC-3000在南方新增加的一個國內代理,這人算是比較坦白的,能夠明確告訴客戶硬碟修復後和原盤的差別,讓客戶自己決定是否維修。這在硬碟維修界中算是另類了。)
數據恢復是一個比較敏感的話題,對於一些具體的理論、還原演算法、涉及的儀器和具體操作的細節,都有各種各樣的限制,不能詳細作出描述。這里只能根據需要,盡量完整地讓大家對數據恢復有一個大概的整體印象就已經足夠了。數據恢復可以分為純軟體的恢復和軟硬體結合的恢復。
硬碟內部是有一定的校驗公式來保障數據的完整性的,根據每一個扇區內數據的內容、扇區的伺服信息,再根據一定的校驗公式經過運算,會產生一個唯一的校驗和,這個值每一個扇區都是不一樣的。同一個扇區儲存不同數據的時候校驗和固然不一樣,不同的扇區儲存相同的數據也會產生不一樣的校驗和(SCSI硬碟在這方面的機制會更加完善)。數據恢復正是利用了這樣的原理,通過逆向運算,在某一方面的信息因為錯誤操作而丟失或者被改變的情況下,仍然可以根據其餘的原始信息,把數據盡可能完整地還原出來。
其實在實際操作中,刪除文件、重新分區並快速格式化(format不要加U參數)、快速低格、重整硬碟缺陷列表等等,都不會把數據從物理扇區中實際抹去。刪除文件只是把文件的地址信息在列表中抹去,而文件的數據本身還是在原來的地方靜靜躺著,除非拷貝新的數據進去那些扇區,才會把原來的數據真正抹去。重新分區和快速格式化只不過是重新構造新的分區表和扇區信息,同樣不會影響原來的數據在扇區中的物理存在,直到有新的數據去覆蓋他們為止。
快速低格一般只有原廠的DM才可以實現,是用DM軟體快速重寫盤面、磁頭、柱面、扇區等等初始化信息,仍然不會把數據從原來的扇區中抹去。重整硬碟缺陷列表也只不過是把新的缺陷扇區加入到G列表或者P列表中去,對於那些本來儲存在缺陷扇區中的數據那是沒有辦法了,因為扇區已經出現物理損壞,即使不加入缺陷列表,也很難恢復;但對於其他數據,其實還是沒有實質性影響的。
對這樣的硬碟進行數據恢復,算是數據恢復裡面比較簡單的,最關鍵的一點是在錯誤操作出現後,不要再對硬碟作任何自己都不知道目的的無意義操作和不要再往硬碟裡面寫入任何東西。
恢復這種硬碟的數據,可以通過純粹的軟體操作來完成。目前大家能夠找到的數據恢復軟體還是非常多的,大致有EasyRecovery、Recover、Lost&Found、FinalData、Disk Recover等等,還有其他很多,就不逐一列舉了。這些軟體有的在DOS模式下面運行,有的可以在Windows模式下面運行,甚至可以在NT/2000下面運行,處理NTFS格式分區裡面丟失的數據。
對於誤刪除、錯誤格式化,但又沒有用其他數據覆蓋這些形式的數據恢復,上面說的這些軟體還是有相當好的效果的。當然,如果讓一個菜鳥和一個老鳥來運用這些軟體的話,恢復效果會有很大的差別。要提高數據恢復的成功率,關鍵是要掌握每一個軟體的特性和每一個操作的參數和特點,有針對性地合理選擇,配合使用,這是需要一定的經驗積累才可以做到的。目前國內的數據恢復公司對這種級數的數據恢復報價是每個硬碟350~1000元人民幣。
(被認為是數據恢復至尊的FinalData)
(EasyRecovery操作界面)
純粹軟體的恢復當然有著極大的局限性,前提條件是必須要硬碟還能夠正常使用才行。因此,對於一些有輕微缺陷的硬碟,稍微修理一下,讓硬碟可以正常使用後,再進行軟體的數據恢復是明智的,因為這樣可以節省大量的數據恢復成本。畢竟,對於那些無論如何不能動的硬碟,軟體是無能為力的,這時候就需要使用成本比較高的軟硬體結合的恢復方式。
採用軟硬體結合的數據恢復方式,關鍵在於恢復用的儀器設備。這些設備都需要放置在超凈無塵工作間裡面,而且這些設備內部的工作台也是級別非常高的超凈空間。這些設備的恢復原理也是大同小異,都是把硬碟拆開,把磁碟放進機器的超凈工作台上,然後用激光束對碟片表面進行掃描,因為盤面上的磁信號其實是數字信號(0和1),所以相應地,反映到激光束發射的信號上也是不同的。
這些儀器就是通過這樣的掃描,一絲不漏地把整個硬碟的原始信號記錄在儀器附帶的電腦裡面,然後再通過專門的軟體分析來進行數據恢復。可以說,這種設備的數據恢復率是相當驚人的,即使是位於物理壞道上面的數據,由於多種信息的缺失而無法找出准確的數據值,也可以通過大量的運算,在多種可能的數據值之間進行逐一代入,結合其他相關扇區的數據信息,進行邏輯合理性校驗,從而找出邏輯上最符合的真值。
對於上面說到的設備和方式,目前國內擁有數據恢復設備,能夠做到軟硬結合的恢復方式的公司,根據資料顯示目前暫時只有兩家,分別位於北京和廣東(資料有效期是今年4月,或許還有別的公司說自己有這樣的設備,不過我覺得炒作的可能性比我漏查的可能性要大)。現在很多數據恢復公司都吹噓說他們有多先進的設備,多高超的技術,但其實多半都是停留在純軟體級別的恢復而已。
真的碰到難纏的盤,他們會快遞到這兩地的公司,讓他們去用機器恢復,而這兩家公司也認可這樣的操作方式,因為這樣他們就不需要花費打廣告的錢,也保證了機器能夠有足夠的工作負荷,縮短投資回收期。這樣級別的數據恢復,目前國內市場價格大約是每個硬碟3000~5000人民幣甚至更多。當然,那兩家公司接收從其他數據恢復公司轉手過來的硬碟的時候,收的是行內批發價,這中間大概有數百到一千元左右的差價,當然是讓那些數據恢復公司當仁不讓當作中介費吃掉了。
不過這仍舊不是數據恢復的終極方式。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前提,就是數據沒有被覆蓋。對於已經被覆蓋的數據、完全低格、全盤清零、強磁場破壞的硬碟,仍然有最終極的數據恢復方式,老美管這個叫「深層信號還原」。具體的原理比較復雜,但是可以通過一個相關的例子來說明。譬如一個人開車撞了人,跑掉了,為了逃避公安的偵查,他把汽車撞過凹陷的地方重新鼓起拉直,並噴上了新的油漆。那麼,這樣處理過的車子,在肉眼的觀察下是看不出碰撞過的痕跡的。
但是鑒證科的人只需要用弧光燈照射汽車,戴上專門的偏光鏡去看,碰撞過的痕跡就馬上一目瞭然。「深層信號還原」應用了與此類似的原理。從硬碟磁頭的角度來看,同樣的數據,拷貝進原來沒有數據的新盤和拷貝進舊盤去覆蓋掉原有數據,是沒有分別的,因為這時候磁頭所讀取到的數字信號都是一樣的。
但是對於磁介質晶體來說,情況就有點不一樣了,以前的數據雖然被覆蓋了,但在介質的深層,仍然會留存著原有數據的「殘影」,通過使用不同波長、不同強度的射線對這個晶體進行照射,可以產生不同的反射、折射和衍射信號,這就是說,用這些設備發出不同的射線去照射磁碟盤面,然後通過分析各種反射、折射和衍射信號,就可以幫助我們「看到」在不同深度下這個磁介質晶體的殘影。
根據目前的資料,大概可以觀察到4~5層,也就是說,即使一個數據被不同的其他數據重復覆蓋4次,仍然有被「深層信號還原」設備讀出來的可能性。當然,這樣的操作成本無疑是非常高的,也只能用在國家安全級別的用途上,目前世界范圍內也沒有幾個國家可以擁有這樣的技術,只有極少數規模龐大的計算機公司和不計成本的政府機關能擁有這樣級別的數據恢復設備,而且主要都是由美國人掌握。
看到這里,不知道我們的讀者會有什麼感想。在數據恢復領域,別人很早就已經能達到這樣的技術高度了,而且現在,所有實質意義上的硬碟公司也全部都是別人的,但他們並沒有大大咧咧到處炫耀。相反,我們國內的一些技術人員,數據恢復軟體水平離日本還有十萬八千里(被認為是「數據恢復軟體之王」的FinalData是日本的產品),更不要說美國了;連屬於自己的真正意義上的硬碟廠家都沒有,算是小半桶水都不到了,但是搖晃起來倒是咣咣咣咣震天響。
譬如某個南方的數據恢復公司設計了一個數據恢復軟體(他們保密得很,我只看到了界面,沒有真正看過工作方式和源碼,不知道是不是「Banana軟體」【注】,暫且算是他們設計的吧),10月23號的時候做了一次演示,把一個被PC-3000清空了缺陷列表的硬碟數據恢復出來,就認為效果很好了。
可是,這本來就只是一個數據恢復軟體應該做到的事情,國外的產品可以做到比這個更多,實在沒有什麼好炒作的。還有國內一個硬碟維修企業出了一個稱為「國防版」的硬碟數據操作軟體,但通過一些朋友在內部渠道了解過以後,不禁覺得有點失望——如果中國現在的國防級別軟體也只能達到這個水平的話,未免太讓人心灰意冷了吧。衷心希望這個「國防版」只是一句廣告詞而已。
[注]:Banana——香蕉。老美專指那些在美國出生的華裔,他們有中國人的黃皮膚,但是骨子裡接受的卻是美國白人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因此用香蕉來比喻,取其「黃皮白心」之義。
現在,有一些中國的軟體公司,他們好一點的,購買外國軟體的核心演算法和引擎自己重新開發,但是付了2年的使用許可費,第3、4年照樣使用;差一點的,反匯編出外國軟體的演算法、流程和指令,自己編寫一個同類軟體;或者再惡劣一點,只是對外國的軟體進行脫殼,只是換上自己寫的一個中文界面,就堂而皇之地拿出來賣,美其名曰「民族軟體」。
對於這些軟體,國外程序員比較無奈地,其中比較有幽默感的人就把這些軟體統稱「Banana軟體」。這類軟體在國內是令人難以置信地超大量存在,無論出品自大公司小公司,你叫得出名字叫不出名字,幾乎毫無例外地有著「香蕉」的影子。
幾種硬碟問題的菜鳥處理方法
相信很多讀者都會對這個比較感興趣,但是對於我來說卻是非常不好寫。畢竟,絕大部分讀者都不是專家,一些在操作中被我們認為很理所當然的事情別人卻未必能很好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對於這樣的問題,確實也不方便說得太多太詳細,於是,就寫成了下面這部分不倫不類的文字。
盡管如此,我還是希望通過在這里的一些描述,讓絕大部分使用者都可以自如地解決一些比較常見、而且大家也比較關心的硬碟問題。這樣,大家在碰到一些常見問題的時候就不需要出去找那些搞硬碟維修的,讓人狠宰了。其實,很多常見硬碟問題的處理方法在網上都登得濫了,非常容易找到一大堆解決的方法,因此這里不打算對一些網上有詳細說明,而且可操作性很高的硬碟問題處理方法作描述。
我這里想要說的,是一些也比較容易碰到,但是網上的說明卻都是那些槍手們你抄我抄大家抄,毫無可操作性甚至根本不符合邏輯的那些問題的處理方法。不過我必須提醒大家,既然我說的這些都是比較棘手的問題,那你也別指望有太高的成功率,現代硬碟的結構和運行機理已經遠比從前復雜很多很多了,我不可能每一個牌子每一個型號的硬碟都那樣去試,這些方法的原理都是符合現代硬碟的結構和控制、運行機制的,但是能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還是要看操作者是否能夠對硬碟故障的原因作出正確把握並能否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工具軟體。
1.硬碟分區表損毀
造成這個問題的最通常原因,是在電腦使用過程中突然停電。如果電腦在進行磁碟整理或者其他需要大量磁碟讀寫過程的操作的時候,突如其來的停電有很大可能會產生這種錯誤。大家不要認為這是很初級的硬碟問題,設身處地想一下,要是一些老鳥自己碰到這個問題,也會彷徨一下子的。問題主要是如果不需要數據的話,那麼這個根本就不算是一個硬碟問題,只要重新分區格式化就搞定了;但是,如果裡面有比較重要的數據的話怎麼辦?
或者你比較懶,不想重裝系統,能不能在保存系統和數據的情況下解決這個問題呢?對於這個要求,網上很多文章的介紹是用DiskMan這個軟體去自動修復分區表。不過,在實際操作中,這樣的方法倒是有點過於傻瓜化了,想靠軟體去自動修復分區表,靠的其實是軟體的演算法,但是演算法是死的,人卻是活的,每個人自己硬碟的分區都不可能一樣。
跟據實際的操作證實,這樣的恢復方法大概只有90%的修復率,就是說,能100%完全修復分區表的機會並不是很高。不過用DiskMan這個軟體,主分區的恢復倒是一般不成問題,只要你的主分區恢復了,系統可以啟動了,剩下的不能恢復的分區裡面的數據可以試著用FinalData來恢復,在正常情況下,應該可以完全恢復過來。這個方法最大的優勢是DiskMan支持的文件格式非常多,所以即使在NTFS、EXT等等其他格式的分區里,也能比較有效地恢復分區表。
(DiskMan界面)
不過,如果你的硬碟是FAT或者FAT32的話,我覺得上面的方法還是太復雜了,而且把希望全部寄託在兩個軟體的演算法上面,沒有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太浪費人力資源了^_^。估計絕大部分人對自己用的計算機裡面的硬碟分區大小還是心中有數的吧,如果能記得每一個分區的大小,這樣就可以了。
你原來用什麼軟體分區的,現在還是用它,一摸一樣按照原來每個分區的大小重新分區,不過記住不要格式化。不要格式化這個非常關鍵,有一些分區軟體如Partition Magic等等,通常在默認情況下都是分區連格式化的,在設置裡面取消分區連格式化的選項。
重新分區之後,用軟盤、光碟啟動或者把這塊硬碟接到另外一台計算機上面,運行NDD(Norton Disk Doctor,不要告訴我你不知道這個是什麼),執行掃描,很快,它就會發現硬碟分區錯誤和一些很專業的「莫名其妙」看不懂的錯誤,不知道說什麼也沒關系,接下來當然是修復這些問題啦。全部修復完以後,重新啟動,你會驚奇地發現整個硬碟又已經可讀了,所有分區跟原來都一模一樣,所有原來的文件也完好無損,一個位元組也沒有少。
這種方法的恢復成功率非常高,過程非常傻瓜但是又可以調動大家主觀能動性。不需要運行專門的數據恢復軟體,又能讓大家真正去動手,使菜鳥也能擁有妙手回春的滿足感,特能滿足人們的虛榮心,哈哈。當然,最保險的辦法還是在軟盤或其他存儲介質上備份一個分區表,這樣可以令硬碟的安全系數得到大大提高。
(Norton Disk Doctor的DOS版界面)
2.硬碟邏輯鎖
網上對於解除硬碟邏輯鎖方法的文章可以說是汗牛充棟,但仔細看了,都是天下文章一大抄,每一篇都大同小異。其實,硬碟邏輯鎖大體上可以分成邏輯死循環和增量偏移兩種方式。再復雜的方式如全盤演算法加密等等就不是普通的用戶可以解決的了,因此這里也就不提也罷。
邏輯死循環也有很多種,從比較簡單的0-1扇區死循環到比較煩人的C-D分區死循環,無非都是在分區表上作文章,人為地造成分區表的邏輯錯誤,使硬碟在啟動的時候陷入死循環而不能啟動,必須經過一些驗證手段才能重新得到正確的分區表信息。
網上很多文章都長篇大論,介紹了通過PCTools、DE(Disk Editor)甚至Debug命令來恢復的方法,這些恢復方法在理論上是正確的,不過都沒有太大的現實意義。因為他們都忽略了,在他們長篇大論的時候,用戶硬碟裡面的磁頭還在0-1扇區或者C-D分區之間不斷地作往復運動。
硬碟都啟動不起來,還怎麼去讀取分區表信息?怎麼把正確的信息寫進去?磁頭是沒空做這個事情了,不知道他們是打算用鉛筆寫還是用圓珠筆寫?
0-1扇區死循環還比較簡單,軟盤啟動、光碟機啟動或者把硬碟掛在別的機器上還是可以動起來的,而如果是惱人的C-D分區死循環,則不論是軟盤啟動、光碟機啟動還是把硬碟掛在別的機器上,都不能啟動機器。可笑的是,破除這個死循環的方法也是無比地簡單,因為這種方式的邏輯鎖其實是利用了MS-DOS裡面IO.SYS的漏洞。
IO.SYS文件是輸入輸出管理文件(Input and Output),它包含LOADER、IO1、IO2、IO3四個模塊,其中IO1中包含有一個很關鍵的程序SysInt_I,它在啟動中很固執,非要去讀分區表,而且不把分區表讀完誓不罷休。如果碰上分區表是循環的,它就只有死機了。
同時, DOS為了獲得硬碟使用權必須讀分區表參數,而且DOS還約定驅動器號不能超過26,這是系統的設計者沒有考慮到此等循環分區表的嚴重後果,這就是MS-DOS的脆弱性和不完備性。回過頭來,如果不想陷入這樣的邏輯死循環,只要不使用微軟基於DOS(從DOS3.0到Windows Me)的操作系統就可以了。
有很多系統可供選擇:如PC-DOS 、DR-DOS、ROM-DOS等(建議大家去看看新DOS時代,裡面有很多很有用的DOS方面的信息:http://newdos.yginfo.net/dosmain.htm),另外,微軟的NT/2000/XP系列也是可以的。硬碟動起來後,大家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吧。不過我始終還是推薦大家用原廠的DM,畢竟是原廠的東西,對自己牌子的硬碟操作總是比較有把握的,而且,那些PCTools之類因為比較老,對FAT32、NTFS以及大硬碟等等的操作總有一些問題。
也有熱心的人把恢復正常分區表的指令編寫成一個小程序,叫Unlock.com(有很多不同的人編寫的不同版本,大家可以挑一些日期比較近的,太古老十八代的東西就不要用了),大家可以試用一下,效果還是有的。
現在,一家叫Acronis的公司也來湊熱鬧,發布了一個叫AcronisUnlock的小程序,運行它可以創建一張軟盤,用來為硬碟解鎖。畢竟是一個商業產品,如果沒有一定的作用誰敢拿出來?試了一下,雖然不是能治百病,但對一般的硬碟鎖還是很有效的。
(Seagate的原廠DM)
增量偏移法當初其實不是用來製造邏輯鎖,而是用來製作硬碟保護卡的,聯想的「宙斯盾」和捷波的「恢復精靈」等硬碟保護軟體也是採用了相似的技術。這種方法的原理就是在硬碟裡面劃出一個特別的區域,把整個硬碟的所有寫入全部操作映射到這個區域中,這樣,原來設置了受保護的系統和數據區域就不會受到新增加的寫入信息的影響,甚至是文件的修改,其實也是映射到特定區域的操作。
因此無論出現什麼樣的崩潰,只要一個按鈕,就可以把原來受到保護的系統和數據恢復過來。不過對硬碟的保護好是好了,但如果換了一塊主板,或者主板、保護卡壞了,要處理這個硬碟也真的十分頭痛。因為上面說的方法對這個硬碟已經沒有用了,你通過軟體從硬碟裡面讀出硬碟分區表的數據,然後修改、寫進去,可惜,這些正確的信息並沒有真正寫入分區表,而是都映射到那個特殊的區域去了,硬碟仍然不行。
這樣的硬碟,無論做重新分區、格式化甚至低格,完了你還是發現裡面的數據紋絲不動。如果你運氣好,知道硬碟是被「宙斯盾」或「恢復精靈」,又或者是什麼其他硬碟保護卡保護過的,那麼你只要找到相應的主板或硬碟卡,執行一次卸載過程就可以了;如果運氣不好,不知道,那麼試試下面的方法吧。
經過一些實踐,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解除。找一塊沒有「宙斯盾」或者「恢復精靈」主板的機器,把這個硬碟作為從盤掛上,COMS設置裡面把這個硬碟設成None(在大多數情況下,這樣就已經能夠解除映射信息對BIOS的欺騙,恢復軟體對硬碟的實模式操作),然後運行fdisk /mbr,應該就可以恢復這個硬碟了。
如果還是不行,那就乾脆不要用微軟的系統。在PC-DOS或者ROM-DOS下面運行原廠DM,把硬碟內部現有的分區表信息不管對錯,全部推倒,重新使用該硬碟的默認盤面、磁頭、柱面、扇區信息進行快速初始化並按照原來的分區大小和方式重新分區。
如果閣下對數據的完整性十分在意,不想丟掉數據,那麼完了以後試著用FinalData、EasyRecovery之類的軟體吧,只能祝你好運(對這些數據恢復軟體運用越純熟,了解越多,數據恢復的成功率越高,建議大家平時有事沒事多試試,所謂「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嘛)。
要解決被增量偏移這種方法鎖了的硬碟真的比較麻煩,就算非常有經驗的人,恢復的成功率也是不高的。現在,我對「宙斯盾」和「恢復精靈」開始有點莫名地憎恨了,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樣的感想,呵呵。
3.零磁軌損壞
這樣的文章網上太多太多了,遺憾的是很多都是幾百年前的資料,都是在網上你抄我我抄你的。要命的是根據他們所說的用DE或者PCTools將硬碟的起始扇區從0面0柱1扇區改為0面1柱1扇區的方法,卻根本沒有一個人真正修好過零磁軌。
想來,大概是寫這些文章的人自己也沒有零磁軌損壞的硬碟,沒有真正看到過這樣的硬碟是不是真的像他們想像的那樣還可以動起來;或者,就是把修復軟盤零磁軌損壞的方法照樣套在硬碟上去了。硬碟和軟盤的結構和機制區別非常大,特別是現代硬碟,已經完全沒有軟盤原理的影子了。
零磁軌損壞分為物理零磁軌損壞和邏輯零磁軌損壞。邏輯零磁軌其實就是引導扇區(請注意,不是網上眾多文章所說的主引導扇區,主引導扇區壞了的話是神仙也難救的),物理零磁軌是主引導扇區。在老式的老爺硬碟裡面,主引導扇區的信息通常是做在硬碟的Firmware上面的,所以硬碟沒有物理零和邏輯零的區別,主引導扇區和引導扇區的稱呼沒有任何區別,其實都是指邏輯零。
而現代硬碟,初始化信息的起點就是硬碟的物理零,如果物理零損壞了的話,硬碟根本無法完成初始化過程,通過軟體方法根本沒有成功恢復的可能性。通常,現代的硬碟啟動的過程是這樣的,通電後,磁頭接收到從硬碟控制晶元上傳來的第一個啟動指令,然後開始讀主引導扇區(物理零)的初始信息,確定硬碟保留區的位置,然後讀硬碟保留區,確定缺陷列表、調入校驗演算法公式、讀入內部操作指令等等。所有這些完成了,硬碟才算完成了初始化,正式進入工作狀態。然後,硬碟開始讀取引導扇區(邏輯零),確定硬碟的起點和分區表位置,讀入分區表等等。
從這個過程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邏輯零磁軌損壞的硬碟還是可以完成整個初始化過程,被系統認出來的,因此,也就存在著被軟體修復的可能性。就不要用什麼DE和PCTools了,這些都是很老的軟體,基於老式硬碟的CHS結構體系以及相應的3D定址方式,跟現代硬碟的模塊化結構和線性定址方式是有很大差距的。
按照網上文章的說明修改以後,對現代硬碟根本不會起作用,不信的話大家可以自己試一下(也會有起作用的時候,但那必須是你的主板BIOS裡面有3D定址-線性定址翻譯模塊,並且恰好能夠支持你想要修的那個硬碟,不過你要是覺得可以碰上這樣的可能性的話,我勸你不如去買彩票算了)。
用一個原廠的DM吧,DM用的人多了,但是我可以說估計沒有幾個人會有這個好奇心把裡面所有的選項和功能都試一遍的。某些廠商的DM裡面有一個項目,叫「高級選項」,進入後,選「自定義」選項,有一個項目的選項中,它會首先問你是否願意按照硬碟參數默認的磁頭、柱面和扇區參數來對硬碟分區和格式化,既然你的硬碟邏輯零磁軌壞了,當然是選擇「否」,然後DM會讓你自己輸入相應的磁頭、柱面和扇區信息,這時候你應該知道如何做了吧?
如果不幸你的硬碟品牌的相應DM沒有這樣的選項和功能,那麼就試試用Acronis DiskEditor吧(要在Windows 2000/XP下面運行),試著用這個最新最強的扇區編輯軟體封閉硬碟的邏輯零磁軌,也可以達到相似的效果。不過無論是DM還是Acronis DiskEditor,這樣的操作因為受到很多其他條件的約束,先決條件是必須能把硬碟認出來並且能夠進行實模式操作,否則成功率不會高。而且對普通用戶來說這些操作還是比較復雜,要多試幾遍,多研究幾次才可以提高成功率。
(Acronis DiskEditor)
對於物理零損壞,根據上面的硬碟初始化過程,我們可以知道,這樣的硬碟根本連初始化都不能開始進行,無論什麼系統什麼軟體都不可能對它進行操作,真正的軟硬不吃。不過,這么久以來,我還沒有真正碰到過物理零損壞的硬碟,所以也不知道像PC-3000這樣的軟體有沒有這個能力修復。
比較能確定的方法只能是回原廠用機器設備重新掃描定位,重寫伺服信息,然
㈧ 什麼是硬碟鎖如何解開
解除硬碟邏輯鎖的方法!
「硬碟邏輯鎖」是一種很常見的惡作劇手段。中了邏輯鎖之後,無論使用什麼設 備都不能正常引導系統,甚至是軟盤、光碟機、掛雙硬碟都一樣沒有任何作用。 「邏輯 鎖」的上鎖原理:計算機在引導DOS系統時將會搜索所有邏輯盤的順序, 當DOS被引導時,首先要去找主引導扇區的分區表信息,然後查找各擴展分區的邏輯盤。 「邏輯鎖修改了正常的主引導分區記錄,將擴展分區的第一個邏輯盤指向自己,使得DOS在啟動時查找到第一個邏輯盤後,查找下個邏輯盤總是找到自己, 這樣一來就形成了死循環。給「邏輯鎖」解鎖比較容易的方法是「熱拔插」硬碟電源。 就是在當系統啟動時,先不給被鎖的硬碟加電,啟動完成後再給硬碟「熱插」上電源線, 這樣系統就可以正常控制硬碟了。為了降低危險程度,碰到「邏輯鎖」後, 大家最好依照下面兩種比較簡單和安全的方法處理。
★UltraEdit★ 首先准備一張啟動盤, 然後在其他正常的機器上使用二進制編輯工具(推薦UltraEdit)修改軟盤上的IO.SYS文件(修改前記住先將該文件的屬性改為正常),具體是在這個文件裡面搜索第一個「55AA」字元串, 找到以後修改為任何其他數值即可。用這張修改過的系統軟盤你就可以順利地帶著被鎖的硬碟啟動了。 不過這時由於該硬碟正常的分區表已經被破壞,你無法用「Fdisk」來刪除和修改分區。
★DM★ 因為DM是不依賴於主板BIOS來識別硬碟的硬碟工具,就算在主板BIOS中將硬碟設為「NONE」,DM也可識別硬碟並進行分區和格式化等操作, 所以我們也可以利用DM軟體為硬碟解鎖。首先將DM拷到一張系統盤上,接上被鎖硬碟後開機,按「Del」鍵進入BIOS設置,將所有IDE介面設為「NONE」並保存後退出,然後用軟盤啟動系統,系統即可「帶鎖」啟動,因為此時系統根本就等於沒有硬碟。啟動後運行DM, 你會發現DM
可以識別出硬碟,選中該硬碟進行分區格式化就可以了。
㈨ 誰能告訴我「硬碟鎖」的工作原理,
硬碟鎖.是一種邏輯鎖.一般用於惡作劇的.就像你從A點到B點.然後B點轉到A點.不停的轉.這樣硬碟就無法工作.
㈩ 推薦一個給一個硬碟加鎖的工具,就是用密碼訪問硬碟
高強度U盤文件夾加密 9000 V5.0
是一款專門針對本地硬碟、移動硬碟(或U盤)文件夾進行加密的軟體,軟體採用了獨到安全的加密演算法,解決了一直以來困擾著很多使用移動硬碟同時急需對U盤文件夾進行加密的用戶,其主要功能如下:
(1)加快速移動加密:該方式對文件夾加密速度快、安全可靠性高,加密10G的資料僅需要不到3秒鍾。經過加密後的文件夾可以防止復制、拷貝和刪除,加密成功之後,會在該文件夾的根目錄下生成一個「解密.exe」文件,當你把移動硬碟或U盤拿到其他電腦上使用時,只需要運行這個「解密.exe」文件,輸入正確的密碼後即可進入該文件夾操作,操作完畢退出後文件夾會自動加密。
(2)強度壓縮加密:強度壓縮加密相對快速移動加密而言,最大的特點是可以把一個文件夾壓縮加密成一個EXE文件,只要把該可執行文件拷貝到其他電腦,運行後輸入正確的密碼即可解密,安全性極高,同時不受操作系統版本的限制,可移植性好。如果你把重要機密的文件發給朋友,可以使用本功能(提示:強度壓縮加密的弱點在於加密大於100M的文件夾速度慢一些,因此加密大文件夾建議使用快速移動加密)。加解密操作很簡單,和快速移動加密一樣,只要在以下窗口中選擇「強度壓縮加密」即可。
3)硬碟加密和系統安全設置:該功能可以對硬碟進行鎖定保護,加上系統安全的相關設置,為你的電腦提供了雙保險,解了你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