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固態緩存與寫入的區別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固態緩存與寫入的區別

發布時間: 2022-10-15 21:09:53

1. 固態硬碟 (SSD) 有緩存和沒有緩存有什麼區別

1、運行速度不同:帶緩存的比不帶緩存的快很多。緩存越大對速度的改善越快。緩存的意思就是剛用過的數據,馬上再用或短時間內再用,會非常快,基本上就是瞬間讀取數據。

2、價格不同:一般來說硬碟是帶緩存的更快些,帶緩存的同容量硬碟價格也是不同,帶有緩存的硬碟要貴上幾十塊錢,因此可以想像得到速度要快些。

固態硬碟使用注意事項

需要注意固態硬碟有寫入壽命,平均起來約為3000次P/E,1P/E為硬碟存儲上限,相當於只能寫滿3000次。

為了減少固態硬碟的寫入數據量,不要將電腦的虛擬內存放到固態硬碟上。

不要將下載軟體的存儲目錄設置為固態硬碟,尤其是下載電影這類大數據量的文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固態硬碟

2. 想買一塊便宜的固態硬碟給5年的老台式機升級,裝系統用,之前都是裝機械盤,SSD有緩存和沒緩存區別大嗎

不大,SSD帶緩存,讀取小文件的速度會快些,但對SSD來說,快的太有限了。就反應速度來說,SSD的反應速度一般都在0.2毫秒以內,不比緩存慢。所以帶緩存對讀取速度的提升,幾乎可以忽略。

3. 固態硬碟(SSD)有緩存和沒有緩存有什麼區別

有外部緩存優勢是性能一致性更好,也就是空盤和滿盤性能差距不會太大,缺點是掉電容易丟數據,需要額外的掉電保護電路和在固件中加入掉電保護邏輯。

無緩存優勢是掉電相對不容易丟失數據,以及更好的成本控制,缺點就是4k性能會比較難看,而且性能一致性不夠好,不適合高負載的場合,比如資料庫伺服器等。

SSD的緩存分為兩種,一種是DRAM緩存,另一種是SLC緩存。

有些固態硬碟為了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可以把DRAM緩存作為宣傳籌碼,選擇了不管何種容量都只配備256MB緩存的方式,這種情況下只能直接管理256GB的快閃記憶體空間,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除了觀察固態硬碟是否搭載DRAM緩存晶元之外,大家還應通過晶元表面的編號查詢它的具體容量,確保買到的是按照1GB:1MB完整配備DRAM緩存的高性能產品。

目前SLC緩存基本所有TLC固態硬碟都有。目前大部分固態硬碟的SLC緩存,並不是真的使用了SLC顆粒作為緩存,而是使用TLC模擬SLC來提升連續讀寫速度。

4. 固態硬碟有緩存和沒有緩存有什麼區別

有外部緩存優勢是性能一致性更好,也就是空盤和滿盤性能差距不會太大,缺點是掉電容易丟數據,需要額外的掉電保護電路和在固件中加入掉電保護邏輯。


無緩存優勢是掉電相對不容易丟失數據,以及更好的成本控制,缺點就是4k性能會比較難看,而且性能一致性不夠好,不適合高負載的場合,比如資料庫伺服器等。


不過總之日常家用沒有任何區別就是了,東芝Q系列無緩存設計只是東芝對自家顆粒性能的自信以及節約成本的表現而已,家用不用糾結這些。

SSD的緩存分為兩種,一種是DRAM緩存,另一種是SLC緩存。

DRAM緩存是使用DRAM晶元(也就是內存顆粒)作為緩存,固態硬碟上的DRAM晶元一般不會用來直接緩存數據,DRAM主要是用來儲存FTL緩存映射表,這個映射表表達了快閃記憶體單元物理地址同文件系統邏輯地址之間的關系。

所有固態硬碟都有FTL映射表,不同之處在於無DRAM的SSD通常把表的主體放在快閃記憶體中,隨用隨取,效率較低。

高端固態硬碟會把FTL映射表完整地放入DRAM緩存中,通常需要按照1GB:1MB的比例配置DRAM緩存。

有些固態硬碟為了在節省成本的同時可以把DRAM緩存作為宣傳籌碼,選擇了不管何種容量都只配備256MB緩存的方式,這種情況下只能直接管理256GB的快閃記憶體空間,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所以除了觀察固態硬碟是否搭載DRAM緩存晶元之外,大家還應通過晶元表面的編號查詢它的具體容量,確保買到的是按照1GB:1MB完整配備DRAM緩存的高性能產品。

目前SLC緩存基本所有TLC固態硬碟都有。目前大部分固態硬碟的SLC緩存,並不是真的使用了SLC顆粒作為緩存,而是使用TLC模擬SLC來提升連續讀寫速度。

TLC的讀寫速度較慢,為了提升連續寫入時固態硬碟的表現,主控會先將數據寫入SLC緩存中,當緩存寫滿後,才會像TLC快閃記憶體中寫入,這樣就會造成寫入速度的斷崖式下跌,此時的速度被稱為緩外速度,緩外速度的高低也是衡量SSD性能的重要指標。

假設一塊SSD配備10GB的SLC緩存,我向固態硬碟中寫入20GB的文件時,前10GB的數據先被寫入到緩存中,後10GB的數據則會直接寫入到TLC中。速度會呈現出下圖這種形式:

雖然日常不會經常向SSD中反復寫入大文件,但是緩存外寫入性能直接反映了NAND顆粒的品質以及GC策略的優劣。緩外速度高的SSD比速度低的盤質量要好。

5. SSD固態硬碟上的寫入緩存開關差別有多大

兩個差異,

  1. 隨機讀寫差異,有緩存的隨機讀寫性能好非常多,差距10倍以上;

  2. 安全性差異,極端情況下,有緩存的ssd在突然掉電的情況下,緩存裡面的數據會無法落地,無緩存的由於數據實時落地,不存在這個情況,這個跟sas卡的緩存類似,商用上,對於數據要求極高的情況下都是關閉寫緩存功能。

6. 固態硬碟帶緩存和不帶緩存哪個好

之前機械硬碟在讀取的時候受到尋道延遲的影響,因此在讀取等待的過程中會浪費大量的時間,因此才推出了硬碟緩存的機制來預先緩存數據,但是對於固態硬碟來說已經不存在尋道延遲的現象,固態硬碟的尋道時間接近0。因此固態硬碟的可以說是不需要硬碟緩存的。

硬碟的緩存晶元類似內存的晶元顆粒屬於高速緩存顆粒,不同於固態硬碟上面的永久FLASH快閃記憶體顆粒,緩存晶元斷電後數據會清空,讀寫速度都要高於固態硬碟上的FLASH快閃記憶體顆粒,因此,較大的容量的緩存在某些程序上還是能體現一定的效果的。

而且注意一點,寫入緩存的數據不一定會寫入到固態硬碟上,只有最終需要保存的數據才會寫入到硬碟的FLASH晶元上,這個由程序和系統控制。因此,具備較大緩存有助於減少固態硬碟上FLASH晶元的讀寫次數,延長了晶元的使用時間。

因此還是帶緩存晶元的固態硬碟好一點,固態硬碟的緩存容量通常比機械硬碟的緩存大很多,只有這樣才有用,現在很多固態硬碟的緩存都是256MB的,當然不一定越大越好,主要還是在軟體與驅動的優化控制上。

選擇固態硬碟的時候主要看主控晶元和快閃記憶體晶元的型號,然後到網上搜集評價信息。

如: 三星SSD 830 Series SATA III(MZ-7PC064D/CN) 2012-10-12 參考價格:¥499

以上文章僅為參考幫助說明,並不做全面的可適用性保證,相關支持請點擊右側的微博進行討論。

點擊搜索更多硬體問答: 中關村在線問答堂-硬體
更多的關於電腦和網路的問題請到 中關村在線-硬體論壇 交流分享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7. 固態硬碟的緩存是每次寫入時緩存大小內快的意思嗎

緩存,是指預讀取或預寫入的數據,先寫入緩存中,然後再讀取,或者再寫入到硬碟中。
可以這樣理解,不過因為固態硬碟的本身的讀寫數度就已經很快了,實際上固態硬碟的緩存遠沒有機械硬碟的效果明顯。
而且固態硬碟的緩存還有另一個作用,就是暫存數據,因為暫存在緩存內的數據,不一定會最終寫入硬碟。這樣也起到了保護固態硬碟存儲晶元的壽命的作用。

8. 固態硬碟(SSD)有緩存和沒有緩存有什麼區別

隨著SSD固態硬碟的普及,如今帶有緩存的SSD價格也逐漸被用戶接受,雖然我們知道沒有緩存的SSD在價格上會比有緩存的略貴一些,但是緩存究竟在SSD固態硬碟中發揮了怎樣的作用並不是每個用戶都了解。其實「緩存」一詞單純從字面上理解可解釋為延緩存放,簡單的說「緩存」是為了平衡高速設備和低速設備之間的速度差異而存在的。作用是讓低速設備盡量的不拖高速設備的後退。這里之所以用「盡量」一詞,主要是各類產品中的緩存容量有限,演算法也不可能100%的准確命中,所以低速設備多多少少還是會拖高速設備的後腿,緩存的作用只能是「盡量」減少這種現象。例如CPU緩存;每當CPU從內存里讀數據時,會向內存控制器發出一個讀指令,要求內存控制器返回其要求的數據,可是因為內存響應速度相對於CPU是很慢的,所以在數據返回之前CPU只有無所事事的「等待」,如果經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再快的CPU也會被內存拖後腿,效率也不會提高。如圖所示,在主內存(RAM)和CPU之間,放一塊小容量的SRAM。當CPU申請RAM數據的時候,先在SRAM裡面尋找,如果找到了數據,就不用花費很多時間到RAM里去讀了(同步讀取)。如果SRAM里沒有數據,再到RAM去讀,當RAM返回數據的時候,不僅僅返回原來所需要的數據,同時「捎帶」返回所需數據「前後」的一些看似無關的數據,並將這些數據放入SRAM中。下次CPU再次到SRAM里讀數據的時候,如果所需數據正好在SRAM里,就可以「命中」了。從原理上可以看出,命中率越高,CPU的效率就越高。而命中率又是被「捎帶」返回的數據所決定的,哪些數據被捎帶返回,這個就要依CPU內部的緩存演算法而定了。由此可見,由於緩存容量遠遠小於主內存容量,而緩存演算法也不可能100%的准確命中。緩存在機械硬碟中的作用:以上是以CPU緩存做例子。但是在電腦系統里,緩存並不僅僅是CPU獨有,因為高速設備與低速設備的矛盾並不僅僅體現在CPU和內存之間。現在假如說,我要把數據從內存寫入硬碟,由於硬碟相當緩慢,需要等待很長的時間才能完成此任務。那麼用戶體驗就是電腦非常慢。實際上,這里CPU不慢,內存不慢,只是硬碟太慢了。解決機械硬碟速度過慢的問題,就在其內部安置了一個小容量的內存,也就是硬碟的緩存,數據首先寫入到緩存里。那麼在操作系統層面,就會認為數據已經寫入了,用戶的感覺就是快速。隨後硬碟自己再從緩存寫入到碟片,這個過程無需用戶干預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其實硬碟的緩存並不全都用於緩存數據,還有其他用途,所以不見得緩存越大,性能就越好。而且還有個緩存演算法問題。如果演算法不優秀,命中率就不會高,這樣大容量緩存形同虛設。緩存在SSD固態硬碟中的作用:剛才為大家介紹了什麼是緩存,以及它在機械硬碟和內存中發揮的作用,其實緩存在SSD固態硬碟中發揮的作用也相差不遠。SSD上的緩存一般都是1或者2顆DRAM顆粒構成,起到數據交換緩沖作用。一款SSD產品是否有緩存這樣的設計,往往是廠商根據產品定位和用途做得決定,一般一些入門級產品或者低速產品,在設計上就會考慮不帶緩存方案,而一些高速產品由於數據交換量大,就設計有緩存,以提高產品的讀寫效率。通常帶有緩存的SSD在價格上或比不帶緩存的略高一些,雖然SSD帶緩存讀取小文件的速度會快些,但對SSD來說,快的太有限了。就反應速度來說,SSD的反應速度一般都在0.2毫秒以內,不比緩存慢。所以帶緩存對讀取速度的提升,幾乎可以忽略。其次帶不帶緩存並不影響SSD的壽命,決定SSD壽命的是NANDFLASH的寫入次數。其次,主控晶元的好壞才是是決定SSD性能和使用壽命的重要因素。文章總結:通過筆者的介紹相信大家對緩存的作用有了深入的了解,另外我們可以看出緩存在內存、機械硬碟和SSD固態硬碟身上發揮作用的強弱是不一樣的。緩存是為了平衡高速設備和低速設備之間的速度差異而存在的,其作用是讓低速設備盡量的不拖高速設備的後腳。緩存的主要功能在於是電腦有資料放到HDD時,因為HDD機械式運作比電腦慢很多,所以在HDD上放上緩存,暫時存儲資料以便電腦能夠繼續做其他事情,不會因為HDD的動作慢,而拖慢了電腦的效能。而SSD的速度大幅提升,已經能夠實時處理數據,緩存作為提升速度的作用就不大了。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依據緩存大小判斷SSD速度並不科學,固態硬碟速度快慢主要由主控晶元和快閃記憶體顆粒品質決定。

9. 固態硬碟緩存和不緩存的區別

固態硬碟緩存和不緩存的區別:

固態硬碟緩存的比不帶緩存的快很多,緩存越大對速度的改善越快。緩存的意思就是剛用過的數據,馬上再用或短時間內再用,會非常快,瞬間讀取數據,而無緩存的固態硬碟需要重新讀取數據。為了減少固態硬碟的寫入數據量,不要將電腦的虛擬內存放到固態硬碟上,不要將下載軟體的存儲目錄設置為固態硬碟,尤其是下載電影這類大數據量的文件。

固態硬碟的使用注意事項:

1、不要讓固態硬碟滿載:因為滿載下的固態硬碟會更容易出現崩潰的可能性。

2、固態硬碟優化:win對機械硬碟有磁碟整理的工具,但是磁碟整理用在SSD上的話會大大降低SSD的使用壽命。可以用某些SSD優化軟體來做,通過自動關閉磁碟索引、關閉睡眠、關閉虛擬內存等,減少SSD磁碟讀寫次數,延長使用。

3、4K對齊:非系統盤時需要做4K對齊,這樣才減少讀寫次數,固態硬碟有寫入壽命,平均起來約為3000次P/E,1P/E為硬碟存儲上限,相當於只能寫滿3000次。

10. 固態硬碟做系統盤和做緩存檔的區別是什麼

一、作用不同

1、系統盤:控制和協調計算機及外部設備,支持應用的軟體開發和運行的系統。

2、緩存檔:先於內存與CPU交換數據,可以進行高速數據交換。

二、訪問數據不同

1、系統盤:系統盤直接在固態硬碟上讀取數據。

2、緩存檔:根據用戶經常訪問的數據,將這一部分數據保存到固態硬碟上方便下次讀取的時候快速讀取。


三、原理不同

1、系統盤:系統啟動就會進入到系統盤,可以加快系統開機速度。

2、緩存檔:當CPU要讀取一個數據時,首先從CPU緩存中查找,找到就立即讀取並送給CPU處理;沒有找到,就從速率相對較慢的內存中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同時把這個數據所在的數據塊調入緩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