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請問大家一個問題,老電腦用的硬碟現在市場上還有賣的嗎,最大是多少G的,一般哪裡有賣的先謝謝大家
我見到的是80G的。一般只有回收硬碟的人和二手市場才會有了。
2. 最古老的電腦硬碟是幾G內存是多少MBCPU是奔騰幾
CPU是 Z80 相對古老的電腦就是80286了 95年之前的電腦全是幾86而已 而且用的系統全是DOS 95年之後就開始有WINDOWS 操作系統了 硬碟從磁碟的1.44M開始 一直到500M 1G 5G 10G 20G 40G 80G 120G 240G 320G 500G 1T 。。。。 顯示器14寸大屁股
3. 老電腦硬碟多少寸
1990年前後的286都用3.5英寸的硬碟了,現在還在用,只不過容量大了不知道多少倍了。如果你有更古老的電腦,也許會有5英寸的硬碟呢!
4. 編號st34321a的希捷老硬碟的容量多大
挺古老的一款硬碟了,呵呵。具體信息如下:
生產廠商:Seagate(希捷)
硬碟容量:4.3GB
緩存:128KB
介面類型:ULTRA ATA-3
轉速/分:5400轉/分
如果賣的話,我想,50-80元是一個公允的價格:)別傷心啊,現在硬體價格確實下滑地太快:)
5. 1DB的硬碟大家估計下~~
我所知道的最古老的單塊電腦硬碟容量為320M,大概是在1990年之前,達到10GB的容量為1999年,至今單塊硬碟的最大容量為2TB,從320MB至10GB用了10年,從10GB至2TB又用了10年的時間,也就是說,從MB至GB用了10年,從GB至TB又用了10年,按照這個速度發展,要達到1DB估計要用60年以上的時間。
能裝多少東西這個不好說,在320MB的時代,DOS系統只要不到20MB,占總量的6%,輔助軟體可以忽略不計,進入10GB時,WINDOWS98要用400M,占總量的4%,輔助軟體要佔用500M左右,占總量的5%,進入TB時,WINDOWS7、VISTA要用到3~4GB左右,只佔了0.04%,看起來很低,可其它的各種輔助軟體就要佔用20G左右,占總量的2%,可以看出,隨著系統的完善,操作系統占的比例越來越小,而輔助軟體越來越多,如果真有一天能達到1DB時,各種軟體將最少佔用總量的2%左右,一個多維立體模擬游戲可能就要佔用總容量的2%左右,一個虛擬實境電影可能就要用到1%左右的總容量,你可以這樣想像一下,如果1NB的容量就已經永遠用不完的話那DB就不可能出現了,只有合理才會存在,反之,存在即合理。
至於價錢嘛,這就不好說了,誰知道幾十年後的IT市場什麼樣啊?按道理說應該約等於現在1TB的價格吧。
6. 老筆記本硬碟容量太小,可以用U盤擴充容量嗎
不太行,U盤的容量一般在128M-32G左右,讀寫的速率也很緩慢,會造成運行效率低等問題,而且會減少使用壽命,並不建議使用。你可以換個硬碟或者是用移動硬碟作為外接來使用會快一點
7. 老筆記本電腦限制硬碟大小嗎
2014年前的老筆記本最大支持2TB的硬碟。
電腦硬碟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作為計算機系統的數據存儲器,容量是硬碟最主要的參數。硬碟的容量以兆位元組(MB)或千兆位元組(GB)為單位,1GB=1024MB,1TB=1024GB。
8. 遇到一個奇怪的問題,古老的筆記本,硬碟實際容易只有6G也就是6400MB,可是卻有一個擴展分區是80G的
也許是顯示錯誤,比如某些軟體甚至是病毒擴容了一小部分剩餘擴展區,顯示數值都是假的,刪除了肯定就消失掉了。你可以使用磁碟檢測工具來測量硬碟的實際容量。
9. 很古老的硬碟(80G)能和現在的新硬碟共用嗎
可以一起用,速度上也是完全無關的,只要你不去對兩塊盤組RAID,估計也沒人會去這么做的。
老硬碟最好是拷出數據到新硬碟後,只分一個區,專門用來下載之類的對硬碟危害大,對速度要求又不高的應用。
10. 老硬碟與現在硬碟的差別
硬碟已經誕生了50年了總體來說:
介面的演變:從IDE UltraATA/33 到現在得SATA1.0 和2.0版本
還有是硬碟的軸承:從以前的含油軸承馬達到現在的滾珠、FDB液態軸承
轉速方面:從以前3,500每分鍾、5400 7200 1萬轉(企業級硬碟)一路過度來
硬碟的緩村:從512K 到現在的16M 32M或者更高
硬碟機歷史:從40 MB~750 GB,從3,500~10,000轉
讓我們回溯15年前,從早期的IDE硬碟機開起,容量只有40 MB,然後跳到90年代中期(容量為3.2 GB),接著到達兩位數字的GB容量硬碟機(10 GB),再升到比較現代化的60 GB硬碟機,最後我們來看看今日最大和最快的硬碟機,包括容量為750 GB 由Seagate出品的Barracuda 7200.10硬碟機,以及150 GB和10,000轉由Western Digital製造的RD1500 Raptor硬碟機。
FAT32和UltraATA/33時代的來臨:Quantum Fireball ST3.2A (1996)
Quantum(昆騰)的Fireball硬碟機在上述40 MB的Maxtor硬碟機出現後的五年問世,容量上從1.6 GB到6.4 GB,你可以想像得到,一堆推陳出新的功能在這些世代中浮現,其中Fireball ST 3.2A打出雙倍高速緩存容量(128 KB)和較高速的5,400 RPM的規格,這顆硬碟也是第一顆用上了33 MB/s的UltraATA介面,而且還首次應用磁阻讀寫頭的技術(magneto-resistive read/write head)。
我們量到介面頻寬達到了31.3 MB/s,已經非常接近理論值的上限,而硬碟內部的數據傳輸率設定也到達132 Mbit/s(大約16 MB/s),實際數據傳輸率平均到達10 MB/s,算起來,這顆硬碟比前述的Maxtor老古董的儲存容量成長了80倍,若以6.4 GB Fireball也比當年頂級130 MB的Maxtor 7130A硬碟多了50倍容量,而有效數據傳輸效能成長約13倍。
也是大約在這個時期,使用者被強迫放棄老舊的16位FAT格式的檔案系統,採行新的Windows 95時代的FAT32格式,以及Windows NT的NTFS格式,還有OS/2操作系統下的HPFS和Linux下的ext2檔案格式,FAT16架構是基於16位的檔案叢集(clusters)技術,也就是由控制器所分配的儲存區域是用叢集數目代表,單一的FAT16叢集只有32 KB大小,當你乘上65,536個可能的16位定址數目時,結果得到總數的儲存容量只不過2,097,152位或2 GB容量而已。
當然你可以借著切割多重扇區(partitions)的方式迴避這個限制,但是好一點的做法還是轉成FAT32,可以讓叢集數目由16位增加到28位,一舉增加數百萬個叢集數目,而每一個叢集可在4 KB~32 KB之間調配,端賴每一個扇區大小而定,FAT32理論上可以處理高達每扇區2 TB(terabyte)的容量,但是大容量也膨脹了儲存空間所需的參照表,以2,048 GB容量的扇區而言,會需要多達256 MB的空間來做為參照表,所以大的扇區最好還是用較為先進的檔案系統,舉凡Windows XP的NTFS或Linux的ext3格式
512 KB快取容量的來臨:IBM DTTA-351010 (1998)
在DeskStar 16GP系列機種誕生時,IBM推出巨磁阻(GMR:Giant Magneto-Resistive)磁頭的技術,一個單顆硬碟超越10 GB容量的重要里程,事實上,這個更加靈敏的磁頭為IBM產品線帶進了單顆硬碟從9 GB~16.8 GB容量的機種。
這個系列家族的硬碟種類繁多,一路從3.2、4.3、6.4、8.4、10.1、12.9到16.8 GB容量都有,內含最多三片儲存磁碟的設計,這些硬碟機配置512 KB高速緩存,以及UltraATA/33介面,其中的DTTA-351010機種達到最大數據傳輸率為12.4 MB/s,是有能力完全使用31.4 MB/s的介面頻寬。
安靜又快速的時代:Seagate Barracuda ATA IV (2003)
Seagate的Barracuda機種涵蓋從6.8 GB~26 GB容量的ATA硬碟機,是第一顆轉速到達7,200 RPM的桌上型硬碟,其第一代產品剛問世時,在運轉中又吵又燙,一直到第二和第三代出現時,才有大幅度的改善,而且一舉將容量推向40 GB的關卡,到了第四代之後,7,200 RPM的桌上型硬碟變得快又容易操作。
Barracuda ATA第四代硬碟有較佳的資料密度,讓Seagate的硬碟最大容量進步到80 GB,而且只使用了兩片磁碟的設計,尤其是在底部採用金屬薄層保護的特殊功能,讓硬碟機的電子線路有了更好的保護,Seagate於是改稱此為「Seashield」技術,一改過去用塑料保護層封裝的「Seashell」技術,但是,好景不常,為了保持產品的價格競爭性,「Seashield」不久就遭到淘汰。
型號為「Cuda ATA IV」的硬碟是最後一代只有ATA並行介面機種之一,2003年年底,因為Serial ATA介面在Barracuda ATA 第五世代產品中嶄露頭角,容量也晉升到120 GB,所有Barracuda硬碟從第五世代以降,不是Serial ATA就是UltraATA/100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