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硬碟11年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硬碟11年

發布時間: 2022-09-25 21:22:10

Ⅰ 筆記本硬碟被鎖了,三星,11年了,硬碟拆下來也讀取不出來了

系統裡面可以設置硬碟密碼,有密鑰文件,找到這個密鑰文件就可以解鎖。拆下來是不行的。

Ⅱ 11年買的筆記本,硬碟總共用了8000多小時了,請問機械硬碟一般能用多久,怎樣的話才需要換

沒問題就不需要換,我10多年前的希捷80G硬碟到現在仍然沒問題。
這個只是通電時間而已,如果你用得少,其實沒多大影響,要是你家網速快,又是7x24小時掛BT,那1000小時可能都掛了

Ⅲ 希捷11產年的500g 7200轉硬碟 存在「固件門」嗎 西部數據 黑盤 的性能比它好嗎

不存在,總的均衡來說,兩家的硬碟綜合性能都差不太多,希捷的佔有率和技術要強一些,針對具體型號,西數黑盤的性能比希捷7200.12性能好,PCMARK硬碟成績(1TB):但是黑盤和希捷XT系列的應該說是旗鼓相當(黑盤略好一點),但選盤不能光看性能,黑盤的64M緩存也大啊,價格也高啊,而且噪音大所以選盤不能光看性能,比如:希捷的噪音控制要比西數的好,溫度也稍微低點,以下為引用(11年7月):」北京中關村賣場中銷售最為火爆的希捷7200.121TB(SATA3.0)硬碟。西數1TB硬碟青黃不接,1TB綠盤價格便宜,只要330元,但是性能不濟;1TB藍盤速度快,但是振動和噪音大,而且價格要440元;1TB黑盤性能最好,但是價格高達550元。而希捷7200.121TB(SATA3.0)硬碟的讀寫性能接近西數1TB黑盤,噪音和振動和西數1TB綠盤相當,它375元的價格只比西數1TB綠盤貴45元。「還有一點:如果硬碟過保修出現嚴重故障,希捷的比較好維修,而西數的基本就「沒戲」這一點你可以到電腦城修硬碟的地方去問。
麻煩採納,謝謝!

Ⅳ 我的電腦多加了一個11年的硬碟怎麼無法分區了

500G新硬碟
顯示400多G是正常的
你想在原來160G硬碟系統上,加個500G硬碟是可以的
首先,你要把500G硬碟格式化下,可以右擊「我的電腦」——管理——磁碟管理。選中那個新硬碟圖標(不要選錯盤符了),對應500G那個,右擊——格式化。
=格式化後,你想要把它當做成G分區,只要右擊那個相應盤符,重命名下就OK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11年的電腦 聯想g470硬碟壞了 有必要修么

G470筆記本,如果僅為硬碟壞了,換個新硬碟也就300塊解決問題,且個人就可簡單的更換修好。
1、該本為 Intel 二代平台,配置 i3 2330M,雙核四線程,2.2GHz。內存DDR3 1333 2GB,500G硬碟,還有入門級獨顯 HD 6370M,14」屏;
2、修復時,可將原機械硬碟直接換成SSD 250GB固態硬碟,2GB內存可再擴容一2GB條子,主板上有兩根插槽,可輕易打開小蓋門插上;
3、經此升級,整機性能可提升性能 25% + 3% ,Win7系統開機20秒就可進入桌面。若打算購買新機,該本子留給家人、朋友使用也是很好的結局。

Ⅵ 11年的機械硬碟出了壞道,想通過隱藏分區來補救

先用HD TUNE檢查壞道的多少和位置。

Ⅶ 我的電腦多加了一個11年的硬碟怎麼無法分區了

500G新硬碟 顯示400多G是正常的
你想在原來160G硬碟系統上,加個500G硬碟是可以的
首先,你要把500G硬碟格式化下,可以右擊「我的電腦」——管理——磁碟管理。選中那個新硬碟圖標(不要選錯盤符了),對應500G那個,右擊——格式化。
=格式化後,你想要把它當做成G分區,只要右擊那個相應盤符,重命名下就OK了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Ⅷ 11年前的老電腦升級內存重要還是換固態硬碟重要😂

十一年前的電腦不建議升級,用了十幾年了硬體已經老化了,自然會變卡頓變慢,而且你的內存應該是DDR3的現在已經進入DDR5時代了,而且主板隨時有可能出問題其它硬體也不敢保證能用好長時間,還不如重新組裝一台新的更劃算。

Ⅸ 我硬碟很多年了 11年的吧今天拿出來 發現 系統不認 ,pe不認 ,dos下也不認~聽著硬碟還通

第一篇;時間真的過得很快,轉眼間我已經來恆星一年多了,而今天是我聽標准VOA整整一年的日子。當然,跟壇子里的很多聽力高人比起來,我的水平實在是差太遠,也就不敢說什麼經驗了,只是想寫下一些我的感受和體會,於自己和同自己一樣在還在聽力道路上摸爬滾打的廣大VOA熱心聽友共勉吧。 我這人一直沒有什麼太大的毅力,從小到大,做事經常是虎頭蛇尾,半途而廢的,但是在聽VOA這件事上我真真正正的做到了兩個最簡單卻又最困難的字——堅持。從2003年11月15日開始到今天之中的一年中,我沒有落下一天的聽寫,而且盡量做到當日事當日畢,很少有將當天的VOA拖到第二天來做,除非真的有特殊情況要出外無法完成,但只要有機會上網就會把落下的內容補上,現在再回頭看看存在自己電腦中的300多篇聽力內容,我真的有了一種自豪感——也許這在大家看來會覺得沒什麼,不過就如前面提到的,長這么大。我很少能一直堅持做一件事,這是少數幾件之一,所以我才會覺得有一些自豪。大家見笑了 :) 其實想想,堅持做一件事也沒什麼太難的,只要每天抽出不到半個小時,就能聽聽VOA,只要不把它一拖再拖,說起來,半個小時不到的時間能做些什麼呢?也許茶餘飯後,看看電視,發發呆的時間就很夠半個小時了 :),最開始的時候,我有過愛把這個做聽力的時間往後一拖再拖的毛病,結果往往一拖就拖到十一二點,不僅影響休息,也影響了效率和效果,所以後來我就習慣了FIRST THING FIRST,只要沒有很緊要的正事,那麼每天的八點,我必定登陸到聽力版進行每日的標准VOA的聽寫練習。在這里我覺得有必要向我們的GREEN_B斑竹表達敬意和謝意,感謝他365天如一日的每天准時為我們送上VOA聽力大餐,感謝他的辛勤工作! 去年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了恆星,又喜歡上VOA欄目。因為我一直都比較喜歡英語,一直都比較注意對英語能力的鍛煉,所以我的基礎還算不錯(呵呵,當然跟壇子里的大牛比起來就有天壤之別了,見笑:) ),因此我當時聽了VOASP和VOAST後,自己感覺了一下,VOASP基本上可以一次聽懂,所以決定直接聽VOAST。 剛開始的時候真的是有點痛苦,播音員一句話讀過去的時候,絕大多數的詞我都感到很熟悉,但是當句子說完以後,腦子里卻是一片空空,完全說不出剛才句子說的是什麼內容,有時甚至連一個詞都復述不出來。所以我當時考慮之後,認為除了聽力能力欠缺外,這個問題中也包含了閱讀能力欠缺的緣故,打個比方說,在看一個稍微復雜一點的句子的時候,保證不要回頭看,即使句子中每個詞都認識,但是當眼睛掃完最後一個詞的時候,卻無法說出句子的意思,需要再反復一次或者兩次才能看懂句子的意思,當然,諸如」Hello, how are you doing today」之類的句子不在此類 -_-!。所以我在不放鬆聽力訓練的同時,也注意加強了閱讀的訓練,主要的材料有石的220篇,還有一些散文,科幻短文。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沒錯,的確有很大的提高。由於實際情況的限制,我當時採用的聽寫方式是用SITMAN反復復讀聽寫,而且重復的區間很短,大概四、五個詞。這樣練了將近一個月,收到一些效果後,我感到不能再這樣練下去,因為這樣將句子拆得四分五裂,其實很不利於理解,進而對綜合聽力能力的提高產生限制。於是,這個時候我的聽寫方法發生了變化,仍然是利用SITMAN這個好幫手,我先會將每天的聽力材料先通聽一到兩遍,首先把句子長短摸清楚,然後用SITMAN放一句暫停,聽寫,再一句暫停,再聽寫,在這個過程中不進行復讀,如果有不會的或聽不明白的暫且放下,直到放完一遍,這樣整篇的大意也有了個初步了解,然後再利用SITMAN從頭檢查一遍,對開始沒聽出來的地方用復讀功能反復聽,最後再通篇放一次。最後提交聽寫內容獲得答案,與自己的比較,對那些錯誤的地方和仍然沒有聽出來的地方重點注意。與此類似的方法我一直用到現在。剛開始的時候壇子里還沒有總結和翻譯帖,這些內容加進來以後,和大家交流的鍛煉的機會更多,所以提高的也就更快了。 就這樣我又聽了一兩個月,聽力能力的確獲得一定的提高。偶然有一天,我覺得無聊,便隨便點開了以前的某天的聽力材料聽聽,發現我還是有些地方聽不出來,打開當時自己聽寫的文本一看,結果以前沒聽出來的地方過了一兩個月後仍然聽不出來,看來光聽完還不夠,還要多多反復,就象記單詞的記憶曲線一樣,要隔段時間回顧一下(當然這跟純粹的記憶還不大一樣),於是我便將之前的所有聽力材料轉成WMA文件存到我的MP3中當泛聽材料。因為每天的聽力材料其實是一個完整話題的一部分,所以用MP3正好可以連起來聽,後來我又發現一個一個的察看每天腳本文件很麻煩,於是我就將每天的腳本內容加上時間和標題復制到了一個WORD文檔中,方便查找,改正了其中的一些錯誤(大家知道,有時候某天給出的腳本會有錯誤),並將它排版後列印裝訂了出來,(呵呵,還真的不少呢,頁邊距設到很小,光從11月15日到3月31日就有30多頁A4)這就成了一份上好的聽力訓練材料:),做了這個工作之後,我休息的時候,坐車的時候都可以把MP3拿出來聽聽,這樣效果的確很不錯,現在過去聽過的材料我都能聽懂,而且這樣做還有另一個用途——做同傳訓練——呵呵,說的誇張了點,不過當對聽力材料很熟悉了以後,的確是可以做類似的訓練,MP3里放著材料的時候,不看腳本,自己的嘴巴也跟著說,要說出聲來,而且盡量注意播音員的高低升降語調,以及重音輕音,再進一步熟悉了以後可以考慮MP3里放著,自己開始口頭同步進行中文翻譯,當然也要說出聲音來,因為心裡想得出跟說得出是兩碼事。呵呵,不過這一步非常之累人,做了一會就會很疲勞,好在每篇材料不是很長,只有幾十秒。所以不能急於求成,一天練習幾篇就行。 這樣的練習又做了幾個月,這時我辨音能力已經不錯了,復讀的區間也已經可以增加到幾句話的長度了,但是我這時又發現了另一個問題,我太注重聽音,或者說是聽詞了,所以對句子結構和內容的把握仍然不是很理想,於是我開始注意加強把握句子結構和大意的能力,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The man is sitting on a desk」 與 」the man sitting on a desk」 當聽到後者的時候,這只是一個從句,後面才開始真正的內容,所以會加強注意,這樣的東西看書面內容也許很容易區分,但是聽的時候也許就不那麼容易了。再就是象一些從句標志which, who 之類的也是句子結構的很重要的標記。有些時候,聽了前面一部分,句子結構就已經基本清楚,那麼就大概知道重要內容會在何處出現,從而會加強注意。不過有一點要聲明,這些應該是在潛意識中去完成,如果為了聽結構而聽結構就得不償失了,弄懂結構只是為了更好的弄懂句子含義,不要太刻意的去抓結構。 現在我做每天的VOA跟當初比還是輕鬆了不少,速度也快多了。看ATV WORLD和CCTV4的時候也基本上能跟上播音員,並能把握大意,有時候看一些國外的訪談節目比如DAVID LATTERMAN的DAVID LATE SHOW也可以跟上主持人思維了,看電影雖然通篇聽懂還是有不少問題,電影中大量充斥的不同口音、極快語速、誇張語調和俚語還是跟正統的播音員的不大一樣,但還是可以聽懂那些正常的部分。在這方面以後還需要多加訓練熟悉加強。 現在我又發現了新的問題,那就是做聽寫的時候過於依賴SITMAN的復讀功能,並過於注重細節,這在看英文電視節目的時候暴露無遺,碰到一個不熟悉的東西,思維會有停頓,在幾秒中內會落後於播音員,這對聽力理解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聽寫不是目的而是途徑,是達到交流過程中對大意的掌握和理解的途徑,而交流才是最終目的,並不需要我一字不差的復述下來。我已經決定我下一步的訓練方法是將每天的內容通篇聽完幾遍,不停頓,然後按自己的理解和記憶寫下這一整段話,不會太過於將注意力專注於一些過於細微的細節,而可以用自己的思維去填充。然後再與參考腳本對照,在對照的過程中,便可以找到很多「中式英語」與「原汁原味的英語」的差別,這對自己的綜合提高是很有幫助的。當然,我知道剛開始的時候,這會很困難,也許不會比我去年剛開始聽VOA時感覺的難度小,不過萬事開頭難,貴在堅持,只要能繼續堅持下去,明年這個時候的我相對於現在,也許就能象今天的我相對於一年前的我一般,能按這種辦法輕松的完成聽寫內容了。 呵呵,羅嗦了這么多,到最後結束的時候,我以我的自身體會給VOA聽友們提幾個不成熟的意見吧,希望能對大家有一點點的幫助。如果認為不對的話,大家一笑了之就好,不要丟雞蛋哦 :) 1) 最好要將自己每天的聽寫內容保存到硬碟上,以備日後對比察看。 2) 如果可能的話,多多溫習過去聽過的內容,貴精不貴多。 3) 如果可能的話,整理一下聽過的材料,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列印出來,並把音頻材料轉到MP3里去。大家總是在找聽力材料,而我看這就是一份很好的聽力材料,題材廣泛,語音純正,長短適中,語速也較正常。如果真的能好好利用的話,一定不會比大家買的這樣那樣的資料差。 4) 不要給自己找借口推託,盡量當日事當日畢,當時事當時畢,否則拖欠的只會越來越多,當多到你不想再管它的時候,你的練習進程也就終止了。我有過這樣的體會,以前有事出去了一個多月,結果這一個多月的聽寫補得我一聽英語都有點想吐,差點都不想做了。:) 5) 說來說去,還是興趣第一,如果能先培養出對這方面的興趣再去練習的話,每天做VOA就不是一件任務,甚至可以說是一種娛樂消遣,是件很讓人期待的事。我現在就是,每天都等著GREEN_B的聽力材料出來做聽力,因為我認為這是一件很有意思很值得去做的事,反而如果某天不能做的話,反而覺得不自在。 6) 最好能隨時發現一些自己存在的問題,找不到解決方法的時候不妨提到論壇里來,這里有很多高人,也許能得到滿意的答案,這對自己將是極大的提高 在英語學習中,應努力提高聽力。這樣可以藉助聽覺,大量、快速地復習學過的單詞和片語,並在此基礎上擴大知識面,更多地掌握同一詞的不同用法,提高閱讀速度與理解能力。下面筆者根據自己近兩年的實踐,與英語自學者談談在提高第二篇;聽力方面的點滴體會。 要提高聽力,首先應從多聽教學聽力錄音帶入手,如所學的課本錄音帶、口語教材錄音帶,也可以選聽適合或略高於自己水平的有趣的材料。無論是精聽或是泛聽,最好開始都不要看文字材料。精聽應先把錄音內容從頭至尾聽一遍,再把聽不懂的地方一遍又一遍地反復聽。若有些地方實在聽不懂,也應盡量聽清各個音節,然後再翻開書看一看,有些影響理解的生詞可查一下詞典。接著再合上書從頭至尾聽,直到能夠聽懂全部內容為止。通過這樣的聽力訓練,可促使自己提高辨音及聽力理解能力。如果讀過書面材料再去聽錄音,往往就是耳朵在辨音,而是大腦在思索、背誦,如果看著書面材料聽,則往往是自己的默讀,這樣達不到提高聽力的目的,遇到新材料的時候就又會聽不懂。 精聽最好是選用教學錄音和有故事情節的短文或科普短文;泛聽則可選用一些口語教材或一些有趣的小故事,使自己多接觸錄音材料,以求熟悉英語發音,擴大知識面,提高聽力。泛聽可一遍過,只要聽懂大概意思就行了。如果一遍聽不懂,可倒過來再聽一遍,還是聽不懂,就翻一下書,繼續聽下去。在第一遍聽新材料的時候,一定要聚精會神,讓自己的思維跟上每一個音節。在每句停頓時,可在腦海里反復一下。聽的當中遇到生詞不要停下多想,因為有些生詞可以在整個內容中理解。有些生詞並不影響理解意思,可以不管,停下來想,反而影響聽下面的內容。聽音時要隨著錄音材料的頻率在腦中用英語重復,而且速度要練得能跟上錄音速度,不能邊聽邊翻譯。一般只要難度相當,能聽清大部分單詞,是可以理解其大意的。 以上只是自己在提高聽力方面的點滴體會。各人有各人的提高聽力的經驗,盡管甲的經驗不一定適用於乙,乙的經驗也不一定適用於甲,但可以相互啟發,取長補短,用不同的方法來達到相同的目的。 第二篇;練習聽力的方法: 1.先穩定情緒,不要看到2冊有很多文章,心就慌或聽到文章難就打退堂鼓了.首先下定決心,要有毅力在規定的時間內把2冊聽完. 2.規定時間計劃:先聽兩個文章,根據自己的感覺,和時間規定出一天是聽一篇還是兩篇, 我的建議是最好一篇, 因為這不是急於求成的事,慢工出細活.把有聽第二篇文章的時間用來把聽完的文章背下來. 3.聽每篇文章的具體步驟: 這也是我的個人經驗,還是不錯, 但還是根據個人的英語水平 調整. 第一遍:不要看文章和單詞, 先聽一遍或兩遍,盡量聽出文章大概意思,即可. 第二遍:把生詞看一遍,再聽一遍,在此基礎上,你會對文章的內容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了. 第三遍:我認為是最難也是練習聽力最關鍵的一步了.打開書,每聽一句,就按停,看能否聽出其意思(如一遍不行,反復聽這句,直到聽懂,如果3-4遍還是聽不懂可以打開書,看一下,如果就看到一兩個詞就會提示你了,就不要把全句看完,也就是盡最大努力去認真聽每一句.直到把本文按此方法全部聽完)可能要花1個小時以上的時間, 但一定要去做. 第四遍:在全部了解文章內容後,再聽一遍或兩遍(連聽),你就會發現,你對這篇文章理解的程度達到了-就是不是很全神貫注聽,也能聽明白他的意思了. 4.聽時的方法: 最好先聽出每句話的動詞.連詞. 不要一個詞一個詞去聽.給自己一個整體概念,把精力集中到正句話上,而不是下一個詞是什麼. 最好注意一下即使看了文章或譯文,再聽也聽不出來的地方,如連讀或略讀,這樣的地方反復聽直到以後再出現這樣的讀法,你不用思考就知道是什麼意思. 5.總結 以上的任務都做完後, 你會發現, 雖然會花很長時間去做,但你一定會對你的付出感到還是有收獲,而且不小. 希望你堅持,在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就是堅持不下去.一定不要急於求成.不用非得一次就完成一篇文章.根據自己需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