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移動硬碟的介面分哪幾種!!
最先,我們還是簡單的介紹一下台式機前置USB介面與後置USB介面之間的區別,很多人還搞不清楚兩者之間的差異,不都是台式電腦的USB介面嗎?對於沒有裝過機的用戶來說確實較為陌生,電腦裝機或者拆過機箱的人應該較為熟悉。電腦後置USB介面是主板的原生介面,前置USB介面是通過連接線,將主板與機箱的前置USB介面進行連接。雖然都是USB介面,一個是主板親生的,一個是衍生介面,兩者之間有哪些差別呢?
這還得從我使用電腦的習慣講起,為了確保使用環境的絕對安靜,電腦顯示器與主機並沒有放置在一個房間。這樣,需要使用一條USB延長線來輔助滑鼠、機械鍵盤、U盤以及移動硬碟的連接。使用過程中發現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將所有外接硬體接到一條USB延長線上,會造成無法工作的問題,主要原因是介面電壓不足導致外接硬體無法正常運行。將USB延長線的介面由前置USB介面改為後置USB介面,情況便有所好轉。
實際的使用測試就會給我們一些啟發,有兩點值得注意。一個是USB延長線的長短對於外接硬體的使用有影響,那麼非主板原生USB介面的後置USB介面是否同樣有這個問題呢,只不過所受影響較小罷了!一個是電腦後置USB介面與前置USB介面的電壓不同,前置USB介面即便能夠確保移動硬碟正常工作,但是低電壓是否會影響使用壽命和多外置硬體產品的接入呢?
我使用的是一款愛國者移動硬碟,支持USB 3.0傳輸協議。在接入後置USB介面與前置USB介面的時候,移動硬碟的狀態指示燈顯示不同的顏色,分別對應的是藍色與綠色。經過查詢,藍色指示燈表示使用的是USB 3.0傳輸協議,綠色指示燈表示使用的是USB 2.0傳輸協議。這里就引申出另外一個問題,部分電腦前置USB介面並不支持USB 3.0傳輸協議。
那麼,這兩個協議版本對我們日常使用的影響究竟有多大呢?大家可以參考下面兩個圖片,前者是電腦前置USB介面,後者是電腦後置USB介面。從圖片上來看,前置USB介面的傳輸速度始終穩定在40兆左右。圖形趨近於一條直線,受制於介面協議的制約,讀寫速度並未達到移動硬碟的最佳性能。至於電腦前置USB介面,最大的傳輸速度為115兆,平均速度在88兆左右,讀寫性能是前置USB介面的2倍之多(同樣的產品,讀寫性能差異居然如此之大)。
B. 移動硬碟或u盤連接計算機所使用的介面是
您好,通常是USB介面。
USB用於規范電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USB介面即插即用和熱插拔功能。USB介面可連接127種外設,如滑鼠和鍵盤等。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爾等多家公司聯合在1996年推出後,已成功替代串口和並口,已成為當今電腦與大量智能設備的必配介面。USB版本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到如今已經發展為3.0版本。
(2)移動硬碟埠擴展閱讀:
USB設備主要具有以下優點:
1、可以熱插拔。就是用戶在使用外接設備時,不需要關機再開機等動作,而是在電腦工作時,直接將USB插上使用。
2、攜帶方便。USB設備大多以「小、輕、薄」見長,對用戶來說,隨身攜帶大量數據時,很方便。當然USB硬碟是首要之選了。
3、標准統一。大家常見的是IDE介面的硬碟,串口的滑鼠鍵盤,並口的列印機掃描儀,可是有了USB之後,這些應用外設統統可以用同樣的標准與個人電腦連接,這時就有了USB硬碟、USB滑鼠、USB列印機等等。
4、可以連接多個設備。USB在個人電腦上往往具有多個介面,可以同時連接幾個設備,如果接上一個有四個埠的USB HUB時,就可以再連上;四個USB設備,以此類推,盡可以連下去,將你家的設備都同時連在一台個人電腦上而不會有任何問題(註:最高可連接至127個設備)。
C. 移動硬碟的介面分哪幾種!!
移動硬碟
英文名稱:mobile
hard
disk
移動硬碟顧名思義是以硬碟為存儲介制,強調便攜性的存儲產品。目前市場上絕大多數的移動硬碟都是以標准硬碟為基礎的,而只有很少部分的是以微型硬碟(1.8英寸硬碟等),但價格因素決定著主流移動硬碟還是以標准筆記本硬碟為基礎。因為採用硬碟為存儲介制,因此移動硬碟在數據的讀寫模式與標准ide硬碟是相同的。移動硬碟多採用usb、ieee1394等傳輸速度較快的介面,可以較高的速度與系統進行數據傳輸。
移動硬碟的特點:
容量大
移動硬碟可以提供相當大的存儲容量,是種較具性價比的移動存儲產品。在目前大容量「閃盤」價格,還無法被用戶所接受,而移動硬碟能在用戶可以接受的價格範圍內,提供給用戶較大的存儲容量和不錯的便攜性。目前市場中的移動硬碟能提供80gb、120gb、160gb等容量,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用戶的需求。
傳輸速度高
移動硬碟大多採用usb、ieee1394介面,能提供較高的數據傳輸速度。不過移動硬碟的數據傳輸速度還一定程度上受到介面速度的限制,尤其在usb1.1介面規范的產品上,在傳輸較大數據量時,將考驗用戶的耐心。而usb2.0和ieee1394介面就相對好很多。
使用方便
現在的pc基本都配備了usb功能,主板通常可以提供2~8個usb口,一些顯示器也會提供了usb轉接器,usb介面已成為個人電腦中的必備介面。usb設備在大多數版本的windows操作系統中,都可以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具有真正的「即插即用」特性,使用起來靈活方便。
可靠性提升
數據安全一直是移動存儲用戶最為關心的問題,也是人們衡量該類產品性能好壞的一個重要標准。移動硬碟以高速、大容量、輕巧便捷等優點贏得許多用戶的青睞,而更大的優點還在於其存儲數據的安全可靠性。這類硬碟與筆記本電腦硬碟的結構類似,多採用硅氧碟片。這是一種比鋁、磁更為堅固耐用的碟片材質,並且具有更大的存儲量和更好的可靠性,提高了數據的完整性。採用以硅氧為材料的磁碟驅動器,以更加平滑的盤面為特徵,有效地降低了碟片可能影響數據可靠性和完整性的不規則盤面的數量,更高的盤面硬度使usb硬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D. 移動硬碟盒上的方口是什麼介面
這兩種介面有重疊,又各有不同,在做移動硬碟的時候差別不大。
你說的這種方口,其實還是USB3.0介面,只是比較少見,一般用主要也是在自動硬碟方面。而tpyeC介面,並不僅僅局限於USB通信協議,它是可以用於傳輸視頻信號的。
typeC介面只用於USB協議的時候,和你的方口採用同樣的協議,所以性能並沒有實質上的區別。
E. 移動硬碟或優盤連接計算機所使用的介面通常是______。
通常是USB介面。
USB用於規范電腦與外部設備的連接和通訊。USB介面即插即用和熱插拔功能。USB介面可連接127種外設,如滑鼠和鍵盤等。USB是在1994年底由英特爾等多家公司聯合在1996年推出後,已成功替代串口和並口,已成為當今電腦與大量智能設備的必配介面。USB版本經歷了多年的發展,到如今已經發展為3.0版本。
F. 移動硬碟介面壞了
移動硬碟介面壞了
移動硬碟介面壞了該怎麼辦呢?下面就歲我一起來看看吧。
移動硬碟介面壞可以這樣做:
1、買一個相同的介面,自己更換上就可以了。要有一定的焊接功底。
2、拿到電腦維修店,讓他們給更換一個相同的介面就可以了。
3、找一塊相同的硬碟,如同電路板也相同的話,直接對換就可以了。
【相關閱讀】
硬碟介面斷針導致故障
故障現象:前幾天筆者的系統(WinXP)突然啟動不起來了(筆者的電腦配置:MSIKT333+8233A、西捷酷魚IV60G),現象是一直停留在啟動畫面而無法進入操作系統。開始筆者也沒太在意,認為可能是啟動文件有問題,修復一下就成了。可是試了幾次都不成。
分析解決:筆者想想可能是病毒在作怪,殺毒後故障依舊。重裝系統後啟動速度非常慢,並且硬碟燈狂閃。進系統後筆者測了一下硬碟的傳輸率,發現每秒僅4MB!筆者想到了傳輸模式的問題,打開設備管理器,果然硬碟工作在PIO模式下,奇怪的是我手動調整了硬碟工作模式後,重啟系統後發現硬碟工作模式居然還是PIO模式!
到這里基本的問題已經找到,硬碟失去對DMA工作模式的支持了。筆者去西捷的官方網站下載專用的更改硬碟工作模式的工具,可是檢測出硬碟此時的默認模式就是DMA,又使用西捷硬碟的專用查錯工具進行全面檢查。結果一切正常!筆者開始感覺故障可能是硬體引起的。仔細檢察硬碟後終於發現問題了,硬碟的IDE介面居然斷了一根針。筆者趕緊用梅花口的改錐擰下螺絲,將西捷硬碟外的金屬防護板及海綿取下,露出電路板,從其他地方找到一根跳線針,補到原來少針的地方並焊好。然後將硬碟復原,重裝系統後故障解決。
筆記本硬碟常見故障分析
啟動故障
在電腦的使用過程中,我們都有可能會遇到電腦無法啟動的問題。引起系統啟動故障的原因有很多種,其中很多都與硬碟有關。一般情況下,當硬碟出現故障的時候,BIOS會給出一些英文提示信息。由於不同廠家主板或不同版本的BIOS,其給出的提示信息可能會存在一些差異,但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的。下面我們就以使用較為常見的AwardBIOS為例,探討一下如何利用其給出的提示信息,判斷並處理硬碟不能啟動故障的方法。
1.Harddiskcontrollerfailure(硬碟控制器失效)。這是最為常見的錯誤提示之一,當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應仔細檢查數據線的連接插頭是否存在著松動、連線是否正確或者是硬碟參數設置是否正確。
2.Dateerror(數據錯誤)。發生這種情況時,系統從硬碟上讀取的數據存在有不可修復性錯誤或者磁碟上存在有壞扇區。此時可以嘗試啟動磁碟掃描程序,掃描並糾正扇區的邏輯性錯誤,假如壞扇區出現的是物理壞道,則需要使用專門的工具嘗試修復。
3.Nobootsectoronharddiskdrive(硬碟上無引導扇區)。這種情況可能是硬碟上的引導扇區被破壞,一般是因為硬碟系統引導區已感染了病毒。遇到這種情況必須先用最新版本的殺毒軟體徹底查殺系統中存在的病毒,然後,用諸如KV3000等帶有引導扇區恢復功能的`軟體,嘗試恢復引導記錄。如果使用WinXP系統,可啟動「故障恢復控制台」並調用FIXMBR命令來恢復主引導扇區。
4.ResetFailed(硬碟復位失敗)、FatalErrorBadHardDisk(硬碟致命性錯誤)、DDNotDetected(沒有檢測到硬碟)和HDDControlError(硬碟控制錯誤)。當出現以上任意一個提示時,一般都是硬碟控制電路板、主板上硬碟介面電路或者是盤體內部的機械部位出現了故障,對於這種情況只能請專業人員檢修相應的控制電路或直接更換硬碟。
壞道故障
通過上面的學習,阿King對硬碟不能啟動故障的解決有所了解了,接下來阿King想知道的當然是如何對付自己那已經有壞道的硬碟了。老師這期就為阿King介紹一下邏輯壞道和物理壞道的故障和相應的維修。但在開講之前,老師就提醒阿King,做這項工作一定要慎重仔細。
邏輯壞道
出現邏輯壞道是在電腦的日常使用中容易出現的一種硬碟故障,邏輯壞道實際上就是磁碟磁軌上面的校驗信息(ECC)與磁軌的數據和伺服信息不匹配。出現這種故障的主要原因通常都是因為一些程序的錯誤操作,或者是該處扇區的磁性介質開始出現不穩定現象的先兆。邏輯壞道在一般電腦使用中的表現,就是文件存取時出錯或做硬碟克隆時,當到達出錯部位後,因彈出出錯信息窗口而不能繼續下去。消除這種邏輯壞道的方法比較簡單,很多專用軟體如:DM、NORTON的DISKDOCTOR等都能做到,但最常用的還是Windows自帶的「磁碟掃描」功能。對於FATl6或FAT32分區來說,可以在DOS實模式下用Scandisk掃描磁碟,此時系統可將邏輯出錯的扇區標注出來,以後在進行存取操作時就會避開這些扇區。由於這些軟體的使用方法較為簡單且也多有介紹,在這里也就不過多地講解了。
但是,假如採用的是NTFS分區且安裝WindowsXP系統,由於它沒有Scandisk這個工具,故只能使用Chkdsk這個工具了。Chkdsk工具會基於所用的文件系統,創建和顯示磁碟的狀態報告。另外Chkdsk還能夠列出並糾正磁碟上的錯誤。不過如果不帶任何參數的話,chkdsk將只顯示當前驅動器中磁碟的狀態,而不會修正任何的錯誤,要修正錯誤則必須包括/f參數。
物理壞道
硬碟物理壞道是比較常見的硬碟故障。實際上它是因為震盪、劃傷等「硬」原因,導致—些扇區的磁介質失去了磁記憶能力而造成的。通常情況下,這樣的損壞修復起來都比較麻煩。因為,在硬碟內部的磁軌列表中,這個扇區是被標記為正常的,而壞道也是物理性存在的。所以,它無法通過掃描、格式化、低格或者激活扇區的方法來加以消除,必須將這個扇區加入到設置在硬碟內部的系統保留區,告訴磁碟這些磁軌已經不能使用了,才能在硬碟控制系統的可見范圍內消除這個壞道。當然,這樣做需要使用一些專用軟體,對普通用戶來講維修有些困難。
不過有些硬碟廠商會提供原廠的工具軟體,如IBM/日立的DFT和西部數據的DataLifeGuardDiagnostics。這些原廠的工具軟體不但掃描速度快,而且辨別准確率也很高,能夠對付較為普遍的硬碟物理壞道故障。因此對硬碟內部進行操作還是原廠的軟體較為可靠,除非原廠工具不能解決問題,否則不推薦使用第三方的工具軟體。
相對於上面這種比較高級的隱藏方式,對於那些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則可以通過「壞盤分區器」FBDISK和DiskGenius這一對軟體的組合,完成將壞道所在位置做成分區隱藏起來的任務。其具體的操作簡要介紹如下:
首先,將下載來的軟體復制到一台正常使用的電腦的C盤根目錄下,再把出現物理壞道的硬碟作為第2硬碟掛接在該電腦上。接著啟動到DOS的實模式下,並運行DiskGenius的可執行程序Diskgen,然後按「Ctrl+Alt」組合鍵,選擇「硬碟」菜單下的「第2硬碟」。這時就可以看到第2硬碟的具體分區情況了。假如要重新規劃這塊硬碟,就可以把所有分區都刪除掉,隨後存檔退出。
接著運行FBDisk,選擇要檢測的硬碟後按「Y」開始掃描。如果硬碟存在壞道,則FBDisk會自動顯示出它在哪個扇區和磁軌。掃描完成後它可以把所有的壞道都羅列出來,並詢問是否要寫入硬碟。如果按「Y」將會自動將壞道隱藏起來,最後按Esc鍵退出。
隨後再次運行Diskgen,這時就可以看出經過FBDisk處理後的磁碟情況,此時壞道處會呈現—種灰白色。通過Diskgen再稍微將隱藏物理壞道的分區擴大一些。最後,將這些壞道全部隱藏在一個分區里,修復工作即告結束。
兩款軟體配合使用是因為,經過FBDisk處理後的硬碟可能會有很多分區,而受軟體自身最多4個主分區的限制,會導致硬碟利用率不高的後果。而通過Diskgen的配合,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自檢無法找到硬碟的故障分析教程
筆者有兩塊硬碟,舊的是IBM硬碟,新的是邁拓硬碟。一天筆者打開電腦,發現系統自檢時無法通過,並且聽到機箱內有「啪啪」的響聲,而且硬碟燈狂亮不止。重啟用軟盤引導,發現已經無法識別硬碟。
因為前兩天剛新裝了一塊邁拓硬碟,所以懷疑是這塊新硬碟有問題,於是重啟BIOS進入查看,發現兩塊硬碟都沒有被識別出,連續檢測幾次後終於可以正確識別了。保存信息後退出重啟,這回自檢沒有出現問題,但是進入系統桌面時,再次出現「啪啪」的響聲,硬碟燈狂閃不止。雖然偶爾可以進入系統,但是在打開資源管理器時又會失去響應。把新裝的邁拓硬碟卸掉,只接舊的IBM硬碟,故障消失。
本來以為問題找到了,可是第二天開機故障重新出現,突然意識到可能是硬碟電源線或數據線出了問題。把數據線拔下來,再插牢後,「啪啪」的響聲徹底消失,進入系統,文件讀寫操作一切正常。看來可能是在安裝硬碟時,牽拉硬碟線過猛造成硬碟數據線插頭和硬碟數據插槽接觸不良,從而導致自檢時磁頭無法找到硬碟引導區,而頻繁進行定位發出「啪啪」的響聲。
硬碟導致的電腦藍屏死機錯誤
文件系統崩潰、病毒感染、硬碟控制器故障以及類似的其它災難都會導致Windows不可恢復的錯誤。當出現這種情況時,Windows以全屏、非窗口文本模式顯示此錯誤信息,這就是廣為人知的「藍屏死機(BSOD)」。
無論何時出現藍屏死機(代號BSOD)錯誤,這個錯誤都會發送一個Stop消息,這是一個簡短的錯誤消息,提示你有可能引起錯誤的原因。由硬碟的原因導致BSOD錯誤時,會發送以下5種不同的Stop消息。
Stop 0x0000007B or INACCESSIBLE_BOOT_DEVICE這個錯誤消息只會在Windows啟動時發生。有兩種情況會導致這個錯誤:
Windows無法初始化硬碟。Windows成功初始化硬碟,但是無法識別系統卷上的數據。
我曾經看到過的這類錯誤發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由於硬碟控制器的設備驅動器崩潰或者不正確所致。(當系統從SCSI驅動器或RAID磁碟陣列啟動時,這種情況尤其普遍。)然而,文件系統崩潰、啟動區病毒或者與硬碟硬體問題也會導致這些錯誤。甚至,當在新系統的硬碟控制器中包含舊式的固件時也會發現這樣的錯誤。
;G. 為什麼移動硬碟有兩個usb插口
為了提供較高的數據傳輸速率。
移動硬碟大多採用USB、IEEE1394、eSATA介面,能提供較高的數據傳輸速率。
不過移動硬碟的數據傳輸速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介面速度的限制,尤其在USBl.1介面規范的產品上,在傳輸較大的數據時,將考驗用戶的耐心。而USB2.0、IEEE1394、eSATA介面就相對好得多。
USB2.0介面傳輸速率是60MB/s,IEEE 1394介面傳輸速率是50~100MB/s,而eSATA,在與主機交換數據時,讀個吉位元組數量級的大型文件只需幾分鍾,特別適合視頻與音頻數據的存儲和交換。
(7)移動硬碟埠擴展閱讀
大部分移動硬碟使用的是USB2.0標準的介面,USB2.0的理論傳輸速度是480Mb/s,因為1Byte=8bit,文件的大小實際就是 常說的Byte,之所以USB2.0的傳輸速度是60MB/s,但是實際中傳輸是達不到這個理論值的,一般是10MB/s—25MB/s之間。
影響傳輸速 度的因素主要有移動硬碟電路板上的USBtoIDE晶元,傳輸線,還有pc機。
好的晶元在速度上和穩定性上都要比價格低廉的晶元好很多,有些消費者買了標 稱為USB2.0介面的移動硬碟,可速度上卻沒有很大提升,比USB1.1的快不了多少,實際上是廠家選擇的這顆晶元在作祟。
據了解「愛國者」使用的 USBtoIDE晶元是大名鼎鼎的塞普拉斯晶元,集高速穩定於一身。每分鍾可以傳輸1GB以上的數據,以後不必為大容量數據的傳輸苦苦等待了。
數據線也是 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USB屏蔽層做的好的數據線,使得傳輸穩定快速,不受周圍信號的干擾。
同樣有些消費者在數據傳輸中會發生無故中斷的現象,這就是數據 線的屏蔽做的不好,受到了周圍信號的干擾造成的。另外個人電腦的配置高低也會影響數據的傳輸速度和穩定性。
H. 移動硬碟有哪幾類介面
最常用的是USB3.0/USB2.0介面。這種介面的移動硬碟在盤體上一般使用MiniUSB介面以減小空間佔用,連接電腦端則使用標準的USB介面。USB2.0的版本受橋接晶元限制而性能不佳,USB3.0更能發揮硬碟的性能。
eSATA介面,這種介面是SATA介面的外置版本,優於不存在任何的橋接晶元,相當於直連SATA埠,因而速度快,性能強。
火線介面,也就是IEEE1394介面。此介面最早由蘋果公司主導開發,因而多見於蘋果的電腦產品中。較新的產品已經可以提供800Mbps的帶寬,性能也很不錯,但是市場佔用率小。
I. 移動硬碟是什麼介面的是USB介面嗎
一、移動硬碟按外置介面來分有四種類型:並行介面、USB介面、IEEE1394介面及SATA介面,它們的內置介面大都為IDE介面, 是配合IDE介面的硬碟使用。
這四種類型介面分別有以下特點:
1、並行介面(即ATA介面)的硬碟盒是最早出現的硬碟盒, 是通過電腦的並行介面與電腦連接, 其特點是轉輸速度比較快、價格便宜, 缺點是安裝使用不方便, 需要獨立的開關電源;
2、USB介面的移動硬碟盒是目前的主流, 其最大優點是使用方便, 支持熱插拔和即插即用;
3、IEEE1394介面又稱Frie wire介面(中文俗稱「火線」), 數據傳輸率高, IEEE1394a 介面能提供100Mbps, 200Mbps, 400Mbps等多種傳輸格式; IEEE1394b 能提供 800 Mbps 的數據傳輸率。IEEE1394本來是蘋果電腦上面的介面, 在普通台式機則比較少見;
4、SATA介面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 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 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 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 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二、在移動硬碟上裝操作系統的話,運行速度會比不上本地硬碟的運行速度,因為USB的讀寫速度有限制,另外USB口和電腦之間接觸不一定良好。
(9)移動硬碟埠擴展閱讀:
固態硬碟與移動硬碟的區別:
1、尺寸方面
固態硬碟的存儲晶元非常小巧,即便加上外殼、控制電路和介面晶元,最終它的體積也不到移動硬碟的三分之一,放到手掌之中可能不會比一張信用卡大多少(但要厚一點)。
2、硬體方面
固態硬碟的工作原理有點像U盤,由於固態硬碟的數據存取不需要依賴機械式的磁頭,也不需要藉助那些價格昂貴的高密磁碟,所以固態硬碟可以做到無噪音工作,並且也不會像移動硬碟那樣容易摔壞。
3、價格方面
與移動硬碟相比,固態硬碟的單價要高出1倍左右,甚至是同等價格其容量只有機械硬碟的1/3,或者說同等容量其售價卻是機械硬碟的幾倍以上,目前市場上比較主流的固態硬碟價格通常都在500元以上。
4、傳輸速度
固態硬碟的理論速度為移動硬碟的10倍以上,實際讀寫速度通常是移動硬碟的5倍以上、是普通U盤的20倍以上。一部高清電影、或者上千張的圖片,可能只需要幾秒鍾的時間便可以從電腦拷貝到固態硬碟。
J. 移動硬碟介面都有什麼類型
移動硬碟主要有並行介面、USB介面、IEEE1394介面及SATA介面四種介面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