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sata3硬碟速度大概能到多少
sata3的硬碟如果是單碟技術,可以達到最高236mb/s的速度,平均大概100++mb/s左右,不過還得看什麼品牌的硬碟,現在最快的應該是希捷的單碟1Gb容量的硬碟。。。
IDE的速度應該很慢,比第一代的sata還要慢。。。
『貳』 SATA3介面的硬碟讀寫速度是多快
SATA3介面是一個發布於2009年的介面規范,只制定了使用此標准介面的硬碟理論傳輸速率達到了6Gbps(750MB每秒),不是硬碟的實際讀寫速度。
SATA3介面的硬碟分為SATA3固態硬碟和SATA3機械硬碟:
1、SATA3機械硬碟的讀寫速度是由轉速決定的,理論值為750MB/s,實際值低於300MB/s。
(2)sata三硬碟擴展閱讀
SATA3標准包括了內部數據傳輸率和外部數據傳輸率:
1、內部傳輸率(Internal Transfer Rate) 也稱為持續傳輸率(Sustained Transfer Rate),它反映了硬碟緩沖區未用時的性能。機械硬碟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於硬碟的旋轉速度,固態硬碟內部傳輸率主要依賴主控晶元、NAND快閃記憶體介質和固件。
2、外部傳輸率(External Transfer Rate)也稱為突發數據傳輸率(Burst Data Transfer Rate)或介面傳輸率,它標稱的是系統匯流排與硬碟緩沖區之間的數據傳輸率,外部數據傳輸率與硬碟介面類型和硬碟的緩存大小有關。
『叄』 主板的SATA1,SATA2,SATA3,SATA4硬碟介面分別是什麼意思插什麼硬碟,怎麼設置不同的介面都是什麼性能
1、硬碟可以直接插SATA1介面的,主板上標示的SATA1-4介面表示此主板同時支持4個SATA設備接入,固態硬碟,DVD光碟機等。1-4號標記是SATA介面的順序,開機時BIOS會依次檢查這些介面,其順序是從1到4依次進行。應將其接入SATA1介面,其他SATA介面可以接其他SATA設備。
2、理論上性能是完全一樣的。如果區分sata3.0 sata2.0,建議插在sata3.0上速度快一些。如果全是2.0或者3.0的,就插第一個介面上。
(3)sata三硬碟擴展閱讀:
SATA由於採用串列方式傳輸數據而知名。相對於並行ATA來說,就具有非常多的優勢。首先,Serial ATA以連續串列的方式傳送數據,一次只會傳送1位數據。這樣能減少SATA介面的針腳數目,使連接電纜數目變少,效率也會更高。
實際上,Serial ATA 僅用四支針腳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別用於連接電纜、連接地線、發送數據和接收數據,同時這樣的架構還能降低系統能耗和減小系統復雜性。
『肆』 sata3的傳輸速度是多少
sata3硬碟是6g/s,即最大傳輸速度能到600M/s,理論上,6Gb要除8(實際上是10),還要有10%的帶寬折扣,換算成真實的速度,就是550MB/s左右。所以你才能看到為什麼那麼多固態盤標稱最大速度550M,不再高了就是因為6Gb的帶寬限制了。
『伍』 固態硬碟介面的SATA/SATA2/SATA3能不能通用
固態硬碟只要介面支持,一般通用的,
一、M.2介面,大家對這個介面的印象很多在還停留在中高端平台上,其實這介面原本是叫NGFF介面,為筆記本電腦所制定的新一代介面標准,用於取代MSATA接的。M.2介面有兩種類型:Socket 2(B key——ngff)和Socket 3(M key——nvme),其中Socket2支持SATA、PCI-E X2介面,而如果採用PCI-EX2介面標准,最大的讀取速度可以達到700MB/s,寫入也能達到550MB/s。而其中的Socket 3可支持PCI-EX4介面,理論帶寬可達4GB/s。
二、U.2介面,最初是叫SFF-8639,也是由Intel推動的一個介面標准。U.2介面本質上其實就是SATA Express,U.2介面的設計思路是盡可能利用現有的物理介面,但帶寬更快,還增加了許多新協議支持,比如NVMe。U.2的設備端介面融合了SATA及SAS介面的特點,中間用針腳填滿SATA介面留下的空缺,並預留了L型防呆設計,所以可以兼容SATA、SAS及SATA E規范,主板那一端則是mini SAS(SFF-8643)介面,設備端的U.2線則是一端接在SATA電源上,一端接在U.2硬碟的數據口上。雖然U.2介面看起來厲害的很,但是可惜的是,目前民用支持U.2介面的設備太少。
三、SAS介面也叫串列SCSI是一種電腦集線的技術,其功能主要是作為周邊零件的數據傳輸。
SAS由3種類型協議組成,根據連接的不同設備使用相應的協議進行數據傳輸。
1、串列SCSI協議 (SSP) —用於和SCSI設備溝通。
2、串列ATA通道協議 (STP) —用於和SATA設備溝通。
3、SCSI管理協議 (SMP) —用於對SAS設備的維護和管理。
雖然SAS介面很強,但是在家用方面我們很多時候根本用不上其中的很多功能,所以,SAS多用在伺服器或商用領域,家用還是以SATA為主。
四、SCSI介面,中文名為小型計算機系統介面它是一種用於計算機和智能設備之間(硬碟、軟碟機、光碟機、列印機、掃描儀等)系統級介面的獨立處理器標准。是一種智能的通用介面標准,它具備與多種類型的外設進行通信的功能。
五、PCIE介面,這個介面並不是專用的硬碟介面,顯卡、音效卡、網卡等都可以使用這個介面。是一種高速串列計算機擴展匯流排標准,PCIE介面的固態硬碟也只是它其中的一種
『陸』 三塊SATA硬碟如何設置及使用
你這些個問題比較復雜,首先,你的東西太多,搞不清楚你現在是在陣列卡上使用還是在主板的SATA介面上使用.
還有,你拿來的兩塊160的硬碟,是否已經是做過陣列的,還有,你那塊陣列卡是什麼卡?有驅動嗎?
可以先這樣回答你,重新做陣列之後,硬碟上的數據肯定是保不住了,除非你有其他的介質可以備份.而且,兩塊160和一塊80的硬碟,不能完美的陣列在一起,我比較推薦你用兩塊160的組RAID0,速度在100M/S左右,80G的那塊就用來備份備份重要數據吧,不然的話,若你強制要用三塊硬碟做RAID0的話,硬碟總容量會減小到240G,不過速度會提升至150M/S左右,當然這需要你的主板或是陣列卡支持這個速度.
至於你說裝系統是找不到什麼文件,這種情況在做陣列時很容易發生,可能是因為你的驅動有問題,也有可能是你載入驅動的媒介有問題,比如你的軟碟機或是軟盤.
『柒』 固態硬碟的介面類型SATA3和SATA2 有什麼區別
一、傳輸速度不同
1、SATA2:是晶元巨頭Intel英特爾與硬碟巨頭Seagate希捷在SATA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外部傳輸率從SATA的150MB/s進一步提高到了300MB/s。
2、SATA3:傳輸速度翻番達到6Gbps,同時向下兼容舊版規范「SATA Revision 2.6」。
二、特點不同
1、SATA2:SATA2硬碟改進了上一代的性能技術和可維護性舉措並引進了背板互聯等多項技術,同時加入了NCQ、亂序執行、數據的分散和集合。
2、SATA3:可在存儲單元、磁碟驅動器、光學和磁帶驅動器、主機匯流排適配器(HBA)之間提供6Gbps速度的鏈路速度,並保證新的網路性能水平。
三、優勢不同
1、SATA2:可以完全滿足網路存儲和伺服器存儲對更快傳輸速度的需求,同時可以進行大量硬碟的連接,並且理想速度可以達到480MB/s,擁有這樣的傳輸速度使數據交換可以更加迅速和安全。
2、SATA3:面向需要大量帶寬的音頻、視頻應用,可保證數據傳輸的同步。通過對未執行的NCQ指令進行主機處理和管理來優化性能。
『捌』 SATA3介面的硬碟不需要電源線嗎
SATA3硬碟需要連接電源線。具體方法如下:
1、第一步,找到連接硬碟的電線。第一個是SATA3硬碟的電源輸入埠,這根連接著電腦電源。請參考下圖操作:
『玖』 sata3固態硬碟是不是U2
sata3固態硬碟不是U2
目前主流固態硬碟以SATA3介面為主,少部分為U.2、M.2、PCIE。
SATA3全名為「SATARevision3.0」,是串列ATA國際組織(SATA-IO)在2009年5月份發布的新版規范,主要是傳輸速度翻番達到6Gbps,同時向下兼容舊版規范「SATARevision2.6」(也就是現在俗稱的SATA3Gbps),介面、數據線都沒有變動。SATA3.0介面技術標準是2007上半年英特爾公司提出的,由英特爾公司的存儲產品架構設計部技術總監Knut Grimsrud負責,Knut Grimsrud表示,SATA3.0的傳輸速率為6Gbps。
U.2介面,原先叫SFF-8639,由Intel一手推動。本質上是SATA Express,而SATA-E物理介面是通過SATA 6Gbps介面改造的,有點類似於SAS介面。它使用了2個SATA 6Gbps介面和一個只有4pin針腳的mini版SATA介面組成。M.2介面的最大特色就是支持NVMe標准協議,高速低延遲低功耗,理論傳輸速度高達32Gbps,而SATA只有6Gbps,比SATA快了5倍還要多。
對於大部分用戶,SATA3介面足以。高端游戲發燒友,可以選擇U.2 PCIE固態硬碟,而筆記本用戶自然是選擇M.2固態硬碟最為合適。
『拾』 sata3固態硬碟怎麼安裝
隋唐三固態硬碟安裝先打開機箱,嗯,然後找到硬碟支架把硬碟固定在支架上緊緊螺絲,然後固態硬碟主要是兩條線一個是電源線就是從機箱電源拉一根線到硬碟插上去,另外就是一根數據線。隨他三數據線是插在主板上的在主板上找到對應的插口插上去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