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內存和緩存有什麼 區別現在家用電腦多大內存算可以啊
1、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內存(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
2、磁碟緩存
磁碟緩存又稱為虛擬緩存,它的讀/寫速度比管理磁介質快得多,是改善硬碟性能的主要手段。在硬碟空閑時會把數據預先存入緩存,一旦程序請求到此段資料,可以馬上從緩存中得到,無須再讀/寫硬碟,特別是連續存取的操作之中,Cache能夠極大地提高系統的整體速度。
3、系統緩存
可以將處理器和內存系統想像成為使用者和供貨商(Client-Server模式)。CPU「消費」由硬碟及內存提供的數據。由於製造技術和設計的進步,CPU的消費能力已經大大超過了存儲系統的供應能力,盡管存儲系統也有些進步(UDMA、Rambus等),CPU的時鍾循環相對與內存和匯流排而言,越來越短,於是CPU不得不在存儲系統提供足夠的數據前等待,什麼也不能做。而且每當CPU的頻率提升,這樣的差距就更是明顯。
L1緩存的速度比系統內存快的多是因為使用的是SRAM,這種內存單晶元使用四到六個晶體管。這也使得SRAM的造價相當的高,所以不能拿來用在整個存儲系統上。
在大多數CPU上,L1緩存和核心一起在一塊晶元上。這樣的設計使CPU可以從最近最快的地方得到數據。
4、虛擬內存
內存在計算機中的作用很大,電腦中所有運行的程序都需要經過內存來執行,如果執行的程序很大或很多,就會導致內存消耗殆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Windows中運用了虛擬內存技術,即拿出一部分硬碟空間來充當內存使用,當內存佔用完時,電腦就會自動調用硬碟來充當內存,以緩解內存的緊張。舉例來說,如果電腦只有128MB物理內存的話,當讀取一個容量為200MB的文件時,就必須要用到比較大的虛擬內存,文件被內存讀取之後就會先儲存到虛擬內存,等待內存把文件全部儲存到虛擬內存之後,跟著就會把虛擬內里儲存的文件釋放到原來的安裝目錄里了。
現在家用電腦運行win7、win8、win10,2g勉強,4g夠用,8g、16g最好。
Ⅱ 內存和緩存之間有什麼區別
首先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一級緩存。目前所有主流處理器大都具有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少數高端處理器還集成了三級緩存。其中,一級緩存可分為一級指令緩存和一級數據緩存。一級指令緩存用於暫時存儲並向CPU遞送各類運算指令;一級數據緩存用於暫時存儲並向CPU遞送運算所需數據,這就是一級緩存的作用 那麼,二級緩存的作用又是什麼呢?簡單地說,二級緩存就是一級緩存的緩沖器:一級緩存製造成本很高因此它的容量有限,二級緩存的作用就是存儲那些CPU處理時需要用到、一級緩存又無法存儲的數據。同樣道理,三級緩存和內存可以看作是二級緩存的緩沖器,它們的容量遞增,但單位製造成本卻遞減。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二級緩存、三級緩存還是內存都不能存儲處理器操作的原始指令,這些指令只能存儲在CPU的一級指令緩存中,而餘下的二級緩存、三級緩存和內存僅用於存儲CPU所需數據。 根據工作原理的不同,目前主流處理器所採用的一級數據緩存又可以分為實數據讀寫緩存和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2種,它們分別被AMD和Intel所採用。不同的一級數據緩存設計對於二級緩存容量的需求也各不相同,下面讓我們簡單了解一下這兩種一級數據緩存設計的不同之處。 一、AMD一級數據緩存設計 AMD採用的一級緩存設計屬於傳統的「實數據讀寫緩存」設計。基於該架構的一級數據緩存主要用於存儲CPU最先讀取的數據;而更多的讀取數據則分別存儲在二級緩存和系統內存當中。做個簡單的假設,假如處理器需要讀取「AMD ATHLON 64 3000+ IS GOOD」這一串數據(不記空格),那麼首先要被讀取的「AMDATHL」將被存儲在一級數據緩存中,而餘下的「ON643000+ISGOOD」則被分別存儲在二級緩存和系統內存當中(如下圖所示)。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假設只是對AMD處理器一級數據緩存的一個抽象描述,一級數據緩存和二級緩存所能存儲的數據長度完全由緩存容量的大小決定,而絕非以上假設中的幾個位元組。「實數據讀寫緩存」的優點是數據讀取直接快速,但這也需要一級數據緩存具有一定的容量,增加了處理器的製造難度(一級數據緩存的單位製造成本較二級緩存高)。 二、Intel一級數據緩存設計 自P4時代開始,Intel開始採用全新的「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設計。基於這種架構的一級數據緩存不再存儲實際的數據,而是存儲這些數據在二級緩存中的指令代碼(即數據在二級緩存中存儲的起始地址)。假設處理器需要讀取「INTEL P4 IS GOOD」這一串數據(不記空格),那麼所有數據將被存儲在二級緩存中,而一級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需要存儲的僅僅是上述數據的起始地址(如下圖所示)。 由於一級數據緩存不再存儲實際數據,因此「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設計能夠極大地降CPU對一級數據緩存容量的要求,降低處理器的生產難度。但這種設計的弊端在於數據讀取效率較「實數據讀寫緩存設計」低,而且對二級緩存容量的依賴性非常大。 在了解了一級緩存、二級緩存的大致作用及其分類以後,下面我們來回答以下硬體一菜鳥網友提出的問題。 從理論上講,二級緩存越大處理器的性能越好,但這並不是說二級緩存容量加倍就能夠處理器帶來成倍的性能增長。目前CPU處理的絕大部分數據的大小都在0-256KB之間,小部分數據的大小在256KB-512KB之間,只有極少數數據的大小超過512KB。所以只要處理器可用的一級、二級緩存容量達到256KB以上,那就能夠應付正常的應用;512KB容量的二級緩存已經足夠滿足絕大多數應用的需求。 這其中,對於採用「實數據讀寫緩存」設計的AMD Athlon 64、Sempron處理器而言,由於它們已經具備了64KB一級指令緩存和64KB一級數據緩存,只要處理器的二級緩存容量大於等於128KB就能夠存儲足夠的數據和指令,因此它們對二級緩存的依賴性並不大。這就是為什麼主頻同為1.8GHz的Socket 754 Sempron 3000+(128KB二級緩存)、Sempron 3100+(256KB二級緩存)以及Athlon 64 2800+(512KB二級緩存)在大多數評測中性能非常接近的主要原因。所以對於普通用戶而言754 Sempron 2600+是值得考慮的。 反觀Intel目前主推的P4、賽揚系列處理器,它們都採用了「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架構,其中Prescott內核的一級緩存中只包含了12KB一級指令緩存和16KB一級數據緩存,而Northwood內核更是只有12KB一級指令緩存和8KB一級數據緩存。所以P4、賽揚系列處理器對二級緩存的依賴性是非常大的,賽揚D 320(256KB二級緩存)與賽揚 2.4GHz(128KB二級緩存)性能上的巨大差距就很好地證明了這一點;而賽揚D和P4 E處理器之間的性能差距同樣十分明顯。
Ⅲ 緩存和物理內存以及可運行內存之間有什麼關系
物理內存
就是你用的內存條的存儲大小,比如我的是512Mb的條子
可運行內存
是你電腦開機後,物理內存讓系統,殺毒軟體……等佔去後所剩下的空間大小,即你實際可以使用的內存大小
系統緩存
是在硬碟上開辟的一片存儲空間,一般是物理內存的2的n次方大小,比如我的是1G,主要是存儲內存放不下,但以後要頻繁使用的文件
Ⅳ 電腦所說的內存2G,是指電腦的運行內存緩存嗎
樓主可以先搞清楚內存和緩存的關系
一般說電腦內存為2G,就是指內存條的物理容量,緩存是另外一回事
Ⅳ 電腦的內存和緩存有區別嗎
「內存」猶如人體大腦的記憶系統,用於存放計算機的運行程序和處理的數據,無論是否打開電源啟動計算機,內存中總會有各種各樣的數據信息存在,可以說它永遠也不會空閑著。當運行計算機程序時,程序將首先被讀入內存中,然後在特定的內存中開始執行,並且處理的結果也將保存在該內存中,也就是說內存總會和CPU之間頻繁地交換數據,沒有內存,CPU的工作將難以開展,計算機也無法啟動。
在計算機中,描述數據量的單位是「位元組(Byte,常用B表示)」,內存的大小都以MB(讀作「兆位元組」,簡稱「兆」)來表示。一台計算機要配置多大的內存才合適呢?這需要根據所要完成的工作來定的,或者說取決於運行的軟體,以及要處理的數據量。初學者可以這樣來理解這個問題,「內存」好比是一個大倉庫,這個倉庫的容量不得小於所要貯藏的「貨物」量,也就是程序運行的基本需要,小了!「貨物」搬運不方便,會影響CPU的運算速度,甚至不能讓程序運行;太大了,又會造成大部分倉庫空著,白白浪費了資源。當運行的軟體一定時,內存的增加對系統運行速度的提高是有一個限度的,當內存達到某一數目後,再加大內存,運行的速度就幾乎不會再提高了。所以,內存的大小應該視需要而定,比如用於文字處理工作,那16 MB就差不多了,而若要用來處理圖形圖像,或者玩三維游戲,64MB都可能遠遠不夠,特別是在多任務環境下128MB可能都還少
「緩存」(cache),現代的電腦同時具有L1和L2 cache 。你可能在購買電腦的時候也聽到過要好的朋友這樣建議,「不要購買賽揚(Celeron)系列處理器,因為它的cache比較少」。
在電腦系統里,緩存在很多方面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並且它以各種各樣的形式存在不同的硬體裡面。其中有內存緩存,硬碟和軟盤緩存,軟體磁碟緩存,還有頁面緩存等更多;虛擬內存也是另外一種不同表達形式的緩存。在這篇「神奇的硬體」文章裡面,我們將會探究緩存,你可以 從中明白它的工作原理,並且知道為什麼它在電腦系統中的地位是這么的重要。
一個簡單的例子
超高速緩存(Caching)是計算機裡面基於內存子系統的技術。使用緩存的主要目的是使價位低廉的電腦也可以保持高速運行;超高速緩存允許你的電腦在運行日常任務的時候能夠更加 流暢、快速
Ⅵ 緩存和內存有什麼區別
緩存和內存是計算機不同的組成部件。
Ⅶ 電腦內存和緩存一樣嗎
內存是計算機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是與CPU進行溝通的橋梁。計算機中所有程序的運行都是在內存中進行的,因此內存的性能對計算機的影響非常大。 內存(Memory)也被稱為內存儲器,其作用是用於暫時存放CPU中的運算數據,以及與硬碟等外部存儲器交換的數據。只要計算機在運行中,CPU就會把需要運算的數據調到內存中進行運算,當運算完成後CPU再將結果傳送出來,內存的運行也決定了計算機的穩定運行。 內存是由內存晶元、電路板、金手指等部分組成的。
從廣義上講,緩存存在於電腦的許多配件上,比如CPU有一級緩存、二級緩存甚至三級緩存,硬碟有緩存,光碟機也有緩存。緩存技術的應用,可以提升硬體的數據讀取和處理速度。 硬碟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
所以說兩者並不一樣
Ⅷ 電腦的運行內存是什麼
電腦運行內存就是電腦運行程序時的內存。運行內存,也稱作主存,是指程序運行時需要的內存,只能臨時存儲數據用於與CPU交換高速緩存數據,一般多指隨機存取存儲器。
運行內存的大小直接決定了系統能運行多少程序,運行內存越大,系統運行程序越快。內存的發展與處理器工藝與系統優化程度是密切相關的。
運行內存是指手機運行程序時的內存,也叫RAM(簡稱運存)。而另一個內存是用來存儲東西的內存,就像8G的MP4一樣,它擁有8G的存儲空間,這種內存為一般叫的手機內存。
用電腦比較的話手機的運行內存就是電腦的內存,是不可以作為儲存數據的介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