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固態硬碟件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固態硬碟件

發布時間: 2022-07-20 20:13:07

1. 固態硬碟如何選擇

固態硬碟對於電腦性能的提升還是很有幫助的,但是也別盲目加裝固態硬碟,首先現有的SSD性能就是個天梯榜,只有更高沒有最高,一味追求性能不是明智的做法。你要裝SSD之前得先分析一下你的實際需求和電腦性能吧,不是說性價比多高,性能多麼逆天,就一定適合自己。
先為初入固態硬碟領域的朋友們科普一下,在進行一切的SSD選購方法的學習之前,打開自己的電腦看一看,一看用什麼系統,對於一些老系統比較有感情堅持不換的建議慎重購買SSD(win7以上可以),因為老系統根本不支持Trim(刪除的更快),對於SSD進行頻繁的擦除會嚴重影響SSD壽命。再之後就看看自己的電腦是不是支持AHCI、CPU單核性能如何(可以與一代酷睿i系列對比),如果這些都滿足了,那麼ok,你可以繼續考慮購買什麼SSD的問題了。 SSD之所以快的原因就是就是內部主控-快閃記憶體-固件。 下面就分類介紹一下。

主控
主控就是SSD的核心,整個SSD的中心控制台。常見的主控產品就是Marvell、SandForce、Samsung、Indilinx這些。選購時真的不用分析太多,選擇主流一些的產品、產品線完善、性能都不錯。如果不是深度玩家別去碰小眾產品,很容易踩雷。如果是對這些產品不夠了解,個人推薦Marvell,性能均衡,整體表現上佳。 快閃記憶體 快閃記憶體是SSD中的存儲元件,也是各大無良廠商的造假「高發區」,無數回答里科普的黑片白片就是指的這里。那麼,固態硬碟顆粒原片、白片和黑片有什麼區別呢?首先要從晶圓說起,晶圓經過切割,切割成一個一個的晶片Die,然後將完好的,穩定的,足容量的Die取下,經過生產封裝成NAND Flash快閃記憶體晶元,這就是所謂的原片。黑片就是原材料時,被淘汰下來 的存在不穩定,容量不足或損壞等多多少少問題的不合格的晶片Die,也就是通俗意義上的「邊角料」,市場上超廉價的SSD就是採用黑片製作的,質量非常不穩定。而白片就是在復檢過程中被淘汰的顆粒,也屬於較為劣質的產品。我個人建議對於一開始購買SSD的人來說不要在意價格,原片肯定是最好的,絕對不要用黑片。快閃記憶體顆粒目前TLC是主流,而之後推出的QLC也很不錯。

固件
固件相當於SSD的驅動,這個不同廠商就有不同的區分了,因為在主控和快閃記憶體上,科技基本都已經共享了。這就好比手機裡面的指紋鎖、劉海屏,哪個廠商都差不多。但是實際的進程管理、系統優化這些就有千百種變化。在選擇固件的時候,品牌就顯得很重要了。
品牌
這里簡單擴充一下品牌

三星,性能優質,有自己獨有的主控產品,基本和三星在手機界的地位一樣,質量有保障,價格偏貴,對性價比有要求的不適合購買。 Intel,價格高,性能尚可,如果能接受Intel的話在選購SSD時就不用思考太多,一分價錢一分貨的原則是有道理的。 浦科特,性能不錯,固件牛逼,能有效降低發熱,提升效能。性價比也非常高,而且品牌效應不錯。有著一股日本廠商的嚴謹勁兒,不像三星在快閃記憶體上還要耍小聰明(小吐槽,不針對品牌,三星質量是可靠的)。 當然還有不少品牌,由於我不是專業研究SSD的,所以對於不了解的產品我也就不評價了。這里還得說回固件,在追求性價比的產品中,我認為浦科特是最出色的,功耗優化真的好,發熱非常平穩。耐用性與穩定性也都很好。我目前在用浦科特M9PeG,價格可能略有小貴但是使用感受很不錯,同時浦科特提供五年質保與順豐雙程面運費的服務,非常貼心,也保證了產品的質量。如果考慮性價比入手M8V也可以。

最後總結一下,買SSD,主控Marvell、SandForce、Samsung、Indilinx均可,快閃記憶體SLC最出色但無需過分糾結,固件品牌推薦浦科特,由於我個人接觸的SSD品牌不算特別多,有不足之處希望大家指正,也希望能幫助到想要入門SSD的玩家。

2. 固態硬碟是什麼樣子的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簡稱SSD,是一種主要以快閃記憶體(NAND Flash)作為永久性存儲器的計算機存儲設備。固態硬碟由控制單元和存儲單元(FLASH晶元、DRAM晶元)組成,被廣泛應用於工控、視頻監控、網路監控、網路終端、導航設備等諸多領域。
相對於機械硬碟,固態硬碟有著較高的讀寫速度,但成本也相對較高。新一代的固態硬碟採用SATA-III、PCIe x8或者mSATA、M.2、ZIF、IDE、U.2、CF、CFast等介面。

固態硬碟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快閃記憶體( 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 DRAM作為存儲介質。
基於快閃記憶體類: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 IDE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採用 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這也是通常所說的SSD。它的外觀可以被製作成多種模樣,例如: 筆記本硬碟、 微硬碟、 存儲卡、 U盤等樣式。這種SSD固態硬碟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 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各種環境,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 [1] 一般它擦寫次數普遍為3000次左右,以常用的64G為例,在SSD的平衡寫入機理下,可擦寫的總數據量為64G X 3000 = 192000G,假如你是個變態視頻王每天喜歡下載視頻看完就刪每天下載100G的話,可用天數為192000 / 100 = 1920,也就是 1920 / 366 = 5.25 年。如果你只是普通用戶每天寫入的數據遠低於10G,就拿10G來算,可以不間斷用52.5年,再如果你用的是128G的SSD的話,可以不間斷用104年!這什麼概念?它像普通硬碟HDD一樣,理論上可以無限讀寫,

基於 DRAM的固態硬碟:採用 DRAM作為 存儲介質,應用范圍較窄。它仿效傳統硬碟的設計,可被絕大部分 操作系統的 文件系統工具進行卷設置和管理,並提供工業標準的PCI和FC介面用於連接主機或者 伺服器。應用方式可分為SSD硬碟和SSD硬碟陣列兩種。它是一種高性能的 存儲器,而且使用壽命很長,美中不足的是需要獨立電源來保護數據安全。DRAM固態硬碟屬於比較非主流的設備。 [1]

3. 固態硬碟SSD有哪些優點和缺點怎樣做才能讓硬碟更長壽

現在的硬碟主要有兩種: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大容量存儲主要使用機械硬碟,平時家用還是固態硬碟普遍。那麼,固態硬碟SSD有哪些優點和缺點?

既然固態硬碟有使用壽命,那怎樣做才能讓硬碟更長壽?最重要一點是防碰防摔,無論什麼硬碟,都經不起重摔。其次是更新廠家最新固件,最新的固件會讓硬碟工作更優。其他就沒什麼了,現在的固態硬碟產品已經很成熟了,正常使用都不會出現什麼大問題。

4. ssd固態硬碟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讀寫速度快: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讀取速度相對機械硬碟更快。固態硬碟不用磁頭,尋道時間幾乎為0。持續寫入的速度非常驚人,固態硬碟廠商大多會宣稱自家的固態硬碟持續讀寫速度超過了500MB/s!固態硬碟的快絕不僅僅體現在持續讀寫上,隨機讀寫速度快才是固態硬碟的終極奧義,這最直接體現在絕大部分的日常操作中。與之相關的還有極低的存取時間,最常見的7200轉機械硬碟的尋道時間一般為12-14毫秒,而固態硬碟可以輕易達到0.1毫秒甚至更低。

防震抗摔性:傳統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區里。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即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所以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較傳統硬碟,固態硬碟佔有絕對優勢。

低功耗:固態硬碟的功耗上要低於傳統硬碟。

無噪音:固態硬碟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在工作狀態下能耗和發熱量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能耗會較高)。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動。由於固態硬碟採用無機械部件的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具有了發熱量小、散熱快等特點。

工作溫度范圍大:典型的硬碟驅動器只能在5到55攝氏度范圍內工作。而大多數固態硬碟可在-10~70攝氏度工作。固態硬碟比同容量機械硬碟體積小、重量輕。固態硬碟的介面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與普通硬碟一致。其晶元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寬(-40~85攝氏度)。

輕便:固態硬碟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

容量:固態硬碟最大容量僅為4TB,由閃迪(SanDisk)發布的Optimus MAX(擎天柱)[7]

壽命限制:固態硬碟快閃記憶體具有擦寫次數限制的問題,這也是許多人詬病其壽命短的所在。快閃記憶體完全擦寫一次叫做1次P/E,因此快閃記憶體的壽命就以P/E作單位。34nm的快閃記憶體晶元壽命約是5000次P/E,而25nm的壽命約是3000次P/E。隨著SSD固件演算法的提升,新款SSD都能提供更少的不必要寫入量。一款120G的固態硬碟,要寫入120G的文件才算做一次P/E。普通用戶正常使用,即使每天寫入50G,平均2天完成一次P/E,3000個P/E能用20年,到那時候,固態硬碟早就被替換成更先進的設備了(在實際使用中,用戶更多的操作是隨機寫,而不是連續寫,所以在使用壽命內,出現壞道的機率會更高)。另外,雖然固態硬碟的每個扇區可以重復擦寫100000次(SLC),但某些應用,如操作系統的LOG記錄等,可能會對某一扇區進行多次反復讀寫,而這種情況下,固態硬碟的實際壽命還未經考驗。不過通過均衡演算法對存儲單元的管理,其預期壽命會延長。SLC有10萬次的寫入壽命,成本較低的MLC,寫入壽命僅有1萬次,而廉價的TLC快閃記憶體則更是只有可憐的500-1000次。

售價高:市場上的128GB 固態硬碟產品的價格大約在在550元人民幣左右,而256GB的產品價格大約在950元人民幣(2014年價格)左右。計算下來,每GB價格在4.2元人民幣(2014年價格)左右,依然比傳統機械硬碟每 GB 0.3元人民幣(2014年價格)的價格高出了十幾倍。市場上128GBMLC(多層單元)固態硬碟,一般價格為550元(2014年)左右,部分較型號甚至達到750元左右。而這個價錢足夠買一個容量3TB的傳統硬碟了。128GB SLC(單層單元)固態硬碟價格則高達2000元以上。

5. 固態硬碟組件有哪些

大家都知道,SATA硬碟有電源和數據一長一短兩個介面,而ToshibaQ300 Pro上的「第三個介面」實際上是一組4針跳線。由於Q300Pro在這里並沒有安裝跳線帽,所以看起來像是一個4針的「介面」:

實際上解除電腦時間較長的玩家都會記得跳線這個老朋友,在IDE介面硬碟上跳線是必不可少的組件:

由於一條IDE數據線可連接兩塊硬碟,為了區分主盤和從盤關系,IDE硬碟/光碟機上都會有8~10針的跳線位,根據硬碟品牌的不一樣,跳線方式所表達的含義也不一樣。在1998年後,大多數主板已經支持通過數據線自動判斷主從盤,只要把控制數據線自動選擇的跳線短接,就可實現自動設定。

到了SATA時代之後,由於一根數據線只能連接一塊硬碟,跳線設定主從盤的需要就不復存在了。但是很快又遇到一個問題,當SATA2.0標准剛剛推出的時候,VIA與SIS的部分主板晶元組由於不能正確識別SATA速率而無法識別新的SATA2.0硬碟。硬碟廠商只得再次為SATA硬碟添加跳線,以便可以在需要的情況下由用戶指定,讓硬碟強制工作在SATA1.0標准下,提升硬碟的兼容性。

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進入SATA3.0時代也已有很多年,過去有兼容性問題的主板也早已退役。沒有了兼容性問題,跳線又失去了它存在的意義,那麼現在少數硬碟上依然保留的跳線是做什麼用的呢?它還能主動限制SATA速率嗎?儲存極客從古董硬碟上拆下了一顆跳線帽,准備做個試驗:

藍色的跳線帽可以短接任意兩個臨近的針腳,4個針腳意味著有3種不一樣的組合,由於ToshibaQ300 Pro的標簽上並未給出這些針腳的定義,儲存極客將三種組合所有試了一遍:

結果表明無論是那種安裝方式,跳線都不會對ToshibaQ300 Pro的介面速率產生影響,通過CrystalDiskInfo查看到的傳輸模式永遠是SATA 3.0(6Gbps):

HDTune也給出了同樣的答案:

通過AS SSD Benchmark測驗可以看到,ToshibaQ300 Pro確確實實工作在SATA3.0傳輸模式下:

6. SSD固態硬碟有什麼優點和缺點

優點:

1、讀寫速度快

固態硬碟不含活動部件,因而不會拖慢計算機的速度;不止速度更快,還能即時訪問數據。Crucial英睿達固態硬碟提供即時載入性能,這就意味著:啟動速度更快、應用程序載入速度更快、響應能力和無縫多任務同時處理能力更強。

2、方便攜帶

因為固態硬碟比硬碟驅動器的質量更輕,因此,它們具有更大的靈活性,筆記本電腦更方便攜帶。固態硬碟含有輕質組件和堅實的構造,更能滿足經常出行的嚴格條件。

3、無噪音

固態硬碟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在工作狀態下能耗和發熱量較低。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動。由於固態硬碟採用無機械部件的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具有了發熱量小、散熱快等特點。

4、工作溫度范圍大

典型的硬碟驅動器只能在5到55攝氏度范圍內工作。而大多數固態硬碟可在-10~70攝氏度工作。固態硬碟比同容量機械硬碟體積小、重量輕。固態硬碟的介面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與普通硬碟一致。其晶元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寬。

缺點:

1、容量小,相比機械硬碟儲存的東西少。不過以目前來看,主流500g,基本上夠用。

2、價格相對貴,這是固態驅動器的主要缺點之一。與機械硬碟相比,具有類似存儲容量的固態驅動器可能是昂貴的兩倍。與具有機械硬碟系統的固態驅動器系統相比,這轉換為更昂貴的計算機或其他具有固態驅動器系統的設備。

3、硬碟壞了以後,數據丟失。

4、使用時間要比機械硬碟稍微短一點。

使用固態硬碟的注意事項:

1、不要使用碎片整理

消費級固態硬碟的擦寫次數是有限制,碎片整理會大大減少固態硬碟的使用壽命。其實,固態硬碟的垃圾回收機制就已經是一種很好的「磁碟整理」,再多的整理完全沒必要。Windows的「磁碟整理」功能是機械硬碟時代的產物,並不適用於SSD。

2、小分區

在固態硬碟上徹底刪除文件,是將無效數據所在的整個區域摧毀,過程是這樣的:先把區域內有效數據集中起來,轉移到空閑的位置,然後把「問題區域」整個清除。

這一機制意味著,分區時不要把SSD的容量都分滿。

例如一塊128G的固態硬碟,廠商一般會標稱120G,預留了一部分空間。但如果在分區的時候只分100G,留出更多空間,固態硬碟的性能表現會更好。這些保留空間會被自動用於固態硬碟內部的優化操作,如磨損平衡、垃圾回收和壞塊映射。這種做法被稱之為「小分區」。

3、保留足夠剩餘空間

固態硬碟存儲越多性能越慢。而如果某個分區長期處於使用量超過90%的狀態,固態硬碟崩潰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

所以及時清理無用的文件,設置合適的虛擬內存大小,將電影音樂等大文件存放到機械硬碟非常重要,必須讓固態硬碟分區保留足夠的剩餘空間。

7. 固態硬碟的內部結構如何每一個部分的功能是什麼

固態硬碟的內部結構,其實就是由三大塊主控晶元、快閃記憶體顆粒、緩存單元構成。

一,固態硬碟大腦:主控晶元

正如同CPU之於PC一樣,主控晶元其實也和CPU一樣,是整個固態硬碟的核心器件,其作用一是合理調配數據在各個快閃記憶體晶元上的負荷,二則是承擔了整個數據中轉,連接快閃記憶體晶元和外部SATA介面。

二,核心器件:快閃記憶體顆粒單元

作為硬碟,存儲單元絕對是核心器件。在固態硬碟裡面,快閃記憶體顆粒則替代了機械磁碟成為了存儲單元。

快閃記憶體(FlashMemory)本質上是一種長壽命的非易失性(在斷電情況下仍能保持所存儲的數據信息)的存儲器,數據刪除不是以單個的位元組為單位而是以固定的區塊為單位。

三,錦上添花:緩存晶元

緩存晶元的存在意義還是有的,特別是在進行常用文件的隨機性讀寫上,以及碎片文件的快速讀寫上。

由於固態硬碟內部的磨損機制,就導致固態硬碟在讀寫小文件和常用文件時,會不斷進行數據的整塊的寫入緩存,然而導出到快閃記憶體顆粒,這個過程需要大量緩存維系。特別是在進行大數量級的碎片文件的讀寫進程,高緩存的作用更是明顯。

8. 什麼叫固態硬碟,和硬碟有什麼區別,

固態硬碟(Solid State Disk)簡稱ssd: 內部是由固態電子存儲晶元陣列而製成的硬碟,介面,使用方法都跟普通硬碟差不多。(大家有沒有發現跟內存很像呢)。 固態硬碟和普通硬碟的區別: (1)讀寫速度很快,由於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讀取速度相對機械硬碟更快。固態硬碟不用磁頭,尋道時間幾乎為0(大家都知道普通硬碟裡面就是一個光碟, 通過磁頭進行讀盤,對於不是存放在一起的文件,在讀的時候就需要尋道)。固態硬碟持續讀寫速度超過了500MB/s,遠大於普通硬碟的100MB/s。 (2)由於內部沒有磁頭,也不是光碟,所以固態硬碟更加的抗震,無噪音且工作溫度范圍大。固態硬碟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動。 (3)有壽命限制。現在的固態硬碟都有固定的讀寫次數,這也是許多人詬病其壽命短的所在,但是其讀寫次數相對於普通硬碟的使用壽命而言,影響不是很大。

9. 固態硬碟的分類

固態硬碟的存儲介質分為兩種,一種是採用快閃記憶體(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另外一種是採用DRAM作為存儲介質。

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IDE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採用FLASH晶元作為存儲介質,這也是通常所說的SSD。它的外觀可以被製作成多種模樣,例如:筆記本硬碟、微硬碟、存儲卡、U盤等樣式。這種SSD固態硬碟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移動,而且數據保護不受電源控制,能適應於各種環境,適合於個人用戶使用。

影響固態硬碟性能的幾個因素主要是:

主控晶元、NAND快閃記憶體介質和固件。在上述條件相同的情況下,採用何種介面也可能會影響SSD的性能。

主流的介面是SATA(包括3Gb/s和6Gb/s兩種)介面,亦有PCIe3.0介面的SSD問世。

由於SSD與普通磁碟的設計及數據讀寫原理的不同,使得其內部的構造亦有很大的不同。一般而言,固態硬碟(SSD)的構造較為簡單,並且也可拆開;所以我們通常看到的有關SSD性能評測的文章之中大多附有SSD的內部拆卸圖。

而反觀普通的機械磁碟,其數據讀寫是靠碟片的高速旋轉所產生的氣流來托起磁頭,使得磁頭無限接近碟片,而又不接觸,並由步進電機來推動磁頭進行換道數據讀取。所以其內部構造相對較為復雜,也較為精密,一般情況下不允許拆卸。一旦人為拆卸,極有可能造成損害,磁碟無法正常工作。這也是為何在對磁碟進行評測時,我們基本看不到關於磁碟拆卸圖的原因。



10. 固態硬碟裡面是什麼樣子

主控板,快閃記憶體晶元,緩存晶元。你拆個U盤就知道了,某種程度上,你當作放大版並且質量好的U盤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