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mlc的固態硬碟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mlc的固態硬碟

發布時間: 2022-07-19 08:16:05

① mlc的固態硬碟有哪些

固態硬碟SSD的存儲介質是NAND快閃記憶體。NAND快閃記憶體的質量直接決定了固態硬碟的壽命和性能。

目前市面上NAND主要分為SLC,MLC,TLC,以及QLC。其中,QLC產品在網上還買不到。目前市場上買到的SSD主要是MLC SSD和TLC SSD,其中,TLC SSD佔大多數。

MLC SSD的壽命要比TLC SSD長,但價格也會相對貴一些。在這里,我們列出一些基於MLC NAND的SSD,供大家參考。其中,MLC SSD基於介面協議的不同,分為SATA SSD和PCIe SSD.
第一款:美光(Micron)旗下品牌 英睿達(Crucial) BX300系列 SATA SSD
這款SSD採用的是美光原廠32層3D MLC NAND. 容量選擇有120GB/240GB/480GB三種選擇。介面是2.5英寸SATA3,主控採用的是台系主控廠商慧榮科技SM2258,最大順序讀寫速度分別是555MB/s和510MB/s. 提供三年質保。120GB參考價格為359RMB.

第二款:建興(LITEON) 睿速系列 T10 PCIe/NVMe SSD
建興T10 PCIe NVMe SSD採用的NAND快閃記憶體是東芝15nm MLC,主控是台系群聯Phison PS5007,介面是M.2, 支持PCIe 3.0*4, NVMe協議。最大順序讀寫速度分別是2300M/s和1200MB/s. 提供三年質保。120GB參考價格為499RMB.

第三款:金士頓(Kingston) MS200系列 SATA SSD
這款SSDNow mS200 SSD採用的是東芝 MLC NAND. 容量選擇有60GB/120GB/240GB/480GB四種選擇。介面是mSATA介面,如下圖。主控採用的是LSI SandForce 2241,最大順序讀寫速度分別是550MB/s和520MB/s. 提供三年質保。120GB參考價格為439RMB.

② SSD固態硬碟SLC和MLC有什麼差別嗎

差別:

1、壽命:SLC的特點是壽命長,同樣規格的MLC壽命比SLC要低。

2、晶元體積:SLC的晶元體積大,MLC體積比SLC小。

3、讀寫速度:SLC的讀寫速度一般,MLC的讀寫速度高。

(2)mlc的固態硬碟擴展閱讀:

SLC的特點是成本高、容量小、速度快,而MLC的特點是容量大成本低,但是速度慢。

由於每個MLC存儲單元中存放的資料較多,結構相對復雜,出錯的幾率會增加,必須進行錯誤修正,這個動作導致其性能大幅落後於結構簡單的SLC快閃記憶體。

讀寫速度快:

採用快閃記憶體作為存儲介質,讀取速度相對機械硬碟更快。固態硬碟不用磁頭,尋道時間幾乎為0。與之相關的還有極低的存取時間,最常見的7200轉機械硬碟的尋道時間一般為12-14毫秒,而固態硬碟可以輕易達到0.1毫秒甚至更低。

防震抗摔性:

傳統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區里。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即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

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較傳統硬碟,固態硬碟佔有絕對優勢。

低功耗:

固態硬碟的功耗上要低於傳統硬碟。

無噪音:

固態硬碟沒有機械馬達和風扇,工作時噪音值為0分貝。基於快閃記憶體的固態硬碟在工作狀態下能耗和發熱量較低(但高端或大容量產品能耗會較高)。

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活動部件,不會發生機械故障,也不怕碰撞、沖擊、振動。由於固態硬碟採用無機械部件的快閃記憶體晶元,所以具有了發熱量小、散熱快等特點。

工作溫度范圍大:

典型的硬碟驅動器只能在5到55攝氏度范圍內工作。而大多數固態硬碟可在-10~70攝氏度工作。固態硬碟比同容量機械硬碟體積小、重量輕。

固態硬碟的介面規范和定義、功能及使用方法上與普通硬碟的相同,在產品外形和尺寸上也與普通硬碟一致。其晶元的工作溫度范圍很寬(-40~85攝氏度)。

輕便:

固態硬碟在重量方面更輕,與常規1.8英寸硬碟相比,重量輕20-30克。

參考資料:

網路-固態硬碟

網路-SLC MLC

③ 固態硬碟SSD的SLC與MLC和TLC三者的區別

1、具體含義不同:

SLC即Single Level Cell,速度快壽命長,價格較貴,約10萬次擦寫壽命。

MLC即Multi Level Cell,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3000~10000次擦寫壽命。

TLC即Trinary Level Cell,也有Flash廠家叫8LC,速度慢壽命短,價格便宜,約500-1000次擦寫壽命。

2、硬體情況不同:

大多數U盤都是採用TCL晶元顆粒,其優點是價格便宜,不過速度一般,壽命相對較短。而SSD固態硬碟中,MLC顆粒固態硬碟是主流,其價格適中,速度與壽命相對較好,而低價SSD固態硬碟普遍採用的是TLC晶元顆粒。

(3)mlc的固態硬碟擴展閱讀:

固態硬碟特點

1、固態硬碟和機械硬碟相比讀寫速度遠遠勝出,這也是其最主要的功能,還具有低功耗、無噪音、抗震動、低熱量的特點,這些特點可以延長靠電池供電的計算機設備運轉時間。

2、固態硬碟防震抗摔性傳統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區里。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即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所以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

④ 固態硬碟MLC 是什麼意思

要解釋MLC的話,必然要提到SLC。MLC和SLC屬於兩種不同類型的NAND FLASH存儲器,可以用來作為MP3播放器、移動存儲盤等產品的存儲介質。

SLC全稱是Single-Level Cell,即單層單元快閃記憶體,而MLC全稱則是Multi-Level Cell,即為多層單元快閃記憶體。它們之間的區別,在於SLC每一個單元,只能存儲一位數據,MLC每一個單元可以存儲兩位數據,MLC的數據密度要比SLC 大一倍。

(4)mlc的固態硬碟擴展閱讀

SLC,MLC和TLC三者的區別:

1、硬體情況不同:

大多數U盤都是採用TCL晶元顆粒,其優點是價格便宜,不過速度一般,壽命相對較短。而SSD固態硬碟中,MLC顆粒固態硬碟是主流,其價格適中,速度與壽命相對較好,而低價SSD固態硬碟普遍採用的是TLC晶元顆粒。

2、價格定位不同:

快閃記憶體顆粒的每一個cell最初只能寫入1個二進制位,這種技術顆粒就叫SLC,因為結構簡單,所以SLC顆粒讀寫速度超快,壽命也最長,但單位容量需要更多的存儲顆粒,所以SLC顆粒最貴。

隨著技術發展,快閃記憶體廠商為了進一步降低快閃記憶體成本,發明了TLC技術,即每一個cell可以寫入3個二進制位。因為結構復雜,所以TLC顆粒速度較慢,壽命較短,相對SLC顆粒,TLC可以少用三分之二的顆粒寫入同樣的數據。

⑤ 筆記本固態硬碟mlc顆粒求推薦有哪些

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顆粒有 SLC / MLC / eMLC / TLC / eTLC / QLC 之分,壽命上最好的是 SLC,但在消費級市場是見不到的,所以最好的就是 MLC,其次是 TLC,以及最近新出的 QLC,關於它們的壽命也不用太糾結,因為估計也不會有人一天寫入幾百 GB 的文件,正常使用都可以用很多年的。
另外現在體質好一些的 TLC 顆粒,已經可以幹掉部分 MLC 了。
所以部分擔心 SSD 壽命渣的朋友們可以放心了。一般來講,鑒於現在全球內存、快閃記憶體價格飛漲,所以個人認為,如果你有自行購買 SSD 的需求,在預算滿足的情況下,盡量挑貴的買,肯定是比那些便宜的 SSD 好很多的。
關於 SSD 顆粒也有所謂「原片」「黑片」「白片」之分,大家可以自行搜索。原片無疑體質最好,但價格也是三者最貴的。

⑥ mlc固態硬碟有哪些

基本上都是這種。就好比你再問,現在非曲屏手機有哪些?那不就忒好找了嗎?曲屏手機只有5粗攏共6款手機,剩餘的海量手機都是非曲屏的手機。是一個意思。分為SLC/MLC/TLC,而隨著晶圓物理極限的不斷迫近,固態硬碟上單體的存儲單元內部的能夠裝載的快閃記憶體顆粒已經接近極限了,更加專業的術語表述就是單die能夠裝載的顆粒數已經到達極限了,要想進一步擴大單die的可用容量,就必須在技術上進行創新。

晶圓物理容量已接近極限
於是,3D NAND技術也就應運而生了。在解釋3D NAND之前,我們先得弄清楚2D NAND是什麼,以及「2D」和「3D」的真實含義。
首先是2D NAND,我們知道在數學和物理領域,2D/3D都是指的方向,都是指的坐標軸,「2D」指的是平面上的長和寬,而「3D」則是在「2D」基礎上,添加了一個垂直方向的「高」的概念。
由此,2D NAND真實的含義其實就是一種顆粒在單die內部的排列方式,是按照傳統二維平面模式進行排列快閃記憶體顆粒的。
相對應的,3D NAND則是在二維平面基礎上,在垂直方向也進行顆粒的排列,即將原本平面的堆疊方式,進行了創新。
利用新的技術(即3D NAND技術)使得顆粒能夠進行立體式的堆疊,從而解決了由於晶圓物理極限而無法進一步擴大單die可用容量的限制,在同樣體積大小的情況下,極大的提升了快閃記憶體顆粒單die的容量體積,進一步推動了存儲顆粒總體容量的飆升。

⑦ mlc顆粒固態硬碟主機扇區寫入總計只剩下三位數的0了,還能使用多長時間

三年左右
mlc顆粒固態硬碟普遍擦寫次數為3000左右,以64G為例,可擦寫的總數據量為64G×3000=192000G,假如每天都使用100G,那麼可用天數為1920天,換算下就是5.25年,如果是128G就可以不間斷使用10年。當然這只是理論上得出的結論,就像普通的HDD硬碟理論上可以無限讀寫一樣。但實際上一般三五年就會更新淘汰。所以不要太糾結使用壽命。
MLC顆粒的P/E數可達到3000-5000次,3D TLC的P/E數可達3000次,QLC的P/E數也可達1000次。

⑧ 我想買MLC的固態硬碟,買什麼好

slc的最好,價錢貴,壽命長,mlc的中等,價格平民,壽命不長不短,tlc的差,價格便宜,壽命短。
固態壽命短的也可以用幾年,當然,多少年就看怎麼用法了,因為固態的壽命是和擦寫次數有關的。

⑨ 固態硬碟SLC和MLC有什麼區別

簡單來說就是下面的這樣的參數:

SLC = Single-Level Cell ,即1bit/cell,速度快壽命長,價格超貴(約MLC 3倍以上的價格),約10萬次擦寫壽命

MLC = Multi-Level Cell,即2bit/cell,速度一般壽命一般,價格一般,約3000---10000次擦寫壽命

因此,普通用戶購買MLC的固態硬碟就夠用,不要使用固態硬碟下載東西,不要將瀏覽器,在線播放軟體等會產生大量臨時數據的的軟體安裝在固態硬碟,或者將這些軟體的緩存目錄修改成其它機械硬碟,大量臨時數據的寫入操作會加速固態硬碟的快閃記憶體晶元的老化速度。

1bit/cell和2bit/cell的意思就是,SLC架構由於每Cell僅存放1bit數據,故只有高和低2種電平狀態,使用1.8V的電壓就可以驅動。而MLC架構每Cell需要存 放多個bit,即電平至少要被分為4檔(存放2bit)。

在一次讀寫中SLC只有0或1兩種狀態,這種技術能提供快速的程序編程與讀取,簡單點說每Cell就像我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開關一樣,只有開和關兩種狀態,非常穩定,就算其中一個Cell損壞,對整體的性能也不會有影響。在一次讀寫中MLC有四種狀態(以每Cell存取2bit為例),這就意味著MLC存儲時要更精確地控制每個存儲單元的充電電壓,讀寫時就需要更長的充電時間來保證數據的可靠性。它已經不再是簡單的開關電路,而是要控制 四種不同的狀態,這在產品的出錯率方面和穩定性方面有較大要求,而且一旦出現錯誤,就會導致2倍及以上的數據損壞,所以MLC對製造工藝和控制晶元有著更高的要求。

成本問題也是因為這個導致的,SLC的一個Cell只存1bit數據,MLC的一個Cell卻能存2bit或者更多的bit數據,但晶元的體積並沒增加,等於壓縮存儲了數據,這樣的結果就是相同的一塊晶元存儲的容量變大,自然價格就便宜了。

以上文章僅為參考幫助說明,並不做全面的可適用性保證,相關支持請點擊右側的微博進行討論。

點擊搜索更多硬體問答: 中關村在線問答堂-硬體
更多的關於電腦和網路的問題請到 中關村在線-硬體論壇 交流分享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