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redis 做為數據緩存,怎麼能把redis中的數據定時更新到mysql中
這是個有坑的方法,一般流量不大的情況可以用,比如,後台系統。但是前端用戶流量大的場景下,一旦熱數據緩存命中率發生問題,瞬間轉移到資料庫的請求會把系統搞死的。所以,不應該採用這種策略。
2. redis怎麼設置時間
redis對存儲值的過期處理實際上是針對該值的鍵(key)處理的,即時間的設置也是設置key的有效時間。Expires字典保存了所有鍵的過期時間,Expires也被稱為過期欄位。
四種處理策略
EXPIRE 將key的生存時間設置為ttl秒
PEXPIRE 將key的生成時間設置為ttl毫秒
EXPIREAT 將key的過期時間設置為timestamp所代表的的秒數的時間戳
PEXPIREAT 將key的過期時間設置為timestamp所代表的的毫秒數的時間戳
其實以上幾種處理方式都是根據PEXPIREAT來實現的,設置生存時間的時候是redis內部計算好時間之後在內存處理的,最終的處理都會轉向PEXPIREAT。
1、2兩種方式是設置一個過期的時間段,就是咱們處理驗證碼最常用的策略,設置三分鍾或五分鍾後失效,把分鍾數轉換成秒或毫秒存儲到redis中。
3、4兩種方式是指定一個過期的時間 ,比如優惠券的過期時間是某年某月某日,只是單位不一樣。
3. redis如何實現自定義過期時間
找到你們項目中的redis工具類,裡面加一個方法
我使用的是RedisTemplate
public boolean expire(final String key, long expire) {
return redisTemplate.expire(key, expire, TimeUnit.SECONDS);
}
用來設置對應的key的生命周期。
記得採納哦
4. 往redis存數據的時候不設置過期時間 是不是這條數據就永久
不會過期。 但是這樣說有點絕對。一般情況是這樣,當你配置中開啟了超出最大內存限制就寫磁碟的話,那麼這些沒有設置過期時間的key可能會被寫到磁碟上。 假如沒設置。那麼REDIS將使用LRU機制,將內存中的老數據刪除,並寫入新數據。
可以用sorted set,把要過期的member和key的信息放在sorted set的member里,把過期時間放在score中。跑個任務用zrangebyscore遍歷就行了。用sorted set好處是只需要遍歷過期的member,不用掃描整個過期member集合。
5. 如何制定Redis過期策略
Redis是key-value資料庫,我們可以設置Redis中緩存的key的過期時間。Redis的過期策略就是指當Redis中緩存的key過期了,Redis如何處理。
過期策略通常有以下三種:
定時過期:每個設置過期時間的key都需要創建一個定時器,到過期時間就會立即清除。該策略可以立即清除過期的數據,對內存很友好;但是會佔用大量的CPU資源去處理過期的數據,從而影響緩存的響應時間和吞吐量。
惰性過期:只有當訪問一個key時,才會判斷該key是否已過期,過期則清除。該策略可以最大化地節省CPU資源,卻對內存非常不友好。極端情況可能出現大量的過期key沒有再次被訪問,從而不會被清除,佔用大量內存。
定期過期:每隔一定的時間,會掃描一定數量的資料庫的expires字典中一定數量的key,並清除其中已過期的key。該策略是前兩者的一個折中方案。通過調整定時掃描的時間間隔和每次掃描的限定耗時,可以在不同情況下使得CPU和內存資源達到最優的平衡效果。
(expires字典會保存所有設置了過期時間的key的過期時間數據,其中,key是指向鍵空間中的某個鍵的指針,value是該鍵的毫秒精度的UNIX時間戳表示的過期時間。鍵空間是指該Redis集群中保存的所有鍵。)
6. redis可以設置生效開始的時間嗎
一般是根據需求來進行設置。
redis通過expire命令來設置key的過期時間。
語法:redis.expire(key, expiration)
1. 在小於2.1.3的redis版本里,只能對key設置一次expire。redis2.1.3和之後的版本里,可以多次對key使用expire命令,更新key的expire time。
2. redis術語裡面,把設置了expire time的key 叫做:volatile keys。 意思就是不穩定的key。
3. 如果對key使用set或del命令,那麼也會移除expire time。尤其是set命令,這個在編寫程序的時候需要注意一下。
4. redis2.1.3之前的老版本里,如果對volatile keys 做相關寫入操作(LPUSH,LSET),和其他一些觸發修改value的操作時,redis會刪除該key。 也就是說 :
redis.expire(key,expiration);
redis.lpush(key,field,value);
redis.get(key) //return null
redis2.1.3之後的版本裡面沒有這個約束,可以任意修改。
redis.set(key,100);
redis.expire(key,expiration);
redis.incr(key)
redis.get(key)
//redis2.2.2 return 101; redis<2.1.3 return 1;
5. redis對過期鍵採用了lazy expiration:在訪問key的時候判定key是否過期,如果過期,則進行過期處理。其次,每秒對volatile keys 進行抽樣測試,如果有過期鍵,那麼對所有過期key進行處理。
7. redis緩存伺服器 建議內存多大
緩存每個電腦都會自動設置,一般不用設置;如果要設置,可以設置到2g以上,設置方法「我的電腦」點右鍵,系統屬性中選擇高級,點擊性能。然後再點擊高級,在虛擬內存框中點更改,把要設置的虛擬內存大小更改上。然後點確定,重啟計算機就可以了
8. redis怎麼用java設定一定緩存時間作為該數據的存活時間
大方向兩種方案:
1.腳本同步:
自己寫腳本將資料庫數據寫入到redis/memcached。
這就涉及到實時數據變更的問題(mysql
row
binlog的實時分析),binlog增量訂閱Alibaba
的canal
,以及緩存層數據
丟失/失效
後的數據同步恢復問題。
9. java設置 redis 失效時間多久
EXPIRE命令返回1表示成功,返回0表示鍵值不存在或設置失敗。
同時這里還有一個比較常用的命令是ttl,用於查看一個鍵還有多久時間會被刪除。返回的是剩餘時間(秒數)。
這里就不貼代碼了,有一點需要說明的是,ttl命令在鍵不存在或被刪除之後,會返回-2,在沒有為鍵設置生存時間(即永久存在,建一個鍵之後的默認情況)時返回的是-1。大家可以親自操作一把。
如果想要把一個設置過過期時間的鍵取消過期時間設置,則需要使用persist命令。
redis > SET session:27e7a id1234
OK
redis > EXPIRE session:27e7a 1200
(integer) 1
redis > TTL session:27e7a
(integer) 1092
redis > PERSIST session:27e7a
(integer) 1
redis > TTL session:27e7a
(integer) -1
這里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除了使用persist命令外,使用set、getset命令為鍵賦值,也會同時消除鍵的生存時間,如果需要可以重新使用expire命令為鍵設置生存時間。而其他對鍵的操作命令(如incr、lpush、hset、zrem)都不會影響鍵的生存時間。
expire命令的單位是秒,而且這個參數必須為整數,如果需要更精準的時間的話,需要使用pexpire命令設置,其單位為毫秒,同理也需要用pttl命令來看鍵的剩餘毫秒數。當然使用expire命令設置的過期時間也是可以用pttl看鍵的剩餘毫秒數的。
訪問限制
有時候我們會有一個需求是需要限制一個用戶對一個資源的訪問頻率,我們假定一個用戶(用IP作為判斷)每分鍾對一個資源訪問次數不能超過10次。
我們可以使用一個鍵,每次用戶訪問則把值加1,當值加到10的時候,我們設定鍵的過期時間為60秒,並且禁止訪問。這時候下次訪問發現值為10,則不讓訪問了,然後60秒後鍵被刪除,這時候再次創建鍵。這樣就可以解決,但是其實這樣時間並不精準,問題還是挺大的。
我們還有一個方案:使用隊列。前面的章節也說到了,使用列表類型可以用作隊列。
我們設定一個隊列rate.limiting.192.168.1.1(假定是這個IP),我們把每次的訪問時間都添加到隊列中,當隊列長度達到10以後,判斷當前時間與隊列第一個值的時間差是否小於60,如果小於60則說明60秒內訪問次數超過10次,不允許訪問;否則說明可以訪問,則把隊列頭的值刪除,隊列尾增加當前訪問時間。
這種方法可以比較精準的實現訪問限制,但是當限制的次數比較大時,這種方法佔用的存儲空間也會比較大。
緩存
有時候會把一些對CPU或IO資源消耗比較大的操作結果緩存起來,並設置一定時間的自動過期。比如我們設定一個微博外鏈的最熱站點緩存放於新浪微博的首頁,這樣我們不可能每次訪問都重新計算最熱的外鏈站點,所以我們可以設定兩小時更新一次。每次訪問是判斷這個鍵有沒有,如果存在則直接返回,如果沒有則通過計算把內容存入鍵中,並設定兩小時的過期時間。
然而在很多場合這種方法會很恐怖,當伺服器內存有限的時候,大量使用緩存切設置生存時間過長就會導致redis佔用太多內存,而redis有時候會把系統內存都吃掉,導致系統崩潰。但是設置時間過短又會導致緩存的命中太低。
所以我們最好的辦法是設定緩存的淘汰規則。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將redis用作緩存系統的時候比較好。
具體就是:修改配置文件中的maxmemory參數,限制redis的最大內存,當超出後會按照maxmemory-policy參數指定的策略刪除不需要的鍵,直到redis佔用的內存小於設定值。
10. redis 每一個緩存都需要設置過期時間么
將redis當做使用LRU演算法的緩存來使用LRU是Redis唯一支持的回收方法。
maxmemory配置指令用於配置Redis存儲數據時指定限制的內存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