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ATA2介面讀取速度到底為多少
SATA2的讀取速度可以在250MB/S左右。
很正常,如果你SSD的寫入速度大於120M,而你是從一塊速度只有120M的硬碟A,拷貝到 SSD硬碟B,那麼這個速度正常。
雖然SATA2硬碟的理論傳輸速度是3Gbps(300MB/sec),SATA3硬碟的理論傳輸速度是6Gbps(600MB/sec),但實際的讀取速度基本和SATA2差不多,SATA3比SATA2的讀取速度,實際上就快了十幾MB/sec而已,機械硬碟確實成為電腦速度提升的瓶頸。
(1)sata硬碟讀寫速度擴展閱讀
伴隨著支持SATA硬碟的主板大批量上市,加上SATA硬碟具有更快的傳輸速度以及更大的緩存空間,使得很多人在選擇購買硬碟時都會傾向於SATA硬碟,目前在購買SATA硬碟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我們就來關注一下目前主流品牌SATA硬碟的具體情況。
在決定選購一款SATA硬碟之前,我們需要對SATA硬碟有一個簡單的認識。SATA硬碟與傳統的並行ATA硬碟相比具有非常明顯的優勢,首先是SATA的傳輸速度要比ATA快。
除此之外,SATA硬碟還具有安裝方便、散熱性好、支持熱插拔等諸多特點,這些都是並行ATA硬碟無法與之相比的。正因如此,SATA硬碟一上市便受到廣大硬體玩家的追捧。除了具備高性能,SATA在數據可靠性方面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SATA可同時對指令及數據封包進行32bitCRC循環冗餘校驗,可以保證數據和命令信號的完整性和可靠性。同時,由於採用了LVDS信號技術,其內部信號的低電壓也帶來了低功耗和低電磁干擾,從而使得信號更加穩定。
SATA硬碟與普通ATA硬碟選購總體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一般根據個人的需求來選擇適合自己的品牌和容量;選擇好的代理商避免買到水貨或者返修貨;看售後服務和質保年限。這些基本上都是相同的,除此之外我們在選擇SATA硬碟的時候還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原生SATA、橋接SATA
原生SATA:SATA硬碟是採用串列的連接方式,與以往相比主要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進行檢查,若發現錯誤數據會自動矯正,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並且串列介面具有簡單的構架結構,具有傳輸速度快、支持熱插拔等優點,不過目前為止還沒有操作系統支持熱插拔這項功能,要等到微軟的下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Longhorn面世後才能享受到這項功能帶來的便利。總之,只有具備以上技術的硬碟我們才稱它為原生SATA硬碟。
橋接SATA:因傳統ATA並行介面硬碟應用的歷史比較長,目前很多主板還是以並行ATA為主,當SATA推出後不可能把所有的並行介面都全部換成串列介面,所以為了替代現有的並行介面,各廠商採用了加入橋接晶元的方法,實現並行串列的過渡,這樣就把並行數據轉換成為了串列數據。
不過採取此技術的缺點是數據傳輸速度只能達到原生SATA速度的一半,所以這樣的橋接SATA硬碟在性能上遠遠不如原生SATA硬碟。
目前常見的橋接晶元為Marvell80i8030晶元,一般會鑲嵌在硬碟的電路板上,有此晶元的硬碟就是利用橋接晶元的轉換,從而實現橋接SATA的硬碟;而真正的原生硬碟,例如希捷的7200.7Plus硬碟,採用LSILOGIC晶元無需經過橋接和串列到並行數據的轉換便可以發揮SATA硬碟的真正優勢。
2.傳輸速率
目前硬碟主流內部傳輸速率在60Mb/s,遠遠沒有達到採用SATA介面150Mb/s的理想速度,而硬碟內部傳輸速率主要由主軸轉速和單碟容量所限制,所以想要充分發揮SATA介面硬碟的性能,在選購硬碟時應盡量選擇傳輸速度大的產品。
目前主流SATA硬碟都採用了8M緩存和7200轉甚至更快,單碟容量都達到了大於80GB,其總容量也在120GB以上,所以如果不是此組合的SATA產品,在選購時還需謹慎。
3.SATA硬碟配件選擇
SATA硬碟數據線以及電源介面和傳統並行硬碟存在很大不同,它不同於傳統電源的D型供電介面,而採用的是15針的L型插頭和專用的數據線。
一般情況下支持SATA介面的主板都會自帶SATA數據線,但並不配備SATA硬碟專用L型介面的電源線,所以在購買SATA硬碟的同時一般還要注意購買一根D形轉L形的電源線轉接插頭,如果主板沒有配備專用的SATA數據線,還需要再買一根專用的SATA數據線。
2. 硬碟SATA,SATA2,SATA3實際讀寫速率是多少
硬碟SATA 1.0的實際讀寫速率是150MB/s,帶寬1.5Gb/s。
硬碟SATA 2.0的實際讀寫速率是300MB/s,帶寬3Gb/s。
硬碟SATA 3.0的實際讀寫速率是600MB/s,帶寬6Gb/s。
(2)sata硬碟讀寫速度擴展閱讀:
Serial ATA採用串列連接方式,串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串列介面還具有結構簡單、支持熱插拔的優點。
每一個 SATA 硬碟存儲結點由存儲器控制介面 MCI 和 SATA 硬碟控制器構成。其中 MCI 負責按照消息幀格式生成、封裝或解封裝消息包,根據接收到消息包,提取並解析訪問存儲結點的操作命令,包括初始化,設置存儲結點的節電模式、休眠或喚醒,讀寫存儲器等。
3. 截止目前,速度最快的SATA介面SSD是哪種
SATA-III 6GB/S 最高讀寫速度大概在550MB/S.........這是極限,
介面類型由兩種,一種就是SATA -III 介面,一種是採用SATA III協議的NVME M.2介面,速度基本一樣
4. 我的硬碟讀取速度在500左右,主板屬於sata幾介面
大家都知道USB 3.0速度要比USB 2.0速度快很多,最新SATA3介面傳輸速率可以達到600MB/s,而SATA2介面的傳輸速率則為300MB/s。你得主板上是Sata3介面。
5. sata2硬碟平均讀寫速度只有60~70M/S正常嗎
這個速度是絕對正常的。
SATA僅僅是一個外部傳輸速度,即硬碟對外的傳輸有能力達到300MB/s
而硬碟受於機理的限制,內部傳輸速度只有平均60MB/s左右,這樣,再高的外部傳輸率也沒有了用地。
你的盤平均能到60MB/s,是西捷
7200.10系列嗎?呵呵,這個速度已經非常好了,以往的硬碟能達到50MB/s就算高的了。
6. SATA固態和m2固態性能區別很大嘛
SATA和M2固態硬碟讀寫速度差別很大。目前主流的SATA3.0固態硬碟的最大傳輸速度為版6Gbps,實際速度最大為560MB/s。而採用了權NVMe協議的M.2固態硬碟三星960PRO,最大讀取速度可以達到3.5GB/s。
主流的M.2固態硬碟有兩種,一種是M2的介面,但是仍然走的SATA匯流排,比較有代表的就是三星850EVO,速度提升並不會太大。另一種,是通過NVME協議,走的PCI-E通道的M.2固態硬碟,三星PM961可以是它的代表,有著超高的速度。
擴展內容:
SATA介面的固態硬碟分有兩種介面,SATA2.0的介面和SATA3.0的介面。如果說是機械硬碟的話,這兩種介面在性能上沒多大的區別,只是在介面上不同也不能兼容。
但是在固態硬碟的性能上來說,SATA3.0的介面的固態硬碟就比SATA2.0的介面的性能較好很多。採用SATA3.0介面的OCZAgility3SATAIII(60GB)固態硬碟的讀取速度為515兆位/秒,而採用SATA2.0介面的OCZAgility2SATAII(60GB)固態硬碟的讀取速度為279兆位/秒,性能幾乎翻了一番!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SATA3.0介面的性能將會更加突出。
M2介面的固態硬碟性能更好M2介面非常特殊,它是固態硬碟上的一個特殊新介面(並非所有固態硬碟都有)。m2介面和SATA介面的區別在於m2介面可以支持NVME協議,這一點我們可以在很多關於固態硬碟的文章中看到。
相對來說,M2介面的固態硬碟比SATA介面的性能較好些。如今又有很多玩家認為,帶M2介面的固態硬碟對他們來說仍然遙不可及,他們認為購買帶M2介面的固態硬碟至少需要一個頂級主板。
7. SATA3機械硬碟讀者速度是多少
SATA3機械硬碟讀取速度一般是90M/S左右
寫入60M/S左右,這個是讀寫單個大文件的,如果碎小文件很多,速度會大大下降
每個牌子和型號還是有一定的差異
8. 機械硬碟與固態硬碟讀寫速度是多少
1、機械硬碟讀寫速度平均60---80M每秒。
2、固態硬碟不同品牌型號之間,平均大約在150---300M每秒。
3、5400轉的筆記本硬碟:50-90MB每秒。
4、7200轉的台式機硬碟:90-190MB每秒。
5、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可以達到500MB/s。
(8)sata硬碟讀寫速度擴展閱讀:
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的區別:
1、防震抗摔性:機械硬碟都是磁碟型的,數據儲存在磁碟扇區里。而固態硬碟是使用快閃記憶體顆粒(即內存、MP3、U盤等存儲介質)製作而成,所以SSD固態硬碟內部不存在任何機械部件。
這樣即使在高速移動甚至伴隨翻轉傾斜的情況下也不會影響到正常使用,而且在發生碰撞和震盪時能夠將數據丟失的可能性降到最小。相較機械硬碟,固硬佔有絕對優勢。
2、數據存儲速度:從PConline評測室的評測數據來看,固態硬碟相對機械硬碟性能提升2倍多。
3、功耗:固態硬碟的功耗上也要低於機械硬碟。
9. 機械硬碟寫入速度和讀寫速度一般是多少
機械硬碟的寫入速度和讀寫速度一般約為120MB/S,SATA協議的固態硬碟速度約為500MB/S,NVMe協議(PCIe3.0×2)的固態硬碟速度約為1800MB/S,NVMe協議(PCIe3.0×4)的固態硬碟速度約為3500MB/S。
機械硬碟主要由碟片,磁頭,碟片轉軸及控制電機,磁頭控制器,數據轉換器,介面,緩存等幾個部分組成。
(9)sata硬碟讀寫速度擴展閱讀
硬碟的容量:硬碟容量以兆位元組(MB)或千兆位元組(GB)為單位,1GB=1024MB,1TB=1024GB。但硬碟廠商在標稱硬碟容量時通常取1G=1000MB,因此在BIOS中或在格式化硬碟時看到的容量會比廠家的標稱值要小。
硬碟的容量指標還包括硬碟的單碟容量。單碟容量越大,單位成本越低,平均訪問時間也越短。主流硬碟是500G,而750G以上的大容量硬碟亦已開始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