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TSB開頭硬碟識別
1」代表3.5英寸全高硬碟,「3」代表3.5英寸半高硬碟,「4」代表現在已被淘汰的5.25英寸硬碟。
硬碟一般指電腦硬碟。電腦硬碟是計算機最主要的存儲設備。硬碟(港台稱之為硬碟,英文名:HardDiskDrive,簡稱HDD全名溫徹斯特式硬碟)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這些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早期的硬碟存儲媒介是可替換的,不過今日典型的硬碟是固定的存儲媒介,被封在硬碟里(除了一個過濾孔,用來平衡空氣壓力)。隨著發展,可移動硬碟也出現了,而且越來越普及,種類也越來越多.大多數微機上安裝的硬碟,由於都採用溫切斯特(winchester)技術而被稱之為「溫切斯特硬碟」,或簡稱「溫盤」。
② 識別硬碟編號
目前,電子市場上硬碟品牌最讓大家熟悉的無非是IBM、昆騰(Quantum)、希捷(Seagate),邁拓(Maxtor)等「老字型大小」。而這些硬碟型號的編號則各不相同,令人眼花繚亂。其實,這些編號均有一定的規律,表示一些特定?的含義。一般來說,我們可以從其編號來了解硬碟的性能指標,包括介面?類型、轉速、容量等。作為DIY朋友來說,只有自己真正掌握正確識別硬碟編號,在選購硬碟時,以致不被「黑。
一、IBM
IBM是硬碟業的巨頭,其產品幾乎涵蓋了所有硬碟領域。而且IBM還是去年硬碟容量、價格戰的始作蛹者。我們今天能夠用得上經濟上既便宜,而且容量又大的硬碟可都得感謝IBM。
IBM的每一個產品又分為多個系列,它的命名方式為:產品名+系列代號+介面類型+碟片尺寸+轉速+容量。以Deskstar 22GXP的13.5GB硬碟為例,該硬碟的型號為:DJNA-371350,字母D代表Deskstar產品,JN代表Deskstar25GP與22GP系列,A代表ATA介面,3代表3寸碟片,7是7200轉產品,最後四位數字為硬碟容量13.5GB。IBM系列代號(IDE)含義如下:
TT=Deskstar 16GP或14GXP JN=Deskstar 25GP或22GXP RV=Ultrastar 18LZX或36ZX
介面類型含義如下:A=ATA
S與U=Ultra SCSI、Ultra SCSI Wide、Ultra SCSI SCA、增強型SCSI、
增強擴展型SCSI(SCA)
C=Serial Storage Architecture連續存儲體系SCSI L=光纖通道SCSI
二、MAXTOR(邁拓)
MAXTOR是韓國現代電子美國公司的一個獨立子公司,以前該公司的產品也覆蓋了IDE與SCSI兩個方面,但由於SCSI方面的產品缺乏竟爭力而最終放棄了這個高端市場從而主攻IDE硬碟,所以MAXTOR公司應該是如今硬碟廠商中最專一的了。
MAXTOR硬碟編號規則如下:首位+容量+介面類型+磁頭數,MAXTOR?從鑽石四代開始,其首位數字就為9,一直延續到現在,所以大家如今能在電子市場上見到的MAXTOR硬碟首位基本上都為9。另外比較特殊的是MAXTOR編號中有磁頭數這一概念,因為MAXTOR硬碟是大打單碟容量的發起人,所以其硬碟的型號中要將單碟容量從磁頭數中體現出來。單碟容量=2*硬碟總容量/磁頭數。
現以金鑽三代(DiamondMax Plus6800)10.2GB的硬碟為例說明:該硬碟?型號為91024U3,9是首位,1024是容量,U是介面類型UDMA66,3代表該硬碟有3個磁頭,也就是說其中的一個碟片是單面有數據。這個單碟容量就為2*10.2/3=6.8GB。MAXTOR硬碟介面類型字母含義如:
A=PIO模式 D=UDMA33模式 U=UDMA66模式
三、SEAGATE(希捷)
希捷科技公司(Seagate Technology)是世界上最大的磁碟驅動器、磁?盤和讀寫磁頭生產廠家,該公司是一直是IBM、COMPAQ、SONY等業界大戶的硬碟供應商。希捷還保持著業界第一款10000轉硬碟的記錄(捷豹Cheetah系列SCSI)與最大容量(捷豹三代73GB)的記錄,公司的實力由此可見一斑。但?由於希捷一直是以高端應用為主(例如SCSI硬碟),而並不是特別重視低端家用產品的開發,從而導致在DIY一族心目中的地位不如昆騰等硬碟供應商?。好在希捷公司及時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不久前投入市場的酷魚(Barracuda)系列就一掃希捷硬碟以往在單碟容量、轉速、噪音、非正常外頻下工作穩?定性、綜合性能上的劣勢。
希捷的硬碟系列從低端到高端的產品名稱分別為:U4系列、Medalist(金牌)系列、U8系列、Medalist Pro(金牌Pro)系列、Barracuda(酷魚)系列。其中Medalist Pro與Barracuda系列是7200轉的產品,其他的是5400轉的產品。硬碟的型號均以ST開頭,現以酷魚10.2GB硬碟為例來說明。該硬碟的型號是:ST310220A,在ST後第一位數字是代表硬碟的尺寸,3就是該硬碟採用3寸碟片,如今其他規格的硬碟已基本上沒有了,所以大家能夠見到?的絕大多數硬碟該位數字均不3,3後面的1022代表的是該硬碟的格式化容量是10.22GB,最後一位數字0是代表7200轉產品。這一點不要混淆與希捷以前的入門級產品Medalist ST38420A混淆。多數希捷的Medalist Pro系列開始,以結尾的產品均代表7200轉硬碟,其它數字結尾(包括1、2)代表5400轉的產品。位於型號最後的字母是硬碟的介面類型。希捷硬碟的介面類型字母含義如下:
A=ATA UDMA33或UDMA66 IDE介面 AG為筆記本電腦專用的ATA介面硬碟。
W為ULTRA Wide SCSI,其數據傳輸率為40MB每秒 N為ULTRA Narrow SCSI,其數據傳輸率為20MB每秒。
而ST34501W/FC和ST19101N/FC中的FC(Fibre Channel)表示光纖通道,可提供高達每秒100MB的數據傳輸率,並且支持熱插拔。
四、QUANTUM(昆騰)
昆騰公司一直是硬碟界負於創新,勇於領先的廠商,其產品的研發與推出速度也恐怕是最強的。不但推出的速度快,而且每款硬碟都至少有一項昆騰首次使用的技術。再加上昆騰一直將DIY市場定為主攻方向,所以其產品在非標准外頻條件下穩定性都很好,很適合超頻時使用,但相對而言價格是同規格品牌中最高的。
昆騰硬碟的型號一般在盤體的條形標記中,可以在硬碟介面附近的外盤蓋上找到。以EX64A012為例,其第一二位的字母是表示硬碟的類型的,該例中EX是指火球EX系列。第三四位的數字表示的是此硬碟的容量,自然是6.4GB的了。第五位的字母是表示介面類型,介面字母的不同含義是這樣的:
A=ATA(IDE) S=SCSI,50-pin Sigle Ended
W=SCSI Wide,68-pin Sigle Ended D=SCSI Wide,68-pin Differential
昆騰硬碟還有其他系列:
1、大腳一代為「BIGFOOT××AT」,AT表示ATA介面。例如1.2AT表示容量為1.2GB、ATA介面的大腳一代;
2、大腳二代為「BIGFOOT CY××AT」。例如43AT表示容量為4.3GB、ATA介面的大腳二代;
3、大腳三代為「BIGFOOT TX××A」。A表示介面為ULTRA ATA。例如12A表示容量為12GB、ULTRA ATA介面的大腳三代(迅猛龍系列)。
③ 我想將硬碟開頭一部分空間空閑,怎麼對硬碟分區
你要空出多少就在前面分個區,分完以後其他空間按需要分區,全分完以後刪除第一個分區。
然後將其他分區格式化,裝系統的分區要設為活動的。
④ 為什麼電腦硬碟都是以C為開頭,為什麼不是從A開頭
在以前的計算機,DOS時代,軟碟機起著主導作用,一般計算機都會配置兩個軟碟機,稱為A盤,B盤,現在盡管軟碟機到淘汰的地步了,但是A,B盤作為軟碟機的代稱還是一直沿用下來。A盤是3.5英寸軟盤
B盤是5.25英寸軟盤
電腦原來不是用軟盤嗎?原來有兩個,為了東西,所以是A,B盤,有了硬碟,當然從C開始了,老美的操作系統還可以的
⑤ 為什麼電腦硬碟以c盤開頭啊
A、B兩個盤符劃給軟碟機了,只不過現在裝機沒有再安裝3.5寸盤和5寸盤的軟碟機了,都用U盤代替了。所以,硬碟盤符延續傳統做法,默認從C開始。
⑥ 如何查看硬碟序列號 wcc開頭
查看硬碟序列號方法,操作方法如下。
1、首先進入系統按Win+R打開運行面板,輸入cmd按回車鍵。
⑦ 請問硬碟的編號在哪裡看以什麼為開頭
硬碟型號在背面,一張大的不幹膠,上面有很多信息。如圖,model是型號 S/n和P/n都是編號 不知你說的編號是哪個。
這是希捷硬碟 其他品牌的略有不同 但是大同小異。
⑧ 為什麼我們電腦上的磁碟是從C開頭
●這個問題很有趣,很多老鳥恐怕也沒琢磨過這個問題。 ●原來,早期的電腦還沒有硬碟和光碟機,只有軟碟機。軟碟機又分為5.25英寸和3.5英寸兩種,其中,前者已淘汰,後者還在繼續使用,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軟碟機。很早的時候,啟動電腦全靠軟盤,應用軟體和用戶文件也裝在軟盤上。為了方便使用,一台電腦可安裝兩個軟碟機,它們分別被定義這A盤和B盤。 自打有了硬碟後,硬碟就被定義為C盤,如果對硬碟進行了分區或安裝了多個硬碟,它們的盤符就依次向後順延,分別被定義為D盤、E盤……等。 一般地,現在的電腦都裝有硬碟,軟碟機只安裝一個,而且軟盤被自動定義為A盤,當然就沒有B盤了。
⑨ 希捷硬碟編號的編號詳解
希捷硬碟貼紙的編號大致分三部分: 市面上的希捷硬碟編號分兩種:
第一種
ST
「ST」代表「Seagate」,中文意思即希捷。這在任何一款希捷硬碟產品編號的開頭都有。
代表硬碟外形。「1」代表3.5英寸全高硬碟,「3」代表3.5英寸半高硬碟,「4」代表現在已被淘汰的5.25英寸硬碟。
由3到4位數字組成,代表硬碟容量,單位為Gb。例如「1000」代表這塊硬碟的容量為1000Gb,「800」則代表容量為800Gb。
代表硬碟標志,它由主標志和副標志組成:
第一個數字為主標志,在普通IDE硬碟中代表碟片數。例如「2」即代表該硬碟內採用了2張碟片。
第二個數字為副標志,即硬碟的輔助標志。只有當主標志相同或無效時,副標志才有效。一般用它來表示硬碟的代數,數字越大表示代數越高,也就是說此款硬碟越新。
由1到3個字母組成,代表硬碟介面類型。普通桌面硬碟的較為簡單,但如果包括現在和早期的SCSI硬碟,其含義就較為復雜了,這里只介紹目前主流的桌面硬碟:
「A」代表Ultra ATA,即普通IDE/EIDE介面,這是大多數桌面硬碟所採用的介面類型;
「AS」代表Serial ATA150,即串列ATA1.0硬碟介面。
給大家舉個例子:從某塊硬碟上標示的「ST3120022A」編號,我們就可以知道該硬碟是希捷公司生產的3.5英寸半高、採用2張硬碟碟片、總容量為120GB的Ultra ATA介面硬碟。此外,硬碟上印刷的其它字元也可以帶給我們一些有用的信息,例如「7200.7」即說明這是希捷新推出的單碟80GB的硬碟產品。另外,還有最新的「Barracuda7200.7 Plus」系列產品。該系列產品全部採用8MB大容量緩存,採用Serial ATA 150介面或者Ultra ATA 100介面,目前只有120GB和160GB這兩種。
--------------------------------------------------------------------------
第二種:
最前面的兩個ST是Seagate的縮寫,代表希捷公司產品,這兩個字母只要是希捷硬的盤產品編號的開頭都有。
然後是第一組,代表硬碟的尺寸。1表示3.5英寸,厚度為41mm的全高硬碟;3表示3.5英寸,厚度為25mm的半高硬碟;4表示5.25英寸,厚度為82mm的硬碟;5表示尺寸為3.5英寸,厚度為19mm的硬碟;9表示為尺寸2.5英寸的硬碟。
第二組由2-3位數字組成,代表硬碟容量,例如上圖中為300,就表示這款硬碟的容量為300G,同樣如果80就表示容量為80G。
第三組是由1-2數字組成,代表硬碟的緩存,如上圖中的8,就表示這款硬碟為8M,同樣2就表示2M,但是要注意的是16M可不是16,而是06。
第四組由2個數字組成。前面的一個表示碟片的數量,後面的是備用表示,只有前面的表示重復或者無效時,備用標識才會起作用。
第五組由1-2個字母組成,代表硬碟介面類型。普通桌面硬碟的較為簡單,A代表Ultra ATA,即普通IDE介面,這是大多數桌面硬碟所採用的介面類型;「AS」代表Serial ATA,就是串口硬碟。
這樣從我們就可以看出,上面的是一款希捷300G,普通IDE介面,緩存8M,厚度為25mm的半高硬碟。 Proct of Thailand,產地為泰國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