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是大的好了,不過據測試說64M的比32M的緩存,性能提升有限。
❷ 硬碟緩存16m和32m區別是否很大
。。硬碟的緩存大小,是會影響硬碟的讀寫速度的。使用HDTUNE測試工具的測速結果就可看出,緩存大的硬碟,平均讀寫速度要高於緩存小的硬碟,但差別不是很大。
❸ 硬碟緩存8M和32M區別不大吧
緩存的主要作用,就是將隨時准備用的程序存入其中,方便快速調用
緩存越大,這個「准備」的容量自然越大,能預備的資源也就越多。
若應用軟體過大,當要啟用時還是得從硬碟調用的!
傳輸速度是另一個概念,就是無論從硬碟緩存中獲得還是從硬碟調用,其速度都是300m/s
32m的緩存與8m緩存相比是大了四倍,不過要實際使用中,速度並沒有特別明顯的提升!
當然,緩存這東西就相當於硬碟「倉庫」的「門面」(內存同樣也是硬碟這個倉庫的「銷售」「門面」),門面當然是越大起越好!
❹ 硬碟緩存16M,32M,64M區別是什麼
首先,通俗解釋普度不懂童鞋…… 硬碟的緩存說白了就是為了讓你瀏覽大量的硬碟上的圖片的時候可以更快,比如略縮圖方式查看數屏幕的圖片。或者玩游戲的時候,比如《魔獸世界》的讀取副本或者戰場地圖的時候,再或者《EVE》躍遷結束後的地圖讀取。 然後,學術界是給能看懂的童鞋……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硬碟的緩存主要起三種作用:一是預讀取。當硬碟受到CPU指令控制開始讀取數據時,硬碟上的控制晶元會控制磁頭把正在讀取的簇的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讀到緩存中(由於硬碟上數據存儲時是比較連續的,所以讀取命中率較高),當需要讀取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的時候,硬碟則不需要再次讀取數據,直接把緩存中的數據傳輸到內存中就可以了,由於緩存的速度遠遠高於磁頭讀寫的速度,所以能夠達到明顯改善性能的目的;二是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當硬碟接到寫入數據的指令之後,並不會馬上將數據寫入到碟片上,而是先暫時存儲在緩存里,然後發送一個「數據已寫入」的信號給系統,這時系統就會認為數據已經寫入,並繼續執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碟則在空閑(不進行讀取或寫入的時候)時再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到碟片上。雖然對於寫入數據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安全隱患——如果數據還在緩存里的時候突然掉電,那麼這些數據就會丟失。對於這個問題,硬碟廠商們自然也有解決辦法:掉電時,磁頭會藉助慣性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零磁軌以外的暫存區域,等到下次啟動時再將這些數據寫入目的地;第三個作用就是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有時候,某些數據是會經常需要訪問的,硬碟內部的緩存會將讀取比較頻繁的一些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再次讀取時就可以直接從緩存中直接傳輸。 緩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碟緩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幾百KB,已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2MB和8MB緩存是現今主流硬碟所採用,而在伺服器或特殊應用領域中還有緩存容量更大的產品,甚至達到了16MB、64MB等。 大容量的緩存雖然可以在硬碟進行讀寫工作狀態下,讓更多的數據存儲在緩存中,以提高硬碟的訪問速度,但並不意味著緩存越大就越出眾。緩存的應用存在一個演算法的問題,即便緩存容量很大,而沒有一個高效率的演算法,那將導致應用中緩存數據的命中率偏低,無法有效發揮出大容量緩存的優勢。演算法是和緩存容量相輔相成,大容量的緩存需要更為有效率的演算法,否則性能會大大折扣,從技術角度上說,高容量緩存的演算法是直接影響到硬碟性能發揮的重要因素。更大容量緩存是未來硬碟發展的必然趨勢。
❺ 硬碟 緩存8m與32m 體驗感沒什麼差距還是另
1、32M是8M的4倍容量。
2、所謂處理器緩存,通常指的是二級高速緩存,或外部高速緩存。即高速緩沖存儲器,是位於CPU和主存儲器DRAM(Dynamic RAM)之間的規模較小的但速度很高的存儲器,通常由SRAM(靜態隨機存儲器)組成。
3、有區別了:在拷貝大文件就能體現得出。簡單想像一下用一個大的容器舀池塘的水快點還是用一個小的容器快呢。
作用:硬碟緩存的作用:預讀取,舉例來說就是讀取硬碟數據的時候,你所需的數據在N簇,會讀取硬碟上N-1簇、N簇、N+1簇的數據到緩存中去,如果你在讀完N簇數據後需要再讀取N+1或者N-1簇的數據,那麼久不會去讀取硬碟了,而是直接在硬碟緩存裡面調用這些上次已經預讀取的數據,所以硬碟緩存越大,預讀能力越強,在讀取連續數據時的速度越快,效率越高。
❻ 幀緩存的詳細介紹
幀緩沖(framebuffer)是Linux為顯示設備提供的一個介面,把顯存抽象後的一種設備,他允許上層應用程序在圖形模式下直接對顯示緩沖區進行讀寫操作。這種操作是抽象的,統一的。用戶不必關心物理顯存的位置、換頁機制等等具體細節。這些都是由Framebuffer設備驅動來完成的。
幀緩沖驅動的應用廣泛,在linux的桌面系統中,Xwindow伺服器就是利用幀緩沖進行窗口的繪制。尤其是通過幀緩沖可顯示漢字點陣,成為Linux漢化的唯一可行方案。
Linux FrameBuffer 本質上只是提供了對圖形設備的硬體抽象,在開發者看來,FrameBuffer 是一塊顯示緩存,往顯示緩存中寫入特定格式的數據就意味著向屏幕輸出內容。所以說FrameBuffer就是一塊白板。例如對於初始化為16 位色的FrameBuffer 來說, FrameBuffer中的兩個位元組代表屏幕上一個點,從上到下,從左至右,屏幕位置與內存地址是順序的線性關系。
幀緩存可以在系統存儲器(內存)的任意位置,視頻控制器通過訪問幀緩存來刷新屏幕。 幀緩存也叫刷新緩存 Frame buffer 或 refresh buffer, 這里的幀(frame)是指整個屏幕范圍。
幀緩存有個地址,是在內存里。我們通過不停的向frame buffer中寫入數據, 顯示控制器就自動的從frame buffer中取數據並顯示出來。全部的圖形都共享內存中同一個幀緩存。
CPU指定顯示控制器工作,則顯示控制器根據CPU的控制到指定的地方去取數據 和 指令, 目前的數據一般是從顯存里取,如果顯存里存不下,則從內存里取, 內存也放不下,則從硬碟里取,當然也不是內存放不下,而是為了節省內存的話,可以放在硬碟里,然後通過指令控制顯示控制器去取。幀緩存 Frame Buffer,裡面存儲的東西是一幀一幀的, 顯卡會不停的刷新Frame Buffer, 這每一幀如果不捕獲的話, 則會被丟棄,也就是說是實時的。這每一幀不管是保存在內存還是顯存里,都是一個顯性的信息,這每一幀假設是800x600的解析度, 則保存的是800x600個像素點,和顏色值。
❼ 機械硬碟轉速7200緩存16mb和緩存32m的硬碟速度差別大嗎
7200轉的硬碟16m和32m緩存速度上有差別,但不是太大,主觀上來說幾乎感覺不到。硬碟緩存是硬碟讀取和寫入的中轉站,當電腦需要讀取硬碟數據時會同時存儲在緩存中,當下次再次讀取時會跳過硬碟直接讀取緩存以提高速度,存滿時會覆蓋掉前面的數據,寫入數據也是同理,所以緩存過小作用會不大,緩存太大也會降低命中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