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電腦二級緩存的容量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電腦二級緩存的容量

發布時間: 2022-07-04 07:50:40

『壹』 cpu二級緩存容量,是怎麼回事對計算機的有什麼重要性詳細點!

二級緩存是CPU性能表現的關鍵之一,在CPU核心不變化的情況下,增加二級緩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級緩存上有差異,由此可見二級緩存對於CPU的重要性。
二級緩存又叫L2 CACHE,它是處理器內部的一些緩沖存儲器,其作用跟內存一樣。 它是怎麼出現的呢? 要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由於處理器的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慢慢地,處理器需要從內存中讀取數據的速度需求就越來越高了。然而內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卻很緩慢,而能高速讀寫數據的內存價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採用。從性能價格比的角度出發,英特爾等處理器設計生產公司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內存和大量的低速內存結合使用,共同為處理器提供數據。這樣就兼顧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優。而那些高速的內存因為是處於CPU和內存之間的位置,又是臨時存放數據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緩沖存儲器了,簡稱「緩存」。它的作用就像倉庫中臨時堆放貨物的地方一樣,貨物從運輸車輛上放下時臨時堆放在緩存區中,然後再搬到內部存儲區中長時間存放。貨物在這段區域中存放的時間很短,就是一個臨時貨場。 最初緩存只有一級,後來處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級緩存不夠用了,於是就添加了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是比一級緩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內存,主要就是做一級緩存和內存之間數據臨時交換的地方用。現在,為了適應速度更快的處理器P4EE,已經出現了三級緩存了,它的容量更大,速度相對二級緩存也要慢一些,但是比內存可快多了。 緩存的出現使得CPU處理器的運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個區域中存放的都是CPU頻繁要使用的數據,所以緩存越大處理器效率就越高,同時由於緩存的物理結構比內存復雜很多,所以其成本也很高。
隨便介紹下l3 目前的amd 羿龍4核達到6M L3緩存
三級緩存是為讀取二級緩存後未命中的數據設計的—種緩存,在擁有三級緩存的CPU中,只有約5%的數據需要從內存中調用,這進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貳』 筆記本電腦的二級緩存一般是好多一般2M的夠用不

緩存在一定的范圍內是越大越好,2m夠用哦。一般是多級小容量,比如三級3m,二級512k。還有少級大緩存,比如二級4m。

『叄』 電腦的二級緩存多大就夠用平常使用

二級緩存又叫L2 CACHE,它是處理器內部的一些緩沖存儲器,其作用跟內存一樣。 它是怎麼出現的呢? 要上溯到上個世紀80年代,由於處理器的運行速度越來越快,慢慢地,處理器需要從內存中讀取數據的速度需求就越來越高了。然而內存的速度提升速度卻很緩慢,而能高速讀寫數據的內存價格又非常高昂,不能大量採用。從性能價格比的角度出發,英特爾等處理器設計生產公司想到一個辦法,就是用少量的高速內存和大量的低速內存結合使用,共同為處理器提供數據。這樣就兼顧了性能和使用成本的最優。而那些高速的內存因為是處於CPU和內存之間的位置,又是臨時存放數據的地方,所以就叫做緩沖存儲器了,簡稱「緩存」。它的作用就像倉庫中臨時堆放貨物的地方一樣,貨物從運輸車輛上放下時臨時堆放在緩存區中,然後再搬到內部存儲區中長時間存放。貨物在這段區域中存放的時間很短,就是一個臨時貨場。 最初緩存只有一級,後來處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級緩存不夠用了,於是就添加了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是比一級緩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內存,主要就是做一級緩存和內存之間數據臨時交換的地方用。現在,為了適應速度更快的處理器P4EE,已經出現了三級緩存了,它的容量更大,速度相對二級緩存也要慢一些,但是比內存可快多了。 緩存的出現使得CPU處理器的運行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這個區域中存放的都是CPU頻繁要使用的數據,所以緩存越大處理器效率就越高,同時由於緩存的物理結構比內存復雜很多,所以其成本也很高。

『肆』 CPU的二級緩存容量是什麼

可以進一步提高CPU訪問數據的速度
給你看點東西,你就清楚了
目前所有主流處理器大都具有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少數高端處理器還集成了三級緩存。其中,一級緩存可分為一級指令緩存和一級數據緩存。一級指令緩存用於暫時存儲並向CPU遞送各類運算指令;一級數據緩存用於暫時存儲並向CPU遞送運算所需數據,這就是一級緩存的作用.
二級緩存就是一級緩存的緩沖器:一級緩存製造成本很高因此它的容量有限,二級緩存的作用就是存儲那些CPU處理時需要用到、一級緩存又無法存儲的數據。同樣道理,三級緩存和內存可以看作是二級緩存的緩沖器,它
http://publish.it168.com/2005/0628/20050628005102.shtml?cPositionCode=02_0&cChannel=no

『伍』 CPU二級緩存的緩存容量

CPU產品中,一級緩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間,二級緩存的容量則分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級緩存容量各產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緩存容量則是提高CPU性能的關鍵。二級緩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製造工藝所決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導致CPU內部晶體管數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積上集成更大的緩存,對製造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
CPU的二級緩存一般情況下你感覺不是很明顯。但是它的作用卻不可忽視。它是暫存CPU運算時的數據的。硬碟的緩存主要在讀/寫的時候很突出。是CPU的二級緩存是在運行時候突出出來的,兩者相比不是很明顯。
你認為如果大於512K的和1M的都一樣的話。英特爾公司為什麼還推出1M的呢?他為什麼不把1M的緩存分成兩個512K的放在兩個CPU上從而降低成本呢?你用兩台同樣配置的電腦放上兩個不同的CPU。一個放P4 2.8E(1M二級緩存)。另一個放P4 2.8C(512K)的。然後同時運行1G左右視頻轉換!你會發現2.8E的要比2.8C的快1/5左右。

『陸』 電腦二級緩存是什麼意思

二級緩存(L2
CACHE)出現是為了協調一級緩存與內存之間的速度。最初緩存只有一級,後來處理器速度又提升了,一級緩存不夠用了,於是就添加了二級緩存。二級緩存是比一級緩存速度更慢,容量更大的內存,主要就是做一級緩存和內存之間數據臨時交換的地方用。

『柒』 電腦二級緩存1M和2M有多大區別

你不玩游戲的話,看電影、聽歌、辦公。1M和2M緩存沒任何的區別 。

二級緩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機器的速度

但二級緩存不是越大越好

大容量的二級緩存會使機器運行速度加快,但是會造成成本上升,機器發熱量加大,CPU體積變大,而且由於製造工藝的原因,二級緩存目前只有幾M

『捌』 電腦怎樣優化處理器二級緩存容量

xp是不能識別處理器二級緩存的,所以需要手動修改,首先打開注冊表(運行中輸入「Regedit」),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
,
選擇「SecondLevelDataCache」,設置為「512」,或者"1024",這要看你是哪種型號內核的P4,P4
Northwood是512,P4
Willamette是256,
P4D等cpu設為1024
P4506
的二級緩存是1024

『玖』 二級緩存容量的基本介

緩存的工作原理是當CPU要讀取一個數據時,首先從緩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如果沒有找到,就用相對慢的速度從內存中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同時把這個數據所在的數據塊調入緩存中,可以使得以後對整塊數據的讀取都從緩存中進行,不必再調用內存。
正是這樣的讀取機制使CPU讀取緩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數CPU可達90%左右),也就是說CPU下一次要讀取的數據90%都在緩存中,只有大約10%需要從內存讀取。這大大節省了CPU直接讀取內存的時間,也使CPU讀取數據時基本無需等待。總的來說,CPU讀取數據的順序是先緩存後內存。 最早先的CPU緩存是個整體的,而且容量很低,英特爾公司從Pentium時代開始把緩存進行了分類。當時集成在CPU內核中的緩存已不足以滿足CPU的需求,而製造工藝上的限制又不能大幅度提高緩存的容量。因此出現了集成在與CPU同一塊電路板上或主板上的緩存,此時就把 CPU內核集成的緩存稱為一級緩存,而外部的稱為二級緩存。一級緩存中還分數據緩存(Data Cache,D-Cache)和指令緩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二者分別用來存放數據和執行這些數據的指令,而且兩者可以同時被CPU訪問,減少了爭用Cache所造成的沖突,提高了處理器效能。英特爾公司在推出Pentium 4處理器時,用新增的一種一級追蹤緩存替代指令緩存,容量為12KμOps,表示能存儲12K條微指令。
隨著CPU製造工藝的發展,二級緩存也能輕易的集成在CPU內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再用集成在CPU內部與否來定義一、二級緩存,已不確切。而且隨著二級緩存被集成入CPU內核中,以往二級緩存與CPU大差距分頻的情況也被改變,此時其以相同於主頻的速度工作,可以為CPU提供更高的傳輸速度。 二級緩存是CPU性能表現的關鍵之一,在CPU核心不變化的情況下,增加二級緩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級緩存上有差異,由此可見二級緩存對於CPU的重要性。
CPU在緩存中找到有用的數據被稱為命中,當緩存中沒有CPU所需的數據時(這時稱為未命中),CPU才訪問內存。從理論上講,在一顆擁有二級緩存的CPU中,讀取一級緩存的命中率為80%。也就是說CPU一級緩存中找到的有用數據占數據總量的80%,剩下的20%從二級緩存中讀取。由於不能准確預測將要執行的數據,讀取二級緩存的命中率也在80%左右(從二級緩存讀到有用的數據占總數據的16%)。那麼還有的數據就不得不從內存調用,但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小的比例了。較高端的CPU中,還會帶有三級緩存,它是為讀取二級緩存後未命中的數據設計的—種緩存,在擁有三級緩存的CPU中,只有約5%的數據需要從內存中調用,這進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現代桌面級PC的CPU二級緩存容量大多數在64KB到2MB之間。因為CPU二級緩存容量對CPU性能有不小的影響,所以低端CPU和中高端CPU在物理結構上的差異主要就是二級緩存容量的大小。那麼二級緩存容量為什麼如此重要?它對CPU性能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CPU二級緩存作為一級緩存的「後備倉庫」,用於為一級緩存存儲更多的數據,減少CPU直接訪問內存 的次數。理論上,CPU訪問並調用緩存的數據所佔的比重越大,則CPU訪問並調用內存的數據所佔的比重就越小,那麼因訪問內存而耽誤的時間 就越少。所以緩存的容量越大,CPU的實際效率也就越高,性能就越強。 實際上,Intel和AMD處理器在一級緩存的邏輯結構設計上有所不同,所以二級緩存對CPU性能的影響也不盡相同。因為CPU讀取的 數據(包括指令)中有80%的數據來自一級緩存,所以一級緩存的邏輯結構決定了CPU二級緩存容量對CPU性能的影響。Intel的Pentium 4及Celeron系列處理器的一級數據緩存被稱為「數據代碼指令追蹤(讀寫)緩存」;AMD的Athlon 64/Athlon XP/Sempron/Duron系列處理器 的一級數據緩存叫作「實數據讀寫緩存」。
但是在「數據代碼指令追蹤緩存」架構的CPU中,一級數據緩存並不存儲這些最先用到的數據(「1、2……449、450」),而是將這些數據存儲到二級緩存中,一級數據緩存僅僅存儲這些數據在二級緩存中的起止地址(又稱為:指令代碼)。例如,數據「1、2……449、450」 順序存儲在二級緩存中,數據「1」所在地址為「00001F」,數據「450」 所在地址為「00451F」,實際上一級數據緩存只需要存儲「00001F」和「00451F」這兩個地址就可以了,而不需要存儲大量的數據。

『拾』 電腦CPU所謂的,一級二級三級緩存分別在什麼位置

CPU中緩存是為了加快CPU讀取數據的速度,也是為了給內存一個緩沖期。因為CPU運算速度太快了,光靠內存讀寫完全跟不上,而CPU緩存的數據交換比內存快多了,大部分時候CPU可以直接從緩存讀取數據,找不到的話再從內存讀取,這樣可以節省CPU讀取內存數據時浪費的時間。

CPU緩存分為三類,一級緩存(L1)、二級緩存(L2)和三級緩存(L3)。CPU在實際數據讀取中重要的卻是一級緩存,因為一級緩存速度最快,二級緩存其次,三級緩存最慢,只是三級緩存的容量最大。

(10)電腦二級緩存的容量擴展閱讀:

一級緩存雖然速度最快,但容量最小,單位都是KB,不同CPU之間一級緩存沒有差距,所以現在不怎麼提了,二級緩存容量也不大,基本都是個位數MB,除了一些伺服器CPU會有10幾MB之外,現在CPU也不怎麼提二級緩存。CPU讀取緩存時會先從一級緩存開始,然是二級緩存,而讀取二級緩存有時候會出現數據未命中的情況,這時候就需要從三級緩存讀取。

但是要注意的是三級緩存越大並不一定說這個CPU性能就越強,因為三級緩存的容量還依靠CPU架構和工藝等方面的影響,如果是與架構工藝搭配升級的三級緩存,容量越大才會性能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