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固態硬碟穩定性怎麼樣
基本上只要不是質量問題,固態硬碟還是滿穩定的,U盤容易出現數據丟失的情況其實是多種原因的綜合表現,簡單歸納如下:1、劣質擴容黑晶元。
2、多數主機的前置USB介面存在電壓不穩定的情況。
3、主機電源供電不穩定。
4、不正確的插拔U盤。
5、靜電擊穿晶元。
下面來簡單的解釋一下:
劣質擴容黑晶元 ,為了價格競爭,大量採用回收的黑片和增容片。單單一個A級4G的flash,估價是30,不包括主控,電路板,外殼,加工費,包裝等等,如果能賣40元自己想吧。
如果大家誰是買的U盤遠低於市場價格,弄了量產軟體量產一下看看,多數容量也就7-8成,如果是增容的,不出5成也是可能的事情。
多數 主機的前置USB介面春在電壓不穩定 ,大家一定要知道,台式主機前面的USB介面並不是主板上的,而是通過一個數據線接到主板上的,不少劣質機箱的前置USB面板的電路嚴重有問題,各種燒設備的情況是常有的事情,有條件的同學可以測量一下,前置USB介面的電壓應該是最高5V,略微高一點也可以接受。
主機電源供電不穩 ,這個情況受到影響的將不僅僅是USB設備了,硬碟故障,藍屏,重啟,光碟機不讀盤,或者無法開機。
不正確的插拔U盤 ,請不要在U盤讀寫數據過程中拔出U盤,這樣容易造成數據的冗餘錯誤,也就是不完整的數據有可能造成整個U盤的數據信息錯誤。即使沒有數據的讀寫操作也不代表U盤是空閑狀態,因為可能系統正在後台操作數據,因此一定要安全刪除。
靜電擊穿晶元 ,這個些許專業的概念不做具體的解釋了,就是告訴大家一個事實,從事晶元級維修的工程師們,在接觸主板的時候都會帶上橡膠手套,因為靜電的電壓是非常高的,一旦發生靜電的放電現象會嚴重損壞晶元結構的。U盤也一樣,當然我們不可能平時插拔個U盤也要帶橡膠手套,這類情況不多見,使用如果平時環境容易產生靜電做好接觸電子設備前摸一下鐵質接地物品放掉靜電。
簡單來說事情就是這樣的,以上文章僅為參考幫助說明,並不做全面的可適用性保證,相關支持請點擊右側的微博進行討論。
其它問題可以到 中關村在線-精編問答堂搜索
更多的關於電腦和網路的問題請到 中關村在線-硬體論壇 交流分享
希望以上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B. 硬碟14T穩定還是12
12穩定。容量有12TB和14TB。東芝MN07系列定位於NAS硬碟,也適用於家庭、SOHO。
C. 用筆記本電腦外接硬碟復制文件時,運行穩定嗎,如供電,傳輸速度
傳輸速度受usb介面限速影響
usb2.0速度上限只有60M/s左右,而哪怕是移動機械盤,讀速度也能有100M/s以上,插在這個介面上會被限速。
usb3.0介面速度上限是600M/s左右,移動機械盤中低端移動固態可以全速,超過600M/s的高端固態會被限速
usb3.1介面速度上限達到1.2G/s,目前消費級移動硬碟都不會被限速
運行穩定性也較差,在傳輸數據時,可能動一下數據線或硬碟都會導致數據傳輸中斷。因此移動硬碟使用時盡量不要去動
供電則是看你筆記本了。移動盤供電來自筆記本的usb介面。usb介面損壞、筆記本在電池模式下電量不足等,都會導致供電不足
D. 用筆記本電腦復制外接硬碟的文件時,運行穩定嗎,如供電,傳輸速度外接硬碟是SSD穩定嗎
用筆記本電腦復制外接硬碟的文件時,肯定是不如內置硬碟穩定的
所以系統和軟體最好還是裝在內置硬碟里運行
外置的移動硬碟和U盤適合備份和拷貝一些東西
外接SSD移動硬碟穩定性和U盤是差不多的
如果是接在USB3.0或3.1介面上,供電不成問題,但是線纜和接頭容易受外部影響,接觸不良
E. 移動硬碟的穩定性問題。
移動硬碟採用的是筆記本硬碟+移動硬碟盒
現在的筆記本硬碟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所以決定移動硬碟的穩定性的就是使用的盒子,不同的盒子對硬碟的的保護是不同的。
1)usb線和usb介面
在實際使用移動硬碟的時候,有時考慮到計算機擺放位置方面的原因,不少人往往會選用usb延長線,來連接移動硬碟和計算機;殊不知,延長線是移動硬碟穩定工作的潛在威脅,這是因為延長線的使用不但會增加連接線纜的長度,容易造成數據傳輸信號的衰減,導致數據傳輸的穩定性。
另外一方面,我們一旦使用了質量比較低劣的雜牌usb延長線時,移動硬碟的usb介面很難與usb延長線的介面在尺寸上保持匹配,往往不是太緊就是太松;要是介面太緊的話,就會影響到正常的插拔操作,而且插拔操作次數較多時就會在移動硬碟的usb埠表面引起劃痕,時間一長埠就可能出現銹蝕現象,最終會影響線纜連接的可靠性,如果介面太松的話,不但容易出現接觸不牢靠的現象,而且還有可能出現在工作時移動硬碟介面突然從線纜接頭處脫落的現象而影響移動硬碟數據的正常傳輸。
因此,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盡量不要使用usb延長線進行中轉連接;即使想使用延長線的話,也必須去選購品牌正、質量好而且長度不能太長的usb延長線,並且要確保該延長線的usb介面標准與移動硬碟的介面標准一致。
如果想自己配的話,我的建議:
硬碟選擇方法:由於usb2.0的傳輸速度的指標,一般4200轉的2.5英寸的硬碟就足夠應付了,因為4800~5400轉的硬碟盤體上都會標注耗電1a或者1000ma甚至以上,所以要注意選耗電小於或者等於500ma的型號,搞錯了只好自己受罪了。另外,由於移動硬碟頻繁讀寫的時候不會太多,可以選擇緩存小的硬碟信號,一般2m就夠用了,原則上當然越大越好,不過money也花的越多。
硬碟盒選擇方法:一般硬碟盒子的介面板有大小2種,一般超薄哪種都是小板,這種硬碟盒子比較薄,攜帶方便;另外一種是大板子,硬碟整體與介面板連接在一起,這種方式對於防震、介面接觸不良等都能夠很好的避免,因此如果不是太在意外形,盡量選大板子的盒子。另外,配套的電纜也非常重要,電纜一般分鋼線(合金線)和銅線2類,銅質線路電阻小但是彎折次數比鋼線少幾萬此,因此攜帶和折疊時需要多注意,但是鋼線的盒子經常會出現usb介面供電不足,鋼線本身電阻又大,導致移動硬碟認不出的情況,因此需要購買優質的銅線,同時記得注意要買帶有輔助電源供電的盒子,這樣才是最穩妥的方法。
一般優質的盒子價格都在100元以上,使用銀色屏蔽銅線,同時帶輔助電源二合一電纜或者介面。同樣的硬碟使用不同的盒子,發熱、速度、穩定性、防震會差很多,我們單位幾個同事使用相同的硬碟,但是盒子從25元~140元不同的盒子,效果差的非常多,有個65元的移動硬碟,用了不到1年就到處壞道、很多筆記本不認了。
F. 七彩虹的SSD固態硬碟性能穩定嗎
挺穩定的啊,我用的七彩虹SL500
1TB
SATA3
SSD固態硬碟,用了一段時間也沒發現什麼問題,還是挺不錯的。
G. 動態硬碟和機械硬碟那個更穩定更好
動態硬碟一般指的是移動式的硬碟,是使用硬碟的方式。硬碟按運行方式分為機械硬碟和固態硬碟。機械硬碟是通過轉動盤體進行讀寫,固態硬碟是使用晶元進行讀寫,可以說是放大版的U盤。穩定性肯定是機械硬碟更好。固態硬碟主要是體積,速度,耗電,噪音這些方面比機械硬碟強。但是在容量、讀寫穩定性、存儲時間、數據安全性方面機械硬碟更好。
H. 移動硬碟穩定性高嗎
移動硬碟比U盤要安全,U盤就是用這方便
硬碟是以碟片來存儲數據的,而U盤是用晶元來存儲的,U盤又名閃盤,所以隨即性很強,不穩定性還是很大的,要是用硬碟就不會有太多的不穩定性,只要注意別摔到就行,再次是,無論是U盤還是硬碟都是需要連接電腦來使用的,要是有病毒的話很容易就都會感染病毒,如此資料也會容易被病毒感染。
保存數據最好的方法就是刻錄成光碟,這樣只要不劃到就不會有任何數據丟失 或者感染病毒的危險。而且光碟也比較便宜。建議 光碟存儲!
I. 桌面硬碟14T穩定還是12
桌面硬碟14T穩定。
雖然14T硬碟比較穩定,但是不建議購買,14t的硬碟太大,不建議買的原因較多,主要原因有。
一,太大的硬碟往往大部分空間浪費;
二,硬碟太大,儲存的東西如果太多太雜,很不好找,會導致運行慢;
三,如果硬碟一但失效,會丟失很多東西,不便於保存重要資料。
一般人用不了這么高內存的硬碟用一個12T就足夠使用了,如果要用的話,那也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
J. 電腦的硬碟穩定還是移動硬碟穩定呢
在機械結構相同的前提下,穩定行差不多,移動硬碟針對便攜性進行了一定的優化,普通環境使用穩定性相差不大,所以一般情況下還是用電腦硬碟,隨身數據的儲存還是用大容量USB 3.0介面的U盤,因為是快閃記憶體儲存,沒有機械結構,所以穩定性更強。新電腦用多大硬碟,主要是看你平常做什麼,是否需要下載高清電影,大型網游,單機游戲等,有的話還是建議1TB的,沒有的話500G日常夠用。windows7在MBR模式下用NTFS分區格式能管理256TB的硬碟空間,NTFS分區單區容量不能超過2TB,單區超過2TB就只能採用罕見的GPT模式。還要看主板上的介面數量,現在一般至少2個,一個硬碟一個光碟機,或者不要光碟機2個都接硬碟,現在有3TB的硬碟,所以呢,可以裝的硬碟可以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