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高速緩存是不是越大越好,原因
高速緩存,又稱cache,是cpu跟內存之間的一種緩存。設置這樣緩存的道理,基於這樣的道理,cpu用的頻率最高的指令,通常只佔到全部指令的一小部分,可以將這一小部分裝入高速緩存,以提高程序運行速度。如果說在同樣的調度演算法,同樣的硬體環境下,高速緩存越大cpu實際運行速度越高,但是當緩存達到一定程度,緩存的增大對運行速度的貢獻變小(但仍可提高運算速度),這時,增大緩存變得不再經濟,所以,綜合考慮,緩存適度大小就可以了。當然,同樣的cpu運算速度下,高速緩存越大,意味著cpu實際運算越快。
『貳』 電腦硬碟的緩存大小越大是不是硬碟的效率越高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硬碟的緩存主要起三種作用:一是預讀取。當硬碟受到CPU指令控制開始讀取數據時,硬碟上的控制晶元會控制磁頭把正在讀取的簇的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讀到緩存中(由於硬碟上數據存儲時是比較連續的,所以讀取命中率較高),當需要讀取下一個或者幾個簇中的數據的時候,硬碟則不需要再次讀取數據,直接把緩存中的數據傳輸到內存中就可以了,由於緩存的速度遠遠高於磁頭讀寫的速度,所以能夠達到明顯改善性能的目的;二是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當硬碟接到寫入數據的指令之後,並不會馬上將數據寫入到碟片上,而是先暫時存儲在緩存里,然後發送一個「數據已寫入」的信號給系統,這時系統就會認為數據已經寫入,並繼續執行下面的工作,而硬碟則在空閑(不進行讀取或寫入的時候)時再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到碟片上。雖然對於寫入數據的性能有一定提升,但也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安全隱患——如果數據還在緩存里的時候突然掉電,那麼這些數據就會丟失。對於這個問題,硬碟廠商們自然也有解決辦法:掉電時,磁頭會藉助慣性將緩存中的數據寫入零磁軌以外的暫存區域,等到下次啟動時再將這些數據寫入目的地;第三個作用就是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有時候,某些數據是會經常需要訪問的,硬碟內部的緩存會將讀取比較頻繁的一些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再次讀取時就可以直接從緩存中直接傳輸。
緩存容量的大小不同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各不相同,早期的硬碟緩存基本都很小,只有幾百KB,已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2MB和8MB緩存是現今主流硬碟所採用,而在伺服器或特殊應用領域中還有緩存容量更大的產品,甚至達到了16MB、64MB等。
大容量的緩存雖然可以在硬碟進行讀寫工作狀態下,讓更多的數據存儲在緩存中,以提高硬碟的訪問速度,但並不意味著緩存越大就越出眾。緩存的應用存在一個演算法的問題,即便緩存容量很大,而沒有一個高效率的演算法,那將導致應用中緩存數據的命中率偏低,無法有效發揮出大容量緩存的優勢。演算法是和緩存容量相輔相成,大容量的緩存需要更為有效率的演算法,否則性能會大大折扣,從技術角度上說,高容量緩存的演算法是直接影響到硬碟性能發揮的重要因素。更大容量緩存是未來硬碟發展的必然趨勢。來源網路 供參考
『叄』 硬碟緩存越大寫入速度越快
不完全是。。。相同轉速下緩存大的寫入速度比緩存小的快,但到了32-64M的級別,寫入速度基本上區別不會很大。。。因為目前的製造技術限制了機械硬碟的寫入速度在220MB/s以內,硬碟使用32~64MB緩存已經足夠向南/北橋晶元和內存傳輸數據了,再加大緩存,反而會影響到硬碟提取數據的命中率,寫入性能將會不升反降
『肆』 CPU的緩存有什麼用為什麼緩存大的運算速度快
緩存是CPU的一部分,它存在於CPU中 CPU存取數據的速度非常的快,一秒鍾能夠存取、處理十億條指令和數據(術語:CPU主頻1G),而內存就慢很多,快的內存能夠達到幾十兆就不錯了,可見兩者的速度差異是多麼的大。 存是為了解決CPU速度和內存速度的速度差異問題 內存中被CPU訪問最頻繁的數據和指令被復制入CPU中的緩存,這樣CPU就可以不經常到象「蝸牛」一樣慢的內存中去取數據了,CPU只要到緩存中去取就行了,而緩存的速度要比內存快很多。 緩存大小也是CPU的重要指標之一,而且緩存的結構和大小對CPU速度的影響非常大,CPU內緩存的運行頻率極高,一般是和處理器同頻運作,工作效率遠遠大於系統內存和硬碟。實際工作時,CPU往往需要重復讀取同樣的數據塊,而緩存容量的增大,可以大幅度提升CPU內部讀取數據的命中率,而不用再到內存或者硬碟上尋找,以此提高系統性能。但是由於CPU晶元面積和成本的因素來考慮,緩存都很小。 L1 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分為數據緩存和指令緩存。內置的L1高速緩存的容量和結構對CPU的性能影響較大,不過高速緩沖存儲器均由靜態RAM組成,結構較復雜,在CPU管芯面積不能太大的情況下,L1級高速緩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伺服器CPU的L1緩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Pc235.com L2 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內部的晶元二級緩存運行速度與主頻相同,而外部的二級緩存則只有主頻的一半。L2高速緩存容量也會影響CPU的性能,原則是越大越好,現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伺服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緩存更高達256-1MB,有的高達2MB或者3MB。 L3 Cache(三級緩存),分為兩種,早期的是外置,現在的都是內置的。而它的實際作用即是,L3緩存的應用可以進一步降低內存延遲,同時提升大數據量計算時處理器的性能。降低內存延遲和提升大數據量計算能力對游戲都很有幫助。而在伺服器領域增加L3緩存在性能方面仍然有顯著的提升。比方具有較大L3緩存的配置利用物理內存會更有效,故它比較慢的磁碟I/O子系統可以處理更多的數據請求。具有較大L3緩存的處理器提供更有效的文件系統緩存行為及較短消息和處理器隊列長度。 其實最早的L3緩存被應用在AMD發布的K6-III處理器上,當時的L3緩存受限於製造工藝,並沒有被集成進晶元內部,而是集成在主板上。在只能夠和系統匯流排頻率同步的L3緩存同主內存其實差不了多少。後來使用L3緩存的是英特爾為伺服器市場所推出的Itanium處理器。接著就是P4EE和至強MP。Intel還打算推出一款9MB L3緩存的Itanium2處理器,和以後24MB L3緩存的雙核心Itanium2處理器。 但基本上L3緩存對處理器的性能提高顯得不是很重要,比方配備1MB L3緩存的Xeon MP處理器卻仍然不是Opteron的對手,由此可見前端匯流排的增加,要比緩存增加帶來更有效的性能提升。
『伍』 迅雷里設置的硬碟緩存越大下載速度越快嗎
迅雷里設置的硬碟緩存nbsp;是用內存nbsp;作硬碟的緩存,所以設置越大佔用內存越大。緩存防止硬碟因過多的讀寫而減少壽命,是用來保護硬碟的。不會影響下載速度
『陸』 下載工具里 緩存越大下載速度越快嗎
下載的快速與網路和線程
緩存都有關系。如果你的網路帶寬只有10kBps你如何設置緩存和線程都不會起作用的。所以對於現在主流的電腦來說最大的限制還是網路帶寬。如果你的帶寬還可以。那麼就要考慮線程的問題了,我使用迅雷下載一般不會設置線程最大數的。緩存一般都是8m以上
迅雷的話直接設置成256m就可以。(以下是個人經驗)緩存大到一定程度後再大就沒有什麼作用了。因為寫入速度是一定的。
『柒』 假設內存是2個G,是不是電腦硬碟的緩存越大,電腦運行速度越快
緩存是指臨時文件交換區,電腦把最常用的文件從存儲器里提出來臨時放在緩存里,就像把工具和材料搬上工作台一樣,這樣會比用時現去倉庫取更方便。因為緩存往往使用的是RAM(斷電即掉的非永久儲存),所以在忙完後還是會把文件送到硬碟等存儲器里永久存儲。電腦里最大的緩存就是內存條了,最快的是CPU上鑲的L1和L2緩存,顯卡的顯存是給GPU用的緩存,硬碟上也有16M或者32M的緩存。千萬不能把緩存理解成一個東西,它是一種處理方式的統稱!
緩存大,可以提高速度,但不是很明顯的哦。在資源夠用的情況下,就非常不明顯了。
『捌』 機械硬碟緩存越大越好還是越小越好
緩存並不是越大越好,更不是越小越好,因為緩存的作用是緩沖數據,就是當硬碟自身的物理特性導致讀寫速度過慢時,可以預先把一定量的數據先寫入緩存中,並在恰當的時機調取緩存中的數據,從時間總體上來看它能加快讀寫速度。
所以,緩存如果太小,緩沖不了多少數據肯定起不到多大提速作用。
反之,緩存大到一定程度就沒必要了,因為緩沖的數據必須在一定時間內被利用,大量不被利用的緩存數據是沒有意義的,更增加了數據丟失的風險。
但市面上銷售的不存在過大的問題,生產廠商也不會傻到去浪費這種資源,並且增加成本,所以從購買角度考慮是越大越好。
『玖』 機械硬碟緩存越大,速度越快嗎
理論上是這樣,但是實際上緩存的大小並不是決定硬碟讀寫速度的唯一因素,而且硬碟的緩存不可能無限制的大。
緩存(Cache memory)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具體到硬碟,其緩存主要起三種作用:
第一:預讀取。
第二: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
第三: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
大容量的緩存雖然可以在硬碟進行讀寫工作狀態下,讓更多的數據存儲在緩存中,以提高硬碟的訪問速度,但並不意味著緩存越大就越出眾,這里還存在一個讀寫演算法的問題。
緩存的應用存在一個演算法的問題,即便緩存容量很大,而沒有一個高效率的演算法,那將導致應用中緩存數據的命中率偏低,無法有效發揮出大容量緩存的優勢。演算法是和緩存容量相輔相成,大容量的緩存需要更為有效率的演算法,否則性能會大大折扣。
一般硬碟廠商會在綜合衡量成本、演算法、硬碟的市場定位等因素後給出一個合理的緩存值,如定位於民用市場的500G硬碟ST3500418AS的希捷500G的硬碟擁有16MB的緩存,又在如定位民用市場的ST2000DM001的希捷2000G硬碟擁有64MB的緩存。
『拾』 請問是硬碟是不是緩存越大它 的讀取、存儲速度就越快呢
轉速影響大~參考相同緩存的
5400轉
硬碟
和
7200轉硬碟的讀寫速度。
另外,你去網路查一下緩存的工作原理和它的功能定位就知道了。
緩存對於舊數據的讀取速度才會快,通常來說並不能對讀取速度有明顯影響。
緩存還有一個數據命中率的概念,這導致緩存不是越大越好,只能說哪個大小更合適。
還有cpu的cache
一二三級緩存,道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