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台式機怎麼安裝兩個硬碟
關機,開機箱直接接上SATA介面,啟動,進入BIOS,找到啟動從屬項,將固態設為主盤,保存的啟動重裝系統就可以了.
B. 電腦如何裝兩個硬碟
1、台式電腦一般都會有裝第二塊硬碟的位置,首先打開電腦機箱。
C. 電腦第二個硬碟怎麼裝
強烈建議請電腦公司的銷售員安裝
一塊像口香糖的固態硬碟插電腦主板上。
電腦主板上有一大堆英文,老年人不認識,自己不要瞎搗鼓了。
D. 台式電腦是否可以裝兩個固態硬碟如果可以如何裝
大家好我是大明、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台式電腦安裝兩塊固態硬碟是可以的,在這里呢想普及一下電腦硬體的一些基本常識,硬碟是安裝在主板上的、其實一台電腦安裝硬碟的數量取決於你主板有多少SATA硬碟介面或者是M.2硬碟介面,包括早期的硬碟IDE介面的數量都是由主板來決定的。
總結
本期問答講解了電腦安裝固態硬碟的方法以及原理,肯定了電腦安裝兩塊固態硬碟的可行性,以及在安裝固態硬碟之前需要做的一些設置,最後還有講了怎樣進行分區格式化、硬碟4K對齊的操作方法,還有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安裝兩塊固態硬碟的時候一定要按照我講的方法設置好主副盤、
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喜歡的話別忘記 點贊 關注呦!大明會持續創作關於“電腦維護與應用”的作品,還請大家踴躍評論 共同進步,打開“網路APP",搜索”電腦技師大明“,有更多原創電腦知識,供大家參考,本期問答就講到這里咱們下期再見!
E. 電腦怎麼安裝第二個硬碟
首先要設置好硬碟跳線,硬碟的跳線方法可參考硬碟說明書,不同的硬碟,跳線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數據線上只接惟一的一個ide設備?例如硬碟、光碟機、zip或mo等,就不需要對這個惟一的ide設備設置跳線,系統會自動識別這個ide設備?例如硬碟的身份。
一般都是將性能好的新硬碟?第一硬碟設為主盤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個ide介面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於第二硬碟,有幾種接法:
1.兩個硬碟接在同一根硬碟數據線上,則第二硬碟應設為從盤slave
device。
2.第二硬碟接在第二個ide介面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該介面的數據線上只有一個硬碟,也沒接光碟機,那麼,第二硬碟就不用跳線;如果這根數據線上還掛有光碟機,一般將第二硬碟和光碟機的其中一個設為master
device,另一個設為slave
device,這由你自己決定。
順便說一下,在硬碟或光碟機上,除了ma、sl跳線外,還有一個cs?cable
select,電纜選擇跳線。如果跳線選擇為cs有效,該ide設備的主、從身份就由硬碟數據線決定。一般來說,連接在硬碟數據線中間插頭上的盤是主盤,連接在硬碟數據線末端插頭上的盤是從盤。但是,光有cs跳線還不行,還需要對普通的40芯硬碟數據線進行改造,即:從帶顏色的一邊數起,把在兩個主、從盤插頭之間的第28根線切斷,注意一定不要切斷其它線,這樣就可以配合cs跳線作為一條專用硬碟數據線。當需要交換主、從盤身份時,只要把這條硬碟數據線接硬碟的兩個插頭對調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碟拆卸下來重新跳線。這對於雙硬碟接在同一根數據線上、需要變換硬碟主、從設置的朋友來說,是很方便的。
安裝雙硬碟,不能不說「盤符交錯」問題。什麼是「盤符交錯」呢?舉個例子吧。假設你的第一硬碟原來有c、d、e三個分區,分別標記為c1、d1、e1,第二硬碟有c、d兩個分區,分別標記為c2、d2。一般情況下,安裝雙硬碟後,硬碟分區的順序將為c-c1,d-c2,e-d1,f-e1,g-d2,你看,原來第一硬碟的d、e分區變成了e、f盤,在c、e盤之間嵌入了第二硬碟的c分區,這就是「盤符交錯」。「盤符交錯」會引起安裝雙硬碟以前原有的軟體、鏈接等因路徑錯誤而無法正常工作。
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避免「盤符交錯」。
1.如果兩塊硬碟上都有主dos分區,可在cmos中只設置第一硬碟
2.只在第一硬碟上建立主dos分區?當然還可以有其它邏輯分區,而將第二硬碟全部劃分為擴展分區,然後再在其中劃分邏輯分區,就可以徹底避免「盤符交錯」了。當然,對第二硬碟分區前,要備份好你的數據哦!可以先用方法1安裝好雙硬碟,再把重要數據備份到第一硬碟上,最後對第二硬碟重新分區~~
F. 一台電腦怎麼樣裝兩個硬碟
雙硬碟的安裝和設置要點
操作系統和軟體都越來越大,還要經常泡網,看見好東東就download,原來的硬碟早就不夠用了。趁現在的新硬碟容量大、速度快、性能好、價格便宜,何不再買一個呢?可是,舊硬碟好端端的,賣了吧,不值幾個錢,放著也是浪費,不如掛個雙硬碟吧!這可是個好主意。一、設置硬碟跳線的方法掛接雙硬碟前,首先要設置好硬碟跳線,硬碟的跳線方法可參考硬碟說明書,不同的硬碟,跳線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數據線上只接唯一的一個ide設備(例如硬碟、光碟機、zip或mo等),就不需要對這個唯一的ide設備設置跳線,系統會自動識別這個ide設備(例如硬碟)的身份。一般都是將性能好的新硬碟(第一硬碟)設為主盤ma(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個ide介面(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於舊硬碟(第二硬碟),有幾種接法:兩個硬碟接在同一根硬碟數據線上,則第二硬碟應設為從盤sl(slave
device)。
第二硬碟接在第二個ide介面(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該介面的數據線上只有一個硬碟,也沒接光碟機,那麼,第二硬碟就不用跳線;如果這根數據線上還掛有光碟機,一般將第二硬碟和光碟機的其中一個設為master
device,另一個設為slave
device,這由你自己決定。
二、選擇cs跳線區分主次盤你可別忘了,在硬碟或光碟機上,除了ma、sl跳線外,還有一個cs(cable
select,電纜選擇)跳線。如果跳線選擇為cs有效,該ide設備的主、從身份就由硬碟數據線決定。一般來說,連接在硬碟數據線中間插頭上的盤是主盤,連接在硬碟數據線末端插頭上的盤是從盤。但是,光有cs跳線還不行,還需要對普通的40芯硬碟數據線進行改造,即:從帶顏色的一邊數起,把在兩個主、從盤插頭之間的第28根線切斷,注意一定不要切斷其它線,這樣就可以配合cs跳線作為一條專用硬碟數據線。當需要交換主、從盤身份時,只要把這條硬碟數據線接硬碟的兩個插頭對調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碟拆卸下來重新跳線。這對於雙硬碟接在同一根數據線上、需要變換硬碟主、從設置的朋友來說,是很方便的。三、避免「盤符交錯」的措施安裝雙硬碟,不能不說「盤符交錯」問題。什麼是「盤符交錯」呢?舉個例子吧。假設你的第一硬碟原來有c、d、e三個分區,分別標記為c1、d1、e1,第二硬碟有c、d兩個分區,分別標記為c2、d2。一般情況下,安裝雙硬碟後,硬碟分區的順序將為c-c1,d-c2,e-d1,f-e1,g-d2,你看,原來第一硬碟的d、e分區變成了e、f盤,在c、e盤之間嵌入了第二硬碟的c分區,這就是「盤符交錯」。「盤符交錯」會引起安裝雙硬碟以前原有的軟體、鏈接等因路徑錯誤而無法正常工作。
可以採取以下措施來避免「盤符交錯」。措施1:如果兩塊硬碟上都有主dos分區,可在cmos中只設置第一硬碟,而將第二硬碟設為none,這樣,在windows或linux系統中就會按ide介面的先後順序依次分配盤符,從而避免「盤符交錯」,而且也不會破壞硬碟數據。這樣做的好處還有,如果在兩塊硬碟的主dos分區分別裝有不同的操作系統,可以通過改變cmos設置激活其中的一個硬碟,屏蔽另一個硬碟,從而啟動相應的操作系統。缺點是:在純dos下無法看到被cmos屏蔽的硬碟。措施2:只在第一硬碟上建立主dos分區(當然還可以有其它邏輯分區),而將第二硬碟全部劃分為擴展分區,然後再在其中劃分邏輯分區,就可以徹底避免「盤符交錯」了。當然,對第二硬碟分區前,要備份好你的數據!可以先用方法1安裝好雙硬碟,再把重要數據備份到第一硬碟上,最後對第二硬碟重新分區。
G. 一台電腦裝兩個硬碟怎麼弄
你先要想好兩個硬碟你打算用哪個來裝系統。如果用A硬碟來裝系統,B硬碟就成了從盤。在插SATA硬碟線上,記得將A硬碟接在主板的SATA1上(主板上有標到SATA1、SATA2這些先後次序的!),將B硬碟接在其它SATA介面上,如果手頭上有光碟機,可利用光碟機進入DOS界面或者PE系統對你新的硬碟進行分區,分區一般分成一個主分區和若干個邏輯分區(邏輯分區的多少和大小由你自己而定)。本人建議作用DISKGENIU作分區工具。
在安裝好系統後如果能正常進入系統,並能見到A與B的相應分區,那麼你的操作就已成功了。但要切記,低格式化硬碟工具請避免使用,因為它會令你的硬碟磁性下降,數據的存儲時間也會隨之受到影響。
H. 如何給電腦裝第二塊或者第三塊硬碟,要詳細方法步驟!
如何給電腦裝第二塊或者第三塊硬碟的方法。
如下參考:
1.准備一根數據線,通常在電腦商店出售,如下圖所示。
I. 筆記本怎麼加裝第二個固態硬碟
固態硬碟安裝詳細教程如何安裝SSD的第一步是:1。找出用於在機箱中安裝SSD的導線。第一步是SSD的電源輸入介面,它是從計算機的電源線。P4沒有特殊含義。它只是表明這是第四個這樣
怎麼安裝ssd固態硬碟第一步:1、在機箱內找出安裝SSD的線材,首先是SSD的電源輸入介面,這個是由電腦的電源引出的線材。
P4字樣並沒有特別的含義,只是標注這是電源提供的第四個此類介面。
形狀是扁嘴形
2、接著是SSD硬碟的數據輸入輸出介面,SATA線,寬度比硬碟電源線要短很多,比較小同樣是扁口
3、安裝一塊金士頓SSD,型號SSDNow V100 128G,標稱讀寫性能為250/220 MB/S
4、線材對准SSD尾部相應的介面,基本上很難搞錯,因為介面都是專用的,弄錯了是插不進去的
5、將電源和數據線接駁在對應的SSD介面位置上後,安裝就基本算完成了
第二步:1、放進機箱,把側板蓋上,就算完成了,最後我們要安裝操作系統。
安裝之前先開機根據屏幕提示按鍵盤上相應的鍵進入到BIOS界面
2、選擇圖上這項,設備啟動設定
3、再點第一項,進入下面的界面
第三步:1、系統安裝完成後,重啟兩次電腦,利用軟體檢測下SSD的基本信息
2、使用CrystalDiskMark軟體測試性能,一切正常,與金士頓產品標注的性能水準一致
3、測試SSD的性能,對文件進行復制和壓縮,解壓出一個Office2007的文件所用時間,不到20秒,文件大小為900MB
注意事項:SSD的成本還是比較高的,所以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安裝適應大小的SSD硬碟,不要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J. 如何安裝第二塊硬碟
方法:
1.准備一根數據線,一般電腦店裡都有賣;
拓展資料: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硬碟有固態硬碟(SSD 盤,新式硬碟)、機械硬碟(HDD 傳統硬碟)、混合硬碟(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SSD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來存儲,HDD採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碟(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碟和快閃記憶體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碟。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磁頭復位節能技術:通過在閑時對磁頭的復位來節能。
多磁頭技術:通過在同一碟片上增加多個磁頭同時的讀或寫來為硬碟提速,或同時在多碟片同時利用磁頭來讀或寫來為磁碟提速,多用於伺服器和資料庫中心。
磁頭
磁頭是硬碟中最昂貴的部件,也是硬碟技術中最重要和最關鍵的一環。傳統的磁頭是讀寫合一的電磁感應式磁頭,但是,硬碟的讀、寫卻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操作,為此,這種二合一磁頭在設計時必須要同時兼顧到讀/寫兩種特性,從而造成了硬碟設計上的局限。而MR磁頭(Magnetoresistive heads),即磁阻磁頭,採用的是分離式的磁頭結構:寫入磁頭仍採用傳統的磁感應磁頭(MR磁頭不能進行寫操作),讀取磁頭則採用新型的MR磁頭,即所謂的感應寫、磁阻讀。這樣,在設計時就可以針對兩者的不同特性分別進行優化,以得到最好的讀/寫性能。另外,MR磁頭是通過阻值變化而不是電流變化去感應信號幅度,因而對信號變化相當敏感,讀取數據的准確性也相應提高。而且由於讀取的信號幅度與磁軌寬度無關,故磁軌可以做得很窄,從而提高了碟片密度,達到每平方英寸200MB,而使用傳統的磁頭只能達到每平方英寸20MB,這也是MR磁頭被廣泛應用的最主要原因。MR磁頭已得到廣泛應用,而採用多層結構和磁阻效應更好的材料製作的GMR磁頭(Giant Magnetoresistive heads)也逐漸開始普及。
磁軌
當磁碟旋轉時,磁頭若保持在一個位置上,則每個磁頭都會在磁碟表面劃出一個圓形軌跡,這些圓形軌跡就叫做磁軌。這些磁軌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因為它們僅是盤面上以特殊方式磁化了的一些磁化區,磁碟上的信息便是沿著這樣的軌道存放的。相鄰磁軌之間並不是緊挨著的,這是因為磁化單元相隔太近時磁性會相互產生影響,同時也為磁頭的讀寫帶來困難。一張1.44MB的3.5英寸軟盤,一面有80個磁軌,而硬碟上的磁軌密度則遠遠大於此值,通常一面有成千上萬個磁軌。磁軌的磁化方式一般由磁頭迅速切換正負極改變磁軌所代表的0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