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主頻低二級緩存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主頻低二級緩存

發布時間: 2022-06-27 23:22:30

1. CPU的二級緩存和頻率誰更重要

CPU的二級緩存市存放CPU工作時要用到的數據,一般時最先用到的放到一級緩存里,排隊的數據放到二級緩存里,一級和二級緩存傳輸數據用通道傳遞,優點直接、快。當二級緩存不夠用時就會機器就會出現延遲、慢和卡等現象。
頻率是在規定時間里能處理數據的多少,頻率越高就越快。
總之,二級緩存和頻率就像汽車
一樣,二級緩存就是油箱里的油,而頻率就是排量,也就是說如果排量很大而沒有了油也是徒勞的。
所以:對於游戲而言主頻1.8GHz
二級緩存是2MB的更好,一位游戲需要很多的數據交換大緩存可以放更多的數據,這樣能達到性能平衡。反之,日常辦公用主頻是2.3GHz的,二級緩存是1MB的,數據量小但是速度更快。
以上是個人見解,希望對你要幫助

2. 主頻和二級緩存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以為認為CPU的主頻指的是CPU運行的速度,實際上這個認識是很片面的。CPU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當然,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兩者之間的數值關系,而且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因此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CPU緩存(Cache Memory)位於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它的容量比內存小但交換速度快。在緩存中的數據是內存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是短時間內CPU即將訪問的,當CPU調用大量數據時,就可避開內存直接從緩存中調用,從而加快讀取速度。由此可見,在CPU中加入緩存是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這樣整個內存儲器(緩存+內存)就變成了既有緩存的高速度,又有內存的大容量的存儲系統了。緩存對CPU的性能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為CPU的數據交換順序和CPU與緩存間的帶寬引起的。
最早先的CPU緩存是個整體的,而且容量很低,英特爾公司從Pentium時代開始把緩存進行了分類。當時集成在CPU內核中的緩存已不足以滿足CPU的需求,而製造工藝上的限制又不能大幅度提高緩存的容量。因此出現了集成在與CPU同一塊電路板上或主板上的緩存,此時就把 CPU內核集成的緩存稱為一級緩存,而外部的稱為二級緩存。一級緩存中還分數據緩存(Data Cache,D-Cache)和指令緩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二者分別用來存放數據和執行這些數據的指令,而且兩者可以同時被CPU訪問,減少了爭用Cache所造成的沖突,提高了處理器效能。英特爾公司在推出Pentium 4處理器時,用新增的一種一級追蹤緩存替代指令緩存,容量為12KμOps,表示能存儲12K條微指令。

隨著CPU製造工藝的發展,二級緩存也能輕易的集成在CPU內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現在再用集成在CPU內部與否來定義一、二級緩存,已不確切。而且隨著二級緩存被集成入CPU內核中,以往二級緩存與CPU大差距分頻的情況也被改變,此時其以相同於主頻的速度工作,可以為CPU提供更高的傳輸速度。

二級緩存是CPU性能表現的關鍵之一,在CPU核心不變化的情況下,增加二級緩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級緩存上有差異,由此可見二級緩存對於CPU的重要性。

CPU在緩存中找到有用的數據被稱為命中,當緩存中沒有CPU所需的數據時(這時稱為未命中),CPU才訪問內存。從理論上講,在一顆擁有二級緩存的CPU中,讀取一級緩存的命中率為80%。也就是說CPU一級緩存中找到的有用數據占數據總量的80%,剩下的20%從二級緩存中讀取。由於不能准確預測將要執行的數據,讀取二級緩存的命中率也在80%左右(從二級緩存讀到有用的數據占總數據的16%)。那麼還有的數據就不得不從內存調用,但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小的比例了。目前的較高端的CPU中,還會帶有三級緩存,它是為讀取二級緩存後未命中的數據設計的—種緩存,在擁有三級緩存的CPU中,只有約5%的數據需要從內存中調用,這進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為了保證CPU訪問時有較高的命中率,緩存中的內容應該按一定的演算法替換。一種較常用的演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演算法」(LRU演算法),它是將最近一段時間內最少被訪問過的行淘汰出局。因此需要為每行設置一個計數器,LRU演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計數器清零,其他各行計數器加1。當需要替換時淘汰行計數器計數值最大的數據行出局。這是一種高效、科學的演算法,其計數器清零過程可以把一些頻繁調用後再不需要的數據淘汰出緩存,提高緩存的利用率。

CPU產品中,一級緩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間,二級緩存的容量則分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級緩存容量各產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緩存容量則是提高CPU性能的關鍵。二級緩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製造工藝所決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導致CPU內部晶體管數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積上集成更大的緩存,對製造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
簡單點說,電腦讀取數據的時候先在CPU一級緩存裡面尋找,找不到再到二級緩存中找,最後才到內存中尋找
因為它們的速度關系是 ——
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內存
而製造價格也是 ——
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內存

3. cpu主頻高二級緩存小和主頻低二級緩存高哪種優勢

主頻低的二級緩存相對不會高!因為主頻低說明核心不達標,所以鎖低主頻,不達標的核心只能給他不達標的緩存!

4. CPU的主頻是什麼意思主頻的單位又是什麼二級緩存是什麼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很多人以為認為CPU的主頻指的是CPU運行的速度,實際上這個認識是很片面的。CPU的主頻表示在CPU內數字脈沖信號震盪的速度,與CPU實際的運算能力是沒有直接關系的。當然,主頻和實際的運算速度是有關的,但是目前還沒有一個確定的公式能夠實現兩者之間的數值關系,而且CPU的運算速度還要看CPU的流水線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標。由於主頻並不直接代表運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況下,很可能會出現主頻較高的CPU實際運算速度較低的現象。因此主頻僅僅是CPU性能表現的一個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體性能。
CPU緩存(Cache Memory)位於CPU與內存之間的臨時存儲器,它的容量比內存小但交換速度快。在緩存中的數據是內存中的一小部分,但這一小部分是短時間內CPU即將訪問的,當CPU調用大量數據時,就可避開內存直接從緩存中調用,從而加快讀取速度。由此可見,在CPU中加入緩存是一種高效的解決方案,這樣整個內存儲器(緩存+內存)就變成了既有緩存的高速度,又有內存的大容量的存儲系統了。緩存對CPU的性能影響很大,主要是因為CPU的數據交換順序和CPU與緩存間的帶寬引起的。

緩存的工作原理是當CPU要讀取一個數據時,首先從緩存中查找,如果找到就立即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如果沒有找到,就用相對慢的速度從內存中讀取並送給CPU處理,同時把這個數據所在的數據塊調入緩存中,可以使得以後對整塊數據的讀取都從緩存中進行,不必再調用內存。

正是這樣的讀取機制使CPU讀取緩存的命中率非常高(大多數CPU可達90%左右),也就是說CPU下一次要讀取的數據90%都在緩存中,只有大約10%需要從內存讀取。這大大節省了CPU直接讀取內存的時間,也使CPU讀取數據時基本無需等待。總的來說,CPU讀取數據的順序是先緩存後內存。

最早先的CPU緩存是個整體的,而且容量很低,英特爾公司從Pentium時代開始把緩存進行了分類。當時集成在CPU內核中的緩存已不足以滿足CPU的需求,而製造工藝上的限制又不能大幅度提高緩存的容量。因此出現了集成在與CPU同一塊電路板上或主板上的緩存,此時就把 CPU內核集成的緩存稱為一級緩存,而外部的稱為二級緩存。一級緩存中還分數據緩存(Data Cache,D-Cache)和指令緩存(Instruction Cache,I-Cache)。二者分別用來存放數據和執行這些數據的指令,而且兩者可以同時被CPU訪問,減少了爭用Cache所造成的沖突,提高了處理器效能。英特爾公司在推出Pentium 4處理器時,用新增的一種一級追蹤緩存替代指令緩存,容量為12KμOps,表示能存儲12K條微指令。

隨著CPU製造工藝的發展,二級緩存也能輕易的集成在CPU內核中,容量也在逐年提升。現在再用集成在CPU內部與否來定義一、二級緩存,已不確切。而且隨著二級緩存被集成入CPU內核中,以往二級緩存與CPU大差距分頻的情況也被改變,此時其以相同於主頻的速度工作,可以為CPU提供更高的傳輸速度。

二級緩存是CPU性能表現的關鍵之一,在CPU核心不變化的情況下,增加二級緩存容量能使性能大幅度提高。而同一核心的CPU高低端之分往往也是在二級緩存上有差異,由此可見二級緩存對於CPU的重要性。

CPU在緩存中找到有用的數據被稱為命中,當緩存中沒有CPU所需的數據時(這時稱為未命中),CPU才訪問內存。從理論上講,在一顆擁有二級緩存的CPU中,讀取一級緩存的命中率為80%。也就是說CPU一級緩存中找到的有用數據占數據總量的80%,剩下的20%從二級緩存中讀取。由於不能准確預測將要執行的數據,讀取二級緩存的命中率也在80%左右(從二級緩存讀到有用的數據占總數據的16%)。那麼還有的數據就不得不從內存調用,但這已經是一個相當小的比例了。目前的較高端的CPU中,還會帶有三級緩存,它是為讀取二級緩存後未命中的數據設計的—種緩存,在擁有三級緩存的CPU中,只有約5%的數據需要從內存中調用,這進一步提高了CPU的效率。

為了保證CPU訪問時有較高的命中率,緩存中的內容應該按一定的演算法替換。一種較常用的演算法是「最近最少使用演算法」(LRU演算法),它是將最近一段時間內最少被訪問過的行淘汰出局。因此需要為每行設置一個計數器,LRU演算法是把命中行的計數器清零,其他各行計數器加1。當需要替換時淘汰行計數器計數值最大的數據行出局。這是一種高效、科學的演算法,其計數器清零過程可以把一些頻繁調用後再不需要的數據淘汰出緩存,提高緩存的利用率。

CPU產品中,一級緩存的容量基本在4KB到64KB之間,二級緩存的容量則分為128KB、256KB、512KB、1MB、2MB等。一級緩存容量各產品之間相差不大,而二級緩存容量則是提高CPU性能的關鍵。二級緩存容量的提升是由CPU製造工藝所決定的,容量增大必然導致CPU內部晶體管數的增加,要在有限的CPU面積上集成更大的緩存,對製造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
簡單點說,電腦讀取數據的時候先在CPU一級緩存裡面尋找,找不到再到二級緩存中找,最後才到內存中尋找
因為它們的速度關系是
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內存
而製造價格也是
一級緩存>二級緩存>內存

5. 什麼是電腦的主頻和二級緩存

主頻是CPU運算速度快慢的重要指標,所以主頻越高,CPU處理數據當然就更快,但主頻高到一定程度影響電腦的快慢就不那麼明顯,需要相應其他的硬體跟上,比如內存加大,畢竟電腦是很多硬體協同工作的機器!再說主頻高了,發熱量也高,影響散熱!二級緩存就是高速動態內存,可以將CPU常用的數據存進來,需要用的時候直接讀取他,這樣比去取普通靜態內存(就通常我們所說的內存)數據來的快一些!二級緩存的出現,使電腦的速度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6. 主頻和二級緩存各有什麼作用他們之間有什麼區別

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M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速度。主頻就是CPU的時鍾頻率;倍頻即主頻與外頻之比的倍數。主頻、外頻、倍頻,其關系式:主頻=外頻×倍頻。
通俗易懂的說法就是:你不是要買CPU嗎?人家所說的AMD2500
、P42.8=奔騰系列4主頻是2800的、C4
2.8D什麼的,那個後面帶的數字就是主頻,也就是他的運行速度,前面的字母是表示它的牌子,牌子後面的字母就是他的型號,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計算和處理,數值越大它也就計算的越快,也就是通常所說的運行速度越快。
但是計算整體的運算速度不僅僅只依靠CPU的速度,它還依靠顯卡顯存,內存,內存頻率、硬碟轉速,硬碟緩存,CPU緩存、主板通道等等的限制,如果你其他的硬體不行的話,你上多高的CPU那速度也是它本身的50%左右,甚至不到50%。因為你其他的硬體速度跟不上的話,那就要佔用你CPU的一切功能,那CPU肯定受不了,就會降低運算速度並且壽命也短。
二級緩存就是一級緩存的緩沖器:一級緩存製造成本很高因此它的容量有限,二級緩存的作用就是存儲那些CPU處理時需要用到、一級緩存又無法存儲的數據。同樣道理,三級緩存和內存可以看作是二級緩存的緩沖器,它們的容量遞增,但單位製造成本卻遞減。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二級緩存、三級緩存還是內存都不能存儲處理器操作的原始指令,這些指令只能存儲在CPU的一級指令緩存中,而餘下的二級緩存、三級緩存和內存僅用於存儲CPU所需數據。

7. 主頻和二級緩存哪個對cpu性能影響大些

評論cpu要綜合考慮,你給的兩個因素,不足以評論一塊cpu的好壞!一般有主頻,主頻也叫時鍾頻率,單位是兆赫(MHz)或千兆赫(GHz),用來表示CPU的運算、處理數據的速度。
CPU的主頻=外頻×倍頻系數外頻,前端匯流排(FSB)頻率,L1
Cache(一級緩存)是CPU第一層高速緩存,分為數據緩存和指令緩存。L2
Cache(二級緩存)是CPU的第二層高速緩存,分內部和外部兩種晶元。L3
Cache(三級緩存),分為兩種,早期的是外置,現在的都是內置的。CPU擴展指令集。CPU內核和I/O工作電壓製造工藝、指令集。核心。等

8. CPU的主頻,二級緩存,三級緩存究竟對筆記本的運行速度有何影響

i5-480M是雙核四線程處理器,可以簡單理解為雙核虛擬四核,性能比後兩者有所提高。(I5-470UM也是同樣,這兩款性能均比I3-380有較大提升)

主頻是指處理器內核工作的運行頻率,越高的主頻性能越好,但相應發熱量、能耗也更高。

緩存是個臨時文件交換區,就像把工具和材料搬上工作台一樣,這樣會比用時現去倉庫取更方便(來自度娘),理論上講也是越大越好,而三級緩存是為讀取二級緩存後未命中的數據設計的—種緩存,進一步提高了CPU的運行效率。

您所說的三款處理器性能最好的是I5-480M,後兩者為低能耗版本,類似於以前的CORE
2
U系列,續航能力較好,但因為主頻較低,所以性能比之I5-480M有較大差距。

9. CPU的二級緩存和主頻哪個對CPU影響大

不能一概而論. 因為不同應用對緩存和主頻的要求不一樣的. 而且不同CPU的架構對二者的依賴性也不同.

比如毒龍處理器,只有64k的二級緩存.但是其性能確是十分強大的. 而 P4 3.0G 2M二級緩存. 和 AMD 的 3000+(實際2.0G) 1M 緩存 比起來, 兩者性能差不多....

打個比方,你只是壓縮文件. 賽揚4 2.4Ghz 處理器雖然只有 128K二級緩存. 但是要比 P41.6 快,雖然 P4 1.6 有 512K二級緩存. 但是頻率相差了 800Mhz . 而且對於壓縮文件,二級緩存起的作用不算特別大.

所以你硬要比較兩者兩個哪個對CPU影響大,那麼可以把主頻看得更重要. 因為主頻高才是王道嘛... 而且主頻可以通過超頻來超高... 二級緩存卻只能是固定的....
你要是把 賽揚4 2.0Ghz 超到 5G hz ,那還不比 P4 2.0 來得更快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