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康威視硬碟錄像機可以單一個通道加密碼嗎
不可以,,不過可以設置用戶的針對每個通道的監看許可權,比如可以實現就讓這個用戶只看一個通道的圖像和錄像. 其它的通道禁止他看.
2. 硬碟的介面類型和性能指標
PATA與SATA的區分
PATA的全稱是ParallelATA,就是並行ATA硬碟介面規范,也就是我們現在最常見的硬碟介面規范了。PATA硬碟介面規模已經具有相當的輝煌的歷史了,而且從ATA33/66一直發展到ATA100/133一直到目前最高的ATA150。而SATA硬碟全稱則是SerialATA,即串列ATA硬碟介面規范。目前PATA100硬碟的一般寫入速度為65MB/s,而第一代SATA硬碟的寫入速度為150MB/s,第二代SATA硬碟的寫入速度則高達300MB/s,整整比第一代的速度提高了一倍。SATA硬碟介面規范的出現其實就要取代PATA,就和DDR取代SDRAM一樣。
從技術角度去分析:SATA比PATA快多少?
既然SATA的出現是取代PATA的,那麼SATA和PATA相比,主要的優勢又在那裡呢?首先就是速度,上文我們已經提到第二代SATA的傳輸速度為300MB/s,不過第三代的SATA產品的傳輸速度已經提高至600MB/s。從速度這一點上,SATA已經遠遠把PATA硬碟甩到了後面。另外,在傳輸方式上SATA也比PATA高人一等。SATA採用的是單通道傳輸,PATA是多通道傳輸。有些朋友可能從字面上誤認為,PATA的多通道應該比SATA的單通道快,其實不然。
因為SATA的單數據通道並沒有象PATA那樣限制速度頻率。SATA傳輸線的傳輸速度比PATA要快了近30倍。PATA必須在數據線中一次傳輸16個信號,如果信號沒有及時到達或是發生延遲,錯誤數據就會產生。因此比特流傳輸的速度必須減緩以糾正錯誤。而SATA一次只傳輸一個比特的數據,此時比特流的傳遞速度要快得多。這就好比是運球游戲,每次運一個球要比一次運16個球容易的多。還有,SATA另一個進步在於它的數據連線,它的體積更小,散熱也更好,與硬碟的連接相當方便。與PATA相比,SATA的功耗更低,這對於筆記本而言是一個好消息,同時獨有的CRC技術讓數據傳輸也更為安全。
2M是指2M的緩存,或者8M緩存!
你肯定看到後面的有1M的?並沒有1M緩存吧?
3. SATA硬碟,PATA硬碟區別詳細一點...
一、指代不同
1、PATA硬碟:叫做並行ATA硬碟,採用的是一根四芯的電源線和一根80芯的數據線與主板相連接,把數據並列傳輸和成列(串)傳輸。
2、SATA硬碟:又稱串口硬碟,由Intel、APT、Dell、IBM、希捷、邁拓這幾大廠商組成的Serial ATA委員會正式確立了Serial ATA 1.0規范。
二、原理不同
1、PATA硬碟:將讀取過的數據暫時保存在緩沖區中,如果主機再次需要時可直接從緩沖區提供,加快速度。讀緩存同樣也可以利用分段技術,存儲多個互不相乾的數據塊,緩存多個已讀數據,進一步提高緩存命中率。
2、SATA硬碟:串列ATA匯流排使用嵌入式時鍾信號,具備了更強的糾錯能力,與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區別在於能對傳輸指令(不僅僅是數據)進行檢查,如果發現錯誤會自動矯正,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數據傳輸的可靠性。
三、優缺點不同
1、PATA硬碟:傳輸速率由於受到並行傳輸的限制,傳輸率較低,PATA硬碟是不需要安驅動的。
2、SATA硬碟:使用了差動信號系統「differential-signal-amplified-system」。這種系統能有效的將雜訊從正常訊號中濾除,良好的雜訊濾除能力使得SATA只要使用低電壓操作即可,SATA 只要0.5V(500mv) 的峰對峰值電壓即可操作於更高的速度之上。
4. 電子硬碟雙通道很單通道有多大的區別
是內存
單通道和雙通道吧?
內存單通
雙通,實際使用區別不大,只是別人跑分有一些區別了
5. 海康威視Ds7800硬碟錄像機怎樣關閉單個通道
海康威視Ds7800硬碟錄像機無法關閉單個通道,只能隱藏。在預覽設置里把不要看的關閉即可。開機提示錄像機激活須用英文字母+數字組合8位以上,輸入後提示激活成功.接著可繪制圖形密碼. 界面提示設備啟動向導把勾去掉,點退出.
6. 硬碟用什麼介面
從整體的角度上,硬碟介面分為IDE、SATA、SCSI、SAS和光纖通道五種,IDE介面硬碟多用於家用產品中,也部分應用於伺服器,SCSI介面的硬碟則主要應用於伺服器市場,而光纖通SCSI介面道只用於高端伺服器上,價格昂貴。SATA主要應用於家用市場,SATA、SATAΙΙ、SATAΙΙΙ,是現在的主流。
硬碟介面是硬碟與主機系統間的連接部件,作用是在硬碟緩存和主機內存之間傳輸數據。不同的硬碟介面決定著硬碟與計算機之間的連接速度,在整個系統中,硬碟介面的優劣直接影響著程序運行快慢和系統性能好壞。
IDE介面硬碟一般就是我們俗稱的並行規格的PATA硬碟,目前大多數台式存儲系統採用的都是稱為Ultra-ATA的並行匯流排介面硬碟產品,這樣的規格技術是自80年代以來一直被應用在桌上型系統作為主流的內部儲存互連技術,由於運用領域十分廣泛時間又較長,所以成熟的技術帶來的是大規模集成製造的低成本和飛速發展的大容量。
由於長時間的沒有改變,在數據的傳輸上來看,這種IDE介面硬碟顯得有一些滯後,因為目前主流的PATA硬碟僅能支持ATA/100和ATA/133兩種數據傳輸規范,傳輸速率最高只能達到 每秒100或133MB,這僅可以滿足目前一般情況下的大容量硬碟數據傳輸。另外,這類硬碟所使用的80-pin數據線在機箱內部雜而亂,它會阻礙空氣在機箱里的流動,從而影響到系統的散熱。雖然劣勢明顯,不過對於一些原來老用戶來說,由於原有的主板平台並不支持SATA介面,這種IDE介面的PATA大容量硬碟還是首選,還有一些用戶認為這類型的硬碟在技術上成熟、穩定,所以也選擇這類型的PATA硬碟。
由英特爾、戴爾、希捷、Maxtor以及APT等廠商所組成,推出了就硬碟而言的新技術規格,Serial ATA,它為串列介面,在IDF Fall 2001大會上,希捷宣布了Serial ATA 1.0標准,正式宣告了SATA規范的確立這也是硬體新近頒布的一種的標准。
第二代SATA的傳輸速度為300MB/s,不過第三代的SATA產品的傳輸速度已經提高至600MB/s。從速度這一點上,SATA已經遠遠把PATA硬碟甩到了後面。另外,在傳輸方式上SATA也比PATA高人一等。SATA採用的是單通道傳輸,PATA是多通道傳輸。有些朋友可能從字面上誤認為,PATA的多通道應該比SATA的單通道快,其實不然。
因為SATA的單數據通道並沒有象PATA那樣限制速度頻率。SATA傳輸線的傳輸速度比PATA要快了近30倍。PATA必須在數據線中一次傳輸16個信號,如果信號沒有及時到達或是發生延遲,錯誤數據就會產生。因此比特流傳輸的速度必須減緩以糾正錯誤。而SATA一次只傳輸一個比特的數據,此時比特流的傳遞速度要快得多。這就好比是運球游戲,每次運一個球要比一次運16個球容易的多。還有,SATA另一個進步在於它的數據連線,它的體積更小,散熱也更好,與硬碟的連接相當方便。與PATA相比,SATA的功耗更低,這對於筆記本而言是一個好消息,同時獨有的CRC技術讓數據傳輸也更為安全。
在技術特點來看,不得不承認PATA硬碟在安裝、傳輸速率及功耗、抗震、雜訊等多方面都要遜於SATA硬碟。因為SATA硬碟它具有更快的外部介面傳輸速度,數據校驗措施更為完善,SATA 1.0規范規定的標准傳輸率可以達到150MB/S,這樣可以充分發揮Serial ATA介面的性能優勢,因為ATA100的理論數值是100MB/s,即便是ATA133也最高為133MB/s。另外在安裝上首先SATA的連接線非常方便,而且SATA最重要的特性就是支持熱插拔。串列SATA方式通過更好的數據校驗方式,信號電壓低可以有效的減小各種干擾,從而大大提高數據傳輸的效率,而且新式的SATA硬碟連接線也更加有利機箱內部的散熱。
SATA並非只有優點,在缺點上也是顯而易見,由於SATA規格還不十分成熟,這種類型的硬碟對外頻要求要比並行規格硬碟高,如果用戶有超頻的情況這時一定要注意,因為它就會常常出現找不到硬碟或數據損壞的情況。目前支持SATA 2.0的硬碟也已經推出,相信不久SATA 3.0也會出現在市場中,但並非標准越高就越好,就目前而言這種SATA2.0規范的硬碟主要還是針對伺服器和網路存儲應用,如普通消費者選擇SATA 1.0規范的硬碟產品足以。
7. 最近硬碟老是壞,想換個500g的單通道硬碟(單通道是不是快)想要西部數據,希捷或日立的,那一款好
硬碟沒什麼單通道之類的概念,現在的硬碟相比其他配件的飛速發展根本不算快,我推薦你西數500G藍盤,價格270左右吧,希捷不推薦了,不用希捷好多年,故障率不解釋,日立的其實也不錯,只是市場上不太好找,不過屬於性價比之選
補充:單碟500的盤緩存大多在32M了,也是目前的主流,黑盤定位於高端價格貴,7200轉64M緩存,不推薦,藍盤的WD10EALS不超過400,轉速7200,性能直逼黑盤,個人比較推薦,綠盤轉速偏低,性能也低,依然不推薦。
PS:我用的1個1T黑盤做主盤,1個1T綠盤做從盤,1個1T綠盤做移動硬碟,是因為綠盤性能低才取下來當移動的,下血本花了690買了1T黑盤做主盤
8. 多少個SATA硬碟可以接在一個單通道上面
一根線就一個SATA硬碟,與PATA不同,主板上有多少個SATA介面就能接多少個硬碟(包括E-S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