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我所知,移動硬碟其實就是在一個硬碟盒裡裝了個2.5英寸的筆記本硬碟,你說的轉速就是指硬碟的轉速,通常有兩種:高速的是5400RPM,低速的是4200RPM,它們之間的區別就是高速硬碟的讀寫速度快,同時速度越快的震動和燥音也就越大,價格也比低速硬碟稍貴點
你所說的7200轉的針對台式機3.5英寸大硬碟的,當然現在也有人把台式機的硬碟裝進一個盒子里當移動硬碟使用,難道不嫻笨重嗎?
許多人認為,「緩存」是內存的一部分
許多技術文章都是這樣教授的
但是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緩存在什麼地方,緩存是做什麼用的
其實,緩存是CPU的一部分,它存在於CPU中
CPU存取數據的速度非常的快,一秒鍾能夠存取、處理十億條指令和數據(術語:CPU主頻1G),而內存就慢很多,快的內存能夠達到幾十兆就不錯了,可見兩者的速度差異是多麼的大
緩存是為了解決CPU速度和內存速度的速度差異問題
內存中被CPU訪問最頻繁的數據和指令被復制入CPU中的緩存,這樣CPU就可以不經常到象「蝸牛」一樣慢的內存中去取數據了,CPU只要到緩存中去取就行了,而緩存的速度要比內存快很多
這里要特別指出的是:
1.因為緩存只是內存中少部分數據的復製品,所以CPU到緩存中尋找數據時,也會出現找不到的情況(因為這些數據沒有從內存復制到緩存中去),這時CPU還是會到內存中去找數據,這樣系統的速度就慢下來了,不過CPU會把這些數據復制到緩存中去,以便下一次不要再到內存中去取。
2.因為隨著時間的變化,被訪問得最頻繁的數據不是一成不變的,也就是說,剛才還不頻繁的數據,此時已經需要被頻繁的訪問,剛才還是最頻繁的數據,現在又不頻繁了,所以說緩存中的數據要經常按照一定的演算法來更換,這樣才能保證緩存中的數據是被訪問最頻繁的
3.關於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
為了分清這兩個概念,我們先了解一下RAM
ram和ROM相對的,RAM是掉電以後,其中才信息就消失那一種,ROM在掉電以後信息也不會消失那一種
RAM又分兩種,
一種是靜態RAM,SRAM;一種是動態RAM,DRAM。前者的存儲速度要比後者快得多,我們現在使用的內存一般都是動態RAM。
有的菜鳥就說了,為了增加系統的速度,把緩存擴大不就行了嗎,擴大的越大,緩存的數據越多,系統不就越快了嗎
緩存通常都是靜態RAM,速度是非常的快,
但是靜態RAM集成度低(存儲相同的數據,靜態RAM的體積是動態RAM的6倍),
價格高(同容量的靜態RAM是動態RAM的四倍),
由此可見,擴大靜態RAM作為緩存是一個非常愚蠢的行為,
但是為了提高系統的性能和速度,我們必須要擴大緩存,
這樣就有了一個折中的方法,不擴大原來的靜態RAM緩存,而是增加一些高速動態RAM做為緩存,
這些高速動態RAM速度要比常規動態RAM快,但比原來的靜態RAM緩存慢,
我們把原來的靜態ram緩存叫一級緩存,而把後來增加的動態RAM叫二級緩存。
一級緩存和二級緩存中的內容都是內存中訪問頻率高的數據的復製品(映射),它們的存在都是為了減少高速CPU對慢速內存的訪問。
通常CPU找數據或指令的順序是:先到一級緩存中找,找不到再到二級緩存中找,如果還找不到就只有到內存中找了
㈡ 移動硬碟的緩存8MB是什麼意思啊,表示是什麼啊
磁碟緩存分為讀緩存和寫緩存。
讀緩存是指,操作系統為已讀取的文件數據,在內存較空閑的情況下留在內存空間中(這個內存空間被稱之為「內存池」),當下次軟體或用戶再次讀取同一文件時就不必重新從磁碟上讀取,從而提高速度。
寫緩存實際上就是將要寫入磁碟的數據先保存於系統為寫緩存分配的內存空間中,當保存到內存池中的數據達到一個程度時,便將數據保存到硬碟中。這樣可以減少實際的磁碟操作,有效的保護磁碟免於重復的讀寫操作而導致的損壞,也能減少寫入所需的時間。
根據寫入方式的不同,有寫通式和回寫式兩種。寫通式在讀硬碟數據時,系統先檢查請求指令,看看所要的數據是否在緩存中,如果在的話就由緩存送出響應的數據,這個過程稱為命中。這樣系統就不必訪問硬碟中的數據,由於SDRAM的速度比磁介質快很多,因此也就加快了數據傳輸的速度。回寫式就是在寫入硬碟數據時也在緩存中找,如果找到就由緩存就數據寫入盤中,現在的多數硬碟都是採用的回寫式緩存,這樣就大大提高了性能。
緩存英文名為 Cache。CPU 緩存也是內存的一種,其數據交換速度快且運算頻率高。磁碟緩存則是操作系統為磁碟輸入輸出而在普通物理內存中分配的一塊內存區域。
硬碟的緩沖區
硬碟的緩沖區是硬碟與外部匯流排交換數據的場所。硬碟的讀數據的過程是將磁信號轉化為電信號後,通過緩沖區一次次地填充與清空,再填充,再清空,一步步按照PCI匯流排的周期送出,可見,緩沖區的作用是相當重要的。它的作用也是提高性能,但是它與緩存的不同之處在於:一、它是容量固定的硬體,而不像緩存是可以由操作系統在內存中動態分配的。二、它對性能的影響大大超過磁碟緩存對性能的影響,因為如果沒有緩沖區,就會要求每傳一個字(通常是4位元組)就需要讀一次磁碟或寫一次磁碟。
㈢ 移動硬碟的緩存是多大
移動硬碟現在有緩存2M的,4M的,8M的。不過我還真沒看出來他們有什麼區別,不過我只看出了三星和日立的真是有區別,日立的硬碟是嘎嘎響,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命苦買到垃圾貨了
㈣ 移動硬碟的緩存和轉是什麼意思有什麼作用
移動硬碟的緩存和轉就是碟片在讀取過程中馬達的最高速度,越快,讀取速度就越快。緩存是硬碟上的一個臨時存取工具,越大,能存放的東西就越多,那對數據存放的也就越穩定,不會全部要求靠轉速解決大小不同的數據,所以緩存越大的硬碟越穩定。
作用:預讀取。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台式機硬碟緩存基本上做在8M,移動硬碟也差不多。
(4)移動硬碟的緩存擴展閱讀:
轉速的快慢是標示硬碟檔次的重要參數之一,它是決定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響到硬碟的速度。硬碟的轉速越快,硬碟尋找文件的速度也就越快,相對的硬碟的傳輸速度也就得到了提高。
硬碟轉速以每分鍾多少轉來表示,單位表示為RPM,RPM是Revolutions Perminute的縮寫,是轉/每分鍾。RPM值越大,內部傳輸率就越快,訪問時間就越短,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硬碟的主軸馬達帶動碟片高速旋轉,產生浮力使磁頭飄浮在碟片上方。
要將所要存取資料的扇區帶到磁頭下方,轉速越快,則等待時間也就越短。因此轉速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硬碟的速度。
㈤ 怎麼查看移動硬碟的緩存大小
常用的硬碟檢測工具,如Crystaldiskinfo,HD Tune Pro等,都支持查看硬碟的緩存容量。
以Crystaldiskinfo為例,運行Crystaldiskinfo軟體後,在其窗口內會顯示硬碟的基本信息,紅框標示處即為硬碟的緩存容量,如下圖的硬碟,緩存即為16384KB,也就是16MB:
㈥ 現在的移動硬碟緩存一般是多大的
最常見的8M
還有16M,32M和64M,每一檔如果硬碟容量相同,價位每檔能差個100元左右
㈦ 如何查看移動硬碟的緩存
用一些軟體就可以了
推薦EVEREST或者HDTune
㈧ 移動硬碟有必要用7200轉大緩存的么
沒必要。
1、移動硬碟的速度主要跟USB標准有關系,畢竟硬碟本身掛機的速度肯定會比USB3.0的速度快,所以緩存8M是足夠的,轉速7200和5400也影響不大,沒必要在意轉速和緩存。
2、7200轉接主板介面而且用三介面那種電壓是沒問題的 不要接前面面板的。
3、若接前面介面,那麼一定要三介面的,就是一頭是雙介面接電腦上的USB介面,一頭是單介面接移動硬碟的那種。
(8)移動硬碟的緩存擴展閱讀
機械硬碟日常使用注意事項:
一、啟動、重啟與關機:
1、盡力避免突然斷電導致的關機;
2、不要使用常按電源鍵的方式關機;
3、關機後等待五秒以上再開機;
4、不要使用機箱上的重啟按鈕來重啟;
5、運行中盡量不要去移動電腦;
6、關注硬碟溫度,盡量保持在20℃~25℃之間;
7、定期使用Windows中自帶的碎片整理工具進行碎片整理,再使用硬碟修復程序來修補有問題的磁軌;
8、定期殺毒。
㈨ 移動硬碟緩存的作用是什麼
1.緩存是硬碟控制器上的一塊內存晶元,具有極快的存取速度,它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界介面之間的緩沖器。
2.由於硬碟的內部數據傳輸速度和外界介面傳輸速度不同,緩存在其中起到一個緩沖的作用。緩存的大小與速度是直接關繫到硬碟的傳輸速度的重要因素,能夠大幅度地提高硬碟整體性能。
3.當硬碟存取零碎數據時需要不斷地在硬碟與內存之間交換數據,如果有大緩存,則可以將那些零碎數據暫存在緩存中,減小外系統的負荷,也提高了數據的傳輸速度。
4.硬碟的緩存主要起三種作用:一是預讀取,二是對寫入動作進行緩存,第三個作用就是臨時存儲最近訪問過的數據。
5.有時候,某些數據是會經常需要訪問的,硬碟內部的緩存會將讀取比較頻繁的一些數據存儲在緩存中,再次讀取時就可以直接從緩存中直接傳輸。
㈩ 移動硬碟緩存開啟
右擊「我的電腦」-設備管理器-磁碟驅動器-選中右擊你的移動硬碟-屬性-策略-選中「為提高性能而優化」-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