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硬碟c1值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硬碟c1值

發布時間: 2022-06-16 14:25:25

硬碟c1 很少說明

C1值一般來說都不大C1是磁頭伸出周期計數,簡單來說,c1技術有點像老式的點唱機,當碟片轉速降低無法再產生空氣薄膜的時候,就將磁臂以及磁頭旋轉一下,停靠到磁碟旁邊的一個小斜坡上。這樣就完全避免了磁頭與碟片的直接接觸。
總體來說,c1技術是有利的,比如可以提高硬碟的可靠性:硬碟遭到撞擊的時候磁頭不會劃傷盤面;可以提高硬碟的面密度。

⑵ 硬碟C0值等於C1值

西數的筆記本硬碟似乎都有這么個節能設置,磁頭4秒歸位,c1值增加很正常。
其實c1值只是評價硬碟使用情況的因素之一,並非決定因素。
看得不爽可以在dos下運行wdidle修改為300,即5分鍾歸位。命令:程序名/s300

⑶ 筆記本硬碟C1值怎麼才算是正常的標准

如今的計算機已經接近全面普及的程度了,它給人們在工作和學習上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不過,計算機的「死機」對於普通的計算機用戶來說,卻成為了一個解不開、掙不脫的煩惱。每當在計算機開機時、或啟動操作系統時、或使用一些應用程序時、或正准備退出操作系統時,「死機」這一頭「猛獸」隨時都有可能迎面撲來。那麼,怎麼做才能避免計算機「死機」的煩惱呢?下面,筆者就根據導致「死機」的原因和預防的方法分為幾點給大家介紹一下,希望下面的文章能給遇到此類問題的朋友一些幫助。 導致計算機「死機」的原因編輯本段1.BIOS設置不當所造成的「死機」 每種硬體有自己默認或特定的工作環境,不能隨便超越它的工作許可權進行設置,否則就會因為硬體達不到這個要求而死機。例如:一款內存條只能支持到DDR 266,而在BIOS設置中卻將其設為DDR 333的規格,這樣做就會因為硬體達不到要求而死機,如果就算是能在短時間內正常的工作,電子元件也會隨著使用時間的增加而逐漸老化,產生的質量問題也會導致計算機頻繁的「死機」。 2.硬體或軟體的沖突所造成的「死機」 計算機硬體沖突的「死機」主要是由中斷設置的沖突而造成的,當發生硬體沖突的時候,雖然各個硬體勉強可以在系統中共存,但是不能同時的進行工作,比如能夠上網的時候就不能聽音樂等等。時間一長,中斷的沖突就會頻頻的出現,最後將導致系統不堪重負,造成「死機」。 同樣,軟體也存在這種情況。由於不同的軟體公司開發的軟體越來越多,且這些軟體在開發的過程中不可能做到彼此之間的完全熟悉和配合,因此,當一起運行這些軟體的時候,很容易就發生大家都同時調用同一個DLL或同一段物理地址,從而發生沖突。此時的計算機系統由於不知道該優先處理哪個請求,造成了系統紊亂而致使計算機「死機」。 3.硬體的品質和故障所造成的「死機」 由於目前一些小品牌的計算機硬體產品往往沒經過合格的檢驗程序就投放市場,其中,有很多質量不過關的硬體產品在品質完好計算機硬體的籠罩下是非常隱蔽的,普通人是不容易看出來的。就這些硬體產品來說,造成計算機經常「死機」的原因和它們有著非常直接的關系。另外,還有些硬體的故障是由於使用的年限太久而產生的。一般來說,內存條、CPU和硬碟等部件的壽命在超過三年後就很難保證了,從而也會產生很多隱蔽的「死機」問題。 4.計算機系統資源耗盡所造成的「死機」 當計算機系統執行了錯誤的程序或代碼時,會使系統的內部形成「死」循環的現象,原本就非常有限的系統資源會被投入到無窮無盡的重復運算當中,當運算到最後會因為計算機過大的使資源耗盡而造成「死機」。還有一點就是,在計算機操作系統中運行了大量的程序,使得系統內存資源不足而造成「死機」。 5.系統文件遭到破壞所造成的「死機」 系統文件主要是指在計算機系統啟動或運行時起著關鍵性支持的文件,如果缺少了它們,整個計算機系統將無法正常的運行,當然「死機」也就在所難免了。造成系統文件被破壞的原因有很多,病毒和黑客程序的入侵是最主要的原因。另外,初級用戶由於錯誤操作,刪除了系統文件也會造成這種後果。 6.計算機內部散熱不良所造成的「死機」 由於計算機內部的電子元器件的主要成分是硅(這是一種工作狀態受溫度影響很大的元素)。在計算機工作時電子元器件的溫度就會隨之而增高,其表面會發生電子遷移現象,從而改變當前工作狀態,造成計算機在工作中突然「死機」。 7.初級用戶的錯誤操作所造成的「死機」 對初級用戶而言,在使用計算機過程中一些錯誤的操作也會造成系統的「死機」。比如熱插拔硬體、在運行過程中震動計算機、隨意刪除文件或安裝了超過基本硬體設置標準的軟體等都可以造成「死機」。 8.CPU超頻所造成的「死機」超頻提高了CPU的工作頻率,同時,也可能使其性能變得不穩定。究其原因,CPU在內存中存取數據的速度本來就快於內存與硬碟交換數據的速度,超頻使這種矛盾更加突出,加劇了在內存或虛擬內存中找不到所需數據的情況,這樣就會出現「異常錯誤」。解決辦法當然也比較簡單,就是讓CPU回到正常的頻率上。9.劣質零部件所造成的「死機」少數不法商人在給顧客組裝兼容機時,使用質量低劣的板卡、內存,有的甚至出售冒牌主板和Remark過的CPU、內存,這樣的機器在運行時很不穩定,發生死機在所難免。因此,用戶

⑷ 我是西數的硬碟,用了77小時了,這個C1值正常么中沒中C1門啊

77小時才不到1W,很正常了,我的400小時6W多,你放心吧,C1值理論是60W,還能用好久,可能在你的C1到60W之前,硬碟因為別的原因壞了。
C1門最大的麻煩不是值大,而是時不時由於磁頭收回而卡頓。

⑸ WD硬碟如何降低C1值

首先需要了解,C1值是硬碟的SMART屬性中的一項。
硬碟的SMART屬性是硬碟自身管理的,不允許修改,修改了也沒有實際意義,所以已經很大的C1值,是無法降低的。
新硬碟,如果中了C1門,可以考慮以下幾個方法:
第一,使用軟體quietHDD。方法使用簡單,只需運行該軟體,它就會自動遏制C1數的增加。
第二,使用軟體CrystalDiskInfo,通過裡面的高級電源管理APM,來控制C1值的變化。
第三,使用西數官方的軟體wdidle3,最有效。不過這個軟體需要有一定的電腦知識,因為是在DOS系統下運行的,具體可參考網上教程。

⑹ 硬碟c1門 什麼意思呢

所謂西數硬碟「c1門」,就是西數綠盤的智能電源管理(apm)所導致的。簡單來講,就是系統在不讀取硬碟數據的時候,西數的硬碟磁頭會自動收回去,當要再次讀取數的時候硬碟磁頭又搭接到碟片上,重新讀取數據,所以就出現了硬碟吱吱響的問題,以及玩游戲頓卡現象,這就是西數硬碟的c1門。

⑺ 硬碟C1值大於04值怎麼辦什麼原因

什麼是C1? C1是S.M.A.R.T.裡面序號為C1的一個數據,名稱為「磁頭起降次數」(Load Cycle Count, LCC),其值表示磁頭歸位或者擱置在斜坡上的次數。
S.M.A.R.T.是用來指示磁碟健康狀況的一組數據。您可以用HD Tune軟體在「健康」選項卡里查看S.M.A.R.T.信息。什麼是C1門? 從09年下半年開始至今,西部數據生產的部分台式機硬碟出現C1值迅速增長的情況。為什麼會產生C1門? 這個說來話長,不想追根問底的話可以跳過本段。

硬碟工作時,由於碟片旋轉,碟片和磁頭之間會有一層空氣薄膜,這就維持了磁頭不會直接接觸硬碟,避免對碟片造成損傷。但由於硬碟容量的增加,數據密度隨之增加,這就要求碟片表面更加光滑,但這使得維持空氣薄膜變得困難(尤其是磁頭相對碟片的線速度較慢時)。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IBM工程師想出了一個辦法,即設計一個小斜坡,讓磁頭在閑置的時候擱置在小斜坡上,從而避免磁頭與碟片接觸。該技術名為Load/Unload,即載入/卸載。
除了本身的目的之外,這個小斜坡還帶來了額外優點。一來可以在不讀寫時降低磁碟轉速,從而有利於節能靜音;二來可以減少控制磁頭的電能,同樣有利於節能;三來可以避免硬碟受到震動導致磁頭觸碰碟片,從而保護硬碟。這些優點顯然非常適合筆記本電腦,因此大部分2.5英寸硬碟都採用了這一技術。

對於台式機硬碟來說,由於本身7200轉/分鍾的轉速足夠維持前面提到的空氣薄膜,因此不需要該技術。只有當關閉電源的時候,磁頭歸位,C1值才會增加1,因此C1值一般接近04值(也是S.M.A.R.T.值之一,表示硬碟啟動/停止次數)。
對於部分筆記本硬碟來說,在使用該技術之後,每當磁頭閑置一段時間時,磁頭便會擱置到斜坡上,C1值就會增加1。因此部分筆記本硬碟的C1值會遠大於04值。

但是西部數據的工程師卻擴展了該技術的應用范圍,把這種技術用到了台式機硬碟上。採用這種做法的解釋是,西數綠盤出於節能的考慮,最高轉速僅5400轉/分鍾(空閑時的轉速可能更低);且單碟容量高(500G以上),碟片表面極光滑。這種情況下,很難維持磁頭與碟片之間的空氣薄膜,不得不採用Load/Unload技術。

於是新狀況就出現了,以前只出現在筆記本硬碟上的「C1值遠大於04值」現象,現在出現在了台式機硬碟上。這些狀況的直觀表現是C1值在短時間內迅速增長,引起使用者關注和擔憂,所以被稱為「C1門」。C1門有什麼危害? C1值越大,間接表明磁頭損耗越嚴重,可能出現讀寫不穩定現象。
根據西部數據筆記本藍盤和台式機綠盤的官方產品手冊,可靠的C1值應該在60萬(筆記本硬碟)和30萬(台式機硬碟)左右。C1值迅速增加,意味著硬碟壽命縮短。據推算,這些台式機硬碟的C1值會在約2-4年達到30萬。筆記本硬碟雖然也是用相同技術,但C1達到60萬的時間比達到30萬長得多。現實中雖然難以證明C1門與硬碟損壞直接相關,但通過ftp等應用來看,綠盤的平均壽命僅為7200轉硬碟的一半左右。

另兩個較小的危害是,讀寫卡頓和間歇性的「咔噠」聲。
由於磁頭從擱置狀態回到讀寫狀態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系統運行且非連續讀寫數據時,經常會出現短暫卡頓現象。由於磁頭擱置到斜坡以及離開斜坡都有磁頭馬達的快速轉動,還有磁頭與斜坡的觸碰,因此可能經常會聽到磁頭擱置的「咔噠」聲。這兩個問題在現實中是容易被覺察到的。怎麼知道自己的硬碟有沒有C1門? 目前知曉的情況是,從09年下半年開始生產的大部分綠盤都存在C1門。原因可能是之前的硬碟都是單碟334GB及以下,而此後的硬碟是單碟500GB及以上,由於上面提到的原因,只得運用Load/Unload技術。
較為可靠的方法是,用HD Tune等軟體查看台式機硬碟的S.M.A.R.T.信息,如果C1值遠大於04值(一般10倍以上),則該硬碟存在C1門。有什麼解決辦法? 很遺憾,直到目前為止,官方至今未承認該問題為設計缺陷,而是歸為產品特徵,因此沒有完美解決方法。
幸運的是,你可以選擇以下權宜方法:方法一:CrystalDiskInfo 下載並運行CrystalDiskInfo;選擇「功能」-「高級特徵」-「AAM/APM控制」;在彈出的對話框中將AAM和APM都調到最大,或者乾脆禁用。*缺點:綠盤或藍盤的「靜音、低熱、省電」功能全廢;可能每次開機都要重復該操作;部分型號不適用。
方法二:WD Idle 下載WD Idle;將其中的exe文件復制到可啟動設備(如軟盤、光碟、U盤)的根目錄下;開機進入純DOS環境;輸入wdidle3 /r(這一步用來查看信息,可以掠過);輸入wdidle3 /d(關閉磁頭閑置設定);再次輸入wdidle3 /r,如果報告未關閉的話,輸入wdidle3 /s 300,將磁頭閑置設定設置為300秒;重啟即可。*缺點:操作復雜;由於WD Idle註明僅適用於部分型號黑盤,因此使用後會導致喪失保修,建議送修前將數值改回默認值。
*注意:以上設置將會應用於機器中所有硬碟,請在操作前拔除不希望應用該設置的硬碟。
方法三:Hitachi Feature Tool*未測試過,故此處方法略。

⑻ 硬碟c1值多少算正常

硬碟C1值一次重啟關機增加一次,這個是正常的,如果30秒~5分鍾增加一次,不用管它,如果增加太快比如10秒一次,可以用CrystalDiskInfo這個軟體設置硬碟高級電源管理解決,筆記本硬碟在開機狀態下30秒以上增加一次也是正常的,也不用管它。


這個數字一般不會很大,現在的硬碟,即使C1值達到幾百萬,也不代表硬碟壽終正寢。曾經的C1門是因為西部數據綠盤上採用了IntelliPark技術,周期設置過短,所以曾經出現暴漲現象,讓好多人擔心硬碟健康出了問題。


C1是SMART里代碼為C1的一個參數,稱為「磁頭載入/卸載次數」(Load/UnloadCycle Count, LCC),這個參數的數據值統計的就是磁頭載入/卸載的次數,

也即是磁頭歸位或者磁頭擱置在斜坡上的次數。每歸位或者擱置一次,C1數值加1。 對於台式機來說,一般只有在關閉的時候,磁頭才會歸位。


什麼操作會帶來C1值劇烈增長?

每隔幾十秒讀寫一次硬碟,等待幾十秒再次讀取,如此反復。


C1值很高說明了什麼?

說明不了什麼,現在的硬碟,即使C1值達到幾百萬,也不代表硬碟壽終正寢。而且,事實上,目前引進的技術甚至可以保護硬碟,尤其是可以盡可能避免經常處於移動狀態下的筆記本電腦硬碟和被你不小心踢到機箱的台式機硬碟的磁碟損壞。



大家都知道,硬碟的數據傳輸是通過磁頭讀寫磁碟上的數據來完成的。在工作過程中,磁頭並不與磁碟的盤面直接接觸,兩者之間有一層很薄的空氣薄膜,這層空氣
薄膜是由於磁碟的高速旋轉產生的。如果磁碟停止旋轉,空氣薄膜消失,磁頭則會直接接觸到碟片,這無疑對碟片的壽命以及對存儲在這塊區域的數據造成不好的影
響。因此在早期階段,硬碟製造商一般會在對碟片的表面做特殊的處理。但是隨著人們對於硬碟傳輸速度和硬碟容量需求的不斷增加,製造商需要不斷提高硬碟的面
密度,同時要求碟片表面盡可能地平滑,這無疑與之前採用的技術產生了沖突,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硬碟製造商迫切地需要一種新的方式來替代之前採用的磁頭
直接接觸盤面的行為。這時IBM的工程師們提出了一種叫做
Load/Unload的技術。簡單來說,Load/Unload技術有點像老式的點唱機,當碟片轉速降低無法再產生空氣薄膜的時候,就將磁臂以及磁頭旋
轉一下,停靠到磁碟旁邊的一個小斜坡上。這樣就完全避免了磁頭與碟片的直接接觸。總體來說,Load/Unload技術是有利的,比如可以提高硬碟的可靠
性:硬碟遭到撞擊的時候磁頭不會劃傷盤面;可以提高硬碟的面密度:不再需要對碟片表面做特殊的處理,可以提供平滑的盤面;以及可以有效地降低功耗:低功耗
的程序可以通過多次請求Load/Unload來減少碟片的旋轉時間,或者設置旋轉超時時間(spin down
timeout)來讓磁頭定期的做Load/Unload等等。


硬碟工作時,當碟片轉速達到額定值後,尋道電機帶動磁頭臂從起始位置(碟片外側的停靠區)向內旋轉一個角度,使磁頭移動
到碟片的半徑以內,並根據操作指令在碟片表面左右擺動,進行尋道及讀寫操作。一般來說,當硬碟不需要讀寫數據時,磁頭依然會停留在碟片范圍內,也就是先前
讀寫的磁軌上方,等待下一個尋道操作。只有當機器睡眠、關閉硬碟待機或關機時,磁頭才會復位,即返回到碟片外側的停靠區。磁頭臂從離開起始位置到返回起始
位置這個過程就稱為磁頭的載入/卸載,每經過這樣一個循環,C1的數據值就會加1。因此,SMART參數C1的數據值應當與04或0C的數據值相近(04與0C在SMART參數里分別表示「硬碟啟動/停止次數」與「電源通斷次數」)。


但是要將磁頭保持在碟片上方,尋道電機就必須持續通以電流,因此不少硬碟為了節能,就讓磁頭在閑置一段時間後復位,即返
回到碟片外側的停靠區。這樣做一則可以減少尋道電機的耗電,減輕發熱;二則可以降低硬碟受到震動導致磁頭觸碰碟片的概率,一定程度上起到保護硬碟的作用。
採用這個技術的硬碟每當空閑一段時間(大約幾秒~幾分鍾,由製造商設定)後,磁頭就會復位,使C1的數據值加1,因而許多硬碟的C1數據值會明顯大於04或0C的數據值。

⑼ 西數硬碟的C1值問題

樓主不用擔心,請看以下引用:
近期發現很多朋友對於西數綠盤C1數過高有疑惑,且很多媒體將其稱為「C1門」,並且以訛傳訛,搞得用綠盤的朋友惶惶不可終日。其實關於綠盤C1數值大家完全不必放在心上。
西數綠盤的最大特色是低功耗和低噪音。為了最大限度降低功耗,西數在綠盤上採用了IntelliPark技術,該技術可以讓磁頭在閑置的時候自動歸位到載入坡上。而C1就是記錄磁頭載入/卸載的次數。其實IntelliPark技術在西數絕大多數硬碟上都有應用,只是在綠盤上IntelliPark設置的時間周期較短,所以才出現短期內C1數暴增的情況。網上有建議用wdidle這個工具來disable
timer關掉這個功能。而實際上這個脫褲子放屁一樣,自欺欺人而已(請原諒我用這類不雅語句,因為我是個粗人)。更有所謂的C1數達到30W次硬碟就會報廢的「高論」將不少朋友忽悠的一愣一愣的。
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硬碟故障如IBM玻璃盤、希捷固件門事件,大多發生在新技術首次應用或硬碟規格大幅度改進的新產品上。而西數綠盤相對來說已經屬於比較成熟的產品,出現技術性缺陷的可能非常小。西數也不會在「C1門」爆出這么久也沒有任何錶態的。
購買綠盤的消費者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用來做數據倉庫,一類是因為綠盤便宜。很多商家在面對不懂硬體的客戶時也喜歡賣綠盤,相對可以多賺點錢。後者作為大部分的綠盤使用者,通常對電源也沒什麼講究。低功率、劣質電源的使用是造成硬碟提前報廢的主要原因。這一點在實際銷售過程中大家可以留意觀察一下。
總之,沒買綠盤的朋友不要因為C1事件而對綠盤有所顧忌,畢竟綠盤還是非常適合普通家庭用戶的。已經用了綠盤的朋友,更不要自己嚇自己,整天拿出HDTURN之類的軟體來刺激自己的神經。電腦買來是用的,不是拿來給自己找麻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