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組裝硬碟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組裝硬碟

發布時間: 2022-06-15 11:10:03

Ⅰ 如何組裝雙硬碟

現在的硬碟容量是越來越大,各種各樣的軟體也越來越大,以往所購置的自認為不算小的硬碟已經跟不上形勢了,因此安裝
雙硬碟
變得非常必要。
在裝雙硬碟前,首先應確定機箱中是否還有裝第二硬碟的位置,若只有餘5寸槽的位置,則需要先准備一固定架。另外還要確定一下
電源插頭
、功率是否足夠。在一條
排線
上裝兩個硬碟時,應將兩塊硬碟按自己的意願分別設置成主盤和從盤,這樣安裝後才能正常使用。主、從盤的設置可按以下兩種方法進行。
1.由
硬碟跳線
器設置
所有的
IDE設備
包括硬碟都使用一組跳線來確定安裝後的主、從狀態。硬碟跳線器大多設置在電源聯接座和數據線聯接插座之間的地方(也有設在電路板上的),通常由3組(6或7)針或4組(8或9)針再加一個或兩個跳線帽組成。另外在硬碟
正面或反面
一定還印有主盤(Master)、從盤(Slave)以及由電纜選擇(Cableselect)的跳線方法。
各類硬碟的跳線方法和標記說明大同小異,比如
昆騰
硬碟的跳線器通常有9針4組,其中一根叫「Key」,用於定位以便用戶正確識別跳線位置。
2.由硬碟跳線器和40芯特製硬碟線配合確定
這種主、從盤的設置是先將硬碟跳線設置在「電纜選擇有效」後,然後再根據需要將主、從盤聯接在對應的硬碟線插頭上。硬碟主、盤狀態的設置取決於硬碟與硬碟線的聯接插頭。通常聯接硬碟線中段插頭的盤是主盤,聯接在硬碟線盡頭插頭上的盤就是從盤。採用這種方法設置主、從盤時,必須將聯接在同一條硬碟線的所有
IDE介面
設備(包括光碟機等)跳線器設置在「電纜選擇」位置。
能決定硬碟主、從盤狀態40芯硬碟線是特製的。製作方法是將普通40芯硬碟線的第28根線(從第1根紅線或其它標記開始數)在兩個硬碟插頭之間的位置上切斷後做成的,切線時注意不能弄斷其它線。使用特製硬碟線確定主、從盤狀態的優點是使用方便。當需要交換硬碟主、從狀態時只要將聯接的硬碟線插頭位置對調一下即可,不需要拆下硬碟來重新跳線。
安裝雙硬碟要注意的問題:
1、在新增或升級硬碟時,盡量優先選擇品牌相同的硬碟。因為不同品牌硬碟在同一條硬碟線上使用可能會出現兼容問題。如果電腦啟動時檢測不到或只檢測出一塊硬碟的情況時,在確認兩塊硬碟跳線設置都沒有錯誤前提下可先斷開原使用的硬碟再重新開機,如果這時電腦能檢測出新加硬碟,那麼就是兩塊硬碟兼容有問題。解決方法是將新硬碟放在第二硬碟線上使用。如果必須使用同一硬碟線,那麼就將兩塊硬碟的主、從關系對換一下。
另外如果新增加的硬碟與光碟機等設備一起接在第二硬碟線上時,要注意光碟機等設備的主、從盤設置不與新加硬碟相沖突,否則也會出現主板檢測不到新增硬碟或者找不到原光碟機問題。
2、要注意
盤符
交錯的問題。在多分區的情況下,硬碟分區的排列順序有些古怪:主硬碟的
主分區
仍被計算機認為是
C盤
,而第二硬碟的主分區則被認為是D盤,接下來是第一硬碟的其它分區依次從E盤開始排列,然後是第二硬碟的其它分區接著第一硬碟的最後盤符依次排列。這就有可能導致安裝雙硬碟後,系統或某些軟體的不正常。
要使加第二硬碟後盤符不發生變化,解決的辦法有兩個:如果你只使用
WIN98
的話,比較簡單,在CMOS中將第二硬碟設為NONE即可,但在純DOS下不認第二個硬碟。第二種方法是接上雙硬碟後,給第二個硬碟重新分區,刪掉其主DOS分區,只分
擴展分區
。這樣盤符也不會交錯。當然若第一硬碟只有一個分區的話,也不存在盤符交錯的問題。此外,某些計算機硬碟廠商,為解決硬碟盤符交錯問題提供了一些輔助軟體。
3、安裝雙硬碟後要注意散熱,兩個硬碟間空隙不能太小,且盡量不要超頻。

Ⅱ 電腦硬碟怎樣組裝

1、把電腦的機箱放平以後拆開(在斷電源情況下)。

5、硬碟安裝完畢。

Ⅲ 組裝台式電腦硬碟推薦多大

這個要看你的需要,一般正常的320G的硬碟即可。只要主分區50G以上即可正常使用。
如果要速度,裝個120G的SSD硬碟也行。
如果要存儲的,裝個3T的機械硬碟也可以。

Ⅳ 我想自己組裝一個移動硬碟。。應如何組裝難嗎

可以自己組裝移動硬碟,很簡單,方法如下:
1、材料准備:筆記本電腦硬碟一個,移動硬碟盒子一個,螺絲刀,USB數據線,
2、拆卸筆記本硬碟,筆記本硬碟拆卸時注意不要用力晃動,以防弄壞磁碟,如果想單純要一個移動硬碟,可以到科技市場購買筆記本電腦硬碟一塊。
3、移動硬碟盒,筆記本電腦硬碟分USB2.0和3.0速度之分,購買的時候盡量購買硬碟盒3.0介面的盒子,盒子型號為2.5寸筆記本硬碟介面使用。USB3.0介面為藍色的介面,向下兼容2.0使用。
4、把硬碟插入硬碟盒子里,插入時小心謹慎,不要弄斷介面處連接線。之後蓋上蓋子,如需要用螺絲擰緊的話,用螺絲擰緊,也有卡扣式的。之後插上連接線,大功告成。
5、連接電腦,自動安裝驅動,之後右單擊「我的電腦」(win7為計算機)管理,點擊存儲下的硬碟管理,就可以為移動硬碟重新分區了。

Ⅳ 組裝電腦硬碟怎麼安裝

固定好硬碟連接好硬碟的電源線數據線,最後開機啟動電腦分區、格式化硬碟就可以了

Ⅵ 安裝硬碟步驟

安裝步驟如下:

1,首先把硬碟拆開。

拓展資料:

硬碟是電腦主要的存儲媒介之一,由一個或者多個鋁制或者玻璃制的碟片組成。碟片外覆蓋有鐵磁性材料。

硬碟有固態硬碟(SSD 盤,新式硬碟)、機械硬碟(HDD 傳統硬碟)、混合硬碟(HHD 一塊基於傳統機械硬碟誕生出來的新硬碟)。

SSD採用快閃記憶體顆粒來存儲,HDD採用磁性碟片來存儲,混合硬碟(HHD: Hybrid Hard Disk)是把磁性硬碟和快閃記憶體集成到一起的一種硬碟。絕大多數硬碟都是固定硬碟,被永久性地密封固定在硬碟驅動器中。

Ⅶ 是自己組裝移動硬碟好還是買原裝的好

這個還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去選擇,是買移動硬碟成品還是自己組裝。如果你平時存儲的東西比較的多,但是經濟情況又不是很好的話,那麼你可以自己組裝移動硬碟。如果想要方便攜帶,經濟又很充足的話,那麼可以買移動硬碟成品。

如果玩游戲的時間比較的長,那麼就應該選擇成品硬碟。因為成品硬碟它的散熱性比組裝的更加好一些。並且它用的時間會更加的長。所以這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選擇組裝的還是成品的。


Ⅷ 怎麼安裝硬碟詳細圖解

以台式機安裝機械硬碟為例,操作流程如下:

1、准備好機械硬碟、數據線和螺絲。

Ⅸ 如何組裝硬碟

新買的硬碟要進行分區格式化!我的電腦右鍵管理,磁碟管理中有你的硬碟,進行分區格式化!~

硬碟盒是USB介面,直接插上用,和U盤一樣

強烈建議你仔細研讀下面的內容,我悉心總結的,如果你還沒有買硬碟盒,這些對於你防忽悠會有很大幫助

自己在買移動硬碟盒時總結出來的資料,絕對原創

晶元:

移動硬碟的控制晶元直接關繫到它的讀寫性能。目前控制晶元主要分高、中、低三個檔次。

高端控制晶元:

美國賽普拉斯公司出品的Cypress ISD300A1(原為ISD公司後被Cypress公司收購)、日本NEC公司出品的NECμPD720133。特點:產量小,價格貴,很少買得到,是發燒友的首選。
高檔晶元:有CY7C68300A 、CY7C6830310晶元、NEC、Oxford晶元,單晶元的平均成本70~110元。

中端控制晶元:

美國賽普拉斯公司出品的CY7C68300B(低功耗高速度,可以算是由原ISD公司的經典產品ISD300A控制晶元二次開發得來)目前最流行的是美國Cypress賽普拉斯(USB2.0標準的制定者)晶元,它的控制專業晶元是世界上最低功耗和讀取速度最快最穩定的之一。Cypress AT2 68300B是其中一個型號,大家要注意最後的那個字母,有abc三種,其中a是最好的,c表明是在大陸打磨的~、台灣旺玖科技(Prolific)公司出品的PL2507(性能非常不錯,合理的價格,高端的速度)、揚智科技 ALi M5621(台灣)、世紀民生 Myson CS8818G(台灣)、創惟科技 GL811E(台灣)。特點:性能穩定,價格適中。
中檔晶元:ALi,成本20~50。

低端控制晶元:

揚智科技 ALi M5642(台灣)、創惟科技 GL811(台灣)、特點:穩定性和數據傳輸性能相對比較差,但價格低廉,低端組裝的硬碟盒一般都選擇這類控制晶元,GL811:雖然這款產品在2002年1月獲得USB-IF的認證,但是問題不少,尤其GL811-24以前的版本問題尤其明顯。一是由於它兼容性差:在nForce晶元組和VIA晶元組的主板上會有不兼容問題;二是在大數據流寫入的情況下,經常會報「寫入延緩出錯」,硬碟在寫入過程中和主機斷開,主機找不到原來的盤符;三是性能低下,速度遜於其他晶元。而Ali 5642晶元據說用在某些高速盤上會不兼容。
低檔:有GL811、CS8813等晶元,成本10元~20元

總結:

市場上中端移動硬碟盒基本都採用ALi M5621晶元,產品性能不錯,兼容性較好。而廉價的移動硬碟盒則採用價格相對較低的GL811晶元,性能上的缺陷加上粗劣的做工,此類產品問題較多。比如假冒的IBM移動硬碟盒就是採用價格相對較低的GL811晶元,性能品質相差很多。ISD300是真正原裝IBM移動硬碟盒子採用過的,性能功耗都控制的一流。
移動硬碟盒推薦:目前中高端市場的常見品牌有紐曼、移動之星、奈雷特、科碩等,廠商大部分來自廣東。但各牌子在性能方面差距不大。大部分廠商以生產USB介面硬碟盒為主,其中移動之星和奈雷特的性價比比較突出。
用來控制數據「吞吞吐吐」的是「USB2IDE」橋接主晶元。好的晶元在傳輸速度上就是要快不少。目前市面上能見到的用於移動硬碟傳輸的晶元,主要有:賽普拉斯CY7C68300C 、CY7C6830310晶元、GL811晶元、CS8813系列晶元、ALi M5621晶元、ALiM5642晶元、NEC晶元、Oxford晶元、ISD300晶元(In-System)等。

ISD300晶元(In-System)

目前公認最好的USB/IEEE1394橋接晶元,應該說就是Oxford的OXFW922晶元了。它不僅兼容性好,而且傳輸速率高,更有網友說,這是目前唯一可支持到200GB硬碟的USB橋接晶元。而我們所看到的OXFW911晶元, 作為Firewire-IDE晶元,事實上也已經成為了存儲行業的標准了。NEC的晶元,在市場里則很少能見到。但這並不是說它名聲不好,而是它的價格成本很高,一般下游廠商礙於成本限制,通常都不會去選擇NEC的晶元產品。可是作為國際IC大廠,它的產品品質在業界還是被普遍公認的。而in-system的ISD300晶元,則是屬於第一批通過USB-IF認證測試的USB2.0控制晶元,資歷比較老。能用上它的移動硬碟盒設備,一般也都可能屬於高檔產品。

ALi M5621晶元:

ALi晶元產品,是由台灣老牌IC製造商揚智科技所生產的。ALi一直標榜自己是一家中國企業,據說其部分產品研發也已經牽到了上海附近,喜歡國貨的朋友有得選擇了。揚智科技在產品成本控制上一向有其獨到之處,因此產品的性價比很不錯。使用此類晶元的硬碟盒往往價格比較低廉一些。

GL811晶元:

GL811和CS8813晶元都屬於比較廉價的晶元,但在市場里它們也都是可支持USB2.0規范的晶元。(事實上以上所有的晶元都可支持USB2.0規范,USB1.1的已經很少見了)由於有不少的移動硬碟盒都習慣於採用這些晶元來降低成本,所以在市面上,它們的份額也還是蠻高的。
最決定移動硬碟好壞的關鍵還是硬碟盒裡面的電路。電路的核心是一塊IDE轉USB的晶元,一塊好晶元是極其重要的。 市面上最好的晶元恐怕就是ISD300A1,不過用了這個晶元的盒子恐怕都在200以上,另一個高端的晶元:賽普拉斯Cypress的CY7C68300B/C(注意後面有個B或者C),比那個便宜而且現在很多牌子都做這樣的。說它跟ISD300A1還很有關系,如下:「賽普拉斯CY7C68300B控制晶元由於成本相對較高,一般來說比較少見,該晶元最大的特點就是低功耗高速度,值得一提的是ISD公司早就被Cypress半導體公司收購,CY7C68300B控制晶元可以算是由ISD公司的經典產品ISD300A控制晶元二次開發得來的。」 「68300A是第一款取代ISD300A1的晶元,又叫AT2;68300B是低功耗版,又叫AT2LP;68300C是在B版的基礎上增加微軟WHQL認證和增強對刻錄機的相容性。CY7C68300C,他的最大特點是對電壓要求比較其它晶元低一點,cpu佔用也不錯'。 還有一種高端晶元是NEC的,因為市場不太常見就沒有 過深的研究。現在好晶元的盒子也不算太貴,100元多一點。所以那些垃圾晶元的盒子就不用考慮了,特別像現在很小廠家用什麼GL811系列的晶元的電路,要引起注意,千萬不能賣。否則,像什麼電腦不識別啊,傳輸很慢啊,需要插兩個口啊,嚴重的損壞硬碟啊,碰到這些問題別怪我沒說! 另外影響移動硬碟好壞的就是PCB的做工,這個牌子越好自然做越可靠。還應關注的就是電路板的大小,也就是分大板或小板,大板電路分布均勻且可以起到固定硬碟的作用,相對較好! 綜合這些,我就選了個奈雷特的zynet的,台灣的牌子,據說相當不錯,只是在中國不怎麼有名。晶元嘛自然是CY68300c的,110元,在紅旗街百腦會的二樓有個專賣店。盒子加一個80G的日立硬碟,一共550,不知道有沒有買貴。回來以後迫不及待的把本本里頭的電視劇往上面拷,平均速度15MB/s,似乎沒有我那個盒子快。讀速度平均22MB/s,還不錯。晚上拿到家裡,把電視劇啊什麼時統統拷回家裡的電腦,速度驚人,寫22MB/s,讀25MB/s,1G的東西一分鍾不到就拷完了。

小板和大板

晶元的PCB板有大小之分,通常我們稱晶元較大的為「大板」,較小的為「小板」,有的用戶認為買移動硬碟盒要大板的,做工用量足,穩定防震性好,其實這種說法是不全面的,大小板在做工上都使用的是雙層PCB板,採用的器件是完全一樣的,只是大板與硬碟連接使用彎插式而小板採用直插式,它們之間沒有本質上的優劣之分。
「大板」尺寸和硬碟盒相若,硬碟用螺絲固定在電路板上確保整體結構穩定,同時面向硬碟一面會覆有一層絕緣膜防止電氣干擾;「小板」結構簡單,硬碟直接插在電路板後端的ATA插槽中,對硬碟的固定通過硬碟盒本身完成,可靠性令人擔憂。相對於小板,大板除了具有更可靠的防震性能外,更重要的是擁有良好的電路設計,性能有保證且能對硬碟提供更完善的電路保護。由於成本較高,目前採用大板設計的硬碟盒大多在100元以上,這個價位下充斥著各種小板硬碟盒。需注意的是,有些所謂的大板硬碟盒僅是形式上的「大板」,在電路設計和主晶元的選用上仍和小板無異,這類產品只是結構更可靠。

選用何種橋接控制晶元,直接決定硬碟盒的整體性能。目前常見的USB橋接控制晶元主要包括來自我國台灣的揚智(ALi)、世紀名生(MYSON)、創惟(GENESYSLOGIC),日本NEC和美國CYPRESS等IC生產企業。由於橋接控制晶元遠非顯示晶元、主板晶元為人熟知,用戶實際采購時很難判斷其檔次高低。一般而言,應用在大板上的控制晶元性能優於小板上的控制晶元,同品牌主編號序列越高性能越好,同時生產批次越新意味著產品性能和兼容性更有保證。另一個僅供參考的經驗是,對同一時期的產品來說,晶元面積越大其檔次往往也越高,性能也越好。

介面

目前移動硬碟常見的數據介面是USB和IEEE1394兩種。
目前都是USB2.0標准,其理論傳輸速度最高達480Mbps(60MB/s),兼容USB1.1。
IEEE1394介面又稱Firewire介面(俗稱「火線」)。1394標准又分1394a和1394b。一般所說的1394通常指1394a標准介面,數據傳輸速率理論上可達到400Mbps(50MB/s);1394b介面的傳輸速率理論上最少可達到800Mbps(100MB/s)。
esata是下一代移動存儲介面的趨勢,其實質就是採用外置sata介面,數據傳輸率高達1200Mbps-2400Mbps

供電:

高檔移動硬碟才配,如百事靈等。USB口的最大供應電流為500毫安,選擇可以使用外接電源的硬碟盒或購買一條USB-PS2介面取電線來解決供電不足。建議賣配有從USB口取電電源線的盒子,因為PS/2口不支持即插即用,熱插拔容易損壞硬體。USB-IF規定USB埠提供的電源是5V/500mA。大多數20G以上的硬碟耗電為700mA(如剛閃亮登場的三星2.5寸硬碟)或1000mA(如日立2.5寸硬碟)。建議考慮提供了從計算機PS/2口取電的電源線的USB硬碟盒。
故障:前置USB介面能夠使用移動硬碟,後置USB介面不能使用。 A:此問題就是因為前置的USB介面的供電是直接取自+5V電源,而後置的USB介面和鍵盤,滑鼠介面使用的是同一組電源,在鍵盤介面旁邊有一跳線帽,可以用來改變鍵盤和USB介面的供電來源。當移動硬碟出現問題時,主板跳線所置的位置使用的是+5VSB供電,所以就出現了上述的故障現象。只要把跳線變一下位置就可以了,同時也會解決客戶打電話反映的關機後光電滑鼠或鍵盤的指示燈常亮的問題。

硬碟盒

選購TIPS:選購移動硬碟盒的時候,拆開看其內部是否使用了某種抗震防護功能,例如橡膠墊腳,緩沖支架等等。在選購硬碟盒的時候,一定要事先注意察看一下配套筆記本硬碟對電流的需求。靜電及震動是硬碟兩大殺手
移動硬碟盒:zynet(奈雷特)、移動之星、元谷、百事靈,現在好像SSK的也不錯。
金屬材質鋁鎂合金的最好,散熱快!波浪形減震設計
品牌存儲產品為保證防震性能則採用工程塑料外殼,因此不能簡單地用材質來判斷產品檔次。一般來說,採用工程塑料外殼,其體積應稍大,以保證內部有足夠散熱空間;對採用鋁合金、鎂鋁合金外殼的硬碟盒產品,應注意鑒別殼體的厚度和工藝水平,對其施加外力不應有明顯形變。從工程學角度,硬碟盒側面應設計成一定弧面以提高整體強度。
假貨識別:
2.售價幾十元的「IBM」、「SONY」(盒蓋上標示VAIO,和SONYVAIO標志形狀類似但有區別)全是假貨,不必考慮。
3.留心部分採用回收晶元的劣質產品,注意各種晶元表面字跡是否有磨損痕跡。
4.注意查看主晶元和PCB電路板的生產日期,如0450通常表示2004年第50周生產,主晶元生產日期越新,兼容性和性能越可靠,PCB電路板生產周越新,可避免買到返修產品的可能。
5.留意硬碟盒的散熱設計,如前文所述,採用塑料材質外殼的硬碟盒的內部空間應更大,並應設計有散熱小孔;留意硬碟盒的防滑設計,拿在手中應易握持,正反面不應過於平坦和光澤,放在桌面上推動最好有一定阻力6.打開硬碟盒查看電路板,鑒別用料和工藝,查看各種插件是否整齊。至於那些大量位置留空的硬碟盒,往往以小板冒充大板。
7.打開硬碟盒後,注意殼體厚度,感受施壓後的形變程度,並嘗試用手指沿著內緣滑過,留意導軌處是否扎手。好的殼體應切割均勻,手指接觸舒服無毛剌。
8.部分硬碟盒使用時可能與主板不兼容,購買前不妨與商家事先約定。

其他

為什麼安全刪除移動硬碟的時候提示「現在無法停止設備」?
A:如果有某些軟體正在使用移動硬碟(或者u盤),是無法安全刪除的。關閉了那那些使用移動硬碟的軟體,可能需要等待半分鍾,才能刪除。如果還不能刪除,多半是因為explorer.exe進程佔用了移動硬碟。任務管理器里頭關掉它,然後在新任務里頭重新運行explorer.exe。還不能刪除的話,只能等移動硬碟沒有讀寫的時候硬拔了
非大緩存型號不選?
緩存是硬碟內部存儲和外部介面間的緩沖,大容量緩存可在硬碟讀寫操作時提高訪問速度,一般說來,緩存越大的硬碟性能越好。但需要注意的是,作為DIY移動硬碟的筆記本硬碟,其實際工作狀態和普通硬碟有很大不同。首先傳輸速度的瓶頸從硬碟內部傳輸轉移到外部介面(主流筆記本硬碟的內部傳輸速度高於USB介面實際傳輸速度);其次工作特點決定了移動硬碟無須像常規硬碟一樣頻繁進行讀寫操作。有鑒於此,筆者認為選擇DIY移動硬碟的筆記本硬碟無需刻意選擇高緩存型號,2MB基本可滿足需要。

讀寫

目前主流2.5英寸品牌移動硬碟的讀取速度約為15-25MB/s,寫入速度約為8-15MB/s。硬碟的讀寫緩存可加快硬碟的讀寫速度。相對於筆記本硬碟本身而言,讀寫控制晶元和USB埠類型往往決定了品牌移動硬碟的最高讀寫速度。比如說同樣是USB 2.0介面的移動硬碟產品,就算是採用同樣型號的2.5英寸日立5400轉硬碟,一個可以提供28MB/S的讀取速度,而另一個則只能提供15MB/S的讀取速度,這就是因為二者所採用的主控晶元等部件上的差異所造成的。

購買時的注意事項:

1. 由於筆記本硬碟作為移動硬碟使用,條件較「艱苦」,建議優先選擇提供較長時間售後服務的盒裝行貨。鑒別行貨時,應注意包裝盒是否為簡體中文印刷,內部是否附有簡體中文保修卡,不少品牌還提供了免費電話查詢序列號服務。
2.如果出於降低成本原因而選擇散裝硬碟,應特別留意避免買到返修產品。此時應注意靜電包裝是否完整,查看生產時間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3.優先購買單碟容量較高的型號,這往往是各品牌產品升級最主要的一項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