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硬碟大全 » amd緩存內存延遲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amd緩存內存延遲

發布時間: 2022-06-11 16:17:32

『壹』 我的電腦主板是華碩M3N78-CM,CPU是AMD8450,內存2G,請問這種配置為何還經常有延遲情況

你裝的是XP還是VISTA,如果是後者,裝多了大程序,又不及時清理系統,出問題是自然的,另外運行一些對顯卡要求較大的程序,而你又是使用集成顯卡或者說獨立顯卡性能不強的話,出現延遲也是自然的,再有就是驅動版本對系統影響也不可忽視,最後,運行一些網路程序時,對網速也有一定要求,你說的延遲不一定是硬體問題

『貳』 為什麼AMD的處理器的二極緩存做得這么小

根據我的猜測,AMD架構和Intel不一樣,把內存控制加到CPU里了,減少了內存延遲,對內存的使用效率很高,所以二級緩存小一點沒有關系,總體性能沒有差的。

『叄』 急!有關AMD處理器的知識

第1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HyperTransport匯流排
AMD,這個成立於1969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桑尼維爾的處理器廠商,經過多年不懈地與英特爾的抗爭,終於小有成就了—憑藉此前的AthlonXP及目前K8處理器,AMD這個品牌旗下的處理器產品已經成為了不少消費者心中的「最愛」。

然而你對他目前的處理器產品線又了解多少呢?今天,我們在這里就對各系列的產品進行詳細介紹,希望可以對大家有所幫助。

任何一家企業,如果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那麼要想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處於為敗之地幾乎是不可能的。AMD當然深諳此理,其產品正是不斷技術創新中來獲取我們的「心」……

● HyperTransport匯流排

HyperTransport是AMD為K8平台專門設計的高速串列匯流排。它的發展歷史可回溯到1999年,原名為「LDT匯流排」(Lightning Data Transport,閃電數據傳輸)。2001年7月,這項技術正式推出,AMD同時將它更名為HyperTransport。隨後,Broadcom、Cisco、Sun、NVIDIA、ALi、ATI、Apple、Transmeta等許多企業均決定採用這項新型匯流排技術,而AMD也藉此組建HyperTransport開放聯盟,從而將HyperTransport推向產業界。
在基礎原理上,HyperTransport與目前的PCI Express非常相似,都是採用點對點的單雙工傳輸線路,引入抗干擾能力強的LVDS信號技術,命令信號、地址信號和數據信號共享一個數據路徑,支持DDR雙沿觸發技術等等,但兩者在用途上截然不同—PCI Express作為計算機的系統匯流排,而HyperTransport則被設計為兩枚晶元間的連接,連接對象可以是處理器與處理器、處理器與晶元組、晶元組的南北橋、路由器控制晶元等等,屬於計算機系統的內部匯流排范疇。

第一代HyperTransport的工作頻率在200MHz—800MHz范圍,並允許以100MHz為幅度作步進調節。因採用DDR技術,HyperTransport的實際數據激發頻率為400MHz—1.6GHz,最基本的2bit模式可提供100MB/s—400MB/s的傳輸帶寬。不過,HyperTransport可支持2、4、8、16和32bit等五種通道模式,在400MHz下,雙向4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0.8GB/sec,雙向8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1.6GB/sec;800MHz下,雙向8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3.2GB/sec,雙向16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6.4GB/sec,雙向32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為12.8GB/sec,遠遠高於當時任何一種匯流排技術。

2004年2月,HyperTransport技術聯盟(Hyper Transport Technology Consortium)又正式發布了HyperTransport 2.0規格,由於採用了Dual-data技術,使頻率成功提升到了1.0GHz、1.2GHz和1.4GHz,雙向16bit模式的匯流排帶寬提升到了8.0GB/sec、9.6GB/sec和11.2GB/sec。Intel 915G架構前端匯流排在6.4GB/sec。

目前AMD的S939 Athlon64處理器都已經支持1Ghz Hyper-Transport匯流排,而最新的K8晶元組也對雙工16Bit的1GHz Hyper-Transport提供了支持,令處理器與北橋晶元的傳輸率達到8GB/s。

第2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64位技術

● AMD 64技術

AMD公司於2003年4月22日推出了第一款AMD64 處理器—即用於伺服器和工作站的AMD Opteron處理器。於2003年9月23日推出AMD速龍64處理器—這是用於基於Windows的台式電腦和移動PC機的第豢詈臀ㄒ灰豢?4位處理器。

AMD64技術採用類似於從80286升級在80386的平滑升級方式:一方面可以增加定址位寬,另一方面又具備向下兼容,這樣可以在讓64bit處理器運行在32bit應用環境下,而且64位計算技術可使操作系統和軟體處理更多數據並訪問極大量的內存。

在AMD64架構中,AMD在x86架構基礎上將通用寄存器和SIMD寄存器的數量增加了1倍:其中新增了8個通用寄存器以及8個SIMD寄存器作為原有x86處理器寄存器的擴充。這些通用寄存器都工作在64位模式下,經過64位編碼的程序就可以使用到它們,在32位環境下並不完全使用到這些寄存器,同時AMD也將原有的EAX等寄存器擴展至64位的RAX,這樣可以增強通用寄存器對位元組的操作能力。

與此同時,為了同時支持32位和64位代碼及寄存器,x86-64架構允許處理器工作在以下兩種模式:Long Mode長模式和Legacy Mode傳統模式,Long模式又分為兩種子模式:64位模式和Compatibility Mode兼容模式。目前支持AMD 64的操作系統包括Linux、FreeBSD還有Windows XP 64Bit Edition。

Intel在經過一番變革之後,也推出了類似的x86-64擴展指令集EM64T,從技術架構上有抄襲AMD64之疑!
第3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Cool『n』Quiet技術

● Cool『n』Quiet技術

Athlon64系列的另一個關鍵特性是AMD特有的Cool『n』Quiet技術,這是一種智能溫控技術,可以在CPU沒有滿負荷運行的時候降低處理器頻率以及散熱風扇的速度,以此來降低系統的功耗和風扇的噪音。

類似於移動版Athlon 64所採用的PowerNow!技術,它可自動調節處理器的工作頻率,並搭配測溫器件,自動調速散熱器達到降溫靜音效果。可以這樣認為,Athlon 64的CnQ技術幾乎可以與Intel PentiumM中所使用的SpeedStep技術和Transmeta Crusoe中的LongRun技術相媲美。目前除了32位閃龍外,目前S754、S939的Athlon64、64位閃龍處理器都支持此功能。

當然Intel也在基於Prescott核心的處理器中入引入了Thermal Control Circuit溫控技術,效果相對於Cool『n』Quiet技術要更勝一籌。不同於Cool『n』Quiet,Thermal Control Circuit熱量控制電路擁有兩套熱敏二極體。

其中一套熱敏二極體偵測CPU的溫度值並傳輸給主板上的硬體監控系統,這套裝置象傳統的內部溫控技術一樣通過關閉系統來保護CPU,不過只是在緊急情況才會自動關閉。第二套熱敏二極放置在CPU內核溫度最高的部位,幾乎觸及ALU單元,也做為熱量控制電路的一個組成部分,溫控效果更具動態性。
第4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整合內存控制器

● 整合內存控制器

在K8的處理器架構中,將原本內建於北橋晶元的內存控制器部份,轉移到處理器身上,這樣一來內存的規格便建立在使用的處理器上,而不是決定在晶元組身上了!

我們都知道,P4平台是目前唯一支持雙通道DDR2內存架構的桌面平台,擁有的內存帶寬已經比此前的雙通道DDR要高許多,而Athlon 64平台目前能停留在雙通道DDR400的水準。

但由於Athlon 64平台的內存控制器在CPU內部,內存延遲要遠低於、運作效率要遠優於P4平台,而且由於內存控制器將與CPU速度相同,因此內存帶寬是隨著內核頻率提升同步提升的,這使得Athlon 64內存架構是按需配置的。

換句話說玩家在選購K8處理器時,除了運作頻率的考慮外,也得考慮該處理器是支持何種的內存架構。這樣的好處是可以縮短內存傳輸的時間來增些許的效能,缺點是一旦想更換處理器可能連同主機板也要一並換掉。

第5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CPU硬體防毒技術

● CPU硬體防毒技術

K8處理器還有一項絕技—NX bit防毒技術。相信很多用戶還對沖擊波病毒心有餘悸,其實,像沖擊波這種蠕蟲病毒就都是靠緩沖區溢出問題興風作浪的,而通過NX bit就可以有效地解決這個問題。

NX bit可以通過在轉換物理地址和邏輯地址的頁面編譯台中添加NX位來實現NX。在CPU進行讀指令操作時,將從實際地址讀出數據,隨後將使用頁面編譯台由邏輯地址轉換為物理地址。如果這個時候NX位生效,會引發數據錯誤。一般情況下,緩沖區溢出攻擊會使內存中的緩沖區溢出,修改數據在堆棧中的返回地址。

一旦改寫了返回地址,則堆棧中的數據在被CPU讀入時就可能運行保存在任意位置的命令。通常由於溢出的數據中包括程序,因此可能會運行非法程序。因此,操作系統在確保堆棧及緩沖區的數據時,只需將該區域的NX位設置為開啟(ON)的狀態即可防止運行堆棧及緩沖區內的程序,其原理就是通過把程序代碼與數據完全分開來防止病毒的執行。

英特爾也在它的「J」系列處理器中加入了類似功能,但其與AMD硬體防毒技術的實現原理是一樣的。

第6頁:AMD CPU的獨門秘術 - 3DNow!、SSE、SSE2一樣不少!

● 3DNow!、SSE、SSE2一樣不少!

3DNOW!是AMD推出的指令集,主要中通過單指令多數據(SIMD)技術來提高CPU的浮點運算性能;它們都支持在一個時鍾周期內同時對多個浮點數據進行處理;都有支持如像MPEG解碼之類專用運算的多媒體指令。與Intel公司的MMX技術側重於整數運算有所不同,3DNow!指令集主要針對三維建模、坐標變換 和效果渲染等三維應用場合,在軟體的配合下,可以大幅度提高3D處理性能。

不過,由於受到Intel在商業上以及Pentium 3/4成功的影響,軟體在支持SSE、SSE2、SSE3上比起3DNow!更為普遍。因此,雖然Intel是自己的冤家,AMD仍繼續推出了增強版Enhanced 3DNow!,引入了SSE、SSE2、SSE3指令集的支持。其中目前基於Venice核心上的新Athlon 64處理器也是目前支持最多SIMD指令集的處理器,包3DNow!,SSE2和SSE3一樣不少。從技術上來看,SSE3對於SEE2的改進非常有限,我們不應該期望SSE3指令集能為新Athlon 64帶來大幅度的性能提升,而且性能提升也需要有軟體支持為前提。
第12頁:AMD全系列桌面處理器點評 - Athlon64 X2

● Athlon64 X2

Athlon 64 X2是AMD的桌面雙核心處理器,競爭對手是英特爾的Pentium D處理器。從架構上來看,Athlon 64 X2除了多個「芯」外與目前的Athlon 64並沒有任何區別。Athlon 64 X2的大多數技術特徵、功能與目前市售的Socket939 Athlon 64處理器是一樣的,而且這些雙核心處理器仍將使用1GHz HyperTransport匯流排與晶元組連接及支持雙通道DDR內存技術。

目前Athlon 64 X2共有Toledo、於Manchester兩個核心版本:其中Toledo核心就相當於是兩個San Diego核心的Athlon 64處理器的集成,而Manchester自然就相當於兩個Venice核心了,兩者主要區別是L2緩存容量之一。AMD Athlon64 x2雙核心處理器共推出五個型號,分別是3800+、4200+、4400+、4600+與4800+,這五款處理器除了在頻率上有2.0Ghz與2.4Ghz的差異外,L2高速緩存也有1MB+1MB與2MB+2MB的差異。

AMD Athlon64 x2雙核心處理器由AMD德國Feb 30晶圓廠生產,晶體管數目為154—233.2 million(視L2緩存容量而定),採用90納米SOI製程設計,除了具備x86-64Bit架構外,並具備了3D NOW! Pro、SEE、SEE2、SEE3指令集,並整合防毒與Cool」Qulet節電技術。

結語:

可以說,AMD目前的產品劃分做的很好,從Socket 754的Sempron、Athlon 64,Socket 939的Athlon 64、Athlon 64 FX,再到雙核心Athlon 64 X2,幾乎每一個價格範圍都有產品,這一方面說明了AMD市場運作的漸漸成熟,我們也期望AMD未來一路走好……

『肆』 處理器amd和intel哪個好

目前總體來講AMD更強一點。intel桌面11代處理器還是14nm工藝,功耗大發熱大,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採用台積電7nm工藝,功耗和發熱都比intel小,而且AMD一直處於劣勢的單核性能在銳龍5000系列上實現了反超,同頻單核性能已經超越了intel。同核心規格的前提下,無論是游戲還是生產力,AMD銳龍5000都要強於intel 11代。AMD目前的缺點是:一積熱,雖然發熱比intel小,但是因為核心面積小,所以熱量集中不容易散發,核心溫度往往比較高。二是內存延遲,AMD的內存延遲一直比intel高一點,不過AMD通過更大的緩存開解決這個問題。而且intel 11代處理器的內存延遲也增高了,比起10代還退步了。

『伍』 AMD的CPU問題,我是拿來玩游戲的

三核720好,GTA4最好是四核來玩,高頻三核也行,另外顯卡也要好,cpu處理數據的順序是從一級到二級,再到三級到內存到硬碟的。前面的存儲空間有就不用到後面去找了。
AMD的一級緩存比intel的大,二級緩存通常比intel的小,那是因為集成了內存控制器,內存延遲低,響應快,所以反應比intel的快,再加上6M三級緩存,游戲性能更強。

『陸』 AMDcpu為什麼延遲那麼高

AMDcpu延遲高的原因是因為你其他配置低,想要延遲低就要把所有的配置都弄高。

AMD處理器即由AMD公司生產的處理器。

AMD 首開先河推出了高性能和無縫移植 32 位、 64 位計算優勢的技術;在合作夥伴的支持下, AMD 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 64 位計算。 2005 年, AMD 再開行業之先河,推出了雙核處理器。

AMD 的客戶及業務夥伴已遍布中國,覆蓋科研、教育、電信、氣象、石油勘探等行業, AMD 的產品受到了中國市場與用戶的廣泛肯定 。

在中國, AMD 已與眾多 OEM 廠商建立聯盟,其中包括聯想、清華紫光、曙光、 方佳、中科夢蘭 等中國公司,以及 HP 、 IBM 、 Sun 等全球領先的計算機製造商。

『柒』 怎麼降低AMD內存延遲

這個需要在bios對內存時鍾參數調節,若沒有一定電腦知識不建議隨意調節,否則可能會燒毀內存。
其實不用調節這種時鍾,amd和Intel支持內存的方式不同,amd是以高頻率來提高內存的讀寫帶寬,一次讀寫數據可以很大,而Intel也是低延遲多段操作一段數據進行提高,所以辦公這種小數據的時候Intel更快,而游戲方面兩者相差不大的原因。
最簡單的比喻就是,amd 1秒處理1段1000數據,而Intel則是1秒鍾2段 每段500的數據。

『捌』 amd內存延遲高有什麼影響

內存延遲高主要是影響玩游戲及跑專業軟體的效率,比如FPS出現一定差異。
比如,AMD Zen 1架構的處理器,當處理器佔用超過一半以上時,內存如果延遲很高,可能造成游戲效率明顯下降,比如游戲的FPS最低幀不理想,對一些吃處理器的游戲問題比較明顯,不過Zen 2架構處理器增加了三級緩存,對游戲效果改善很大。

『玖』 AMD皓龍的優化內存

通過讓虛擬機直接管理內存,減少管理程序的干預以及相關的日常管理開支,大幅度提高虛擬化應用的性能。提高在不同虛擬機間切換的效率,有助於提高性能。高效地對虛擬機進行隔離,以確保運行安全。採用AMD Memory Optimizer(內存優化器)技術的集成DDR2 DRAM控制器
可以將128位的內存通道分割為2個獨立的64位內存通道,以提高內存訪問效率。擴大內存緩沖區以提高吞吐量採用突發寫技術(Write bursting)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讀/寫轉換,提高吞吐量優化DRAM分頁演算法,智能化地預測並從主內存獲取所需數據,提高吞吐量核心預取器可以從L1緩存直接獲取數據,以降低延遲並節約L2帶寬AMD平衡智能緩存
更大的共享3級緩存在核心之間高效地共享數據,有助於降低主內存的延遲每個核心專用的1級和2級緩存消除了共享2級緩存所產生的緩存污染,有助於提高虛擬化環境和大型資料庫的性能第三代AMD皓龍處理器的1級緩存,每個周期處理的負載數量是第二代AMD皓龍處理器的2倍,有助於保持CPU核心的滿負荷運行。AMD寬浮點加速器
128位SSE浮點性能,支持每個處理器的每個核心在每個時鍾周期中同時執行最多4個flops(是以前AMD皓龍處理器浮點計算速度的4倍),大幅度提高計算密集型應用和工作站應用的性能。與以前的AMD皓龍處理器相比,取指令帶寬、數據緩存帶寬和內存控制器到緩存的帶寬等全部翻番,有助於保持128位浮點管線的滿負荷了解第三代AMD皓龍處理器的詳細情況

『拾』 win11系統克不剋制AMD的CPU啊我的新筆記本電腦每天都提醒我更新win11

摘要 據悉,這次升級Windows 11系統後,AMD處理器三級緩存延遲可能增加3倍之多,這將影響對緩存、內存子系統敏感的應用,性能或損失3-5%,部分電競網游可能高達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