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敘利亞總統為什麼當面感謝普京
俄羅斯21日發布消息稱,敘利亞總統巴沙爾20日訪問索契,與俄總統普京舉行會談。巴沙爾上次訪俄是在2015年,俄開始在敘軍事行動不久後。對於俄敘總統此次會談,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1日表示,兩國總統討論了敘政治調解的可能方案。
俄塔社21日報道稱,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熱列茲尼科夫認為,俄敘兩國總統在敘利亞局勢由軍事行動階段轉向政治調解時期進行「對表」,將對敘利亞政治對話產生積極影響。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防與安全委員會第一副主席克林采維奇表示,俄敘總統會面表明,敘利亞戰爭將結束,但反恐戰爭結束後,俄羅斯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仍將保留,以保障敘利亞的穩定和防止外部干涉。
Ⅱ 最後一戰倒計時,俄敘集結重兵,要做什麼
敘利亞內戰已經持續了九年之久,在俄羅斯的協助下,大馬士革已經對多個主要城市恢復控制,收復了大片領土。但該國西北部的伊德利卜省仍然是叛軍組織和外部勢力的活躍點,在土耳其、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干涉下,多支武裝勢力揭竿而起,獲得外部支持後迅速發展壯大,已經擁有與敘政府軍對抗的實力,這也造成該地區成為難啃的硬骨頭,很難在短時間內徹底收復。
但是戰爭持續了這么多年,沖突各方已經失去了耐心,尤其是支持敘利亞的俄羅斯,為了盡快統一全境,俄軍將大量的作戰士兵和武器裝備源源不斷的輸送到敘境內。就在剛剛,俄敘聯軍集結重兵進駐沖突區,再次劃下一條開戰紅線,並在M4號公路南北兩側的安全區外圍建立了大量的陣地和防線,數千件重武器被部署在該地區。據外媒表示,根據俄敘聯軍的動作來看,針對叛軍組織的總攻之戰將打響,伊德利卜省的局勢或發生重大變化。
土耳其支持的反政府武裝「敘利亞國民軍」長期占據伊德利卜省的西北部地區,並靠近土耳其的邊境城市基利斯市,如果俄敘聯軍發起大規模圍剿,在土耳其軍方的庇護下,這些武裝分子極有可能越境進入土耳其境內,並有再次卷土重來的可能。所以在發起這次行動之前,俄敘聯軍已經清除了敘土邊境大量的軍事據點和躲藏點,防止武裝分子外逃,以達到全部剿滅的目的。
很意外的一點是,本月初,土耳其接連放棄了在敘利亞境內的多處軍事基地,其中包括最大的莫萊克基地,規模第二的謝爾莫格軍事基地也全部搬空,由敘政府軍正式接管。輿論認為,土耳其深知俄敘聯軍已經開始動真格了,要在伊德利卜省發起大規模軍事行動,如果不立即撤出必然會殃及自身。而現在,土耳其的戰略重心在納卡地區,所以俄敘聯軍也把控住最好的機會,針對伊德利卜省發起最後的總攻之戰。
Ⅲ 敘總統巴沙爾為何秘訪索契會晤普京
5月19日據俄羅斯報道,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俄羅斯總統普京17日在索契會見了敘利亞總統巴沙爾。佩斯科夫對記者說:「今天俄羅斯總統普京在索契與敘利亞總統巴沙爾舉行了會談。巴沙爾對索契進行了工作訪問。」
報道稱,佩斯科夫稱,普京祝賀巴沙爾在反恐斗爭中取得的巨大成功。普京表示,恐怖分子在關鍵據點放下武器,為制止他們在大馬士革周圍活動提供了保證。
報道稱,巴沙爾指出,自數月前雙方最後一次會面以來,出現了許多積極轉變。他說:「恐怖分子控制的區域大幅減少。近幾周來,數十萬敘利亞人已重返家園,還有數百萬人在回家的路上。穩定狀況正在改善,這一切都為我們不久前開啟的政治進程提供了方便。我們知道,這將會很不容易,因為有國家不希望敘利亞恢復穩定。但我們將與你們以及其他夥伴繼續堅定前行。我還想單獨感謝俄武裝力量,尤其是空天軍,他們近期對於打擊恐怖主義貢獻巨大。」
報道稱,兩位總統在會談數小時後發表了聲明。普京說:「我們今天協商在敘利亞的聯合反恐行動,指出敘軍取得的重大成績,得出推動政治進程的有利條件已經具備的結論。敘總統決定派自己的代表團參與組建憲法委員會,以起草該國基本法。俄羅斯歡迎敘總統的這一決定並將全力支持。」
來源:參考消息網(北京)
Ⅳ 俄羅斯在敘利亞戰場,用了哪些創新戰術呢
敘利亞的戰場上,俄羅斯採用了在現代戰爭中大量運用航空兵的創新戰術。對於俄羅斯來說,在敘利亞上不僅僅增加了經驗,還會出現現代的航空兵軍隊提供了重要的條件。同時為了俄羅斯的改革積累了大量的經驗,也為組建新的航空兵軍隊提供了經驗。
對敘利亞來說,正是有了俄羅斯在軍事上的援助,敘利亞政府軍才能在打擊反政府軍中獲得很多勝利,但是他對俄羅斯來說,此次在敘利亞戰爭中,可以為自己的軍隊改革提供了很多經驗。
Ⅳ 俄介入敘利亞的結局
俄羅斯的高調介入,敘利亞將以巴沙爾繼續掌握政權為結局,此後俄敘關系更好,俄羅斯將獲得長期軍事基地,敘利亞獲得經濟援助。
Ⅵ 敘利亞戰爭原因
敘利亞東古塔的戰事臨近尾聲,眼看和平在望,卻出人意料的傳來化武攻擊的消息,歐美主流媒體大肆渲染,各國政客也添油加醋,大放狠話。自從敘反對派控制地區杜馬鎮遭疑似化學武器攻擊之後,籠罩在敘利亞上空的戰爭陰雲迅速積聚:西方各國強烈譴責巴沙爾政權、特朗普警告24小時到48小時內做出回應,將發動軍事打擊;美、英、法元首通電話,協調行動,要聯合對巴沙爾進行強力回擊;同時特朗普中止對拉美的訪問,放棄出席「美洲國家領導人」會議,美軍航母戰斗群大規模向地中海集結;另一面俄羅斯總參謀部宣布俄羅斯軍隊進入一級戰備,同時俄羅斯在敘的防空導彈系統提高戰備等級……
與此同時,俄羅斯的股市和匯市崩盤,歐美對俄羅斯的金融攻擊讓俄羅斯損失慘重。就在世界猜測美國或法國會不會對敘利亞大打出手,美俄大戰一觸之發之際,敘利亞政府軍的一處空軍基地遭到導彈襲擊,八枚導彈被防空導彈摧毀了五枚,剩餘三枚命中目標,基地內據稱有俄羅斯和伊朗的軍人,共有四名伊朗軍人和三名俄羅斯軍人喪生,襲擊者是以色列,行動事先徵得了美國同意。這場襲擊可能是美國更大規模轟炸的路演。戰爭烏雲密布,美國和俄羅斯真的要在敘利亞大打出手嗎?美國和西方僅僅是泄憤還是真的要鑽進敘利亞的帝國墳場?拋開這些紛紜錯綜的表象,我們先來看看敘利亞發生了什麼,揭開背後的戰爭邏輯。
一、俄敘聯軍贏得東古塔戰役
我們都知道敘利亞是一個只有2000多萬人的小國,但是敘利亞戰爭卻不是一場小規模的戰爭,由於外部勢力的捲入,歷時七年的敘利亞戰爭被打成了一次小型的「世界大戰」。相信大家都應該還記得2016年11結束的阿勒坡戰役,當時的形勢就是幾乎所有在中東有重大戰略利益的國家都捲入了其中,包括我們中國。
在阿勒坡戰役中,中國、俄羅斯、敘利亞政府軍、伊朗、伊拉克、朝鮮、黎巴嫩真主黨等國家結成一方,美國、法國、英國、沙特、約旦、以色列、敘利亞反對派、庫爾德、ISIS、摩洛哥等為另一方,打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小型「世界戰爭」。最終,中國抓住了美國政府換屆的戰略契機,果斷派出了軍事顧問團訪問敘利亞,直接提供戰略戰術的指導,輸送大量戰略資源,快刀斬亂麻,迅速結束了纏斗四年多的阿勒坡戰役。阿勒坡戰役號稱是敘利亞戰場的斯大林格勒戰役,就此徹底扭轉了敘利亞政府軍被動挨打的局面,而中國軍隊出手,也展現了「陸戰之王」的風采。
而最近接近尾聲的東古塔戰役,我們可以看作是俄敘聯軍「攻克柏林」的戰役。東古塔雖然不像阿勒坡(敘利亞第一大城市,擁有近200萬人口)那樣是一個大城市,但是它卻臨近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可是說是威脅敘利亞政權心臟的尖刀。東古塔位於大馬士革東部郊區,為海拔600米的高地,包括眾多小城鎮和村莊,戰前擁有200萬居民,目前大約還有數十萬居民。敘利亞內戰爆發後不久,恐怖組織拉赫曼旅於2012年占據了東古塔,隨後敘利亞政府軍對東古塔進行了長達五年的包圍,可始終未能攻入東古塔。
並且隨著敘利亞政府軍在各個戰場上的節節勝利,東古塔地區成了反政府武裝在大馬士革郊區的最重要據點,最後的堡壘。許多在其它戰場被擊潰的叛軍也向東古塔地區集結,當地除了「伊斯蘭軍」、「沙姆自由人組織」、「拉赫曼軍團」等反政府武裝外,還有與「基地」組織有關聯的極端組織「征服陣線」等。
這些叛軍並非全是烏合之眾,其中許多都是原來敘利亞政府軍中的遜尼派武裝,這個跟伊拉克的伊斯蘭國也聚攏了大批原薩達姆政府軍中遜尼派武裝是一樣的。所以有比較強的戰鬥力,也很懂得軍事斗爭,他們早早地把東古塔地下挖空,變成了一個由地堡交織而成的堡壘,所以敘利亞政府軍一時也拿它沒有辦法。
事實上,政府軍對於東古塔的圍剿從未間斷,但是由於敘利亞政府軍的精銳都在外地征戰,根本奈何不了東古塔的叛軍。例如從2017年6月至9月,敘利亞政府軍對東古塔發動大規模的進攻,結果卻是以損失了1700多人,36輛坦克被擊毀而告終,根本就沒能攻入東古塔。
今年以來,由於敘利亞戰局大體已經穩定,政府軍已經消滅了除庫爾德武裝以外的絕大部分叛軍。2月18日敘利亞政府軍集結了6個師又三個旅,輔以地方民兵部隊再加上俄軍「顧問」和空軍支援,共計6萬餘人的精銳力量包圍了東古塔,決心拔掉大馬士革近郊這個最後的「釘子」。
此次東古塔參戰序列包括敘利亞政府軍的勁旅「老虎師」和敘利亞第一裝甲師。除了這兩支在內戰中一直活躍的精銳部隊以外,被抽調來參加東古塔圍攻戰役的部隊還有:敘利亞第14特種作戰師,第4機械化步兵師,第七裝甲師,第9裝甲師,共和國衛隊104空降旅,共和國衛隊105旅,共和國衛隊106旅,以及敘利亞空軍,俄羅斯空天軍,俄羅斯陸軍特種部隊,伊朗革命衛隊以及敘利亞民兵和伊拉克援軍。參戰兵力超過6萬人,並攜帶有超過500門榴彈炮和火箭炮進行火力壓制。
但是對於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軍而言,最大的敵人並不是被包圍的反對派武裝,以六萬多人的精銳之師,配以重型裝備和空軍支援,要消滅盤踞在東古塔的不足兩萬人的叛軍,無疑是一場小刀切黃油的戰爭。問題是只要俄敘聯軍擺出決戰的姿態或將要獲得勝利時,帝國主義分子就要站出來搗亂。
東古塔開戰才沒有幾天,眼看著敘利亞政府軍的節節勝利,美國等西方國家就坐不住了。2018年2月24日,美國、英國和法國推動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第2401號決議,要求敘全境連續停火至少30天,呼籲解除對東古塔地區等4個區域的圍困,以維持對這些區域居民食品和葯品等物資供應,就是為了給叛軍解圍,然而沖突各方均無意遵守這一決議。
只是迫於西方的壓力,也出於人道主義的考慮,政府軍開辟了兩條供平民逃生的通道。2018年3月17日,俄羅斯駐敘利亞停火協調中心表示,已有1.7萬余名敘利亞平民從敘東古塔地區撤離。次日,敘政府軍坦克出現在東古塔地區的薩格巴鎮,宣告政府軍已收復東古塔百分之八十土地。剩餘的叛軍聚集在杜馬鎮等少數地區,成為瓮中之鱉。
3月18日,也就是敘利亞政府軍收復薩格巴鎮的當天,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視察東古塔前線,受到了將士們的熱烈歡迎。巴沙爾登上了一輛坦克,向政府軍官兵發表了鼓舞人心的講話,他說「你們射向恐怖分子的每一顆子彈都在改變地緣平衡,你們駕駛坦克每前進一米都在改變世界的政治版圖。」
而與此同時,在敘利亞的北部戰場,土耳其大軍也於3月18日開進了阿芙林城,佔領了阿芙林地區,可以說這一天是敘利亞戰場的又一個轉折點,其戰略意義相當於當年的蘇聯紅軍和盟軍分別攻破了納粹德國的首都柏林。標志著敘利亞戰場已經接近尾聲,如果美國和法國不加以大規模干涉,直接參戰的話,敘利亞戰爭將就此劃上句號。
二、美國、法國和英國等西方國家不甘心失敗
從敘利亞南部戰場和北部戰場的態勢來看,我們就會發現,美國又被俄羅斯給坑了。當初土耳其悍然發動橄欖枝行動,進攻阿芙林地區的庫爾德武裝時,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感覺很詭異,甚至一些國內的公知給北約捧臭腳,說土耳其進攻阿芙林,最難受的是俄羅斯、伊朗和巴沙爾政府,北約勢力再次進入敘利亞,將會不斷地打壓伊朗,切割巴沙爾,吞食俄羅斯在敘利亞的地盤。北約是兵不厭詐,將要板回一局,取得敘利亞戰爭的勝利。
那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在面對國家核心利益上,土耳其寧願背叛或退出北約。土耳其擁有1800多萬庫爾德人,如果任由美國扶持庫爾德裝備在敘利亞北部建立邪惡走廊,將對土耳其後患無窮,可能將導致土耳其長期的分裂和內戰,因為敘利亞的庫爾德武裝就是由土耳其境內的庫爾德工人黨控制的。
所以,我們從戰爭的結果來看,簡直就是土耳其與俄羅斯、敘利亞政府軍和伊朗天文無縫的配合作戰,消滅了西方在敘利亞扶持的最後兩支叛軍。當然庫爾德武裝還談不上消滅,但是如果美國和法國不對敘利亞展開大規模干涉的話,殘余的庫爾德武裝向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軍投誠,將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事實上,隨著東古塔戰役的勝利,大馬士革南部地區的叛軍已經紛紛向政府軍投降了。
敘利亞戰爭發展到今天這個地步,可以說,美國、以色列和西方在敘利亞下了這么一盤大棋,已經到了滿盤皆輸的地步了。3月29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將從敘利亞撤軍,確實,如果再不撤軍,美國在敘利亞的幾千人的武裝就會被包了餃子,前年阿坡坡戰役結束時,也有幾百名來自美國、法國和以色列的軍事教練、顧問和情報人士被俘。面對俄羅斯、土耳其、伊朗和敘利亞的聯合圍毆,美國也是強龍難壓地頭蛇。
然而現實總是那麼富有戲劇性,就在特朗普宣布美國將要撤軍的當天,敘利亞前殖民地宗主國法國站了出來,法國總統馬克龍在接見庫爾德領導人時承諾說將派遣軍隊進入敘利亞曼比季,與當地庫爾德武裝並肩戰斗,以抵禦土耳其的進攻。據法國《巴黎人報》報道,由庫爾德武裝主導的「敘利亞民主軍」代表團29日會見了法國總統馬克龍,代表團代表稱,馬克龍承諾將支持其對抗極端組織和抵禦土耳其進攻的斗爭,打算「盡快」向曼比季派遣法國特種部隊,部隊人數尚未透露,法國此次派兵將與美國方面協同行動。這則消息讓世人感到法國骨子裡的「大國情結」。
我們要知道法國已經太久沒有打仗了,如果我們不算利比亞戰爭(主要是薩科奇主導的空襲),法國軍隊的上一次戰爭還是越南戰爭。我們都知道,在越南戰場上,中國派出了以陳賡大將為代表團長的軍事顧問團,指導越南打贏了奠邊府等著名戰役,徹底把高盧雄雞給打焉了,此後半個多世紀再也不敢胡亂囂張了。那麼,又是什麼力量促使馬克龍作出了參戰的決定呢?
首先是現實利益。我們都知道,馬克龍在當選總統前,曾經在羅斯柴爾德集團下面的投行工作,並積累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所以,馬克龍就是以羅斯柴爾德為代表的猶太金融資本的一個棋子,眼見庫爾德人撐不住了,著急的不僅是以色列和美國,歐洲的猶太金融資本集團也坐不住了。所以才會有馬克龍的參戰。當然,曾經以「奧斯曼的巴掌」怒懟美國的埃爾多安也不是省油的燈,埃爾多安以前所未有的措辭譴責法國支持恐怖組織。
其次是歷史原因。此次法國試圖派兵進入敘利亞,看似是「半路殺出程咬金」,但如果向前追溯的話,就並不顯得過於突兀。十字軍東征那會兒太過久遠,就不說了。法國在近代與敘利亞也關系也頗深,拿破崙曾於1799年率軍攻打過敘利亞。1861年法國以「人道主義使命」為由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中的馬龍派基督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1916年5月,法國通過與英國簽署的「賽克斯-皮科特」協議將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亞洲部分領土「大敘利亞」(包括敘利亞和黎巴嫩)等納入勢力范圍,成為敘利亞的宗主國。
既然歐洲猶太資本要參戰,就要把敘利亞的水攪渾,於是我們就看到了這幾天關於敘利亞的化武攻擊的新聞。在輿論戰場充當急先鋒的卻是英國媒體,4月8日,英國BBC率先披露,敘利亞反對派武裝頑強堅守東古塔地區的最大城鎮杜馬(Douma)曝出遭到沙林毒氣攻擊,據當地醫療人員、救援人員表示,杜馬鎮上方出現毒氣向下飄進鎮里,造成至少70人喪命。臭名昭著的敘利亞救援組織「白頭盔」(The White Helmets)在推特上發出一張杜馬鎮照片,照片中可看出地下室內有多達數十具遺體。該組織發文表示,死亡人數可能再繼續攀升。
一時間,歐美主流媒體爭相報道,美國國務院也跳出來說,「敘利亞政權對自己的人民使用化學武器早有先例,而俄羅斯最終必須承擔對無數敘利亞人展開野蠻襲擊的責任。」這種情形我們曾經在科沃戰爭前聞到過熟悉的味道。
這說明了美國、法國和英國並不甘心在敘利亞戰場的失敗,他們想要板回一局。很可能會大打出手,只是可惜的很,現在的局面對他們非常不利。
三、美國會鑽進敘利亞的帝國墳場嗎?
我在前面的文章里就已經說過了,現在的敘利亞戰場,隨著土耳其的倒戈,事實上已經進入到了中東戰爭的第二階段,即中東地區諸強爭霸的階段。土耳其、伊朗、沙特和以色列、埃及等地區強國將要一決雌雄,展開爭霸賽。目前來看,斗爭的主線是土耳其聯手伊朗、敘利亞對付以色列和庫爾德、沙特。
按照中東戰爭發展的邏輯,應該是等到地區爭霸賽結束了以後,中國和美國兩個全球性大國才能介入。對於中美而言,不管是誰,如果沒有戰略定力,率先捲入敘利亞戰場,敘利亞都有可能變成其「帝國墳場」。所以現在許多人都在擔心,美國要在敘利亞大打出手了,俄羅斯要撐不住了,然後唇亡齒寒,俄羅斯倒了,中國也會倒大霉了。這些都是無稽之談,敘利亞戰場就是一個陷阱,中國和美國,誰先掉進去,就會變成誰的帝國墳場。
目前來看,中國是不太可能早早捲入其中的,土耳其和伊朗這兩個中東雙雄都會站在中國這邊,再加上俄羅斯,在中東撐個兩三年,一點問題也沒有。土耳其已經徹底與美國和西方鬧翻天了,法國的介入雖然可以嚇阻土耳其軍隊前進的步伐,但是並不能阻擋埃爾多安剿滅庫爾德武裝的決心。對於土耳其來說,誰支持庫爾德武裝,支持庫爾德獨立,就是它的敵人。顯然它現在與以色列、法國和美國已經勢不兩力,而與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和俄羅斯則是天然的同盟了。所以現在的土耳其現在已經不能視為一個北約國家了,雖然它是北約第二軍事大國。
伊朗這幾年一直都是低調的潛行,但是論綜合國力,伊朗卻絲毫不遜色於土耳其。他的第一號敵人是以色列,第二號的敵人則是沙特。表面上看,在敘利亞戰場上,頻頻露臉的是俄羅斯和土耳其,但是伊朗才是真正的重量級國家。因為伊朗掌握了經伊拉克到敘利亞和黎巴嫩的什葉派之弧,背後有俄羅斯和東方神秘大國的撐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比勢單力孤的土耳其更強,也比外來戶俄羅斯更強。俄羅斯本身也是伊朗請君入瓮給請過來的,就是方便伊朗躲在俄羅斯巨人的後面,背地裡動手。俄羅斯派到敘利亞來的軍隊不過一兩萬人,但是伊朗卻在敘利亞部署了十萬大軍,其中大多是精銳的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
在這一輪剿滅ISIS頭號恐怖組織的戰爭中,我們只看到了普京在全球媒體上大出風頭。然而,我們卻很少有人聽說過蘇萊曼尼。事實上,他起到的作用絲毫不遜色於普京大帝。蘇萊曼尼被稱作「伊朗的隆美爾」,「中東最強大的個體」,白宮前安全官員理查德·克拉則稱,蘇萊曼尼擁有「魔鬼般的天才能力」。當伊拉克軍隊剿滅ISIS以後,伊拉克北部的許多村莊的牆壁上都寫著「從摩蘇爾到拜阿季,感謝蘇萊曼尼」。以表彰他在戰勝伊斯蘭國的傑出貢獻。
但是很搞笑的是,蘇萊曼尼正是從兩伊戰爭中成長起來的軍事天才,年僅三十歲就被任命為伊朗革命衛隊第一塔拉赫師的師長,譽為少年將軍,2011年被授予伊朗最高軍銜「少將」,這幾年他統帥大名鼎鼎的「聖城旅」和伊斯蘭革命衛隊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所向披靡,立下了赫赫戰功。只不過國內很少有媒體報道他,低調的蘇萊曼尼就是低調的伊朗的真實寫照。
美國總統特朗普8發推譴責敘政府軍,「被施加暴行的地區已被敘利亞軍隊封鎖,外界完全無法進入。俄羅斯、阿薩德及伊朗要對這場暴行負責,他們將付出巨大代價。」
4月9日晚23時,特朗普在內閣會議上譴責了敘利亞化學武器行為,並表示他將會在「接下來24—48小時內」,決定是否對敘利亞進行軍事打擊。而敘利亞政府則向媒體表示,針對敘利亞政府以化武攻擊平民指控「百分之百是捏造」,捏造這些故事只是為讓美國轟炸敘利亞行動合理化。但是弱國無外交,敘利亞的話沒有人聽,面對西方的栽臟陷害,俄羅斯都百口莫辯,何況敘利亞。事實任何明眼人都能看出,敘利亞完全沒有必要在東古塔戰役已經取得勝利的情況下使用化武。
與此同時,在聯合國安理會的外交斗爭也在緊張進行,由於美國和俄羅斯提交的三份草案,均未能通過。美國起草的決議草案,要求授權各國對誰是敘利亞化武襲擊的責任方展開獨立調查,俄羅斯投了反對票。俄羅斯起草的兩份草案,同樣要求進行對化武襲擊的調查,但反對獨立調查。一份草案要求,調查組織向聯合國作報告,由聯合國決定責任方,美國反對。另一份要求,總部在荷蘭海牙的「禁止化學武器組織」前往敘利亞疑似化武襲擊事發地展開調查,美國也反對。
當然,我們都知道的,在西方大國眼裡,聯合國就昌個擺設,所謂的聯合國決議只是走一個過場,此前美俄均表示要對對方草案予以否決。現在我們就能明白,為什麼這一次博鰲亞洲論壇期間,聯合國秘書長古鐵雷斯要來華訪問並參加博鰲論壇了,因為聯合國五常只有中國是真心實意地尊重聯合國的。
針對所謂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一事,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妮基·黑莉比當年拿著洗衣粉的國務卿鮑威爾還要霸道。當地時間周一(9日)她對聯合國安理會表示,無論聯合國允不允許,美國都將對敘利亞政府採取行動,並指責俄羅斯對此「蓄意阻撓」。確實,對於美國來說,現在萬事俱備,只欠下令。
從各方面消息來看,美國正在有條不紊地展開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依靠「敘利亞使用化學武器」事件,輿論准備已經完成,無論事件真實與否,美國都擁有了對敘動武的道義理由。同樣的配方,同樣的味道,與當年指控薩達姆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如出一轍,現如今伊拉克戰爭已經過去15年,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影子都還沒找到。只留下鮑威爾的洗衣粉,成為江湖的傳說。
與輿論戰同時展開的是西方國家的密切溝通,協調立場。
4月10日19時,在與特朗普進行溝通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回應稱,敘利亞發生的攻擊事件是野蠻的,我們正在與盟國一起努力評估到底發生了什麼。4月10日22時,法國總理菲利普稱,沒有對化武攻擊的回應的話,外交手段是不可信的,並將與美國就敘利亞問題密切合作。4月10日2時,法國總統馬克龍宣布稱,法國將繼續與英國、美國的盟友就敘利亞問題進行溝通,並承諾法國對敘利亞地區的空襲目標均是化工廠。而據外媒報道,針對「敘利亞化武事件」,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美國總統特朗普已經兩次舉行電話會談,要求國際社會堅決應對。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應對敘利亞的問題,除了積極與盟友溝通外,美國總統特朗普宣布取消4月12日至14日訪問拉美,並參加「美洲國家首腦會議」的行程。此外美國唐納德·庫克號導彈驅逐艦目前就位於地中海東部,離塔爾圖斯僅100公里,可能率先使用60枚戰斧巡航導彈對敘利亞實施打擊。
而美國方面也在加緊調兵譴將,以「杜魯門」號航空母艦為首的戰斗群4月11號離開弗吉尼亞州諾福克海軍基地前往地中海執行任務。「杜魯門」號航母戰斗群包括「諾曼底」號導彈巡洋艦(USS NORMANDY),「阿利·伯克」、「巴爾克利」、「福萊斯特·謝爾曼」和「法拉格特」號導彈驅逐艦,「賈森·鄧納姆」和「蘇利文」號導彈驅逐艦將於晚些時候加入戰斗群,共計有七艘配備宙斯盾的戰艦,整個戰斗群約有6500名官兵。而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10日報道稱,德國「黑森」號護衛艦也加入戰斗群。
短短的一個月時間,美國和西方世界與俄羅斯之間就上演了從外交大戰到金融大戰,再到軍事沖突的戲碼。想想3月20日特朗普還親自打電話給普京,祝賀他當選,並稱兩人將很快會面,這還不到一個月,就走到了戰爭邊緣。面對美國的戰爭威脅,俄羅斯也毫不示弱,宣稱俄羅斯海陸空三軍全面戰備。現在的問題是,美國和西方是僅僅空襲一翻泄憤,還是真的要奪回推動的敘利亞戰場?鑽進敘利亞帝國墳場?讓我們拭目以待。
感謝我們的先烈們浴血奮戰,建立了這個強大的國家,讓我們遠離戰爭與災難。感謝我們強大的黨,我們強大的人民軍隊,讓一切敵人不敢染指。珍惜我們現在寶貴的和平吧,和平不是理所當然的,而是稀缺的,正是那些長眠地下的英烈們,用生命替我們換來了和平。
Ⅶ 俄軍出兵敘利亞過去三年,為何戰爭還未結束
俄軍出兵敘利亞過去三年,而且投入了很多的經濟,戰爭還沒結束,但是看形勢卻是對俄羅斯和敘利亞很有利的,讓俄羅斯也是收獲很大,這點一開始誰都沒想到。
俄軍通過4年多的戰斗,不僅充分鍛煉了隊伍,而且檢驗了俄羅斯軍隊實行軍事改革的成果。在伊斯蘭國武裝在敘利亞和伊拉克境內四處攻城略地,大肆擴張之時,美國和西方國家都沒法遏制極端武裝。而俄羅斯卻在敘利亞打出了一片新天地,通過這場戰爭,俄軍的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俄軍入敘作戰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保住了親俄的阿薩德政權,維護了俄羅斯、敘利亞乃至整個中東地區的關鍵戰略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