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山東聊城有什麼特產
要說聊城的特產,很多,但是都不容易攜帶,要適合的,就選擇魏氏熏雞ba,在鳳凰台向南500米路東。那是總店。
魏氏熏雞
傳統名吃。遠香齋魏氏熏雞由聊城魏兆松始創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馳名於道光二十年(1840)前後。因當年運河水陸交通便利,得以暢銷省內外。製作時,選用外形豐滿、肉多肥嫩、體重1至1.5公斤的當年生無病活雞,先加工成扒雞,再向腹內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葯料,放在鋸末(木屑)煙頭上熏制。經熏制的扒雞色澤栗紅,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葯香濃,肉嫩骨酥,原汁原味,肉質梗韌,香而不膩,嚼後有餘香,四季皆宜食。吃時泡洗蒸透,順絲撕食。可存1年左右不變質。堪稱上等美餚和饋贈佳品。
華夏名吃「魏氏熏雞」始創於嘉慶十五年(1810)年,距今已有200年的歷史。先祖魏永泰第六代傳人魏更月,又名「魏老六」,繼祖傳秘方融現代工藝於一體,以「選料精良、製作精細、質量過硬、信譽至上」為宗旨,將「龍勝齋魏氏熏雞」的優良品質傳入當今,發揚光大。「魏老六熏雞店」願將我國獨有產品,聊城名吃「魏氏熏雞」奉獻給廣大消費者。 「魏氏熏雞」選取肥嫩無病的活雞,經過十二道工序,配以二十多種名貴中葯材熏制而成,熏雞色澤栗紅,皮縮裂,胸腿肉外露,掐之無彈性,具有水分少,葯香濃,嚼有餘香,既可下酒,又佐茶,易於存放,便於攜帶的特點,產品銷往全國各地,被列為聊城名吃之首。我店為正宗祖傳魏氏熏雞老店,19世紀50年代「龍勝齋魏氏熏雞」被選為「滿漢全席」上等佳餚。1935年,老舍先生於青島會友時,偶然品嘗了「龍勝齋魏氏熏雞」,便為其另具一格的味道及鐵骨錚錚的外形而贊嘆不已,遂贈於「鐵公雞」的美譽。此後,聊城「鐵公雞」美名被廣泛流傳,成為「龍勝齋魏氏熏雞」十分形象的別稱。早在20世紀80年代,我店就受到了市政府及各新聞媒體的極大重視。市委領導曾先後多次在各報社、電視台記者及其他宣傳人員的陪同下,到我店來視察采訪,並分別在電視台、廣播電視台及1984年的《市場信息》報頭版頭條播出報道。1999年10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內貿易部確認為「中華老字型大小」。2002年4月,又被評為「2002年中國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遊節指定產品」……所有這些,都成為「龍勝齋魏氏熏雞」發展道路上不可抹煞的榮譽。
B. 山東聊城 特產有哪些
1 風味小吃——山東煎餅
煎餅有刮、攤、滾三類,泰安煎餅屬於刮煎餅。它以玉米、高梁、穀子、地瓜乾等為原料,經粉碎成糝,磨細成糊,攤在鏊子上,邊烙邊刮即成。
特點: 味道可口,香味濃郁
2 淄博特產
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是淄博特產,亦為全國名點之一。圓形黃色,薄如紙片。正面布滿芝麻,背面充滿酥孔,口感酥、脆、香,有咸、甜兩種,用印花紙包裝,易於攜帶。
淄博美術陶瓷
淄博為我國大型陶瓷生產基地。當地生產的藝術陶瓷更是聞名遐邇。淄博藝術陶瓷造型渾厚古樸,色澤絢麗多彩。
3 煙台特產
煙台土地特產有煙台蘋果、煙台大櫻桃、萊陽梨、山東風味小吃、福山拉麵、蓬萊小面、炸蠣黃、煙台葡萄名酒、至寶三鞭酒。
黑刺參
黑刺參屬棘皮動物門海參綱刺參科,多生長在海底岩礁、礫石地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是重要的葯材和滋補品,是牟平沿海珍貴海產品之一。味道鮮美,營養豐富。養馬島和馬山嘴外海均產,以養馬島後海為多為好。養馬島後海海參的分布面積約8000畝,個體較大,資源較為豐富,年宜捕量約有3000斤(干品)。
刺 參
刺參是我國20多種食用海參中質量最好的一種,也是蓬萊最重要的海產珍品之一。刺參屬棘皮動物海參綱,體呈圓筒狀,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規則的圓錐體肉疣,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3條不規則縱帶。刺參喜生活在水深3-15米、底質為岩石、海藻生長繁茂、風浪沖擊較小、無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區。刺參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不含膽固醇,是高級的滋補品,為海珍品之冠。還含有硫酸軟骨素,有強體抗衰、抑制腫瘤的功效。中醫認為:「海參性溫補,足敵人參」。
櫛孔扇貝
櫛孔扇貝是蓬萊市主要養殖海產品之一。櫛孔扇貝在生物分類學上屬瓣鰓綱扇貝屬,兩殼有放射肋,形若扇狀,殼面褐色,有灰白或紫紅色紋彩,極美麗。蓬萊海域扇貝生產歷史悠久。據史料記載,早在5000年以前,沿海漁民就對扇貝進行采捕。扇貝除了供食用外,漂亮的貝殼還被用做裝飾品,加工成貝雕工藝品。70年代,櫛孔扇貝人工育苗和養殖技術研究獲得成功,扇貝養殖規模迅速擴大。90年代以來,蓬萊市櫛孔扇貝養殖面積已突破2.4萬畝,年產量超過8萬噸。
萊陽梨
萊陽梨產於萊陽,以其獨特的清香甜脆著稱於世,清朝曾被列為皇家貢品。購買指南:上好的萊陽梨大小適中,皮微黃,麻點兒稀,把兒細,入口甜而不膩,帶有一種清香。
天鵝蛋
天鵝蛋學名紫石房蛤,屬海洋雙殼貝類,是煙台沿海名貴海產品之一。一般生活在水流暢通、粗砂、礫石海底。分布於牟平養馬島後海「小象島」與養馬島之間的一狹長水域內,面積約100畝。屬冷水性貝類,耐寒性很強。個體較大,有的長達115毫米以上,體重超過半公斤,且蛤肉肥滿,味道極為鮮美,營養價值較高。
萊州玉雕
萊州玉產於萊州城西優游山,相傳歷史上有村民見到鳳凰落於該山頂上,由「鳳凰不落無寶之地」的傳說,引起了挖山尋寶之熱,果然挖出了晶體透亮的寶玉——萊州玉。勤勞智慧的萊州人民用靈巧的雙手將一塊塊寶玉雕刻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藝美術品。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萊州玉雕受到了中外遊客的青睞,成為熾手可熱的旅遊紀念品。
福山蘋果
福山蘋果栽培的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20多年的歷史。素以色澤艷麗,皮薄肉脆,香氣馥郁,品質佳良而馳名中外,在國內外市場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六七十年代一度成為黨和國家領導人舉辦國宴、招待外賓的重要果品。年出口量達6000噸,無論是蘋果產量、質量還是出口創匯方面在全國均名列前茅。福山位於膠東半島東北部,自然條件和土壤條件均適於蘋果生長,而且尤以青香蕉、紅香蕉風味獨特。根據測定,福山蘋果每千克含糖120-160克,蛋白質1.8克,鈣90毫克,磷7毫克,胡籮卜素0.64毫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年提高,蘋果將成為必要的副食品之一。在長期的栽培管理實踐中,廣大果農摸索了一整套高產、穩產、優質低成本的栽培技術。該區現有蘋果品種100餘個。為了發展「兩高一優和出口創匯的蘋果生產,近年來福山區緊緊圍繞蘋果生產上質量、上檔次、上水平,大力發展以優質紅富士等新品種為主要的蘋果生產。目前全區蘋果新品種面積10餘萬畝,占蘋果總面積70%以上。蘋果總面積14萬畝,年產5000萬公斤以上。
金錫鑲工藝茶具
金錫鑲宜興紫砂茶具,是具有實用、欣賞、收藏等多種價值的仿古工藝珍品。著名書法家歐陽中石先生看到產品後,欣然題詞:「中華紫金齋」。該產品屬國寶禮品,黨和國家領導人曾多次把它贈送給外國友人。宜興紫砂茶具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其獨特的原料和科學的工藝,使紫砂茶具具有保持茶味、茶香、茶色的性能,使品茶者在味覺、嗅覺、視覺各方面都得到美的享受。
4 濰坊特產
安丘草莓種植歷史悠久,改革開放以來,全市草莓栽培面積逐年擴大。1995年石埠子鎮被命名為「中國草莓之鄉」。安丘草莓果實個大色紅,甜酸適度,有其獨特的芳香,含有豐富維生素C,可鮮食、冷凍或制果醬、果汁。安丘草莓栽培技術在我國北方首屈一指,可做到全年供應,鮮果除了供本市場外,還遠銷北京、上海、天津、大連、青島等大中城市,深受歡迎。隆冬或早春生產的草莓,多被各大賓館訂購,並出口日本,產品供不應求。
5 威海特產
山花地毯
山花地毯花色繁多,製作精美,特別是編織提花地毯和簇絨工藝地毯,風格融貫中西,片剪細膩傳神,是一種高品位,有藝術欣賞價值的地毯精品,深受中外用戶的喜愛。
威海大花生
威海是山東大花生的重要產區之一,年產量20多萬噸。威海大花生果型大,籽粒飽滿,果皮潔白,果仁色澤鮮艷,清脆香甜可口。由於威海大花生生長期長,達到180天左右,養分光照充足,氨基酸合成比較全面,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高,營養豐富,因此在國際市場上倍受歡迎。
威海對蝦
威海地處山東半島的東部,沿岸各大海灣均是對蝦洄遊、繁衍、棲息的場所,因此具有得天獨厚的捕撈和養殖條件。年產量為2萬多噸。鮮活對蝦體色青中襯碧,玲瓏剔透。熟後通體橙紅,如珊瑚雕就,觀之色艷悅目,食之鮮美異常,為蝦類上品。
6 青島特產
青島啤酒
青島啤酒是中國久負盛名的名牌產品,中國啤酒第一馳名商標。青島啤酒採用優質原料、特有菌種、應用經典釀造工藝和獨到的後熟技術精心釀制,素以泡沫潔白細膩、澄澈清亮,酒體醇原柔和、香醇爽口、持久掛杯而馳譽海內外,曾7次榮獲金獎、3次在美國國際評酒會上榮獲冠軍。青島啤酒自1954年出口以來,現已暢銷四十多個國家及地區。
嶗山璐石
嶗山璐石又名海底玉,產於嶗山東部的仰口灣。色澤有墨綠、翠綠、灰綠,以翠綠為上品。通過雕琢,光澤透亮。嶗山璐石可作盆景及裝飾品。因為多年沉積海底,供於案上,過雨天則顯露珠之特點,這是其他藝術製品中所不見的。嶗山璐石的自然紋理及斑點有的似瀑布、流雲、山峰等等。現在,已建成嶗山璐石博物館,其產品遠銷東南亞各國。
青島貝雕
青島貝雕工藝品廠始建於一九六二年,至今已有三十多年歷史,是生產經營貝雕工藝品的專業工藝美術廠。青島貝雕工藝品廠產品繼承和發揚了中國的傳統工藝,以珍稀螺殼為原料,綜合玉、木雕和螺鈿鑲嵌等工藝特點,精心雕琢成平、浮、立體形式的掛畫、首飾和旅遊紀念品,深受賓客喜愛。尤其以近期研製的大型立體件《九龍壁》、《龍風寶瓶》、《龍舟》、《珍貝鑲嵌雙面座屏》,精美絕倫,頗具觀賞和收藏價值。工藝師巧用貝殼的天然色澤和紋理形狀,精心雕琢成多種工藝品,以構圖新穎、工藝精湛、色彩絢麗、寓意深切而享譽中外,其展品陳列在北京中南海、人民大會堂、毛主席紀念堂、北京國際機場、亞運村等地。 產品曾榮獲國家旅遊局頒發的「天馬」金獎, 中國工藝「百花獎」銀杯獎(最高獎),產品遠銷世界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產品現有七大系列近千餘件花色品種,主要包括以花鳥、人物、山水、靜物為題材的貝雕工藝掛畫、屏風等,規格齊全,形式多樣,具有鮮明的裝飾性和欣賞性,適用於各種大賓館的客廳、會議廳及家庭和藝術裝飾。還有便於攜帶的小型畫屏、紀念品、首飾品和立體擺件,均深受國內外賓客的喜愛,是饋贈親友、喜慶致賀、表彰紀念的佳品。
嶗山雲峰茶
嶗山是「海上第一名山」,天下第二叢林」之美譽,獨特的地理環境,肥沃的土地,優質的水源培育出的嶗山茶,色、香、味、形俱佳,名揚海內外。嶗山種茶歷史悠久。嶗山雲峰茶的成品茶屬於綠茶,由精選嶗山鮮茶用現代工藝加工而成。由於此地氣候溫暖濕潤,光照較強,霜期也較南方長,加之晝夜溫差大,茶樹生長發育慢,有充分時間積累養分,故嶗山茶內含營養物質豐富,有大量的多酚類、咖啡鹼、芳香物質和蛋白質、 氨基酸、維生素等有益人體健康的成分。 常飲用嶗山雲峰茶,清心明目,興奮解倦,止渴解毒,軟化血管,促進血液循環,特別是茶內氨基酸和咖啡鹼含量高,茶湯濃醇鮮爽,飲後頰齒留香,令各方品茶者贊不絕口。
即墨老酒
即墨老酒以獨特的原料和工藝釀造而成,具有獨特的地方風味。即墨老酒不僅暢銷全國各地,而且遠銷新加坡、日本、香港等國家和地區。在國內外久負盛譽。中華人民共和國輕工部出版的《黃酒釀造》一書稱「長江以北,以山東省黃酒生產為最,而『即墨老酒』尤負盛譽。」即墨老酒的原料為黍米、麥曲和水。在釀造工藝上繼承和發揚了「古遺六法」,即「黍米必齊,曲櫱必時、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熾必潔、火劑必得」。所以即墨老酒有「滋補健身之佳釀」的美稱,並被中醫選為「葯酒」。據多年臨床驗證,即墨老酒含有少量乙醇,而在其氧化過程中對人體有舒活血、驅風寒、健脾胃的功能,對關節炎,腰腿疼及婦科病和體弱者均有明顯療效,適量飲用具有強心肌、軟血管、降血脂、降膽固醇的效用。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顧問,營養學家於若木先生說:人們都說啤酒是「液體麵包」,從這個意義上講,即墨老酒就是「液體蛋糕」了。
山東特產有青島啤酒、山東大花生、煙台蘋果、萊陽梨、肥城桃、龍口粉絲、德山東特產有泰安淄博煎餅、章丘大蔥、樂陵金絲小棗、青島啤酒、煙台蘋果、落花生、萊陽梨、肥城桃、龍口粉絲、德州扒雞、萊蕪香腸、萊蕪燒餅、東阿阿膠、郊東地瓜干、山東高粱飴、濰坊風箏、淄博料器、長清木魚石等等。州扒雞、東阿阿膠、濰坊風箏、淄博料器等。
C. 問下山東聊城在山東那個位置.在多少人口、和最好更多方面、
聊城市地處經濟較為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此交匯,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祖國東西的膠濟邯鐵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黃金大十字」。聊城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西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聊城市位於北緯35°47'~37°05'和東經116°16'~116°32'之間,南北直距138公里,東西直距114公里。總面積9700平方公里,2008年末全市戶籍人口635.24萬人,外來流動人口約120萬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640人。其中,少數民族38個,約有6.73萬人。市境地處黃河沖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耕地面積553183公頃,人均耕地面積1.49畝。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半乾燥大陸性氣候。氣候適宜,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時數在2463~2741小時之間,無霜期200天左右。聊城市轄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平凡、東昌府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省轄市臨清市,下轄137個鄉、鎮、辦事處,9000個村委會。2001年末,全市企業單位1219個,事業單位1481個,機關單位1010個,全部單位在崗職工人數為325020人。
聊城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市境發現了距今約六七千年的100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造就了許多名人;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5)間曾數次興工開復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今之東昌府區)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市境商貿昌盛,農業、紡織業、印刷業、筆業、工藝品生產業、磚窯業、食品業、造船業、漕運業發達。民國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民國時期,聊城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國初,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范學校等。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
聊城資源豐富、交通便利、通訊發達、旅遊業成為新興產業。聊城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果品、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麥、鴨梨、圓鈴大棗、香瓜、小尾寒羊、魯西黃牛等名優稀特產品馳名中外,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居全國首位,久負盛名的冠縣鴨梨種植面積達60萬畝,為全國之最,肉牛年出欄100多萬頭,肉雞年出欄500多萬只。水利資源充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加之位於黃河位山灌區上游,水利條件十分優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為454.86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資源42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9.51億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石膏、鐵等地下礦藏豐富。地熱資源尚待開發。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品種500多個,經濟作物品種107個,蔬菜品種600多個,葯材品種61個,林木果樹品種225個,花卉品種146個,飼養動物品種95個。聊城是山東省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聊城鐵路編組站是京九線上的4大編組站之一。從聊城出發,1小時到達濟南空港,4小時到達青島海港,4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北京。 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網路立體化的現代化電信網路。聊城還開通了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通訊網路。「聊城信息港」是中國公眾多媒體信息網的一部分,它與國外信息網相連,實現了與世界資源共享。 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然資源與人文景觀相互交融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名勝古跡2700多處,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景觀有470多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5處,特別是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聊城經濟發展迅速、百業俱興。2007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839.45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38.84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91.9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208.66億元,一、二、三產業結構比例為29.5∶43.5∶27.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312元。 工農業總產值573.47億元。 實有耕地面積553183公頃,農業人口人均佔有耕地1.84畝,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63.01億元,糧食產量423.87萬噸,棉花產量8.47萬噸,油料產量27.70萬噸,水果產量34.99萬噸,蔬菜產量743.66萬噸,肉類總產量39.20萬噸,禽蛋產量30.10萬噸,大生畜年末存欄150.55萬頭,水產品產量39.08萬噸,農民人均純收入2353元,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492元。 全部工業總產值453.45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93.40億元。全市工業企業1301個,大中型工業企業102個(國有工業企業53個),小型企業260個。國有工業企業87個、總產值965123萬元,集體工業企業57個、總產值299471萬元,股份合作工業企業12個、總產值114154萬元,股份制工業企業84個、總產值1026504萬元。外商及港澳台工業企業16個、總產值130033萬元,中央工業企業1個、總產值9577萬元,省屬工業企業2個、總產值52438萬元。 出口總額12628萬美元、比上年增長38.1%,進口總額4527萬美元、比上年減少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03.37億元、比上年增長19.9%; 實際利用外資額366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5.3%。公路客運量1779萬人,公路貨運量881萬噸,電信業務總量126862萬元
D. 山東聊城屬於哪個市
山東省轄地級市。
聊城市,隸屬於山東省,位於山東省西部,東南部隔黃河與濟南市、泰安市為鄰,南部隔金堤河與河南省為鄰,西部靠漳衛河與河北省邯鄲市、邢台市隔水相望,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地處東經115°16′—116°32′和北緯35°47′—37°02′之間。
全境東西直距114千米,南北直距138千米,總面積8628平方千米。轄8個縣(市、區)和國家級聊城經濟技術開發區、聊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江北水城旅遊度假區3個縣級功能區;全市有135個鄉(鎮、街道)。
相關信息: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聊城市常住人口為595.2128萬人。2020年,聊城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16.84億元,比2019年增長2.8%。
聊城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000多年前,聊城即有大汶口文化古城,先後創造了史前文化、運河文化、紅色文化等,境內名勝古跡2700多處,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景觀有470多處。
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重點保護單位15處,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是2019年山東省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試點城市。2020年10月,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縣)。
E. 山東聊城的歷史
聊城,居魯西,臨河南、河北,處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位於35°47′~37°2′和東經115°16′~116°32′之間,東西直距114公里,南北直距138公里,總面積8590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5.6%。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此交匯,其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並與河南省及山東省的濟寧市、泰安市、濟南市為鄰,而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聊城全境地處黃河沖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耕地面積553183公頃。氣候適宜,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半乾燥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時數在2463~2741小時之間,無霜期200天左右。聊城,春秋時期曾稱聊邑故名,一說因古有聊河而得名。 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造就了許多名人;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復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今之東昌府區)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民國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民國時期,聊城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國初,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范學校等。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其所轄各縣、市屢經變遷。唐虞三代屬兗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系齊國、衛國、晉國、魏國、趙國屬地。秦行郡縣制,時境域均屬東郡。西漢初,聊城、東阿、陽谷、莘縣分屬兗州部東郡、冀州部魏郡,青州部平原郡。東漢,分屬平原郡,兗州部濟北國,司州部陽平郡。三國,境域統屬魏地。晉朝,分屬冀州部平原郡、司州部陽平郡、濟北國及東平國。後魏,分屬濟州部平原郡、司州部陽平郡、濟州部濟北郡、濟州部南清河郡。齊周,分屬平原郡、清河郡、濟州部濟北郡、司州部陽平郡。隋初分屬魏州武陽郡、貝州清河郡、濟州濟北郡、兗州濟北郡。唐朝,分屬河北道博州博平郡、貝州清河郡、魏州魏郡及河南道濟州濟陽郡、鄆州東平郡。宋初,分屬河北東路博州博平郡、大名府魏郡、京東西路東平府東平郡。遼、金,分屬山東西路東平郡博州、東平府、大名路大名府、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元代,分屬東昌路總管府、冠州、高唐州、濮州、東平路。明代,分屬山東布政司東昌府、兗州東平州。清代,分屬東昌府,兗州府、泰安府、直隸州。1912年,境域為濟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為東臨道。1928年廢道,境內各縣直屬山東省。1936年,境內魯西北13縣為第六區,臨清、高唐時屬第四區。1940年4月,隸屬魯西行政主任公署。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決定魯西行署和冀魯豫行署合並,成立新的冀魯豫行署,轄7個專署。境域分屬二、三、四、六、八專署。至建國前,專署名稱隸屬幾經變化。1949年8月20日,聊城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屬平原省。館陶、臨清及臨清鎮(縣級)屬河北省邯鄲專區。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聊城專署改屬山東省。1967年3月,聊城專員公署更名為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7月,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聊城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聊城地區和縣級聊城市,分別設立地級聊城市和聊城市東昌府區。自然資源水利資源充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加之位於黃河位山灌區上游,水利條件十分優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為454.86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資源42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9.51億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石膏、鐵等地下礦藏豐富。地熱資源尚待開發。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品種500多個,經濟作物品種107個,蔬菜品種600多個,葯材品種61個,林木果樹品種225個,花卉品種146個,飼養動物品種95個。區域劃分聊城市轄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東昌府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省轄市臨清市,下轄126個鄉、鎮、辦事處,6516個村委會。經濟狀況聊城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果品、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麥、鴨梨、圓鈴大棗、香瓜、小尾寒羊、魯西黃牛等名優稀特產品馳名中外,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居全國首位,久負盛名的冠縣鴨梨種植面積達60萬畝,為全國之最,肉牛年出100多萬頭,肉雞年出欄500多萬只。農業耕地面積55.62萬公頃,耕作制度多為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工業的主要行業有機械電子、化學、一輕、二輕、電力、醫葯、建材、紡織、汽車製造等。城市風貌聊城是山東省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祖國東西的膠濟邯鐵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黃金大十字」。從聊城出發,1小時到達濟南空港,4小時到達青島海港,4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北京。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網路立體化的現代化電信網路。聊城還開通了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通訊網路。科學教育蓬勃發展,文學藝術異彩紛呈,城市環境整潔清新,是山東省衛生城市。聊城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東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F. 山東聊城是什麼樣的城市
聊城地處山東省西部,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中、華北三大區域交界處。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溫泉之城,雙擁模範城,國家環保模範城。黃河與京杭大運河在此交匯。聊城是京九鐵路與邯濟鐵路在山東省內的交匯點,是橫跨冀魯豫三省的最大交通物流樞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中原經濟區東部核心城市,山東省會城市群經濟圈副城市,山東西部經濟隆起帶中心城市。
聊城城區獨具「江北水城」特色,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
http://ke..com/view/2529.htm?fr=aladdin
夠詳細的了,自己看去吧。
G. 山東聊城好嗎
哈,挺好的,就是稍微落後點,沒有大城市的韻味,保留了很多古董的東西
如果你厭倦了浮華的生活,可以去聊城找個地方歇息安度晚年
如果你是年輕人,喜歡玩鬧,又很喜歡闖盪,那個地方不適合你
那都很少夜生活的,花錢的地方確實不多
H. 聊城有今日頭條嗎
有,在聊城經濟開發區當代國際大廈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