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誰有大英博物館的詳細資料啊急~~~~~~~~~~
大英博物館(the British Museum)不可不去。它的埃及館非常突出,有著名的破譯了古埃及文字的Rosetta Stone。中央圓形的大英圖書館(其實很小啊)是當年馬克思寫共產黨宣言的地方。倫敦博物館都免費。
大英博物館又稱國立歷史、考古、藝術及民俗學圖書館和博物館,是全世界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與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法國的盧浮宮並稱世界三大定級博物館。
做為世界上最早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之一,大英博物館的歷史可上溯到1753年。漢斯·舒隆爵士是大英博物館的奠基人,這位醫生和植物學家出於「為人類福祉貢獻心力」的遠大理想,在世界各地收羅了大量的藝術品。1753年,英國政府根據他的遺囑,以市價1/4的價錢收購了其全部藏品,並同時收購了羅伯特科頓爵士和哈利爵士的收藏,正式成立了大英博物館。1759年,博物館在普斯特卡頓的蒙太奇古邸正式對外開放,免費供全民參觀。
隨著藏品數量的不斷增長,博物館的規模日益擴大。1823年,由建築師羅伯特·史莫克設計,在布魯斯貝利增建新館,其新古典主義的風格為以後擴建建築定下了基調。從1884年到1938年,博物館又先後增建了愛德華七世畫廊、收藏帕特農神殿雕像的西廊等建築,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規模。
在長達250年的漫長歷程中,大英博物館逐漸構築起它龐大的收藏體系。今天,大英博物館的藏品已突破600萬件,它們來自世界各地,包括版畫、素描、徽章、錢幣、手稿、浮雕、書籍、青銅器等門類,涉及范圍極為廣泛。為此,博物館設立了古代埃及部、古代西亞部、東方部、古代希臘羅馬部、版畫素描部、人種志部、貨幣與紀念章部能十個部門,對這些數量驚人的藏品進行管理和研究。
古埃及藝術品是大英博物館最富盛名的收藏,其數量僅次於埃及博物館,擁有大量精品,如著名的羅賽塔石碑、亞尼的死亡之書、拉美西斯二世胸像等,是古埃及藝術中最傑出的作品之一。
希臘羅馬部的收藏是另一個亮點。來自於雅典帕特農神廟的命運三女神鵰像群、帕特農神廟建築遺跡,均為大英博物館最令人神往的藝術珍品。
大英博物館的東方文物收藏也十分精彩,主要包括中國、印度、日本、韓國、波斯及南亞和東南亞等地的藝術品。中國收藏品中以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女史箴圖》最引人注目,而精美的商周青銅器和上世紀初由斯坦因帶往英國的大批敦煌文物也是極其重要的珍品。
英國部專門收藏與英國本身有關的藏品,其時代跨度大,藏品品種多,宛如一部由實物組成的大不列顛歷史。
圖書館是大英博物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收藏有大量珍貴的書籍、手稿和抄本,如莎士比亞作品的初版本,亨德爾的樂譜原稿和莫扎特、海頓等人的早期板本等等,僅書籍就多達600~700萬冊。供人們閱讀的中央圓形大閱覽室久享盛名,馬克思的《資本論》就誕生於此。1998年,由於館舍擁擠,圖書館搬遷新址,但閱覽室得以保留,至今仍在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提供服務。
大英博物館的展覽充分體現了它豐富的館藏,其展室多達100多個,採用綜合分類的方式陳列。一樓左側為古希臘、羅馬、埃及、西亞各展室,匯集了博物館最珍貴的藏品,右側則是大英圖書館的展室。博物館的二樓依時代及地區作介紹,其中也包括以中國文物為主的東方展室和日本文物的展室。
為了使數量龐大的藏品更好地服務於公眾,大英博物館策劃並推出了大量的活動和節目——舉辦不定期的臨時展覽;成立「博物館之友」的組織;開展「主題晚餐」、由父母陪伴兒童參加的家庭活動;組織觀賞並觸摸博物館非陳列收藏品的「發現日」活動;進行各種學術討論會;多方位地體現了博物館文化的精彩紛呈。
Ⅱ 傑弗里·羅伯遜:為何說大英博物館本質上是盜竊文物的接收者
那是因為在大英博物館其中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物品都是他們從各國非法搜刮過來的,既有中國的文物,也有埃及的,南美洲的,印度的。
Ⅲ 請問大英博物館在北京的展覽~
本月十八日起在北京首都博物館展出
觀看展覽無需預約
票價:普通票全價20元,半價10元,特展通票50元,當日有效。
觀展:特展無需預約,可隨時購票參觀。
講座安排
五場講座追溯人類文明
地點:首博地下一層多功能廳
第一講 講題待定
主講人:大英博物館館長 尼爾·麥克雷戈
時間:3月18日
第二講 古典文明與現代西方文明
主講人:首都博物館館長 郭小凌
時間:3月18日
第三講 博物館商品經營
主講人:大英博物館經營部經理 Andrew Thatcher
新首博在木犀地附近,可以用sohu地圖查一下乘車路線。
Ⅳ 英國倫敦的風俗文化
倫敦西部的威斯敏斯特教堂
威斯敏斯特(Westminster Abbey)的本義是西部大教堂的意思。由於這座教堂在倫敦城的西部,便得此名。同時為英國著名的新教教堂。早在8世紀;這里便有教堂了,但只是在愛德華懺海王建立起這座教堂之後,這一帶才成為身份不凡的地區。位於英國倫敦市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歷史就是倫敦乃至英國歷史的縮影。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前身是隱修院,13世紀英國國王亨利三世下令採用當時的哥特式風格對教堂進行改建。1245年動工,1517年基本完工。教堂的平面呈拉丁十字型,總長156年,寬22米;大穹窿頂高31米,鍾樓高68.5米。教堂的柱廊宏偉凝重,雙塔高聳挺拔。堂內裝飾精緻華麗,玻璃窗五彩繽紛。
教堂建築為哥特式,數個由彩色玻璃嵌飾的尖頂並列在一起,美麗絕倫。
在這座教堂建成之後不過幾日,懺悔王便死去了,也沒有王位繼承人。正當皇親國成為此爭吵不休之際,諾爾曼人威廉從法國而來,並一舉壓制、征服了英格蘭。可是,怎樣才能向公眾展示自己是愛德華王的正當繼承者呢?最終,他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在愛德華王建造的這座教堂內舉行盛大的登基儀式。於是,
1066年,威廉在此登上了英國王位。從那以後,共有40位皇帝在此登基。
教堂中間還有一處擁擠的墓場,埋葬有諸多偉大人物。由於人數眾多,不得不將棺停豎起來埋放在地下。最終還是無處插針,才開始將偉人們向聖保羅教堂轉移。
在邱吉爾或無名烈士的墓碑前行個禮,遊客們便走過庄嚴卻有些灰暗的通道,買票進入到豪華絢麗的內廳。鋪滿紅色天鵝絨的地方是極為富麗堂皇的祭壇,登基及大婚儀式均在此舉行。人們眼前好像看到了那盛大的場面。祭壇後是懺悔王高達3層的豪華墓地。
祭壇前面的尖背靠椅,是歷代帝王在加冕時坐的,據說那是件700年以前一直使用至今的古董。
椅子坐板下有一塊大石頭,被稱為「命運之石」(Scone),它是愛德華一世在13世紀掠奪來的。原來,這是蘇格蘭王登基用的,據說現今蘇格蘭人中,還有人發起要把這塊石頭取回去的運動。
在最裡面的亨利七世禮拜堂中,並排陳放著悲劇性的女王瑪麗,以及在倫敦塔慘遭殺害的年幼的愛德華五世及其胞弟的墓葬,看後令人心情沉重。
威斯敏斯特教堂不僅是宗教聖地,而且是英國王室的活動場所。從11世紀勝利王威廉開始,除愛德華五世和愛德華八世外,其他英國國王都在此加冕登基。王室的結婚、葬禮等儀式也在這里舉行。威斯敏斯特教堂不僅是20多位英國國王的墓地,也是一些著名政治家、科學家、軍事家、文學家的墓地,其中有丘吉爾、牛頓、達爾文、狄更斯、布朗寧等人之墓。
Ⅳ 怎麼介紹英國博物館
英國的博物館大大小小非常多。最有名的就是倫敦的BRITISH MUSEUM,NATIONAL GALLERY,TATE MODERN,KENSINGTON區的三大:SCIENCE MUSEUM,NATURAL HISTORY MUSEUM和VICTORIA&ALBERT MUSEUM。其他城市也多多少少都有歷史文化的博物館。
可以從藏品特色,建築風格,歷史來介紹。足夠寫很多了。
Ⅵ 女友很喜歡去英國的博物館旅遊,英國的福爾摩斯博物館怎麼樣呢
我覺得挺一般的,就是個賣情懷的地方,和其他博物館比,超級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