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信息訪問管理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信息訪問管理

發布時間: 2022-06-06 22:29:36

1. 實驗室組建無線區域網,已開發了一個信息管理系統,學生如何通過手機無線訪問信息管理系統里的數據

VC,VB,VFP,Delphi,C++ Builder哪個習慣用哪一個,不過推薦後面兩種。因VC開發費事,VB、VFP性能差點。
可供選擇的還有PB,不過,執行效率過低。用戶很少還可以。如果是多用戶操作,就不要考慮

2. Microsoft Office檢測到您的信息許可權管理配置有問題。有關詳細信息,請與管理員聯系。

出現這種情況是由於無法驗證產品的許可證,具體步驟如下所示:

1、用滑鼠右鍵點擊下方的開始這個功能,打開運行這個選項。點擊確定。

3. 信息許可權管理的介紹

有幾項技術可以解決非結構化數據的安全,但是一旦數據離開網路,這些安全技術就會因為不能控制數據遷移後的環境而失去效果。這些技術有一個共同點,安全控制綁定在數據本身之外,例如網路或者計算機周邊設備。不管數據傳輸至何處,只有一種技術能完全保護數據的訪問。它對元數據建立分類、訪問控制以及有關個人用戶允許訪問數據的許可權信息,該解決方案被稱為信息許可權管理(IRM)。

4. 課程設計:WWW站點用戶訪問信息管理程序的設計開發

類似這些題目絕對沒人幫你做的,朋友,既然念大學的話,題目就要自己做

5. 什麼算是信息系統整體訪問控制策略

信息系統整體的安全運行。
身份鑒別與訪問控制是信息安全領域的兩個十分重要的概念。然而,對這兩個概念的含義往往有不同的理解。希望通過本文所引發的討論能對統一這兩個概念的理解有所幫助。
在GB17859中.身份鑒別指的是用戶身份的鑒別,包括用戶標識和用戶鑒別。在這里.用戶標識解決注冊用戶在一個信息系統中的惟一性問題.用戶鑒別則解決用戶在登錄一個信息系統時的真實性問題。一般情況下.當用戶注冊到一個系統時,系統應給出其惟一性的標識.並確定對其進行鑒別使用的信息(該信息應是保密的、並且是難以仿造的.一方面以一定方式提供給用戶.另一方面由系統保存)。當用戶登錄到該系統時,用戶應提供鑒別信息,系統則根據注冊時所保留的鑒別信息對用戶所提供的鑒別信息的真實性進行鑒別。
其實.從更廣義的范圍來講.信息系統中的身份鑒別應包括用戶身份鑒別和設備身份鑒別.用戶身份鑒別又分為注冊用戶的身份鑒別和網上數據交換用戶的身份鑒別。上述GB17859中的身份鑒別主要指的是注冊用戶的身份鑒別。網上數據交換時用戶的身份鑒別是指非注冊用戶間進行數據交換時的身份鑒別。也就是通常所說的在相互不知道對方身份的情況下,又要確認對方身份的真實、可信.從而確認數據交換的可信賴性。這就需要通過所謂的可信第三方(如由CA系統提供的認證機制)實現數據交換雙方身份的真實性認證。關於設備的身份鑒別.其實與注冊用戶的身份鑒別沒有多大區別.只是鑒別的對象是接入系統的設備而已。對接入系統的設備進行身份鑒別.同樣要先對其進行注冊,並在注冊時確定鑒別信息(鑒別信息既與設備相關聯.又由系統保留)。當需要將設備接入系統時.被接入設備需提供鑒別信息,經系統確認其身份的真實性後方可接入。
訪問控制在GB17859中同樣有其特定的含義.並對自主訪問控制和強制訪問控制的策略做了具體的說明。其實.訪問控制在更廣的范圍有著更廣泛的含義。在許多情況下.人們往往把身份鑒別也稱作是一種訪問控制。如果我們把是否允許登錄系統看作是是否允許對系統進行訪問.把身份鑒別稱為訪問控制也未嘗不可。問題是需要對其具體含義做清晰的描述。這也是我們為什麼把身份鑒別與訪問控制這兩個概念一起進行討論的原因
談到訪問控制.首先必須對訪問控制的粒度有所了解。訪問控制講的是對主體訪問客體的控制。粒度顯然涉及主體和客體兩個方面。主體一般是以用戶為單位實施訪問控制(劃分用戶組只是對相同訪問許可權用戶的一種管理方法).網路用戶也有以IP地址為單位實施訪問控制的。客體的訪問控制粒度由粗到細可以是整個應用系統 某個網路系統.某個伺服器系統,某個操作系統.某個資料庫管理系統、某個文件 某個資料庫.資料庫中的某個表 甚至庫表中的某個記錄或欄位等。一般來講 對整個系統(包括信息系統、網路系統、伺服器系統、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應用系統等)的訪問.通常是採用身份鑒別的方法進行控制.也就是相對的粗粒度訪問控制。細粒度的訪問控制,通常是指在操作系統、資料庫管理系統中所提供的用戶對文件或資料庫表、記錄/欄位的訪問所進行的控制.也就是GB17859中所描述的經典的訪問控制。這類訪問控制分為自主訪問控制和強制訪問控制兩種。當然也可以在網關等處設置以伺服器為對象的自主訪問控制或強制訪問控制機制,實現以伺服器為粒度的訪問控制。
所謂自主訪問控制是指由系統提供用戶有權對自身所創建的訪問對象(文件、資料庫表等)進行訪問.並有權將對這些對象的訪問權授予其他用戶和從授予許可權的用戶收回其訪問許可權。訪問對象的創建者還有權進行授權轉讓」 即將 授予其他用戶訪問許可權 的許可權轉
讓給別的用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一些系統中.往往是由系統管理員充當訪問對象的創建者角色 並進行訪問授權 而在其後通過」授權轉讓 將許可權轉讓給指定用戶.於是容易引起這種訪問控制不是由用戶自主決定訪問許可權的誤會。
所謂強制訪問控制是指由系統(通過專門設置的系統安全員)對用戶所創建的對象進行統一的強制性控制,按照確定的規則決定哪些用戶可以對哪些對象進行哪些操作類型的訪問,即使是創建者用戶,在創建一個對象後.也可能無權訪問該對象。強制訪問控制常見的安全模型是Bell—La pala模型(也稱多級安全模型)。該模
型的安全策略分為強制訪問和自主訪問兩部分。自主訪問控制允許用戶自行定義其所創建的數據.它以一個訪問矩陣表示包括讀、寫、執行、附加以及控制等訪問模式。由於它的自主訪問控制策略已廣為人們熟知。所以在提到多級安全模型時.往往重點探討其強制訪問控制策略。多級安全模型的強制訪問控制策略以等級和范疇
作為其主、客體的敏感標記,並施以」從下讀、向上寫」的簡單保密性規則。需要強調的是.作為敏感標記的等級和范疇.必須由專門設置的系統安全員,通過由系統提供的專門界面設置和維護.敏感標記的改變意味著訪問許可權的改變。因此可以說.所有用戶的訪問許可權完全是由安全員根據需要決定的。強制訪問控制還有其他安
全策略 比如 角色授權管理 。該安全策略將系統中的訪問操作按角色進行分組管理。一種角色執行一組操作.由系統安全員統一進行授權。當授予某個用戶某一角色時,該用戶就具有執行該角色所對應的一組操作的許可權。當安全員撤銷其授予用戶的某一角色時,相應的操作許可權也就被撤銷。這完全類似於現實社會中對領導職務的任命和撤銷。這一策略的訪問許可權也是通過安全員通過角色授權決定的。
與訪問控制相關聯的另一個十分重要的概念是 用戶一主體綁定 。這一概念的引入.對多用戶環境、進程動態運行所實施的訪問操作的控制提供了支持。作為動態運行的系統進程.它在不同時間段為不同的用戶服務 因而無法為其設置固定的敏感標記。通過用戶一主體綁定機制.可以將進程動態地與其所服務的用戶相關聯。於是.在任何時候.進程所實施的訪問操作都能夠通過這種關聯找到其所服務的用戶,也就能找到實施強制訪問控制的主體。操作是由進程實施的.而確定是否允許進行此次訪問的主體對象卻是進程為其服務的用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