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國家元首訪問他國時為什麼鳴二十一門禮炮,而不是鳴十門禮炮或五十門禮炮
許多國家在舉行大典或迎送國賓時,往往要行隆重的鳴炮禮。按照慣例,鳴炮21響為最高規格,每用於國家大典或迎送外國元首的儀式;19響為二級規格,多用於迎送外國政府首腦的儀式;17響是三級規格,多用於迎送外國政府首腦副職的儀式。有些國家的鳴炮禮不劃分級別。 鳴放禮炮起源於英國。據文獻記載,早在四百多年前,英國海軍就已有以鳴炮迎賓的習慣。那時戰艦上的火炮是前膛炮,它是從炮口裝填彈葯,每發射一次都要費很長時間重新裝填。因此,凡一國艦船駛入另一國港灣之前,或在公海與外國艦船相遇時,為表示沒有敵意而將艦船上的炮內彈葯統統放掉,方准進港停靠或通過。這種做法逐漸發展成為既是一種自己解除武裝的友好行動,又是一種向對方致敬的表示。鳴放炮數的多少,則說明解除武裝的程度、友好誠意和對對方的尊敬程度。久之,鳴炮便成了相互致敬的國際通例,也成了歡迎貴賓登艦的一種高規格的禮節。
過去的戰艦多為7門炮,鳴放7響;港口炮多,以三倍答禮,鳴放21響。最大的戰艦上有炮21門,故對海軍司令員登艦鳴放21響,對海軍將領登艦鳴放19響。以後,21門炮全部放空便成了最誠實、最高規格的致敬禮節。
Ⅱ 按照國際慣例,接待國家元首時鳴放禮炮多少響
鳴禮炮起源於英國,
,早在400多年前就有了禮炮迎賓的習慣。
凡歡迎外國元首,鳴禮炮21響,歡迎外國政府首腦,則鳴禮炮19響,鳴放禮炮成為最高規格的禮遇。
Ⅲ 為什麼國家元首出國訪問,都要鳴放21響禮炮
鳴放禮炮最初起耕源於英國,17-18世紀,英國已成為當時頭號殖民地,英國軍艦駛過外國炮台或駛入外國港口時,蠻橫地要求所在國向他們鳴放致禮,以示對英國尊重和屈服。作為回禮,英艦一般鳴放7響。但是,殖民主義者認為弱國與強國、殖民地與宗主國不能平起平坐。英艦鳴一聲禮炮,別國應回報三聲。這樣三七「二十一聲」,鳴放禮炮的習俗就這樣誕生了。不過,後來隨著英國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走下坡路,英國軍艦也開始改為鳴21響禮炮,以示平等。
鳴放禮炮的規格:舉行盛大慶典鳴放禮炮各國不盡相同。美國國慶日鳴放50響,表示每州鳴一響。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宣告成立時,正值中國共產黨成立28周年,所以54門大炮齊鳴28響。在迎賓儀式中鳴放禮炮,最高規格是21響,一般為國家元首鳴放。其次19響,為政府首腦鳴放。再其次為17響,為副總理鳴放。但有些國家卻分得不那麼細。1984年2月起,中國政府決定為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訪華舉行歡迎儀式時恢復鳴放禮炮。
禮炮儀式起源於法國的中世紀,當時在奧格斯堡城為了隆重地迎接一位從前線凱旋歸來的皇帝,決定鳴放禮炮100響,但負責鳴炮的軍官數糊塗了,鳴了101響。從此,鳴禮炮101響的傳統就沿襲下來了。
Ⅳ 接待外賓禮儀
在接待外賓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禮儀程序和不同方式的活動,如迎送、宴請、會見、會談等,我們在前面已經談到的是與接待工作直接有關的一些其他問題。
關於邀請的方式。外賓來訪,通常要由東道國先發出邀請,這既是禮節,也是一項必要的手續。邀請一般應以局面方式進行,被邀者在接到邀請函後,應及時給予答復,並據此辦理有關的手續。邀請函除表示歡迎之意外,也表明被邀請者的身份、訪問的性質以及訪問的日期和時間等內容。有時,為了表示客氣,也可請被邀者在他認為「方便的時候」來訪,或將時間留待以後「另行商定」。
有些國家對邀請外國領導人來訪,做出了某些規定。例如,我國規定,應邀來訪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訪華天數一般以5天為限,最長不超過7天。其抵京日期,應避開中方的節假日和星期天。如因航班等原因實難避開,則抵京當日中方不安排正式活動。關於接待外賓的費用,國際上比較通行的做法是,來訪者的國際旅費由來訪者自己負擔,在抵達東道國國境後的住宿交通等,由東道主招待。告別宴會或答謝宴會的費用,由來訪者自理。但費用問題也可由雙方通過協商決定。例如,對某些外賓安排自費來訪,東道主除付設宴招待的費用外,全部住宿交通費均由來訪者自行負擔。還有的國家因財力所限,對來訪代表團有人數限制,或在邀請時,即言明邀請的人數,超出部分的人員,費用自理。據俄羅斯《消息報》1995年月日1月3日報道,外國總統訪俄,俄方只負擔12~15人的費用,俄總統出訪,對方也是這么辦。隨領導人來訪的企業家、記者等的費用一般自理;專機機組人員的費用,除雙方民航有互惠協定外,一般亦應自理。
為了搞好接待,在外賓抵達以前,就應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首先,要搞清楚來訪外賓或代表團的基本情況。例如,來訪外賓的總人數,是否包括主賓和其他人員的配偶,來訪人員的職務、性別、禮賓次序等情況,這些均可請對方事先提供。重要國賓來訪,其隨訪人員中,有正式隨行人員(或代表團團員)和工作人員之分,而正式隨行人員中有的還是政府的高級官員。此外,有的國家領導人來訪,隨行的還有企業家、記者以及專機的機組人員等。這些都應在事先了解清楚,以便由有關單位做好相應的接待准備。
對於外賓的飲食愛好、宗教禁忌以及是否有其他特殊的生活習慣等也可事先向對方探詢,必要時,還可向對方索要來訪者的血型資料。擬訂來賓訪問日程前,還要向對方了解清楚抵離的日期和時間、交通工具和施行路線、對參觀訪問的具體願望等。飛機起降的具體時間,可經由民航部門密切掌握。
訪問日程一般應由東道國道國首先提出。日程草案擬訂後,可先將主要內容告知對方,以便聽取對方意見,並使對方有所准備。日程安排的好壞,對訪問的成功與順利進行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國家領導人的訪問,既要使日程安排符合禮議規格的一般要求,又要避免使人感到所有這類訪問都千篇一律。在擬訂日程草案時,除了遵循通常的禮儀程序以外,還要考慮以下一些因素:1.訪問的目的和性質;2.訪問者的願望;3.訪問者同東道國的哪些人和事有特殊的關系;4.訪問者過去是否曾經來訪過,哪些項目過去已經看過,如何使本次訪問更具特色;5.來訪者的年齡及身體狀況能適應的活動限度;6.代表團其他成員的特殊要求與安排,特別是主賓的夫人,有時可以另行排一些有意義的活動。除了以上因素以外,主方領導人的時間安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事先應當同有關 的辦 公室聯系好。
日程安排的松緊應適當。活動安排太少,讓客人有時在賓館里無所事事,會感到受冷遇;活動安排太多,又會令客人筋疲力盡。要保持日程安排適當平衡確非易事。為了讓客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看一些東西,多接觸一些人,常常容易把日程排得太滿,沒有輕松休息的時間。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談起英國女王緊張的訪美日程時說:「她們一定希望有時間休息安靜一下。……如果任何助手敢把我的日程安排得像她們的那樣(緊張),我就要把他解僱。」
有些大型代表團來訪,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安排他們分組活動。有的次要活動,可以安排代表團其他成員參加,以減輕主賓的勞累。接待規格的高低,體現了對來訪客人的重視程度和歡迎的熱烈程度,來訪者
對於接待規格的高低也往往比較敏感。因此,對於來訪客人的接待規格要妥善掌握。
接待規格的高低常常從各方面表現出來。例如,宴會規模的大小,出席宴會的主方人員的身份;某些禮儀活動的隆重程度等,甚至有時住房和交通工具的安排,也會被人視為接待規格高低的反映。因此,對於同一級別的國賓,應保持大體上差不多的接待規格,以免給人以厚此薄彼的感覺。而對於某些在政治上或兩國關繫上有特殊需要的國賓給以「破格」的接待,則可能會收到明顯的效果。
接待規格雖然可以從多方面反映出來,但領導人的接見尤其重要。由誰接見,談得怎麼樣,都是人們所關注的熱點。有時候,東道國的主要領導人不在首都,來賓亦願特意去外地會見。所以,在擬訂接待計劃和安排活動日程時,對領導人的接見,要給予特別的重視。
各國對來訪外賓,尤其是國賓的安全,都特別重視。有些國家在重要國賓來訪時,採取特別的安全警戒措施。這是因為東道國政府有責任保證客人在其境內逗留期間的人身安全。按照國際上通常的做法,國賓來訪,自入境之時起,其安全保衛的責任,就落在東道國肩上。東道國政府應同來訪國政府配合,精心制定保護他們的計劃,包括警察護送、現場控制、近身保衛、食物品嘗、交通安全以及其他一切必要的技術和預防性措施。禮賓部門在考慮日程和活動現場的安排時,也應將安全因素考慮在內。
外賓來訪期間的生活接待十分重要。住房、坐車、生活起居,要盡量使其舒適、方便、安全,飲食應當可口。住地應當選擇在環境優美安靜的地段,以便使來賓在繁忙緊張的活動之後得到適當的歇息。國事訪問一般以住國賓館、高級飯店為多,這些地方設備好,服務周到有經驗。也有的國家為了講究禮儀規格而安排來賓住在王宮、別墅等地方。元首住地應升來訪國的國旗或元首旗。住房的分配,身邊工作人員,如秘書、譯員、近身警衛和服務人員等應住在靠近主賓的房間。對代表團中的高級官員亦應妥善安排。除非不得已的情況,單身漢亦應安排單獨房間,而不要安排單身漢兩人合住。住房可由東道主安排分配後,再徵求客人意見;也可將房間位置圖提前交給對方,請對方自行安排。
常年有外賓居住的高級賓館、飯店,都應把搞好生活接待、不斷提高服務質量作為其孜孜不倦的奮斗目標,不但要配備先進的生活設備,而且要有優質的服務。對客人要細致周到、體貼溫馨,於細微處見精神。有一位紐約商人是泰國曼谷東方飯店的常客,有一次他在星期五住進這家飯店,發現飯店把他的房間安排在二樓靠近樓梯的地方,他見此深受感動,因為基於宗教的緣由,他在星期五不能搭乘電梯。事情雖小,其情可嘉。
關於飲食,應按外賓的習慣和愛好,盡量搞好。還應按外賓習慣,在房間內准備一些飲料、水果等,供其隨時取用。
對於來賓國家的國旗(元首旗)的旗樣和製作說明,國歌的樂譜可以通過外交途徑向對方索要。此外,還要收集一些來訪國的樂曲,供奏席間樂及晚會表演時用。
國賓來訪,一般都要送禮給東道國的領導人和工作人員,東道國亦相應贈禮答謝。領導人互贈禮品,可在會見時當面致送,也可通過禮賓工作人員轉交;給一般隨行人員和工作人員的禮品,則可收禮賓人員轉交。送禮要避免千篇一律,重復雷同,因此對每次來訪國賓的禮物,應有所記載,以備日後查閱。送給來訪國賓的禮物,應爭取隨專機帶走。如無專機,則一般不宜贈送大件易碎難運的禮品,以便於賓客作為隨身行李運走。
我國做法是,外國國家元首來訪,我駐該國的大使可以提前或陪同來賓回國,參加接待工作。有時,外國政府首來訪,亦可作此安排。這不但有利於溝通情況,做好接待工作;而且有利於我駐外大使在訪問結束返館後,在當地開展工作。這也是符合一般國際禮儀的做法,其他國家也有類似做法。來訪國賓去首都以外的其他城市訪問,交通工具一般應由東道國安排。外國元首、政府首腦一般安排乘坐專機或火車專列,也有乘包機或火車上加掛專用車廂的。其他一般代表團乘坐班機。公路交通發達的國家,也可視情況乘汽車。
國家元、政府首腦去外地,均由政府派其他高級官員陪同前往。當地的市長、省長舉行歡迎宴會,致歡迎詞,來訪的主賓或其他主要官員答詞。省、市長一般應陪同參觀訪問。政治性會談一般在首都舉行,個別情況下也在外地舉行的。著名的中美《上海公報》就是最終在上海談定並公布的。
接待外賓,特別是接待重要國賓,任務重,時間緊,是一項涉及外事、公安、交通、民航、首都和外省市等許多單位和人員的綜合工程。國家主要領導人常常親臨參加,親自主持,並有廣泛的群眾參與。因此,各國都有一支精明、干練、經過培訓能相互默契配合的接待人員隊伍。這也是做好接待工作的一項基本保證。
Ⅳ 現代外交禮儀中,對國家元首會晤時候的坐席左右是否有
鳴禮炮起源於英國。早在四百年前,英國海軍就有了以鳴炮迎賓的習慣。那時,英國海軍用的是火炮,當艦船駛入另一國的港灣之前,或在公海與外國的軍艦相遇時,為了表示沒有敵意,便自動放空炮。對方也相應地以鳴炮回敬。久而久之,鳴炮便成了相互致敬的國際慣例。也成了迎賓登艦的一種高規格的禮節。後來,這種禮節由海上沿用到陸地,成了隆重迎送國賓和舉行重大節慶典禮儀式的重要內容。盛大慶典鳴禮炮的響數,各國不盡相同。如英國議會開幕和閉幕鳴41響。美國國慶鳴50響。中國1949年舉行開國盛典時,54門大炮齊鳴28響。 鳴放禮炮也是隆重迎送國賓儀式上的一種禮遇。外國元首或政府首腦訪華,或者我國國家主席或國務院總理出國訪問,駐在國在歡迎或送別儀式上鳴放禮炮。長久以耒鳴放禮炮已形成國際慣例。凡歡迎外國元首,鳴禮炮21響,歡迎外國政府首腦,則鳴放19響。鳴放禮炮成為最高規格的禮遇。
Ⅵ 外賓來參觀需要注意什麼禮儀
一、迎的禮儀
從總體上,迎接來賓的禮儀大體上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其一,是迎賓前的禮儀准備。其二,是迎賓時的禮儀操作。迎接外國來賓這 的禮儀准備,大致包括以下五個具體方面。
第一,需要確定邀請規格。在正式對外方發出邀請之前,必須首先明確邀請的規格。它的確定,按慣例,主要要兼顧來賓的具體身份與來訪的主要目的。在一般情況下,發出正式邀請時,要講究規格對等。其基本含意是:在正式向外國來賓發出邀請時,我方出面進行邀請的人士的職務、地位、身份、應當 大體上與被 邀請者的職務、地位、身份相仿。我方出面進行邀請的人士職務、地位、身份既不必較被邀請者為高,但也不應低於被邀請者。例如,邀請外國政府首腦來華進行訪問,一般應由我國國務院總理正式向對方發出邀請。邀請外國部長級官員來華進行訪問,則須由我國國務院對口 部的部長出面向對方發出邀請。
第二,需要排定禮賓序列。又稱禮賓次序,它所指的是,在同時接待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外國團體或個人之時,必須按照國際慣例和本國的常規做法,來排定其尊卑先後的具體順序,並且據此給予對方以相應的禮遇。目前,我國在排列禮賓序列時一般採用下列做法。一是依照來賓的具體地位的高低來排列其次序。在正式的政務、商務、科技、學術、軍事交往中均可採用此種方法。若外國來賓系組團前來,則應按照團長的具體地位來排列其先後次序。二是依照來賓所在國家或地區的名稱的拉丁字母的先後來排列其次序。在舉行大型的國際會議或體育比賽時,通常可以採用此種排列方法。三是依照來賓抵達現場的具體時間的早晚來排列其先後次序。當各國大使同時參加派駐國的某項活動時,一般採用此方式。四是依照來賓告知東道主自己決定到訪的具體時間的先後來排列其次序。在舉辦較大規模的國際性的招商會、展示會、博覽會時大都可以採用這一排列方法。五是不排列。所謂不排列,其實也是一種特殊的排列方法。當上述幾種方法難以應用時,便可採用這種排列方法。在禮賓實踐中,上述五種方法可以交叉採用。但是,不論採用何種排列方法,均 事先向外國來賓進行通報。
第三,必須慎重懸掛國旗。為了維護本國的國家尊嚴,任何主權國家均不允許在本國國境這內隨意懸掛或擺放外國國旗。除國際法的有關規定之外,我國目前僅允許下列五種場合懸掛或擺放外國國旗。其一,是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正式到訪。其二,是外國貴賓訪問期間我國舉行重要的禮儀活動。其三,是國際會議在我國舉行。其四,是重大 的國際活動在我國舉行。 其五,為在我國進行的國際經濟的重要項目而舉行 的慶典或儀式。 在我國境內懸掛外國國旗,是我國給予對方 的一項禮遇。依照國際慣例,我國規定:在中國境內懸掛外國國旗時, 必須同時升掛中國國旗。在同時懸掛時,其高度要相等,其面積要大致相似,以示彼此平等。懸掛或擺放中、外國旗的常規是:如並排升掛 兩國國旗,應以國旗自身向為准,以右為上,以左為下。例如,我國舉行 國宴時,一般將外國國旗懸掛在右側,而將我國國旗懸掛在左側。並排升掛三面或三面以上國旗時,依然講究以右為上。應當按照序列,自右而左,依次升掛。通常,東道 國國旗往往居於末尾,即左側。不過在舉行 國際會議時,按慣例並無賓主之分,因此東道國國旗不必居後。應當強調的是,因為國旗象徵著國家,因此在涉外交往中升掛國旗,絕不容許將任何一方的國旗弄錯或掛錯。此外,按慣例不允許使用污損的國旗,不準倒掛國旗,不準在牆壁上交叉懸掛或豎掛國旗。
第四,需要擬定接待計劃。在接待外國來賓這前,應當認真草擬一份周詳的接待計劃,以便使接待工作減少周折,可以更好地按部就班地進行。在擬定之前,要充分了解來訪者有無特殊的要求。本互助互利、交往對等的原則,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之下,應當盡可能地滿足來訪者一切正當合理的要求,並將其列入接待計劃之中。在一般情況下,一份外事接待活動的計劃,就是指南和行動綱領。這體上包括膳宿安排、交通工具、會見會談,參觀訪問,文娛活動,異地瀏覽,新聞報道、記者招待會、安全保衛、突發事件、禮品准備、人員配備、經費預算等基本內容。正式的接待計劃一擬定,應盡快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此後,應立即報送與接待工作有關的外事、公安、安全、新聞、接待等具體工作部門。在必要時,還須告之我駐外機構。與此同時,亦應將我方接待計劃主要內容通報給外方,並聽取建議、意見或要求。
第五, 需要掌握人員狀況。詳而 論之,接待方必須盡可能地對其中主要人物的基本情況有所了解。對於對方的姓名、性別、年齡、婚否、籍貫、民族、宗教信仰、政治傾向、所屬黨派、職務級別、學歷學問、業務能力、專長愛好、主要禁忌等。若來訪者以前曾經來華進行過訪問,則最好對當時我方的接待規格、接待方案進行必要的借鑒。另一方面,則應當對我方負責接待工作的人員進行精心的選擇。在准備接待工作時,必須確定專門負責此事的工作人員。如有必要,還須組成專門的接待班子,專司此事,專負其責。在挑選接待人員時,尤其是那些直接面對外國來訪者的迎送人員、翻譯人員、陪同人員、安全保衛人員以及司機時,要優中選優,切勿濫竽充數。除了儀表堂堂、身體健康、政治可靠、業務上乘之外,還應將反應敏捷、善於交際、責任心強列入用人的基本條件之。
接待人員一經確定後,要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並要對其進行必要的外事紀律和國際禮俗等方面的教育。迎接外國來賓之時的禮儀操作,通常會涉及到以下三個主要方面。
其一,是舉行歡迎儀式。
其二,是舉辦專門宴會。
其三,是認真話別送行。
二、見的禮儀
在涉外交往中,不論是在正式場合還是在非正式場合同外國友人相見,都應遵守一定的見面禮儀。根據常規,在涉外交往中所應遵守的見面禮儀,主要涉及介紹、行禮、互換名片以及座次的排列等四個方面的內容。以下,將分別對其重要的環節進行較為詳盡的說明。
首先,是有關見面時介紹的禮節。
在涉外交往中,當交往雙方不相識時,有必要通過介紹,使其彼此相識。所謂介紹,指的是通過一定的方式使交往雙方相互結識,並且各自對對方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通常,介紹又可分為自我介紹與介紹他人等兩種情況。
自我介紹,一般指的是主動向他人介紹自己,可是應他人的請求而對自己的情況進行一定程度的介紹。它的特點,主要是單向性和不對稱性。
在涉外交往中進行自我介紹,通常需要重視以下兩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是要注意進行自我介紹的具體時間。它又包括兩層含意。一是進行自我介紹時,首先要在具體時間上於已於人彼此方便,這樣才會發揮正常,並且易於為對方所傾聽。二是進行自我介紹時,一定要把握好所用時間的長度。最好寧短勿長,將一次自我介紹的時間限定在一分鍾甚至是半分鍾以內。其二,是要注意進行自我介紹的主要內容。在不同的場合,所作的自我介紹在內容上理當有一定的差別。在涉外活動中自我介紹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應酬型的自我介紹,其內容僅包括本人姓名這一項內容。它多用於應付泛泛之交,另一種則是公務型的自我介紹,其內容包括本人的姓名、工作單位、所在部門、具體職務等四項內容構成。因公進行涉外交往時,只宜採用這一類型的自我介紹。
介紹他人,通常指的是由某人為彼此素不相識的雙方相互介紹、引見。主要特點是雙向性和對稱性。在涉外交往中介紹他人時,一般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要注意介紹者的身份。在正式交往之中,對介紹者的身份有著一定的講究。在外事訪問中,介紹者一般應為東道主一方的禮賓人員。在社交活動里,介紹者通常應當是女主人。在多方參與的正式活動中,可由各方負責人將已方人員一一介紹給其他各方人士。
第二,是要尊重被介紹者的意願。介紹者在有意為他人相互引見時,最好先徵求一下被介紹者雙方 的個意願。如里貿然行事,會好心辦壞事。
第三,是要遵守介紹時的先後次序。正規的做法,是要先介紹身份較低的一方,然後再介紹身份較高的一方。即先介紹主人,後介紹客人;先介紹職務低者,後介紹職務高者;先介紹男士、後介紹女士;先介紹晚輩、後介紹長輩;先介紹個人,後介紹集體。在接待外國來訪者時,若賓主雙方皆不止一個,則為其雙方進行介紹時,要先介紹主人一方,扣介紹來賓一方。不過在介紹各方人士時,通常應當由尊而卑,按照其職務的高低,依次而行。
第四,是要重視介紹時的表達方式。在介紹雙方時的主要內容應基本對稱,大體相似。切勿只介紹一方而忘記另一方;或者在介紹一方時不厭其詳,而在人介紹另一方時則過分簡單。
其次,是有關見面時行禮的方式。在交往應酬之中,與外國人相見時,尤其是與之發生正面接觸應酬時,往往要向對方行禮致意。根據目前的涉外活動實踐,中國人在對外交往中與外國友人互行見面禮節時,特別要注意問候的進行與禮節的選擇等問題。問候,又稱問好、問安或打招呼。它是拽以語言或動作向他人詢問安好,進行致意,是向對方表示關切或友好的一種常規方式。
向外賓進行問候時,有三點注意事項。
一是要慎選問候的具體內容。由於國情的不同,中國人過去常用的一些問候內容諸如:「吃過飯沒有」、「身體怎麼樣」、「正在忙什麼」等,在涉外交往中並不適用。一般而言,在問候外國人時,可問候對方「你好」,或者說「很高興認識你」,「見到你很高興」。具體問候對方「早安」、「午安」、「晚安」,也是可以的。
二是要注意問候的先後次序。在交往雙方相見時,通常應由身份較低的一方首先向身份較高的一方。若同時需要問候許多人時,要以由尊而卑或者由近而遠,依次而行。當他人率先問候自己時,應立即予以回應。
三是要重視問候的態度表現。在交際場合與他人相見時,一定要主動而熱情地問候對方。要真正作到這一點至少要注意以下三條:
第一,一定要面含真誠的微笑。
第二,一定要神態大方地正視對方的雙眼。
第三,一定要發出清晰而爽朗的聲音。
在涉外交往中,選擇何種具體的見面禮節,頗有講究。對中國人而言,既可以沿用自己的習慣做法,也可以比照交往對象的特殊做法,對其加以模仿。當前,中國人在日常生活中所採用的見面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拱手禮、舉手禮、脫帽禮、注目禮、起身禮等。其中尤以握手禮適用於涉外交往活動。
握手需要關注以下三點。
第一,要專心致志。在一般情況下握手時應當面含笑意,起身站立,用右手與對方右手完全相握後,上下晃動兩三下,用力不重不輕,時間大約要三至五秒鍾。最重要的是握手時務必要正視對方的雙眼,並與對方稍事寒暄。
第二,要留意次序。基本規則是:應由握手雙方之中身份為尊的一方首先伸出手來。即職務高者與職務低者握手時,應由職務高者首先伸手;女士與男士握手時,應由女士首先伸手;長輩與晚輩握手時,應由長輩首先伸手。當來賓抵達時,應由主人首先伸手;而當來賓告辭時,應由來賓首先伸手。
第三,要迴避禁忌。一是不要戴著手套握手,二是不要戴著墨鏡握手,三是不要用左手握手,四是盡量不要用雙手與初次相識的異性握手,五是不要在多人握手時交叉握手。
再次,是互換名片時注意的事項。在涉外交往時,與外國人互換名片,通常在下述幾個方面必須嚴格地遵守禮儀規范。
其一,是參加涉外交往時,應隨身必備名片。按照慣例,在外事活動中,一般不宜主動向外國友人索取名片。然而,當對方主動提議互換名片,率先將名片遞送過來,或是我方有必要進行較為周詳的自我介紹、在拜訪外人員需要經由他人代為通報時,都需要使用自己的名片。因此參加涉外活動前,即應將本人的名片裝入專用的名片包,或是放在上衣口袋之中,以供隨時取用。
其二,是遞送本人名片時,應當彬彬有禮。需要將本人名片遞交給外國友人時,應當起身站立,走向對方,面含笑意,以右手或雙手捧著或拿著正面面對對方的的名片,以齊胸的高度,不緊不慢地遞送過去。與此同時嘴裡應當說明:「請多關照」,「請多指教」或是「希望今後保持聯絡」。同時向多人遞送本人名片時,可由尊而卑或近而遠,依次而行。其三,是接受他人名片時,應當畢恭畢敬。當他人主動將名片遞給自己時,一定要表現出自己的恭敬、重視之意。首先要起身站立,迎上前去,中稱「謝謝」。然後,務必要用右手或 雙手並用將對方 的名片鄭重其事地接過來,捧到面前,仔細默念一遍。最後,應 對方 的名片收藏於自己的名片包或是上衣口袋內,並隨之遞上自己的名片。其四,是參與國際交往時,當熟知名片的特殊用途。在國際交往中私人名片還可以發揮下列幾種特殊作用。第一,可以之代替私人書信。第二,可以之代為引薦他人。第三,可以代替送禮時專用的禮單 。第四,可以之在拜訪時代為通報或代替留言。 第五,可以之向親朋好友通知本人的有關變動..................................具體自己去看看,但這只是個參考。
Ⅶ 為什麼國家元首訪問國外時,歡迎禮禮炮都是鳴21響呀
鳴放次數與戰艦級別(裝炮門數)相當。21響為最高,以下次數為19、17、15、13響。據說當時認為雙數不吉利,因此,艦炮都是單數,
從1730年開始,英國皇家海軍決定以21響禮炮作為向王室致敬的禮儀。21這個數字可能是因為古代英國人認為7的倍數是吉利的,而且英國海軍還有一個迷信認為雙數是不吉利的。
1875年美國對總統和國旗首次正式採用這一禮儀。
據說400多年前英國海軍用的是火炮。當戰艦進入友好國家的港口之前,或在公海上與友好國家的艦船相遇時,為了表示沒有敵意,便把船上大炮內的炮彈統統放掉,對方的海岸炮艦船也同樣做以表示回報。這種做法以後就逐漸成為互致敬意的一種禮儀。由於當時最大的戰艦裝有大炮21門,所以鳴炮21響就成了一種最高禮節。
隨著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越來越高,這個鳴放21響禮炮也得以在全球范圍內推行,逐漸演變成迎接外國元首的最高禮儀
(7)外國首腦訪問禮節擴展閱讀
禮炮在國家慶祝大典上可增添一種隆重的氣氛。鳴放禮炮作為國際禮節,起源於英國。鳴放21響禮炮是國家元首享有的禮遇,中國是從1961年6月正式開始的,後曾多年停止鳴放禮炮,自1984年3月起,為外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舉行歡迎儀式恢復鳴放禮炮。
參考資料:網路-21響禮炮
Ⅷ 迎接外賓應注意哪些禮節
在接待外賓過程中經常遇到的一些禮儀程序和不同方式的活動,如迎送、宴請、會見、會談等,我們在前面已經談到的是與接待工作直接有關的一些其他問題。
關於邀請的方式。外賓來訪,通常要由東道國先發出邀請,這既是禮節,也是一項必要的手續。邀請一般應以局面方式進行,被邀者在接到邀請函後,應及時給予答復,並據此辦理有關的手續。邀請函除表示歡迎之意外,也表明被邀請者的身份、訪問的性質以及訪問的日期和時間等內容。有時,為了表示客氣,也可請被邀者在他認為「方便的時候」來訪,或將時間留待以後「另行商定」。
有些國家對邀請外國領導人來訪,做出了某些規定。例如,我國規定,應邀來訪的國家元首、政府首腦訪華天數一般以5天為限,最長不超過7天。其抵京日期,應避開中方的節假日和星期天。如因航班等原因實難避開,則抵京當日中方不安排正式活動。關於接待外賓的費用,國際上比較通行的做法是,來訪者的國際旅費由來訪者自己負擔,在抵達東道國國境後的住宿交通等,由東道主招待。告別宴會或答謝宴會的費用,由來訪者自理。但費用問題也可由雙方通過協商決定。例如,對某些外賓安排自費來訪,東道主除付設宴招待的費用外,全部住宿交通費均由來訪者自行負擔。還有的國家因財力所限,對來訪代表團有人數限制,或在邀請時,即言明邀請的人數,超出部分的人員,費用自理。據俄羅斯《消息報》1995年月日1月3日報道,外國總統訪俄,俄方只負擔12~15人的費用,俄總統出訪,對方也是這么辦。隨領導人來訪的企業家、記者等的費用一般自理;專機機組人員的費用,除雙方民航有互惠協定外,一般亦應自理。
為了搞好接待,在外賓抵達以前,就應做好充分的准備工作。首先,要搞清楚來訪外賓或代表團的基本情況。例如,來訪外賓的總人數,是否包括主賓和其他人員的配偶,來訪人員的職務、性別、禮賓次序等情況,這些均可請對方事先提供。重要國賓來訪,其隨訪人員中,有正式隨行人員(或代表團團員)和工作人員之分,而正式隨行人員中有的還是政府的高級官員。此外,有的國家領導人來訪,隨行的還有企業家、記者以及專機的機組人員等。這些都應在事先了解清楚,以便由有關單位做好相應的接待准備。
對於外賓的飲食愛好、宗教禁忌以及是否有其他特殊的生活習慣等也可事先向對方探詢,必要時,還可向對方索要來訪者的血型資料。擬訂來賓訪問日程前,還要向對方了解清楚抵離的日期和時間、交通工具和施行路線、對參觀訪問的具體願望等。飛機起降的具體時間,可經由民航部門密切掌握。
訪問日程一般應由東道國道國首先提出。日程草案擬訂後,可先將主要內容告知對方,以便聽取對方意見,並使對方有所准備。日程安排的好壞,對訪問的成功與順利進行具有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國家領導人的訪問,既要使日程安排符合禮議規格的一般要求,又要避免使人感到所有這類訪問都千篇一律。在擬訂日程草案時,除了遵循通常的禮儀程序以外,還要考慮以下一些因素:1.訪問的目的和性質;2.訪問者的願望;3.訪問者同東道國的哪些人和事有特殊的關系;4.訪問者過去是否曾經來訪過,哪些項目過去已經看過,如何使本次訪問更具特色;5.來訪者的年齡及身體狀況能適應的活動限度;6.代表團其他成員的特殊要求與安排,特別是主賓的夫人,有時可以另行排一些有意義的活動。除了以上因素以外,主方領導人的時間安排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事先應當同有關 的辦 公室聯系好。
日程安排的松緊應適當。活動安排太少,讓客人有時在賓館里無所事事,會感到受冷遇;活動安排太多,又會令客人筋疲力盡。要保持日程安排適當平衡確非易事。為了讓客人在有限的時間內,多看一些東西,多接觸一些人,常常容易把日程排得太滿,沒有輕松休息的時間。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威爾談起英國女王緊張的訪美日程時說:「她們一定希望有時間休息安靜一下。……如果任何助手敢把我的日程安排得像她們的那樣(緊張),我就要把他解僱。」
有些大型代表團來訪,為了達到更好的效果,可以安排他們分組活動。有的次要活動,可以安排代表團其他成員參加,以減輕主賓的勞累。接待規格的高低,體現了對來訪客人的重視程度和歡迎的熱烈程度,來訪者
對於接待規格的高低也往往比較敏感。因此,對於來訪客人的接待規格要妥善掌握。
接待規格的高低常常從各方面表現出來。例如,宴會規模的大小,出席宴會的主方人員的身份;某些禮儀活動的隆重程度等,甚至有時住房和交通工具的安排,也會被人視為接待規格高低的反映。因此,對於同一級別的國賓,應保持大體上差不多的接待規格,以免給人以厚此薄彼的感覺。而對於某些在政治上或兩國關繫上有特殊需要的國賓給以「破格」的接待,則可能會收到明顯的效果。
接待規格雖然可以從多方面反映出來,但領導人的接見尤其重要。由誰接見,談得怎麼樣,都是人們所關注的熱點。有時候,東道國的主要領導人不在首都,來賓亦願特意去外地會見。所以,在擬訂接待計劃和安排活動日程時,對領導人的接見,要給予特別的重視。
各國對來訪外賓,尤其是國賓的安全,都特別重視。有些國家在重要國賓來訪時,採取特別的安全警戒措施。這是因為東道國政府有責任保證客人在其境內逗留期間的人身安全。按照國際上通常的做法,國賓來訪,自入境之時起,其安全保衛的責任,就落在東道國肩上。東道國政府應同來訪國政府配合,精心制定保護他們的計劃,包括警察護送、現場控制、近身保衛、食物品嘗、交通安全以及其他一切必要的技術和預防性措施。禮賓部門在考慮日程和活動現場的安排時,也應將安全因素考慮在內。
外賓來訪期間的生活接待十分重要。住房、坐車、生活起居,要盡量使其舒適、方便、安全,飲食應當可口。住地應當選擇在環境優美安靜的地段,以便使來賓在繁忙緊張的活動之後得到適當的歇息。國事訪問一般以住國賓館、高級飯店為多,這些地方設備好,服務周到有經驗。也有的國家為了講究禮儀規格而安排來賓住在王宮、別墅等地方。元首住地應升來訪國的國旗或元首旗。住房的分配,身邊工作人員,如秘書、譯員、近身警衛和服務人員等應住在靠近主賓的房間。對代表團中的高級官員亦應妥善安排。除非不得已的情況,單身漢亦應安排單獨房間,而不要安排單身漢兩人合住。住房可由東道主安排分配後,再徵求客人意見;也可將房間位置圖提前交給對方,請對方自行安排。
Ⅸ 涉外禮儀包括哪些方面
涉外禮儀,是涉外交際禮儀的簡稱。即,中國人在對外交際中,用以維護自身形象、對外交往對象表示尊敬與友好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
個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儀容儀表,言談舉止,服裝等。
不卑不亢:(要意識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國家、民族、所在單位,言行應從容得體,堂堂正正。不應表現得畏懼自卑,低三下四,也不應表現得狂傲自大,目中無人)。
求同存異:(各國禮儀習俗存在著差異,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評判是非,鑒定優劣,握手禮通行各國)。
入鄉隨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對象,首先就必須尊重對方所獨有的風俗習慣。當自己身為東道主時,通常講究「主隨客便」;而當自己充當客人時,則又講究「客隨主便」)。
信守約定:(認真嚴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諾,說話務必算數,許諾一定兌現,約會必須要如約而至。在一切有關時間方面的正式約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熱情適度;內外有別(不僅待人要熱情友好,更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熱情友好的具體分寸。否則就會事與願違,過猶不及,會使人厭煩或懷疑你別有用心。要分清內外,注意保密)。
謙虛適當:(一方面反對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絕對沒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貶低)。
日常禮儀是指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由於受歷史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時代潮流等因
涉外禮儀
素而形成,既為人們所認同,又為人們所遵守,是以建立和諧關系為目的的各種符合交往要求的行為准則和規范的總和。簡言之,日常禮儀就是人們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應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和准則。日常禮儀如下: 衣的禮儀:①要了解並遵守著裝的正確方法:
穿西裝時,要注意的問題有:在穿西裝之前,務必要將位於上衣左袖袖口之上的商標、純羊毛標志等等,先和行拆除,它們並非與西裝的檔次、身價有關。在一般情況下,坐著的進候,可將西裝上衣衣扣解開;站起來之後,尤其是需要面對他人之時,則應當將西裝上衣的衣扣繫上。西裝上衣的衣扣有一定的系法:雙排扣西裝上衣的衣扣,應當全部繫上。單排兩粒扣西裝上衣的衣扣,應當只繫上邊的那粒衣扣。單排三粒扣西裝上衣的衣扣,則應當繫上的兩粒衣扣,或都單系中間的那粒衣扣。穿西裝背心時,最下邊的那粒衣扣,一般可以不系。穿西裝時,最好不要內穿。萬一非穿不可時,則只允許穿一件單色薄型的"V"領羊毛衫。不要在西裝裡面穿開領的、花哨的羊毛衫,特別是不要一下子同時穿上了多件羊毛衫。
穿長袖襯時,需要注意的問題有:下擺在正式場合一一要束在褲腰或裙腰之內。袖管不僅不可以挽起來,而且袖扣還一定要繫上。不穿西裝上衣,或是穿上衣未打領帶時,領扣則通常可以不系。
打領帶時,其位置大致是在七粒扣襯衫向上有處自上而下數的第四、第五粒衣扣之間。
②是要了解並遵守著裝的搭配技巧:
在國外,對於男士在正式場合的著裝,有必須遵守「三色原則」的要求。所謂「三色原則」,是指全身上下的衣著,應當保持在三種色彩之內。對於女士在正式場合的著裝的評價,人們往往關注於一個細節,即她是否了解不應該使自己的襪口暴露在外。不僅在站立之時襪口外露不合適,就是在行走或就座時襪口外露也不合適。穿裙裝的女士,最好穿連褲襪或長筒襪。
食的禮儀:以來賓的身份涉外宴請時,需要注意的主要問題,大致上包括宴請的類型、付
涉外禮儀
費的法、點菜的規矩、用餐的餐序、就餐的舉止、進餐的技巧等。 宴請的類型:分為以下三種類型。
宴會:它是一種最正式、最隆重的宴請,可在早、中、晚舉行,並以晚宴檔次最高。舉辦宴會時,要提前發出請柬,屆時,不僅賓主要發表講話,樂隊要演奏音樂,就連餐具、酒水、菜餚道數、餐廳陳設、用餐者的裝束、侍者的儀態等,都要詳盡的規定。一般情況下,宴會分為國宴、正式宴會、便宴、家宴等四種具體形式。
招待會:一種常為表示隆重或正式歡迎的社交集會。
工作餐:工作時的便餐。
付費的方法: 付費方法主要有下列三種。
A.是不必付費。
B.是定額付費。
C.是各自付費。需要付小費時,應注意兩條。
其一,是應該付多少。
其二,是應該如何付給。
第三,點菜規矩。
其一,是告訴對方,自己完全「客隨主便」。
其二,恭敬不如從命,但是,只點一道即可。
用餐的餐序:
需要大家掌握的正規的餐序主要有:一是西餐正餐的常規菜序。一頓正規的西上正餐,大體上應當依次包括開胃菜、湯、海鮮、主菜、甜品、水果、紅茶或咖啡等等幾道菜式。二是西餐便餐的常規菜序。一頓正規的西餐便餐,大體上應當依次包括頭盆(開胃菜)、湯、主菜和甜品等幾道菜式。三是西式自助餐的常規菜序。享用自助餐時,其正規的用餐順序,依次應當為:冷盤、湯、熱菜、點心、甜品和水果。四是酒水與菜餚的常規搭配方式。在國外,西式宴會上的主角是酒水。五是就餐的舉止。舉止文明、禮貌、規范。
就餐舉止十忌:其一,是在用餐時口中或體內發出巨大的聲響。其二,是在用餐時整理自己的衣飾,或是化妝、補妝。其三,是在用餐期間吸煙。其四,是再三勸說別人飲酒,甚至起身向別人灌酒。其五,是用自己的餐具為別人夾菜、舀湯或選取其他食物。其六,是亂挑、翻揀菜餚或其他食物。其七,是用餐具對著別人指指點點,或者把餐具相互敲打,搞得鏗鏘作響。其八,是直接以手取用不宜用手取用的菜餚或其他食物。其九,是豪無遮掩地當眾剔牙。其十,是隨口亂吐嘴裡的不宜下咽之物。
迎賓儀式是指接待方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敬和重視,在迎賓地點舉行的一種約定俗成的
涉外禮儀
儀式,也稱歡迎儀式。迎賓禮儀是指在迎賓過程中形成和遵循的禮儀規范。
迎賓前的禮儀准備:(一)確定邀請規格。向外賓發出正式邀請時,要講究雙方規格對等。(二)排定禮賓次序。接待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單位的外賓,必須按照國際慣例和本國的常規做法,排定先後順序。一般採取以下做法:一是依照來賓的地位高低排列。二是依照來賓所在國家或地區名稱的英文字母順序排列。三是依照來賓抵達的先後順序排列。四是不排列。(三)必須慎重懸掛國旗。為維護本國的國家尊嚴,任何主權國家均不允許在本國國境之內隨意懸掛或擺放外國國旗。除國際法規定外,我國目前允許五種場合懸掛或擺放外國國旗。其一、外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正式到訪;其二、外國貴賓訪問期間我國舉行重要的禮儀活動;其三、國際會議在我國舉行;其四、重大的國際活動在我國舉行;其五、為在我國進行的國際經濟重要項目而舉行的慶典或儀式。懸掛或擺放中、外國旗的常規是:如並排升掛兩面國旗,應以國旗自身面向為准,一般將外國國旗懸掛在右側,我國國旗懸掛在左側。並排升掛三面以上國旗時,應按禮賓序列,自右而左,依次升掛。通常,東道國國旗居於末尾。但舉行國際會議時,東道國國旗不必居後。我國規定,在中國境內懸掛外國國旗時,必須同時升掛中國國旗,其高度要相等,面積要大致相似,以示彼此相互平等。國旗象徵著國家,在涉外交往中升掛國旗時,絕不容許將任何一方的國旗弄錯或掛錯。(四)擬定接待計劃。接待外賓之前,應當認真擬定一份周詳的接待計劃,以使工作減少周折,按部就班地進行。在擬定接待計劃前,要充分了解外賓有無特殊習慣、要求,本著互助互利、交往對等的原則,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盡可能地滿足其正當而合理的要求,並列入接待計劃中。一份外事接待計劃,就是接待工作的指南和行動綱領。應包括膳宿安排、交通工具、會見會談、參觀訪問、文娛活動、異地游覽、新聞報道、安全保衛、突發事件、禮品准備、人員配備、經費預算等基本內容。正式的接待計劃一經擬定,應盡快報請上級主管部門批准。此後,報、送與接待工作有關的部門並通報給外方。(五)掌握人員狀況。要作好外事接待工作就必須掌握好外方與我方有關人員的狀況。一方面,應對主要來訪者的基本情況、風俗習慣及主要禁忌盡可能地了解。若對方曾來華訪問過,最好借鑒當時我方的接待規格和接待方案。另一方面,選擇我方負責接待工作的人員,確定專門負責此事的陪同人員、翻譯、工作人員及司機。接待人員要進行專門的業務培訓,對其進行必要的外事紀律和國際禮儀等方面的教育。
迎賓時的禮儀操作:迎接外賓的禮儀操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其一、機場(車站)迎接。接待方陪同人員前往其抵達的機場、車站迎接對方,並陪同外賓前往下榻之處。重要外賓可獻花。其二、舉辦歡迎宴會。按照國際慣例,為外賓舉辦的宴會,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在外賓抵達後舉行,稱歡迎宴會。另一種則在外賓離開之前舉行,稱送別宴會。我國為簡化外事禮儀,一般只安排歡迎宴會。舉辦宴會前,要提前發出請柬、准備菜單、排好座次,安排好我方出席宴會的陪同人員。宴會的具體程序主要有:宴會開始前,主人及東道主一方重要人員,在宴會廳門口列隊迎接客人。宴會開始時,應由主人先致歡迎詞,然後再請主賓致詞。宴會結束時,主賓向主人贈送禮品,主人應向客人回贈禮品。主賓告辭,主人應陪同其走出門外,與之握手道別。其他人員依次列隊在門口與客人握手話別。其三、送別外賓。陪同人員應專程陪同外賓乘車前往機場、車站,為外賓送行,與外賓一一握手道別,並預祝對方旅途愉快。
風俗禮儀是指各國或不同地區的約定俗成的習慣做法。
韓國的風俗禮儀:韓國飲食風格介於中國和日本之間,多數人用餐使用筷子。萊料以高蛋
白食物為主,輔以蔬菜。喜食湯和飯(牛肉湯、排骨湯等和在飯中)、火鍋、湯面、冷麵、生魚片、生牛肉、什錦飯等。也喜歡熱辣口味。在宴會上,韓國人習慣互相斟酒,喝交杯酒;受人勸酒時不可拒飲;不勝酒力時杯中應留點酒;對於醉酒者,他們多持寬容的態度。受人敬菜時要禮貌地推讓兩次,第三次才欣然接受。飯後被人邀歌時不可拒唱。 韓國的民族服裝是:男子穿襖、坎肩、褲、長袍,上下一色,且多用白色;女子穿襖、裙、長袍,裙子長而肥大,豐滿流暢。現代男女也常穿西式服裝,講究服飾。進屋脫鞋是他們的傳統習慣。他們也用炕,炕內用熱水管取暖。
韓國人注重禮儀:見面必互致問候,男子見面微鞠躬,互握右手或雙手,分手也鞠躬。男子不得主動與女子握手。初次見面,交換名片。韓國人多以軟飲料待客,客人必須接受主人提供的茶點。韓國人在一起聊天,都不談本國政治、經濟、妻室等話題,但喜歡詢問個人情況。他們自尊心極強,不容公開被人批評或異議。在社交場合,男女必須分開。在公開場合,得讓男土先行,各種會議發言者致辭都把「先生們」放在「女士們」之前。尊敬師長,使用敬語,不得當長者面抽煙、戴眼鏡。上門造訪習慣帶上小禮品,但不送外國煙;接物時必須用雙手,不能把禮品當場打開。在任何場合的坐姿都不能叉腿。
韓國節慶較多: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的節日活動類似我國春節。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傳統飲食是種果(栗子、核桃、松子等)、葯膳、五穀飯、陳茶飯等。農歷4月8日為佛誕節及頌揚女性的春香節。農歷5月5日為端午節,家家戶戶都以食青篙糕,掛菖蒲來過節。農歷8月15為中秋節,農歷9月9日為重陽節。清明掃墓,冬至吃冬至粥(摻高梁面團子的小豆粥)。除上述傳統節日外,韓國人還重視聖誕節、兒童節(5月5日)、恩山別神節(3月28日至4月1日)等。群眾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有射箭、摔跤、拔河、鞦韆、跳板、風箏、圍棋、象棋等。
韓國人喜歡單數,忌諱雙數。忌用「四」(韓語音同「死」)。忌用一個手指指人。站立交談時不能背手。女子發笑時必須掩嘴。
日本人一男一女上街時,女子在右邊走;如果挽手行走,是女子挽著男子。三個人上街,中間的位置讓給受尊敬的人。
日本的風俗禮儀:日本有送禮的癖好,在送禮時往往採取這樣的作法:即送些對主人毫無用途的禮品,因為收禮的人可轉送給別人,那個人還可以再轉送給第三者。日本人對裝飾著狐圖案的東西則甚為反感。狡猾狐狸是貪婪的象徵。到日本人家作客,攜帶的菊花只能有十五片花瓣,因為只有皇室帽徽上才有十六片瓣的菊花。 日本人忌諱荷花。日本人忌諱「四」。因為日語中「四」和死同音。所以日本人醫院里沒有「四」號病房和病床。日本從四月一日到七日叫綠化周,包括街道綠化日、宅旁綠化日、學校綠化日、荒山綠化日、交通綠化日、綠化樹木保護日。日本人抽煙意是自己抽,很少主動敬你一支,因為日本人認為香煙是有害身體的。日本人一有傷風咳嗽,外出時就戴上白色的口罩。日本人用大拇指表示「老爺子」用小拇指表示「情人」。
龍蝦日本人認為龍蝦長須,彎腰象個老人,因此喜歡在元旦這天用龍蝦作為裝飾品,象徵延年益壽,長命百歲。
與商務有關的文化習俗:其一、鞠躬,在日本人之間,鞠躬仍是見面和分手時的必行之禮;在與外國人接觸時,日本人已逐漸習慣用握手代替鞠躬了。不過,你仍可能會受到90度彎腰之禮。遇到這種情況該怎麼辦?一般說來,點一下頭或稍微彎一彎腰並同時將手伸向對方,就可以了。日本貿易界對外國人能否規范地鞠躬似乎並不在意。其二、恭維話,日本人說恭維話的方式也與西方人不一樣。西方人會對你個人在貿易上的成就或公司的成就直接表示贊賞,而日本人卻常常兜著圈子說。比如,如果日本人想稱贊你的修養,他不會直截了當地表示,而是對你辦公室的裝飾發表些議論,即所謂「借題發揮」。其三、社交活動,即便在商務活動中,歐美人也常常邀請談判對手到家裡做客或參加雞尾酒會。但在日本,這樣的社交活動是不常見的。日本人喜歡邀請客人到飯店或餐館吃飯,然後再到酒吧喝酒。日本商人把招待客戶作為影響客戶的一個手段。日語中出現了「NOMINICATION」這一日英復合詞。「NOMI—」是日文中喝酒的意思,而「—NICATION」則來源於英文的「COMMUNICATIOU」(交際)。由此可見,日本人是很重視吃喝這類交際活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