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訪問學者槍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訪問學者槍

發布時間: 2022-06-02 15:28:21

❶ 英雄無敵之追隨神跡第二關攻略

下個電子書不是都有了..

❷ 核彈問題

這是三種原理完全不同的核武器:
1.原子彈是最早的核武器,它是利用核裂變的原理製成的。製造原子彈用的最多的,是鈾元素的同位素——鈾-235。其原理為當鈾-235原子吸收一個中子時,原來的鈾-235就會分裂,同時釋放出2-3個中子,和大量的能量。釋放出的原子還會繼續轟擊其他的原子,這就形成了鏈式反應,這個過程周而復始,最後可以再一瞬間釋放出巨大的能量,從而起到殺傷作用。不同的原子彈威力大小也不同,小的很小,大的也很大。第一個擁有原子彈的核國家是美國,1964年我們偉大的祖國也擁有了原子彈。而在歷史上,只有2顆原子彈用於實戰,就是美國於1945年8月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的「小男孩」和「胖子」。
2.氫彈是利用核聚變(熱核反應)的原理製作而成的。它的主要原料是氫元素的同位素氘、氚。但是熱核反應必須在超高壓和超高溫(幾萬甚至幾億攝氏度)進行。而人們在試驗中發現,原子彈爆炸時的溫度和壓強正好滿足核聚變的要求,所以在氫彈中還有一個小型的原子彈,起到相當於火柴的作用。所以,氫彈的原理是:裡面的小型原子彈被引爆後,使其溫度和壓強達到核聚變的要求,這樣外面的氘、氚等小質量的原子核原子核就會發生聚合,同時釋放出巨大的能量,起到殺傷作用,而且其威力比原子彈大得多(可大至幾千萬噸級TNT當量)。而且它還可通過設計增強或減弱其某些殺傷破壞因素,其戰術技術性能比原子彈更好,用途也更廣泛。但氫彈的保存相當困難,原因有二,1.含有氚的氫彈不能長期貯存,因為這種同位素能自發進行放射性蛻變。2.熱核武器的載具,以及儲存這種武器的倉庫等,都必須要有相當可靠的防護。對於每一個核國家來說,如果要研製氫彈,原子彈這一關必須要過。美國於1952年最先擁有氫彈,我們中國也於1967年擁有了氫彈。
3.介紹了氫彈,中子彈我就不用說太多了。中子彈的原理和氫彈基本相同,但TNT當量要小得多。可以說,它是一種以高能中子輻射為主要殺傷力的低當量小型氫彈。另外,一般氫彈(三相彈)由於加一層貧鈾(鈾-238)外殼,氫核聚變時產生的中子被這層外殼大量吸收,產生了許多放射性沾染物。而中子彈去掉了外殼,核聚變產生的大量中子就可能毫無阻礙地大量輻射出去,同時,卻減少了光輻射、沖擊波和放射性污染等因素,這也是氫彈和中子彈的不同,中子彈在爆炸時,可以釋放出大量的高能中子和γ射線、χ射線,雖然對建築物的破壞很小,但高能中子可以像倫琴射線一樣穿透物體,大量殺傷敵方人員,因此,它是一種「殺人不毀物」的核武器

❸ 張策是哪裡人

張策,字少逸,敦煌人。

❹ 中國和日本海關對出入境所攜帶物品的規定(詳細)

在飛機上,檢疫所會發給每位乘客身體健康狀況表,乘客填寫之後,交至檢疫所服務窗口。如果在旅行中,乘客有任何發燒、腹痛等身體不適,都可向 "健康相談室"要求幫助。

日本禁止攜帶入境品:

1、名牌等仿冒品。

2、牛、豬、羊等家禽類的肉(包括牛肉乾)、內臟及肉食加工品(火腿、熱狗、培根、烘乾之物等)。

3、土、附帶著土之植物、水果。

4、象牙、象牙製品及一部份的動物標本、毛皮、皮革製品等、華盛頓條約里被指定保護動物的製品、加工品。

5、其它/沒有被指定的動植物,是必須要在日本檢疫櫃台接受檢疫。部份漢葯也有被指定禁止攜帶入境品。

6、化妝品及醫葯品可攜帶入境但數量有限制(化妝品一種24個以內) 。無論來自哪個國家的訪客,進入日本國境的時候都不需要進行預防接種。但是如果是攜帶動植物出入境的,則有某些限制。請這類訪客事先參照日本農林水產省開設的有關網頁了解清楚。

(4)訪問學者槍擴展閱讀

《海關總署公告2007年第72號關於在全國各對外開放口岸實行新的進出境旅客申報制度》

三、進境旅客攜帶有下列物品的,應在《申報單》相應欄目內如實填報,並將有關物品交海關驗核,辦理有關手續:

(一)動、植物及其產品,微生物、生物製品、人體組織、血液製品;

(二)居民旅客在境外獲取的總值超過人民幣5000元(含5000元,下同)的自用物品;

(三)非居民旅客擬留在中國境內的總值超過2000元的物品;

(四)酒精飲料超過1500毫升(酒精含量12度以上),或香煙超過400支,或雪茄超過100支,或煙絲超過500克;

(五)人民幣現鈔超過20000元,或外幣現鈔摺合超過5000美元;

(六)分離運輸行李,貨物、貨樣、廣告品;

(七)其它需要向海關申報的物品。

❺ 簡介一下武器的發展!!!急需!答好了,多加10分

中國核武器大事記表
--------------------------------------------------------------------------------

核武發展螫伏期:1946-1953年

1946年, 中國安全部門負責人康生倡導招募海外華裔科學家,特別是火箭和核能方面的專家。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6月25日,朝鮮戰爭爆發。惱羞成怒的美國多次威脅要對華動用核武。

1951年, 中蘇開始聯合在新疆進行鈾礦勘探。

1953年,中國原子能委員會在中國科學院正式成立。

1月,由核科學家錢三強率領的中國科學家代表團訪問莫斯科。

7月,朝鮮戰爭結束。

核武急速發展期:1955-1965年

1955年1月4日,莫斯科宣布將按照協定提供給中國核裂變材料

1月15日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擴大會議,會議決定發展戰略武器。

9月,加州理工學院培養的火箭專家錢學森和150名旅居歐美的華裔科學家返華服務。

1956年,中國從蘇聯得到2枚仿德制R-1型火箭。

3月14日,錢學森向中央軍委提交了【建立我國國防航空工業的建議書】並在與會上討論通過。

5月26日,毛澤東在「論十大關系」的講話中提出了要發展原子彈的目標;航空航天部的前身

--彈道導彈研究院及原子能研究設計院成立,錢學森任導彈研究院院長。

1956年十月十七日,中央批准聶榮臻的「自力更生為主,力爭外援和利用資本主義國家已有的科學成果」導彈研究戰略。

1957年,蘇聯贈送給中方2枚更先進的R-2型導彈。其中一枚留作研究,一枚進行仿製。

10月15日,聶帥在「中蘇核技術合作協定」上簽字。

1958年初,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為國防科學技術委員會提出」發展核武器的指導方針」。

同年,中國開始對R-2進行仿製,即東風-1。

三月三日,中央書記處批准在中國西北地區建立導彈試驗靶場,在遼西建立海上導彈試驗靶場。

1959年6月20日,蘇聯單方面撕毀同北京簽訂的核技術合作協定,開始取消對中國的技術援助,到1960年完全停止了援助。

1960年11月5日, 由中國仿製蘇聯的東風-1短程彈道導彈首次進行了成功的試射。

1964年6月29日,中程彈道導彈東風-2試射成功。

10月16日15時(北京時間),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中國從此成為核俱樂部的第五個成員。

同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發表聲明,10月17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致電世界各國政府首腦,闡明中國對於核武器問題的立場:中國政府一貫主張全面禁止和徹底銷毀核武器,中國進行核試驗、發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中國掌握核武器,完全是為了防禦,為了保衛中國人民免受核威脅。中國政府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5年,東風-2制導系統完成升級工作,改進後的導引系統采以電解積分儀為核心的全慣性制導。

同年,中國展開東風-3的設計工作。

文革滯後期:1965-1976年

1965年3月,中央軍委做出研製洲際彈道導彈的決定,當時經論證確定為液體洲際導彈。

5月,東風-4的設計工作正式開始,東風-5的項目可能同時上馬。

5月14日,一架裝有原子彈的轟炸機從西北某機場起飛,飛臨試驗場上空,飛行員按照預定成功地實現了空爆。這是中國進行的第二次原子彈爆炸試驗。

11月,東風-2A增程型彈道導彈發射試驗成功。

1966年,中國首次部署東風-2中程彈道導彈。

10月,首枚直徑為1,400毫米的固體火箭發動機試車成功。

10月27日,長達10年的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唯一一次攜核彈頭實彈發射試驗在甘肅雙子成基地取得成功,一枚2萬當量裝葯的東風-2導彈在900公里外新疆羅布泊核試驗場上空預定高度爆炸。

12月26日,東風-3進行了首次試射。

1967年3月,以周恩來總理為首的中央專委命令七機部立即展開具有二級固體火箭的巨浪-1的研製工作。

1967年3月2日,周總理批准在東北地區建設中遠程地地導彈試驗場。

6月17日,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

7月1日,中國戰略導彈部隊在北京正式成立,周恩來親自命名為「第二炮兵」。
1970年1月30日,東風-4中遠程彈道導彈發射試驗成功。

5月,正式部署東風-2A。

4月14日,由東風-4衍生的「長征-1」型運載火箭將中國第一枚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射入近地軌道。

12月26日, 中國自行研製的核動力潛艇下水。

1971年5月,東風-3開始服役。

11月15日,東風-4彈道導彈全程飛行試驗成功。

1974年,中國建立了戰略導彈作戰指揮體系。

1975年5月,中央決定抓緊東風-5洲際導彈的研製,同時積極進行潛射彈道導彈的研製。

8月4日,東風-3戰略核導彈定型生產。

11月26日,長征-2運載火箭首次發射返回式遙感衛星(偵察衛星),該衛星在3天後按預定指令返回地面。

核武研製恢復期:1976-1986年

1976年1月23日, 2,000噸級核彈頭試驗,從此實現了核彈頭小型化。

10月,文革結束。

11月27日,發射一枚限程洲際導彈,載有一枚400萬當量的核彈頭。

12月7日,用試驗型的全程洲際導彈發射第七顆衛星。

1977年12月,國務院和中央軍委下達「關於加速我軍武器裝備現代化的決定」。決定指出將以發展常規武器裝備為主,有重點的發展導彈核武器。

1978年,鄧小平提出「以戰略導彈打游擊」的思想,直接導致了東風-21的產生。

10月14日,中國首次進行地下核試爆。

1980年,中國首次部署東風-4型中遠程彈道導彈。

5月18日,東風-5洲際導彈自甘肅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作全程試射,成功。

1981年初,夏級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下水。

同年,中國開始「試驗性」部署2個東風-5陸基發射井。

9月21日,「風暴-1」型運載火箭一箭三星成功,向世人顯示多彈頭分導式重返大氣層載具的能力。

1982年10月12日, 中國用一艘蘇制Golf級常規動力潛艇,水下發射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成功。

1983年, 巨浪-1潛射彈道導彈開始服役。1980年末,巨浪-1完成增程任務,射程從2,000公里增加到

3,000公里。

1984年,二炮正式承擔起戰略值班的神聖職責。

4月8日,長征-3發射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成功。

10月1日,在35周年國慶閱兵式上,二炮首次向世人公開亮相。

1985年5月20日,東風-21試射成功。

9月28日,第一次潛射巡航導彈試驗。

10月15日,人民解放軍首次從夏級發射巨浪-1,因未成功,故未廣泛報道。據西方情報機構的披露,9、10月前後中國共進行了四次巨浪-1試射,均告失敗,其中一艘夏級核潛艇在發射中被全毀。

12月,據信,東風-3的增程工作告一段落(1981-1985),導彈射程從2,700公里增加到3,500公里以上。

體制改革躍進期:1986-至今

1986年,用東風-4彈道導彈進行多彈頭分導式重返大氣層的第一次試驗。

同年,東風-31/41/JL-2的研製工作正式展開。

3月21日,中國對外宣布不再進行大氣層核試驗。

10月11日,第八次回收偵察衛星。

12月16日,東風-5洲際導彈設計定型。

1987年,中國向沙烏地阿拉伯秘密輸出了36枚東風-3戰略導彈,此舉震驚全球,尤其使那些曾對中國戰略導彈生產能力質疑的西方核武專家跌破了眼鏡。

6月5日,第33次地下核爆,當量為20萬噸級。

1988年4月,中國訪問學者從美國勞倫斯實驗室回國,使得幾項中子彈技術獲得了突破。

9月7日,長征-4A運載火箭向太陽同步軌道發射「風雲-1」號氣象衛星。

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首次從夏級潛艇上發射了巨浪-1型彈道導彈,此枚導彈落在了半徑為65公里

的目標區內,其中心為北緯123。53度,東經28。13度。巨浪-1導彈設計定型。

9月28日,中國進行了第34次地下核爆,當量僅為1~20千噸,美國率先報道中國剛剛試爆了一枚中子彈。

90年中情局參院聽政會上承認中國掌握了從勞倫斯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Lab)帶走的技術機密。

同年,M-9戰術彈道導彈定型生產並對外出口。

1989年8月,東風-21固體燃料彈道導彈以機動方式發射成功。

1990年5月26日,第35次核爆(地下),當量為40千噸。

8月16日,第36次核爆(地下),當量為50-200千噸。

1992年,M-11戰術彈道導彈定型生產並出口。

3月9日,中國簽署反核子擴散條約,成為該條約第174個會員國。

5月21日,第37次核爆(地下),此次核爆威力巨大,當量測得為1,000-2, 000千噸。

9月25日,第38次核爆(地下),當量為1-20千噸。

1993年10月5日,第39次核爆(地下),當量為80-90千噸。

1994年6月10日,第40次核爆(地下),當量為10-40千噸。

10月7日,第41次核爆(地下),當量為40-150千噸。

1995年,中國可裝載戰術核武器的殲轟-7進入預量產,並開始裝備部隊。

7月21-23日,江西樂平的二炮基地向台灣外島澎嶼附近發射了4枚東風-15。

5月15日,第42次核爆(地下),當量為40-150千噸。

5月29日,美、日國防部同時傳出消息,中國的新型東風-31洲際導彈從山西太原向新疆庫爾勒地區成功地進行了首次高彈道的試射。

8月17日,第43次核爆(地下),當量為20-80千噸。

1996年,東風-31洲際導彈研製成功。

3月8日及13日,江西樂平、福建永興島與東山島,向台灣海域各發射2枚改良型東風-15。

6月8日,第44次核爆(地下),當量為20-80千噸黃色炸葯。

7月29日,中國搶在禁止核試前進行了第45次核爆,當量為1-5千噸。同日,中國宣布從即日起中國開始暫停核試驗。

9月24日,中國外長錢其琛在紐約聯合國總部,和美、俄、法、英等60多個國家聯合簽署了「全面禁止核試驗條約」。

1999年8月2日,中國對外宣布試射「新型遠程導彈」成功

❻ CATTI二級筆譯綜合能力考試詞彙知識

CATTI二級筆譯綜合能力考試詞彙知識如下

1.和持相同觀點 share views similar to

2.促進兒童身心健康發展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both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3.改進教學 impro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4.保護文化遺產 protect cultural relics

5.觸擊現行法律的盲區 touch a blank area of the existing law

6.增強自我保護意識 strengthen one』s awareness of protecting one』s right

7.列為世界自然文化遺產 list …as a world natural heritage site

8.以全新的面貌進入新世紀 enter the new century with a brand-new colorful look

9.普及科普知識,傳播科學 populariz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spread 思想,倡導科學精神 scientific thought and advocate the scientific spirit

10.提高公務員的綜合素質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ivil servants

11.通過資格考試 pass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s

12.舉辦文化節 / 展覽會 hold (conct, give) cultural festivals / an exhibition

13.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 make nine-year compulsory ecation universal

14.精心編寫教材 compile the textbooks with great care

15.承擔應有的義務 undertake the e obligations

16.促進相互了解 enhance (further) mutual understanding

17.相互促進 help each other forward

18.互派訪問學者 exchange visiting scholars

19.交換意見 exchange views (ideas, opinions)

20.反映中國的燦爛文化 reflect the rich culture of China

21.容納三千名旅客 accommodate 3000 passengers

22.發揮...的聰明才智 develop one』s own talents and wisdom

23.充分發揮知識分子的積極性和創造性give full play to the initiative and creativity of intellectuals

24.開設課程 offer courses

25.重視實用性 place stress on practicality

26.制止盜版軟體 control the pirated software

27.提供受教育機會 offer a chance of ecation

28.有力地推動教育的發展 give a big push to the development of ecation

29.承前啟後,繼往開來 build on the past and prepare for the future; inherit the past and usher in the future

30.物質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 pay equal attention to the material progress and cultural progress

31.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學的社會風尚 form civilized, healthy and science - upholding social practice

❼ 求一位外國數學科學家的故事,要1000字左右!

有一個小男孩因為小時候數學成績很好,老師每次布置完當天的作業後還會給他布置額外的數學題,有一天,老師照常給他布置額外的題,但當他回到家後做完了其他作業後,開始做那些額外的題,有一道題特別難,他想了一晚上終於想出來了,但他把作業交上去後,很傷心的對老師說「昨天有一道題,我想了一晚上。」老師看了看那道題,吃驚的對他說「你知道嗎?你做出了一道難倒了全世界數學家幾百年的題」。原來是老師偶然將那道題不小心夾在給他的作業中了。那個小男孩就是後來的數學王子高斯。
阿基米德( Archimedes 287 BC~212 BC )出生在敘拉古的貴族家庭,父親是位天文學家。在父親的影響下,阿斯米德從小熱愛學習,善於思考,喜歡辯論。長大後飄洋過海到埃及的山歷山大里亞求學。他向當時著名的科學家歐幾里德的學生柯農學習哲學、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知識,最後通古博今,掌握了豐富的希臘文化遺產。回到敘拉古後,他堅持和亞歷山大里亞的學者們保持聯系,交流科學研究成果。他繼承了歐幾里德證明定理時的嚴謹性,但他的才智和成就卻遠遠高於歐幾里德。他把數學研究和力學、機械學緊緊地聯在一起,用數學研究力學和其它實際問題。保護敘拉古戰役中的機械巨手和投石機等就是最生動的一個例子,有力地證明了「知識就是力量」的真理。

在亞歷山大里亞求學期間,他經常到尼羅河畔散步,在久旱不雨的季節,他看到農人吃力地一桶一桶地把水從尼羅河提上來澆地,他便創造了一種螺旋提水器,通過螺桿的旋轉把水從河裡取上來,省了農人很大力氣。它不僅沿用到今天,而且也是當代用於水中和空中的一切螺旋推進器的原始雛形。阿基米德在他的著作《論杠桿》(可惜失傳)中詳細地論述了杠桿的原理。有一次敘拉古國王對杠桿的威力表示懷疑,他要求阿基米德移動載滿重物和乘客的一般新三桅船。阿基米德叫工匠在船的前後左右安裝了一套設計精巧的滑車和杠桿。阿基米德叫100多人在大船前面,抓住一根繩子,他讓國王牽動一根繩子,大船居然慢慢地滑到海中。群眾歡呼雀躍,國王也高興異常,當眾宣布:「從現在起,我要求大家,無論阿斯米德說什麼,都要相信他!」 阿基米德曾說過:給我一小塊放杠桿的支點,我就能將地球挪動。假如阿基米德有個站腳的地方,他真能挪動地球嗎?也許能。不過,據科學家計算,如果真有相應的條件,阿基米德使用的杠桿必須要有88×1021英里長才行!當然這在目前是做不到的。
最引人入勝,也使阿基米德最為人稱道的是阿基米德從智破金冠案中發現了一個科學基本原理。 國王讓金匠做了一頂新的純金王冠。但他懷疑金匠在金冠中摻假了。可是,做好的王冠無論從重量上、外形上都看不出問題。國王把這個難題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日思夜想。一天,他去澡堂洗澡,當他慢慢坐進澡堂時,水從盆邊溢了出來,他望著溢出來的水,突然大叫一聲:「我知道了!」竟然一絲不掛地跑回家中。
原來他想出辦法了。 阿基米德把金王冠放進一個裝滿水的缸中,一些水溢出來了。他取了王冠,把水裝滿,再將一塊同王冠一樣重的金子放進水裡,又有一些水溢出來。他把兩次的水加以比較,發現第一次溢出的水多於第二次。於是他斷定金冠中摻了銀了。經過一翻試驗,他算出銀子的重量。當他宣布他的發現時,金匠目瞪口呆。
這次試驗的意義遠遠大過查出金匠欺騙國王。阿基米德從中發現了一條原理:即物體在液體中減輕的重量,等於他所排出液體的重量。這條原理後人以阿基米德的名字命名。一直到現代,人們還在利用這個原理測定船舶載重量等。
公元前215年,羅馬將領馬塞拉斯率領大軍,乘坐戰艦來到了歷史名城敘拉古城下,馬塞拉斯以為小小的敘拉古城會不攻自破,聽到羅馬大軍的顯赫名聲,城裡的人還不開城投降?
然而,問答羅馬軍隊的是一陣陣密集可怕的鏢箭和石頭。羅馬人的小盾牌抵擋不住數不清的大大小小的石頭,他們被打得喪魂落魄,爭相逃命。
突然,從城牆上伸出了無數巨大的起重機式的機械巨手,它們分別抓住羅馬人的戰船,把船吊在半空中搖來晃去,最後甩在海邊的岩石上,或是把船重重地摔在海里。船毀人亡。馬塞拉斯僥幸沒有受傷,但驚恐萬分,完全失去了剛來時的驕傲和狂妄,變得不知所借。最後只好下令撤退,把船開到安全地帶。
羅馬軍隊死傷無數,被敘拉古人打得暈頭轉向。可是,敵人在哪裡呢?他們連影子也找不到。馬塞拉斯最後感慨萬千地對身邊的士兵說:「怎麼樣?在這位幾何學『百手巨人'面前,我們只得放棄作戰。他拿我們的戰船當游戲扔著玩。在一剎那間,他向我們投射了這么多鏢、箭和石塊,他難道不比神話里的百手巨人還厲害嗎?」
年過古稀的阿基米德是一位聞名於世的大科學家。在保衛敘拉古城時,他動用了杠桿、滑輪、曲柄、螺桿和齒輪。他不僅用人力開動那些投射鏢箭和石彈的機器,而且還利用風力和水力,利用有關平衡和重心的知識、曲線的知識和遠距離使用作用力的知識等。難怪馬塞拉斯不費勁地就找到了自己慘敗的原因。當天晚上,馬塞拉斯連夜逼近城牆。他以為阿斯米德的機器無法發揮作用了。不料,阿斯米德早准備好了投石機之類的短距離器械,再次逼退了羅馬軍隊的進攻。羅馬人被驚嚇得談虎色變,一看到城牆上出現木樑或繩子,就抱頭鼠竄,驚叫著跑開:「阿基米德來了。」
傳說,阿基米德還曾利用拋物鏡面的聚光作用,把集中的陽光照射到入侵敘拉古的羅馬船上,讓它們自己燃燒起來。羅馬的許多船隻都被燒毀了,但羅馬人卻找不到失火的原因。900多年後,有位科學家按史書介紹的阿基米德的方法製造了一面凹面鏡,成功地點著了距離鏡子45米遠的木頭,而且燒化了距離鏡子42米遠的鋁。所以,許多科技史家通常都把阿基米德看成是人類利用太陽能的始祖。
馬塞拉斯進攻敘拉古時屢受襲擊,在無般無奈下,他帶著艦隊,遠遠離開了敘拉古附近的海面。他們採取了圍而不攻的辦法,斷絕城內和外界的聯系。3年以後,他們利用敘拉古城市居民的大意,終於在公元前212年佔領了敘拉古城。馬塞拉斯十分敬佩阿基米德的聰明智慧,下令不許傷害他,還派一名士兵去請他。此時阿基米德不知城門已破,還在凝視著木板上的幾何圖形沉思呢。當士兵的利劍指向他時,他卻用身子護住木板,大叫:「不要動我的圖形!」他要求把原理證明完再走,但激怒了那個魯莽無知的士兵,他竟用利劍刺死了75歲的老科學家。馬塞拉斯勃然大怒,他處死了那個士兵,撫慰阿基米德的親屬,為他開了追悼會並建了陵墓。阿基米德被後世的數學家尊稱為「數學之神」,在人類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三位數學家中,阿基米德佔首位,另兩位是牛頓和高斯。
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出生在義大利半島南端西西里島的敘拉古。父親是位數學家兼天文學家。阿基米德從小有良好的家庭教養,11歲就被送到當時希臘文化中心的亞歷山大城去學習。在這座號稱 「智慧之都 」的名城裡,阿基米德博閱群書,汲取了許多的知識,並且做了歐幾里得學生埃拉托塞和卡農的門生,鑽研《幾何原本》。
後來阿基米德成為兼數學家與力學家的偉大學者,並且享有「力學之父」的美稱。其原因在於他通過大量實驗發現了杠桿原理,又用幾何演澤方法推出許多杠桿命題,給出嚴格的證明。其中就有著名的 "阿基米德原理 ",他在數學上也有著極為光輝燦爛的成就。盡管阿基米德流傳至今的著作共只有十來部,但多數是幾何著作,這對於推動數學的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砂粒計算》,是專講計算方法和計算理論的一本著作。阿基米德要計算充滿宇宙大球體內的砂粒數量,他運用了很奇特的想像,建立了新的量級計數法,確定了新單位,提出了表示任何大數量的模式,這與對數運算是密切相關的。
《圓的度量》,利用圓的外切與內接96邊形,求得圓周率π為:22/7 <π<223/71 ,這是數學史上最早的,明確指出誤差限度的π值。他還證明了圓面積等於以圓周長為底、半徑為高的正三角形的面積;使用的是窮舉法。
《球與圓柱》,熟練地運用窮竭法證明了球的表面積等於球大圓面積的四倍;球的體積是一個圓錐體積的四倍,這個圓錐的底等於球的大圓,高等於球的半徑。阿基米德還指出,如果等邊圓柱中有一個內切球,則圓柱的全面積和它的體積,分別為球表面積和體積的。在這部著作中,他還提出了著名的 「阿基米德公理」 。
《拋物線求積法》,研究了曲線圖形求積的問題,並用窮竭法建立了這樣的結論:「任何由直線和直角圓錐體的截面所包圍的弓形(即拋物線),其面積都是其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積的三分之四。 」他還用力學權重方法再次驗證這個結論,使數學與力學成功地結合起來。
《論螺線》,是阿基米德對數學的出色貢獻。他明確了螺線的定義,以及對螺線的面積的計算方法。在同一著作中,阿基米德還導出幾何級數和算術級數求和的幾何方法。
《平面的平衡》,是關於力學的最早的科學論著,講的是確定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的重心問題。
《浮體》,是流體靜力學的第一部專著,阿基米德把數學推理成功地運用於分析浮體的平衡上,並用數學公式表示浮體平衡的規律。
《論錐型體與球型體》,講的是確定由拋物線和雙曲線其軸旋轉而成的錐型體體積,以及橢圓繞其長軸和短軸旋轉而成的球型體體積。
丹麥數學史家海伯格,於1906年發現了阿基米德給厄拉托塞的信及阿基米德其它一些著作的傳抄本。通過研究發現,這些信件和傳抄本中,蘊含著微積分的思想,他所缺的是沒有極限概念,但其思想實質卻伸展到17世紀趨於成熟的無窮小分析領域里去,預告了微積分的誕生。
正因為他的傑出貢獻,美國的 E.T. 貝爾在《數學人物》上是這樣評價阿基米德的:任何一張開列有史以來三個最偉大的數學家的名單之中,必定會包括阿基米德,而另外兩們通常是牛頓和高斯。不過以他們的宏偉業績和所處的時代背景來比較,或拿他們影響當代和後世的深邃久遠來比較,還應首推阿基米德。

❽ 中國教授洛杉磯訪學期間遭持槍搶劫,兩次擊退歹徒,當時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我了解到該名教授正在洛杉磯街頭行走時,被歹徒持槍搶劫,因該名教授學習過功夫,條件反射向歹徒發起進攻,連續兩次將歹徒手中武器踢倒。

❾ 關於數學家的故事 急!!!!

數學家的故事——蘇步青

蘇步青1902年9月出生在浙江省平陽縣的一個山村裡。雖然家境清貧,可他父母省吃儉用,拚死拼活也要供他上學。他在讀初中時,對數學並不感興趣,覺得數學太簡單,一學就懂。可量,後來的一堂數學課影響了他一生的道路。
那是蘇步青上初三時,他就讀浙江省六十中來了一位剛從東京留學歸來的教數學課的楊老師。第一堂課楊老師沒有講數學,而是講故事。他說:「當今世界,弱肉強食,世界列強依仗船堅炮利,都想蠶食瓜分中國。中華亡國滅種的危險迫在眉睫,振興科學,發展實業,救亡圖存,在此一舉。『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有責任。」他旁徵博引,講述了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中的巨大作用。這堂課的最後一句話是:「為了救亡圖存,必須振興科學。數學是科學的開路先鋒,為了發展科學,必須學好數學。」蘇步青一生不知聽過多少堂課,但這一堂課使他終身難忘。
楊老師的課深深地打動了他,給他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興奮劑。讀書,不僅為了擺脫個人困境,而是要拯救中國廣大的苦難民眾;讀書,不僅是為了個人找出路,而是為中華民族求新生。當天晚上,蘇步青輾轉反側,徹夜難眠。在楊老師的影響下,蘇步青的興趣從文學轉向了數學,並從此立下了「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的座右銘。一迷上數學,不管是酷暑隆冬,霜晨雪夜,蘇步青只知道讀書、思考、解題、演算,4年中演算了上萬道數學習題。現在溫州一中(即當時省立十中)還珍藏著蘇步青一本幾何練習薄,用毛筆書寫,工工整整。中學畢業時,蘇步青門門功課都在90分以上。
17歲時,蘇步青赴日留學,並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取東京高等工業學校,在那裡他如飢似渴地學習著。為國爭光的信念驅使蘇步青較早地進入了數學的研究領域,在完成學業的同時,寫了30多篇論文,在微分幾何方面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並於1931年獲得理學博士學位。獲得博士之前,蘇步青已在日本帝國大學數學系當講師,正當日本一個大學准備聘他去任待遇優厚的副教授時,蘇步青卻決定回國,回到撫育他成長的祖任教。回到浙大任教授的蘇步青,生活十分艱苦。面對困境,蘇步青的回答是「吃苦算得了什麼,我甘心情願,因為我選擇了一條正確的道路,這是一條愛國的光明之路啊!」
這就是老一輩數學家那顆愛國的赤子之心
2.陳景潤 (1933—1996)
陳景潤不愛玩公園,不愛逛馬路,就愛學習。學習起來,常常忘記了吃飯睡覺。
有一天,陳景潤吃中飯的時候,摸摸腦袋,哎呀,頭發太長了,應該快去理一理,要不,人家看見了,還當他是個姑娘呢。於是,他放下飯碗,就跑到理發店去了。
理發店裡人很多,大家挨著次序理發。陳景潤拿的牌子是三十八號的小牌子。他想:輪到我還早著哩。時間是多麼寶貴啊,我可不能白白浪費掉。他趕忙走出理發店,找了個安靜的地方坐下來,然後從口袋裡掏出個小本子,背起外文生字來。他背了一會,忽然想起上午讀外文的時候,有個地方沒看懂。不懂的東西,一定要把它弄懂,這是陳景潤的脾氣。他看了看手錶,才十二點半。他想:先到圖書館去查一查,再回來理發還來得及,站起來就走了。誰知道,他走了不多久,就輪到他理發了。理發員叔叔大聲地叫:「三十八號!誰是三十八號?快來理發!」你想想,陳景潤正在圖書館里看書,他能聽見理發員叔叔喊三十八號嗎?
過了好些時間,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把不懂的東西弄懂了,這才高高興興地往理發店走去。可是他路過外文閱覽室,有各式各樣的新書,可好看啦。又跑進去看起書來了,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他才想起理發的事兒來。他一摸口袋,那張三十八號的小牌子還好好地躺著哩。但是他來到理發店還有啥用呢,這個號碼早已過時了。
陳景潤進了圖書館,真好比掉進了蜜糖罐,怎麼也捨不得離開。可不,又有一天,陳景潤吃了早飯,帶上兩個饅頭,一塊鹹菜,到圖書館去了。
陳景潤在圖書館里,找到了一個最安靜的地方,認認真真地看起書來。他一直看到中午,覺得肚子有點餓了,就從口袋裡掏出一隻饅頭來,一面啃著,一面還在看書。
「丁零零……」下班的鈴聲響了,管理員大聲地喊:「下班了,請大家離開圖書館!」人家都走了,可是陳景潤根本沒聽見,還是一個勁地在看書吶。
管理員以為大家都離開圖書館了,就把圖書館的大門鎖上,回家去了。
時間悄悄地過去,天漸漸地黑下來。陳景潤朝窗外一看,心裡說:今天的天氣真怪!一會兒陽光燦爛,一會兒天又陰啦。他拉了一下電燈的開關線,又坐下來看書。看著看著,忽然,他站了起來。原來,他看了一天書,開竅了。現在,他要趕回宿捨去,把昨天沒做完的那道題目,繼續做下去。
陳景潤把書收拾好,就往外走去。圖書館里靜悄俏的,沒有一點兒聲音。哎,管理員上哪兒去了呢?來看書的人怎麼一個也沒了呢?陳景潤看了一下手錶,啊,已經是晚上八點多鍾了。他推推大門,大門鎖著;他朝門外大聲喊叫:「請開門!請開門!」可是沒有人回答。
要是在平時,陳景潤就會走回座位,繼續看書,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可是,今天不行啊!他要趕回宿舍,做那道沒有做完的題目呢!
他走到電話機旁邊,給辦公室打電話。可是沒人來接,只有嘟嘟的聲音。他又撥了幾次號碼,還是沒有人來接。怎麼辦呢?這時候,他想起了黨委書記,馬上給黨委書記撥了電話。
「陳景潤?」黨委書記接到電話,感到很奇怪。他問清楚是怎麼一回事,高興得不得了,笑著說:「陳景潤!陳景潤!你辛苦了,你真是個好同志。」
黨委書記馬上派了幾個同志,去找圖書館的管理員。圖書館的大門打開了,陳景潤向管理員說:「對不起!對不起!謝謝,謝謝!」他一邊說一邊跑下樓梯,回到了自己的宿舍。
他打開燈,馬上做起那道題目來。

陳景潤與哥德巴赫猜想 (這是他的主要成就)
陳景潤在福州英華中學讀書時,有幸聆聽了清華大學調來一名很有學問的數學教師講課。他給同學們講了世界上一道數學難題:「大約在200年前,一位名叫哥德巴赫的德國數學家提出了『任何一個偶數均可表示兩個素數之和』,簡稱1+l。他一生沒有證明出來,便給俄國聖彼得堡的數學家歐拉寫信,請他幫助證明這道難題。歐拉接到信後,就著手計算。他費盡了腦筋,直到離開人世,也沒有證明出來。之後,哥德巴赫帶著一生的遺憾也離開了人世,卻留下了這道數學難題。200多年來,這個哥德巴赫猜想之謎吸引了眾多的數學家,但始終沒有結果,成為世界數學界一大懸案」。老師講到這里還打個形象的比喻,自然科學皇後是數學,「哥德巴赫猜想」則是皇後王冠上的明珠!這引人入勝的故事給陳景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哥德巴赫猜想」像磁石一般吸引著陳景潤。從此,陳景潤開始了摘取皇冠上寶石的艱辛歷程......
1953年,陳景潤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曾被留校,當了一名圖書館的資料員,除整理圖書資料外,還擔負著為數學系學生批改作業的工作,盡管時間緊張、工作繁忙,他仍然堅持不懈地鑽研數學科學。陳景潤對數學論有濃厚的興趣,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系統地閱讀了我國著名數學家華羅庚有關數學的專著。陳景潤為了能直接閱讀外國資料,掌握最新信息,在繼續學習英語的同時,又攻讀了俄語、德語、法語、日語、義大利語和西班牙語。學習這些個國家語言對一個數學家來說已是一個驚人突破了,但對陳景潤來說只是萬里長征邁出的第一步。
為了使自己夢想成真,陳景潤不管是酷暑還是嚴冬,在那不足6平米的斗室里,食不知味,夜不能眠,潛心鑽研,光是計算的草紙就足足裝了幾麻袋。1957年,陳景潤被調到中國科學院研究所工作,做為新的起點,他更加刻苦鑽研。經過10多年的推算,在1965年5月,發表了他的論文《大偶數表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2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論文的發表,受到世界數學界和著名數學家的高度重視和稱贊。英國數學家哈伯斯坦和德國數學家黎希特把陳景潤的論文寫進數學書中,稱為「陳氏定理」,可是這個世界數學領域的精英,在日常生活中卻不知商品分類,有的商品名字都叫不出來,被稱為「痴人」和「怪人」。
作家徐遲在《哥德巴赫猜想》中這樣描繪陳景潤的內心世界:「我知道我的病早已嚴重起來。我是病入膏肓了。細菌在吞噬我的肺腑內臟。我的心力已到了衰竭的地步。我的身體確實是支持不了啦!唯獨我的腦細胞是異常的活躍,所以我的工作停不下來。我不能停止。……」對於陳景潤的貢獻,中國的數學家們有過這樣一句表述:陳景潤是在挑戰解析數論領域250年來全世界智力極限的總和。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經這樣意味深長地告訴人們:像陳景潤這樣的科學家,「中國有一千個就了不得」。

3.華羅庚
出生在一個擺雜貨店的家庭,從小體弱多病,但他憑借自己一股堅強的毅力和崇高的追求,終於成為一代數學宗師.
少年時期的華羅庚就特別愛好數學,但數學成績並不突出.19歲那年,一篇出色的文章驚動了當時著名的數學家熊慶來.從此在熊慶來先生的引導下,走上了研究數學的道路.晚年為了國家經濟建設,把純粹數學推廣應用到工農業生產中,為祖國建設事業奮斗終生! 華爺爺悉心栽培年輕一代,讓青年數學家茁壯成兒使他們脫穎而出,工作之餘還不忘給青多年朋友寫一些科普讀物.下面就是華羅庚爺爺曾經介紹給同學們的一個有趣的數學游戲: 有位老師,想辨別他的3個學生誰更聰明.他採用如下的方法:事先准備好3頂白帽子,2頂黑帽子,讓他們看到,然後,叫他們閉上眼睛,分別給戴上帽子,藏起剩下的2頂帽子,最後,叫他們睜開眼,看著別人的帽子,說出自己所戴帽子的顏色.
3個學生互相看了看,都躊躇了一會,並異口同聲地說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聰明的小讀者,想想看,他們是怎麼知道帽子顏色的呢?「 為了解決上面的伺題,我們先考慮「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因為,黑帽只有1頂,我戴了,對方立刻會說自己戴的是白帽.但他躊躇了一會,可見我戴的是白帽.
這樣,「3人2頂黑帽,3頂白帽」的問題也就容易解決了.假設我戴的是黑帽子,則他們2人就變成「2人1頂黑帽,2頂白帽」問題,他們可以立刻回答出來,但他們都躊躇了一會,這就說明,我戴的是白帽子,3人經過同樣的思考,於是,都推出自己戴的是白帽子. 看到這里。同學們可能會拍手稱妙吧.後來,華爺爺還將原來的問題復雜化,「n個人,n-1頂黑帽子,若干(不少於n)頂白帽子」的問題怎樣解決呢?運用同樣的方法,便可迎刃而解.他並告誡我們:復雜的問題要善於「退」,足夠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學好數學的一個訣竊.

4.祖沖之(算不算?)
祖沖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國南北朝時期,河北省淶源縣人.他從小就閱讀了許多天文、數學方面的書籍,勤奮好學,刻苦實踐,終於使他成為我國古代傑出的數學家、天文學家.
祖沖之在數學上的傑出成就,是關於圓周率的計算.秦漢以前,人們以"徑一周三"做為圓周率,這就是"古率".後來發現古率誤差太大,圓周率應是"圓徑一而周三有餘",不過究竟余多少,意見不一.直到三國時期,劉徽提出了計算圓周率的科學方法--"割圓術",用圓內接正多邊形的周長來逼近圓周長.劉徽計算到圓內接96邊形, 求得π=3.14,並指出,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確.祖沖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礎上,經過刻苦鑽研,反復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並得出了π分數形式的近似值,取為約率 ,取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數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內最接近π值的分數.祖沖之究竟用什麼方法得出這一結果,現在無從考查.若設想他按劉徽的"割圓術"方法去求的話,就要計算到圓內接16,384邊形,這需要化費多少時間和付出多麼巨大的勞動啊!由此可見他在治學上的頑強毅力和聰敏才智是令人欽佩的.祖沖之計算得出的密率, 外國數學家獲得同樣結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後的事了.為了紀念祖沖之的傑出貢獻,有些外國數學史家建議把π=叫做"祖率".
祖沖之博覽當時的名家經典,堅持實事求是,他從親自測量計算的大量資料中對比分析,發現過去歷法的嚴重誤差,並勇於改進,在他三十三歲時編製成功了《大明歷》,開辟了歷法史的新紀元.
祖沖之還與他的兒子祖暅(也是我國著名的數學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決了球體體積的計算.他們當時採用的一條原理是:"冪勢既同,則積不容異."意即,位於兩平行平面之間的兩個立體,被任一平行於這兩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兩個截面的面積恆相等,則這兩個立體的體積相等.這一原理,在西文被稱為卡瓦列利原理, 但這是在祖氏以後一千多年才由卡氏發現的.為了紀念祖氏父子發現這一原理的重大貢獻,大家也稱這原理為"祖暅原理".

5.陳省身
1911年10月28日生於浙江嘉興秀水縣,美籍華人,20世紀世界級的幾何學家。少年時代即顯露數學才華,在其數學生涯中,幾經抉擇,努力攀登,終成輝煌。他在整體微分幾何上的卓越貢獻,影響了整個數學的發展,被楊振寧譽為繼歐幾里德、高斯、黎曼、嘉當之後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後主持、創辦了三大數學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數學家。晚年情系故園,每年回天津南開大學數學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為實現心中的一個夢想:使中國成為21世紀的數學大國。
陳省身9歲考入秀州中學預科一年級。這時他已能做相當復雜的數學題,並且讀完了《封神榜》、《說岳全傳》等書。1922年秋,父親到天津法院任職,陳省身全家遷往天津,住在河北三馬路宙緯路。第二年,他進入離家較近的扶輪中學(今天津鐵路一中)。陳省身在班上年紀雖小,卻充分顯露出他在數學方面的才華。陳省身考入南開大學理科那一年還不滿15歲。他是全校聞名的少年才子,大同學遇到問題都要向他請教,他也非常樂於幫助別人。一年級時有國文課,老師出題做作文,陳省身寫得很快,一個題目往往能寫出好幾篇內容不同的文章。同學找他要,他自己留一篇,其餘的都送人。到發作文時他才發現,給別人的那些得的分數反倒比自己那篇要高。
他不愛運動,喜歡打橋牌,且牌技極佳。圖書館是陳省身最愛去的地方,常常在書庫里一呆就是好幾個小時。他看書的門類很雜,歷史、文學、自然科學方面的書,他都一一涉獵,無所不讀。入學時,陳省身和他父親都認為物理比較切實,所以打算到二年級分系時選物理系。但由於陳省身不喜歡做實驗,既不能讀化學系,也不能讀物理系,只有一條路——進數學系。
數學系主任姜立夫,對陳省身的影響很大。數學系1926級學生只有5名,陳省身和吳大任是全班最優秀的。吳大任是廣東人,畢業於南開中學,被保送到南開大學。他原先進物理系,後來被姜立夫的魅力所吸引,轉到了數學系,和陳省身非常要好,成為終生知己。姜立夫為擁有兩名如此出色的弟子而高興,開了許多門在當時看來是很高深的課,如線性代數、微分幾何、非歐幾何等等。二年級時,姜立夫讓陳省身給自己當助手,任務是幫老師改卷子。起初只改一年級的,後來連二年級的都讓他改,另一位數學教授的卷子也交他改,每月報酬10元。第一次拿到錢時,陳省身不無得意,這是他第一次的勞動報酬啊!
考入南開後,陳省身住進八里台校舍。每逢星期日,他從學校回家都要經過海光寺,那裡是日本軍營。看到荷槍實彈的日本鬼子那副耀武揚威的模樣,他心裡很不是滋味,不禁快步走開。再往前便是南市「三不管」,是個烏煙瘴氣的地方,令他萬分厭惡。從家返回學校時,又要經過南市、海光寺,直到走進八里台校園,他才感到鬆了口氣。

6.丘成桐1949年出生於廣東汕頭,老家在梅州蕉嶺,在香港長大。父親曾在香港香讓學院及香港中文大學的前身崇基學院任教。父教母慈,童年的丘成桐無憂無慮,成績優異。但在他14歲那年,父親突然辭世,一家人頓時失去經濟來源。盡管丘成桐不得不一邊打工一邊學習,卻仍然以優異成績考入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系。
他的父親在他14歲時去世,家境貧寒。他中學的時候逃學一年,曾經成績很差,差一點落榜。19歲的時候來到美國伯克利,「21歲畢業時就註定要改變數學的面貌」。這不是我的話,這是幾年前加州大學 洛杉磯分校希望把丘教授聘請過來的時候,系裡討論時一個年紀很大的幾何學家引用陳省身先生說的一句話。他10年之後成為數學界的一代天驕。從他入學伯克利到在世界數學家大會做一小時報告還不到10年。當年他只有28歲,也是在那一年,陳景潤先生被邀請做45分鍾的報告。這期間他證明了卡拉比猜想、正質量猜想,開創了一個嶄新的領域:幾何分析。
1981年,他32歲時,獲得了美國數學會的維布倫(Veblen)獎——這是世界微分幾何界的最高獎項之一;1983年,他被授予菲爾茲(Fields)獎章——這是世界數學界的最高榮譽;1994年,他又榮獲了克勞福(Crawford)獎。
除此之外,他還獲得過美國國家科學獎章和加利福尼亞州最優秀的科學家的稱號,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哈佛大學名譽博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名譽博士……
大學期間,他以三年時間修完全部必修課程,還閱讀了大量課外資料。他的突出成績和鑽研精神為當時的美籍教授薩拉夫所賞識,薩拉夫力薦他到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研究生。七十年代左右的伯克利分校是世界微分幾何的中心,雲集了許多優秀的幾何學家和年輕學者。在這里,丘成桐得到IBM獎學金,並師從著名微分幾何學家陳省身。
命運是公平的,獎章、榮譽,授予了那個在教室中堅持到最後的人。這,並沒有讓丘成桐止步不前,他繼續進行著大量繁雜的研究工作,並不斷取得成就。
堅韌、堅持、鍥而不舍,這就是丘成桐的精神。當然,也不是每個有著這樣精神的人都能取得丘成桐一樣的成就的。數學需要勤奮,更需要天才。正如著名數學家尼倫伯格所說,丘成桐「不僅具備幾何學家的直觀能力,而且兼有分析家的才能」。著名數學家鄭紹遠先生回憶說,對於許多艱深的數學問題,丘成桐已思考近20年,雖然仍未解決,他還是沒有輕易放棄思考。
丘成桐對中國的數學事業一直非常關心。從1984年起,他先後招收了十幾名來自中國的博士研究生,要為中國培養微分幾何方面的人才。他的做法是,不僅要教給學生一些特殊的技巧,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如何領會數學的精闢之處。他的學生田剛,也於1996年獲得了維布倫獎,被公認為世界最傑出的微分幾何學家之一。
數學是奇妙的,只有鍥而不舍才能探求其中真諦。對於丘成桐這樣的數學家來說,這種探求不但是人生的意義,也是人生的樂趣。
丘先生絕對不是一個完人,但絕對是一個偉大的數學家。你可以不喜歡這個人,但你不可能不喜歡他的數學,他證明了許多妙不可言的定理。大家如果學數學,讀到研究生的話你就會知道他的定理非常美妙,他的卡拉比猜想毫無疑問是數學中最深刻的定理之一,尤其是在超弦理論中應用之廣不可思議,我想當年丘教授自己都沒有想到。
他個性堅強,永不服輸,永不言棄,著述等身,得獎無數。這些也帶給他許許多多的誤解。因為少年得志,20幾歲就功成名就,有人說他目中無人、傲慢至極。當然,有這樣的成就也讓他有傲慢的資本。我把他跟陳省身一比。陳省身先生,大家跟他相處久了就知道也傲慢,只是他們以不同的形式表達他們的傲慢,丘成桐是直截了當,數學和為人是他衡量你的標准,他看你的話,你數學不好,他不願意跟你多談,你做事情不入他的眼,他不願意搭理你。
先生是微笑不語,什麼人他都可以很平和地相處,但是這微笑中就蘊含著尊敬或者是不屑,你自己可以感覺出來。他們都是真正的君子,都是我最敬佩的偉大的數學家,他們都尊重真正的君子和真正的數學家。我想這是他們真正可貴的地方。
30年來,丘先生不僅時刻把握著數學與物理跳動的脈搏,引導著世界數學發展的潮流,還一直懷著一顆赤子之心,關心和幫助著中國數學的進步。他培養了眾多的華人數學家。他的學生和博士後在國外各個重要的大學里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