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PU,段描述符,頁表,物理內存。這么說CPU一次訪問數據要3次訪問內存
不是,段表和頁表式硬體實現有地址加法器,不訪問內存,地址加法器算出來直接送入地址線訪問內存,要是讀一個數據訪問3次,那誰受得了啊,慢死
B. 段頁式管理每一次數據要訪問幾次內存
一般需要訪問三次以上的內存:
第一次是由段表地址寄存器得段表始址後訪問段表,由此取出對應段的頁表在內存中的地址。 第二次則是訪問頁表得到所要訪問的物理地址。 第三次才能訪問真正需要訪問的物理單元。
分別為2、2、3次,因為他的檢索方法不同,段頁式訪問次數多,但是效率高。
三 段頁式管理的實現原理
1 虛地址的構成
一個進程中所包含的具有獨立邏輯功能的程序或數據仍被劃分為段,並有各自的段號s。這反映相繼承了段式管理的特徵。其次,對於段s中的程序或數據,則按照一定的大小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頁。和頁式系統一樣,最後不足一頁的部分仍佔一頁。這反映了段頁式管理中的頁式特徵。從而,段頁式管理時的進程的虛擬地址空間中的虛擬地址由三部分組成:即段號s,頁號P和頁內相對地址d。虛擬空間的最小單位是頁而不是段,從而內存可用區也就被劃分成為著干個大小相等的頁面,且每段所擁有的程序和數據在內存中可以分開存放。分段的大小也不再受內存可用區的限制。
2 段表和頁表
為了實現段頁式管理,系統必須為每個作業或進程建立一張段表以管理內存分配與釋放、缺段處理、存儲保護相地址變換等。另外,由於一個段又被劃分成了若干頁,每個段又必須建立一張頁表以把段中的虛頁變換成內存中的實際頁面。顯然,與頁式管理時相同,頁表中也要有相應的實現缺頁中斷處理和頁面保護等功能的表項。另外,由於在段頁式管理中,頁表不再是屬於進程而是屬於某個段,因此,段表中應有專項指出該段所對應頁表的頁表始址和頁表長度。
3 動態地址變換過程
在一般使用段頁式存儲管理方式的計算機系統中,都在內存中辟出一塊固定的區域存放進程的段表和頁表。因此,在段頁式管理系統中,要對內存中指令或數據進行一次存取的話,至少需要訪問三次以上的內存:
第一次是由段表地址寄存器得段表始址後訪問段表,由此取出對應段的頁表在內存中的地址。
第二次則是訪問頁表得到所要訪問的物理地址。
第三次才能訪問真正需要訪問的物理單元。
C. 計算機如何讀取計算機指令
在上面的兩個步驟中,還要加一個分析指令的過程 。也就是取指->分析->執行的過程 。
D. 計算機執行指令過程圖
計算機指令
科普中國 | 本詞條由「科普中國」科學網路詞條編寫與應用工作項目審核
審閱專家 李華青
計算機指令就是指揮機器工作的指示和命令,程序就是一系列按一定順序排列的指令,執行程序的過程就是計算機的工作過程。
控制器靠指令指揮機器工作,人們用指令表達自己的意圖,並交給控制器執行。
中文名
計算機指令
外文名
computer instruction
概述
指揮機器工作的指示和命令
原理
控制器靠指令指揮機器工作
內容
操作碼和操作數
快速
導航
內容執行程序JSP指令其他
原理
控制器靠指令指揮機器工作,人們用指令表達自己的意圖,並交給控制器執行。一台計算機所能執行的各種不同指令的全體,叫做計算機的指令系統,每一台計算機均有自己的特定的指令系統,其指令內容和格式有所不同。
內容
通常一條指令包括兩方面的內容:[1]操作碼和操作數,操作碼決定要完成的操作,操作數指參加運算的數據及其所在的單元地址。
在計算機中,操作要求和操作數地址都由二進制數碼表示,分別稱作操作碼和地址碼,整條指令以二進制編碼的形式存放在存儲器中。
指令的種類和多少與具體的機型有關,在此不詳述,請參見具體的機器資料手冊。
E. 在無快表的段頁式存儲管理系統中,為獲得一條指令需要訪問內存多少次每次取出什麼內容
兩次,第一次訪問內存中的頁表,找到指定頁的物理塊號,將塊號與頁內偏移量拼接,形成物理地址,第二次訪問,取得數據
F. 段頁式儲存系統中,為了獲得一條指令或數據,需幾次訪問內存
至少需要訪問三次以上的內存:
第一次是由段表地址寄存器得段表始址後訪問段表,由此取出對應段的頁表在內存中的地址。
第二次則是訪問頁表得到所要訪問的物理地址。
第三次才能訪問真正需要訪問的物理單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