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馬龍和許昕再現「魔力轉圈圈」,你如何評價他們在比賽中的表現
馬龍和許昕在香港伊利沙伯體育館進行了一場特別精彩的乒乓球表演秀,他們在萬眾矚目的賽場上花樣對打,而且整個過程也非常的有趣,兩個人也呈現了經典場面,“魔力轉圈圈”,吸引了很多現場觀眾的尖叫和掌聲,小編覺得他們在比賽中的表現是非常厲害的。
三、結束語
當看到馬龍和許昕在香港的賽場上有如此精彩的表演,也讓很多網友紛紛放下心來,因為大家都擔心馬龍和許昕會退役,但是兩個人的成績是非常厲害的,很多網友也都不希望他們兩個人退役,當發現兩個人沒有參加美國世界乒乓球大賽的時候,很多人心裡也都紛紛擔心他們二人是否決定退役了,但是看到二人又出現在香港,大家心裡都鬆了一口氣。
2. 乒乓球外交的資料
1
1971年4月10日
美國乒乓球隊訪問中國,打開中美關系的大門。
1971年4月10日至17日,參加在日本名古屋舉行的第三十一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應中國乒乓球代表團的邀請訪問我國,打開了隔絕22年的中美交往的大門,被國際輿論譽為「乒乓外交」。
在第三十一屆乒乓球賽舉行期間,美國乒乓球代表團曾向中國乒乓球代表團表示,在比賽結束之後,希望到中國訪問。4月6日,比賽已接近尾聲,毛澤東主席斷然改變原意,作出決定,邀請美國乒乓球代表團訪問我國。
4月10日, 美國乒乓球協會主席、團長和運動員科恩、雷塞克等人抵達北京。周恩來總理對訪問作了具體安排,指出這次訪問對於打開中美關系的局面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此舉對中美關系的突破產生了影響,被譽為「小球推動大球」 。
4月14日, 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美國、加拿大、哥倫比亞等國乒乓球代表團,並同美國代表團進行了長時間談話。中美兩國乒乓球隊舉行了友誼比賽。美國朋友還游覽了長城,參觀了清華大學等地。同日,美國總統尼克松發表聲明,就改善、松動兩國關系採取一系列措施。
中美兩國乒乓球隊的友好往來,推動了中美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進程。
----------------------------------------------------------------
2
名古屋載譽歸來後,中國乒乓球隊運動員在天安門城樓上受到了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女隊隊員鄭敏之清楚記得當時的情景,周總理走過人群時,忽然回頭叫著「鄭敏之,鄭敏之」,她還沒來得及反應,就被總理一把拉到主席身邊,摟著她的肩膀向主席介紹,鄧大姐也過來摟住隊員們,稱贊她們真了不起:「小小的銀球震動了地球。」
中國乒乓球隊參加31屆世乒賽的任務圓滿完成。在4月7日中國乒乓球隊與亞非拉各
國的臨別游園會上,悄然離席的趙團長回來後宣布了中國將邀請美國乒乓球隊訪華的消息。同時,周恩來總理在北京的會議上也正式宣布了這個消息。1971年,中國新外交攻勢,首先從乒乓球隊開始。
1971年4月14日,在人民大會堂,周總理接見了來華訪問的美國乒乓球代表團,一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打開了中美人民友好往來的大門。而後美國總統尼克松很快做出了回應,幾項對華新措施對外宣布,中美關系跨出關鍵性一步。
1971年11月,五十多個運動員正在北京參加亞非乒乓球友好邀請賽時,由阿爾巴尼亞等國家提議的關於中國加入聯合國的決議以77票成通過。這期間,中國與20多個國家建立或恢復了大使級外交關系。1972年,尼克松如願訪華,周恩來還在首都體育館為尼克松安排了一場意味深長的體育表演。之後,中美雙方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關系更進一層。中國迎來了新中國外交史上的一個高潮。
1972年4月11日,中國乒乓球代表團16人抵達美國底特律,此後的18天里,他們把友誼的種子散播到從美國東海岸到西海岸的每一個角落。
身為當時代表團成員之一的李振羽還特別記得中國運動員扶起摔跟頭的美國黑人運動員感人一幕,正如在白宮,尼克松歡迎中國代表團的招待會上說的:「在比賽過程中,必然會有勝利者和失敗者,你們率先溝通了兩國人民之間的聯系,最大的勝利者是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
3. 中國乒乓球隊表演
乒乓球運動在中國
中國乒乓球運動被世界公認為是中國的「國球」。
中國乒乓球運動是從日本引進來的。20世紀初葉,日本明治維新之後不久,日本許多工商業紛紛到中國沿海城市設立商業機構,把大量的商品推銷到中國市場。於是乒乓球運動也隨著商業的交往以及日本工商業的頻繁往來傳入中國。
1904年,上海四馬路一家文具店的經理,從日本買來10套乒乓球器材(球台、球網、球和帶洞眼的球拍),擺設在店中,並親自表演打乒乓球,介紹在日本看到的打乒乓球的情況。從此,我國開始有了乒乓球運動。
1916年,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童子部添設了乒乓球房和球台,在學生中開展乒乓球運動。以後在北京、天津、廣州幾個大城市也開展了該項運動。
1925年,中日兩國開始了乒乓球運動的交往。
1927年,中國隊赴日進行訪問比賽。同年8月,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8屆遠東運動會中日乒乓球表演賽。
1935年,國際乒聯來電邀請我國加入國際乒聯並參加第9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由於經費沒有落實而未能實現。
1952年,在北京大學舉行了第一次全國比賽。賽後,國家乒乓球隊開始集中訓練。同年,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乒乓球部加入了國際乒聯,後改稱為中國乒乓球協會。
1959年4月5日,在第25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容國團為我國奪取了第一個男子單打世界冠軍。
1961年4月,中國乒乓球協會在北京承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界錦標賽——第26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
自容國團1959年贏得第一個世界冠軍至今,中國乒乓球隊近50年來在世界三大賽中共為祖國奪取了100多個世界冠軍,並且囊括了4次世錦賽、2次奧運會的全部金牌,創造了世界體壇罕見的長盛不衰的歷史。
1988年,在第24屆漢城奧運會上,中國隊勇奪女子單打(陳靜)和男子雙打(陳龍燦/韋晴光)兩項冠軍,與東道主韓國平分秋色,並在整個中國代表團的金牌榜中占據了2/5的席位。
自從1988年漢城奧運會乒乓球首次成為正式比賽項目以來,中國幾乎完全壟斷了這一項目的金牌。其中在已產生的10枚女子項目金牌中獨攬9枚,10枚男子項目金牌中獨攬7枚。乒乓球成為中國體育代表團的優勢項目。
球台——高76厘米、長2.74米、寬1.525米,顏色為墨綠色或藍色。
球網——高15.25厘米、台外突出部分長15.25厘米,顏色與球台顏色相同。
球——呈白色或橙色,且無光澤,直徑40毫米、重量2.7克的硬球。
擋板——高0.75米、寬1.4或2米,顏色與球台顏色相同。 所有器材均由國際乒聯特別批准和指定。在整個比賽過程中包括訓練設施均必須採用相同牌號的器材。
第29屆奧運會乒乓球的比賽項目是:男子團體、女子團體、男子單打、女子單打
4. 金利來的誕生對你有何啟示
「金利來,男人的世界!」動人的廣告詞,把名牌金利來領帶傳播得家喻戶曉。然而,對於金利來如何創出名牌來卻鮮為人知。金利來(遠東)有限公司董事長曾憲梓道出了他艱辛創名牌的道路。
20年前,曾憲梓和太太以一把尺子、一把剪刀及一台國產蝴蝶牌縫紉機起家,當時他們上有父母,下有3個孩子,一家6口人擠一間60平方米的屋子裡,生活相當苦。當時香港人設計的時裝都用外國名字,可曾憲梓卻將自己生產的領帶取了一個中國名字「金獅牌」。一個新牌子要擠進市場已屬不易,打上中文牌名,推銷更是難上加難。
雖然曾憲梓做了種種努力,他精心製作的領帶仍然不好,這使他感到困惑,原因到底在哪裡?終於,他在一個親戚處行到了啟迪。過年時,他送了幾條領帶給那位親戚,不料那位親戚不僅沒有謝意,反而滿臉不高興地說:「我才不用你的領帶呢,金獅金獅——什麼都輸掉了。」原來香港話的「獅」與「輸」讀音相管近,而這位親戚是個馬迷,最忌這個「輸」字。
這一夜,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拍著自已的腦袋喃喃道:「怎麼早沒有想到這一點呢?」他下決心改換領帶的牌名。然而改成什麼呢?他苦苦琢磨了大半夜,終於獲行得了靈感,決定將「金獅」的英文字母GOLDLION用意和音譯結合的辦法來產生品牌名,即「GOLD」意譯為金,「LION」譯為「來」,中間加一個人們喜歡的「利」字,於是「金利來」的牌名誕生了。「金利來」!多吉利的名字,世界上有什麼人不喜歡「金」、「利」來呢?
有了好的產品,好牌子,又怎使它叫得響,使它提市知名度呢?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朋友的幫助下,他終於鼓起勇氣,把「金利來」推到電視廣告上去,曾憲梓先生回憶往事的,感慨頗深地說「我得感謝我的一位朋友,當時他在香港無線電視台工作。1971年,適逢取得世界冠軍的中國乒乓球隊訪問香港,這位朋友力邀我購買電視台轉播乒乓球表演賽的贊助權,在比賽中穿插播許多金利來領帶廣告。我聽了連連推辭。廣告費要30000港元,而當時的30000元,可以買600平方米的房子了,我這個天天為6口之家奔忙的人,如何支付得起這筆費用呢?我確實拿不出這筆錢。這位朋友從中斡旋,作了通融,答應做完廣告後收錢並以分期付款的方式繳齊。多麼誘人的機遇呀,我決定冒一次險,不冒點險怎麼能打出自己的名牌呢?」
決心是下了,但這廣告怎麼做?如何選擇朗朗上口又能吸引人的廣告詞呢?曾憲梓決定自己動手撰寫。他精心推敲出一句句精練動人的廣告詞:「金利來,男人的世界、」「方格——熱情慷慨;斜紋——勇敢決斷;圓點——愛慕關懷;細花——體貼溫馨。」
果然,出色的廣告,使金利來一包炮打響。表演賽結束後,定單雪片一樣飛來,電話也響個不停,金利來出名了。
一個名牌,一個中國人在香港創造的名牌終於打響了。
曾憲梓深感欣慰。他不信只有外國商標才能創造名牌,他堅持用中文作商標,創造中國自己的名牌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5. 中國乒乓球隊采訪名場面有哪些
中國乒乓球隊采訪的名場面,首先來說就是采訪運動員馬龍的場面了,此外,像以往采訪張繼科,劉國梁等世界冠軍的場面也都算是名場面,此外,還有前幾屆奧運會采訪張怡寧的場面
6. 中國乒乓球的發展歷史
一、舊中國的乒乓球運動
1904年,上海四馬路一家文具店的經理王道平,從日本買來10套乒乓球器材:球台、球網、球和帶洞眼的球拍,擺設店中,並親自作打球的表演和介紹在日本看到的打乒乓球的情況,從而我國開始有了乒乓球活動,1916年,上海基督教青年會童子部添設了乒乓球房和球台,學生中也開展了乒乓球活動。以後在北京、天津、廣州幾個大城市也開展了該項活動,但參加的人數不多。
1925年上海舉行了各種杯賽,其中有中華隊與旅華日僑之間的秋山杯賽;1927年中華隊赴日進行訪問比賽,同年8月參加了在上海舉行的第八屆遠東運動會中日乒乓球表演賽;1930年參加了在東京舉行的第九屆遠東運動會乒乓球的比賽。不過技術水平不高,負多勝少。1935年中華全國乒乓球協進會成立,發起並組織全國性乒乓球競賽大會,但實際參加比賽的只有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南京、青島、香港、澳門等幾個隊。1935年1月,國際乒聯主席曾電邀我國加入國際乒聯和參加第九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由於經費無著未能實現。
在黑暗的舊中國,由於反動統治和戰爭的影響,使廣大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沒有條件從事體育鍛煉,乒乓球運動也不可能得到健康的發展。
二、新中國為乒乓球運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條件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重視和關懷下,我國乒乓球運動獲得了新生。1952年10月在首都北京舉行了有六大行政區(中南、華北、東北、西南、西北、華東)和鐵路系統體協的62名男、女選手參加的"第一次全國乒乓球比賽大會",揭開了新中國乒乓球運動發展史上新的一頁。與此同時中華全國體育總會乒乓球部加入了國際乒聯
從此,全國乒乓球群眾活動迅速發展起來,每年都要舉行各種全國性的乒乓球比賽。
三、中國乒乓球隊的成長
我國廣大人民喜愛乒乓球,也關心我國乒乓球隊。中國乒乓球隊自1953年開始建立起,經歷了一個從失敗到勝利,由弱小到強大的發展過程。在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和各種國際比賽中獲得了優異的成績。中國乒乓球隊的足跡遍及世界五大洲。通過比賽和友好訪問,為增進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推動世界乒乓球運動的發展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一)經受戰斗的考驗(1953-1957年):參加國際乒乓球比賽,是提高和考驗乒乓球運動水平的最好機會。1953年春,中國乒乓球隊首次參加了在布加勒斯特舉行的第二十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在這次比賽中,雖然打敗了奧地利、瑞典、西德等隊,但卻分別敗於英國、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強隊。在團體比賽中,我國男隊被評為第一級第十名,女隊被評為第二級第三名。
當年輕的中國選手剛進入世界乒壇時,有些歐洲國家看不起我國傳統的直拍快攻打法,認為直拍技術不如橫拍技術全面。但我們認為直拍和橫拍各有不同的優點,我國直拍選手所擅長的快攻具有自己的特色,只是對付削球的能力還較差,加上缺乏國際比賽經驗,以致攻球的特點本能全部發揮出來。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使我國選手也具有多種多樣的打法,我國開始提倡和培養一部分橫拍運動員,學習研究歐洲削球選手的技本。
1954年夏,中國乒乓球隊去匈牙利參加了第十二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獲得男單第三名和第四名,女單第三名,男雙第三名,總分僅次於匈牙利而占第二位。顯示了我國選手技術水平已比1953年參加世界錦標賽時有了較快的提高,因而開始引起國際乒乓球界的注意。
1955年8月,中國乒乓球隊又參加了在華沙舉行的第二屆國際青年友誼運動會的乒乓球比賽,我國選手初露鋒芒,分別戰勝了日本、羅馬尼亞、法國的優秀選手,獲得了男單第二名和第三名,女單第三名和混雙第二名。
1956年3月,中國乒乓球隊在東京第二十三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男隊先後戰勝了亞洲冠軍南越隊和美國隊,負於英國、日本和羅馬尼亞等隊。比賽結果,我國男隊上升為第一級第六名,女隊由二級隊升為一級隊
這屆比賽雖然我國選手在攻球技術上取得了比較顯著的進步,但由於准確性差,以致有許多已經領先並有可能取勝的場次,也被對方追回,反遭失敗。由此使我國選手認識到: 攻球中的快和狠,必須與准結合起來才能更好的發揮它的作用。這種認識促使快攻選手們重視基本功的訓練,逐步提高了拉攻和對攻的准確性,為後來創造良好成績打下了基礎。
1957年斯德哥爾摩的第二十四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國男、女隊分別戰勝了種子隊羅馬尼亞隊和英國隊,雙雙獲得了決賽權。我國選手王傳耀在團體賽中打敗了日本優秀選干荻村伊智郎,女選手孫梅英打敗了英國優秀選手安·海頓,初步顯示了直拍兩面攻和左推右攻打法的威力。我國男隊由第一級的第六名升為第一級的第四名,女隊由第一級的第十一名升為第一級的第三名,取得較好成績。
從1953-1957年短短的四年間。我國乒乓球隊在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由默默無聞躍升到世界強隊的行列,有力地說明了我國乒乓球運動所取得的進步,同時也顯示了我們在貫徹"百花齊放"的方針,堅持以我為主的發展方向,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二)沖向世界高峰(1959-1965年): 1958年我國乒乓球隊回顧了幾年的戰斗歷程,分析了我隊與歐洲隊、日本隊的情況,認為外國運動員能辦到的,我們新中國的運動員也一定能辦到。廣東運動員容國團第一個制訂出奪取世界冠軍的計劃,帶動了我國運動員向世界乒乓球高峰進軍。大家身在球場,胸懷祖國,放服世界,鬥志昂揚,開展了大運動最訓練和比、學、趕、幫、超的競賽活動。中國乒乓球協會也不失時機地組織了幾次各地優秀運動員的集訓,對促進技術迅速提高起了很好的作用。
容國團不僅勤學苦練,而且善於巧練,他經常愛說"打球不僅是用手,更重要的是用腦"。他所創造的轉與不轉的發球、搓攻戰術和拉側上旋的技術,為豐富、發展我國傳統快攻打法作出了重要貢獻。在第二十五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中,他以過五關斬六將的氣魄,為我國奪得了第一個世界冠軍。整個中國乒乓球隊也以躍進的姿態奪取了5項第三名,有6名男隊員進入前16名。這是我國乒乓球隊的極其重要的良好開端,對此後征途所產生的影響是很深刻的。
六十年代的第一春,中國乒乓球隊吹響了向世界技術高峰全面進軍的號角。在第二十六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前夕,集中訓練了108將。他們樹雄心,立壯志,在戰略上藐視困難,在戰術上重視困難,進行認真刻苦的訓練。1960年,當日本發明了威脅較大的弧圈球時,中國集訓隊在思想上沒有產生動搖,迅速進行調查研究,據此及時培養了幾名弧圈球打法的選手,同時對我國近台快攻打法作了有針對性的技、戰術訓練,反復實踐,不斷總結經驗,使運動員對弧圈球真王做到了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既有敢打、敢拚的必勝信心,又有一定的技術基礎。
此外,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這次集訓的目的性非常明確,每個運動員都把攀高峰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所以訓練的自覺性很強,再苦再累也能保持旺盛的勤學苦練勁頭,因而鍛煉出一批既有廣泛適應能力,又有自己獨特風格的選手。第二十六屆錦標賽前,遴選出70名選手組成平均年齡只有21歲的中國乒乓球隊,以直拍快攻為主要打法的男、女隊主力隊員,在比賽中充分顯示了實力,取得了3項冠軍(男隊第一次奪得了團體冠軍,女隊為我國奪得了第一個女子單打世界冠軍,又一次奪得了男單冠軍)以及4項第二名和8項第三名。
中國隊在比賽和勝利的喜悅中深深地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在奮力攀登的過程中,首先必須建立明確的主攻日標,另一方面要勤學苦練,掌握過硬的本領,二者不可缺一。攀登世界乒乓球技術高峰與其他任何事物攀高峰一樣,不怕水平低,就怕沒志氣,不怕困難多,只怕沒干勁。有了明確的奮斗目標,再加上刻苦的鍛煉,那就沒有不可克服的困難,沒有不可攀登的高峰。
中國乒乓隊在第二十六屆世界錦標賽的成績,不僅大大鼓舞了中國所有的乒乓球運動員,也推動了全國乒乓球運功的蓬勃發展,在數以千萬人計的青少年中掀起了"乒乓球熱"。
1963年布拉格第二十七世界錦標賽中,中國女隊的成績不夠理想,全隊共獲3項冠軍,2項第二名,7項第三名。男隊團體決賽,中國隊上場的除了兩名直拍快攻打法外,還上了一名直拍削球手張燮林,比第二十六屆錦標賽顯示了更大的優勢。男雙冠軍由削中反攻的張燮林、王志良所獲,表明了我國乒乓球運動的多種打法和技術風格都能攀登世界技術高峰。
對於准備第二十八屆世界綿標賽,中國男隊存在如何解決"從頭越"的問題,而女隊則著重解決如何打好"翻身仗"的問題。中國隊在毛澤東思想指引下,十分重視學習和運用唯物辯證法來指導訓練、比賽和總結經驗。在集訓期間為了提高女隊的信心和勇氣,徐寅生同志給女隊講了自己打球的體會。毛澤東同志在看了這次講話後,認為這篇講話充滿了辯證唯物論,親自作了《關於如何打乒乓球》的重要批示,給乒乓球隊的同志們以極大的鼓舞,女隊學習了毛澤東同志的批示,進一步找到了在上屆錦標賽失敗的四個原因:思想上不敢勝利;技術上不過硬,隊伍青黃不接;領導與教練員、運動員的三給合做得不好。繼而採取了種種措施,尤其是重點培養和大膽起用林慧卿、鄭敏之、李赫男、梁麗珍等年輕運動員,鼓勵她們樹雄心、立壯志,苦練基本功,打好翻身仗。還從長遠考慮,由國家體委、教育部、共青團中央聯合發出通知: 大力開展全國女子少年乒乓球運動,並舉辦全國女少年乒乓球比賽。在這個號召下,涌現出了張立,鄭懷穎、胡玉蘭、黃錫萍等優秀少年選手,為以後培養了較雄厚的後備力量。
中國隊在第二十八屆世界錦標賽中,女隊打了漂亮的翻身仗,男、女隊共獲5項冠軍(男、支隊雙雙獲得團體冠軍),5項第二,6項第三名,創造了中國隊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國是"世界頭號乒乓球國家"。我國乒乓球隊在這屆世界錦標賽所取得的成績,進一步推動了我國乒乓球運動的大普及。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有近九千萬人不同程度地參加了乒乓球運動,所以有些外國朋友把乒乓球叫作中國的"國球"。
(三)新的行程(1971一1979年):進入七十年代以來,由於各國乒乓球技術的迅速提高,尤其是歐洲的復興,使力量對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隊在1971年4月重新參加世界比賽後,從第三十一至三十五屆我男隊共取得6項半冠軍(混雙算半項),6項半第二名,6項半第三名,女隊共取得10項半冠軍,9項半第二名,10項第三名。
上述成績的取得,除了我國直拍快攻打法有所發展外,還成功地創造了兩面不同性能球拍守攻結合的打法。近些年來,我國直拍快攻在保持和發揚特長的前提下,開始掌握適當的旋轉技術,力求達到以速度為主,輔以旋轉,爭取在比賽中做到能快攻則快攻,不能快攻則以一定速度的旋轉與對方相持,然後再轉為快攻,發揮速度,這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和發展了快攻打法。
但在前進的道路上,中國乒乓球隊也存在一些缺點和不足之處,主要表現在各種打法的基本功還不夠扎實,對付弧圈球的能力還不夠強,其次是身體素質也不夠好等。尤其是快攻打法沒有重大的革新,關鍵技術缺乏重大的突破,因而技術與打法的發展相應緩慢,這是在第三十五屆比賽中男子項目受挫的原因之一。
我們從正反兩個方面經驗與教訓中更加體會到:乒乓球技術是在不斷地向前發展的,既要堅持以我為主,又要認真吸取國外的長處,不斷豐富發展自己的汀法。只有這樣,才能在比賽中攻克難關,奪取勝利。
1991年日本千葉世乒賽上,中國男隊的主教練由許紹發換成了郗恩庭。兩年前多特蒙德的失利使中國隊意識到直拍快攻技術的落後,這屆世乒賽,中國男團陣容中的馬文革、王濤、陳志斌、張雷是清一色的橫板,只有上屆世乒賽男單第三名於沈潼是直板。可這支橫拍隊伍並未能給迷茫中的中國隊帶來曙光,在四分之一決賽的對手捷克隊面前,中國男隊便停止了前進的腳步,最後,僅獲團體第七名。更令人痛心的是,陳志斌的橫板正手弧圈竟拉不死朝鮮隊金成熙的直板反手兜,在全世界范圍內橫向比較,中國男子乒乓球技術之落後已跌至歷史最低點。而瑞典隊已經成長成為世界男子乒壇最為強勁的隊伍,他們在這屆世乒賽上不但蟬聯了男團冠軍,還獲得了男單和男雙金牌。在中國男隊失利的同時,中國女隊也在團體決賽中負於朝韓聯隊,不得不將1975年就落戶中國的考比倫杯拱手讓出。但也就是在這屆世乒賽上,中國女隊不世出的傳奇人物鄧亞萍開始了席捲世界女子乒壇的歷程。鄧亞萍雖然在女團決賽中輸給了朝鮮名將俞順福,但她摘得了女單冠軍,從這時候起,世界女子乒壇進入"鄧亞萍時代"。此外,在本屆世乒賽上,陳子荷/高軍和王濤/劉偉還分別為中國隊還摘得了女雙和混雙冠軍。雖然在單項上也有收獲,但男、女團體的雙雙失利,特別是男團跌至第七名,使從千葉歸來的中國隊上上下下蒙上了一層灰色,中國乒乓球隊進入了一段極其困難的時期.
處在困境中的中國乒乓球隊正在孕育新的希望。在許紹發的大力推薦下,1989年從義大利回國的蔡振華,在這個時候挑起了男隊主教練的擔子,他率領中國乒乓球隊在泥濘中前行,人們以期冀的目光注視著這支隊伍,希望它能早日重回世界巔峰。在當年舉行的第2屆世界盃團體賽上,中國男隊在決賽中戰勝瑞典,奪得男團冠軍。
以孔令輝、劉國梁為代表的一批年輕小將此刻正在一步步走向成熟。1992年,在成都舉辦的中國大獎賽上,年僅16歲的劉國梁以一招"直拍橫打"技驚四座。他在這次比賽中戰勝了瓦爾德內爾、金擇洙等世界名將,中國傳統直板快攻打法的又燃起了新的希望。
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蔡振華決定將男子雙打作為突破口,奪冠重任就落在了王濤/呂林的肩上,他們果然不負眾望,在決賽中戰勝德國名將羅斯科夫/費茨納爾獲得冠軍。這塊奧運會金牌為中國男隊的復甦吹響了號角。而鄧亞萍也在本屆比賽中一人獨得女單、女雙兩塊金牌,成為巴塞羅那奧運會乒乓賽場上最耀眼的明星。
1993年第42屆世乒賽在哥德堡舉行。男團比賽吸引了最多的關注,中國隊與老冤家瑞典隊在決賽中會師,中國的決賽陣容是王浩、馬文革和王濤。教練組考慮經驗豐富的王浩不可能獨丟兩分,就把他排在了第一主力的位置,而把狀態正處在巔峰期的馬文革排為第二主力。沒想到,首盤比賽王浩對陣瑞典隊二號主力卡爾松,二人打到決勝局,王浩在19:16領先的情況下打得過於保守,被卡爾松連追五分取勝。第二盤,馬文革輕松戰勝瓦爾德內爾,第三盤,王濤又輸給佩爾森,第四盤,心理壓力過大的王浩沒能頂住瓦爾德內爾的沖擊敗下陣來,中國隊在這次比賽中再次與冠軍無緣。站在亞軍領獎台上的蔡振華教練心中不服,他對記者說:真恨不得把瑞典隊從領獎台上拉下來再打一場。
在42屆世乒賽上,一個新的名詞闖入人們的視野:海外兵團。在這里,海外兵團特指那些從中國走出去代表其他協會參加國際比賽的人。他們中的多數人已經在中國練就了扎實的基本功並具備較高的競技水平,而且對國內球員的技戰術打法比較熟悉,在一段時間里,他們對中國隊員的威脅要大於那些外國選手。這屆世乒賽女單比賽中,第40屆世乒賽女單冠軍喬紅和第41屆世乒賽女單冠軍鄧亞萍分別被代表德國出戰的施捷和代表新加坡出戰的井俊泓淘汰。
海外兵團產生的原因多種多樣,給人們留下印象最深的還是在1994年廣島亞運會上代表日本隊出戰的何智麗,一些球迷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當時賽場那刺耳的"喲西"聲。曾是第39屆世乒賽女單冠軍的何智麗此時已改名為小山智麗並代表日本隊出戰。在女單決賽中,她出人意料地戰勝鄧亞萍奪得了冠軍。
1995年,第43屆世乒賽在天津拉開帷幕。這是繼1961年北京主辦第26屆世乒賽以來在中國舉行的第二屆世乒賽。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中國男隊發誓要在家門口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此時的中國男隊不僅擁有技戰術都已經相當成熟的老將馬文革、王濤,還有急於在世界大賽中一試身手的年輕小將劉國梁、孔令輝,此外,在這屆世乒賽上,中國隊還派出了一支秘密武器:削球手丁松。丁松右手握拍,正面反膠,反面正膠,削出的轉與不轉球十分穩蔽,且削中帶攻,有很強的攻擊力。
中國男團順利殺入決賽,對手又是瑞典隊。中國隊排出的陣容是馬文革、王濤和丁松,在比賽中,丁松果然起到了奇兵的作用,在前兩盤雙方打平的情況下,他輕而易舉地攻破卡爾松這道防線,為中國隊確定了領先優勢。最終,中國隊以3:2戰勝了瑞典隊,再次捧得斯韋思林杯。這一天讓中國隊等了足足六年。
受到男團打響翻身仗的激勵,中國隊在這屆世乒賽上重演了36屆世乒賽的輝煌,再次包攬了全部的七項錦標,其中鄧亞萍一人獲女團、女單、女雙三枚金牌;王濤/劉偉連續第三次蟬聯混雙冠軍,為此,國際乒聯特別贈送中國隊一座仿造的赫杜塞克杯以紀念他們的成績;小將孔令輝與劉國梁在男單決賽中會師,最終孔令輝奪得冠軍,這也是中國橫板男選手奪得的第一個單打世界冠軍,中國的橫板技術已全面走向成熟。
挾43屆包攬之餘威,1996年,中國乒乓球隊出征亞特蘭大奧運會再度將四枚金牌全部收入囊中,在男單決賽中,小將劉國梁戰勝師兄王濤奪得冠軍,至此,我國年輕一代選手已經完全成熟起來。兩屆大賽的兩度掄圓,使中國再度掀起乒乓熱潮,孔令輝、劉國梁等年輕小將的橫空出世將中國乒乓球帶入了偶像時代。
1997年第44屆世乒賽回到了乒乓球的起源地英國的曼徹斯特,在這里,中國隊收獲了六枚金牌,只有男單冠軍被瑞典選手瓦爾德內爾奪得。1998年的曼谷亞運會上,中國隊再次痛失男單金牌,韓國名將金擇洙在這屆亞運會上表現神勇,在男單比賽中先後戰勝孔令輝、劉國梁獲得冠軍。年輕小將王楠在這屆亞運會上一人獨得女團、女單、女雙、混雙四枚金牌,從而填補了鄧亞萍退役後中國女隊第一主力的空缺。
1999年第45屆世乒賽原計劃在南斯拉夫舉行,但北約轟炸南聯盟的炮火令世乒賽不得不改期易地。乒乓球,原本是和平的使者,這一次,卻被戰爭擾亂了比賽。1999年8月,45屆世乒賽單項比賽在荷蘭埃因霍溫舉行,中國隊拿到全部五枚金牌,劉國梁在這屆世乒賽男單決賽中苦戰5局力克隊友馬林奪得男單冠軍,至此,劉國梁已成為世界乒壇繼瓦爾德內爾之後的第二位大滿貫選手。
2000年4月,45屆世乒賽團體比賽在吉隆坡舉行,中國女隊順利奪冠,而男隊主力劉國梁卻表現得極為失常,在與瑞典隊的決賽中,他先後敗給了瓦爾德內爾和佩爾森,一人連丟兩分致使中國隊最終失去斯韋思林杯。在此之前,劉國梁曾與瓦爾德內爾交手六次未有敗績。半年後人們才知道,那時劉國梁正因尿檢問題而被國際乒聯懷疑服用違禁葯品,經過長達半年的檢查,他終於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在等待清白的日子裡,劉國梁承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從2000年10月1日起,國際乒聯將比賽用球的直徑改為40毫米。這項改革對現有的乒乓球技術帶來很大影響,必將淘汰一批運動員,並將乒乓運動帶入一個新的時代。2000年9月的悉尼奧運會小球時代的最後一次大賽,在這屆奧運會上,中國乒乓球隊再次包攬金牌,孔令輝在男單決賽中戰勝瓦爾德內爾,成為世界乒壇第三位大滿貫得主。
小球時代結束了,正值巔峰期的中國乒乓球隊為自己的小球時代劃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一個月後,大球時代的第一場世界大賽:男子世界盃在中國揚州開賽,未能入選悉尼奧運陣容的中國選手馬林在世界盃上奪冠,成為大球時代的第一位世界冠軍,這枚金牌也預示著邁進大球時代的中國乒乓球隊將繼續輝煌與榮譽
7. 想知道關於中國香港乒乓球隊的詳細資料
香港乒乓總會於1936年注冊,在1972年成立為有限公司,乃國際乒乓球聯合會、亞洲乒乓球聯盟、中國香港體育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員;致力促進和推動香港乒乓球運動的發展。
統籌及制定發展香港乒乓球運動的整體規劃;
培育本港具潛質的乒乓球運動員,為其提供不同技術級別之培訓及參與國際性比賽之機會;
鼓勵社會上各階層人士積極參與乒乓球活動 ;
積極培訓教練及裁判人員,不斷提升其質素及水準;
尋求商業贊助以籌措經費,為各項本地發展計劃奠下經濟基礎;
與國際性機構 (如國際乒乓球聯合會、亞洲乒乓球聯盟等) 保持密切聯系,不斷提高香港在國際乒乓球壇上的地位。
會長 :
余潤興先生
副會長 :
梁適華先生
馮永逸先生
主席 :
余國梁先生
副主席 :
梁家治先生
義務秘書 :
張達全先生
義務司庫 :
劉國柱先生
義務總幹事 :
吳欣榮先生
裁判主委 :
洪子邦先生
公關主委 :
蘇根源先生
排名主委 :
陳昌麒先生
場地主委 :
謝國華先生
執行委員 :
伍澤連先生
劉普榮先生
詹美芬小姐
余國賢先生
http://www.hktta.org.hk/home.htm
8. 中國內地奧運健兒訪港三天,他們此次訪港的目的是什麼
引言:12月4日根據報道,中國參加東京奧運會的精英運動代表團,抵達香港後,將要展開三天的訪問。中國東京奧運代表團只要包括29名運動員以及三名教練,同時也包括擁有亞洲飛人稱呼的蘇炳添及女子鉛球冠軍鞏立嬌、乒乓球男單冠軍馬龍等人。而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的話題就是中國內地奧運健兒訪港三天,他們此次訪港的目的是什麼呢?
三、促進中國體育事業發展
代表團中包含了有不少各個領域的冠軍,所以含金量特別高。當運動健兒抵達香港以後,可以對香港的體育事業貢獻出一份力量,比如馬龍可以傳授乒乓球的相關知識,而蘇炳添則可以講解短跑時的經歷和經驗,為香港人多普及健康、有意義的體育常識,同時也可以讓香港人增加對體育活動的認識,運動不僅可以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也可以促進香港體育事業的發展,為壯大中國體育事業做一份貢獻。
9. 奧運代表團今抵港訪問 都誰去了會有哪些才藝表演
據了解, 28日上午,代表團部分運動員將在伊利沙伯體育館進行羽毛球、乒乓球示範表演,在維多利亞公園進行跳水、游泳的示範表演,其他運動員則將走進社區、學校、商場等,與市民交流。當天下午所有運動員都將出席在伊利沙伯體育館舉行的「奧運金牌精英約定你」文藝演出。
29日上午,中國女排將乘坐敞篷巴士以巡遊方式與香港市民見面,運動員還將赴香港體育學院與香港教練員、運動員交流,在社區和學校舉辦排球、乒乓球、跆拳道等項目的交流活動。當天下午,代表團將離港前往澳門進行訪問。
代表團一行共有64人,有國家隊教練及領隊5人,包括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中國乒乓球隊總教練劉國梁等;在里約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的運動員42
人,包括200米自由泳冠軍孫楊,女子雙人三米板跳水冠軍吳敏霞,中國乒乓球男團冠軍馬龍、張繼科、許昕,中國女排全隊等;此外,代表團成員還有傅園慧、
林丹及蘇炳添這3名廣受關注的「明星運動員」。
10. 乒乓外交已經五十年了,我國曾都有過哪些乒乓球冠軍
1971年4月10日,美國乒乓球隊和美國新聞記者進入到中國大陸,他們訪問了廣州、北京和上海,他們也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批獲准進入中國境內的美國人,這次事件改善了中美關系,令兩國的關系開始向正常化發展,因此被稱為“乒乓外交”,而今年也正好是乒乓外交的第50個年頭。
我國的乒乓球選手在世界大賽中往往具有超強的統治力,這從上百個冠軍中就能得知我國選手的實力,這也令乒乓球成為我國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