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訪問學者發核心期刊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訪問學者發核心期刊

發布時間: 2022-06-01 01:32:03

A. 王毅的個人簡歷

1985年畢業於重慶醫科大學大學,獲得學士學位;1994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獲得碩士學位。1994.08-2000.08在第三軍醫大學西南醫院內分泌科工作,2004.10至今在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工作,2004.11-2005.06在美國洛杉磯SAN GABRAL醫學中心做訪問學者,現為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大內科主任、主任醫師、副院長。在內分泌學方面具有較高造詣。 目前,在國家核心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領導並參與國家及省市級科研項目10餘項,獲得北碚區科技進步獎三等獎1項,其它獎項若干。 學術任職方面,現任中華醫學會重慶市內分泌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預防醫學會重慶分會常務理事、重慶市醫院管理學會理事、重慶市醫院衛生經濟學會理事(常務副秘書長)、重慶市第九人民醫院醫院成本控制研究室副主任(重慶市重點研究室),慢性病雜志副總編輯。2005年任重慶醫科大學兼職碩士生導師,培養碩士生5名(2名已畢業)。 從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內分泌及代謝病

B. 有人申請過芝加哥大學的訪問學者嗎分享一下經驗

以下內容來源於:厚 譜 教 育
我給你分享一個成功案例。
教育背景:北大博士
工作經歷:某高校公共管理系講師,plus某地方政府一年的掛職經歷
研究課題:公共治理體制與機制創新研究以及環境治理等7個課題
發表文章:8篇(關於比較政治和環境治理),SCI 3篇,核心期刊5篇;2部專著
學術活動:參加各種環境治理的學術活動
「小楊老師」,Liu老師總是這樣稱呼我,讓我聽著非常暖心,在平常電話和QQ聊天中能感受到他是一位非常儒雅的大學老師,北大的高材生,學術能力不錯,才工作幾年,課題和文章也有不少,在幫他做材料的時候,為了抓住主線,凸顯他清晰的研究方向,我們特別放大了他在公共治理方面課題,縮減了在政府比較領域的筆墨,就這樣,簡歷完工了,在投出去的第一波郵件中,Liu老師就被芝大的教授看中了,讓芝大的教授 so impressive,便很快順利拿到了邀請函。

C. 有人申請過康奈爾大學的訪問學者嗎分享一下經驗

你好,厚 譜 教 育(訪問學者申請領跑者)資深顧問為你解答。
我給你分享一個成功案例。
田老‏師的申請其實是我們所有的申請中最普遍的一個案例,我們在不到2個月的時間順利為田老‍師獲得常青藤盟校的邀請信,我也很欣慰,每一個客戶獲得了邀請,我也如他們一樣,替他們高興,同時也是對自己工作的一種認可,也非常感謝金東方海外顧問申請團隊的辛苦工作。
Doctor 田現在是國內某高校老‌師,在職的博士生也順利獲得博士學位。生物專業,研究方向是血液細胞和幹細胞培養。本來最初是想申請國外的博士後,雖然他本人的科研項目經歷多,但真正有高質量SCI文章不太多,加上現在的年紀稍大,我們還是建議他考慮申請訪學。田老師目前的工作穩定,到國外主要是為了到更發達的國家學習和了解國外科研最先進的技術和知識,發一些高質量的文章。而且田老師還是可以申請國家公派的名額,鑒於此,我們最初的評估結果,還是明確告之田老師考慮申請美國的交流訪問學者,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他個人的經歷,另外直接進頂級名校的機會更多,對於他的經歷也有非常大的幫助。
田老師最初是通過郵件跟我咨詢,一般都是發郵件問一下了解的情況,通常我這里是直接獲得國外的訪學機會和博士後職位,偶爾有新的覺得合適的職位就會發給田老師。經過一段時間的溝通,他也非常想出國,也就順理成章簽約,我們也開始有序不紊的申請工作。
生物專業我們是非常善長,我們對於申請雖然輕車熟路,但絕不盲目,在這期間,我們的一個海外顧問哈佛的大學的生物博士後幫了很大的忙,另外,我們的海外顧問,在美國也開始幫助找教授。文書部的許麗娜老師也一直與田老師保持密切的溝通聯系,在經過1個半月的時間就獲得了美國的康奈爾大學的訪學邀請。其實以田老師的經歷,到了學校工作一段時間,教授一般都會主動給予資助的,所以有一些申請訪學的理工科專業的申請人根本不用擔心,最後都會有一些生活費用的。之前有很多客戶都是到了美國教授再給生活費的。
以上的回答希望能幫到你。

D. 西安財經學院

院簡介
西安財經學院坐落在古都西安南郊,現有長安、雁塔、翠華3個校區,佔地面積1579畝,建築面積60餘萬平方米。
學校有60年的辦學歷史,其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創建的西北貿易學校。2001年6月,經國家教委批准,陝西經貿學院與西安統計學院合並組建西安財經學院。2010年,陝西省人民政府與國家統計局簽署協議,共建西安財經學院。

© 2013 Bai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西安財經學院
本數據來源於網路地圖,最終結果以網路地圖數據為准。
建校60年來,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現已發展成為一 所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科為主幹,文學、法學、理學、工學、藝術學為支撐,多學科協調發展的財經類高等學府。學校現有8個二級學院和4個教學部,有4個一級學科,20個二級學科的碩士學位授予點;擁有4個省級重點學科、1個省級特色學科;有37個本科專業,3個省級名牌專業,3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5個省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目前,學校有專任教師1011人,其中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的教師416人;全日制本科在校生16000餘人。
學校始終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中心,核心競爭力和社會影響力顯著增強。2007年12月,學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取得優秀。2010年學校獲得陝西省文明校園稱號。2012年我校參評學科總體成績良好,統計學位次百分位為37%,應用經濟學位次百分位由第二輪的69%上升至51%,工商管理學科首次參加評估,位次百分位為63%。在具有碩士授權的同類院校中,我校統計學位次並列第1,應用經濟學位次並列第9,工商管理位次並列第30。
學校十分重視科研工作,擁有7個省部級科研基地和4個校級科研基地。2006-2010年,教師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61項,33項成果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學校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先後與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英國格拉摩根大學、德國安哈爾特應用技術大學等國外院校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
學校重視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已然形成濃郁的西財特色,2010年學校獲得陝西省文明校園稱號。
60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育人為本,質量優先,人才強校,特色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立足陝西、面向西部、服務社會,先後為國家培養了八萬余名德才兼備的棟梁之才,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目前,全校師生以「十二五」規劃確定的宏偉藍圖為目標,不斷強化內涵建設,為把學校建設成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財經大學努力奮斗!
近百名外籍專家和國內著名統計學家、經濟學家、人文學家受聘擔任學校兼職教授。擁有西安統計研究院、陝西省統計研究中心、陝西省現代企業管理研究中心、陝西省國防科技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陝西省統一戰線理論與實踐研究中心等5個省部級科研基地和西部農村公共經濟研究中心、資

西安財經學院翠華西校區
源環境與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文化資源與產業研究中心3個校級科研基地。建有中央與陝西省共同資助建設的金融與證券投資實訓中心、財稅信息化管理實訓中心、企業策劃與設計實訓中心、ERP實訓中心、大學物理實驗室等22個實驗室(實訓中心)和102個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

西安財經學院
學校十分重視科研工作,科研水平顯著提升,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2002-2006年,學校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885篇,其中核心期刊發表1625篇,權威期刊發表及EI、SCI、ISTP收錄學術論文50篇;出版專著、教材133部,承擔完成國家級科研項目17項,其中國家重大項目1項,省部級科研項目211項,有33項成果獲省部級科研成果獎。學校主辦的學術期刊《西安財經學院學報》、《統計與資訊理論壇》,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多次被評為全國優秀期刊。學校堅持開放辦學,廣泛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與比利時、英國、美國、俄羅斯、加拿大、法國、德國、澳大利亞等國家和地區的35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與合作關系。與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英國布萊德福大學、格拉摩根大學、美國庫克大學、拓瑪斯大學等國外院校建立了合作辦學關系。完成了比利時弗拉芒政

西安財經學院翠華東校區
府資助的發展合作項目、「聯合國P-44

西安財經學院長安校區
項目」、「歐盟在華投資對中國國有企業改革的影響」等國際合作研究課題。
學校在5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為中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培養了數萬名經濟管理人才,積淀了較為豐富的優質教育資源,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為建設特色鮮明的教學研究型財經大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地址:西安市長安區韋常路南段2號 郵編:710100
編輯本段現任領導
西安財經學院黨委書記:楊學義

西安財經學院
楊學義,1953年生,漢族,陝西省安康市人,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1999年任陝西經貿學院黨委副書記,副院長,2002年任西安財經學院黨委副書記, 院長,2006年4月任西安財經學院黨委書記,兼任西安財經學院經濟與社會發展研究院院長、

西安財經學院長安新校區照片1(18張)
教育部高等學校工商管理學科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現代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2006年被中共陝西省委教育工委、陝西省教育工會授予「全心全意依靠教職工辦學的優秀黨政領導幹部」榮譽稱號,被省委教育工委評為「陝西省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2007年被中共陝西省委、陝西省人民政府授予「陝西省先進工作者 」榮譽稱號,2008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全面主持黨委工作,主管組織部(黨校)。
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經濟與管理、產業經濟學、國防經濟。
主要科研成果:著有《企業管理理論創新研究》(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4)、《裝備采辦論綱》(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4)、《裝備成本管理研究》(中國統計出版社,2006.4)等;主持《2006-2015期間西北地區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戰略研究》(2005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05JJD790090)、《西部地區特色經濟與優勢產業發展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2006]06BJY062)等國家、省部研究課題多項;獲國家教委科研成果二等獎等獎項;在權威期刊和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
主要社會兼職:西安交通大學兼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軍事經濟學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人才研究中心兼職教授,中國總會計師學會,中國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協會,中國商業經濟學會理事,西安市商品學會會長。

西安財經學院
西安財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胡健

西安財經學院
胡健,1959年生,男,漢族,甘肅省天水市人,黨員,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1982年獲北京師范大學經濟學學士,1987年獲陝西師范大學經濟學碩士,1990年獲北京大學經濟學博士。歷任西安石油學院經濟管理系副主任、主任、《西安石油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主編、副院長、西安石油大學副校長。2006年4月任西安財經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全面主持行政工作。主管人事處、計劃財務處、高教研究所。
主要研究方向:資源經濟學和企業技術管理。
主要業績與成就:先後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2項,省部級項目10餘項,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學術獎勵10餘項,在SPE、IAEE等國際學術會議和《資源科學》、《石油學報》、《統計研究》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10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9部、教材2部、譯著1部。1993年被評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995年被評為首批中國石油天然氣總公司(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前身)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2001年被評為陝西省「三五」人才。
代表性成果:《石油天然氣產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影響》(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油氣儲量的價值評估方法與資產化管理制度設計》(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油氣資源價值分級與有償使用的方法研究》(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油氣資源開發與西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戰略研究》(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三等獎);《「四分一發展」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與實踐》(第六屆高等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西安財經學院長安新校區照片2(14張)
黨委副書記:賈崇吉閻東明
紀委書記:閻東明
副院長:周作斌薛小榮張社民吳志勇丁巨濤
編輯本段學院改革

學院重視教學與科研並舉,鼓勵教師多出科研成果。截止目前,已在國內外刊物發表論文60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800多部,承擔和參與了各類科研課題1000多項。
學院不斷擴大國際間的學術交流與合作,先後同美國、俄羅斯、比利時、澳大利亞、英國、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14所高校建立了校際合作關系。
學院地處古都西安東南郊高等院校文化聚集區,與西安高新技術開發區及大雁塔、興慶宮等盛唐遺址相鄰,有非同一般的文化氣氛。現有校園250餘畝,校舍建築面積15萬平方米,圖書館藏書50餘萬冊,中外文期刊2000餘種,儀器設備總值達1230多萬元。
學院作為陝西省重點扶持的高校,爭取到本世紀末,在冊生達到8000人。其中本科生2000人,研究生300人。面向21世紀,學院正不斷深化改革,努力把一個規模效益高的、布局結構比較合理的、教學科研水平比較高的、學生質量好的高等教育帶入21世紀,為陝西經濟的騰飛做出更大貢獻。
編輯本段學術隊伍
博士生導師
姓名

研究方向

楊學義

裝備經濟學

胡健

產業經濟學

王振龍

經濟統計學

丁德科

裝備經濟學

碩士生導師
學科

導師姓名

統計學

王振龍、王佐仁、王培勛、東方社奇、李萍、陳正、劉樹楓、王國梁、張愛婷、李佼瑞、朱鈺、張文紅、張維群、劉潤芳、韋艷

企業管理

張完定、薛小榮、劉小冬、楊學義、李穎、王浩鳴、郁廣健、王柏林、劉敏、張謙、宋世民、劉曉寧、薛玲仙、田艷、程書強、蘇玉珠、趙廣信、姚波、王亞玲、孫曉琳、劉總理、陳淑芳、康萍、郭曄、馬君

財政學(含稅收學)

鐵衛、陳春生、婁愛花、劉明、胡碧、李社寧

產業經濟學

丁巨濤、胡健、丁德科、劉丁有、賈崇吉、李麗輝、王武瀛、吳旺延、王軍生、任維哲、楊太康、高全成、邢方、蘇永樂、王克西、王新安、焦兵、何秀玲、賈彧、歸秀娥、王恩胡

經濟法學

周作斌、白呈明、陳曉莉、史衛民、崔藝紅

學科帶頭人
學科

姓名

統計學

王振龍教授、焦振勇教授

財政學

鐵衛教授

金融學

陳春生教授

區域經濟學

薛小榮教授

數量經濟學

邱丕群教授

企業管理

張完定教授

管理科學與工程

劉敏教授

計算機應用技術

劉小冬教授

計算機系統結構

陸中華研究員(兼)

國防經濟

丁德科研究員

教育經濟與管理

楊學義研究員

經濟法學

周作斌教授

中國當代文學

沈奇教授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王佐仁教授

產業經濟學

高全成教授

政治經濟學

王武瀛教授

專家人才
1.陝西省先進工作者:
楊學義
2.知名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和有突出
貢獻專家:
王廣森賀鏗吳敏樊光鼎
童忠勇胡健唐慶山劉延年
楊學義
3.陝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選者:
胡健鐵衛程書強
4.陝西省教學名師:
王佐仁周作斌劉小冬張瑞年鐵衛
丁巨濤
5.陝西省優秀教師:
王佐仁丁巨濤
6.陝西省師德標兵:
賈宗武王培勛康萍王卓慈
7.陝西省優秀青年教師:
雷向辰
8.校聘學科(學術)帶頭人:
劉小冬王佐仁李佼瑞
東方社奇鐵衛王恩胡
李社寧白呈明陳曉莉

編輯本段專業設置

西安財經學院專業設置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
《西安財經學院學報》是由陝西省教育廳主管、西安財經學院主辦的以經濟學和管理學為主的綜合經濟類學術期刊。主要設有經濟理論、西部經濟、金融研究、財政與稅收、財務與會計、產業經濟、企業管理、「三農」問題、秦文化與經濟、國防經濟等欄目。面向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從事經濟學和管理學研究的專家、教授、博士生及碩士生等相關人員。創刊20多年來,該刊密切跟蹤並探索經濟科學和管理科學的前沿理論和熱點問題,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現已成為一份經濟學領域內頗受關注的學術期刊。該刊現為CSSCI擴展板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學報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專家推薦期刊」、「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陝西省權威社科學報」。
編輯本段院系設置
公共管理學院
學院簡介
公共管理學院,是我校於2009年12月成立的一個充滿朝氣、活力和發展前途的嶄新學院。目前,學院擁有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和政治學與行政學3個本科專業。中央與地方財政共建實驗室2個——公共管理實驗室、電子政務實驗室。
學院目前擁有專職教師2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碩士生導師3人、在讀博士2人。近幾年,承擔國家級課題3項,省部級24項,地廳級35項。教師在權威期刊、核心期刊共發表學術論文76篇,學術專著7部,獲得省部級優秀論文科研獎3項,其中《政治文明視域中的農民政治參與》專著獲得陝西省教育廳科研成果優秀成果三等獎。
學院教學成果豐碩,近幾年共出版教材3部,其中1部獲國家統計局優秀教材二等獎。教學成果《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立體化實踐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施》獲得陝西省人民政府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學院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徑新方法。擁有較強的學生管理團隊,其中一人獲得省級優秀輔導員稱號。扎實推進「教師黨員聯系學生制度」的思想教育模式頗具特色,受到了校黨委的表彰。畢業生就業率位居學校前列。目前,學院辦學規模逐漸擴大,辦學質量有效提高,在校生已達722人。
管理學院
學院簡介
管理學院現有教職工68人,專任教師65人,在校本科生1698人。教師隊伍中有碩士生導師3人,教授5人、副教授14人、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29.2%,具有博士學位教師5人,在讀博士8人,碩士學位以上教師占專任教師的78%。教師隊伍中有入選「中國教育信息化專家庫專家」 2人、入選教育部「西部人才培養計劃」 2人、海外人才引進1人、陝西省教學名師1人、陝西省優秀回國人員1人、陝西省模範教師1人、陝西省師德標兵1人、陝西省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工作者1人。為加大學術交流、汲取學科最新成果,近年來,先後派出多名教師在國內外做訪問學者,參加國際學術會議多次,並做大會報告。
學院現有管理科學與工程省級重點學科,設有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工業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價、物流管理、農林經濟管理等6個本科專業,其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是國內財經類院校最早招收本科生的專業之一。學院十分重視學生教學實驗、實踐環節,建有央省共建的管理工程、物流與供應鏈特色學科實驗室2個,還有投資494萬元,建築總面積為710M2的ERP實訓中心、工程管理實訓中心、農業技術實訓中心和工業工程與物流實驗室等4個校內實訓、實驗基地。建立了金蝶管理軟體公司、陝西省建築第八工程公司、西瑞集團等20多個較為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提供了平台。2009年,我院成功主辦並承辦了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ERP)陝西賽區的比賽,同年,在教育部中國教育信息化理事會與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主辦、深圳大學承辦的首屆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中,我院學生獲得2009年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一等獎,「全國十強精英團隊」的榮譽稱號。在2007、2008年舉辦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大賽中,我院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的學生也分別取得全省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好成績。
在科學研究中也取得了創新性研究成果。近三年,發表學術論文25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發122表篇,被SCI、EI、ISTP和CSSCI檢索論文16篇,主持並完成省部級以上科研課題12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1項,出版專著2部,主編教材6部。
承擔科研
郁廣健實施大旅遊發展戰略,促進陝西經濟發展 04XJL015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薛玲仙退耕還林政策實施情況、存在問題及完善政策研究 05XJY021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
程書強電子商務信息智能統計研究 06XTJ003年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
韋 艷婚姻擠壓下的中國農村大齡未婚男性的生活福利和促進政策研究 2007年國家社科項目(青年項目)
孫曉琳 信息化背景下政府統計業務流程再造研究 2007年國家社科項目(西部項目)
薛玲仙 農業產業龍頭企業發展路徑及管理研究 2003KR60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劉曉寧 陝西新經濟發展的機遇研究 2003年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程書強 陝西中小企業融資創新研究 2003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張謙 西部地區可再生資源可持續利用的企業組織研究 03JS032陝西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科研與建設項目計劃(重點科研)
程書強西部地區企業CIS策劃設計方法研究 03JS031陝西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科研與建設項目計劃(重點科研)
薛玲仙 陝西中小型企業文化變革與管理創新研究 2004KR98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趙廣信 「一線兩帶」建設中基於產業集群與電子化供應鏈管理應用研究 2004KR100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郁廣健 大西安商業帶空間布局及運作模式研究 2004KR112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張完定、程書強 陝西省科技型風險投資企業創立和運作及家庭企業治理模式研究 2004G10陝西省自然科學基金研究計劃
薛玲仙 退耕還林後區域性非農耕經濟形態下農民市場觀念培育研究 04C008S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趙廣信 西部企業電子化供應鏈管理應用研究 04JS29陝西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科研與建設項目計劃(重點科研)
王柏林 發展陝西現代物流業的戰略研究 04JS31陝西省教育廳重點實驗室科研與建設項目計劃(重點科研)
姚宏 陝西旅遊業的核心競爭力研究 2005KR13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於立新 大西安旅遊產業鏈的構建與產業集群組織研究 2005KR14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劉江龍 陝西風險投資體系與城市創新系統聯動運作研究 2005KR45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崔智敏 陝西民營資本投資決策預警機制研究 2005KR85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程書強 陝西民營經濟融資困境與金融市場的結構優化研究 05E025Z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崔智敏 關中地區土地流轉制度創新研究與實證分析 05E028S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
程書強 電子商務環境下企業信息智能統計的設計與實現 LX2005-Y34國家統計局全國統計科學研究
孫曉琳 我國人口流動與經濟發展實證研究 LX2005-Y37國家統計局全國統計科學研究
張完定、程書強 公司治理評價系統及陝西家族企業股份制改造實證研究 05JS64陝西省教育廳省級重點實驗室重點科研計劃項目
宋世民、李慧 基於競爭力的陝西企業信息化發展與「西咸經濟一體化」 05JS65陝西省教育廳省級重點實驗室重點科研計劃項目
王柏林 陝西風險投資與產業結構轉換的互動研究 06E022S年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張 謙 陝西生態建設模式及利益相關者行為研究 06E005Z年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韋 艷 陝西省出生性別比例偏高地區婚姻擠壓問題研究 06G002Z年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姚 波 陝西省民營經濟競爭力提升途徑研究 06E017S年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劉曉寧 陝西欠發達地區新農村建設的現實選擇 06D004Z年陝西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
李 穎 基於建設陝西新農村的流通生產力問題研究 2006KR29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崔智敏 西部農村社會保障問題研究 LX2006B37國家統計局全國統計科學研究
姚 波 信息化背景下統計網站服務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LX2006B43國家統計局全國統計科學研究
郁廣健 陝西大旅遊產業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方法研究 LX2006C27國家統計局全國統計科學研究
王亞玲 陝西省新型工業化進程中的政府行為創新研究 2007KR61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周艷春 陝西民品自主創新的現狀及提升能力的對策研究 2007KR16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劉曉寧 基於現代農業的陝西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對策研究 2007KR34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許 妮 陝西桑蠶絲產業發展戰略規劃 2007KR52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蘇玉珠 陝西科技型中小企業自主創新及財務管理模式研究 2007KR62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

E. 劉春林的介紹

劉春林博士,教授,工商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訪問學者(2009-2010),發表核心期刊論文50多篇,曾獲得「南京大學優秀博士後」,「中國高校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東南大學優秀博士論文,南京大學五四青年獎章,南京大學商學院科研新星獎,「移動獎教金」,「本科教育特等獎」,國家統計局優秀成果二等獎等獎項和榮譽稱號;主持四項國家級科研項目,以及多項其它省部級項目和企業項目。研究方向:運營管理、物流與供應鏈管理、服務管理、創新管理。

F. 有人申請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訪問學者嗎分享一下經驗

以下內容來源於:厚 譜 教 育
我給你分享一個成功案例。
教育背景:博士(2012年畢業,國內211大學)
工作經歷:某高校建築系副教授,主要從事建築系課程教學和建築設計理論研究
研究課題:36個工程項目(項目負責人和設計主創):主要包括公共建築如博物館,展覽館,大學校園等和商務大廈的設計和規劃;3個課題(公共建築的設計和規劃)
發表文章: 15篇,核心期刊10篇
學術活動:中國建築學會會員;校建築設計研究院和建築科學重點實驗室成員;一級注冊建築師
他說,「在這幾年的工作中,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幫助他人帶來的充實感,以及作為建築師職業責任感、使命感,鼓勵了他一路堅持下來,完成了無數個設計項目,並得到大家的肯定」。讓我感到非常榮耀的是,能在他的夢想追逐中有一份我的價值,就是幫助他申請到美國建築頂尖名校-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希望他未來能有更好的作品,奉獻給社會。

G. 李錚的研究成果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百人計劃的支持下,於2007年2-7月在香港中文大學婦產科學系生殖醫學實驗室做訪問學者,從事精子功能研究工作。自2007年8月至2008年3月在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下,在加拿大渥太華大學、多倫多大學做訪問學者,深入探討幹細胞向精子分化的實驗研究。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與SCI收錄論文80餘篇,主編與參編學術專著10餘部,申請與參加國家和上海市課題10項,申請發明與實用新型專利7項。

H. 國外訪問學者回來發的文章只署名國內單位好嗎

那可能會涉及侵權吧

I. 訪問學者期間發表論文單位怎麼掛

高等學校接受國內訪問學者是為一般高等學校培養學術帶頭人和學術骨乾的重要形式,也是進行校際學術交流的一種途徑。在國外,訪問學者有公派和自費之分。前者是由國家、地方、行業或者單位資助;後者多為邀請單位資助。

J. 胡鞍鋼的簡介

胡鞍鋼,祖籍浙江省嘉善縣,1953年4月27日生於遼寧省鞍山市,1978至1988年先後在唐山工學院(現華北理工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獲工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91年赴美國耶魯大學,1993年回國。2004年被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授予榮譽經濟學博士。現任清華大學國情研究院院長,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到2007年12月已經正式出版中國國情與發展研究系列專著(12部)、合著(16部)、主編(9部)、合編(6部)、英文著作(5部),共計47部。他所撰寫的國情報告是中國高層的必讀之物,多次應中國政府有關部委邀請參與國家長遠規劃制定和部門咨詢。並且先後榮獲國內外多項傑出獎項。2012年7月3日,胡鞍鋼當選為北京市出席黨的十八大的代表。 父親胡兆森 ,1928年出生於浙江嘉興,1951年畢業於上海交大機械繫動力學專業,1951年起在鞍鋼、本鋼、首鋼任技術員、工程師,後在冶金部、國家科委任職,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任。是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
胡兆森四個兒子都有建樹。大兒子胡鞍鋼(1953-?),現為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二兒子胡包鋼(1955-?) 現為中科院自動化所研究員。三兒子胡本鋼(1956-?),現為國家開發銀行信息總監,國務院參事。四兒子胡紅鋼( 1978-?),現為 中國科技大學信息學院教授 。 1991年至1992年在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系進行博士後研究;
1993年在美國Murray state University經濟系做訪問學者;1997年在美國MIT人文學院做客座研究員;
1998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做客座研究員;
2000年任日本慶應義塾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訪問教授;
2001年在美國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做訪問教授;
2003年初在法國社會科學與人文學院中國研究中心做訪問研究員。
2004年,在世界銀行發展研究院做合作項目研究。 胡鞍鋼同志是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中國國情研究專家和學術帶頭人,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經濟發展與發展政策。胡鞍鋼教授著作頗豐。截至2003年9月,他已正式出版中國國情研究系列專著和合著共計43部,其中個人專著9部,作為第一作者的合著20部;在海外出版中文版8部、英文版6部;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文章近200篇;由新華社、人民日報社內部刊物摘發的國情研究報告及政策建議若干份。
2011年—2012年,相繼完成了《人間正道》《2030中國:邁向共同富裕》《中國:創新綠色發展》等一系列研究與著述。 2012年,圍繞著黨的十八大主題,胡鞍鋼和他的團隊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先後寫了17篇國情報告,許多重要成果已吸收並反映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胡鞍鋼教授與王紹光教授主持的幾部研究中國制度的著作《中國集體領導體制》《中國集思廣益型決策》《中國式共識型決策》《目標治理》等,2013年將由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
其代表作有《中國國家能力報告》、《中國經濟波動報告》、《中國地區差距報告》、《就業與發展-中國失業問題與就業戰略》、《中國發展前景》、《中國挑戰腐敗》、《中國戰略構想》、《影響決策的國情報告》、《中國大戰略》、《第二次轉型:國家制度建設》、《透視SARS: 健康與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