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姚期智訪問山大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姚期智訪問山大

發布時間: 2022-05-27 23:13:37

Ⅰ 科學家楊振寧和姚期智加入中國國籍證明什麼

剛剛那個人回答太不負責任,可以說很「義和團」。楊振寧2015年就加入中國籍了,2017年才被曝光,說明人家不為名。而姚期智是楊振寧從國外邀請回中國工作的7個外籍院士之一。加入中國籍,說明他們對中國有感情。

楊振寧為清華大學等拉巨額科研經費,其中清華大學數億美金。私人推薦多名學者出國培訓。「無償協助建設實驗室幾十座」(葛墨林院士語),以清華名義發表SCI論文幾十篇,「將清華三個物理研究領域提高到世界一流」(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語)」,還個人捐獻600萬美金給清華大學。

楊振寧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創始人,還是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創辦人,已經在國際上佔有一席之地,培養出數名院士和大學副校長。

他是1971年中美關系松動後回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在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人民的互相了解、促進中美建交、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楊振寧1977年創建全美華人協會,1980年創建「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在中國香港和美國籌措資金,策劃和資助了CEEC計劃(中國學者訪問項目),幫助大批中國高端學者到美國著名大學進行深造,歸國者有多位當選兩院院士,其中就包括後來的北京大學校長的陳佳洱,擔任過復旦大學校長的楊福家以及擔任過中國科技大學校長的谷超豪等。(註:南開理論物理研究室的早期畢業生,包括現任吉林省政協副主席、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薛康、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昌璞、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蘇剛,都曾受楊振寧的資助到他任教的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訪問一年。陳省身透露,楊振寧為了籌錢送他們出國培訓,曾發著高燒去紐約唐人街演講。)

周光召院士:楊振寧為中國至少培養了10個以上的中科院院士和5個大學校長。

清華大學校長王大中高度贊譽了楊振寧對清華的貢獻:沒有楊振寧,就沒有清華物理系的今天。

清華大學校長顧秉林說,「楊先生是我國科學工作者的一面旗幟」。顧秉林透露,他任校長時楊振寧推薦了著名計算機專家姚期智來清華任教,為後來清華引進大量高端人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他還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了出來,用於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

1971年上半年,楊振寧參與保釣運動,被認為是運動的精神領袖。此外,他還直接參加1971-1991年對台統戰。

1983年,楊振寧創建香港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促成了廣州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資助國內純學術基礎研究項目,獲得國家部省級獎勵幾十項。

Ⅱ 楊振寧 姚期智什麼原因放棄外國國籍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楊振寧加入中國籍是為了了卻心願。姚期智是楊振寧邀請到中國工作的7個外籍院士之一。楊振寧對中國是很有感情的。部分網民由於自身知識層次欠缺、三觀不成熟,對其予以詆毀是不好的。

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很多,比如:

楊振寧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領導了南開大學物理研究室的創建,為此嘔心瀝血。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系的早期畢業生,比如吉林省政協副主席、東北師范大學副校長薛康、中國科學院院士孫昌璞、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副院長蘇剛,基本都曾受其個人資助到紐約州立大學訪問一年。
1971年後,堅持每年至少回國一次,每次都停留很長時間,直接指導我國科研發展方向。他創設了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吳健雄物理獎和陳省身數學獎,成立了南開數學所理論物理研究室等。他擔任了數十個大學的名譽教授,不顧高齡,經常奔波在各校之間指導科研工作,參加和領導學術研討活動,所有活動的報酬都一概不取。因為楊振寧對中國科教事業的傑出貢獻,我國在1996年向其頒發了首屆「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獎」。
1997年,他還堅持給本科生上課。在清華物理基地科學班的教學模式,清華IAS的建立,凝聚態物理和冷原子領域方面,由於他的幫助,彎道趕上世界先進。他為中國理論物理的科研團隊培養了兩代傑出人才,很多名校物理領域的大牛教授、系主任、院長,都是他一手帶出來的。
此外,他以私人社交圈在國際上招了不少國際級別的大牛研究者,而這個影響是全中國科研、學術界都永久受益的,比如世界計算器學頂級權威姚期智就是楊振寧力邀回國。
據統計,他共為中國協助建立先進物理實驗室60餘座,為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拉來了20億美金的科研經費。以清華大學的名義發表頂級SCI論文30多篇,將冷原子、凝聚態兩個熱門科研領域的水平提高到世界一流,在統計物理領域也有傑出貢獻。並以清華名義出版科學史研究著作數部。他利用在國外的人脈關系,私人推薦1200多名青年才俊出國深造,基本都歸國成為棟梁之才。中國第四代光源的科研大項目也是楊振寧一手促成。
朱邦芬院士: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的年薪為人民幣100萬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給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他還賣掉了在紐約的一處大宅子,摺合美金100萬,捐獻給清華大學。近年,楊振寧夫婦還陸陸續續向清華大學捐獻了近200萬美金的存款。更早的時期,他就把諾貝爾獎金的一部分,也捐給了清華大學。
目前,楊振寧依然在兢兢業業的帶科研團隊。

Ⅲ 河北省二院和河北省中醫院的腎內科哪個比較好

省二院和省三院的腎內科不錯。就是醫生服務態度不理想。

Ⅳ 清華大學姚班

如果平時成績還不錯,是有希望的,現在你還高一仍然需要抓緊時間努力學習,你還有三年的時間,已平常心對待,只要平時上課認真,回家好好復習問題不大,加油哦。

姚班: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由姚期智先生主導,創辦於2005年,在清華大學校領導和各級部門的關心支持下,已經探索出一條如何訓練優秀學生的道路,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國內外都得到了一致好評。為了更好地培養計算機學科的拔尖創新性人才,姚先生於2009年4月將「軟體科學實驗班」更名為「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這個班也被清華師生親切地稱為「姚班」。

培養理念:

憑借多年執教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等國際高等院校的經驗,姚期智先生深刻地感受到:當前我國的計算機學科本科教育水平與國外一流大學仍有差距。通過將自身多年的科學研究經驗和在國外一流大學的教學經驗相結合,姚先生力圖把姚班學生培養成具有與麻省理工、斯坦福同等水平的世界頂尖計算機科學人才。

姚期智先生非常看重對學生基礎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而這兩方面的有利結合對於培養真正有創造力和一流的科學家至關重要。姚先生的辦學目標不是將學生培養成為普通的計算機軟體程序員,而是要培養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計算機人才。在此理念支撐下,姚班的教學模式特色鮮明:在理論課程的教學上,注重基礎學科,幫助學生建構夯實的基礎知識;在教學實踐環節上,注重為學生創建國際化的學術交流和實踐平台,培養學生獨立開展科研和實際工作的能力。

針對基礎學科教學,姚期智先生親自為計算機科學實驗班制定培養方案,編寫教學計劃。姚先生融合美國麻省理工、斯坦福和普林斯頓大學的計算機教育的先進方法,專門為姚班精心准備了15門核心課程。姚先生親自執教其中的6門課程。憑借清華大學優質的本科生教育資源,經過四年的專業訓練與不懈努力,不論是參加工作還是繼續深造,姚班的畢業生都能具有與國際一流大學畢業生同等的實力和競爭力。

為了給姚班學生開拓一個高起點的國際平台,為了讓同學們接觸到國外最新的研究前沿,姚期智先生為姚班開設了四個向度的國際教學項目:

(1)在低年級中選拔具有特殊潛力和特別優秀的學生,加入預研班,進行個人化的預研培養,因材施教,發揮所長,使預研學生能夠在很早的時候就具有科學家的氣質和眼光;

(2)三年級全體赴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進行訪問和交流;

(3)每年選送部分最優秀的學生前往美國普林斯頓、麻省理工、哈佛等知名大學進行交流和短期課程;

(4)安排四年級學生到各著名研究院所進行科研實踐及畢業設計。

Ⅳ 姚班為何要成留美預科班

許多大學生曾經開玩笑說,中國只有三所大學,即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其他大學。這顯示了清華北大的地位。這兩所頂尖大學背後與其他大學之間確實有一段距離。清華有句諺語,全國一半的人才聚集在清華,而清華的英才一半在姚班。姚班的生源力量可見一斑。清華大學姚班分校,由最高計算機獎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主辦。這也是唯一獲得圖靈獎的中國人。他曾是伯克利大學、斯坦福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系的教授,1998年當選為美國科學院院士,2000年當選為美國科學與藝術學院院士。

自2005年在姚班開始上課以來,共有11名學生接受了培訓(沒有關於後來學生下落的信息),學生總數超過300人。然而不幸的是,多達243人沒有返回國外。其比例高達80%以上。其中,41人在谷歌和臉書等美國著名公司工作。另有202人選擇出國留學。

Ⅵ 什麼是清華大學姚班

清華大學姚班即「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實驗班」,由姚期智先生主導,創辦於2005年。為了更好地培養計算機學科的拔尖創新性人才,姚先生於2009年4月將"軟體科學實驗班"更名為"計算機科學實驗班",這個班也被清華師生親切地稱為"姚班"。

Ⅶ 清華中的「姚班」,為何被稱為「神一樣」的學生

怎麼說呢,因為在“姚班”中的每個學子都是具有各地的狀元之才,成績水平非常高,智商也是高人一等的。

“姚班”,其實是姚期智創立的班。 姚期智出生在上海,年輕的時候,他想通過去西方留學、學習來使祖國更強大。 之後,姚期智考入了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姚期智決定辭去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職務。 另外,他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的房子,回到了他心中念念不忘的祖國。回國後,姚期智四處訪問學習時,意識到中外教育水平的差異。 特別是在計算機領域,美國已經超過了國內的大學。 於是姚期智決定創辦“姚班”。

在很多普通人看來,努力學習的目的只不過是找份好工作過上富裕的生活。 這個想法看起來非常狹隘,但非常現實,難以反駁。 但是,為了這個目的努力學習的人往往得不到讓自己滿意的結果。 如果我們追求卓越,成功就不會自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