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高爾夫普及在中國您怎麼看
隨著2016年高爾夫重返奧運大家庭,高爾夫慢慢在中國普及是必然的。你看網球,當初同樣和高爾夫一樣頂著貴族運動的頭銜,但是隨著奧運會,網球成績取得突破,從04年之後,中國網球特別是女子網球成績不斷攀升,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網壇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了,國內網球運動的普及率也在不斷升高,打網球的價格也在不斷下降,網球慢慢的也變成了一種很大眾、很洋氣的群眾性體育運動了。現在再說打網球,還有人會說是貴族運動了嗎?我想沒有了吧。
因此,如果中國在16年奧運會高爾夫項目能取得獎牌甚至金牌的話,所帶來的明星效應。高爾夫相信將會變得更加的平民化,其實現在和以前相比,打球的費用相對來說已經便宜了不少,只是和歐美擁有眾多大眾化球場的國家相比還是比較貴的了。
如果中國能藉助奧運會這一契機,將高爾夫球員由「圈內名人」打造成眾所周知的「體育明星」的話,那麼,勢必將帶動更多的人參與到這一項目中來,在加強高爾夫影視、動漫等周邊的開發,而不要緊緊局限於房地產等行業中,吸引更多的人參與其中。降價也就勢在必行了。
② 高爾夫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自從1984年我國第一個高爾夫球場在廣東中山落成,至今新中國高爾夫運動的發展,到現在已經26年了。26年來,中國高爾夫球場從零開始發展到現在的約432個球場;中國高爾夫核心人口從少數幾人,發展到現在的30萬人。同時,中國涌現出張連偉、梁文沖、張娜等高爾夫球優秀選手,在國內外賽場上取得了好成績。
中國高爾夫運動是伴隨著中國30年來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開展起來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催生了高爾夫,而高爾夫又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和服務手段,在改革開放的初期高爾夫球場成為一個地區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標志,高爾夫運動為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做出了應有的貢獻。30年來,中國GDP年平均增長速度達到了9%以上,中國高爾夫球場的年平均增長速度為26.4 %。而高爾夫核心人口的增長,在2009年達到了22.7%。可見,和中國經濟發展一樣,中國高爾夫運動的發展,存在巨大的持續的發展空間。
現在,高爾夫已成為奧運會項目,這會使國內有關部門和社會一些人士對高爾夫運動的誤解有所改變。高爾夫是一項有益於身心健康,有益於朋友交往、商務交往及政務交往的體育運動,是深受各界人們喜歡的,老少咸宜的,健康文明的運動。從去年10月份宣布高爾夫入奧以來,我們欣喜地看到湖南、廣東、江蘇等省市,對高爾夫球場的稅率相繼作出了調整。我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高爾夫運動在中國會得到規范、健康、良好的發展。
③ 近年來高爾夫在中國的發展情況如何
21年前,中國只有一家高爾夫球場和寥寥數百位球員。現在,全國已有大約250家球場開業,超過100萬高爾夫人口。曾有人預言,今後數年中國高爾夫還將面臨「難以置信」的飛速發展。那麼,高爾夫在中國的未來到底會怎樣?中國的高爾夫超級球星何時會出現?
現狀:發展迅速
中國籃球運動有NBA巨星姚明,田徑有劉翔,游泳有羅雪娟,而中國高爾夫卻缺少這樣舉國皆知的明星球員。雖然面臨著各種各樣難以預計的困難,高爾夫在中國還是在穩步向前發展,總有一天中國的高爾夫也會讓世人為之驚嘆。
從下面的一組資料不難看出,經過20多年的快速發展,中國高爾夫大有趕超世界強國的勢頭,目前中國已被公認為全球高爾夫的熱點地區。廣東省珠海市附近的中山溫泉高爾夫球會是新中國第一家球場,它於1985年開業。時至今日,中國已有近250家高爾夫球場。業內人士預測,到2012年倫敦奧運會前夕,中國將有500萬人打高爾夫球。
從中國高爾夫的現狀來看,大部分國人尤其是年輕人,想涉足高爾夫圈還是有點難度。現在,全國也僅有幾家對公眾開放的球場。高昂的打球成本令多數公眾對高爾夫望而卻步,私人球會的會員費從20萬到100萬人民幣不等,遠遠超出一個普通中國家庭的承受能力。雖然去公眾高爾夫球場打球,不用交高昂的會費,但即使在平日仍然要支付每輪400元-600元的果嶺費,同時這些球場通常離市區很遠,需要驅車前往。
從職業球員角度看,中高協副主席張小寧表示,中國高爾夫運動發展尚處在起步階段,目前還是第一代球員在挑大樑。
未來:潛力巨大
2006賽季將有6場國際職業比賽在中國上演,全球對中國高爾夫的關注也與日俱增,張小寧認為現在已經到了大力培養年輕一代球員的時候:「現在是實施中國高爾夫運動發展規劃的第二個階段,我們計劃從三個層面齊頭並進:繼續保持並適當增加各類世界級高爾夫大賽,大力推廣普及高爾夫運動,進一步提高我國高爾夫教練、體育官員和球場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
「為進一步提高我國的高爾夫運動發展水平,我們將聘請優秀的外國專家來培訓我國的高爾夫教練。令人欣慰的是現在一批有潛力的小球員正在海外學習,汲取國外的先進經驗。」
在2005年VOLVO中國公開賽上,參賽的22名中國大陸球員,只有張連偉一人孤獨晉級決賽。賽後張連偉說:「該是年輕一代高爾夫球員成長起來,並且超越我的時候了。我堅信,會有一些優秀的高爾夫小球員很快成長起來。據我所知,在美國佛羅里達師從戴維·利百特的胡牧,在加拿大學習的業余小將蘇東,以及佛羅里達橡樹谷高爾夫俱樂部培養的廖俊豪等幾位中國年輕球員都很有潛力。
「中國高爾夫運動發展也到了收獲的時候,相信在我有生之年,一定會有中國球員不僅贏得大滿貫賽事,還將贏得世界盃。」張連偉說。
世界高壇巨星加里·普萊耶,長期支持中國高爾夫的發展,至今仍定期來中國巡視自己設計的球場,「中國高爾夫到了騰飛的時刻,更多高質量的球場建成開業,同時涌現出大批優秀的職業、業余球員,他們是中國高爾夫的形象大使,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高爾夫的未來。」
④ 在中國,高爾夫這項運動能否變得平民化
自20世紀80年代中國出現第一個高爾夫球場以來,高爾夫市場的容量仍然非常有限。高爾夫與當地的經濟水平有著很強的相關性,同時高爾夫球場的建設和維護成本較高,使得高爾夫逐漸成為一項「貴族運動」。近年來,國內體育產業發展良好。通過高爾夫市場的整頓和普及,高爾夫逐漸走向了平民階段。中國高爾夫球場的發展2019年,高爾夫在中國的普及趨勢凸顯,對高爾夫的需求大幅增加由於國內高爾夫起步較晚,早期發展的局限性等因素,國內品牌高爾夫產品行業的發展並不完善,還處於起步階段,產品集中在附加值低的地區。截至2019年,中國高爾夫產品行業市場規模達到37.71億元,2013-2019年中國高爾夫產品行業復合增長率為7.67%。
對於新手來說,打高爾夫練習場和打羽毛球的費用相差不大。不到100元就能體驗到打高爾夫的感覺。隨著高爾夫的普及,高爾夫球場越來越多。在許多一線城市,周末高爾夫球場非常受歡迎。打高爾夫球的年齡組逐漸擴大因為高爾夫不是身體對抗,表面上看起來挺隨意的,所以有些不了解這項運動的人會稱之為「老年人運動」。以前經常打高爾夫的都是40-60歲的中老年社會精英。但其實打高爾夫可以鍛煉肌肉活力和耐力,學習技巧和策略也可以提高心理承受力。因此,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甚至青少年,開始加入這項運動,許多中國父母也開始努力將孩子培養成職業運動員。
⑤ 高爾夫的在中國
高爾夫運動在中國的發展起步雖晚,發展卻相當迅速。高爾夫首次傳入中國是在1916年,然後在1917年時上海虹橋高爾夫總會開始投入運營,這家球場是一個九洞的球場,不過後來有很長時間這項運動在中國大陸無聲無息了。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高爾夫再次在中國大陸興起,並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1985年5月24日,中國高爾夫協會正式在北京成立,這是一家全國性的群眾體育組織,是中華全國體育總會的團體會員其職能是宣傳、組織廣大群眾積極參加高爾夫球運動;組織舉辦國際性比賽,促進國際交流;組織全國性的各類、各級競賽和訓練工作;擬定有關管理制度、競賽制度和運動員、教練員、裁判員技術等級制度;組織教練員、裁判員、運動員的培訓工作;選拔和推薦國家隊教練員、運動員,負責組織國家隊集中和參加比賽;組織科學研究工作等。
高爾夫游戲
隨著高爾夫產業在中國的發展與普及,也衍生出了許多高爾夫運動的其它產物,如高爾夫游戲,大陸新推出的《高爾夫達人》就是很好的說明,通過一種低門檻把高爾夫這樣一項運動推到公眾的面前,讓所有的人都有能力,有權利成為一個參與者。
發展現狀
中國內地省市的GDP和實際利用外資情況與當地高爾夫球洞數高度相關,相關程度分別高達55%和89%。北京 :超越高爾夫單純的運動內涵 北京的高爾夫球洞列在全國城市的首位,但其GDP和實際利用外資卻顯遜色。究其原因,當然與其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獨特地位密不可分。由於這種特殊性,北京的高爾夫已經超越了單純的運動涵義,被賦予了更多的內容。據業內人士介紹,北京高爾夫的起步雖然不是最早的,但它的發展速度卻是很快的,已由「星星之火」發展成「燎原之勢」,並涉及諸多領域和行業,北京的高爾夫產業正躍躍欲試、蓄勢待發。
上海 :中國高爾夫的故鄉還有潛力
作為100多年前中國第一個高爾夫球俱樂部的誕生地,如今又成為高爾夫球新的樂土,只不過打球的人已經滄海變桑田。上海現有球場12個,球洞數234個,但與其GDP(2001年為4951億元)和實際利用外資額(2001年為44億美元)這樣的經濟發展速度相比還較為遜色。上海高爾夫的發展與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經濟基礎和文化背景關系很大,而且還帶動了整個江浙地區高爾夫的發展。包括浙江、江蘇在內的大上海區共有球場21個,球洞441個。就整體的發展而言,不僅上海,甚至整個大上海區內高爾夫球場的數量與之強勁的經濟的發展速度相比都顯不足。
廣東 :高爾夫全民總動員
廣東省是全國擁有高爾夫球場最多的省份,也是高爾夫人口最多的省份。不僅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使球場易於保養、全年每天都可以打球,而且由於經濟發展較早、較快,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在廣東的球場常看到先生和先生打,太太和太太打,孩子和孩子打的全家齊上陣的情景。」深圳航港高爾夫球場教練張偉說。在這樣的土壤下,廣東的高爾夫產業已經形成規模,從而帶動了高爾夫以及相關經濟的發展。也可以說,高爾夫從某種程度上也促進了廣東經濟的發展。包括廣州、深圳,廣東省共有球場48家,球洞1188個,其2001年度的GDP為10556億元,增長率9.5%,實際利用外資額158億美元,增長率8.1%,盡管這些數字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其擁有的球洞數與GDP和實際利用外資額相比還是略微快些,即高爾夫球場的發展超過了經濟的發展速度,顯然存在資源過剩的現象。京滬粵三區高速的經濟發展和迅速崛起的高爾夫產業遙相呼應,總體來看,GDP、實際利用外資額與高爾夫球場的發展規模相比已基本達到平衡狀態。
海南:高爾夫經濟「錢」途光明
海南地處熱帶,四面環海,是光、熱、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一年四季都美麗如畫。海南省現有球場9個,球洞171個,而海南2001年度的GDP僅566億元,在全國排名倒數第四,實際利用外資額為5.73億美元。雖然從絕對數上看,海南的球場是過剩了,但是海南省政府卻很會善用資源。
⑥ 中國國內有關高爾夫的電視節目有哪些
1、《高談闊論》
作為目前中國國內最有影響力的一檔以高爾夫為話題的訪談節目,《高談闊論》秉承為高爾夫說話的使命,分別邀請國內外高球界資深人士和來自不同領域的嘉賓來到現場,針對或發掘高爾夫世界的各種熱點或新穎話題,展開討論,或各抒己見,或針鋒相對,在節目中大膽說出自己的心聲。
經過四年的努力和堅持,該節目已成為高爾夫頻道的皇牌節目,大膽、犀利、風趣、敏銳的節目風格得到越來越多觀眾的肯定和支持。
2、《衛視高爾夫》
海南衛視播出,囊括全球頂級高爾夫賽事,追蹤最熾手可熱的一手資料,每周四天,每天一小時。節目將為您呈現頂級賽事精華、熱門事件、揭秘頂級球場,展示大牌球員風采及全球最新、最全的高球新聞海量信息。
(6)高爾夫訪問中國擴展閱讀:
《衛視高爾夫》從賽事資訊、人物聚焦、球員集錦三塊內容,為喜愛高爾夫運動的人們提供瀏覽世界高爾夫最新消息與深度解析的窗口。
《衛視高爾夫》是一檔面向高爾夫愛好者、高端商業夥伴的垂直類高爾夫體育節目。《衛視高爾夫》擁有全球頂級高爾夫賽事轉播版權,節目內容以常規賽事集錦、賽事直播為主。
⑦ 說說高爾夫行業在中國未來發展的前景
挺好的。自從1984年我國第一個高爾夫球場在廣東中山落成,至今新中國高爾夫運動的發展,到現在已經26年了。
26年來,中國高爾夫球場從零開始發展到現在的約432個球場;中國高爾夫核心人口從少數幾人,發展到現在的30萬人。同時,中國涌現出張連偉、梁文沖、張娜等高爾夫球優秀選手,在國內外賽場上取得了好成績。
房地產業:
許多商業的高爾夫球場內都興建有球場別墅。高爾夫球場和別墅兩者之間形成了相輔相成的關系,依靠高爾夫球場的品牌優勢發展起來的房地產項目已不在少數。
高爾夫球場周邊的房地產一般價格都會比同等樓價高出很多,而憑借它坐擁的綠地、藍天和廣闊的視野,同時更重要的因素是方便打高爾夫球,所以讓許多房主情有獨鍾。
但是一些高爾夫球場開發商開發球場是假,真正的意圖是在球場中隨便劃出一塊地方,建別墅區,牟取暴利。關於高爾夫房地場的發展應該植根於市場的研究,不能盲目開發。
⑧ 高爾夫球在什麼時候傳入中國的
二十世紀,高爾夫運動傳入我國。一九三一年,上海成立了高爾夫球游戲中心。同年,中、英、美商人合辦高爾夫球俱樂部,在南京陵園體育場旁開辟高爾夫球場。
進入八十年代,高爾夫運動在我國得到很快發展。1985年,中國高爾夫球協會成立,1986年1月,中國首次國際高爾夫球賽--"中山杯"職業、業余選手混合邀請賽,在中山市溫泉高爾夫球場舉行。以後,每年舉辦一次。最近幾年,高爾夫球運動在我國已迅速普及和發展起來。
「高爾夫」原意為「在綠地和新鮮氧氣中的美好生活」。因為玩這種游戲設備昂貴,因此在一些國家又叫它「貴族球」。相傳,蘇格蘭是高爾夫球的發源地。
(8)高爾夫訪問中國擴展閱讀:
根據《丸經》記載,捶丸游戲者互相尊重對方,還從對方的立場考慮如何擊球,是一項十分紳士的運動。元朝時期的繪畫「推丸圖壁畫」也證明了「捶丸」就是現在的高爾夫。
明朝時期所繪的「宣宗行樂圖」也印證了此觀點。體魄健壯的宣宗手持桿正在凝視前方,好像在思索如何揮桿擊球。樹立欲求到中間的大樹酷似一扇大窗戶。達10米左右,宣宗准備一桿將球擊過大樹。此畫一角還有手持球桿奔跑過來的球童。
其實「捶丸」是有中國大陸的「步打球」演變發展而來的。至於究竟起於何時無從考究。《丸經》一書就是當時人們為了詳細說明捶丸規則的書。
⑨ 現代休閑體育健身運動項目中,高爾夫球在什麼時期傳入中國
正好電腦里有備份,隨便給點分吧。
高爾夫球運動在中國的發展
1896年 上海高爾夫球俱樂部成立,這項具有幾百年歷史的運動進入中國。
1982年 深圳高爾夫俱樂部申報立項,這是中國第一家申報立項建設的球會。
1983年 廣東中山三鄉建設了中國大陸的第一個高爾夫球場——中山溫泉高爾夫鄉村俱樂部,至今這家球場仍然是中國高爾夫球場的旗幟性標志,它向全國輸出了最早的高爾夫球手和各方面的高爾夫管理人才。
1984年 中山溫泉球會總經理戴耀宗和鄧樹泉教練在三鄉中學選拔組建了以林少茹、黃麗霞、鄭文根、肖成漢等為主的中山溫泉俱樂部球隊,鄭文根、林少茹和黃麗霞成為了日後中國第一代職業球員。
1986年 1月25日至26日 「中山杯」職業、業余高爾夫球選手混合國際邀請賽在廣東中山溫泉高爾夫球會舉行,這是我國大陸首次舉辦國際性高爾夫球賽。
1986年 中國開始每年都舉辦各種類型的高爾夫球公開塞。
1990年 在第十一屆亞運會上我國高爾夫球男、女隊均獲得了第四名。
1992年 在第十二屆廣島亞運會,中國女隊奪得團體銅牌,張連偉獲男子亞軍。
1993年 經國家體委批准,北京國際高爾夫俱樂部進行了我國第一次職業高爾夫選手的資格選拔賽,這是我國實施職業化進程進行的初步嘗試和探索。
1994年 4月 中國高爾夫球協會主持了職業高爾夫球選手資格考試,產生了5男1女中國第一代職業高爾夫選手。
1994年 首屆「賀龍杯」名人邀請賽在北京國際高爾夫俱樂部舉行。
1994年 深圳天應體育用品公司成為中國第一家代理世界著名高爾夫球具品牌(Callaway)的企業。
1994年 深圳電視台派出記者前往波多黎各,采訪了被譽為「高爾夫奧林匹克」的第40屆「世界盃高爾夫球賽」,這是中國記者第一次報道世界級高爾夫球比賽。
1995年 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承辦了第41屆「世界盃」高爾夫球比賽,這是中國第一次舉辦高爾夫球世界級大賽。
1995年 深圳大學高爾夫學院成立,開創了中國高爾夫高等專業教育的先河。
1995年 北京高爾夫運動學校成立,這是中國第一所培養高爾夫專業人才的中等專業學校。
1995年 鄧戈平先生投資、建造了深圳綠色高爾夫俱樂部,這是中國第一個自己投資、建設、管理的高爾夫球場。
1995年 第一屆「Volvo中國公開賽」在北京國際高爾夫俱樂部舉行,並成為歐巡賽的一站賽事。
1997年 深圳職業選手程軍奪得Volvo中國公開賽冠軍,這是中國大陸選手第一次獲得亞巡賽冠軍。
1997年 第一屆「海峽杯」高爾夫球比賽在深圳聚豪會高爾夫球會舉辦。
1998年 巾幗球會在深圳成立,這是中國第一支女子高爾夫球隊。
1998年 深圳名商高爾夫球會建成18洞燈光球場,這是中國第一家可供夜間打全場的燈光球場。
1999年 深圳電視台創辦高爾夫欄目,這是中國第一家開辦的介紹高爾夫運動的電視台。
1999年 中國第一個職業高爾夫球巡迴賽 「BAT中國職業聯盟杯」舉辦,中國的職業球員第一次有了演練的舞台。
1999年 中高協主辦了「雅居樂業余巡迴賽」 (簡稱「雅巡賽」),這是我國規模最大、水平最高、影響最大的業余賽事,雅巡賽現已改為「中信朝向業余巡迴賽」。
2000年 宋慶禮先生成立宋慶禮工作室,這是國內第一個專門從事高爾夫教學的工作室,他是國內第一個獲得國外PGA執教資格的教練。
2001年 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成功舉辦了泰格.伍茲觀瀾湖挑戰賽,產生了餘音繞梁的效應。
2002年 深圳龍崗公眾高爾夫球場建成,這是中國第一家對大眾開放的公眾高爾夫球場。
2003年 有 「中國第一高人」之稱的張連偉在中國本土獲得了VOLVO China Open的冠軍。
2004年 深圳觀瀾湖高爾夫球會完成了180洞的建設,成為世界第一大球會。
⑩ 大眾高爾夫是什麼時候引進中國的
2003年7月,大眾集團將第四代高爾夫引入其在中國的合資公司一汽-大眾生產,採用的是生產寶來的pq34平台。第四代高爾夫轎車的底盤與來自大眾集團的另外幾款車型,如奧迪tt、寶來及斯柯達歐雅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