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張學良訪問南京照片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張學良訪問南京照片

發布時間: 2022-05-22 11:36:17

❶ 如果張學良沒跟蔣回南京,那歷史會如何

歷史仍然不會改變,國民黨依然會一敗塗地。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張學良在1934年2月張任豫鄂皖三省剿總副司令。1935年3月,任武昌行營主任,10月,兼任西北剿總副司令並代行總司令職權。

此時,日本侵華日亟,國民政府一再妥協。中共駐共產國際代錶王明在莫斯科以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中央政府的名義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簡稱「八一宣言」),全國要求停止內戰實行抗日的呼聲日益高漲。

❷ 張學良為什麼要親自送蔣回南京

1990年,在蔣氏父子相繼去世後,張學良在台北接受日本廣播協會(NHK)的采訪時說,當時周恩來是反對他這么做的,「甚至到機場想把我追回來」,但我明知去南京將被逮捕,還是去了南京,因為「我是個軍人,我做這件事我自己負責」,「同時我是反對內戰的,我對犧牲自己毫不顧慮」。

毛澤東在1937年3月1日接見美國進步作家、記者史沫特萊訪談時曾說:「西安事變中,國內一部分人極力挑動內戰,內戰的危險是很嚴重的,如果沒有12月25日張漢卿先生送蔣介石先生回南京一舉,如果不依照蔣先生處置西安事變的善後辦法,則和平解決就不可能,兵連禍結不知要鬧到何種地步,必然給日本一個絕好的侵略機會……」無可否認,張學良親自送蔣回南京是張學良在愛國主義思想主導下逼蔣和擁蔣抗日的繼續,是不怕犧牲自我謀求舉國一致抗日的又一愛國壯舉。蔣介石扣押了張學良後,雖然曾一度調集軍隊進逼西安,但在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壓力下,在中共代表周恩來等的努力下,維護了紅軍和東北軍、十七路軍的團結,使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成果基本上得以保持。76年過去了,中國抗日戰爭早已以中華民族的偉大勝利載入史冊,但張學良、楊虎城二將軍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而發動西安事變並和平解決事變的壯舉,將永遠載入史冊。

❸ 如果張學良看到這組照片他會說啥

到底是看到什麼照片呢?

事實上張學良將軍非常希望在有生之年訪問北京和沈陽老家,並曾通過絕對信賴的密友穿針引線,眼看張學良將軍就要成行,可惜最後關頭出了問題,令張將軍抱憾終生。

❹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去南京的原因

張學良籍以送蔣回南京做為對蔣的補償,中共及楊虎城將軍極力勸說張不要回送,張學良將軍義氣雲天,可惜對蔣不夠了解,造成終生之遺憾,被軟禁至老。

❺ 有一張張學良的戎裝照,我想知道他身上佩戴了什麼勛章

實話說,這張照片實在太模糊,勛章花紋不甚清晰。
能夠認出的是:這張照片當是北洋政府時期,勛章之後被南京廢止。
腰間那把應該是醒獅勛刀。

最下方為一等嘉禾勛章,次下方偏右為白虎勛章。此二勛章皆是大綬,前者黃色紅緣,後者紅色黃緣,因此圖中大綬帶當是後者綬帶。
剩下的就實在是識別不能了。

❻ 張學良以前被關閉的地方是哪裡

1936年 36歲 12月31日,軍法會審結果,張學良被判處十年有期徒刑。剝奪公民權5年,他從宋子文公館移住南京中山門外孔祥熙公館。 1937年 37歲 1月4日,國民政府發布『特赦令』,但仍將張學良交軍事委員會嚴加管束。張從此開始幽居生涯。 1月13日,遷移浙江奉化溪口鎮雪竇山中國旅行社。 2月17日,致函於學忠,希望維護東北軍團結。 3月30日,於學忠到溪口見張。 冬,遷移安徽黃山「聽濤居」。十天後遷移江西萍鄉「絳園」。 1938年 38歲 1月,遷移湖南郴州蘇仙嶺。 3月,遷移湘西沅陵鳳凰山。 1939年 39歲 11月下旬,日軍進犯湖南,張又遷移貴州修文縣陽明洞。 1940年 40歲 2月,於鳳至因病赴美就醫,趙一荻由香港到陽明洞陪張幽居。 1941年 41歲 5月,張因患盲腸炎到貴州中央醫院做手術,出院後移住貴陽黔靈山麒麟洞。 1942年 42歲 2月,遷移貴州開陽縣劉育鄉。 1944年 44歲 春,移居距息蜂縣15華里的陽朗壩。 初冬,日軍進犯湘南,貴陽告急,張遷移黔北桐梓縣天門洞。 1945年 45歲 春,東北籍國民黨中央委員莫德惠到桐梓天門洞。 1946年 46歲 11月2日,遷移重慶戴笠公館。不久被騙到台灣新竹井上溫泉(也稱清泉)。 1947年 47歲 10月,保密局設計委員會主任張嚴佛奉命陪張居住數月。 是月,張治中夫婦到井上溫泉看望張學良。他托張治中向蔣介石提兩點要求:(一)恢復自由;(二)希望劉乙光搬出本該由他居住的房子。張治中的此次控訪引起蔣的不快。蔣介石手諭:「以後非經他批准,任何不人不得見張學良」。 1954年 54歲 5月下旬,在蔣介石官邸與蔣晤面。 1957年 57歲 9月,蔣介石70壽辰前夕,張學良託人送蔣一塊金錶,以示祝賀。蔣介石回贈一根拐仗,表示謝意。 1959 59歲 蔣介石下令解除對張學良的管束。張學良提出要在台北市郊自己蓋房。蔣經國表示贊成,並親自在台北市北投復興崗給張學良選擇地皮。 1961年 61歲 張學良新居落成後,蔣經國給張送了一套客房用的傢具。此房是棟兩層小樓,位於北投路70號。張學良自己買了一部二手福特汽車,可以自由進城拜訪張群、莫德惠老朋友。在台的親朋故舊偶爾也去看望他。 8月30日傍晚,張學良在寓所會見了他的長女張閭瑛及丈夫陶鵬飛教授。這是他25年來首閃見到他久別的女兒和他未曾謀面的女婿。 8月,周鯨文應台北「國民政府」之邀,出席陽明山座談會。經有關方面批准,前去會見分別25年的老朋友張學良。 1964年 64歲 7月4日,64歲的張學良與53歲的趙一荻正式結婚。他們經過20多年與世隔絕、相依為命的生活後,在台北杭州南路美國人吉米·愛爾竇的家中舉行婚禮。愛爾竇是張學良的老朋友,證婚人是年已百歲的陳維屏牧師。女方證婚人是黃仁霖。13人的來賓中有宋美齡、張群、王新衡、莫德惠、何世禮、馮庸等。 1966 66歲 7月,周鯨人又一次到台訪問張學良。這時張學良正在參加美國一家神學院的聖經函授學習,並著手翻譯一本有關基督教的書。精神更集中宗教了。 1971年 71歲 周鯨文再次訪張學良,被警察人員擋駕,說張先生旅遊去了。 1975年 75歲 4月5日,蔣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次日,張群電話告訴張學良。 4月8日,張學良和趙一荻前去弔唁,並送去自己題寫的輓聯:「關懷之殷,情同骨肉,政見之爭 ,宛若仇讎。」 1976年 76歲 張大千從巴西回台定居,在台北市郊外雙溪自建摩耶精舍。張學良與這位老朋友經常會晤。後來在張大千的提議下,張學良、張群、王新衡(監視張學良的特務,後來成為朋友),每月在摩耶精舍歡聚一次,人稱「三張一王團團會」。 蔣經國當上台灣「行政院長」後,張學良與蔣經國達成君子協定,每半年兩人會面一次。 1978年 78歲 蔣經國被選為台灣的「總統」,第一個打電話祝賀蔣經國的就是張學良。 1979年 79歲 10月5日(中秋節)下午,張學良應邀,到蔣經國官邸參加蔣經國夫婦舉行的中秋節茶話會。這時張學良在台北第一次露面。前去參加的還有張群、何應欽和張大千等。10月10日,參加「雙十節」慶祝大會,就座中央觀禮台上。 1980年 80歲 春,張學良的好友、前東北馮庸大學校長去世,張學良、趙一荻前去參加追思禮拜。 9月,四子閭琳到台北看望父母親張學良和趙一荻。 10月20日,張學良偕夫人由「總統府」副秘書長張祖詒和副參謀長馬安瀾陪同,訪問金門,眺望大陸。 1981年 81歲 9月18日,到台北榮民總醫院看望齊世英。 1983年 83歲 4月2日,任張大千治喪委員會委員。 1984年 84歲 6月,張學良五弟張學林之女張閭蘅從香港到北京談商務時,受伯父之託特地看望呂正操,並介紹了張學良在台北的情況。 1985年 85歲 12月25日,看西安事變影片時,因心情激動沒看完就離去。 1986年 86歲 3月13日,張學良與趙一荻陪同張群游覽桃園龍潭小人國。 1987年初,張學良又托張閭蘅帶給呂正操詩作。 1988年 88歲 1月14,張學良到強北榮軍總醫院懷遠堂弔唁蔣經國,並向他這位老朋友深鞠躬。 3月4日,東北大學在美校友會邀張學良赴美參加東北大學建校65周年和張學良兼任校長60周年紀念會,由於台灣當局未予允准,未能成行。會後50多位學者和熱心人士聯署簽名,成立 了「爭取張學良將軍全面自由」執行委員會,並致函繼任「總統」李登輝。要求李作出答復。當局迫於無奈,讓有關人士「同張學良進行商討」,決定以發表公開信的方式處理這件事。是月26日,台灣各大報紙都在顯著位置登載了以張學良名義寫的公開信。 1989年 89歲 5月31日,張學良復函日本人池宮成晃:「華函奉悉,老配林下寒居,素不見來客,警請原宥。老朽年歲衰邁,目朦手軟,又乏記室,對於一般信件素不作復。感先生素昧平生,遠邦厚誼,破例勉為動筆,字跡草率,文句粗陋,先生當可見及矣。願上帝祝福!」 11月26日,張學良給居住上海的杜重遠夫人侯御之復信:「御之夫人惠鑒:11月10日來信及照片8張俱已收到,我十分欣慰。你辛苦扶養子女成人,仲(重)遠有知,當已含笑地下也。我也為你驕傲。我目力衰退,書寫費力,恕不多寫,願上帝祝福你!」 1990年 90歲 1月30日,於鳳至在美逝世,享年92歲。 6月1日,台灣各界人士慶祝張學良90華誕。 6月3日,是張學良90華誕。5月30日,鄧穎超特電祝賀。 5月末,張學良書寄呂正操《謁延平祠舊作》。 6月6日,東北大學校友會等在沈陽慶祝張學良將軍90華誕。 6月17日和8月3日,日本 NHK電視台采訪組三次訪問張學良。 2月16日,張學良復函沈陽張學良陳列館:「敬啟者:茲收到《張學良將軍》共五冊,十分感謝,專此萬事如意。 3月10日,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赴美探親。 3月14日,張學良夫婦去了兒子張閭琳居住的洛杉磯。 4月10日,張學良單獨去到紐約。 4月17日,張學良在紐約公開露面。 6月25日,張學良結束了在美國105天的控親訪友和旅遊,從舊金山返回台北。 3月8日,國家教委正式批准東北大學復校。新的東北大學校名,由張學良題寫。 1997年 97歲 6月6日,在夏威夷會見了率團訪美的瀋陽市市長慕綏新。 2000年 100歲 6月,夏威夷時間22日上午11點11分,陪伴張學良將軍大半生,人稱「趙四小姐」的張學良夫人趙一荻女士,因肺炎及並發症,逝世於檀香山史特勞比醫院,享年88歲。張學良遽然痛失老伴十分傷痛,沉默不語地坐在輪椅上,淚水緩緩流下來。 2001年 101歲 10月15日,張學良將軍因病搶救無效在美國夏威夷逝世,享年一百○一歲。

❼ 西安事變後,老蔣為何要軟禁張學良長達54年

在西安事變之前,張學良和蔣介石的關系一直是非常要好的,甚至兩人一直以兄弟相稱。因為蔣介石正是在張學良的支持之下,才最終取得了與閻錫山和馮玉祥爭斗的勝利。

直到蔣經國去世之後張學良將軍才在多方的努力之下成功被解救了出來,而此時的張學良,早已白發蒼蒼。

❽ 張學良為什麼要去南京

當時,楊虎城就極力勸說,而周恩來更是特別趕到機場打算把張學良追回來,但張學良聲稱要負起一個軍人的職責和義務,最終還是護送蔣中正前往南京。 根據張學良後來自己的說法,隨蔣去南京完全是他的個人決定,沒有任何人影響到他。他認為兵諫蔣介石的「禍」是他闖的,他做為一軍統帥,有義務為手下兵士負責,不應該由於他一個人的舉動而牽連全軍官兵。故而事變結束後,張學良隻身隨蔣前往南京,聽憑蔣介石發落,希望一切西安事變的後果責任,全由他個人承擔。 張學良還說過:「領袖就是一個泥菩薩,如今我已經把他扳倒了,我要親自把他扶起來,如果他有靈,我拿頭給他叩。」當時的周恩來、楊虎城、蔣介石都反對張學良去隨蔣去南京的計劃,只有宋美齡是支持的,她認為張學良能「夠親自隨蔣返還南京,更說明這個事件有一個圓滿的結局,連叛軍將領都來親自負荊請罪了」。但是,盡管如此,張學良將軍還是受到了半生監禁,然而誰能說明白這一切的一切又是為什麼呢???

❾ 張學良被軟禁了多少年

張學良被軟禁54年,從1936年12月25日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到1990年6月3日,國民黨祝壽,正式恢復自由。1988年1月13日,蔣經國去世之後,李登輝繼續軟禁他。其實更准確的說法是,到張學良去世,身邊還有那邊的人。

張學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漢卿,號毅庵,乳名雙喜、小六子。漢族,籍貫遼寧省盤錦市大窪縣東風鎮 ,生於遼寧省鞍山市台安縣桓洞鎮鄂家村張家窩堡屯(舊稱桑子林詹家窩鋪),國民革命軍將領,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的長子,中國近代著名愛國將領。

1920年畢業於東三省陸軍講武堂,先於奉系軍中擔任要職,「皇姑屯事件」之後,他繼任為東北保安軍總司令,拒絕日本人的拉攏,堅持「東北易幟」,為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做出了貢獻。後任中華民國陸海空軍副司令,陸軍一級上將。西安事變後遭蔣介石父子長期軟禁。1990年恢復人身自由,1995年起離台僑居美國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病逝於檀香山,享年101歲。

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曾同楊虎城將軍一起發動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促成國共二次合作,結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另外,他風流倜儻,是民國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稱「少帥」。他和趙四小姐的愛情也成為一段佳話。

(9)張學良訪問南京照片擴展閱讀

張學良被軟禁的地點換過很多次,由於當時日寇入侵,種種原因導致他的許多行蹤都是秘密的進行,不過也有幾次是大家都知道的,從這些公開的日子裡,我們來看看他每天如何打發時間。

被軟禁之初,任何人都不能見張學良,他的活動范圍被限制在10里以內,10里以為的地方要向上申請,不過無論去哪,身後必定有特務跟隨。

1937年1月,張學良被轉移到了蔣介石的老家溪口,在一處叫雪竇山的風景點,為張學良定下了6間旅行社的房子,改裝成了張學良的住所。

在當時那個年代和環境下,張學良的房間里有抽水馬桶,還有席夢思床,這些都是一般人難以享受到的,去雪竇山遊玩成了一件常事,當時趙四小姐還沒來。

直到過了一段時間之後,趙四小姐和於鳳至兩個女人輪流上山照顧張學良,這才讓張學良的心情好了許多,張學良在雪竇寺遊玩時栽了兩棵樹,如今仍在。

不知在雪竇山被軟禁了多久,張學良在台灣被軟禁時,從1946年到1957年,11年裡被軟禁在台灣新竹縣桃山村的清泉溫泉,如今這里已成了著名的風景區。

在這11年裡,都是趙四小姐陪伴張學良度過的,這里的環境非常清幽,在當時是一個群山環繞之地,有點隱居的味道,在此期間張學良留下了大量的照片。

其中有他看書的照片,有他抽煙、喝茶的照片,並他還拿起鋤頭戴著斗笠種地,他和趙四小姐一起,還養了許多雞,幾乎成了一對普通的農夫和農婦,令人羨慕。

❿ 找一張照片,是張學良,蔣經國還有另外一個人坐在桌子前面的合影

姓名:王新衡 生卒:1908— 描述:亞洲水泥公司董事長 籍貫:浙江省慈溪 (1908--1987) 浙江慈溪人。早年曾被國民黨選派至莫斯科中山大學留學,與蔣經國同學。返國後投身國民黨軍政界,初在南京創辦蘇俄評論社,出版《蘇俄評論》月刊,嗣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訓研究班指導員、處長。 抗戰期間任軍統香港特別區少將區長、行政院上海市統一委員會秘書長等職。抗戰勝利後曾任保密局上海站站長,後任"立法委員"。 1949年去台,曾任國民黨南方執行部主任委員。後轉入企業界,歷任亞洲水泥公司董事長、遠東紡織公司常務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