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在一次名人訪問中普通話讀音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在一次名人訪問中普通話讀音

發布時間: 2022-05-20 12:15:04

訪問名人的要點

對於名人的采訪難度是很大的,他們有豐富的從政、從藝或從文經歷,學識淵博,見解過人。作為中國媒體的代表,如稍有不慎,就會給國際友人留下不良印象。另外,高端們曾經接受過無數次的采訪,如沒有新意的提問,只會變成毫無意義的重復。但水均益的提問藝術精彩紛呈,能夠體現出如下特點:

一、 通過迂迴提問的方式,提出一些尖銳敏感的問題
在與采訪對象進行談話尤其是在采訪名人的過程中,許多問題必然涉及到其不願提、不想提、不敢提的方面。但這往往是采訪的精彩之處,是新聞眼。但對於這種問題,只能以委婉的語氣和平和的方式提出,卻又須在不動聲色之中顯現鋒芒。迂迴提問是巧妙處理敏感微妙問題的好方法,能夠有效地避免因記者直接觸及敏感問題引起的不快,這在采訪名人中尤其需要注意。迂迴提問是采訪的重要技巧,其核心是繞開敏感問題和能夠直接觸動微妙之處,顧左右而言他。在水均益對聯合國秘書長科菲·安南的專訪中,我們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這一點。
水均益:秘書長先生,我知道您最近一直很忙,不光要來中國訪問,還得面對您一個月前接受BBC采訪後產生的一系列問題,我個人在看那個采訪的時候一直有個疑問,您事先是否對那樣的問題以及事後各方的反應有所准備?
安 南:……
水均益:所以您的意思是說,您對此事的立場一直是統一的。
安 南:……
水均益:就在這個采訪播出後,您受到了來自多方的壓力,其中也包括鮑威爾先生給您打來的一通電話,您感到壓力大嗎?
安 南:……
水均益:秘書長先生,您所說的話往往都會成為報紙的頭條的主要原因就是您是聯合國秘書長,所以有人做出這樣的假設,如果您在戰前就發表了這樣的聲明,局勢可能完全是另一種樣子,您怎麼看?
安 南:……
伊拉克戰爭是在未經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由美國發動的,這一問題對於秘書長安南來說可謂敏感話題,如果提問方式不恰當會導致場面尷尬。但水均益使用了平和的語言和盡量避免矛盾的問話方式來提問,既達到了目的,又毫不失禮。

二、 通過追問的方式,循循善誘地將問題引向深處
在許多訪談節目中,追問都是常用的問話方式。水均益也不例外,雖然沒有王志追問的鋒芒畢露,但卻能用循循善誘的方式將問題帶出,引向深入。追問側重於在訪談過程中根據采訪對象的回答所作的即興發問。水均益的問話方式較為平和,非常注意語氣和態度。美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丹·拉瑟說過:以提問嚴格而著稱,是我追求的;而提問刁鑽的名聲,是我應避免的。我絕不想背上這種罵名。[1] 因此追問也要注意方式。在《高端訪問》對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的采訪中,體現得非常明顯。
水均益:我們注意到您跟古巴領導人卡斯特羅關系非常好,就在這個月,2004年12月,您還專門去又一次拜見了他,當時他坐在輪椅上,而且還專門站起來迎接您。
查韋斯:……
水均益:能不能給我們簡單地說一下,您和卡斯特羅先生的關系是一種什麼樣的關系?
查韋斯:……
水均益:您怎麼看待他,他對您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是一個兄長還是一個父輩?還是一個同事?還是一個好戰友?
查韋斯:……
水均益:總統先生,我再問最後一個問題,我知道您的時間非常緊張。就是您這次來中國,這次訪問下來,您有沒有什麼驚人的或者說對我們新聞界來講,很有誘惑力的新聞告訴我們,在這兒。
查韋斯:……
對於名人來說,其透露出的一丁點信息都可能成為重要新聞,因此採用追問的方式往往能得到出乎意料的收獲。水均益通過對查韋斯與卡斯特羅之間關系的追問,問出了許多人想問的委內瑞拉與古巴、美國之間關系的問題。

三、 提到名人的童年生活,活躍談話氣氛
英國傳媒人Hunter Daive認為「一個未被公認的事實是,所有的名人都喜歡提到童年生活。」[2]因此,她在采訪中喜歡問名人的童年生活。提問名人的童年生活不僅可以活躍談話氣氛,使采訪深入下去,而且能夠給觀眾一個新穎的看點,吸引觀眾目光。《高端訪問》在對舞蹈家麥克·弗萊利的訪談中就問到了其童年生活。
專訪舞蹈家麥克·弗萊利
水均益:你的童年生活是什麼樣的?在你的家裡,你的父親、母親,他們跳踢踏舞嗎?
麥克:……
水均益:這真是很寶貴的傳統啊!
麥克:……
水均益:生活十分的艱辛,然後他們決定送你去舞蹈學校,當時你的感覺是什麼?
麥克:……
水:這倒是一條新聞呢,麥克說他曾經痛恨跳舞。
麥克:……
水:這個過程對大多數的孩子來說都是一樣的。
麥克:……
水:我看你的經歷時,我發現你有十分廣泛的興趣,而且你也很在行,例如您剛才提到的拳擊,你在1975年的時候,同時獲得了兩個獎項:一個是金手套獎,那是一個拳擊比賽,還獲得了愛爾蘭全國長笛比賽的冠軍。
麥克:……
水:我知道在你高中畢業後,為了生計您還需要去建築工地幹活。
麥克:……
童年生活是所有名人都津津樂道的話題,這不僅能活躍訪談氣氛,還能對觀眾有啟發作用。從麥克·弗萊利的經歷中能夠對有志於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們以啟迪和借鑒。

四、 提出帶背景的問題,采訪中充分運用手中材料
這種提問建立在對名人充分了解的基礎上,能夠深化談話內容。通過采訪者在訪談中主動地將一些已了解到的背景在提問中帶出來,能夠將談話引向深入,還是發展談話線索的重要依據。這一點在水均益的采訪中能夠多次看到,甚至成為其采訪風格之一。英國傳媒人Lynn Barber對采訪名人的建議是:「做好功課,帶著充分的准備與好奇心前往。一開始就提出詳盡的問題,去證明你對他所知甚詳,也提醒他,你期待他以努力回答你的問題。」[3]
在水均益對普林斯頓大學校長雪莉·蒂爾曼的采訪中可以體現這一點。
水:您作為普林斯頓大學第一位女校長,您也知道在幾十年前,也就是在1969年之前,普林斯頓大學甚至沒有女學生,是個純粹的男校。而在幾十年後學校有了第一位女校長,我也知道您上任以後提拔了很多女性中層主管。為什麼您會這么做?您想藉此推動什麼東西呢?
雪莉·蒂爾曼:……
…………
水:我注意到你剛才用了一個詞,叫熱情,這也許是發自你內心的東西,我想這也許也和你畢業後的經歷有關。當時你志願去非洲的塞拉里昂,在那裡的一所高中教了兩年書,為什麼?
雪莉·蒂爾曼:……
提出這樣的問題,會讓被采訪的名人覺得,你在訪前准備上花了心思,從心理上會有一種認同感,也能在訪談中與名人有更多共同語言。
[編輯本段]五、 對專業概念的發問,更貼近讀者需要
對於一些專業領域的概念,一般讀者都會覺得深奧難懂。在這個時候,訪問者從普通觀眾的視角,對於這些專業概念發問,能夠有效的銜接訪談過程。普林斯頓大學校長雪莉·蒂爾曼是幹細胞研究方面的專家,在訪問進行過程中一般觀眾大多不明白「幹細胞」是什麼。在這里,水均益進行了及時的發問。
水:到底什麼是幹細胞?
雪莉·蒂爾曼:……
水:就我的理解,它們就相當於人體中或者是其他動物體中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可以這么說嗎?
雪莉·蒂爾曼:……
水:那麼這些幹細胞醫學用途,或者說是研究這些幹細胞的醫學用途在什麼地方呢?
雪莉·蒂爾曼:……
……
水:如果,我再次用這個詞,如果我們在幹細胞方面的研究取得成功的話,在未來它會給人類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呢?
雪莉·蒂爾曼:……
名人往往是在某一領域具有卓越建樹的人,普通受眾對其研究方面的專業知識往往不太了解。記者的目的就是將這些深奧的知識「翻譯」成通俗易懂的語言。在這里,對於專業概念的發問就相當有必要了。
以上就是水均益在采訪名人過程中體現出來的特點,非常值得借鑒。此外,還要注意的就是:首先,要站在名人的立場上去設身處地地考慮。這樣的換位思考方式能夠有助於記者提出更理性、更到位的問題。能夠有助於了解政客們思考的方式,而不是在采訪時運用記者思考的方式。其次,采訪前盡可能做好最充分的准備,採用精細的方法進行,並在采訪中盡可能充分地將這些知識運用起來。

② 名人名言的拼音

名人名言
拼音[míng] [rén] [míng] [yán]。

③ 名人普通話口誤的例子

在去年的金曲獎上,因為莫文蔚的口齒不清,王力宏錯把「黃立行」聽成了自己的名字,以為自己獲得了最佳男演唱人獎上台領獎,結果這個巨尷尬的笑話被人談論了整整一年。今年王力宏的新專輯《蓋世英雄》水準突出,可以說是近年來他個人的最佳表現,拿到最終的大獎幾乎不成問題。於是,今年金曲獎特意又請來了莫文蔚來頒此獎,而且找來了去年的獲獎者黃立行搭檔。同時還通過去年的VCR把當時畫面收錄的嘉賓都調侃了一番。最終王力宏上台領取最佳男演唱人大獎時第一句話就是:「兩位的國語真標准啊……」

④ 歷史名人名字讀音之爭,你支持哪種觀點

歷史名人名字讀音之爭最著名的要署陳寅恪先生了,但是兩種讀法我全都支持,因為我覺得爭論讀音沒有意義。

我認為爭論讀音沒有意義是因為陳先生嘔心瀝血作的學問大多無人問津,人們只糾結於這些細微的小事。除了晚年以詩證史的新思路,陳寅恪先生在魏晉隋唐史方面頗有建樹,有很多文章值得一讀。當我們在討論一個學者時卻沒有討論他的學問,這難道不悲哀嗎?

最近有出版社違背的陳先生的意志,將他寫的書出了簡體橫排版本,這個行為是否正確暫且不提,但這無疑減少了我們的閱讀阻力,我們或許可以翻開陳寅恪先生的書去看看,而不是討論無意義的讀音。

⑤ 閱讀短文,完成問題。 在一次名人訪問中,當問及上個世紀最重要的發明是什麼時,有人說是電腦,

1.chù fén yì
2.D
3.(1)a.被牲畜吞食,就會危及它們的健康甚至導致其死亡。b.難以填埋和焚燒。c.生產過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嚴重破壞人體免疫系統和生態環境。d.在溫度超過85℃的條件
下,會分解出有毒物質危害人體健康。
(2)會造成土地板結,不能栽種莊稼和樹木會釋放出多種有毒的氣體。
4.B
5.舉例子 分類別
6.「略」。

⑥ 短文朗讀再一次名人訪談中作品多少號

是的,朗讀從《測試大綱》第五部分朗讀材料(1-60號)中任選。

目的:考察應試人用普通話朗讀書面材料的水平,重點考察語音、連讀音變(上聲、「一」、「不」),語調(語氣)等項目。

計分:此項成績占總分的30%。即30分。對每篇材料的前400字(不包括標點)做累積計算,每次語音錯誤扣0.1分,漏讀一個字扣0.1分,不同程度地存在方言語調一次性扣分(問題突出扣3分;比較明顯,扣2分;略有反映,扣1.5分。停頓、斷句不當每次扣1分;語速過快或過慢一次性扣2分。

限時:4分鍾。超過4分30秒以上扣1分。

說明:朗讀材料(1-50)各篇的字數略有出入,為了做到評分標准一致,測試中對應試人選讀材料的前400個字(每篇400字之後均有標志)的失誤做累積計算;但語調、語速的考察應貫穿全篇。從測試的要求來看,應把提供應試人做練習的50篇作品作為一個整體,應試前通過練習全面掌握。

(6)在一次名人訪問中普通話讀音擴展閱讀

普通話是現代漢語的標准語。由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和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部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等級標准(試行)》(國語[1997]64號)把普通話水平分為三個級別(一級可稱為標準的普通話,二級可稱為比較標準的普通話,三級可稱為一般水平的普通話),每個級別內劃分甲、乙兩個等次。三級六等是普通話水平測試中評定應試人普通話水平等級的依據。

⑦ 請問歷代福建名人(特別是閩南地區名人)在對外交流時是否有受不標准普通話的困擾,有的話舉例說明一下

福建歷史上人才薈萃,涌現出一批在中國歷史上有影響的傑出人物,如天文學家蘇頌,世界法醫學鼻祖宋慈,思想家、文學家李贄,音韻學家陳第,學者、書法家黃道周、蔡襄,文人嚴羽、楊億、柳永,史學家鄭樵、袁樞,民族英雄鄭成功、林則徐,思想家、翻譯家嚴復、林紓等。他們以自己的膽識和獻身精神,為中華民族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他們應該不會太受不標准普通話的影響,要不我們中華民族就不會有這么多傑出的人物了。
鐵路建設專家詹天佑是廣東南海人,不是福建人。

⑧ 誰有普通話測試的六十篇小短文

普通話水平測試(三分鍾說話)60篇(新大綱)
之作品60號:

(新大綱)作品60號
在一次名人訪問中,被問及上個世紀最重要的發明是什麼時,有人說是電腦,有人說是汽車,等等。但新加坡的一位知名人士卻說是冷氣機。他解釋,如果沒有冷氣,熱帶地區如東南亞國家,就不可能有高的生產力,就不可能達到今天的生活水準。他的回答實事求是,有理有據。
看了有關報道,我突發奇想:為什麼沒有記者問:「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是什麼?」其實二OO二年十月中旬,英國的一家報紙就評出了「人類最糟糕的發明」。獲此「殊榮」的,就是人們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誕生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塑料袋,其家族包括用塑料製成的快餐飯盒、包裝紙、餐用杯盤、飲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等。這些廢棄物形成的垃圾,數量多、體積大、重量輕、不降解,給治理工作帶來很多技術難題和社會問題。
比如,散落在田間、路邊及草叢中的塑料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會危及健康甚至導致死亡。填埋廢棄塑料袋、塑料餐盒的土地,不能生長莊稼和樹木,造成土地板結。而焚燒處理這些塑膠垃圾,則會釋放出多種化學有毒氣體,其中一種稱為二惡英的化合物,毒性極大。
此外,在生產塑料袋、塑料餐盒的//過程中使用的氟里昂,對人體免疫系統和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也極為嚴重。
節選自林光如《最糟糕的發明》

⑨ 普通話中,聲調讀法的變化

音節和音節相連讀出,聲調互相影響,發生的變化叫變調。變調包括輕聲、上聲的變調以及「一、七、八、不」的變化。

1. 輕聲
普通話里,除四聲以外,還有一種又輕又短,聽起來聲調很不明顯的字音就叫輕聲。
在普通話里,應該成輕聲的有以下幾種情況:
(1)語氣詞「啦、吧、嗎、呢、哪、呀、啊、嘛、哇」等讀輕聲。
(2)助詞「的、地、得、著、了、過」讀輕聲。
(3)詞尾的「子、兒、頭」和表示多數的「們」讀輕聲。
(4)表示方位的詞「里、上、下、中、邊」等讀輕聲。
(5)表示趨向的動詞「去、來、起來、回來、出去、上來、下去、上、下」等讀輕聲。
(6)重疊動詞和重疊名詞的第二個音節讀輕聲。
(7)夾在動賓短語中間的量詞有的讀輕聲。
(8)單純詞的第二個音節一般讀輕聲。
(9)部分雙音節詞的第二個音節讀輕聲。

2. 上聲的變調
兩個上聲音節相連,前一個變得像陽平。可記住口訣:
兩上不相容,前上變陽平。

3. 「一、七、八、不」的變調

A例:

「一」字後分別連陰平,陽平,上聲,讀去聲的例子:

一匹馬,一頭牛,一本書
一隻老母雞,一條高速公路,一角錢

「不」字後分別連陰平,陽平,上聲,讀去聲的例子:

不該,不行,不可

B例:

「一」字後連去聲,讀陽平的例子:

一個西紅柿,一位朋友,一次訪問

C例:

「一」字後分別連陰平,陽平,上聲,變調不成立的例子:

高三一班,高炮第一團,空降一旅

D例:

「一」字後連古入聲,實際是分別連陽平,去聲,變調不成立的例子:

第三十一集團軍,一月一日

普通話的聲調分為陰平、陽平、上聲、去聲。陰平是55的調值,陽平是35的調值,上聲是2114的調值,去聲是51的調值。

一、上聲變調

上聲調音節在單獨念或在詞語末尾、句子末尾的時候,不發生調值變化;除此之外,變調情況如下:

1. 上+非上:變半上--211。其內涵是指後「非上」保持原調值,前「上」調值由214變成211。

練習:上陰: 百般 火車 警鍾.

上陽: 祖國 旅行 導游

上去: 討論 土地 感謝

上輕: 斧子 馬虎 伙計

2. 上上相連:前者變成陽平調--35。其內涵是是指後「上」保持原調值,前「上」調值由2114變成35。

變調實例: 魚水--雨水 埋馬--買馬 塗改--土改 白米--百米
練習:懶散 手指 母語 小組 旅館 廣場 首長 海島

3. 三上相連:

A.當詞語結構是「雙單格」時,前兩個音節變陽平[35]。

展覽館 選舉法 洗臉水 打靶場 管理組 手寫體
B.當詞語結構是「單雙格」時:開頭音節處在被強調的邏輯重音--讀半上11], 中間音節變陽平[35]。
黨小組 冷處理 小兩口 紙老虎 小拇指 老保守

二、「一」的變調

1.「一」單念、作詞尾或作序數詞時讀原調(陰平調),作基數詞或作為語素時讀變調。

2.「一」有兩種變調:
A.在去聲音節前變陽平調--35 一個、一定、一律
B.在非去聲音節前變去聲--51 一邊、一群、一起

3.實例

A.「一」字不變調的例子:
「一」在一個詞的詞尾時,讀音不變,仍讀原調。即便在這個詞的後面出現了其他聲調的字,「一」的讀音也不變,如「統一思想、統一認識」,「一」並不因後面出現了「思」就變讀為去聲,也不因後面出現了「認」就變讀為陽平,這是因為「一」是「統一」的詞尾,與後面字的關系是鬆散的。典型的例子還有一個:「十一斤」的「一」是「十一」的詞尾,不能變調,如果認為「一」字後面有個陰平的「斤」,就盲目變調,就會使人誤聽為「十億斤」!
這樣的情況再舉例如下,體會即便「一」後面有其他字,也不變調:五一(黃金周)、六一(節)、七一(是黨的生日)、八一(軍旗)、十一(國慶)、萬一(有什麼事)、逐一(檢查)、單一(花色)、第一(個)、單打一、星期一、九九歸一、合二而一、始終如一、不一而足。

B.「一」字變調的例子:
一時、一代、一律、一貫、一件、一間、一股腦兒、一分為二、一箭雙雕、一見鍾情、一路順風、一帆風順、一步登天、一絲不苟、一衣帶水、一鼓作氣、一技之長、一事無成、一環扣一環、一物降一物、一碼是一碼、一來二去……

C.數字里的「一」的讀法:
在「百、千、萬、億、兆」前,「一」字要變調,如「一百、一千、一萬、一億、一兆」。但是有個十分重要的提醒,那就是在長數字中,只有位於開頭的「一」才變調,位於中間和末尾的「一」並不變調,例如「一萬一千一百一拾一」,只有「萬」前面的「一」需變讀為陽平,其餘的「一」並不變調。又如,盡管「一車、一年、一種、一個」的「一」要變調,但在「十一車、二十一年、三十一種、四十一個」里,「一」是數字詞尾,所以也無須變調。

⑩ 湖北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作品40篇(在線等)

這是我的寶貝哦
我喜歡朗讀這些經典作品
很樂意給你提供方便
希望你喜歡 o(∩_∩)o...

作品1號
我常常遺憾我家門前的那塊丑石呢:它黑黝黝地卧在那裡,牛似的模樣;誰也不知道是什麼時候留在這里的,誰也不去理會它。只是麥收時節,門前攤了麥子,奶奶總是說:這塊丑石,多佔地面呀,抽空把它搬走吧。
它不像漢白玉那樣的細膩,可以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樣的光滑,可以供來浣紗捶布;它靜靜地卧在那裡,院邊的槐蔭沒有庇覆它,花兒也不再在它身邊生長。荒草便繁衍出來,枝蔓上下,慢慢地,竟銹上了綠苔、黑斑。我們這些做孩子的,也討厭起它來,曾合夥要搬走它,但力氣又不足;雖時時咒罵它,嫌棄它,也無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裡。
終有一日,村子裡來了一個天文學家。他在我家門前路過,突然發現了這塊石頭,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沒有走去,就住了下來;以後又來了好些人,說這是一塊隕石,從天上落下來已經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東西。不久便來了車,小心翼翼地將它運走了。
這使我們都很驚奇!這又怪又丑的石頭,原來是天上的呢!它補過天,在天上發過熱,閃過光,我們的先祖或許仰望過它,它給了他們光明,嚮往,憧憬;而它落下來了,在污土裡,荒草里,一躺就//是幾百年了!
我感到自己的無知,也感到了丑石的偉大;我甚至怨恨它這么多年竟會默默地忍受著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種不屈於誤解、寂寞的生存的偉大。
節選自賈平凹《丑石》

作品2號
沒有一片綠葉,沒有一縷炊煙,沒有一粒泥土,沒有一絲花香,只有水的世界,雲的海洋。
一陣台風襲過,一隻孤單的小鳥無家可歸,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姍姍而來,近了,近了!……
忽然,小鳥張開翅膀,在人們頭頂盤旋了幾圈,「噗啦」一聲落到了船上。許是累了?還是發現了「新大陸」?水手攆它它不走,抓它,它乖乖地落在掌心。可愛的小鳥和善良的水手結成了朋友。
瞧,它多美麗,嬌巧的小嘴,啄理著綠色的羽毛,鴨子樣的扁腳,呈現出春草的鵝黃。水手們把它帶到艙里,給它「搭鋪」,讓它在船上安家落戶,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桶淡水勻給它喝,把從祖國帶來的鮮美的魚肉分給它吃,天長日久,小鳥和水手的感情日趨篤厚。清晨,當第一束陽光射進舷窗時,它便敞開美麗的歌喉,唱啊唱,嚶嚶有韻,婉如春水淙淙。人類給它以生命,它毫不慳吝地把自己的藝術青春奉獻給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這樣?藝術家們的青春只會獻給尊敬他們的人。
小鳥給遠航生活蒙上了一層浪漫色調,返航時,人們愛不釋手,戀戀不舍地想把它帶到異鄉。可小鳥憔悴了,給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澤。是啊,我//們有自己的祖國,小鳥也有它的歸宿,人和動物都是一樣啊,哪兒也不如故鄉好!
慈愛的水手們決定放開它,讓它回到大海的搖籃去,回到藍色的故鄉去。離別前,這個大自然的朋友與水手們留影紀念。它站在許多人的頭上,肩上,掌上,胳膊上,與喂養過它的人們,一起融進那藍色的畫面……
節選自王文傑《可愛的小鳥》

作品3號
在繁華地巴黎大街的路旁,站著一個衣衫襤褸、頭發斑白、雙目失明的老人。他不像其他乞丐那樣伸手向過路行人乞討,而是在身旁立一塊木牌,上面寫著:「我什麼也看不見!」街上過往的行人很多,看了木牌上的字都無動於衷,有的還淡淡一笑,便姍姍而去了。
這天中午,法國著名詩人讓•彼浩勒也經過這里。他看看木牌上的字,問盲老人:「老人家,今天上午有人給你錢嗎?」
盲老人嘆息著回答:「我,我什麼也沒有得到。」說著,臉上的神情非常悲傷。
讓•彼浩勒聽了,拿起筆悄悄地在那行字的前面添上了「春天到了,可是」幾個字,就匆匆地離開了。
晚上,讓•彼浩勒又經過這里,問那個盲老人下午的情況。盲老人笑著回答說:「先生,不知為什麼,下午給我錢的人多極了!」 讓•彼浩勒聽了,措著鬍子滿意地笑了。
「春天到了,可是我什麼也看不見!」這富有詩意的語言,產生這么大的作用,就在於它有非常渾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美好的,那藍天白雲,那綠樹紅花,那鶯歌燕舞,那流水人家,怎麼不叫人陶醉呢?但這良辰美景,對於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說,只是一片漆黑。當人們想到這個盲老人,一生中竟連萬紫千紅的春天//都不曾看到,怎能不對他產生同情之心呢?
節選自小學《語文》第六冊中《語言的魅力》

作品4號
在里約熱內盧的一個貧民窟里,有一個男孩子,他非常喜歡足球,可是又買不起,於是就踢塑料盒,踢汽水瓶,踢從垃圾箱里揀來的椰子殼。他在胡同里踢,在能找到的任何一片空地上踢。
有一天,當他在一處乾涸的水塘里猛踢一個豬膀胱時,被一位足球教練看見了。他發現這個男孩兒踢得很像是那麼回事,就主動提出要送給他一個足球。小男孩兒得到足球後踢得更賣勁了。不久,他就能准確地把球踢進遠處隨意擺放的一個水桶里。
聖誕節到了,孩子的媽媽說:「我們沒有錢買聖誕禮物送給我們的恩人,就讓我們為他祈禱吧。」
小男孩兒跟隨媽媽祈禱完畢,向媽媽要了一把鏟子便跑了出去。他來到一座別墅前的花園里,開始挖坑。
就在他快要挖好坑的時候,從別墅里走出一個人來,問小孩兒在干什麼,孩子抬起滿是汗珠的臉蛋兒,說:「教練,聖誕節到了,我沒有禮物送給您,我願給您的聖誕樹挖一個樹坑。」
教練把小男孩兒從樹坑裡拉上來,說,我今天得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禮物。明天你就到我的訓練場去吧。
三年後,這位十七歲的男孩兒在第六屆足球錦標賽上獨進二十一球,為巴西第一次捧回了金杯。一個原來不//為世人所知的名字----貝利,隨之傳遍世界。
節選自劉燕敏《天才的造就》

作品5號
育才小學校長陶行知在校園看到學生王友用泥塊砸自己班上的同學,陶行知當即喝止了他,並令他放學後到校長室去。無疑,陶行知是要好好教育這個「頑皮」的學生。那麼他是如何教育的呢?
放學後,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王友已經等在門口准備挨訓了。可一見面,陶行知卻掏出一塊糖果送給王友,並說:「這是獎給你的,因為你按時來到這里,而我卻遲到了。」王友驚疑地接過糖果。
隨後,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裡,說:「這第二塊糖果也是獎給你的,因為當我不讓你再打人時,你立即就住手了,這說明你很尊敬我,我應該獎你。」王友更驚疑了,他眼睛睜得大大的。
陶行知又掏出第三塊糖果塞到王友手裡,說:「我調查過了,你用泥塊砸那些男生,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則,欺負女生;你砸他們,說明你很正直善良,且有批評不良行為的勇氣,應該獎勵你啊!」王友感動極了,他流著淚後悔地喊道:「陶。。。陶校長你打我兩下吧!我砸的不是壞人,而是自己的同學啊。。。」
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隨即掏出第四塊糖果遞給王友,說:「為你正確地認識錯誤,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只可惜我只有這一塊糖果了。我的糖果//沒有了,我看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吧!」說完,就走出了校長室。
節選自《陶行知的「四塊糖果」》

作品6號
三十年代初,胡適在北京大學任教授。講課時他常常對白話文大加稱贊,引起一些只喜歡文言文而不喜歡白話文的學生的不滿。
一次,胡適正講得得意的時候,一位姓魏的學生突然站了起來,生氣地問:「胡先生,難道說白話文就毫無缺點嗎?」胡適微笑著回答說:「沒有。」那位學生更加激動了:「肯定有!白話文廢話大多,打電報用字多,花錢多。」胡適的目光頓時變亮了。輕聲地解釋說:「不一定吧!前幾天有位朋友給我打來電報,請我去政府部門工作,我決定不去,就回電拒絕了。復電是用白話寫的,看來也很省字。請同學們根據我這個意思,用文言文寫一個回電,看看空間是白話文省字,還是文言文省字?」胡教授剛說完,同學們立刻認真地寫了起來。
十五分鍾過去,胡適讓同學舉手,報告用字的數目,然後挑了一份用字最少的文言電報稿,電文是這樣寫的:
「才疏學淺,恐難勝任,不堪從命。」白話文的意思是:學問不深,恐怕很難擔任這個工作,不能服從安排。
胡適說,這份寫得確實不錯,僅用了十二個字。但我的白話電報卻只用了五個字:
「幹不了,謝謝!」
胡適又解釋說:「幹不了」就有才疏學淺、恐難勝任的意思;「謝謝」既//對朋友的介紹表示感謝,又有拒絕的意思。所以,廢話多不多,並不看它是文言文還是白話文,只要注意選用字詞,白話文是可以比文言文更省字的。
節選自陳灼主編《實用漢語中級教程》(上)中《胡適的白話電報》

作品7號
紐約的冬天常有大風雪,撲面的雪花不但令人難以睜開眼睛,甚至呼吸都會吸入冰冷的雪花。有時前一天晚上還是一片晴朗,第十天拉開窗簾,卻已經積雪盈尺,連門都推不開了。
遇到這樣的情況,公司、商店常會停止上班,學校也通過廣播,宣布停課。但令人不解的是,惟有公立小學,仍然開放。只見黃色的校車,艱難地在路邊接孩子,老師則一大早就口中噴著熱氣,鏟去車子前後的積雪,小心翼翼地開車去學校。
據統計,十年來紐約的公立小學只因為超級暴風雪停過七次課。這是多麼令人驚訝的事。犯得著在大人都無須上班的時候讓孩子去學校嗎?小學的老師也太倒霉了吧?
於是,每逢大雪而小學不停課時,都有家長打電話去罵。妙的是,每個打電話的人,反應全一樣――先是怒氣沖沖地罵,然後滿口道歉,最後笑容滿面地掛上電話。原因是,學校告訴家長:
在紐約有許多百萬富翁,但也有不少貧困的家庭。後者白天開不起暖氣,供不起午餐,孩子的營養全靠學校里免費的中飯,甚至可以多拿些回家當晚餐。學校停課一天,窮孩子就受一天凍,挨一天餓,所以老師們寧願自己苦一點兒,也不能停課。//
或許有家長會說:何不讓富裕的孩子在家裡,讓貧窮的孩子去學校享受暖氣和營養午餐呢?
學校的答復是:我們不願讓那些窮苦的孩子感到他們是在所接受救濟,因為施捨的最高原則是保持受施者的尊嚴。
節選自(台灣)劉墉《課不能停》

作品8號
讀小學的時候,我的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愛我,我無法排除自己的憂傷,每天在學校的操場上一圈兒又一圈兒地跑著,跑得累倒在地上,撲在草坪上痛哭。
那哀痛的日子,斷斷續續地持續了很久,爸爸媽媽也不知道如何安慰我。他們知道與其騙我說外祖母睡著了,還不如對我說實話:外祖母永遠不會回來了。
「什麼是永遠不會回來?」我問著。
「所有時間里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你的昨天過去,它就永遠變成昨天,你不能再回到昨天。爸爸以前也和你一樣小,現在也不能回到你這么小的童年了;有一天你會長大,你會像外祖母一樣老;有一天你度過了你的時間,就永遠不會回來了。」爸爸說。
爸爸等於給我一個謎語,這謎語比課本上的「日歷掛在牆壁,一天撕去一頁,使我心裡著急」和「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還讓我感到可怕;也比作文本上的「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更讓我覺得有一種說不出的滋味。
時間過得那麼飛快,使我的小心眼裡不只是著急,而是悲傷。有一天我放學回家,看到太陽快落山了,就下決心說:「我要比太陽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前喘氣的時候,看到太陽//還露著半邊臉,我高興地跳躍起來,那一天我跑贏了太陽。以後我就時常做那樣的游戲,有時和太陽賽跑,有時和西北風比快,有時一個暑假才能做完的作業,我十天就做完了;那時我三年級,常常把哥哥五年級的作業拿來做。每一次比賽勝過時間,我就快樂得不知道怎麼形容。
如果將來我有什麼要教給我的孩子,我會告訴他:假期你一起和時間比賽,你就可以成功!
節選自(台灣)林清玄《和時間賽跑》

作品9號
在一次名人訪問中,被問及上個世紀最重要的發明是什麼時,有人說是電腦,有人說是汽車,等等。但新加坡的一位知名人士卻說是冷氣機。他解釋,如果沒有冷氣,熱帶地區如東南亞國家,就不可能有高的生產力,就不可能達到今天的生活水準。他的回答實事求是,有理有據。
看了有關報道,我突發奇想:為什麼沒有記者問:「20世紀最糟糕的發明是什麼?」其實二OO二年十月中旬,英國的一家報紙就評出了「人類最糟糕的發明」。獲此「殊榮」的,就是人們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誕生於上個世紀三十年代的塑料袋,其家族包括用塑料製成的快餐飯盒、包裝紙、餐用杯盤、飲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等。這些廢棄物形成的垃圾,數量多、體積大、重量輕、不降解,給治理工作帶來很多技術難題和社會問題。
比如,散落在田間、路邊及草叢中的塑料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會危及健康甚至導致死亡。填埋廢棄塑料袋、塑料餐盒的土地,不能生長莊稼和樹木,造成土地板結。而焚燒處理這些塑膠垃圾,則會釋放出多種化學有毒氣體,其中一種稱為二惡英的化合物,毒性極大。
此外,在生產塑料袋、塑料餐盒的//過程中使用的氟里昂,對人體免疫系統和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也極為嚴重。
節選自林光如《最糟糕的發明》

朗讀作品10號
中國西部我們通常是指黃河與秦嶺相連一線以西,包括西北和西南的十二個省、市、 自治區。這塊廣袤的土地面積為五百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占國土總面積的百分之五十七;人口二點八億,佔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三。
西部是華夏文明的源頭。華夏祖先的腳步是順著水邊走的:長江上游出土過元謀人牙齒化石,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黃河中游出土過藍田人頭蓋骨,距今約七十萬年。這兩處古人類都比距今約五十萬年的北京猿人資格更老。
西部地區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源地,秦皇漢武以後,東西方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從而有了絲綢之路的駝鈴聲聲,佛院深寺的暮鼓晨鍾。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個奇跡,它在繼承漢晉藝術傳統的基礎上,形成了自己兼收並蓄的恢宏氣度,展現出精美絕倫的藝術形式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內涵。秦始皇兵馬俑、西夏王陵、樓蘭古國、布達拉宮、三星堆、大足石刻等歷史文化遺產,同樣為世界所矚目,成為中華文化重要的象徵。
西部地區又是少數民族及其文化的集萃地,幾乎包括了我國所有的少數民族。在一些偏遠的少數民族地區,仍保留//了一些久遠時代的藝術品種,成為珍貴的「活化石」,如納西古樂、戲曲、剪紙、刺綉、岩畫等民間藝術和宗教藝術。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猶如一個巨大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寶庫。
我們要充分重視和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建立良好的民族民間文化生態環境,為西部大開發做出貢獻。
節選自《中考語文課外閱讀試題精選》中《西部文化和西部開發》

還有30篇發不上來哦 因為超過了10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