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國表示支持日本排放核廢水的決定,核廢水的排放不會影響到美國嗎
日本排放核廢水會影響到美國。不過美國的雙標世人皆知,所以對美國的做法大家一點兒也不奇怪。
本人認為,日本將核廢水排進大海,是日本自始至終的唯一計劃,也和美國早就溝通過了,並獲得美國首肯,否則,西方不會對此事集體沉默。
其一:美國要想在亞太有所作為,想大有作為,他的四國力量(日本澳大利亞印度美國)中,美國不願出大力,日本要拿大頭,印度靠不住,澳大利亞歷來就是打醬油的角色,故此美國實際上對日本非常倚重,日本當然明白,既然你美國把我當槍使,那我的問題你美國必須要幫助。彼此互相利用,不然,美國別想我日本多出力。因此,美布林肯紅嘴白牙說瞎話,本質是“交換”。
其四,早前到好像是南邊某城市的一位名人爆料,美國在2021年三月份就已經明令禁止不得借口日本許多食品和食材,好像還有一個“清單”,但如今很少見到有人跟隨,說明這份“清單”普通人拿不到或者大家沒有向這方面關注。但是它足以證明,日本暗中為這事早已向美國通報了。故此,我們海關只需要根據美國的禁止名單,也禁止進口日本的東西。日本因為抹黑地域就禁止進口“西紅柿”,我們全面進口日本的食品天經地義。
上個世紀,日本用武力侵略周邊的鄰居,21世紀,日本用核廢水同樣侵略周邊鄰居,但凡想原諒日本人,不是別有用心,就是糊塗蟲。
美國總統馬上要主持召開世界氣候問題大會,他的“氣候問題特使”克里到了上海,日本這次“到核廢水”決定對世界的生態變化肯定有反作用,對氣候的變化有沒有作用?大家把他拿上桌面討論。西方不是什麼事都講究“證據、數據”么,美國、日本都拿出來,讓大家看看。
我還是那句話,太平洋不是日本的垃圾桶,不是日本的下水道。
『貳』 克里希納河的水文特徵
【答案】克里希納河流經熱帶季風氣候區
,
流量較大
;(2
分
)
河流以雨水補給為主
,
由於西南季風的不穩
定性
,
徑流量的季節和年際變化大
;(2
分
)
克里希納河流經印度重要的農業區
,
原始植被破壞嚴重
,
河流含
沙量較大
;(2
分
)
地處熱帶
,
無結冰期。
(2
分
)
『叄』 這句話什麼意思聽一下大家的看法。
"庫斯托在《消費者社會是我們的敵人》一文中得出的這一結論是很重要的,因為消費者社會正在全世界范圍內成為一種普遍現象。例如在中國,當毛澤東於1949年開始執政時,社會上流行的是「四大件」:自行車、收音機、手錶、縫紉機。後來,消費者所期望的物品逐步上升到「八大件」,增加了彩電、冰箱、摩托車等。如今,這一單子還在不斷變長,近來增加的大件是汽車。汽車在第三世界億萬「貧苦人民」中已成了社會地位的標志。在1990—2000年之間,印尼的汽車擁有量從272524輛增長到675000輛左右,印度從354393輛增長到1100000輛,而中國則從420670輛增長到2210000輛。環保主義者非常擔心這些不斷增加的數以百萬輛計的汽車對全球空氣的影響。不過,挪威前首相布倫特蘭卻指出:是西歐人發起了工業革命並隨後污染了全球的空氣,現在他們不能又讓這些「貧苦的人」固定在「永遠貧苦的人」的地位上。"
《全球通史》編後記里的一段,但那裡作者好像主要在討論有關人類生存意義的話題……
另外布倫特蘭對第三世界的態度也不完全像這句話所說的:
巴基斯坦《每日時報》3月29日文章,聯合國特使質疑中國氣候立場 聯合國氣候特使格羅·哈萊姆·布倫特蘭上周日稱,如果中國堅持認為不為今日的全球變暖承擔歷史責任,全球性的氣候變化協議不會很快達成。
布倫特蘭說,去年舉行的哥本哈根氣候峰會是場大潰敗,因為「態度堅決的」中國指責工業化國家應為全球變暖負責,拒絕參與2050年前將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半的動議。布倫特蘭在布魯塞爾論壇說,今年在墨西哥舉行的後續會議上「我們無法達成全球協議」,除非中國改變想法。北京可持續發展技術基金會理事長江家駟(音)說,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國肯定想承擔責任。中國一直很努力,但它有13億人口,需要時間。」
就找到這些,希望能幫到你。
『肆』 印度的地理
印度共和國位於南亞次大陸三角形半島上,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南隔印度洋與斯里蘭卡、馬爾地夫相望,陸地則與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不丹、緬甸和孟加拉等國接壤。北部雄偉的喜馬拉雅山形成一道難以逾越的天然屏障,把印度同北面的亞洲鄰國隔離開來,只有西北部的興都庫什山和東北的那加山脈有一些通往外部的山口。印度幅員遼闊,地理和氣候條件差異很大,從北到南既有白雪皚皚的「花麗雪國」,又有森林蔽野的莽莽高原;既有乾旱少雨、人跡罕至的拉賈斯坦沙漠,又有土壤肥沃、雨量充沛、宜於農耕的恆河平原。從地理上看,印度大致可以分為三個地區,一是喜馬拉雅山以南和文底耶山脈以北、包括西北部的沙漠和恆河平原地區;二是中部的德干高原地區,它西面較高,向東傾斜,呈南北走向的東、西高止山脈位於高原兩側,兩條山脈又分別在東西兩部個留出一條狹長的海岸平原;三是克里希納河及其支流通加巴德臘河經南直到海角的地區。這里是德干高原向南延伸的部分,一般稱為南印度。在遼闊無垠的次大陸,河流縱橫,湖泊棋布,為人類帶來灌溉舟楫之利。最著名的河流有北部的恆河,朱木拿河,西北的印度河(今巴基斯坦境內),東北的布拉馬普特拉河,中部的納巴達河、哥達瓦利河,以及南部的克里希納河、可佛理河等等。其中恆河為印度第一大河,全長3000公里,流域面積達73萬多平方公里,是印度經濟最發達、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從氣候條件看,印度從北到南兼具寒、溫、熱三類型的氣候,但大部分地區屬於亞熱帶氣候。每年4—6月為熱季,7—9月為雨季,10月至第二年3月為涼季。印度首都新德里的冬季氣候宜人,最冷的時候只穿一件薄毛衣即可,而且到處仍是綠樹如蔭,繁花盛開,印度人稱之為「粉紅色的冬天」。這時也是印度一年中最好的旅遊季節。署季則酷熱難耐,有時氣溫高達50c,即使坐在室內也是汗流浹背。從7月份開始,印度洋季風到來,雨季開始,幾乎每天都要下一場雨,帶走一些暑熱。印度全國降雨量變動幅度也很大。
『伍』 美國重返巴黎氣候協定的影響
法律分析:拜登上台第一天就重返《巴黎氣候協定》。他特別新設了「氣候特使」這個內閣級別的職位,提名前國務卿克里擔任,全權推動美國氣候政策,由此可見拜登對氣候問題的重視程度。可以預料,圍繞氣候問題大國角力將成為拜登時代的最重要觀察點之一。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第九條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應當組織有關部門編制氣象探測設施、氣象信息專用傳輸設施、大型氣象專用技術裝備等重要氣象設施的建設規劃,報國務院批准後實施。氣象設施建設規劃的調整、修改,必須報國務院批准。
編制氣象設施建設規劃,應當遵循合理布局、有效利用、兼顧當前與長遠需要的原則,避免重復建設。
第二十二條 國家對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實行統一發布制度。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所屬的氣象台站應當按照職責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並根據天氣變化情況及時補充或者訂正。其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向社會發布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
國務院其他有關部門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所屬的氣象台站,可以發布供本系統使用的專項氣象預報。
各級氣象主管機構及其所屬的氣象台站應當提高公眾氣象預報和災害性天氣警報的准確性、及時性和服務水平。
第三十二條 國務院氣象主管機構負責全國氣候資源的綜合調查、區劃工作,組織進行氣候監測、分析、評價,並對可能引起氣候惡化的大氣成分進行監測,定期發布全國氣候狀況公報。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根據本地區氣候資源的特點,對氣候資源開發利用的方向和保護的重點作出規劃。
地方各級氣象主管機構應當根據本級人民政府的規劃,向本級人民政府和同級有關部門提出利用、保護氣候資源和推廣應用氣候資源區劃等成果的建議。
『陸』 地理問題
1.C. 雅典是希臘首都,也是希臘最大的城市。雅典位於巴爾干半島南端,三面環山,一面傍海,西南距愛琴海法利龍灣8公里,屬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基菲索斯河和伊利索斯河穿城而過。市內多小山。雅典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有記載的歷史就長達3000多年。現在雅典是歐洲第八大城市。
2.D. 泰姬陵全稱為「泰吉·瑪哈爾陵」,又譯泰姬瑪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是莫卧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為了紀念他已故皇後阿姬曼·芭奴而建立的陵墓,被譽為「完美建築」。它由殿堂、鍾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築,用玻璃、瑪瑙鑲嵌,絢麗奪目、美麗無比。有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伊斯蘭教建築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7日,成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
3.A. 中東名稱的來源據說是:16-17世紀歐洲殖民者向東殖民時,把距離歐洲的地理位置按遠近劃分成了:近東,中東,遠東。(近東 (Near East),通常指地中海東部沿岸地區。包括非洲東北部和亞洲西南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此稱已為「中東」取代,但兩者常通用。)[the Near East] 歐洲人指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地區,但伊朗除外。遠東:西方國家開始向東方擴張時對亞洲最東部地區的通稱。通常包括中國東部、朝鮮、韓國、日本、菲律賓和俄羅斯太平洋沿岸地區。)
5.同1.
『柒』 美國務卿布林肯呼籲在可再生能源領域追趕中國:「我們落後了」,意味著什麼
當地時間19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馬里蘭州發表了關於氣候問題的首次演講。布林肯聲稱,應對氣候變化的「乏力」將對美國國家安全和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他發出警告說,美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已經落後中國,美國必須在氣候問題上發揮領導作用,並在這一領域投入更多資源。
「如果美國不能領導世界解決氣候危機,我們的世界將所剩無幾。」布林肯說。
布林肯呼籲在可再生能源領域追趕中國:我們已經落後
布林肯19日在馬里蘭州講話現場
值得注意的是,布林肯發表此番講話正值美國主辦全球氣候峰會前夕,就在幾天前,拜登氣候問題特使克里也剛剛結束對中國的訪問。「今日美國」形容,拜登政府已將氣候變化問題視作美國面臨的最大挑戰和最大機遇。美媒分析稱,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兩大碳排放國家,中美保持溝通非常重要,而雙方的合作也不會削弱美國在其他關鍵事項上的立場。
「如果成功了,我們將為幾代人創造高質量的就業機會」
綜合美媒報道,在19日的講話中,布林肯先是描繪了一番世界氣候面臨的嚴峻態勢,擺出一副美國要身先士卒引領世界解決氣候問題的姿態。布林肯表示,美國人口只佔世界的4%,但貢獻了15%的全球碳排放量,美國可以在這場危機中作出「重大貢獻」。
布林肯不斷強調發展新能源為美國帶來的機遇,「到2025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場的規模預計將達到2.15萬億美元,太陽能和風能技術會成為美國工作崗位增長最快的領域。」布林肯稱,地球上的每個國家都必須做兩件事——減少排放和為不可避免的氣候變化的影響做好准備。到2040年,世界在這一領域將面臨4.6萬億美元的基礎設施缺口。
『捌』 潘查希拉的提出
其實,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最早是周恩來總理1953年12月31日接見來北京談判的印度政府代表團時,第一次完整提出的。1950年4月1日中印正式建交及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後,開始,印度政府對放棄英國過去在我國西藏地方的一些特權是有保留的。1952年2月11日,印度政府向中國交來一份《關於印度在西藏利益現狀》的備忘錄,共開列了七項涉及中國主權的權益,周總理於同年6月14日對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指出:「中印在中國西藏地方的關系的現存情況,是英國過去侵略中國過程中遺留下來的痕跡。對於這一切,新的印度政府是沒有責任的。英國政府與舊中國基於不平等條約而產生的特權,現已不復存在了。因此,新中國與新的印度政府在中國西藏地方的關系要通過協商重新建立起來。」1953年9月2日,當時的印度總理尼赫魯建議兩國政府盡早就此問題進行談判,周恩來總理於10月15日致電印度總理,歡迎印方建議,提出雙方的談判可於12月在北京開始舉行。1953年12月31日晚,周總理接見印度代表團,他說:「中印兩國關系的原則是從新中國建國時確定的,那就是:互相尊重領土主權、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處的原則。兩個大國之間,特別是像中印這樣兩個接壤的大國之間,一定會有某些問題,只要根據這些原則,任何業已成熟的懸而未決的問題都可以拿出來談。」經過4個月的友好協商,4月29日達成協議,簽署了《中印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通商和交通協定》及換文。協定在序言中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定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准則。協定簽訂和公布後,兩國總理互致賀電。周總理在賀電中指出,只要各國共同遵守上述各項原則,採取協商方式,國家間存在的任何問題均可獲得合理解決。
當時舉行的有關朝鮮和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沒有邀請印度參加,尼赫魯便派他的密友克里希納·梅農作為特使在會外進行活動,周總理多次會見他,並通過他向印度轉達了友好的情誼。尼赫魯總理為表示感謝,在6月底日內瓦會議代表團團長休會空隙特邀周總理訪印,當周總理在1954年6月底訪問印度期間,再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時,尼赫魯總理被深深地感動了,他不僅熱烈支持周總理的倡議,而且同意在兩國總理聯合公報中重申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並指出這些原則不僅適用於各國間,而且適用於一般國際關系中。一時間中印友好掀起熱潮,周總理所到之處響起「印地秦尼巴依巴依」(印中人民是兄弟)和「潘查希拉金德巴」(五項原則萬歲)的歡呼聲。後來印度首都新德里一條景緻優美的大街還被命名為「五項原則街」。隨後,周總理對緬甸的訪問再次確認了這個原則。
『玖』 英國首相丘吉爾為什麼派內閣特使克里浦斯帶著「克里浦斯計劃(方案)」訪問印度
1942年春天,日軍侵襲東南亞,英國在東南亞的殖民軍遭到沉重打擊,2月15日,日軍侵佔新加坡,3月8日,日軍侵佔緬甸仰光,戰火逼近印度邊境。在此形勢下,3月11日,英國首相丘吉爾為取得印度的更多支持,宣布派內閣特使克里浦斯帶著「克里浦斯計劃(方案)」訪問印度,擬同甘地等印度各政黨領袖商談有關戰後自治和憲法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