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非洲大地上傳頌的英雄故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非洲大地上傳頌的英雄故事

發布時間: 2022-05-17 18:44:13

A. 曼丁之獅的英雄故事是什麼故事

曼丁之獅松迪亞塔是個一心為民、敢於戰勝入侵之敵的民族英雄。在遙遠的非洲大地,大家會在閑暇的時候,讓一個人來講述的優美故事。

原文:

松迪亞塔的父親馬甘·孔.法塔是個遠近聞名的美男子。他有三位妻子,育有三子三女。第一個妻子叫薩蘇瑪·蓓蕾特,生下了丹卡朗·圖曼王子和娜娜·特里班公主,第二個妻子叫松克隆·凱珠,生下了王子松迪亞塔和兩名公主松克隆·珂瓏康與松克隆·賈瑪茹。

第三個妻子叫那曼姐,生下的曼丁·波里王子是松迪亞塔最好的朋友。故事要從丹卡朗·圖曼王子八歲那年說起。馬甘·孔.法塔國王處事公正,深受人民愛戴。他常常坐在首都尼亞尼一棵高大的木棉樹下,與親友和百姓說話。

有一天,都城裡出現了一個陌生的獵人。他身穿縫有貝殼的長袍,下面是一條緊身長褲,背後背著一把光滑無比、閃閃發亮的獵弓,這樣的裝扮說明他技藝高超,是受到獵神眷顧的人。

這個陌生的獵人一眼就認出了坐在人群中的國王,徑直朝他走去,在他面前恭敬地鞠了一躬,然後說:「尊敬的曼丁國王,我向您與您的子民致意。我是一名來自桑加朗的獵人,因為追逐一隻矯健的母鹿踏上貴國土地。按照傳統,我射中獵物之後,應該向這片土地的主人敬獻獵物的一部分。」

此文出自非洲民間故事《曼丁之獅》

(1)非洲大地上傳頌的英雄故事擴展閱讀


《曼丁之獅》的主人公叫松迪亞塔,他是古代曼丁國凱塔王朝的繼承人,據說在他繼位時(7歲),王後莎蘇瑪違背國王遺願擁護自己兒子為王,以至於他逃往國外。

後來王國遭遇外敵入侵,王後母子無力抵禦。此時他已經成年,文武雙全,便聯合了十幾個國家起兵討伐入侵之敵,最後建立了盛極一時的馬里帝國。

B. 非洲民間故事有哪些

膽小的王子——非洲民間故事集》尚金格編譯北嶽文藝出版社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原因,直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流傳在非洲大陸的民間故事才被有識之士發掘整理出版。這本非洲民間故事集收集的主要是流傳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國家的故事。
丟失的消息(奈及利亞)
一直以來,螞蟻們有很多的敵人。它們的個頭太小,容易被其他動物打敗,因而有大量的螞蟻被殺死。螞蟻們以家族為單位生活在世界的各個角落裡,但是,每個螞蟻家族沒有考慮如何進行自我保護,對抗如鳥類和食蟻獸的攻擊。
紅色的螞蟻在大地上建造自己的房子並居住在裡面,可是,食蟻獸卻像玩游戲一樣在一分鍾內進入它們花費很多時日建造的房子。
大米螞蟻居住在地下的洞穴里,它們的運氣同樣很差。在它們爬出洞口的時候食蟻獸出現了,它把螞蟻從地洞里挖出來放在自己的背包里帶回家。
鶺鴒螞蟻選擇居住在大樹上,可是很多次,蜈蚣早已經在等候它們的到來,小鳥們也是它們的敵人。
灰色的螞蟻則試圖飛到天空中逃脫死亡的威脅,可是,飛行也沒有給它們帶來安全,因為,蜥蜴、蜘蛛和小鳥們的速度比它們要快很多。
因此,螞蟻們決定尋找一個解決方法。它們聚集在一起召開會議,所有的螞蟻都想到一個解決辦法:當鳥類和其他兇猛的動物進行攻擊的時候,它們可以躲避到一個安全的地方。
與會的螞蟻有紅色螞蟻、大米螞蟻、黑螞蟻、鶺鴒螞蟻、灰色螞蟻、身體發亮的螞蟻,以及其他種類各異的螞蟻。會議召開得可謂是熱烈而隆重,可是,持續很長時間的會議並沒有獲得任何的結果。
一些螞蟻想讓大家都居住在大地上的洞穴里;另一些螞蟻卻想在地上建造一個很大很牢固的房子——這座房子只有螞蟻可以進出,其他動物都不可以;還有一些螞蟻想居住在大樹上,這樣可以躲避食蟻獸的攻擊,可是,它們卻忘記天空中的敵人小鳥。
直到會議結束螞蟻們對最終解決方案也沒有達成共識。螞蟻們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隨後,它們回到各自的家中考慮該如何解決問題。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它們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並且,只為自己小家族的安全負責。
當螞蟻國王得知會議並沒有達成任何協議時,命令秘密軍團去傳遞一個信息。但是不幸的是,國王竟然選擇一隻蜣螂蟲作為自己的信使,所以,直到今天它也沒有把消息傳遞到。螞蟻們選擇的生活方式,讓它們成為其他動物眼中的獵物。
當獅子能飛翔的時候(南非)
傳說,獅子曾經擁有飛翔的能力,以致任何動物都難逃它的手掌心。由於它不希望自己捕捉獵物時全身骨骼被摔成碎塊,所以它命令一對白色的烏鴉在它外出捕獵的時候替自己監管藏在洞穴中的賦予它飛翔能力的神奇的獵物的骨頭。
有一天,一隻大青蛙來到獅子的洞穴里,並把獅子所有的獵物的骨頭弄成碎塊。青蛙說:「為什麼動物和人類不能生存很久呢?」接著,青蛙又說,「獅子回到洞穴的時候你們告訴它,我就居住在那個湖泊里,如果它想找我報仇,它應該到那裡和我決斗。」
那時,獅子正在森林裡捕獵。當它想要飛行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卻飛不起來了。獅子非常生氣,它知道是自己存在洞穴里的東西出現了問題。
當它回到洞穴中後問烏鴉:「你們到底做什麼事情讓我不能再繼續飛行?」白色的烏鴉對它說:「有人來過這里,並且把獵物的骨頭弄成碎塊,它說如果你想找它報仇,可以到那個湖泊里與它決斗!」
獅子朝著湖泊的方向出發了。當它抵達湖邊時看見一隻大青蛙坐在岸邊。它試圖抓住大青蛙。當它快要追上青蛙的時候,大青蛙對它說:「呱!」接著,它跳入水中游到湖對岸並坐在岸邊。
獅子想要飛到青蛙身邊,卻發現自己做不到了,便只能掃興地回到洞穴。
傳說從那天起,獅子只能依靠自己的四條腿走路,並開始學習偵察和捕獵。而那對負責看管獵物骨頭的白色烏鴉竟變成了徹頭徹尾的黑烏鴉。從那天起,它們總是說:「關於那件事,話可不能說絕啦!」

C. 非洲民間故事記載了流傳在非洲民間的故事,主要包括了什麼三大類

摘要 1、非洲民間故事主要內容:《非洲民間故事》講述的是發生在民間一系列離奇又不可思議的故事。

D. 非洲民間故事中的什麼松迪亞塔的英雄故事讓你頓時尹然起敬

英勇的松迪亞塔的英雄故事。

傳說松迪亞塔是古代曼丁國(今馬里、幾內亞一帶)凱塔王朝繼承人。國王去世前遵照先知預言立一丑妃之子、7歲還在地上爬的松迪亞塔為王,但王後莎蘇瑪違背國王遺願立自己的兒子為王。松迪亞特不堪忍受侮辱,逃往國外。

成人後的松迪亞塔文武雙全,在王後母子無力抵禦外敵入侵的情況下,他聯合十幾個國家,起兵討伐入侵之敵,最後創建了盛極一時的馬里帝國。

(4)非洲大地上傳頌的英雄故事擴展閱讀

松迪亞塔,據傳說,松迪亞塔是迦納南方曼德國國王納雷·馬跟之子,納雷·馬跟死後,松迪亞塔流亡國外,在梅馬國受到重用。

1200年前後,蘇丹王國蘇曼古魯進行擴張,威脅曼德。曼德國王戰敗,國勢垂危,松迪亞塔在梅馬國王幫助下回國。他團結曼丁果各族人民,抵抗入侵者。約1230(一說1235),在基里納戰役中戰勝蘇曼古魯的軍隊,被擁戴為國王。

E. 《非洲民間故事》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非洲民間故事》的主要內容是精選了一些在非洲大陸上口口相傳的民間故事,這些故事繪聲繪色地描寫了非洲的社會生活和各類人物的生活狀態。故事中的人、動物、森林、河流、草原、服飾、飲食等都極具地方特色,展示了古老非洲人民的生存智慧和文化風貌,讓孩子足不出戶就能領略非洲地區獨有的文化。

同時也希望一個個富含哲理的寓言和故事能夠教育青少年如何做事做人,引導青少年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學會誠信待人。

《非洲民間故事》的精選故事

1、《姆哩萊的歷險記》:提醒人們要知恩圖報,懂得感恩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

2、《恩貢巴的籃子》:女主人公恩貢巴孤獨地在河邊釣魚,一邊追憶她母親照料她不夠細心,一邊因為自己生了病,不能與她的姐妹們一起去河邊釣魚而傷心,一面又因為自己此刻獨自一人,頓感孤獨、害怕和憂慮。

3、《喝錯粥的妻子》:凶惡的丈夫要求他的妻子只喝小米粥,妻子偶然喝錯了粥,便被丈夫殺害。妻子化作幽靈回到家中找丈夫復仇。她在文本外的創造力則在於她的轉變和歌唱,尖銳地反映了一些黑人女性遭受的家庭暴力和性別壓迫。

F. 非洲民間故事曼丁之獅,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曼丁之獅即《松迪亞塔》是非洲最著名的長篇英雄史詩,歌頌了古代曼丁國(今馬里、幾內亞一帶)凱塔王朝繼承人、西非馬里帝國的奠基人松迪亞塔的英雄事跡。

內容節選:

松迪亞塔的父親馬甘·孔·法塔是個遠近聞名的美男子。他有三位妻子,育有三子三女。第一個妻子叫薩蘇瑪.蓓蕾特,生下了丹卡朗圖曼王子和娜娜,特里班公主。

第二個妻子叫松克隆凱珠,生下了王子松迪亞塔和兩名公主松克隆珂瓏康與松克隆賈瑪茹;第三個妻子叫那曼姐。生下的曼丁波里王子是松迪亞塔最好的朋友。故事要從丹卡朗圖曼王子八歲那年說起。

此文出自(幾內亞)吉布里爾·塔姆希爾·尼亞奈《松迪亞塔》

(6)非洲大地上傳頌的英雄故事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松迪亞塔》(Sundiata)是非洲長篇英雄史詩,歌頌13世紀西非馬里帝國的奠基人松迪亞塔創建國家的英雄業績。全詩18章,由幾內亞傑利巴科羅村的民間藝人馬莫杜·庫雅泰口述的形式寫成。

共收錄了近90個非洲民間故事,裡面有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也有形形色色的人,內容包含了童話、寓言、神話傳說等不同類型,涉及非洲民俗、地理、歷史等各個方面。它通過一個個奇妙的故事講述了非洲人民對世界的獨特看法,抨擊假惡丑,謳歌真善美,帶有鮮明的非洲民間色彩,不僅是非洲人民的智慧結晶,也是世界文學中的一塊瑰寶,具有極大的思想價值和藝術魅力。

G. 非典英雄的故事三百字

李曉紅是河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97級畢業生,畢業後分配到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工作,今年4月16日英勇犧牲在抗擊非典的戰場上,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李曉紅烈士犧牲不久,河北醫大黨委和團組織就作出了開展學習李曉紅事跡活動的決定,全校師生員工積極響應。作為河北省抗擊非典斗爭的主力軍,河北醫科大學為奪取全省抗擊非典斗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金普樂教授被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去冬今春,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就在這場與死神的搏鬥中,醫務工作者用生命維護著自己的職業尊嚴。年僅28歲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李曉紅,是全軍和武警部隊在防治非典斗爭中犧牲的第一位醫務人員。中共中央組織部追授她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人事部、衛生部和總政治部追授她「白求恩獎章」;武警北京總隊黨委批准她為革命烈士,追記一等功;武警部隊黨委作出決定,在全部隊廣泛開展向李曉紅同志學習的活動。
李曉紅,女,1974年7月生於承德,1997年12月入伍,2001年7月入黨,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救治非典患者中,連續奮戰6天。被病毒感染後,她還表示,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她身上試驗,願以她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生命。2003年4月16日凌晨3點30分光榮殉職,時年28歲。2003年5月1日被中組部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武警北京總隊追記一等功,並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義無反顧投身防非前沿

1992年高考,崇尚救死扶傷的曉紅報考了河北醫科大學。5年後初冬,走出大學校園的她選擇了部隊,成為武警北京總隊醫院一名軍醫。「這世界上有兩個職業最危險,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軍人。」父親說的這兩樣曉紅都選了,而正是這兩樣危險的職業註定了她的風雨人生。

由於曉紅已有一段時間身體不適,醫院批准她從3月24日開始休假,可是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卻讓曉紅毅然放棄休假。那時的她清醒地意識到,白衣戰士將要在一個特殊戰場上沖鋒陷陣了。3月25日,曉紅所在醫院內二科收治了一名發燒病人,雖然她不是主管醫生,但病人的症狀如一片陰雲掠過她的心頭:非典?!在26日的會診中,曉紅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原來搜集整理的非典資料成了她診斷和治療的有力依據。27日中午,這名患者被確診患有非典。曉紅的未雨綢繆,為醫院盡快確診非典病例、盡早防治和避免更大面積傳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來可能措手不及的戰斗,由此便有了科學防範。

非典讓內二科頓時戰雲密布,也給整個醫院帶來了焦慮和不安。然而,最了解非典危害、也有理由安靜地走開的曉紅卻堅定地走上陣地,站到了自己的崗位上。3月29日,星期六,內二科里有人開始發燒,在家休息的曉紅照常到醫院為戰友看病。戰友們都勸阻她,大夫也希望她就此留在家中休假。曉紅說:「我和非典患者已經有了接觸史,而且對非典也有了一些認識,我留下來最合適。再說,科里病倒的人越來越多,我怎麼能走呢?我是這里的醫生啊!面對疫情,我怎麼能當逃兵呢?」曉紅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有理有據的治療方案。就這樣,本來可以躲過災難的她,沖上了與疫魔短兵相接的前沿。

生死抉擇把生機留給戰友

3月30日,曉紅開始發燒。但人們怎麼也沒想到,她的生命時鍾從此開始了短短18天的倒計時。高燒一夜的曉紅用了整整一瓶酒精來退燒。31日清晨6點,她把最後一點冰涼的酒精抹在額頭上,讓同在一個單位的愛人相信她已經退燒。兩個人像往常一樣走出家門去上班,然而這一走,曉紅就再也沒有回來。

酒精瞞不了病情,曉紅很快高燒到39度,科里情況也非常嚴重,已經有10多個人開始發燒。這天下午,曉紅第一次以患者的身份住進了自己戰斗的地方。4月1日中午,上級經過多方協調,爭取到4個轉往解放軍309醫院的指標。這是全軍最權威的治療傳染疾病醫院,轉到那裡治療,就意味著生的希望。院領導在確定轉院人員時最先考慮了曉紅,然而當愛人把消息告訴曉紅時,她卻堅定地說:「我年輕,抵抗力強,應該先轉年紀大、病情重的同志!」

4月4日下午,醫院領導宣布第二批5個轉院名額的第一個名字又是曉紅,而她的執意推讓,再一次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4月5日,已隨集體轉移到京郊某隔離點的曉紅,再次推讓了彌足珍貴的1個轉院指標。全院上下的意見是一致的,這個指標一定要給曉紅。而她卻說:「郭主任將近60歲了,病情比我重,他不走,我堅決不走!」4月6日中午,專家組會診認為,曉紅病情危急,必須立即轉院治療。下午,第四批3個轉院指標一到,醫院領導研究決定,這次不再和曉紅本人商量,要強行把她轉院。當她看到郭主任被擔架抬上車時,這才允許戰友們把她抬上擔架……

從容鎮定驅散恐懼陰霾

在非典疫魔橫行肆虐的日子裡,一些人恐懼、悲觀,甚至絕望,然而曉紅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她用微笑編織成一道戰地彩虹,驅散了戰友心中的陰霾,她的從容鎮定、無私無畏的人格魅力,成為了戰友之間互相傳遞的精神力量。

得病後的曉紅從未把自己當患者,她反復強調自己是名醫生。3月31日上午,發著高燒渾身無力的她強撐著整理出自己分管的8名病人的詳細病情和治療方案,細致入微地交代給同科醫生,然後才給自己掛上了吊瓶。醫生少病人多,曉紅採取嚴格的防護措施後,舉著吊瓶加入了醫護人員的行列。無論大夥怎麼勸阻,她只有一個回答:「我是醫生,我沒事!」4月2日,醫院決定把五官科也劃作隔離病區,分流內科部分病人。由於五官科沒有專業內科醫生,很多人不願轉移。曉紅站出來鎮定地說:「我是內科醫生,我會照顧大家,咱們走吧!」是她舉起吊瓶,第一個走向五官科……

疫情在蔓延,病情在加重。4月4日深夜,為了切斷傳染源,上級決定北京武警總隊醫院所有非典感染者全部轉移到京郊某隔離點治療。命令下達後,病區里引起了不小的波動和恐慌。沒有人下樓,沒有人登車……就在這時候,曉紅站出來堅定地說:「組織上這樣決定,是從抗擊非典大局考慮的,有醫護人員和我們一起走,怕什麼?!相信院里領導和戰友們絕不會撇下我們不管!」幾句真心話,觸動眾人心。看著大夥全部下了樓,曉紅才拖著病體走下來。見大夥還是不肯登車,她甩開愛人的攙扶,登上了大轎車。看到曉紅的舉動,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人們跟在她的身後陸續登車。

車外萬家燈火,車內一片凄涼。同車病友後來回憶說,在那個黑暗之夜,曉紅就像一個提燈女神,讓喧囂的世界、恐慌的人心都安靜下來。與曉紅風雨同舟的戰友們說,那是令人終生難忘的日子,曉紅就像一面不倒的旗,在驚恐與絕望中,給人以力量和勇氣。

篤信科學申請葯物實驗

從「紙上談兵」到與非典的「零距離接觸」,從挑戰病魔到直面死亡,曉紅越來越相信科學終究勝利,科學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希望。然而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心裡也十分清楚,一個真正的白衣戰士,應該有付出任何代價甚至生命的勇氣,來換取更多的生命,換取這場抗擊非典斗爭的勝利。

住進302醫院後,曉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愛人,記下這里的用葯劑量和治療方案,記下她用葯後的反應,傳回隔離點,為那裡的治療工作提供幫助。從這一天起到曉紅犧牲,她的愛人7次為後方提供治療方案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這是曉紅用生命書寫的珍貴處方。

曉紅轉院的第4天,呼吸已經極度困難,醫生為她上了呼吸機。愛人心涼了,同為醫生,他明白,這是病重的信號,這是生命的警告。同是醫生的曉紅又何嘗不知道,自己同非典病魔的拼殺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此時的曉紅已經不能說話,她在紙上寫道:「有什麼新葯需做試驗,有什麼新的治療方法可以先在我身上試一試,我願當個試驗品,為早日治好非典做點貢獻。」愛人含著眼淚把紙條交給了醫生,醫生含著眼淚緊緊地攥住了他的手。這尺書片語就是曉紅的生命承諾。

4月15日,是曉紅轉院以來精神最好的一天,然而這一天的夕陽,也是她看到的最後的夕陽。好像是有了什麼預感,她在滿天落霞中寫下這樣的話:「非典給我們的教訓太深刻了,管理、防護、治療等方面都應該好好總結……」這是一位白衣天使在生命垂危的時刻,對醫院和社會疾病防治機制的沉痛反思,她希望這用生命作代價換取的教訓能喚醒更多的人。

笑對病魔作別至愛親朋

曉紅的病情,扯碎了親人和戰友們的心。從發病到犧牲的18天,不知多少人在為她傷心落淚。然而曉紅始終沒有流過一滴淚。

因為人類對非典的了解甚少,恐懼曾一度震懾人心。然而戰友們都記得,曉紅每天都是微笑著走近病人,望聞問切,無微不至,她用微笑化解著病人心中的冰霜。戰友們更記得,當疫魔突然襲擊,包括曉紅在內的多名醫生護士一下子變成了病號,病毒在傳染,恐懼和絕望也在傳染,曉紅忍著高燒依然微笑:「哪有醫生被病嚇倒的?要相信科學,廣東能治好,北京也能治好!」她用微笑傳遞著信心和希望。

怕父母擔心,怕親人掛念,曉紅一直堅持不讓愛人向家裡透露消息。父母都記得,直到轉院的那天,他們像往常一樣每周一次通電話,曉紅連喘帶咳地說不出一句完整話。兩位老人才知道女兒已經病重,哭聲從話筒傳出,淚水順著電話線流淌,曉紅卻用盡全力讓父母聽到她一如往常的笑聲,雖然笑聲喑啞,斷斷續續。父母更記得,轉院後的曉紅已經很難說話,每次通電話,曉紅就用手指輕輕敲擊聽筒來回答:一下,她是讓爸媽放心;兩下,她是讓爸媽多保重;三下,她的意思是說:爸媽,別哭了,女兒真的沒事……電話這端的敲擊聲敲碎了老人的心,電話那端的淚水卻讓曉紅更加堅強,她要活下去,她要用微笑撫慰親人的心。

看著飽受磨難的曉紅,愛人心如刀絞,而她依然面含微笑。上呼吸機那天,愛人再也忍不住了,他跑到衛生間失聲痛哭,給親友打了10多個電話,卻哭得沒有說成一句話。曉紅看到他從衛生間里出來眼睛紅紅的,便微笑著在紙上寫道:「用上呼吸機,輕松多了!我沒事,有我最愛的人陪著我,我很幸福,我肯定會好起來的。」後來的幾天里,曉紅時常沉浸在幸福憧憬和美好回憶中,她斷斷續續地寫著:「我們還有那麼多事要做,還有那麼多理想和願望沒實現,我不會離開你的。等我好了,我們一起考研,一起去旅遊,我們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看2008年的奧運會,我們一起白頭到老。」這就是曉紅用微笑寫下的留言……

4月16日凌晨,曉紅在愛人的淚水中,寫下最後的留言:「我不後悔。嫁給了一個我最愛的人我不後悔,跟你來到北京當兵我不後悔,選擇了一個我喜歡的職業我不後悔。我治好了那麼多病人,你應該替我感到驕傲和自豪。」3時30分,28歲的曉紅永遠閉上了眼睛,安靜的面龐沒有一滴淚水,彷彿仍然含著微笑。

4月16日的朝陽在曉紅走後升起來,照著她空空的病房。曉紅走了,她再也看不到鮮紅的旭日,再也回不到她熱愛的工作崗位,回不到她眷戀的家。

6月3日,曉紅生前工作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矗立起一座她的塑像。

6月20日,小湯山醫院最後一批非典患者康復出院。

6月23日,從全軍和武警部隊抽調小湯山醫院的千餘名醫務人員開始撤離北京。

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對北京實行「雙解除」,即解除旅行警告和從非典疫區名單中除名。

風雨終將過去,生活還要繼續,明天更加美好。

李曉紅,一座白衣戰士的永恆雕像,將永遠屹立於天地之間,人們心中……

李曉紅是我們河北人,但更是軍人和戰士,在與「非典」短兵相接的日子裡,她用28歲的生命留給這個世界一個令人心碎的微笑。

———河北醫科大學 王曉

作為一名護士,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她以自己的血肉之軀,詮釋了「白衣天使」的最高榮譽。她善良勇敢的心曾和社會一起律動,她身上體現了全體醫務人員捨生忘死的精神。

李曉紅,她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中國大醫之「精誠」。

———廊坊市 崔占元

H. 非洲民間故事中有哪些故事主人公是誰

《恩貢巴的籃子》主人公恩貢巴

《姆里萊的歷險記》主人公姆里萊

I. 非典中英雄人物的故事600字

葉欣主要事跡:
葉欣1956年7月9日出生於廣東徐聞一個醫學世家.1974年被招進廣東省中醫院衛訓隊.1976年畢業時.因護理能力測試成績名列前茅被留院工作.1983年.被提升為廣東省中醫院急診科護士長.是該院護士長中最年輕的.
急診科是省中醫院最大的護理單位.下設120.補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觀室.治療室六個部門.[快速.及時.有效"的工作性質.復雜多變的病情.觸目驚心的狀況.需要護士長不僅需要超一流的護理專長.更要有臨危不懼.指揮若定的領導能力和冷靜快捷的思維能力.生死一瞬間.在以痛苦.哀號.無助為氛圍的工作環境里.每位醫護人員都必須具備強健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對於女性而言.這何嘗不是對身心的超級挑戰.而葉欣在急診科一干就是幾十年.每當急診科有傳染性疾病患者前來急診時.葉欣總是一馬當先.沖鋒在前.盡量不讓年輕的小護士們沾邊.每次她總是說:你們還小.這病危險!對待這類病人.她護理得格外耐心.細致.沒有一絲的嫌棄.對於家境貧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動出錢為病人買東西.她常常對護士們說:[病人得了傳染病已經夠不幸了.但社會的歧視給他們心理造成的傷害也許比病痛更難受!作為護士.我們一方面要解決他們身體的痛苦.更要給他們愛的力量.生活的力量."一次是一位剛參加工作的護士為病人服務時引發了病人的不滿.葉欣主動到患者家登門道歉.並作自我批評.廣東省中醫院二沙分院剛建立時.葉欣主動請纓.提出到二沙急診科擔任護士長.負責繁重的護理組建工作.
2001年.一位來自福建某山區的重症患者到急診科治療.病情剛穩定就急著要求回家.葉欣苦心規勸.但病人就是不聽.於是科室決定用救護車送病人回家.葉欣又主動申請沿途護理.22小時的顛簸和護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卻累得直不起腰來.為了盡快趕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葉欣自己出錢乘飛機回到了廣州.
2003春節前後.一種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開始在廣州一些地區流行.2月上旬剛過.廣東省中醫院二沙急診科就開始收治確診或疑為[非典"的病人.最多時一天5人.面對增加了兩倍的工作量.葉欣周密籌劃.冷靜部署.重新調班時.安排了加強班.隨著[非典"患者的急劇增多.廣東省中醫院當機立斷.緊急抽調二沙分院急診科部分護士增援位於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診科護士力量出現了明顯的不足.葉欣身先士卒.從2月8日便開始加班.
3月4日中午.極度疲倦的葉欣開始出現發熱症狀.後確診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為了救治葉欣.醫院在最短時間內成立了治療小組.葉欣的病情幾乎牽動了所有人的心.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委託蔡東士秘書長慰問她和家屬,雷於藍副省長也在省政府副秘書長黃業斌.省衛生廳廳長黃慶道的陪同下.親自到醫院了解治療情況.省衛生廳.省中醫葯管理局.廣州中醫葯大學的領導也為搶救葉欣提供了技術.物質.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葉欣最後所搶救的.也是傳染給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後不到一個星期.葉欣永遠離開了她所熱愛的崗位.戰友和親人.享年47歲.
葉欣在擔任護士長期間.始終把培養護理人才作為本科室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她常利用午休給護士們上業務課.讓剛進急診科的姑娘們在她身上練習扎針.
葉欣在擔任護士長期間.始終沒有放棄對新知識的鑽研.她總是在第一時間掌握最新技術.1995年.論文<甲黃膜液對褥瘡治療護理的應用研究>獲廣東省中醫葯管理局科技進步三等獎.實現了該院護理課題在科技創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發表論文13篇.
葉欣是一個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聞達.只講奉獻.作為領導.她的寬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讓.內秀和公正.無不深深折服著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護士曾詩意地說:葉護士長簡直就是陽光和微笑的化身.那麼透明.又是那麼明媚.加班.頂班.對她可謂司空見慣.尤其是節假日.她會主動給自己排上班.葉欣去世後.她愛人動容地說:[我和葉欣結婚22年了.但只有結婚那年我們一起在家過了春節.其餘她全是在醫院度過的."
2003年4月16日<健康報>發表了<永遠的白衣戰士--追記廣東省中醫院護士長葉欣>的通訊.講述了葉欣護士長不顧個人安危頑強抗擊[非典"的感人事跡.
李曉紅是河北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97級畢業生.畢業後分配到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工作.今年4月16日英勇犧牲在抗擊非典的戰場上.被中組部授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李曉紅烈士犧牲不久.河北醫大黨委和團組織就作出了開展學習李曉紅事跡活動的決定.全校師生員工積極響應.作為河北省抗擊非典斗爭的主力軍.河北醫科大學為奪取全省抗擊非典斗爭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黨委被中組部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河北醫科大學第四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金普樂教授被授予[全國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優秀共產黨員"稱號.
去冬今春.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就在這場與死神的搏鬥中.醫務工作者用生命維護著自己的職業尊嚴.年僅28歲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李曉紅.是全軍和武警部隊在防治非典斗爭中犧牲的第一位醫務人員.中共中央組織部追授她為[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人事部.衛生部和總政治部追授她[白求恩獎章",武警北京總隊黨委批准她為革命烈士.追記一等功,武警部隊黨委作出決定.在全部隊廣泛開展向李曉紅同志學習的活動.
李曉紅.女.1974年7月生於承德.1997年12月入伍.2001年7月入黨.生前系武警北京總隊醫院內二科主治醫師.在救治非典患者中.連續奮戰6天.被病毒感染後.她還表示.如有新的治療方法.可先在她身上試驗.願以她的生命換取更多人的生命.2003年4月16日凌晨3點30分光榮殉職.時年28歲.2003年5月1日被中組部追授[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武警北京總隊追記一等功.並被批准為革命烈士.
義無反顧投身防非前沿
1992年高考.崇尚救死扶傷的曉紅報考了河北醫科大學.5年後初冬.走出大學校園的她選擇了部隊.成為武警北京總隊醫院一名軍醫.[這世界上有兩個職業最危險.一個是醫生.一個是軍人."父親說的這兩樣曉紅都選了.而正是這兩樣危險的職業註定了她的風雨人生.
由於曉紅已有一段時間身體不適.醫院批准她從3月24日開始休假.可是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卻讓曉紅毅然放棄休假.那時的她清醒地意識到.白衣戰士將要在一個特殊戰場上沖鋒陷陣了.3月25日.曉紅所在醫院內二科收治了一名發燒病人.雖然她不是主管醫生.但病人的症狀如一片陰雲掠過她的心頭:非典?!在26日的會診中.曉紅提出了自己的疑問和見解.原來搜集整理的非典資料成了她診斷和治療的有力依據.27日中午.這名患者被確診患有非典.曉紅的未雨綢繆.為醫院盡快確診非典病例.盡早防治和避免更大面積傳染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本來可能措手不及的戰斗.由此便有了科學防範.
非典讓內二科頓時戰雲密布.也給整個醫院帶來了焦慮和不安.然而.最了解非典危害.也有理由安靜地走開的曉紅卻堅定地走上陣地.站到了自己的崗位上.3月29日.星期六.內二科里有人開始發燒.在家休息的曉紅照常到醫院為戰友看病.戰友們都勸阻她.大夫也希望她就此留在家中休假.曉紅說:[我和非典患者已經有了接觸史.而且對非典也有了一些認識.我留下來最合適.再說.科里病倒的人越來越多.我怎麼能走呢?我是這里的醫生啊!面對疫情.我怎麼能當逃兵呢?"曉紅以最快的速度拿出了有理有據的治療方案.就這樣.本來可以躲過災難的她.沖上了與疫魔短兵相接的前沿.
生死抉擇把生機留給戰友
3月30日.曉紅開始發燒.但人們怎麼也沒想到.她的生命時鍾從此開始了短短18天的倒計時.高燒一夜的曉紅用了整整一瓶酒精來退燒.31日清晨6點.她把最後一點冰涼的酒精抹在額頭上.讓同在一個單位的愛人相信她已經退燒.兩個人像往常一樣走出家門去上班.然而這一走.曉紅就再也沒有回來.
酒精瞞不了病情.曉紅很快高燒到39度.科里情況也非常嚴重.已經有10多個人開始發燒.這天下午.曉紅第一次以患者的身份住進了自己戰斗的地方.4月1日中午.上級經過多方協調.爭取到4個轉往解放軍309醫院的指標.這是全軍最權威的治療傳染疾病醫院.轉到那裡治療.就意味著生的希望.院領導在確定轉院人員時最先考慮了曉紅.然而當愛人把消息告訴曉紅時.她卻堅定地說:[我年輕.抵抗力強.應該先轉年紀大.病情重的同志!"
4月4日下午.醫院領導宣布第二批5個轉院名額的第一個名字又是曉紅.而她的執意推讓.再一次把生的希望讓給了別人.4月5日.已隨集體轉移到京郊某隔離點的曉紅.再次推讓了彌足珍貴的1個轉院指標.全院上下的意見是一致的.這個指標一定要給曉紅.而她卻說:[郭主任將近60歲了.病情比我重.他不走.我堅決不走!"4月6日中午.專家組會診認為.曉紅病情危急.必須立即轉院治療.下午.第四批3個轉院指標一到.醫院領導研究決定.這次不再和曉紅本人商量.要強行把她轉院.當她看到郭主任被擔架抬上車時.這才允許戰友們把她抬上擔架--
從容鎮定驅散恐懼陰霾
在非典疫魔橫行肆虐的日子裡.一些人恐懼.悲觀.甚至絕望.然而曉紅沒有畏懼.沒有退縮.她用微笑編織成一道戰地彩虹.驅散了戰友心中的陰霾.她的從容鎮定.無私無畏的人格魅力.成為了戰友之間互相傳遞的精神力量.
得病後的曉紅從未把自己當患者.她反復強調自己是名醫生.3月31日上午.發著高燒渾身無力的她強撐著整理出自己分管的8名病人的詳細病情和治療方案.細致入微地交代給同科醫生.然後才給自己掛上了吊瓶.醫生少病人多.曉紅採取嚴格的防護措施後.舉著吊瓶加入了醫護人員的行列.無論大夥怎麼勸阻.她只有一個回答:[我是醫生.我沒事!"4月2日.醫院決定把五官科也劃作隔離病區.分流內科部分病人.由於五官科沒有專業內科醫生.很多人不願轉移.曉紅站出來鎮定地說:[我是內科醫生.我會照顧大家.咱們走吧!"是她舉起吊瓶.第一個走向五官科--
疫情在蔓延.病情在加重.4月4日深夜.為了切斷傳染源.上級決定北京武警總隊醫院所有非典感染者全部轉移到京郊某隔離點治療.命令下達後.病區里引起了不小的波動和恐慌.沒有人下樓.沒有人登車--就在這時候.曉紅站出來堅定地說:[組織上這樣決定.是從抗擊非典大局考慮的.有醫護人員和我們一起走.怕什麼?!相信院里領導和戰友們絕不會撇下我們不管!"幾句真心話.觸動眾人心.看著大夥全部下了樓.曉紅才拖著病體走下來.見大夥還是不肯登車.她甩開愛人的攙扶.登上了大轎車.看到曉紅的舉動.人群一下子安靜下來.人們跟在她的身後陸續登車.
車外萬家燈火.車內一片凄涼.同車病友後來回憶說.在那個黑暗之夜.曉紅就像一個提燈女神.讓喧囂的世界.恐慌的人心都安靜下來.與曉紅風雨同舟的戰友們說.那是令人終生難忘的日子.曉紅就像一面不倒的旗.在驚恐與絕望中.給人以力量和勇氣.
篤信科學申請葯物實驗
從[紙上談兵"到與非典的[零距離接觸".從挑戰病魔到直面死亡.曉紅越來越相信科學終究勝利.科學的力量就是生命的希望.然而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她心裡也十分清楚.一個真正的白衣戰士.應該有付出任何代價甚至生命的勇氣.來換取更多的生命.換取這場抗擊非典斗爭的勝利.
住進302醫院後.曉紅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告訴愛人.記下這里的用葯劑量和治療方案.記下她用葯後的反應.傳回隔離點.為那裡的治療工作提供幫助.從這一天起到曉紅犧牲.她的愛人7次為後方提供治療方案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這是曉紅用生命書寫的珍貴處方.
曉紅轉院的第4天.呼吸已經極度困難.醫生為她上了呼吸機.愛人心涼了.同為醫生.他明白.這是病重的信號.這是生命的警告.同是醫生的曉紅又何嘗不知道.自己同非典病魔的拼殺已經到了最後的關頭!此時的曉紅已經不能說話.她在紙上寫道:[有什麼新葯需做試驗.有什麼新的治療方法可以先在我身上試一試.我願當個試驗品.為早日治好非典做點貢獻."愛人含著眼淚把紙條交給了醫生.醫生含著眼淚緊緊地攥住了他的手.這尺書片語就是曉紅的生命承諾.
4月15日.是曉紅轉院以來精神最好的一天.然而這一天的夕陽.也是她看到的最後的夕陽.好像是有了什麼預感.她在滿天落霞中寫下這樣的話:[非典給我們的教訓太深刻了.管理.防護.治療等方面都應該好好總結--"這是一位白衣天使在生命垂危的時刻.對醫院和社會疾病防治機制的沉痛反思.她希望這用生命作代價換取的教訓能喚醒更多的人.
笑對病魔作別至愛親朋
曉紅的病情.扯碎了親人和戰友們的心.從發病到犧牲的18天.不知多少人在為她傷心落淚.然而曉紅始終沒有流過一滴淚.
因為人類對非典的了解甚少.恐懼曾一度震懾人心.然而戰友們都記得.曉紅每天都是微笑著走近病人.望聞問切.無微不至.她用微笑化解著病人心中的冰霜.戰友們更記得.當疫魔突然襲擊.包括曉紅在內的多名醫生護士一下子變成了病號.病毒在傳染.恐懼和絕望也在傳染.曉紅忍著高燒依然微笑:[哪有醫生被病嚇倒的?要相信科學.廣東能治好.北京也能治好!"她用微笑傳遞著信心和希望.
怕父母擔心.怕親人掛念.曉紅一直堅持不讓愛人向家裡透露消息.父母都記得.直到轉院的那天.他們像往常一樣每周一次通電話.曉紅連喘帶咳地說不出一句完整話.兩位老人才知道女兒已經病重.哭聲從話筒傳出.淚水順著電話線流淌.曉紅卻用盡全力讓父母聽到她一如往常的笑聲.雖然笑聲喑啞.斷斷續續.父母更記得.轉院後的曉紅已經很難說話.每次通電話.曉紅就用手指輕輕敲擊聽筒來回答:一下.她是讓爸媽放心,兩下.她是讓爸媽多保重,三下.她的意思是說:爸媽.別哭了.女兒真的沒事--電話這端的敲擊聲敲碎了老人的心.電話那端的淚水卻讓曉紅更加堅強.她要活下去.她要用微笑撫慰親人的心.
看著飽受磨難的曉紅.愛人心如刀絞.而她依然面含微笑.上呼吸機那天.愛人再也忍不住了.他跑到衛生間失聲痛哭.給親友打了10多個電話.卻哭得沒有說成一句話.曉紅看到他從衛生間里出來眼睛紅紅的.便微笑著在紙上寫道:[用上呼吸機.輕松多了!我沒事.有我最愛的人陪著我.我很幸福.我肯定會好起來的."後來的幾天里.曉紅時常沉浸在幸福憧憬和美好回憶中.她斷斷續續地寫著:[我們還有那麼多事要做.還有那麼多理想和願望沒實現.我不會離開你的.等我好了.我們一起考研.一起去旅遊.我們把父母接到北京一起看2008年的奧運會.我們一起白頭到老."這就是曉紅用微笑寫下的留言--
4月16日凌晨.曉紅在愛人的淚水中.寫下最後的留言:[我不後悔.嫁給了一個我最愛的人我不後悔.跟你來到北京當兵我不後悔.選擇了一個我喜歡的職業我不後悔.我治好了那麼多病人.你應該替我感到驕傲和自豪."3時30分.28歲的曉紅永遠閉上了眼睛.安靜的面龐沒有一滴淚水.彷彿仍然含著微笑.
4月16日的朝陽在曉紅走後升起來.照著她空空的病房.曉紅走了.她再也看不到鮮紅的旭日.再也回不到她熱愛的工作崗位.回不到她眷戀的家.
6月3日.曉紅生前工作的武警北京總隊醫院矗立起一座她的塑像.
6月20日.小湯山醫院最後一批非典患者康復出院.
6月23日.從全軍和武警部隊抽調小湯山醫院的千餘名醫務人員開始撤離北京.
6月24日.世界衛生組織宣布對北京實行[雙解除".即解除旅行警告和從非典疫區名單中除名.
風雨終將過去.生活還要繼續.明天更加美好.
李曉紅.一座白衣戰士的永恆雕像.將永遠屹立於天地之間.人們心中--
李曉紅是我們河北人.但更是軍人和戰士.在與[非典"短兵相接的日子裡.她用28歲的生命留給這個世界一個令人心碎的微笑.
---河北醫科大學 王曉
作為一名護士.為了挽救患者的生命.她以自己的血肉之軀.詮釋了[白衣天使"的最高榮譽.她善良勇敢的心曾和社會一起律動.她身上體現了全體醫務人員捨生忘死的精神.
李曉紅.她用自己的生命書寫了中國大醫之[精誠".
---廊坊市 崔占元

J. 含有非洲民間故事的什麼也口口傳頌

太陽神來昂的故事、阿瑪創世、班歌的故事、神的特使、黃金寶座都是非洲民間故事

1、阿瑪創世

世界是由最高天神阿瑪創造的。阿瑪見世界上空空盪盪,漆黑一團,很是不滿。他隨手抓來了泥團,搓成一個大的圓球和一個小一些的圓球,又搓了許許多多更小的圓球。他把這些泥圓球放在火里燒煉,當圓球被燒煉成白熱化狀態時,阿瑪用八根紅線把最大的圓球圍繞起來,放到天空中,成了通體閃光,光芒四射的太陽。阿瑪又用八根白線把小一點的圓球圍燒起來,放到天空中,成了潔日美麗的月亮。他又把許許多多的小圓球拋擲到天空中去,就成了無數個閃閃爍爍的星星。

阿瑪繼續創造世界他用一團黏土捏成了女人形態,再把它壓扁,拋到空中,這便是地球。

雖然有了太陽、月亮、星星和地球,阿瑪還 是感到孤單寂寞,因為世界上沒有任何活動的生物,沒有一點聲音,整個世界還 是死氣沉沉的。他決定把地球作為自己的妻子,創造出成對的生物來,再讓他們自己繁衍下去。

可是,當他和地球妻子結合時,一個螞蟻巢妨礙了他。阿瑪非常生氣,拔出刀把這個螞蟻巢砍得粉碎。這次不成功的結合,使大地妻子未能生出成對的生物來,只生出一個像豺狼一樣的伊烏魯左。

阿瑪第二次和地球妻子結合。他給地球帶來了雨水,雨水滋潤著大地,這次成功了地球妻子生下了一對雙生子:其中一個孩子叫挪摩,他一半為蛇形,一半為人形,長著紅色的眼睛,分叉的舌頭,八對柔軟的肢體,沒有關節,通體滑膩,閃閃發亮,全身覆蓋 著一層短毛,如同水的顏色。阿瑪就叫他做海洋、江河、雨露之水神和太陽之火神。

孩子見自己的大地母親全身赤棵,並且不能說話,很是難過,就用天上的植物纖維給大地母親織了一條裙子。這種纖維裙子浸透著神靈寶氣,藏有語言的本能。大地母親有了這條裙子,不再赤身棵體,並且獲得了說話的能力。這便是世界上的第一種語言。

有一個豺狼樣的生物單獨一個沒有配偶,他就到天上去尋找,找來找去找不到,就又下到大地上。見大地母親覆蓋 著美麗的裙子,擁抱和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