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印度總理莫迪釋放新信號,宣揚對鄰國的「三不」政策是什麼
印度國內的新冠疫情已經在失控的邊緣徘徊,而且再加上蝗災、失業、經濟停滯以及黨派斗爭等的多重危機下,印度依然拿中印邊境問題說事。在疫情還未得到平息,同時印度多種問題已經暴露,而在這個時候,印度總理莫迪沒有集中國家力量去抗擊疫情,而且去中印沖突一線視察軍隊的部署情況,還發表了一些鼓舞印度士兵的講話,有一種厲兵秣馬的架勢。不過在外界看來莫迪親臨“前線”,實際上是要對外發出三種信號。
② 印度哪幾個城市有中國使館
中國駐印度首都新德里大使館。
1950年4月1日中印建交。20世紀 50年代,中印兩國領導人共同倡導和平共處五項原則,雙方交往密切。1959年西藏叛亂後,中印關系惡化。1962年10月,中印邊境發生大規模武裝沖突。1976年雙方恢復互派大使後,兩國關系逐步改善。
印度總理拉吉夫·甘地(1988年)、總統文卡塔拉曼(1992年)、總理拉奧(1993年)、副總統納拉亞南(1994年)、總統納拉亞南(2000年)先後訪華。
國務院總理李鵬(1991年)、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1993年)、副總理兼外長錢其琛(1994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喬石(1995年)、國家主席江澤民(1996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李鵬(2001年)、國務院總理朱鎔基(2002年)分別訪問印度。
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雙方簽署《中印關系原則和全面合作的宣言》。2005年4月,溫家寶總理訪印,雙方簽署《聯合聲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2006年11月,胡錦濤主席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
雙方發表《聯合宣言》, 制定深化兩國戰略合作夥伴關系的「十項戰略」。2008年1月印度總理辛格訪華,兩國簽署《中印關於二十一世紀的共同展望》。
2010年是中國印度建交 60周年。5月,印度總統帕蒂爾來華進行國事訪問。12月,溫家寶總理訪印,兩國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共和國聯合公報》。2011年是「中印交流年」。
(2)印度總理訪問中印擴展閱讀
中國駐印度大使孫衛東致辭:
中國和印度互為重要鄰國,既是歷史悠久的東方文明古國,也是當今世界兩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印關系的影響超出雙邊范疇,具有地區和全球意義。
中方高度重視發展對印關系,把中印關系放在中國外交全局的優先位置。我們願同印方一道努力,傳承友好、增進互信、拓展合作,推動中印關系像長江和恆河一樣生生不息、奔流向前。
中國駐印度使館網站是幫助大家了解中國和中印關系的重要窗口。我們將向您及時呈現中國發展的精彩全貌,反映中印關系和使館活動的最新動態,提供實用的信息和竭誠的服務。
③ 莫迪突訪中印邊境沖突地區,這么做會影響國際局勢嗎
莫迪突訪中印邊境沖突地區,這么做並不會影響國際局勢,這只是印度高層的一次普通慰問活動!
④ 莫迪就中印對峙說了什麼
中印在洞朗對峙持續,中方近日連續發出明確而強硬的表態後,印度5日說,印度總理莫迪今天表達了通過對話解決洞朗對峙的意願。
3日晚,印度外交部長斯瓦拉傑在印度議會上院聯邦院接受質詢時就洞朗對峙回應,她表示,戰爭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中印關系需要通過對話和協商梳理。有記者4日下午在印外交部的新聞發布會上,問為何印外長只強調外交溝通,而放棄其他解決問題的手段,這是否意味著印度立場有所轉變?印外交部發言人巴格雷稱,「印度一直堅持通過外交手段和平解決邊境爭議問題,而且這也是印中兩國首腦所達成的共識,相信中方也會在此問題上信守承諾。」
對話協商解決問題沒有錯,但是印方撤回自己國土這應該是不爭的事實。
⑤ 莫迪訪問中國的主要成果
莫迪訪問中國的主要成果:進一步推動兩國在政治、經貿、人文交流等方面的合作。
一、訪問中國的最大的成果在於中印簽訂220億美元經貿協議。具體在於:
1、印度的Welspun Energy Pvt. Ltd.與天合能源(Trina Solar)簽訂了在印度建設光伏產業園區生產500MW光伏組件以及500MW的光伏太陽能模塊的諒解備忘錄。
2. 印度的Axis Energy Ventures India Pvt. Ltd.與中國的明陽風電集團公司及明陽風電與印度信實企業集團(Reliance ADA Group)共同出資的合資企業Global wind power Ltd.三方之間簽訂了可再生能源領域的諒解備忘錄。
3. 印度的Adani Group與保利協鑫集團就在蒙德拉經濟區(Mundra SEZ)建設光伏產業園區以及天然氣行業合作簽訂了框架性協議。
4. 印度的Essel Solar公司與中國的晶澳太陽能公司簽訂了關於建設太陽能電池生產設施的諒解備忘錄。
5. 印度的Sun Group與中國的阿特斯陽光電力有限公司簽訂了五年內實現5000MW太陽能發電產能以及相關太陽能電池組製造計劃的諒解備忘錄 。
6. 印度的Wipro BPS與大連市人民政府及億達中國控股有限公司達成了設立大連離岸交付中心的協議 。
7. 印度的Bharti Airtel Ltd.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訂了經印度電信管理局批準的設備購買融資協議 。
8. 印度的Bharti Airtel Ltd.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簽訂了從中興及華為購買設備的融資協議 。
9. 印度的GMR group與貴州國際投資集團簽訂了在Kakinada建設2000英畝的經濟開發區生產高端設備的諒解備忘錄 。
10. 印度古吉拉特邦工礦業管理部下屬的工業促進局與中國中小企業投資有限公司達成了在古吉拉特邦建設工業園區的協議 。
11. 印度的Autolite India Ltd.與謹之微進出口有限公司達成了在印度製造高科技生產資料的協議 。
12. 印度的Adani Power Ltd.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達成了關於蒙德拉電站工程一、二、三期項目融資協議 。
13. 印度的IL&FS limited與中國工商銀行簽訂了關於基礎設施租賃和融資的諒解備忘錄 。
14. 印度的Bharti Airtel Ltd.與中國工商銀行簽訂了關於信用融資的諒解備忘錄 。
15. 印度的IL&FS Energy Development Company Limited與中國華能集團公司達成了Nana Layja 4000MW火力發電站項目的協議 。
16. Jindal鋼鐵與電力公司(Jindal Steel and Power Ltd.)與中國工商銀行達成了共同開展潛在項目的協議 。
17. 印度的Welspun Group與中國技術進出口總公司達成了共同在古吉拉特邦開展鋼鐵項目的協議 。
18. 印度Bushan Power and Steel limited(BPSL)與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達成了熱軋鋼卷項目的協議 。
19. 印度Adani ports and SEZ Ltd與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關於蒙德拉港與廣州港之間建立「姐妹港」關系的協議 。
20. 印度EROS Group與 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達成了中印電影領域共同合作和發展的協議 。
21. 印度EROS Group與上海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達成了共同拍攝玄奘電影的協議 。
22. 印度Infosys Technologies (China) Co., Ltd與貴州黔南自治州政府達成了在貴州黔南共同建立「中印信息產業服務走廊」的協議 。
23. 印度企業聯合會與貴州省政府達成了關於推進印度企業參與IT建設的協議 。
24. 印度企業聯合會與正和島達成了增進中印私營企業間交流的協議 。
25. 印度的NIIT China與貴州貴安新區管委會簽訂了在IT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 。
26. 印度Aarvee Associates Architects Engg & Consultants Pvt Ltd.與中國Anchor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達成了合作協議 。
二、為促進兩國之間人文交流,印度向中國公民頒發電子旅遊簽證。
納倫德拉·莫迪(英語:Narendra Modi,1950年9月17日-), 出生於印度瓦德拉嘎鎮(又譯瓦德納加爾),印度政治家,現任印度總理。古吉拉特大學政治學碩士,2001年10月就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長,並連續三屆擔任此職。2014年5月16日,印度人民院(議會下院)選舉投票結果揭曉,莫迪確定成為下一任印度總理。
2014年5月26日,印度新任聯邦總理莫迪在新德里正式宣誓就職。
2014年9月27日,印度總理莫迪在紐約聯合國大會發表演講,強調在世界范圍內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性並呼籲改革聯合國。
2015年3月11日,納倫德拉·莫迪在各國領導人工資中,排名第十一位。
⑥ 1954年周恩來與印度總理會談
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應邀訪問印度和緬甸,先後同印度總理尼赫魯、緬甸總理吳努舉行會談。6月27日,尼赫魯在歡迎周恩來的宴會上談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時說:「這些原則不但對我們兩國適用,而且對其他國家也適用,對其他國家來說,這些原則很可以作為一個榜樣。」隨後,在6月28日發表的《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和6月29日發表的《中緬兩國總理聯合聲明》,都正式宣布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原則。
⑦ 中印關系的交往史
中、印二國均為世界文明古國,兩國人民之間的交往有幾千年歷史。
1、漢代及以前
印度和中國在20世紀50年代以前幾乎沒有政治接觸。但是,自1世紀起這兩個國家就已經進行了廣泛而密切的歷史文化聯系,特別是伴隨著佛教從印度傳播到中國的過程。絲綢之路上的貿易關系承擔著兩個地區之間的經濟聯系。
在佛教傳入之前中國和印度也有一定接觸。在古印度文學中出現了一個被稱為「Chinas」的民族,現在被認為就是在指中國人。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約公元前5世紀)中有著「China」的記錄,這可能是在指秦國,也就是之後的秦朝。
孔雀帝國的首相,曾在塔克西拉大學擔任過教授的考底利耶(公元前350-283年)在他的作品《政事論》即用「cina」詞頭將中國絲綢稱為「cinamsuka」(「cina」絲綢服裝)和「cinapatta」(「cina」絲束)。
在《史記》中,張騫和司馬遷(使用了「身毒」來稱呼印度河流域地區(在現在巴基斯坦的信德省)。這一詞應是來源於梵文中的「Sindhu」。當雲南在1世紀被漢朝吞並時,中國政府報告在那裡存在一個「身毒」社區。
2、唐朝至近代
在公元一世紀佛教開始從印度向中國傳輸後,許多印度的學者和僧人都前往中國,如早在401年,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中國,並將梵文佛經《修多羅》譯成中文;
少林寺的創始人佛陀跋陀羅(約464-495年)和5世紀南印度高僧菩提達摩成為禪宗的創辦人少林寺第一位禪師。
同時許多中國學者和僧侶也前往印度,如中國高僧法顯於402年,訪問印度並居住10年,之後他將許多梵文佛經譯成了中文,其《佛國記》成為中印友好交往史上一部極具歷史價值著作;
玄奘(602-664)和義凈(635-713)。他們都曾在比哈爾邦的那爛陀寺學習。
7世紀玄奘於戒日王時期訪問印度,在他的作品《大唐西域記》中記錄了他前往印度的旅程,這後來啟發了明朝小說家吳承恩創作了他的代表作,被譽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西遊記》。
(7)印度總理訪問中印擴展閱讀:
2000年印度總統納拉亞南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標志中印兩國外交關系的逐步升溫。
2002年中國總理朱鎔基回訪印度,主要談論經濟話題。
2003年6月印度總理瓦傑帕伊在對中國進行里程碑式的訪問,其後中印關系得到顯著提升。中國正式承認印度對錫金的主權,同時兩國開始著手解決邊界爭端。
2004年,兩國還計劃開放錫金的乃堆拉山口和Jelepla通道,這對雙方都有好處。2004是中印雙邊貿易的一個里程碑,雙方貿易額首次突破100億美元。
2005年4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班加羅爾以推動中印兩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合作。在演講中,溫指出「合作就像兩座寶塔,一個硬體和一個軟體。中印合作起來,我們就能在世界上占據領導地位。」溫家寶表示21世紀將是「IT產業的亞洲世紀」。
在這次高層訪問期間,還簽訂了幾項協議以加深兩國間的政治、文化和經濟關系。關於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這件事,溫家寶起初似乎支持,但是在回國後又回到中立的位置。
2006年7月6日,中印重新開放乃堆拉山口,這是古代貿易路線絲綢之路的一部分,也是越過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通道。兩國官員表示邊界貿易的重新開放將幫助緩和該地區的經濟孤立。
2007年5月,中國拒絕了一名來自阿魯納恰爾邦的印度行政官員的簽證申請。
2008年1月,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訪問中國,會見胡錦濤主席和溫家寶總理,並討論了貿易、商業、國防、軍事等雙邊議題。2008年7月,在第34屆日本G8峰會上,胡錦濤和辛格友好會見。
2008年汶川大地震後,印度向地震受害者提供了幫助。2008年是中印雙邊貿易的一個里程碑,貿易額超過了370億美元。中印貿易額在2012年達到700億美元。
2009年中國海軍和印度海軍在索馬裏海域一同執行一項反海盜任務。
2017年6月18日,印度與中國發生洞朗對峙事件,兩國關系開始惡化,中印關系或陷20年最低谷 。
並且印度不斷開始向邊境增兵:4萬印軍集結中印邊境 最近距中國僅500米 。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印關系
⑧ 中印兩國總理共同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本內容是什麼有何的重要意義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幹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
1954年6月,周恩來總理訪問印度
時在機場受到尼赫魯總理的歡迎
這五項原則最先是周恩來總理於1953年12月底在會見來訪的印度代表團時提出的。當時,中國政府代表團和印度政府代表團就中印兩國在中國西藏地方的關系問題在北京開始談判。31日下午,周恩來總理在中南海西花廳會見印方代表團,在談話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和平共處的五項原則。1954年4月29日,中印兩國發表談判公報,並簽署了《關於中國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間的通商和交通協定》,兩國政府一致同意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列入公報和協定中,把它作為指導兩國關系的准則。同年6月底,周總理先後應邀訪問了印度和緬甸,他分別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和緬甸總理吳努發表的《聯合聲明》都寫進了這些原則,並進一步確認它適用於同亞洲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
1955年4月18日至24日,在印度尼西亞萬隆舉行的有29個國家和地區參加的亞非會議(又稱萬隆會議)發表了著名的《關於促進世界和平與合作的宣言》,宣言提出的十項國際關系原則包括了這五項原則的全部內容。1957年毛澤東主席在莫斯科向全世界庄嚴宣告,中國堅決主張一切國家實行和平共處五項原則。1963年底至1964年初,周總理出訪亞洲、非洲和歐洲的14個國家,提出了我國經濟援助的八項原則,把五項原則擴展到經濟領域。1974年鄧小平同志在特別聯大上再次強調國家之間的政治和經濟關系都應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基礎上。1988年,鄧小平同志更明確提出了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為准則,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主張。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已逐步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接受,不僅在各國大量的雙邊條約中得到體現,而且被許多國際多邊條約和國際文獻所確認。1970年25屆聯大通過的《關於各國依聯合國憲章建立友好關系及合作的國際法原則宣言》和1974年第6屆特別聯大《關於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都明確把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包括在內。
幾十年來,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經受了國際風雲變幻的考驗,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在促進世界和平與國際友好合作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中國不僅是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倡導者,而且是其忠誠的奉行者。在這五項原則的基礎上,中國與絕大多數鄰國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邊界問題,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
⑨ 第一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元首是誰
第一位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元首是:印度總理尼赫魯。
1954年10月19日到30日,印度總理尼赫魯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邀請,來我國進行友好訪問。
尼赫魯對中國的迷戀,也一直感染著其家族的所有成員。隨著尼赫魯的病逝,中印關系步入低谷。
1966年,尼赫魯的愛女英迪拉·甘地擔任印度總理後,開始不斷向中國發出解凍關系的友好姿態。1969年,英迪拉·甘地在印尼訪問時表示:「盡管存在邊界爭端,但我沒有看到來自中國的任何真正威脅。」
1976年,英迪拉·甘地克服國內阻力,主動派大使到中國,從而恢復了中斷15年之久的中印大使級外交關系。正是有了那一系列的鋪墊,才使拉吉夫·甘地1988年順理成章地訪華,並正式掀開中印關系友好新篇章。
(9)印度總理訪問中印擴展閱讀:
1954年尼赫魯總理訪華,與中國領導人奠定兩國關系。1988年甘地總理訪華,印中關系從此進入恢復和發展階段。
1966年,尼赫魯的愛女英迪拉·甘地擔任印度總理後,開始不斷向中國發出解凍關系的友好姿態。1969年,英迪拉·甘地在印尼訪問時表示:「盡管存在邊界爭端,但我沒有看到來自中國的任何真正威脅。」
1976年,英迪拉·甘地克服國內阻力,主動派大使到中國,從而恢復了中斷15年之久的中印大使級外交關系。正是有了那一系列的鋪墊,才使拉吉夫·甘地1988年順理成章地訪華,並正式掀開中印關系友好新篇章。
⑩ 印度總理訪華是為了自己過來利益而來
國際關系,首腦來訪,尋求共同點,求同存異,合作共贏。對中印兩國來說,合則兩利,斗則兩傷。所以,雖然彼此有一些利益沖突,但在最根本的發展利益面前,兩國都沒有犯糊塗。過去多年,美國、日本都在鼓搗印度對抗中國,並為此下了不少本錢,但是印度卻並未真的亦步亦趨。中印兩國的根本發展利益,是兩國深入合作關系不斷深化和拓展的最根本原因和動力。
五大話題清單:
1.邊界問題如何解決?中印邊界領土爭議已經開展了18輪談判,取得一定積極效果,但實質性進展不大。有印度學者表示,目前有可能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最佳時機。
2.如何正面回應「一帶一路」?印度是「一帶一路」倡議涉及的重要國家,但印度對此還未做明確表態。莫迪總理此次訪華對該問題的表態將為印度未來的相關策略定調。
3.爭取中國支持印度「入常」表態?印度大國情結濃厚,美、俄、英、法已在不同場合表示支持印度的大國夢,中國也並未反對,一向表示理解並支持印度希望在聯合國等多邊機構發揮更大作用的願望,主張通過「一攬子解決」方案兼顧各方利益。不難想像,該問題應該上了莫迪的話題清單。
4.說服中國開放市場?印中貿易逆差超過400億美元。印度希望說服中方進一步開放中國市場,讓其醫葯、農業與IT產品能夠出口到中國,縮小貿易逆差。
5.如何吸引中國投資?印度基礎設施建設水平嚴重滯後,拖累印經濟發展,爭取中國更多投資參與印度製造業和基建項目符合印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