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中國艦隊訪問東帝汶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中國艦隊訪問東帝汶

發布時間: 2022-05-14 21:50:03

A. 日本如何看待東帝汶擁抱中國投資

總是對中國影響力心存戒心的。8月26日稱,東帝汶2002年獨立後,一直得到來自日本、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援助。但現在,中國在這個東南亞小國的影響力與日俱增。「東南亞最年輕的國家有了新的甜心老爹。」該報如此酸溜溜地形容這種變化,但同時也不得不無奈承認,像印尼一些人對中國投資不太友好的氛圍,在東帝汶並不存在。

事實上,日本對此也保持高度警惕。去年3月,日本通過53億日元(約3億元人民幣)政府開發援助貸款,防止東帝汶倒向中國。想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日本不僅要鞏固兩國外交,還要注重後續維護。然而,日本本月初報道說,日本提供低息貸款在帝力修路,卻被當地居民普遍認為是中國的援建項目,因為中國企業競標獲得了建設權。而中國企業的大項目在該國的存在感也很強。走進東帝汶總統宮殿,「消火栓」的漢字就會映入眼簾。

B. 南海周邊有哪些國家!

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統稱為南海諸島,共有島、礁、沙灘100餘個;東鄰菲律賓,西近越南.南接馬來亞、汶萊和印尼,北臨中國大陸。 中國兩岸政府一直宣稱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但是目前中國對南海的實際控制海域不到南海總面積的40%。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汶萊、印尼也宣稱對其中很多島嶼擁有主權;加上中國大陸和台灣,捲入南海諸島之爭的實則「六國七方」。 東沙群島由中國台灣實際控制;中沙群島,除黃岩島外,大部分是沒有露出水面的珊瑚礁,目前似無人控制,但兩岸和菲律賓宣稱擁有主權;西沙群島由中國大陸控制,越南宣稱擁有主權,稱其為黃沙群島;南沙諸島之爭最為激烈和復雜,中國兩岸和越南都宣稱擁有全部主權,而實際控制情況則非常復雜。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海洋地質學家埃默里發表南海諸島及附近海域具有豐富油氣資源的報告後,東南亞各國開始提出主權要求,並作出武裝佔領舉動。以越南與菲律賓為甚,馬來西亞次之,印尼與汶萊提出主權要求但未派兵佔領。東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島統稱為南海諸島,共有島、礁、沙灘100餘個;東鄰菲律賓,西近越南.南接馬來亞、汶萊和印尼,北臨中國大陸。 中國兩岸政府一直宣稱中國對南海諸島擁有主權,但是目前中國對南海的實際控制海域不到南海總面積的40%。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汶萊、印尼也宣稱對其中很多島嶼擁有主權;加上中國大陸和台灣,捲入南海諸島之爭的實則「六國七方」。 東沙群島由中國台灣實際控制;中沙群島,除黃岩島外,大部分是沒有露出水面的珊瑚礁,目前似無人控制,但兩岸和菲律賓宣稱擁有主權;西沙群島由中國大陸控制,越南宣稱擁有主權,稱其為黃沙群島;南沙諸島之爭最為激烈和復雜,中國兩岸和越南都宣稱擁有全部主權,而實際控制情況則非常復雜。 上世紀60年代,美國海洋地質學家埃默里發表南海諸島及附近海域具有豐富油氣資源的報告後,東南亞各國開始提出主權要求,並作出武裝佔領舉動。以越南與菲律賓為甚,馬來西亞次之,印尼與汶萊提出主權要求但未派兵佔領。 近一段時間以來,南海風雲自然成為各大論壇的一大熱點。主戰還是主和?立即亮劍還是繼續息事寧人?大家爭論得不亦樂乎。我是強烈的主戰派。因為,目前南海局勢之危急程度為歷年來之最,已經到了不打不足以震懾外族、不打不足以平我民憤的地步了。無論是從國家整體綜合實力來講,還是僅從軍事實力、海空軍實力來講,南海那幾只跳樑小丑都是無法與我中華泱泱大國相比的。本著毛主席「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思想出發,且將中國與幾國的軍事實力作個簡單對比度。先說中國陸軍:陸軍現役兵力為170萬,分屬7個軍區。編成24個集團軍,其中7個快速反應集團軍(1軍、13軍、21軍、27軍、38軍、39軍、54軍)
陸軍有85個步兵師、10個裝甲及機械化師、 10個炮兵師(含若干高炮師)、 1個山地師、50個獨立工程兵團、19個通信團、4~7個獨立特種兵團。重點說中國海軍:中國海軍現役兵力共23.62萬人,占解放軍總人數的10%。其中包括海軍航空兵2.5萬人,海軍岸防部隊2.5萬人,海軍陸戰隊4萬人。擁有64艘水面主力軍艦,55艘攻擊潛艇,40多艘中型及重型兩棲登陸艇、50艘導彈巡邏艇。至2008年底,中國海軍擁有7900噸「現代」級驅逐艦4艘,3670噸「旅大」級(051GⅢ)驅逐艦6艘,6600噸「旅海」級(051B)驅逐艦1艘,6600噸「旅海II」級(051c)驅逐艦2艘,4200噸「旅滬」級(052)驅逐艦2艘,6500噸「旅洋」級(052B)驅逐艦2艘,7000噸「旅洋II」級(052C)驅逐艦2艘,3100噸「江衛2」級(053H3)護衛艦12艘,4000噸江凱級(054)護衛艦2艘,4000噸江凱II級(054A)護衛艦6艘,共39艘較為先進的水面艦艇。分為驅護艦編隊和護衛艦支隊。潛艇方面:目前,我國擁有091型攻擊核潛艇6艘,092型戰略核潛艇3艘(編號406甲、406乙、406丙),中國為了解決核潛艇的性能問題,一邊先後對091和092進行了3次大規模的技術改進,一邊開始研製中國的第二代核潛艇,即093和094,據未得到官方方面證實的消息:093級已服役兩至三艘,094級已有一艘下水,正處於試運行階段。 海軍航空兵方面:目前我海軍航空兵裝備有800架戰斗機。編有9個空軍師。還有海上巡邏和反潛作戰用的飛機17架,各型直升機103架。主要有:直-9C輕型艦載反潛直升機,卡-28艦載反潛直升機(俄羅斯卡-27的出口型號)。海軍航空兵主力為3個飛豹師(共120架殲轟7),每個師40架殲轟7。另外,至2005年底,海軍總共購回48架蘇27MKK2戰斗機。再說中國空軍:中國空軍現役兵力為42萬人,包括戰略部隊和22萬的防空兵在內。空軍分為7個空軍戰區,分屬7個軍區。七個空軍戰區分別編成空軍師、地對空導彈部隊、高炮旅和雷達團。中國空軍戰機實力:具有先進作戰能力的是:俄制su-27sk和su-30mmk共200架左右,國產J-11約120架,國產J-10約80架,中國飛豹FBC-1型50架以上。國產J-8II各型450架以上。總計作戰能力強大的戰機850架以上。其他缺乏超視距作戰能力的J-8,J-7近1000架。國產格鬥導彈主力是:PL-5E,PL-8,PL-9,國產中距彈:PL-11(半主動),PL-12(主動彈),俄制格鬥彈:R-73,俄制中距彈:R-27(半主動)R-77(主動彈)。 預警:國內雷達網已經形成,裝備絕對先進可靠。空中預警機有運8F型和空警2000,其中任何一中性能都在E-2系列之上。 防空:國內防空火力網80年代就已經建成,其中先進型防空導彈不但數量多,而且品種齊全。如:紅旗2乙,紅旗9,紅旗15,FM80,FM90,FT2000,前衛系列,S-300等等。 電子對抗:經過20年左右的發展,國內有完備的電子、光電干擾,對抗的完整設備,不但功率強大,性能可靠,而且技術在不斷前進中,完整的C4I系統正是我軍強大的軟實力的證明。以目前中國陸海空三軍的整體實力來講,在亞洲可以講是一流。完全可以與日本、印度等亞洲軍事大國抗衡。更就別說東南亞那幾個小國了。現在就且看一下那幾個國家的軍事實力吧:先說越南:在占據我南海領土上,越南是最狠的一個,也是相對軍事實力較強的一個。
越南總兵力:約48.4萬人。陸軍:約41.2萬人。坦克和裝甲車3435輛(其中坦克1935輛,裝甲車1500輛),各種火炮1.5萬門以上。 越南海軍4.2萬人(含海軍陸戰隊3萬人)。劃分為4個沿海區。 越南海軍的主要裝備:護衛艦:共7艘,即原蘇制「別佳」Ⅱ級3艘,原蘇制「別佳」Ⅲ級2艘,「巴奈加特」( 美製 「卡特爾」)級1艘,「陳慶余」(美製「薩維奇」)級1艘。巡邏艇和小型快艇:共55艘,其 中原蘇制「黃蜂」Ⅱ級導彈快艇7艘、「蝗蟲」級2艘、原蘇制「圖利亞」級魚雷艇7艘、「 大胡蜂」級16艘。掃雷艦艇:共16艘,其中「尤爾卡」級2艘、「索尼亞」級4艘、「瓦尼亞 」級1艘、「葉夫根尼亞」級2艘。登陸艦:共7艘,其中坦克登陸艦3艘、中型登陸艦4艘。 小型登陸艇:共30艘(機械化登陸艇12艘、通用登陸艇18艘)。
越南空軍1.5萬人,編成4個航空師,2個攻擊機團,5個戰斗機團,3個運輸機團,3個教練機團。 越南空軍主要裝備:攻擊戰斗機:共71架,即蘇-22型65架、蘇-27型6架。戰斗機:米格-21比斯124架。武 裝直 升機:米-24型24架。海上偵察機:貝-12型4架。反潛直升機:卡-25型8架。航測機:安-30型2架。運輸機:共68架,包括安-2型12架,安-24型4架,安-26型30架,圖-134型8架,雅 克-40型14架。直升機:米-4、米-6、米-8型約70架。教練機:L-39型、米格-21U、雅克-18型等共52架。空空導彈:AA-2、AA-8、AA-10型若干枚。 越南防空軍1.5萬人,編成14個防空師、4個高炮旅、6個雷達旅;有 雷達陣地100處、地對空導彈發射陣地66處;裝備37毫米、57毫米、85毫米、100毫米、130毫米高炮若干門,SA-2/-3/-6型地空導彈若幹部。再說菲律賓:菲律賓現役部隊約11.78萬人。菲武裝力量由正規軍、預備役和准軍事部隊組成,其中正規軍總兵力10.9萬人,預備役部隊6.8萬人,准軍事部隊4.5萬人。2000年,陸軍6.6萬人,編成8個步兵師、23個步兵旅、8個炮兵營、1個裝甲旅、5個特種作戰旅、1個總統衛隊。海軍2.4萬人,編成1個作戰艦隊司令部、6個海區司令部和4個海軍陸戰旅。空軍1.6萬人,編成3個空軍師、9個飛行聯隊、7個勤務保障聯隊。國家警察部隊4.05萬人,海岸警察2千人,民兵4萬人。菲律賓陸軍實力如下:總兵力7.45萬人。編有5個軍區、8個步軍師(各轄3個步兵旅)、1個輕裝甲旅(團)、3個工程兵旅、1個騎兵偵察團、1個特種偵察團、1個建築營、8個炮兵營、1個總統保安員。輕型坦克:「蠍」式41輛。步兵戰車:YPR—765PRI型85輛。裝甲輸送車:M—113型100輛、「突擊隊「20輛、V—150型165輛、「獅子」約90輛。牽引火炮:共242門,其中105毫米230門、155毫米12門。迫擊炮:81毫米若干門、107毫米40門。無後坐力炮:75毫米、90毫米、106毫米各若干門。菲律賓海軍實力:約2.59萬人(含海岸警衛隊和陸戰隊) 。菲律賓海軍的最高指揮機關是海軍司令部,最高首長是海軍司令。下轄艦艇部隊、海岸警備隊、海軍陸戰隊和海軍航空兵,分為7個海軍軍區和8個海岸警備隊管區組成。海軍陸戰隊包括3個作戰旅和1個支援旅。護衛艦:「拉賈·胡馬邦」級1艘。巡邏艦艇:67艘(其中近海巡邏艦艇14艘、近岸巡邏艦艇53艘)。兩棲艦艇:9艘。後勤支援艦船:11艘。海軍陸戰隊9000人。編有3個旅共10個營(將減為2個旅6個營)。裝備有裝甲輸送車109輛、150毫米火炮150門、107毫米迫擊炮若干門。海軍航空兵裝備飛機20架,其中8架具有作戰能力、11架為直升機。菲律賓空軍實力:空軍1.74萬人。編有1個戰斗機中隊、3個武裝直升機中隊、5個運輸機中隊(其中2個直升機中隊)、4個教練機中隊。作戰飛機39架,武裝直升機約99架。戰斗機:F—5A/B型6架。武裝直升機:貝爾UH—1U/M型62架、AUH—76型16架、休斯500/520MD型21架。海上偵察機:F—27M型2架(具有作戰能力)。救援機:HU—16型4架、BO—105C型直升機10架。總統專機:F—27型1架、F—28型1架、貝爾212型直升機2架、貝爾412型直升機4架、S—70A型直升機2架、SA—330型直升機2架。運輸機C—130B型2架、C—130H型3架、L—100—20型3架、C—47型5架、F—27型7架、BN—2型22架、N—22B型14架。直升機:貝爾205型55架、UH—IH型16架。聯絡機:「賽斯納」180型7架、「賽斯納」210型2架、「賽斯納」310型1架、DHC—2型5架、U—17A/B型12架。教練機:T—33A型6架、T—41D型15架、SF—260TP型15架、S—211型12架(具有作戰能力)。空空導彈:「響尾蛇」若干枚。 再說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軍隊總兵力:約11萬人(現役)。
陸軍:8.5萬人。坦克和裝甲車1236輛(其中坦克26輛,裝甲車1210輛),各種火炮637門以上,防空導彈發射裝置60部,陸航飛機10架。
海軍:1.25萬人。各型艦艇56艘(其中水面作戰艦艇35艘),海軍航空兵飛機12架。
空軍:1.25萬人。各型飛機254架(其中作戰飛機89架)。
預備役:約4.06萬人。
准軍事部隊:2.01萬人。裝甲車約270輛,巡邏艇100餘艘,飛機26架。再說印度尼西亞:印度尼西亞陸軍兵力22萬人。編有1個戰略後備部隊司令部、 10個軍區司令部和1個特種部隊。戰略後備部隊編有2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3個空降旅、2個野戰炮兵團、1個高炮團、2個裝甲營、2個工程兵營。 10個軍區編有2個步兵旅、67個步兵營、9個騎兵營、11個野戰炮兵營、10個高炮營、9個工程兵營、 1個混合航空兵中隊、1個直升機中隊。特種部隊編有5個特種大隊。印度尼西亞海軍約4.3萬人(含陸戰隊和航空兵)。編有東、西2個艦隊司令部和1個軍事海運司令部。 潛艇:「卡克賴」級2艘。 護衛艦:「艾哈邁德雅尼」級6艘、「法塔希拉」級3艘, 「提亞哈胡」級3艘,「哈加爾達溫塔拉」級1艘, 「沙瑪迪昆」級4艘。 巡邏艦艇:共59艘,其中導彈艇、魚雷艇各4艘。 掃雷艦艇:13艘。 兩棲艦艇:26艘。 後勤支援艦船:15艘。 海軍航空兵 約1000人。裝備飛機84架(其中作戰飛機40架)、武裝直升機10架,主要用於海上偵察和反潛。 陸戰隊1.2萬人。編有2個步兵旅、1個特戰營、1個戰斗支援團。裝備有輕型坦克100輛、裝甲偵察車14輛、步兵戰車10輛、裝甲輸送車84輛、牽引炮48門、火箭炮15門、高炮若干門。印度尼西亞空軍兵力2.1萬人。編有2個空軍作戰司令部、4個攻擊戰斗機中隊、1個戰斗機中隊、1個海上偵察礬中隊、1個偵察機中隊、3個教練機中隊。作戰飛機92架。攻擊戰斗機:A-4型20架、F-16型10架、「霍克」MK-53型14架、 「霍克」MK-109型8架、「霍克」MK-209型16架。 戰斗機:F-5型12架。武裝偵察機:OV-10F型12架。 海上偵察機:3架。 空中加油機:2架。 運輸機:C-130型等共6架。 直升機:S58T型等共38架。 教練機:AS-202型等共53架。至於其它如汶萊等彈丸小國,軍事力量不值一談。
從以上數據得之,無論是數量上,還是質量上,我們都比這些東南亞小國實力高出一籌。與他們開戰,開異是「殺雞用牛刀」,取勝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是,為何這么多年以來,堂堂的中華大國,卻屢次遭受這些彈丸小國掠奪領土,搶占資源,而一直忍氣吞聲呢?這固然與改革開放以來我們一直固守的「韜光養侮」的國家發展戰略有關。我並非反對「韜光養侮」的策略,只是對我們堅持這種策略的時間太長、太過死板而持有異議。「韜光養侮」並沒有錯,錯就錯在該出頭時,能出頭時,我們卻仍然不出頭。該殺雞警猴的時候,如果我們不敢殺的話,雞就會變成狼,猴就會更加猖狂。反對此刻在南海開戰的人,無非是擔心美國的軍事介入。因為目前我們的軍隊實力尚未足以與美國對抗。但是,南海不是東海,越南不是日本,菲律賓也不是台灣,美國沒有什麼理由公開軍事介入沖突。首先,美國與東南亞諸國並沒有軍事同盟關系,沒有共同安保條約。如果中國與這些國家發生戰爭的話,美國的軍事介入師出無名。其次,美國在南海海域並沒有軍事基地,中國與這些國家開戰並沒有傷及美軍,美軍沒有理由介入。再次,美國在南海海域沒有什麼大型油田等經濟項目,中國與這些國家開戰,只要不傷及美國的經濟項目,美國就沒有借口軍事介入。當然,我們要牢記毛主席「戰略上要藐視敵人,在戰術上要重視敵人」的方針,既要敢戰,更是慎戰、善戰。對這些國家,不擊則已,一擊就要毫不手軟、痛打要害,讓他們的軍人在幾十年以後想起中國都要害怕。至於說美軍最近派出「鍾雲」號宙斯盾驅逐艦到南海為其間諜船護航一事。我想不到,區區一艘美軍驅逐艦,竟然會引起某些國人對南海之戰的畏縮,簡直是令人可笑、令人鄙夷。如果美國驅逐艦膽敢公開介入南海戰端的話,引用電視劇《亮劍》里八路軍首長的一句話:「小小的一支山畸大隊,幾百號人,竟然敢孤軍深入到我根據地,真是太張狂了。沒說的,吃掉它!」我們現在最需要的,正是這種我們曾經擁有、但已經失落多年的豪邁氣慨。

C. 當年東帝汶獨立時為什麼中國第一個支持

據我了解,東帝汶的獨立運動是由受中國毛主義影響的社會主義活動人士領導的,這確實是與中國關系的意識形態原因。中國是第一個與東帝汶建立外交關系的國家。他們在那裡呆了一天。唐家山在東帝汶,派遣維和部隊進入該國。


我覺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可能是中國人在東帝汶有沒有什麼利益,比如資源,旅遊,經濟開發項目。想要借著東帝汶來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的。

D. 東帝汶是怎麼獨立的為什麼中國第一個和他們建交

東帝汶的歷史。

被葡萄牙殖民者佔領長達400年——

16世紀以前被蘇門答臘的寶利佛逝王國和爪哇的麻喏巴歇王國先後統治。

16世紀伊始,就被到亞洲進行商業貿易的葡萄牙所盯上,1520年,帝汶島初次被入侵。

1613-1618年,荷蘭人進入帝汶島西部,與葡萄牙爭奪殖民地。

1859年,葡萄牙、荷蘭正式瓜分帝汶島。

葡、荷兩國又在1893年、1904年在帝汶島發生軍事沖突。

二戰期間,日本佔領整個帝汶島。

二戰後,西帝汶的政權歸還給印尼,而東帝汶卻被判定為非自治領土,仍由葡萄牙管轄。

可是,葡萄牙准備安排東帝汶獨立的時候,東帝汶內部又有了矛盾!

74年葡萄牙放棄海外殖民地,計劃78年安排東帝汶獨立,這時,出現了三個派別:主張獨立的獨立革命陣線,主張葡統治下實行自治的民主聯盟和贊成與印尼合並的人民民主協會。

三個派別爭執難下,爆發了內戰,又是戰爭!

1975年11月28日,獨立革命陣線宣布東帝汶獨立。

東帝汶和中國沒有任何領土領海爭端,和它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對於新中國只有好處沒有任何壞處。當年的新中國領導人敏銳地抓住了這一點,率先第一個支持東帝汶的獨立運動。終於成功的取得了東帝汶的全力支持。

中國雖然和東帝汶沒有領土爭端,但是中國和印尼還有澳大利亞都是有領土爭端的。中國和東帝汶保持良好的關系,就憑著東帝汶絕妙的地理位置,它就成了中國惡心印尼和澳大利亞的地方。

其實中國對於對於東帝汶的獨立運動的支持,還不是新中國最早的外交舉動。歷史還早在1975年印尼入侵東帝汶之前,那個時候的東帝汶反葡萄牙殖民者的獨立運動,就受到了中國的大力支持。

其實對於這種支持,一個更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東帝汶島上也有一定數量的華人。要知道,這些華人在印尼統治期間,也是受到印尼入侵者的殘酷統治迫害。

(4)中國艦隊訪問東帝汶擴展閱讀:

東帝汶曾經被葡萄牙殖民統治,1975年後爆發內戰,之後被印度尼西亞吞並。1999年8月,公民投票決定脫離印尼獨立,2002年5月20日正式獨立。

東帝汶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大部分物資都要靠外國援助。農業還大量採用刀耕火種方式,導致森林砍伐和水土流失,破壞當地生態環境。東帝汶近海的石油天然氣開發極大地補充了政府的收入,天然氣通過管道輸送到澳大利亞。

E. 東帝汶和印尼的關繫到底怎麼回事

要談東帝汶與印尼的關系,首先就要談這一地區的殖民歷史。300多年前,荷蘭和葡萄牙殖民者的船隊抵達印度尼西亞群島,對這一地區進行掠奪和殖民。雙方對勢力范圍進行爭奪,大約100多年前,荷蘭和葡萄牙就帝汶島簽署協議,西帝汶歸荷蘭,東帝汶歸葡萄牙。二戰後,東帝汶成為葡萄牙的海外省。東帝汶與印尼的人種大體相同,如果沒有外來殖民統治,這片島嶼原本可以成為一個國家。
1974年,葡萄牙內政告急,爆發「武裝部隊運動」,推翻了獨裁政權,葡開始民主化和非殖民化進程。1975年葡政府允許東帝汶舉行公民投票,實行民族自決。在當時的冷戰背景下,正當東帝汶即將獨立之際,印尼在美國的支持下出兵侵佔東帝汶,此舉遭到了葡萄牙以及中國的反對,葡萄牙和中國等國一直不承認印尼對東帝汶佔領。聯合國也曾多次審議該問題,要求印尼撤軍。一夜之間,原本說葡萄牙語的東帝汶土人,不得不改說巴哈薩語也就是印尼語了。1999年,在佔領了東帝汶20多年後,印尼總統哈比比為改善印尼的國際形象,決定在東舉行全民公投,由東帝汶人決定留在印尼還是獨立,結果近80%的人投票贊成獨立。這一結果在東帝汶引發了大規模流血沖突和騷亂,聯合國旋即成立多國部隊進駐東帝汶,對東帝汶進行託管,中國向東帝汶派駐了維和警察。2002年,在聯合國的協助下,東帝汶宣布正式獨立,當地人認為這是恢復獨立,因為東帝汶人實際上在1975年已經宣布過一次獨立了,但還沒獨立幾天就被印尼入侵了。
從以上歷史,可以看到印尼與東帝汶幾十年來的恩怨。印尼入侵東帝汶時,屠殺了不少人,東帝汶的革命力量革陣被迫躲入山區開展游擊戰,獨立力量幾乎被剿滅。如今首都帝力的國際機場叫尼古勞洛巴托國際機場,這個尼古勞•洛巴托就是當年抗擊印尼入侵的領袖,後被印尼軍隊殺害。印尼的二十多年的佔領,使東帝汶人也分裂為兩大派,一派是支持印尼佔領的,他們為印尼人效力,一派是反對印尼佔領的。1999年公投之後,親印尼派在印尼軍方的支持下對另一派進行屠殺,數千人喪生。東帝汶人對兩個國家比較仇恨,一個是日本,日本在二戰中佔領了帝汶島,對東帝汶人干過不少壞事,另一個就是印尼,印尼軍隊的手沾滿了東帝汶人的鮮血。印尼佔領東帝汶20多年,對東帝汶投入不少,據說印尼在這20幾年中對東投入比葡萄牙上百年來殖民東帝汶的投入還多,但到頭來什麼也沒得到,真是偷雞不成反蝕把米。歷史歸歷史,大家還要向前看。印尼畢竟是地區大國,東帝汶只是個彈丸小國。在聯合國的協助下,兩國開啟了和解過程,基本上把歷史說清楚了,各種屠殺事件的真相也昭然了。東一窮二白,想發展,還少不了得依賴印尼。東帝汶想加入東盟,沒有印尼的支持是不行的。

F. 東帝汶為何仇恨日本人,只和中國友好

在二戰後,世界范圍內掀起了民族獨立和解放的運動,因此,國家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世界國家的總數量從站前的50多個,快速增長到戰後的200多個。而其中很多民族那是經歷了艱苦卓絕的斗爭才贏得了獨立,尤其是一些小國,更是如此。比如說下面這個小國,2002年才建國,獨立後世界強國爭相拉攏,日本更是直接給予50億的援助,但是此國都不搭理,還說:我們只和中國親近。

東帝汶歷史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考古研究發現帝汶島最早的人類活動距今大約2萬至4萬年。公元6世紀開始,中國進入隋唐時期,這是中國古代社會最輝煌的階段,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科技文化取得長足進步,生產建設能力舉世無雙。這一時期,中國與世界的交流無論是深度還是廣度都是空前的,也推動中國的航海技術極大發展。當時中國的船舶建造工藝獨步世界,所建造的船舶無論工藝水準還是堅固程度以及船舶噸位均無出其右。大唐艦隊的航跡已經遠至越南、馬來半島、蘇門答臘、印度、錫蘭甚至阿拉伯海。西方史學界推測,中國人在這一時期可能已經達到過帝汶島,可惜沒有確切的史料證實。

南宋後期(公元1225年左右)趙汝適編撰的《諸蕃志》出版,其中記載有53個南海國家的地理、風俗、物產等。《諸藩志》在中國一直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20世紀初,德國學者Eriedrich Hirth和美國學者W.W.Rockhill將其翻譯並做注釋後,以英文名《CHAU HU-KUA, His work on the Chinese and Arab Trade in the twelfth and thirteenth centuries. Entitled CHU-FAN-CHI》出版發行而介紹到西方,一般認為這是西方漢學的肇始。對於東帝汶來說,《諸藩志》的地位則更加重要,因為書中出現了一個名為「底勿」或「底門」的地名,這是帝汶島第一次出現在文獻史籍中,是帝汶島在人類歷史上留下的最初記號。中國有唐以來的高度繁榮,使人類征服大海成為可能,正是在這一歷史大背景下,帝汶島登上了歷史舞台。

這個國家就是現在世界最為年輕的國家之一,東帝汶,位於印度尼西亞帝汶島的東側。國土面積只有1.4萬平方公里,也就是我國一個市的面積,人口更少,只有130萬人。東帝汶國家雖小,但是戰略位置很重要,其是大洋洲和東南亞的交匯處,是太平洋重要的航運點,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東帝汶海岸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

它可以說是一個小地方,位置就在一座島上,這里的人民可以說是命途多舛。在十六世紀的時候,這里還沒有什麼國家,他是受到其他國家的統治的。這里的人們很少會出現歸屬感這類東西,因為一直以來,他們都好像戰利品一樣,被各個國家給搶來搶去。終於在十六世紀中期的時候,這里在經歷了幾年的安穩日子之後被葡萄牙人給入侵了。當然對於這里的人來說其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地方,無非就是換了一個統治者。可是沒想到不久之後荷蘭也來到了這里,把這塊地方給分成了東西兩個國家。

等到十八世紀的時候,英國開始變得強大起來。他也來到這里進行資源的搶奪。在這幾個大國的擾亂之下,島上的人民生活真的是一點也不穩定。並且很多當地人很早的時候就已經去到了其他國家。所以現在這里的基本都是移民。不過也正是這些移民,漸漸地有了想要獨立的願望。

1982年,聯合國大會採用投票制決定東帝汶是否獨立,中國第一個就投了贊同票。直到2002年,東帝汶才成功獨立建國,而其獨立後,第一個建交的國家便是中國。雖然以前的東帝汶不受重視,但到了現在各國都向其拋出了橄欖枝。原因就是東帝汶探測出來的石油資源十分豐富,二就是地理位置占據優勢。日本對於東帝汶就十分重視,在其建國的時候,還想要低息借給他們五十億日元發展,但遭到了東帝汶人民的強烈反對。

中國汶川地震時,東帝汶第一個帶頭為災區捐款50萬美元,別覺得這少了,這個國家並不富裕。這些錢還是國民勒緊褲腰帶才捐出來的,由此可見,東帝汶的確把中國看成是兄弟。

由於東帝汶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在其建國之後,日本開始向東帝汶示好,還為其提供了約為五十億左右的日元低息貸款,但是東帝汶並沒有領這個情,毅然拒絕了日本的示好。

作為一個愛恨分明的國家,東帝汶與中國的關系一直很友好,在與中國建交的這15年裡,中國為東帝汶的發展提供了很多的幫助,東帝汶也在恰當的時候對中國提供了不少及時的支援。東帝汶建國後對外國政府的首次捐贈就捐贈給了中國,當時是在汶川地震後,東帝汶雖然經濟比較落後,但是還是向災區捐款50萬美元。

中國曾援建了東帝汶的總統府主廳,東帝汶將其命名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廳」。

在友好的外交關系中,東帝汶與中國兩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G. 東帝汶海峽在哪裡求解

是威塔海峽還是馬六甲海峽
威塔海峽(印尼語:Selat Wetar)是位於東南亞小巽他群島東部的一個海峽,北部為韋塔島和南部為帝汶島,同時也分隔了印度尼西亞和東帝汶兩國.最窄處寬約36公里.海峽西部為東帝汶的阿陶羅島,並於翁拜海峽相連,東部與班達海相連.該海峽為美國軍艦包括核動力潛艇進出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通道.
馬六甲海峽又譯做麻六甲海峽(英語:Strait of Malacca;馬來語:Selat Melaka)是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1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

H. 介紹東帝汶這個國家

【字體:大中小】 【背景色 】 國名: 東帝汶民主共和國 (DEMOCRATIC REPUBLIC OF TIMOR-LESTE) 重要節日:獨立日(即國慶日):11月28日(1975年11月28日東帝汶宣布獨立);恢復獨立日:5月20日(2002年5月20日聯合國向東帝汶移交政權日);獨立公投日:8月30日(1999年8月30日在聯合國主持下就東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投)。 自然地理: 面積14874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努沙登加拉群島最東端的島國,包括帝汶島東部和西部北海岸的歐庫西地區以及附近的阿陶羅島等。西部與印度尼西亞西帝汶相接,東南隔帝汶海與澳大利亞相望。海岸線長735公里。境內多山,森林茂密,沿海有平原和谷地。山地和丘陵占總面積的3/4。最高峰塔塔邁勞山的拉瑪勞峰海拔2495米。平原、谷地屬熱帶草原氣侯,其它地區為熱帶雨林氣侯。年平均氣溫26℃。12月至翌年3月為雨季,4月至11月為旱季,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 人口:約100萬。10多個民族,其中78%為東帝汶土著人(巴布亞族與馬來族或波利尼西亞族的混血人種),20%為印尼人,華人佔2%。主要民族語言德頓語與葡萄牙語同為官方語言,印尼語與英語為工作語言。約91. 4%的居民信奉羅馬天主教,2. 6%信奉基督教新教,1. 7%信奉伊斯蘭教,0. 3%信奉印度教,0. 1%信奉佛教。 身著傳統服飾的 古斯芒 國家政要: 總統 若澤·拉莫斯·奧爾塔 (Jose Ramos-Horta) ,2007年5月當選總統;國民議會議長費爾南多·拉薩馬·德·阿勞若 (Fernando Lasama de Araujo),2007年7月宣誓就職;總理若澤·亞歷山大·沙納納·古斯芒(Jose Alexandre Xanana Gusmao) ,2007年8月任職 。 東帝汶總統、總理遭叛軍襲擊 首都: 帝力 (Dili),人口16.7萬人(2004年聯合國統計報告)。氣候炎熱,終年高溫,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帝力港是一個深水良港。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13個地區(Districts):阿伊萊烏、阿伊納羅、包考、博博納羅、帝力、埃爾梅拉、勞滕、利基卡、馬納圖托、馬努法伊、歐庫西、蘇艾和維韋克;區以下有縣、鄉、村。第二大城市包考 (Baucau) 又名薩拉扎爾,位於帝汶島東北部,帝力以東96公里。地處沿海小山谷中,海拔100—200米。周圍群山環抱,綠樹成蔭,紅色屋頂的房屋掩映其間,各色鮮花常年不斷,風景優美。該市附近設有東帝汶唯一的國際機場。 歷史:16世紀前,帝汶島曾先後由以蘇門達臘為中心的室利佛逝王國和以爪哇為中心的滿者伯夷王國統治。1520年,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首次登臨帝汶島,以開展紫檀木貿易為名滯留在那裡,逐漸建立起殖民統治。1613年荷蘭勢力侵入,於1618年在西帝汶建立基地,並排擠葡勢力至東部地區。18世紀,英國殖民者曾短暫控制西帝汶。1816年,荷蘭恢復對帝汶島的殖民地位。1859年葡、荷簽訂條約,重新瓜分帝汶島,帝汶島東部及歐庫西歸葡,西部並入荷屬東印度(今印尼)。1942年日本佔領東帝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葡恢復對東帝汶的殖民統治,1951年名義上改為葡海外省。1960年,第15屆聯合國大會通過1542號決議,宣布東帝汶島及附屬地為葡萄牙管理的領土。 東帝汶國防軍 1975年葡政府允許東帝汶舉行公民投票,實行民族自決。主張獨立的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簡稱革陣)、主張同葡維持關系的民主聯盟(簡稱民盟)、主張同印尼合並的帝汶人民民主協會(簡稱民協)三方之間因政見不同引發內戰。革陣於1975年11月28日單方面宣布東帝汶獨立,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同年12月,印尼出兵東帝汶,1976年宣布東為印尼第27個省。1975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要求印尼撤軍,呼籲各國尊重東帝汶的領土完整和人民自決權利。此後聯合國大會多次審議東帝汶問題。1982年聯大以50票贊成、50票棄權、46票反對,通過了支持東帝汶人民自決的決議。從1983年至1998年,在聯合國秘書長斡旋下,印尼與葡萄牙政府就東帝汶問題進行了十幾輪談判。 20世紀90年代後期亞洲金融危機和印尼政權更迭後,在內外壓力下,印尼總統哈比比於1999年1月同意東帝汶通過全民公決選擇自治或脫離印尼。5月5日,印尼、葡萄牙和聯合國三方就東帝汶舉行全民公決簽署三個協議:東帝汶實行特別自治的憲政框架,東帝汶人民對自治方案進行直接投票的安全安排和操作程序。6月11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決議成立聯合國駐東帝汶特派團,負責東帝汶過渡初期工作。8月30日,東帝汶在聯合國主持下就國家地位問題舉行全民公決,45萬登記選民中約44萬人參加了投票,其中78. 5%拒絕自治並選擇脫離印尼。哈比比總統當日表示接受投票結果。投票後東親印尼派與獨立派發生流血沖突,東帝汶局勢惡化,聯合國特派團被迫撤出,約20多萬難民逃至西帝汶。9月,哈比比總統宣布同意多國部隊進駐東帝汶。此後,安理會通過決議授權成立由澳大利亞為首、約8000人組成的多國部隊,並於9月20日正式進駐東帝汶,與印尼駐軍進行權力移交。10月20日,印尼最高權力機構人民協商會議批准了東帝汶要求獨立的全民公決結果。同月,安理會通過第1272號決議,決定成立聯合國東帝汶過渡行政當局(UNTAET,簡稱聯東當局),全面接管東帝汶內外事務。2001年8月和2002年4月,東帝汶分別舉行制憲議會(議會)、總統選舉。東獨立運動領袖夏納納·古斯芒當選總統。2002年5月20日,隨著首任總統古斯芒的宣誓就職,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正式誕生。 漁民在帝力附近的海邊撒網捕魚 政治: 2002年3月22日,東帝汶制憲議會通過並頒布《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憲法》,東帝汶是一個享有主權、獨立、統一的民主法治國家,總統、國民議會、政府和法院共同組成國家權力機構。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由全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僅可連任一屆。議會稱國民議會,實行一院制。代表全體公民行使制定法律、監督政府和政治決策權,最少由52名、最多由65名議員組成,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每屆任期5年。政府由總理、各部部長和國務秘書組成,向總統和國民議會負責。總理是政府首腦,由議會選舉中得票最多的政黨或占議會多數的政黨聯盟提名,總統任命。各部部長和國務秘書由總理提名,總統任命。 東帝汶獨立以來,經濟重建和社會發展逐步進行。但由於自然條件較差,經濟基礎薄弱,加之派系斗爭引發政局動盪,東帝汶仍屬亞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此外,因乾旱歉收、失業、貧困等諸多因素,東帝汶社會矛盾依然尖銳,騷亂事件頻發。2006年4月,部分軍人嘩變再次引發當地動盪,數萬人逃離家園。在東帝汶政府的要求下,由澳大利亞、葡萄牙、紐西蘭和馬來西亞等國軍隊組成的國際維和部隊隨後進駐東帝汶。同年9月13日,聯合國東帝汶綜合特派團接管了駐東帝汶國際維和與治安部隊的指揮權。 東帝汶局勢緊張 中國政府派包機撤僑 2003年5月19日,兩名東帝汶人身著傳統服裝在首都帝力街頭敲鼓參加獨立一周年系列慶祝活動。 經濟: 地處熱帶,自然條件較好,已發現的礦藏有金、錳、鉻、錫、銅等。在帝汶海域有儲量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石油儲量估計在10萬桶以上。經濟落後,人民生活貧困。一些地區的居民基本上處於自然經濟狀態,農業為經濟主要成分,農業人口占東帝汶人口的90%。主要農產品有玉米、稻穀、薯類等。糧食不能自給。經濟作物有咖啡、橡膠、檀香木、椰子等,主要供出口。咖啡、橡膠、紫檀木有「帝汶三寶」之稱。東帝汶境內多山、湖、泉、海灘,具有一定旅遊潛力,但交通不便,許多公路只能在旱季通車。旅遊資源尚待開發。 新聞出版:東帝汶有兩份報紙:2002年11月8日東帝汶第一份葡語報紙《帝汶郵報》(Timor Post)發行,日發行量約2000份,系獨立報紙;《東帝汶之聲》(Suara Timor Lorosae),用德頓語、印尼語和葡萄牙語發行,日發行量約2000份。東帝汶尚未成立通訊社,主要葡語新聞均來源於葡萄牙盧薩社(LUSA,又名葡通社)。東帝汶國家電台(RNTL),節目覆蓋率90%,用葡語和德頓語播出,東帝汶電視台(TVTL),節目覆蓋率30%,用葡語和德頓語播出。東帝汶民族解放軍電台-希望之聲(RADIO FALINTIL-VOZ DA ESPERANCA),用德頓語和葡語廣播。 外交:奉行務實平衡、睦鄰友好的外交政策,重視發展與印尼、葡萄牙、澳大利亞和亞洲國家的關系,積極建立與美、中等大國的合作,廣泛尋求國際援助,以促進經濟重建。 2002年9月27日,第57屆聯大會議接納東帝汶民主共和國為聯合國第191個會員國。 與中國關系: 2002年5月,東帝汶與中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東帝汶民主共和國關於建立外交關系的聯合公報》。中國成為第一個與東帝汶建交的國家。2000年1月,古斯芒總統訪問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