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對部門領導采訪應該提哪些問題
首先側面了解其部門的業務職能及其主要業務成就
然後,根據采訪的定調
提一些比較高調的問題,或者能夠顯示其領導藝術的問題
或者提一些有導向性的問題
這些是所有部門領導均樂於回答的問題
如果采訪過程中發現采訪對象很善於應對的話,就可以提出一些比較尖銳的問題
往往會有更大的收獲的
『貳』 政府官員在什麼時間什麼狀態下可以接受采訪
政府官員不允許私自接受采訪,如果想要采訪,需要事前取得聯系其本人,約定個時間,其本人也需要事前向上級匯報,獲得批准後才可以接受采訪。
『叄』 人民政府人員有義務接受記者采訪嗎
人民政府人員應該有義務接受記者采訪。
政府部門應當接受輿論監督,除涉及國家安全、機要和保密工作外,政府部門必須主動接受新聞單位和新聞記者的采訪和調查,如實介紹情況。各級領導幹部、政府人員應以積極和理性的態度對待來自新聞媒體的批評和監督,配合新聞媒體把真實的情況傳達給公眾。
政府人員必須接受采訪,是因為政府人員所代表的不是個人而是政府部門,政府部門作為為公眾服務的機構,有將除機密以外信息公之於眾的法定義務。而記者采訪政府官員時,所代表的也不僅僅是媒體,而是媒體背後的公眾訴求。政府部門無權拒絕公眾的咨詢。
此外,采訪內容偶爾也可能屬於政府人員的個人生活范疇,那是由於政府人員個人生活的某一方面已經涉及到政府形象或公眾信譽,引起了公眾的不解、不滿、關心和懷疑,政府人員有必要坦陳真相,為民眾祛疑解惑,因為這是作為政府工作人員尤其是官員必須盡的一種義務。
『肆』 在采訪領導人物的時候,我要問些什麼問題呢
記者在每次采訪之前,一定要有準備,准備得越充分,采訪成功的把握越大。
首先,你應當弄清楚采訪對象的事跡特點是什麼,你報道的重點又是什麼。
其次,你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情況,也就是有關采訪對象的材料。
再次,你可以了解一下采訪對象的性格愛好,找出一些他(她)感興趣的話題。這樣,采訪的時候,他(她)會覺得你很理解他(她),就願意同你說心裡話,這是很重要的。
你不妨試試看。做好了采訪前的准備,就會有許多話問采訪對象的。沒有話問,那就是沒有做好采訪前的准備。
采訪任何一個人,第一件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取得對方的信任和好感。做不到這一點,你很難采訪到最有價值的材料。因為,這些材料都在采訪對象的心靈大門之內,他鎖著呢,鑰匙在他手裡,是打開還是鎖閉,要由他來決定,而他的決定往往是根據記者的態度做出的。
『伍』 采訪領導問什麼問題,高分急求答案!
你公司干哪行,就問領導對哪行的發展展望,還有問一些對你公司的期望,可以的話談一談領導的政績
談談省對地產企業的期望,希望地產企業為經濟做出什麼貢獻等等,最後請領導為公司作一下指導或留言,具體隨機應變
『陸』 采訪領導人時要注意什麼
1、對采訪事件要很熟悉,提前做好采訪提綱;
2、認清采訪人,不要張冠李戴;
3、采訪前要提前給領導說一下采訪內容,這是對被采訪人的尊重;
4、如果記者要現場出境,要注意站位,把更好的鏡頭和畫面留給被采訪人;
5、空鏡頭畫面也要注意構圖,把大領導放在畫面的主要位置上;
6、新聞稿件,最好注意用詞,不要犯常識性錯誤。
『柒』 【兩會冷知識】兩會記者如何約訪高官
關於省部級高官的采訪(部長、省委書記、省長),之所以要單列一節,是因為上述官員本身既是媒體采訪的重點,同時其采訪方式也和大多數其他代表委員不同。
會前提早聯系高官。上一章節講到,對高級官員的采訪,尤其是地方部長和地方省份黨政一把手的采訪,要在會前做足工作。南方周末在幾次兩會前就曾經成功約訪了諸如衛生部部長高強、國家審計署署長李金華(對李的采訪是李卸任前的最後一次采訪)等熱點部委高官,然後在兩會期間將訪問刊出。
對於地方高官同樣如此,聯系方式大多是通過省委宣傳部,如果你之前和省政府辦公廳秘書長之類的官員熟悉也可以通過他們直接約省長(注意黨委和政府系統的不同)。一般情況下稍微熱門一些的省部官員都會收到十幾份幾十分的約訪申請,他們的秘書班子會從中挑選幾個「夠分量」的媒體進行溝通。
這些省部級官員每年總會「適當的」選擇專訪次數(一般兩三次左右,電視、報紙和網路分別選擇),如果在事先的約訪中他沒選擇你(通常是對方決定此次會上低調行事或者覺得你的媒體不「達標」),那麼會上基本上也不用在對其進行糾纏采訪了——當然,這要在你確定你中間找的渠道確實跟領導本人傳遞了采訪請求並被拒絕的情況下,而非是中間渠道本身的托詞。
會上盡量躲開秘書。如果你決定在會上對省部級官員進行現場約訪或者乾脆就是圍堵型采訪,必須提醒你的是,絕大多數的情況下高官們的秘書在兩會上基本不會對你的采訪起到任何正面作用。
事實上,找隨行的宣傳部的官員或者辦公廳官員也比聯系秘書來的靠譜。當然,試圖通過遞送采訪提綱給代表團新聞聯絡員以圖采訪書記省長的的做法基本是無效的,因為他們大都是省人大系統的宣傳官員,基本上也是把提綱轉給領導秘書,而這些提綱基本會被秘書直接否掉,大都到不了領導眼前。
現場約訪高官之種種。當所有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開全體會議的時候,對省部級高官的采訪基本上只能是利用開會進場和會後散場的時機進行圍堵式的采訪。需要提醒的是,一些熱門的省部大員自然是圍堵重點,但是一些非熱點的省部官員,因為面孔大多不為媒體熟知,往往不被注意,如果你事先有準備,能認出人來,到是可以有幾分鍾單獨采訪的可能。
而代表團單獨召開新聞發布會時,該省的書記省長基本上就是群訪了,單獨采訪此時是最不可能的。
同其他代表相同,省部最好的約訪方式是在各省代表團舉行全團會議和分小組討論的時候。
一般來說,全國人代會開幕前三天,書記省長們基本還在會場。約訪的方式可以是直接寫紙條在討論現場交給要約的高官,此時一般是會議中場時分,高官不發言的時候,要大膽但又低調的繞到他們身邊(這個場合,一般不會有人攔阻你),低聲簡要介紹幾句,然後放下紙條和采訪提綱。等散會後,繼續上前和該高官詳細溝通解釋。
有時你去某代表團旁聽審議時,未能想到某書記或者省長在場,不用著急,他不會馬上走,你還有機會讓編輯部草擬一份采訪提綱,然後到駐地賓館的網路中心下載列印遞給對方。
有時你會在駐地電梯里和省委書記們遇到,或者「故意」遇到,此時電梯間里空間狹小,秘書也無法把你拖走,而駐地賓館高高的樓層也給你足夠的時間,足夠你陳述約訪理由,或者問一倆個關鍵問題。
如果對方答應了你,那麼記得趕緊跟他敲定具體時間,諸如「過幾天再說吧」或者「我會聯系你」這樣的話是靠不住的。當然,更多的高官會拒絕你。這也沒什麼,傳遞采訪之意,製造熟悉感,本身就是勝利,誰知道日後某個時刻,某個新聞事件中,他會因此想起你這個媒體,並接受采訪呢?
和采訪普通代表委員不同,對於這些地方大員,中午和晚上去敲門基本上是沒有用的,首先是往往中午或者晚上這些地方大員都有會見應酬,主要是跑部,尤其是晚上,基本沒人,當然你可以寫個紙條塞入門縫,我們也曾以此獲得過迴音。至於中午是因為這些地方大員需要休息,此時的打擾會讓對方頗為不爽。
事實上,關於糾纏高官的分寸問題,也需要把握,我曾經在中午時候追訪過多位省委書記,但是基本上都無功而返,而且和秘書發生過一些並不愉快的討論。
另外,對省部級高官現場即興式的簡短采訪(比如在代表團駐地審議時單獨的幾句話式采訪)成稿後無需讓對方審看,但是對方確實答應的「專訪」,稿件的審看則實屬於必然。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采訪兩會要有早起、挨餓和熬夜的准備,你也要隨時應對各種拒絕,請注意調節情緒,因為沮喪是經常的。另外,不要和警衛激烈沖突,並請保管好記者證,丟失後果自負。
最後替我所在的單位吆喝一聲,有關兩會和中國政治的更多常識內容,敬請關注《壹讀》已經上攤的兩會特刊《系統——中國政治權力的層級與傳導》,同題材動畫視頻《三分鍾弄懂中國官員制度》也將於近期上線。另外,壹讀微信也將推出《大國官制:中國政治季常識解讀》系列,在未來的十多天里,為你張姿勢。
我們去年也曾推出兩會封面《新鮮的中央政府》和同名動畫視頻,一樣是講常識,一樣精彩,有興趣可以搜來看,估計會成為很多同行報道兩會和中國政治的助手。
(作者:馬昌博,壹讀執行主編)
『捌』 政府官員如何接受采訪
對於政府來說,只有加強與媒體的溝通交流,才能使媒體成為公共管理的有效手段。應對媒體的態度,就是「善待」二字。具體包括三個方面: 1.理解新聞。善待媒體的前提是正確地理解新聞的功能,遵循新聞工作的規律,特別是理解新聞和宣傳的聯系與區別。過去,新聞和宣傳被視為一回事,而現在,新聞所承擔的社會功能進一步多元化,除了作為影響輿論的主渠道,新聞也兼顧市場產業。因此,管理宣傳和管理新聞是兩碼事。實際情況是,管宣傳必然要管新聞,但是如果仍然用過去管宣傳的方法來管現在的新聞,那無疑是刻舟求劍,一管就死,一放就亂。因此政府必須深刻理解新聞所擔負的新的功能,理解新聞和宣傳的差別,認識當代新聞媒體的聯點,在新聞工作中認真遵循新聞規律。 2.尊重記者。善待媒體必須落實到尊重記者上。其實,不管是領導幹部還是社會大眾,對記者這個群體都存在著一些誤解:有人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覺得記者是「無冕之王」,把持著話語權,惹不起;有人一葉障目,因為一些個別的例子就把全體記者想像成為吃拿卡要的群體。實際上記者從事的是一種艱辛的職業。現在的記者既要當好喉舌,又要承擔輿論監督;既要面對挑剔的受眾,又要考慮廣告收入。面對如此多的責任,生理心理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各級政府應該認識到,記者不是敵人,而是朋友,記者既是挑戰者,更是工作夥伴。尊重記者的報道權就是尊重公眾的知情權,尊重記者的工作就是遵循公共管理的規律。 3.寬容輿論。寬容輿論,就是要支持輿論監督,容許媒體對政府工作的不足、缺漏進行批評。當媒體和政府的看法一致時,善待媒體並不難。當媒體發布了一些與政府部門的想法、看法不盡相同的新聞信息時,當媒體承擔監督職能對政府的工作失誤予以曝光時,特別是批評報道與事實不盡相同時,政府官員是否還能換位思考,遵循新聞的規律?是否還能尊重新聞媒體的報道權利?是否還能肯定他們的成績,諒解他們的過失?這對各級政府、每個領導幹部都是一種考驗。要以理解的心態來面對那些進行輿論監督時有差錯的記者,要以寬厚的心態來面對那些有過報道失誤的媒體。因為工作的差錯是難免的,輿論監督度的把握是有難度的。每個政府官員都必須有這樣的雅量。
『玖』 記者采訪官員 對話
記者:總書記你好。你能和大家談談明年我國對醫療改革的情況嗎?是否要推行全民養老?
總書記:為保證全民醫保,中共中央、國務院公布了對全民基本醫療保障的方案。全民醫保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緩解了市民「看病貴問題。國將逐步建立覆蓋全民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首次實現醫保的全覆蓋。國家還將把關閉、破產企業和困難企業職工、大學生、非公經濟組織從業人員和靈活就業人員納入城鎮職工或居民醫保范圍。2009年全面推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重視解決老人、殘疾人和兒童的基本醫療保險問題。2010年完成了從制度設計到實際操作的全部過程,進入『深水區』。國家對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重新進行框架設計,醫保制度將覆蓋全國13億人口,真正實現全民醫保。
全民就是包括全共和國的所有公民,上至國家元首,下到監獄囚犯,每個公民都必須強制參加。要保證全民,單強制還不行,必須有財政幫助沒有努力交保險費的人,因為我國地區發展不平衡,這個費用必須由中央財政出,屬於福利開支。 必須做實每個公民的養老帳戶;自己領自己的養老金。
記者:謝謝總書記在百忙中接受我們的采訪。
『拾』 【兩會冷知識】兩會記者如何打好采訪戰
在這場春天的盛事中,全媒體發展勢不可擋!身著沖鋒衣、腳踏運動鞋,左手穩定器、右手麥克風、腰別WI-FI盒,脖掛照相機、背上上網本……這是兩會上,人民網全媒體記者的標准采訪姿勢。
帶著對工作激情澎湃的記著團隊,讓我們看得熱淚盈眶。他們的敬業和執著,襯托著兩會的庄嚴和權威。雖然他們不是兩會的代表,但承擔著「喉舌」使命。他們用自己的心血,化作筆桿子裡面的精華,將兩會內容全面宣傳,積極參與到了這場盛大的會議中來。
兩會沒有「老記者」,靠得是做足功課、現場應變、咬牙堅持。正因為這樣扎實的准備,一邊迅速接上電腦回傳後方,一邊整理文字出稿。然後就是我們看到的熱乎乎的新聞稿,不由得讓我們對他們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