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關 紐西蘭的簽證問題(配偶工作簽證)
當今社會留學及出國工作趨勢越來越大眾化,這些群體中不乏有配偶,一邊是想要更好的提升自己,一邊是面對家庭的責任,該如何權衡好兩者是令這類群體非常苦惱的問題。然而,紐西蘭在這個問題上給了他們更多的選擇空間,它開放式的配偶工作簽證政策讓他們能「學習家庭兩不誤」。
基本政策
紐西蘭移民局對配偶的定義是「兩人同居12個月以上或者兩人為夫妻關系,都可被認定為配偶關系,包括同性配偶」。此類別簽證常見的有3種:
1. 配偶一方持紐西蘭護照或永久居民,可擔保配偶申請1-2年的開放式工簽,是不受僱主、工作地點和時間的限制。
2. 配偶一方持有紐西蘭工作簽證,可以擔保配偶申請同期限的開放式工簽。
3. 配偶一方就讀碩士以上課程或者長期短缺課程並持有相應的學生簽證,另一方可以申請與配偶學生簽證同期限的開放式工簽。
三種常見配偶工作簽證要求
第一類:申請人的配偶是紐西蘭公民或永久居民,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1.申請人的配偶必須保證在申請人預計抵達紐西蘭之日起的12個月之內符合擔保人的資格。這里需要強調一下,擔保人在過去5年內,不允許在配偶類別下成功擔保過另外一個人或被另外一人擔保。在配偶類別下也不能擔保超過兩個人;
2.滿足「配偶類訪問簽證」要求的無刑事犯罪公證書;
3.證明申請人要申請的在紐西蘭停留的時間也是申請人的紐西蘭配偶想在紐西蘭停留的時間。
注意:
a.對於配偶關系一年以上的申請者,紐西蘭移民局會簽發最多兩年的工作簽證;
b.對於配偶關系一年一下的申請者,紐西蘭移民局會簽發最多一年的工作簽證,當申請人抵達紐西蘭以後,移民局會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最多簽發自申請者到達紐西蘭之日起兩年的工作簽證。
第二類:申請人的配偶持有紐西蘭工作簽證
1.如果申請人的配偶持有6個月以上的紐西蘭工作簽證, 移民局可以給申請人簽發與申請人配偶工作簽證時間相同的配偶類工作簽證。
2.申請人的配偶除了要滿足與配偶是紐西蘭公民或居民相同條件外,還需注意,如果其工簽是以下情況中的一種或者幾種,申請人不能申請配偶類工作簽證:
a.配偶持有的是移民局在沒有核實完畢其申請的難民身份之前簽發的一種特殊工作簽證;
b.配偶持有假期工作簽證;
c.配偶持有太平洋島國配額工簽;
d.偶持有外國漁船船員工簽。
第三類:申請人的配偶持有紐西蘭學生簽證
申請人配偶的學生簽證必須至少滿足一下兩個條件其中一個:
1.所學學歷必須在紐西蘭移民局長期短缺列表上,比如會計、教師、獸醫、建築師、工程造價師等;
OR
2.就讀碩士以上學歷
必要條件
不管以上任何種類的配偶工作簽證, 以下兩個條件是必須的:
1. 滿足紐西蘭移民局對於申請人健康和人品的要求(體檢報告和無犯罪記錄證明);
2. 申請人必須證明與其在紐西蘭的配偶在一起生活並且關系真實、穩定的材料。如:結婚證,共同財產或共享的銀行賬戶,共同的收入,所有合影,以及所有通信及電話賬單等等。請注意提供證據證明的真實穩定性是申請人的義務。
⑵ 在紐西蘭怎麼辦理學生簽證和陪讀簽證
國外的留學陪讀簽證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夫妻陪讀簽證,這類陪讀簽證存在於大部分留學國家,申請資格主要是正式配偶,而男女朋友或未婚夫、妻則不被承認。另一種是父母陪讀簽證,這類簽證只存在於部分國家,像澳大利亞、新加坡等。紐西蘭:可以申請探親 紐西蘭沒有陪讀簽證,按照紐西蘭移民局的規定,紐西蘭留學生的配偶(含17歲以下子女)可以申請到紐西蘭探親。如果留學生課程在一年之內的,其配偶只能作為一般旅行者申請;如果留學時間超過一年,其配偶赴紐西蘭需取得訪問簽證,申請這種簽證需提供經濟擔保書、體檢報告、兩人的保證書、結婚證書以及留學生支持其配偶赴紐西蘭所寫的信件等。 此外,也有消息表示紐西蘭將禁止10歲或以下的外國學生到紐西蘭,除非有家長或法定監護人一起同住。你也沒說明你的具體情況,我只能提供你這么多信息了
⑶ 紐西蘭留學生可享受哪些福利
1)、 免費公立醫療(包括醫葯費、檢查費、住院費、聘請中文翻譯費等所有費用由國家負責),到家庭
醫生
看普通病症收門診費,但六歲以下兒童無論公立還是私立醫療由國家負責,所有費用(包括葯費全免)。貧困者看家庭醫生減收門診費,每樣葯最多隻收3元,多餘費用由國家負責。16歲以下孩子免費牙醫治療。
2)、 生育免費,從懷孕到生產的所有費用由國家負責,政府鼓勵生育,除一次性獎勵一筆金錢外,每生一個孩子由政府每周補貼養育費直至18歲。18周歲以上的孩子可以獨立生活,享受青年人津貼。
3)、 免費中、小學教育,國立大學只需交象徵性的低學費,定居兩年後可以享受學生津貼,其金額需根據學生家庭人數,住房費用等補貼,足夠全家生活開銷。
4)、 定居兩年享受失業救濟金等紐西蘭公民享受的所有福利。
5)、 定居10年滿65歲以上可以享受政府養老金。
⑷ 訪問學者的邀請函,是寫visiting scholar還是academy visitor
你好,厚譜 教 育(訪問學者申請領跑者)資深顧問為你解答。
第一、先登錄移民局網站、簽證中心網站,查看一下申請紐西蘭訪問學者的相關政策,做到知己知彼,在了解一下申請簽證的一些資料,做好准備。
第二、申請邀請函,出國做訪問學者,必須先申請邀請函,紐西蘭也不例外,如果拿到的邀請函上寫明了Visiting Scholar,那麼一定要申請work visa(特殊工作簽證),填寫INZ1015這個表格,在What type of work visa are you applying for?中選擇Specific Purpose or Event,INZ1016是1015表格填寫的指南,還要填寫INZ1027表,這是中國人要填的補充表。表格在移民局網站下載。
第三、資料准備,每一個國家的申請簽證資料都不盡相同,但是主要資料還是差不多的。
以上回答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出國陪讀條件
一、美國——配偶可陪讀 但不得找工作
赴美讀書的留學生申請的簽證叫F1簽證,而他們的配偶申請的陪讀則為F2簽證。在所有非移民簽證的申請中,F2是通過率較高的一種,因為美國文化非常注重夫妻團聚。
申請美國陪讀簽證原則上只需要一個條件,即其配偶在美國作全職學生或訪問學者。申請者本人不需要參加任何英語能力或專業測試,只要其配偶能夠出具他/她在美國合法學習的證明,就可以申請陪讀簽證了。但是有一點需注意,美國法律規定,F2簽證不能在美合法工作或者讀書。所以若申請人想繼續學業或發展事業,到了美國以後也可以申請學校或者尋找工作,並將F2簽證轉換為學生簽證、工作簽證或者移民簽證。
申請相關材料:學生F1留學簽證相關材料,申請人與其配偶和/或子女的關系證明(例如結婚證和出生證明),本人護照,邀請函等。
二、加拿大——條條大路通加國
每年都有不少中國學生前往加拿大留學。留學生配偶要想去加拿大長期陪讀方式很多,主要有三條途徑可任選擇:
途徑一 申請留學簽證時,配偶攜簽多次訪問簽證
從移民法上講,加拿大允許留學生配偶申請訪問簽證隨同留學生去加拿大生活。入境時,跟海關官員說清楚陪讀意圖,他們可以給配偶簽發一個允許長期停留的VISIT
RECORD。而且,可以多次往返。只是,配偶所持的訪問簽證不能在加拿大合法工作。
途徑二 申請探親簽證,後轉換成OWP
這是目前留學生配偶廣為使用的一種方法。只要留學生本人在加拿大學院或大學就讀大專以上學歷且有效的學習許可(STUDY
PERMIT),配偶拿到探親簽證進入加拿大後轉成OWP(OPEN WORK
PERMIT)的成功率非常高。不過,這種方式有局限性:1)留學生配偶往往比較年輕,在工作、資產、存款、出境記錄等方面具有弱點;2)配偶一旦離境,再返回加拿大時需要重新申請簽證。
途徑三 直接攜簽OWP,或者國內申請OWP
這是指申請留學簽證時,配偶直接攜簽OWP,或者在留學生身在加國的情況下,配偶直接在國內申請OWP。採用這種方式的人數不多,但已經有一些成功案例。其優勢在於,配偶得到的是與留學生學習許可有效期相同的工作簽證和工作許可,可以在加拿大工作,往返加國時也不需要重新申請簽證。不過國內直接申請OWP的成功率沒有加拿大境內轉換OWP的成功率高。
三、英國——陪讀得有錢
英國陪讀必須有錢。如果配偶中的一方已經來到英國,需要另一方寄的資料有:銀行賬單、他/她對你的邀請函、在英國的住宿證明、電話賬單、他/她的簽證復印件。你應該准備的有:結婚證、單位準假證明、存單(如果他/她的銀行賬單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兩人的生活費的話)。
四、澳大利亞——可以合法工作的陪讀簽證
澳洲配偶陪讀簽證隸屬於學生簽證,澳大利亞學生簽證是573,那陪讀者申請的簽證類型也是573類簽證。在澳洲陪讀,陪讀者可以合法打工(每周不高於20小時);如果學生持有573(授課類碩士),或574(博士類)簽證,陪讀者的打工時間是無限的。另外,陪讀者可以讀書,但這個讀書的時間不能超過3個月,如果陪讀者申請的課程超過3個月,就必須重新申請自己的學生簽證,這個簽證在澳洲境內就可以辦理。
辦理澳洲配偶陪讀簽證需要具備的條件:
1、申請人必須要與其配偶有夫妻的關系,或者一年以上的同居關系證明;
2、當學生簽證的時間長於1年,才可以帶陪讀;
3、學生申請自己的簽證,無論電簽還是普簽,必須在家庭成員表上填陪讀者的名字。
五、紐西蘭——有條件的陪讀簽證
紐西蘭是個人口總量不多的移民國家,目前向大陸提供了相當優厚的移民政策,因此在陪讀上要求不高,只是申請陪讀工作簽證需要一定條件。
紐西蘭移民局規定:就讀紐西蘭研究型碩士或博士課程的學生可以自由工作而不受時間限制,且其配偶可獲取工作簽證(同往的18歲以下的孩子可免費就讀紐西蘭公立中小學)。
對於配偶陪同,有下列條件:
1、學生就讀長期絕對短缺課程,且該課程是本科以上;
2、學生就讀的課程是研究生以上的;
六、日本——只有夫妻關系的陪讀
日本留學有夫妻陪讀政策,而且陪讀在日本可以工作,但注意,同居關系是不能申請的。
關於陪讀的申請條件基本有以下幾點:首先,留學生至少在日本生活半年以上,通常要求一年以上;其次,要求是修士以上的留學生,博士是最容易獲批,本科生較難;再次,留學生本人要有200萬日元左右的銀行存款,每年200萬日元以上的固定收入證明(一般是指獎學金和學校提供的助學金、研究助成金等);最後,需要經濟擔保人。
⑹ 從上世紀40年代到現在人們吃的飯的變化
你說的是哪國!?
說說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
專家簡介:
趙霖,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微量元素研究室主任,兼任營養科副主任。擔任中華中醫葯學會微量元素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老年保健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團體委員或常務理事。2001年被香港特區保健協會聘為醫學顧問。2002年被聘為國家農業部「綠色食品專家庫」專家成員。曾獲「軍隊科技進步獎」二、三等獎共5項。先後在國內外專業雜志發表論文80篇,科普文章30餘篇,參加8本書籍的撰寫和翻譯,其中《中國人怎麼吃》一書於2001年獲「第四屆全國優秀科普作品」二等獎。
「物無美惡,過則為災」,傻吃的危害
一 「常常登高座,漸漸入祠堂」
1993年在全國政治協商會議上,中國民主建國會的憂國憂民之士呼籲現行宴會必須改革 並針對時弊鄭重提案,要求革除豪宴盛飲、浪費社會財富、公款大吃大喝的腐敗陋習。
其實古人早就反對筵席奢糜的做法。明代書法家周履清為烹飪書《易牙遺意》寫序批評說:「今天下奢糜,日常往來即使節儉人家也弄四五十樣餚饈,席上堆滿大小方圓的餐具。」,這種針砭時弊之說,即使今天來看也是難能可貴的
從現代營養學的觀點,「盡備珍饈」的筵席之舉也違反了葷素配搭、粗細兼食、酸鹼平衡的健康膳食方式。如沉湎於觥籌交錯之中,勢必招致病魔纏身。暴飲暴食、進食過飽,可導致急性胃腸炎、急性胰腺炎、膽囊炎等疾病發生。每當逢年過節,醫院此類病人陡增便是明證。中華民族歷來有勤儉節約的美德,「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從孩提時代就朗朗在口的不朽詩句。另—方面又有熱情好客的傳統:「持家不可不儉,待客不可不豐」。作為個人、家庭接待,量入為出,各有其「斗」,自然不會奢侈浪費。但是當前公款吃喝盛行,今日的某些吃請早已超越了吃菜、美食的階段,甚至到了吃排場、吃面子都不足以描述的地步,其浪費之巨大,令人難以置信。不僅國人,連外賓也對此提出尖銳的批評 這種大吃大喝的危害絕不僅僅是浪費,它對於我們國家、民族是一種可怕的腐蝕劑。而慣於此道的某些人,有句民諺送給他們是再合適不過的,叫做「常常登高座,漸漸入祠堂」,它形象地描繪了無節制地吃喝對健康的危害。
二 不吃粗糧,飯白了臉卻黃了
已知食物在加工過程中伴有維生素的損失,例如穀物在精製過程中B族維生素損失較多;現在又注意到一些必需微量元素的丟失也十分可觀。將小麥精製成上等麵粉後,僅保留了原來小麥中20%的鎂、13%的鉻、12%的錳、50%的鈷、37%的鉬和21%~31%的鋅。我國民間傳統食品紅糖中含鉻及多種微量元素;精製白糖中不僅微量元素含量極低,還可刺激尿中鉻的排泄,微量元素鉻長期攝人不足可能影響糖尿病與冠心病的發病率。因此「食不厭精」的觀點是片面的。
飲食清淡、熱量平衡是長壽的關鍵。改革開放以來,膳食結構的變化突出表現在三餐中的主食。不少城市居民不是精製大米不吃,非富強粉饅頭不買,飯白了、臉卻黃了。有趣是,正當我們主食由粗變精之際,發達國家卻大踏步走上回頭路———由細糧向粗糧的復歸。德國全麥麵包銷路大暢;在日本,烤紅薯的香氣重又飄散在城市街頭;紐西蘭「主食吃雜一些,配以豌豆、蠶豆等」已成為政府的號召;美國則把粗糧和蔬菜列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國際營養學界提出「飲食清淡、熱量平衡是長壽的關鍵」,與我國「粗茶淡飯保平安」的傳統膳食原則有異曲同工之妙。發達國家在飲食習慣和觀念上的逆向變化已明白無誤地提醒我們:需要認真思考和審慎對待熱度日高的飲食「西化」誤區了
西方發達國家之所以轉而強調主食吃粗,是從歷史的經驗教訓中認識到,主食過於精細、單一,造成營養失衡是影響民眾體質的重要原因。西方是在有了足夠蛋白質供應的條件下才由粗向精過渡,而我們卻在蛋白質攝入還不足時就將穀物中的許多營養素棄之不用,豈不更顯失策 西方發達國家主食選擇上的反復告訴我們,不能沿著錯誤的道路盲目走下去,與其撞上「南牆」再「回頭」,不如盡早改弦易轍。
三 嗜甜食無度,「徒取其適口」而「陰受其害」
西歐和美國每人每天食用蔗糖約100克左右,所以人們很關注食糖對健康的影響。1995—1996年度中國食糖消費量達820萬噸,平均人均年消費食糖6.7千克,亞洲為11千克,發達國家人均年消費蔗糖超過35千克。蔗糖的安全性雖被公認,但過量肯定有損健康,並會導致肥胖和慢性病。一般來說,糖的攝入量以不超過總熱量的10%為宜,應控制在每日60克以下。眾所周知,胰島素可以誘使細胞中具有催化作用的輔酶合成,糖吃多了,剩餘的葡萄糖正是藉助胰島素的作用,在細胞內轉化為脂肪酸、進而合成脂肪,由於脂肪組織分布在皮下及各個臟器內外,最終難逃肥胖病的羈絆。
甜食和飲料中含糖較多,吃多了必然影響正餐。人生性愛吃甜食,高糖飲食易使蛋白質糖化變質,造成神經損傷、削弱智力,加速大腦老化。習慣高糖飲食的孩子智力測驗成績差,情緒不穩定。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對居住在工業區公立學校中5 15歲的兒童調查發現,飲食中蔗糖的比例與學習成績和智商負相關,營養素含量低、蔗糖高的膳食對學生學習狀況有明顯的不良作用。此外,刑事犯罪學家對青少年犯人歷時2年精製食糖攝入量的觀察表明,攝入食糖量低的罪犯其反社會行為發生率下降48%,攻擊性行為發生率下降82%。所以正如明代偉大醫葯學家李時珍所說,過量食用甜食,其結果必然是「徒取其適口」而「陰受其害」。
(四)兒童「果汁飲料綜合征」
當前,隨著市場上飲料的不斷更新,年輕的父母曾有過無數次的嘗試。在他們看來,只要能換來孩子甜蜜歡樂的笑臉,誰也不會計較價格的高低。然而這種「汁」、那種「液」真像宣傳的那麼「神奇」嗎?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醫生在一群兒童中發現了「果汁飲料綜合征」。這些兒童大的7歲,小的只有2歲,他們每天從充氣飲料和果汁中攝取的熱量達到總熱量的1/3。孩子們食慾不振、好動、情緒不穩定,時常腹瀉,吃飯時吵鬧,這些症狀與大量濫用果汁、飲料有關。有資料表明,偏愛飲用碳酸飲料的兒童有60%因缺鈣影響正常發育,特別是可樂型飲料中磷含量過高,過量飲用導致體內鈣、磷比例失調,造成發育遲緩。
飲料中大都含有糖,營養學術語說其含有「虛卡路里」,即毫無營養的熱量。過量飲用會擾亂消化系統,以致影響正常進食,造成營養不良。高血糖與退化性大腦疾病密切相關,血液中的葡萄糖可與蛋白質反應,產生異常的「糖交聯蛋白質」,這些蛋白質會擾亂細胞的功能。喝飲料多的孩子們幾乎每餐都要使性子,但早餐除外,這是因為一夜沒有喝飲料的緣故。英國研究人員對100名兒童的調查發現,70%的學齡前兒童和50%在幼兒園就讀的孩子一直以飲料代水,而約90%的父母對孩子喝飲料的習慣並不在意,他們忽略了飲料中含有色素、甜味劑、防腐劑等許多化學合成物質,所以過量飲用對兒童健康的危害很大。
美國科學家指出,一瓶340克的可樂含咖啡因50—80毫克。眾所周知,咖啡因是興奮中樞神經的葯物,具有成癮性。成人因對咖啡因的排泄作用強,所以適量飲用不致造成中毒。但如一次口服咖啡因的劑量達1克以上,就會導致中樞神經興奮,躁動不安、呼吸加快、肌肉震顫、心動過速、失眠和耳鳴。由於咖啡因對胃粘膜有刺激作用,所以會出現惡心、嘔吐,此外還會伴有眩暈、心悸、心前區疼痛等症狀。嬰幼兒對咖啡因尤為敏感,因此非常容易成癮。作者在德國做訪問學者工作、生活期間,多次發現德國的家長特別注意禁止兒童喝可樂,原因即在於此。
懷孕和授乳期的婦女,更應慎用含咖啡因的飲料,因為咖啡因能迅速通過胎盤作用於胎兒。如過量飲用,體內的胎兒就會直接受到咖啡因的不良影響;咖啡因還可隨乳汁分泌,產後正在授乳的母親過量飲用,當然也會間接傷害嬰幼兒。水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素,組織平均含水約65%,由於水的溶解力非常強,各種化學反應無一不在水中進行,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也必須溶於水才能被機體吸收,體內各種代謝廢物也必須隨水才能排出體外,水還參與體溫的調節。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天需水量約2500毫升左右,主要來自飲水、食物中的水及體內代謝產生的水。就在各種飲料競相擁入千家萬戶,灌進萬千嬰幼兒腹中時,一些專家正以極大的興趣潛心於溫開水活性的研究。由於溫開水能提高臟器中乳酸脫氧酶的活性,能迅速降低累積在肌肉中的「疲勞素」———乳酸,從而消除疲勞,煥發精神。所以,要向年輕的父母們大聲疾呼:兒童飲料首選白開水。
五 「口重」誘發高血壓
在德國法蘭克福市舉行的醫學會議上,食鹽被指控為「秘密殺手」,在工業發達國家,被食鹽送進墳墓的人比有害化學物質造成的還多。高血壓以及由它引起的心肌梗死、動脈粥樣硬化、腦中風等疾病是同「口重」造成吃鹽過多是有聯系的。因此,改變「口重」的飲食習慣,是控制高血壓病的重要措施。
1977年,美國參議院營養特別委員會,發表了旨在預防與飲食明顯相關疾病的膳食改善指標,要求每日攝取食鹽5克左右;同年,聯邦德國規定成人食鹽需求量為每日5—8克。阿拉斯加的愛斯基摩人一天僅吃4克食鹽,他們高血壓患病率僅4%;美國人每天進食10克食鹽,高血壓發病率約10%;日本的吃鹽量遠超過上述地區,高血壓患病率遙遙領先,北海道的農民,一天平均攝入27克食鹽,高血壓發病率接近40%。
2002年9月公布的2000—2001年中國心血管健康中心合作研究調查結果顯示:我國35—74歲的人群中,高血壓患病率已達27.2%,僅此年齡段的高血壓患者就約1.3億人20世紀80年代全國高血壓抽樣普查結果顯示,高血壓患者每天以1萬人的數值增加。與「南甜、北咸」的飲食習慣相對應,高血壓患病率在全國由北方至南方、呈明顯下降趨勢,在大城市中北京>天津>上海>廣州,北京市高血壓患病率為廣州市的4.4倍。原中國預防醫學院營養衛生研究所的調查資料表明,我國居民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平均為13.5克。這與世界衛生組織在關於預防高血壓、冠心病的建議中提出的每人每天攝入5克以下食鹽的標准相比,顯然太高了。以食鹽攝入量最高的山東 平均 17.3克 和最低的廣西 平均7.5克 相比較,兩地農民的高血壓患病率相差近一倍,分別為15.3%和8.2%。我國科研工作者為驗證鹽與高血壓的關系,對50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進行限制食鹽的臨床觀察,結果表明,每天食鹽量限制在4克時,有10名患者舒張壓下降10毫米汞柱以下,每天限制食鹽攝入量為2克時,有1/3以上患者血壓顯著下降。所以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來說,限制食鹽確實是簡便、有效的防治措施。
對食鹽的味覺感受是由習慣養成的,「口重」的飲食習慣是可以改變的。食鹽攝入量如能減少到每人每天5—6克,我國的高血壓及心血管疾病就可明顯減少。所以調味要棄咸求淡,尤其應讓兒童從小養成「口輕」的習慣,這對保證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六 油炸食物危害健康
炸雞翅、炸雞腿、油條、油餅、油炸花生、煎雞蛋等油炸食品口感好,許多人愛吃、對孩子特別有誘惑力。當然,偶爾吃點無妨,但長期大量食用則對健康有害、尤其是禍及兒童。油炸食物熱量很高,因為油脂的共同特點是含熱量高,100克植物油的熱量高達869千卡,16粒油炸花生米就含有45千卡的熱量。我們在臨床上見到許多小胖子,他們的共同嗜好是吃炸雞翅、炸雞腿,個別孩子竟然一頓飯就可以吃掉十幾只炸雞翅。
長期大量食用油炸食物可能發生以下3點危害:
1 油炸食物 油條、油餅等 在製作過程中需要加入含鋁的膨化劑,研究發現鋁元素在腦細胞中的沉積與老年痴呆症有關;
2 食物經高溫煎炸處理,可產生有致癌作用的多環芳烴,現在又發現會產生大量丙烯醯胺;
3 油炸食物所用的食油往往反復使用,導致脂質過氧化物的產生和積累,這些過氧化脂質可促使腦細胞早衰。
七 筵席「美食」的誤區
中國飲食文化對「美食」的要求是———色、香、味、質、器俱佳,給人以多種感官上的享受。但更重要的是,重視營養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美食」。一些報紙刊物對「美食」的認識存在誤區,認為廳樓百宴,名廚大菜才是「食文化」,現時宴會已成為大吃大喝的代名詞。宴會觀念的扭曲,暴露出我國的筵席方式、習俗、飲食結構方面存在一系列誤區。幾年前一場著名的國際烹飪比賽中,我國選手名落孫山,原因在於名廚大多隻在「刀上」、「案上」、「炒上」下功夫,在風味上有造詣,但缺乏營養學方面的知識,不了解所烹調菜餚的營養成分,以及如何合理安排食譜。許多單位平時飲食清淡,節假日會餐時雞鴨魚肉堆滿桌,暴飲暴食,損害健康。均衡飲食的習慣是需要平時注意養成的,為了防止「一頓吃傷,十頓喝湯」的現象發生,即使會餐也應搭配合理,上菜冷、熱、酸、鹼平衡。
還有兩種錯誤的飲食觀點值得注意:一種是所謂你想吃什麼,就需要什麼營養,所以順其自然,毫無顧忌、隨心所欲地猛吃;其二是盲目追隨廣告等宣傳媒介,看到報紙、雜志上介紹吃什麼好,就專吃什麼,聽說吃什麼不好,就絕對禁食什麼,人為地造成偏食。商業廣告宣傳的都是精製的食品,它包裝精美、運輸貯藏方便,但營養卻很不平衡,然而廣告卻稱它營養豐富。
有人認為「在經濟不很發達,人民生活水平比較低的情況下,難以考慮營養」,這種以為富裕了才能講營養的觀點同樣是錯誤的。日本在二戰結束後的第二年,在經濟最困難的時候,不失時機地頒布了《營養法》,在最為貧窮的時代加強了營養工作,有效地保證了國民體質,渡過了經濟上的難關。因為發展經濟的最終目標是國家富強、民族興旺 講營養就是要在吃飯上講究科學,引導群眾科學、合理地安排飲食,並不斷根據國情調整和優化食物結構,最終才能達到提高中華民族健康素質的目的。
八 「有諸內者、必形於外」,美容絕非表面處理
形體美意味著機體的健康。古人雲:「美在其中而暢於四肢」,即機體內部的健康是形體美的基礎,形體美是內體美的外部表象。中醫認為中年以前要重補益,注重益氣養陰,有了健康的內臟才能有健美的形體。中年以後要注意幫助機體清除多餘的積垢,包括利濕、豁痰、化瘀等。總之女性健美要以養陰為主,女性陰氣茂盛,外表方能華美雍容。
許多美容書籍中無一例外地會開列諸多「美容食品」,「蔬菜和水果是美容食品」的說法有一定道理。美容從根本上講是要獲得良好的健康狀態,把健康的美從面部反映出來。因為皮膚是健康的窗口,中醫的診斷方法「望、聞、問、切」的第一步「望」就是看人的精神和面容,皮膚的顏色、光澤、質地,眼睛的神采,口唇的色彩等。人體的內臟與面部的不同位置有密切聯系,所以從面部的變化可以了解內臟的情況:如額頭皺紋增加,反映肝臟負擔過重;眼圈發黑,說明睡眠不足、腎臟負擔過重;臉頰顏色灰暗,表明機體缺氧,肺功能不佳;鼻子發紅,顯示心臟負擔重。健康良好、精力充沛的人面色潤澤,顧盼有神;病入膏肓的人怎樣化妝也不會光彩照人。缺乏維生素B的人,面部易發生脂溢性皮炎;缺乏維生素A的人皮膚乾燥、脫屑;缺乏維生素E的人易發生褐斑、皮膚缺乏彈性;缺乏維生素C的人皮膚黯淡;缺鐵的人皮膚蒼白、無光澤;缺鋅的人皮膚易破損起皮。如果能及時調整、補充機體的營養,自然會產生美容效果。
平衡膳食是保持健康的第一步。現代飲食容易缺乏蔬菜,補充蔬菜水果往往可以促進膳食平衡,從而改善皮膚的健康。西方蔬菜大多生吃,但生吃蔬菜攝入量受到限制。作者在國外遇到這樣一件事:一位女性為了美容,每天午、晚餐都吃蔬菜沙拉,卻不見效果,於是去找營養學家咨詢。專家看後微笑著吩咐將這盤蔬菜沙拉煮一下再端上來,卻只見盤中只有很少一點熟菜。營養學家對疑惑的女士說:「新鮮蔬菜體積大,生蔬菜沙拉看起來很多,實際上比熟菜量要少許多」。多吃蔬菜水果絕不是說就可以不吃或少吃主食、也不吃豆類、魚、肉、雞蛋和牛奶。食物不存在絕對的「好」與「不好」,關鍵是要搭配得當,才能符合身體的需要。黃瓜、胡蘿卜、番茄、冬瓜、西瓜、草莓、檸檬等都對美容有益,有些姑娘聽說「檸檬能美容」,便猛吃檸檬,拒絕其他飯菜,結果蛋白質、熱能嚴重缺乏,營養不良、面黃肌瘦,虛弱不堪。要知道,完全素食的婦女,由於拒絕動物蛋白,體內缺少維生素B12、脂肪和膽固醇,會造成不孕症。蔬菜水果之所以有美容效果,其根本原因是食用後促進了膳食平衡的實現,機體的酸鹼平衡改善了,代謝順暢,從而容光煥發。這是蔬菜水果和其他食物配合的結果,大量、單一地吃某一種所謂「美容」水果或蔬菜,是不會獲得理想的效果的。
九 每天吃多少肉才合適
《呂氏春秋》一文中指出:「肥肉厚酒,……命之曰爛腸之食」。就是說進食動物性食物過多,膏粱厚味,肥甘酒酷,往往釀成濕熱,蘊結脾胃,造成腸胃受納、運化失職,升降失常,胃脘痞悶。美國洛馬·琳達大學醫學院在「第七日創新計劃」中,對272名美國居民進行的研究發現:愛吃肉的人比素食者早老性痴呆的發病率要高一倍,顯示長期過量肉食對大腦健康不利。
1.牙齒結構與人類食肉量有關
由於經濟發展的水平所限,相當長一段時期,我國百姓膳食中動物蛋白和脂肪攝取量偏低;於是在一些人眼中,似乎高蛋白、高脂肪的飲食就是生活水平高,以肉食為主的「洋快餐」備受推崇。一次作者接待某兒童電視節目的編導采訪,她說:由於「洋快餐」的錯誤導向,孩子們都成了「肉食動物」,不僅不吃蔬菜、主食也吃得很少,家長對此都非常擔心。那麼孩子吃多少肉才合適呢 答案來自人類的牙齒結構。因為人類消化系統在各個方面都與肉食動物截然不同,同人最相像的是有雜食習性的動物。古生物學家在判斷動物攝食種類時,首先分析牙齒結構。人有32顆牙齒,其中臼齒20顆,用於磨碎穀物、豆類和其他種子類食物;切齒8顆,用於咬食膳食纖維豐富的果蔬;惟獨4顆犬齒是為了撕咬肉類所用。按照不同牙齒的比例,臼齒 切齒 犬齒:5 2 1。依此推算,人類正常食物結構中植物與動物性食物的比例應為7 1。正是這個神秘的比例凸顯了人類合理的膳食結構,這無疑是在數百萬年進化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動物性食物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也是維生素B12、維生素B6、維生素B1、生物素和泛酸的來源。適量肉食有利腦發育,因為脂肪類物質對被列為腦的「第一需要」,蛋白質則列為「第二需要」。上述的這些健腦物質在魚肉中高達30%—70%,豬、牛、羊等畜肉中含10%—20%,因此,葷素搭配的食譜才能符合健康的需要。魚、蝦、肉、禽、蛋類在飲食中所佔的比例應當顯著低於西方膳食結構。畜、禽、肉類每日攝取量為50—100克 1—2兩 ,英國營養學家則主張每日肉食以85克為宜。每餐進食時千萬別忘了,一定要搭配有足量的蔬菜。
2.「高肉食」危及民族生存
1994年8月23日,美國一家報紙刊出了題為「中國的人口爆炸將導致世界食品短缺」的文章,其中寫道:「中國的高速工業化導致食品產量和需求迅速增加,現在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生肉消費國。中國人口每年增長1400萬,但耕地面積卻不斷縮小,到2030年估計人口將達到16億 如果食品消費維持當前的水平,到那時就需進口3.05億噸穀物。由於每年失去85萬公頃耕地,加之水源短缺和污染、土壤侵蝕與溫室效應的影響,到2030年將會引發嚴重的食品危機」。
預計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15.2億,食物消費量接近日本現在的膳食構成水平,即人均年消費糧食175千克,蔬菜、瓜類120千克,水果45千克,乾果2.5千克,食糖10千克,植物油9千克,動物油3千克,肉類40千克,蛋類15千克,奶類30千克,魚產品15千克。中國現有人均農業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在21世紀人口過多與農業自然資源嚴重短缺的矛盾將更為尖銳,我國農業將面臨空前未有的嚴峻困難和挑戰。預計2030年,中國糧食需求總量接近7億噸,而世界糧食市場的出口資源僅為2.1—2.3億噸,因此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賴斯特·布朗在他寫的《誰來養活中國人》一書中,得出了「中國無法養活中國人」的結論,所以「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人 」成為西方喧囂一時的話題。
本世紀中國居民肉類消費持續增加,而生產1斤雞肉和豬肉需要分別投人約3—7斤糧食,這種耗糧型的肉食生產無疑將給我國帶來難以承受的巨大壓力。眾所周知,我國人均土地資源、水資源和能源都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995美國能源消費按石油換算達每人每年7905公斤,而中國僅為707公斤。如果我國人均消費達到美國的水平,那麼就幾乎需要整個地球的資源。面對人口眾多、耕地日減,不可能有更多的糧食轉化為肉類食品的嚴峻局面,中國人的消費慾望不能太高,在吃的方面絕不能盲目西化、仿效歐美「高肉食」、營養嚴重過剩、不健康的膳食方案。中國人民必須振奮民族精神,堅持中華民族的傳統飲食習慣和膳食結構;保持艱苦奮斗和節儉勤勞的優秀傳統,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的古訓,世代相傳。
十 「沙發土豆文化」威脅人類健康
1997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 WHO 發布的報告指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沙發土豆文化正在威脅人類健康」。意指坐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吃飯,邊看電視邊吃炸薯條等零食的不良生活方式危害人類健康。
醫學研究發現,邊吃飯邊看電視,容易攝取過多的「垃圾食物」,從而缺乏足夠的蔬菜和水果,導致的不是肥胖,就是營養不良。兒童邊看電視邊吃的零食,常常是炸薯條、點心、糖果、汽水等營養不均衡的食物。電視中絕不會出現蔬菜、水果的廣告,孩子們看到的都是快餐食品,正是電視推銷的速食文化,剝奪了兒童的健康;正是「沙發土豆文化」,使美國家庭中看電視多的兒童比較少看電視的孩子從肉類攝取的熱量超出6%,從零食中攝取的熱量超出5%以上,從飲料中攝取的咖啡因竟高出一倍。電視對兒童飲食習慣和活動量造成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邊看電視邊吃飯人們不會注意到究竟吃下了什麼食物,甚至不知道早就吃飽了。調查發現,在電視機前吃晚餐的4至6年級的小學生中有50%體重超重。所以要向家長們大聲疾呼:用正餐時一定要關掉電視,同孩子一起在餐桌旁進食,把注意力集中在用餐上,建立起健康的家庭飲食習慣。世界各國有識之士都認識到「沙發土豆文化」的危害,英國《泰晤士報》2002年2月2日以「普京要在俄羅斯消滅懶散的人」為題,報道了普京總統在俄羅斯發起的全民健身運動,弘揚健康的生活方式,他提出「把懶惰的人從沙發上趕到體育館去!」,普京同時批評俄羅斯人花在煙酒上的錢比用於運動的多。現在俄羅斯約70%的男性吸煙,而年輕男性常在早晨上班的路上就打開了啤酒罐,因此俄羅斯男子的平均壽命只有59歲。
趙霖健康語錄
●由於溫開水能提高臟器中乳酸脫氧酶的活性,能迅速降低累積在肌肉中的「疲勞素」———乳酸,從而消除疲勞,煥發精神。所以,要向年輕的父母們大聲疾呼:兒童飲料首選白開水。
●對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來說,限制食鹽確實是簡便、有效的防治措施。
●調味要棄咸求淡,尤其應讓兒童從小養成「口輕」的習慣,這對保證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蔬菜水果之所以有美容效果,其根本原因是食用後促進了膳食平衡的實現,機體的酸鹼平衡改善了,代謝順暢,從而容光煥發。這是蔬菜水果和其他食物配合的結果,大量、單一地吃某一種所謂「美容」水果或蔬菜,是不會獲得理想的效果的。
●按照不同牙齒的比例,臼齒 切齒 犬齒:5 2 1。依此推算,人類正常食物結構中植物與動物性食物的比例應為7 1。正是這個神秘的比例凸顯了人類合理的膳食結構,這無疑是在數百萬年進化過程中自然形成的。
⑺ 徐宏的介紹
徐宏,男,博士,教授,碩士生導師。武漢大學物理化學學士、碩士,中山大學生物無機化學博士,武漢大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後,紐西蘭奧克蘭大學結構生物學訪問學者,2004年晉升教授。現任教生命科學學院,主要從事葯物小分子與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機理,海產品有害物質檢測方法及其應用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紐西蘭皇家科學院國際科技合作基金、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等項目;參與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等項目。主編教師培訓教材2部,參編高等學校教學參考書1部;在國內外期刊發表論文70餘篇;其中國際刊物上25篇,SCI收錄論文36篇(最高影響因子為6.5)
⑻ 紐西蘭留學簽證種類有哪些
紐西蘭留學簽證辦理也要分種類的,用於留學的紐西蘭簽證種類如下:
英文學習申請者簽證
紐西蘭對短期(一年之內)只進行英語語言學習的申請者,簽證考慮比較慎重。申請者必須有來新留學的明確的目的,比如有詳細的計劃在英文學習後進入大學專業學習並有大學的信件。為了防止有的留學生利用留學達到非法居留的目的,對來紐西蘭留學生活目的不明確的,紐西蘭移民局不予簽證。
留學生來往簽證
按紐西蘭移民局的規定,如留學人員獲得簽證期少於半年,持證人員只能在簽證有效期內進出紐西蘭一次,如若簽證期在半年以上,則可以多次進出紐西蘭。
陪讀
按照紐西蘭移民局的規定,如紐西蘭中國留學生的配偶含17歲以下子女)可以申請到紐西蘭探親。
如果留學生的課程在一年之內的,其配偶只能作為一般旅行者申請,如果留學時間超過一年,其配偶赴新西需取得訪問簽證,申請這種簽證需提供經濟擔保書,體檢報告,兩人的保證書,結婚證書,以及留學生支持其配偶赴紐西蘭所寫得信件等。
⑼ 如何出國留學
世界各個國家申請留學的程序不盡相同,但總的來說,有以下程序,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1: 查詢學校資料(inquiry)
可以通過各種途徑如寫信或上網來查詢學校的資料。
2:提出書面申請(application)
寫信向自己選擇的學校索要入學簡章、入學申請表、獎學金申請表等各種入學材料。申請人一般應在開學前10個月與自己選定的學校聯系,這樣,可以使各大學有足夠的時間來處理入學申請和仔細研究各種證明文件。
3:填寫申請表(application form)
在填寫申請表之前,最好先復印一份以供填寫練習,等到填寫無誤後再填在正式申請入學表上。填寫前,要先仔細閱讀說明,以免遺漏某些重要內容。填寫申請表要整齊清楚,每個問題要盡量回答完整。
4:提供考試成績(score report of standard tests)
提供TOEFL、GRE、GMAT或IELTS等成績。申請到美國留學必須提供TOEFL成績,美國大學對申請入學者並無統一TOEFL錄取分數線。大部分美國大學對申請讀研究生課程的新生,要求TOEFL分數達到550分以上。如想申請獎學金,TOEFL成績應達到600分以上(滿分為677分),GRE成績應達到1850分(滿分為2400分)。攻讀碩士學位必須有GRE成績,商科最好有GMAT成績。英國、加拿大要求TOEFL成績在550分以上。IELTS分數在6分以上(滿分9分)。留學新加坡也要考TOEFL,報考新加坡國立大學或南洋理工大學的研究生,惟一的途徑就是考TOEFL,並且成績在580分以上。
5:提供大學成績單(transcript)
申請讀研究生必須附上大學成績單。申請大學本科要附高中成績單,除了中、英文成績單外,還要有成績公證書。成績單上要有修讀課程名稱、學分、成績及班上排名。
6:學歷和學位的復印件及公證書(copies and notarization of graation and degree certificates)
出國留學一般要提供畢業證書和學位證書的中、英文復印件及其公證書。
7:准備推薦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
大多數學校要求申請人提供2~3封推薦信。推薦信要說明被推薦人的基本情況、成績,包括學術論文、科研成果、獲得獎勵、所具備的能力等。有力的推薦信對申請入學幫助極大,因此要找了解自己特長、優點的人士提供。推薦人必須要具備高級學術職稱,好的推薦者包括申請人所在大學的教授、系主任、專業導師、同事及在工作上非常了解申請人的上司。
8:寫好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
個人陳述對是否獲得獎學金尤其重要。
9:經濟擔保證明(affidavit of support)
出具相關銀行存款或親友經濟資助證明,如學校提供全額獎學金,可不提供此證明。如親友擔保,需由擔保人填寫有關表格(如美國的I-134表),並附上有關證明。
10:體檢表或健康證明(health form or certificate)
一般學校都要求申請人提供體驗表。這種表格由學校提供,要申請人找醫生填寫並簽字。有的要附上防疫注射記錄。也有的學校不需要體檢表,但要求健康證明書。
11:食宿申請表(application for accommodation)
有些大學規定新生一律住校,也有的自由選擇。如果打算住校要及早申請,有的學校要求預付押金才能保證預留宿舍房間。
12:正式提出申請(official application)
將所有申請材料連同申請費一起提交所選定的學校。
13:錄取(admission)
如果申請入學獲得批准,申請人會收到學校的入學通知和用於申請簽證的學校入學許可,如英國的IM2A申請表、澳大利亞的157W申請表、美國的I-20表(非移民身份證明,適用於外國留學生)和IAP-66表(交換訪問學者的身份證明,適用於交換訪問學者)。
獲得錄取後,然後就是申請護照和簽證:
A :護照辦理比較簡單,准備好戶口,照片,身份證等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處辦理,具體辦理要求可以網上查看所在地公安部門的要求。
B 留學除了獲得學校錄取,簽證是另一決定因素了。簽證一般由各國使領館簽發。申請簽證的材料和要求,可以網上查找。但是簽證的申請不像護照那麼簡單,材料的製作和申請都有技巧,拒簽是常事。
自費留學,從申請學校到簽證,都可以委託經驗豐富的留學中介辦理,成功率相對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