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音樂節采訪的問題有哪些問題
音樂節采訪的問題有:你最喜歡的明星是誰、最喜歡的歌曲是什麼、喜歡歌曲的原因是什麼。
歌曲帶給人們的是全方位的聽覺享受,優美的旋律使人能夠產生高尚的想法,豐富人類的感情,促進他們理解人類情感的深邃內涵,達到心靈的和諧以及與自然的契合。歌曲是音樂藝術中規模最小、篇幅最短、形成最早和影響最大的音樂藝術形式之一。
歌曲從一開始就伴隨著人類文明的起源,共同度過了漫長而艱辛的悠悠歲月。歌曲深深地紮根,這種喜聞樂見的藝術表演形式,是人們用來陶冶情操的方式。旋律的創作則更抽象、更難被傳授和表述。優美的旋律只可意會,不能言傳 正如許多作曲家談及旋律便時不時地搬出「靈感」一說。
麥卡特尼在論述《昨天》一曲時僅用了「夢中所年寫」五個字。因此,歌曲與樂曲不同,一個缺少旋律感的作曲家可以寫就出色的器樂曲,但是歌曲就不行。器樂曲講究的是形式和結構,是利用某種「動機」式的音樂主題在時間跨度中精巧而有序的發展。而歌曲講究的是旋律的美感。
2. 關於小學音樂老師面試的問題!急!
1.問題一般有:
【1】你認為怎樣的音樂老師是合格的?
【2】你認為你能當好音樂老師嗎?
【3】你的教學經驗豐富嗎?
2.應注意的問題
【1】要做好立即上課的准備。
【2】看到學生和學校里的每個老師都要微笑,客氣,給人留下好印象
【3】應聘時要先和考官問好
【4】衣著整潔
【5】要留心細節(如樓道上有廢紙,等)
3.服飾
【1】最好穿的大方一點,或者可愛一點,這樣學生們會比較喜歡,建議穿背帶裙或是鮮艷一點的短袖和淑女褲或者裙子,可以帶一些清爽的首飾,可以化淡妝
祝你應聘成功哦
3. 采訪一個音樂教師後的心得體會
感悟人生.迷迷茫茫
可以使人開朗,但是也不乏壓抑
也許你會認為有何壓抑?
人生的苦悶,人生的憂愁
點點滴滴,豈是音樂所能解決?
音樂解決的只不過是暫時的困惑罷了---也就是說當時只是在發呆.
發呆啊,發呆.```
4. 求一篇與老師的訪談內容
當我們發現,青春不僅僅是按部就班地學習的時候,不可或缺的中學教育開始面臨更大的壓力
排名在10—20名的孩子更容易成才
采訪對象:劉志毅,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原育英中學)校長。
記者:25中是一所強調個性教育的中學,您覺得個性教育和基礎教育、素質教育之間會發生矛盾嗎?
劉校長:不會有矛盾。基礎教育強調打好基礎,這種教育不是為就業准備的,而是為了適應孩子的身體和智力發育,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和人生觀。素質教育強調在基礎教育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全面素質,這種教育可以說是針對應試教育而來的。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的目標。
個性教育也是基礎教育的重要方面。學生既有共性也有個性,教育也是。從世界教育的角度看,在工業革命後,西方開始強調共性教育,每個課程都有教學大綱,有統一考試,就像產品,必須有統一標准。但這僅僅是一般性要求,人在個性上是千差萬別的。十幾歲的孩子更是這樣。
個性教育在現在更重要。這個時代需要創新型人才。經驗告訴我們,「個性重於知識」,這是時代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現在我們的中學教育對學生個性的尊重還不夠,老師應該有一種自覺的意識,意識到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個性,不同思想,不同行為,從這幾個方面考察孩子,實施個性教育。成才的規律就是培養個性的發展,這已經是被無數例子證實的人才成長的規律了。
記者:在您看來現在的孩子最突出的優點和缺點是什麼?與以前相比,在教育上,尤其在中學階段的教育上應該做出怎樣的調整?
劉校長:現在孩子最大的優點是對新事物接受快,知識面寬,對新鮮事物有敏銳的感知能力,勇於創新,腦子里的束縛少。缺點就是責任感、使命感不夠強。現在我們對學生的政治教育相對薄弱,這也造成了孩子從小就強調自我的東西多,而對社會的責任、對他人的責任則相對差。再加上生活條件越來越好,這一代孩子普遍追求享樂主義,身上有惰性。
當生活條件好的時候,人就會變懶變笨。我覺得中學教育應該充分發揮孩子們身上的潛能,並幫助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弱點。像我們學校,學生考完試也要排名次,但同時老師要告訴他們,僅僅會考試是不夠的,前10名也許是沒出息的。現在有一種說法叫「第十名現象」,從我們的總結看,10—20名是最容易成才的。另外,我們要給孩子提供吃苦的機會。前一段我們搞了個拉練,讓學生從夜裡11點走到凌晨4點,我們就是想讓孩子們知道,苦是什麼,累是什麼。
有人問我們是怎麼研究考大學的?我們早就不研究如何考大學了。我們研究的是大學畢業以後如何?現在孩子競爭的關鍵不是文憑,而是素質,而素質正是中學里應該培養的。光教會孩子考高分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我們要把學習的能力、生活的能力教給他們。
記者:當您看到一個孩子從中學畢業的時候,您希望看到他身上能具備哪些基本素質?
劉校長: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我把我的理想主義也寄託到我的學生身上。中學畢業一般是十七八歲,我希望他們首先要有志向、有抱負、有社會責任感,也就是在思想上能比較成熟。其次,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勇敢,誠信,敢於面對挑戰。第三,我希望他們是健康的年輕人,有很強的適應性,很強的生存能力。第四,當然是要有很好的學業基礎。但我更強調的是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
記者:您的希望對一個十幾歲的孩子來說是不是過高了?
劉校長:我想不是。十幾歲正是最有可塑性的時候,如果老師、家長能向這方面要求他,他就能往這方面發展。中學階段是一個人成長的最關鍵階段。
教育,越來越難做了
采訪對象:易道寒,中學語文教師,1955年開始任教,教齡已有46年。
記者:當了這么多年的老師,您覺得現在的孩子和您以前教的學生最大的不同在哪兒?
易老師:現在的孩子越來越早熟,接受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我現在經常想起我50年代、70年代、80年代初教的學生,那時候的學生真單純呀。但話說回來,現在這種趨勢還是好的,孩子們的思維變得更加開放,更加活躍,更加大膽,這對他們吸收知識、適應社會都有好處。有的人覺得現在的孩子太社會化,懂得太多,這有什麼不好?把他們包裹在象牙塔里就好嗎?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開放,我想十幾歲的孩子思維比原來開放是必然的。
記者:現在的學生是不是也越來越難教了?
易老師:是呀。現在老師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是學生。我們的很多老師思想封閉,信息來源少,尤其是繼續學習的機會少,這就造成了老師在很多方面落後於學生。最明顯的就是電腦,中學里是要求老師學習電腦的,但是事實上大部分老師對電腦並不真正了解。相反,很多中學生都是電腦通,他們從電腦上獲得新的知識,電腦甚至改變了他們的生活和交朋友的方式。這樣子,老師怎麼教育學生?剛才我說,現在的社會越來越開放了。社會越開放,學校教育就越薄弱,教育日益成為一個全方位的事情,要教好學生,先要教好老師,教好家長。我這個當了40多年老師的人是真覺得,教育越來越難做了。
記者:現在十幾歲孩子的大膽和成熟有時候真是讓我們這些成年人都感到震驚。您是教語文的,我想您一定對新概念作文、對韓寒現象很熟悉,您怎麼看呢?這兩天很多媒體在介紹一篇今年高考得滿分的作文《赤兔之死》,您覺得這是一篇代表現在中學生寫作高水平的文章嗎?
易老師:新概念作文、韓寒現象,我和學生都經常會討論到。韓寒是個天才,但這只是個案,我不鼓勵我的學生都朝這個方向發展,我還是希望他們在中學階段能夠均衡地獲得知識。《赤兔之死》這篇文章我也剪下來了,我准備開學後和學生們談談這篇文章。我個人覺得這是篇好文章,立意新穎,寫作手法也很獨到,現在的孩子確實是思想大膽、開放。但這么多媒體都在推薦這篇文章,我還是覺得不太妥當。畢竟文言寫作是不提倡的,學生們都去學,那不就亂了?
我希望學生不要盲從
采訪對象:張蕾,23歲,一所普通中學的音樂老師。
記者:張蕾,你自己也還算個大孩子呢,我想你一定特別能夠理解你的學生。你覺得青春期孩子最需要的是什麼?
張蕾:現在的孩子自己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在做什麼,根本不需要老師要求他們能幹什麼不能幹什麼。他們特有主見,特理性,但我想他們還是從心底里希望和老師、家長建立良好的關系,希望溝通、理解。他們對成人還是有依賴性。不管他們怎麼表現出獨立的樣子,他們畢竟還是孩子。我試著去理解他們。
記者:你現在教學生們唱什麼歌?校園文化是不是已經都被流行文化佔領了?
張蕾:我教他們唱大綱上的那些傳統歌曲,也聽嚴肅音樂,有時候也唱流行歌曲。我覺得這不矛盾。要是滿大街都是「韓流」,你就是不教,他們也都知道,所以乾脆不要封閉。我剛才說要理解他們,其中一點就是尊重他們的愛好。我要做的就是教他們不盲從,各個層次的音樂都讓他們欣賞,讓他們自己選擇。我相信好的音樂會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喚起他們崇高的情感。
5. 關於中小學音樂教育存在什麼問題
在中小學音樂課程的教學原則和教學方法方面,目前存在的問題比較嚴重。這首先表現於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人們往往採用沒有突出音樂藝術特點的、與其他學科相同的教學方法來進行音樂教學;在理論上,雖然近年來學者們也提出了許多音樂教學原則,但其中的一些原則也同樣沒有突出藝術的特點,因而很難對中小學音樂教學實踐發揮出應有的指導作用。總之,目前中小學音樂教學過分知識化、理性化,重教師的講授,輕學生的參與體驗,重教學的結果,輕教學的愉悅過程,重知識技能的教學,輕音樂實踐活動的開展,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果不好。以至於普遍出現這樣的情形: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喜歡音樂,但卻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我們認為,教師所採用的教學方法的非藝術性,必然地使音樂教育中摻雜了一些非音樂、非藝術的成分,其存在勢必會影響到學生作為音樂欣賞、音樂表現和創作主體的那種主體地位。因此,音樂教學方法上的改進,歸根到底就是要真正確立學生在音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音樂課是活動性、實踐性課程,音樂教學活動實際上就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音樂實踐活動,因此,音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也就必然不同於其他知識性、學術性的學科。對於音樂教學來說,學生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在學生是否真正成為了音樂教學,即音樂實踐活動的主人。如果音樂教學的形式和方法照樣是以教師講授為主,那麼學生的主體地位就不可能得到保證,音樂教學就不可能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參與音樂活動的機會,就不可能使學生真正獲得審美愉悅體驗和成功的滿足。因此,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學生創造主動參與音樂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音樂教學活動的主人。
6. 作為記者,怎麼向音樂家提問
1、音樂家先生,您好,非常感謝你能接受在下的采訪
2、請問先生您的音樂師從哪位老師???
3、請問先生您是幾歲開始學的音樂,是什麼原因讓您走上音樂的道路???
4、請問先生您的音樂表達了什麼理想???
5、請問先生您對現在學音樂的學生有什麼好的建議???
6、感謝音樂家先生完美的回答,今天的采訪就到此結束,期待您最新的音樂作品,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