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蘇聯外交官訪問美國高校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蘇聯外交官訪問美國高校

發布時間: 2023-03-31 21:27:36

1. 在1997年哪個國家前外交官蘇聯問題

在1997年俄羅斯前外交官蘇聯問題

2. 前蘇聯精明外交家李維諾夫,他究竟有著怎樣的傳奇人生

馬克西姆·馬克西莫維奇·李維諾夫,俄文名Макси м Макси мовичЛитви нов(英語:Maxim Litvinov),猶太人,蘇聯革命家、卓越的外交家。蘇聯歷史上的第三位外交部長 ,昵稱為老爺子、伯爵、為美蘇和解,推動集體安全,遏制希特勒坐大費盡了心血。斯大林決心和德國合作後他被撤換。蘇德戰爭爆發後出任駐美大使,使租借法案適用於蘇聯。

1943年,李維諾夫因為批評美國當局,再次被斯大林撤職。1951年12月31日,這位蘇聯外交家在自己的別墅中壽終正寢。

3. 馬克西姆·李維諾夫的蘇聯外交家

1917年十月革命以後,列寧指定李特維諾夫為蘇聯政府在英國的代表。 但是英國政府不承認他,1918年他被英國政府給逮捕了,原因是英國政府想用他作為人質來從蘇聯換回羅伯特·洛克哈特,洛克哈特也是一個外交官,但此時他正囚禁於蘇聯。回到蘇聯以後,李特維諾夫成為蘇聯政府的游說大使。在他的努力斡旋下,英國政府終於同意終止對蘇聯的經濟封鎖。起初他任駐愛沙尼亞全權代表,後來任副外交人民委員。在李特維諾夫的努力下,若干歐洲國家均與蘇聯簽署了貿易協定。 人民委員奇切林的健康狀況日益惡化,他多次長時間地在國外治病,因此李維諾夫實際上成了人民委員。1930年,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任命李特維諾夫為蘇聯外交部長。並在這個職位上幹了9年。與自己的前任契切林和列夫·達維多維奇·托洛茨基不同,李維諾夫是個現實主義者,非常講求實際。他善於持強硬態度,堅持自己的觀點和當面講實話。他是個西歐主義者。奇切林和莫洛托夫認為俄國的主要夥伴是德國,而李維諾夫認為是英國、法國和美國。為了國家安全,他盡其最大努力來與英法兩國營造一個良好的國際氛圍。1933年他成功的說服了美國正式承認蘇聯政府為合法政府。這是他獲得成功的時刻。為表示感謝,斯大林把自己在菲爾薩諾夫卡的別墅送給了他。富蘭克林·羅斯福指派喜劇演員Harpo Marx作為親善大使來到蘇聯,於是李特維諾夫與Harpo Marx成為了朋友,兩人甚至共同登台演出。
李特維諾夫積極的推動了蘇聯加入國際聯盟的進程,其後,他在1934年到1938年之間一直是蘇聯在國際聯盟的代表。他還試圖聯合歐洲國家反對希特勒德國神慧,但他的努力毫無結果,因為歐洲人像不信任希特勒一樣,也不信任斯大林。1936年,在自己60壽辰之際,李維諾夫得到了一枚列寧勛章。莫洛托夫和斯大林簽發了人民委員會和中央委員會的賀詞。《真理報》在題為《布爾什維克黨忠誠的兒子》的文章中寫道:「李維諾夫同志是十月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時代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體現著蘇聯的對外政策和蘇聯為保障各國人民之間的和平而進行的斗爭。他的名字將載人史冊。」李維諾夫致了答謝辭:「如果說我的外交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那麼這些成績首先應該歸功於給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各條戰線帶來各種成就的人的堅強而英明的領導,歸功於領袖斯大林。這種領導是今後繼續取得成就的保障。」
1938年9月英法德簽飢嘩署《慕尼黑協定》,1939年德國吞並捷克斯洛伐克,這一切都爛瞎行表明西方對納粹的綏靖政策,同時說明西方政府並不願意與蘇聯共同防禦。在斯大林決定與希特勒結成戰略聯盟之後,李維諾夫時代結束了。於是蘇聯的外交政策開始調整,李特維諾夫於1939年5月初被撤職,8月莫洛托夫接替了其工作,這樣做是因為李特維諾夫擁有猶太血統,不利於簽署《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李維諾夫在莫斯科的外交部當了八年的領導,在此期間,盡管有共產主義意識形態和關於清洗的消息以及其他震撼西方的俄國國內事態的變動等問題從中作祟,他還是大大地提高了他的國家在國際講壇上的威望。的確,他在外交上的成就可與塔列朗在1814年的那些成就相輝映。根據事後發生的一些情況來看,李維諾夫的離開外交部顯然是政策發生激烈變化的一個預兆。正如溫斯頓·丘吉爾後來所寫的:「這位被德國視為眼中釘的大名鼎鼎的猶太人,頓時象一件破工具似的被扔到了一邊,不容許講一句申辯的話,就被趕下了世界舞台而從此湮沒無聞。……李維諾夫的去職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 李維諾夫的人被無情地撤掉了。據稱「把不中用的人、可疑的人和敵對分子清除出了外交人民委員部」。其實,有經驗的外交官本來剩下的就不多。李維諾夫的幾位副手被槍決了,各處處長幾乎全被免職。外交人民委員部及其駐外代表處的工作人員共有2500人遭鎮壓,其中包括50位大使。各全權代表處和領事館完全沒有了高級外交官。某些蘇聯代表處甚至停止了工作。例如,駐沙烏地阿拉伯代表處在全權代表被捕後關閉了,過了半個世紀才又重開這個代表處。蘇聯外交官紛紛迴避會見外國人,盡可能不去參加招待會。整整一代外交官消失了,提拔上來的年輕人取代了他們。一些年輕人後來成了出色的外交家,但大多數人依然是那種目光短淺和膽小怕事的官員,而這些人卻多年來給外交部定調子。
被解職的前人民委員做了些什麼呢?被解職後隨之而來的通常是逮捕。李維諾夫等著人來抓自己,但是不露聲色。他是個意志堅強和善於自持的人。他不為自己擔心,可是為家庭擔心。有人從被捕者那裡逼取揭發李維諾夫的口供,然而斯大林不允許動他。為什麼呢?大概是斯大林與李維諾夫關系中的某種個人因素起了作用。
1941年7月,蘇聯衛國戰爭開始了,約瑟夫·斯大林再次任命李特維諾夫為外交事務代表。同時他也作為1941年到1943年的駐美大使,並於1942年與美國簽定了《租借條約》。 作為一個傑出的高效率的外交家,他將蘇聯帶出了十月革命後所形成的政治隔離的困境。他敢對斯大林的對德戰爭期間和其後的政策進行坦率的批評,但他卻對蘇聯在1932-33年烏克蘭大飢荒時的政策表示支持,而正是因為斯大林的政策造成了烏克蘭大飢荒。 在李特維諾夫逝世後,他的妻子返回了英國。據他的妻子所說,李特維諾夫的臨終遺言是:「英國女人回家去吧。」
蘇聯三朝元老,部長會議主席 阿納斯塔斯·伊凡諾維奇·米高揚晚年對回憶,「李維諾夫是個聰明而且精明的外交家,斯大林對他不錯,當然,只是在某些時間之前。可是,莫洛托夫根本就容不下李維諾夫,當斯大林誇獎後者的時候,莫洛托夫妒忌他,並且想方設法於三十年代末除掉了李維諾夫,雖然李維諾夫還能夠給國家和黨做許多工作。莫洛托夫也不喜歡契切林。正是他說服斯大林除掉契切林的。並且斯大林本人對契切林也不滿意。遺憾的是,這個人的知識和經驗沒有得到充分利用。他本來可以作譬如外交部副部長或者部長顧問。可是他卻呆在科利亞茲莫的別墅里,彈鋼琴,早逝於憂郁病和無所事事。不過終究是善終。李維諾夫的命運要更加悲慘……」
最後這句話使我警覺。「更加悲慘的命運」是什麼意思?因為,根據官方的說法,他病死在自己的別墅里。這時,米高揚接著說:「實際上,在打算與希特勒簽約時,就已經決定要換掉李維諾夫。他一個猶太人,並且是在國際聯盟,以及在整個國際舞台上體現我國與希特勒德國斗爭的這么一個人,在這個時刻,擔任外交人民委員的職位顯然已經不合適了。但是他可以繼續作副人民委員。他的經驗還是可以利用的。但是,維亞切斯拉夫·米哈伊洛維奇·莫洛托夫卻想方設法使他被徹底解職。莫洛托夫對國際事務一竅不通,因而不願在身邊有一個比他更有經驗,更熟悉的人。結果,1941年秋天之前,李維諾夫被解職。只有當我們的情況非常糟糕,當斯大林拚命撈每根稻草的時候,他決定利用李維諾夫的經驗,派他到華盛頓作大使。李維諾夫在那裡作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可以說,是他在危難時刻救了我們,爭取到將租借法案擴大到蘇聯,籌借到了十億美元。現在可以輕松地說,租借法案沒有什麼意義。但1941年的秋天,我們已經輸光了,因而,如果不是租借法案,如果沒有武器、食品、軍隊的冬裝以及其他裝備,事態的發展還真不知會怎樣呢。所以,這里有李維諾夫的功勞,他利用羅斯福和其他美國人士對他的好感,安排了軍品供應,正如他當年爭取了美國承認蘇聯和建立外交關系一樣。可是,一旦事情安排妥當,莫洛托夫就開始了對李維諾夫的傾扎,結果他被從華盛頓召了回來。我想,不應該這樣做。李維諾夫還能有用,因此,不應該用一個平庸的、缺乏主動性的人替換他。回到莫斯科之後,李維諾夫雖然形式上得到了外交副人民委員的位子,實際上已經靠了邊,後來乾脆被解職退休。並且他死得很慘。他死的那場車禍,並非意外,那是斯大林背地裡安排的……」
我想補充的是,關於李維諾夫從蘇聯駐美大使任上被解職有另外一種說法。其實質在於,在莫洛托夫1942年春的倫敦和華盛頓之行期間,西方大國,正如前文所述,承諾年內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但後來又拒絕履行諾言。這在英美社會各界引起了憤怒的浪潮。在美國舉行了各種示威、遊行等等,其中邀請了李維諾夫前往演講。自然地,他批評了美國政府的行為。在跟斯大林的某次談話中,美國大使艾夫里爾·哈里曼表示,羅斯福總統對蘇聯大使的類似講話不滿意。哈里曼補充說,大使不應該批評所在國的政府。
這看起來,是宣布了李維諾夫為不受歡迎的人。對於本來就不喜歡李維諾夫的斯大林來說,找到了召他回莫斯科的借口。可能,如米高揚所說,莫洛托夫的傾扎也起了作用。同時,美國人將大使趕出去,也刺激了斯大林。顯然,華盛頓認為,為了接替李維諾夫,將會從莫斯科派一個職位更高的人。但這里,斯大林決定要給美國一個難看,採取了史無前例的步驟:將大使館的參贊安德烈·葛羅米柯提升為大使了事。

4. 以牙還牙的博弈是怎麼一回事,

以牙還牙策略:人家對你怎麼做,你也對他們怎麼做.為了說明博弈怎麼開始,我們需要說得更精確一些:以牙還牙這個策略在開始階段合作,以後則模仿對手在前一階段的行動,對手上次對我怎樣,這次我就對他怎樣.
艾克謝羅德認為,以牙還牙法則體現了任何一個行之有效的策略明顯符合的四個原則:清晰、善意、激勵性和寬恕性.在也沒有什麼字眼會比「以牙還牙」更清晰、更簡單了.這一法則不會引發作弊,所以是善意的.它也不會讓作弊者逍遙法外,因而能夠產生激勵.但是它也是寬恕的,因為它不會長時間懷恨在心,而是願意恢復合作,只要作弊者能夠改正行胡.「不記仇」,是寬恕性的另一表述.
……
不過,盡管如此,我們仍然認為以牙還牙策略是一個有缺陷的策略.只要有一丁點兒的發生誤解的可能性,以牙還牙策略的勝利就會土崩瓦解.這個缺陷在人工設計的電腦錦標賽中並不明顯,因為電腦按照程序「照章辦事」,根本不會出現誤解.但是任何具體的人都不是完美的.一旦人們將以牙還牙策略用語解決現實世界的問題,誤解就難以避免,結局可能變成一場災難.
舉個例子:1987年,美國就前蘇聯偵察和竊聽設在莫斯科的美國大使館一事作出回應,宣布縮小在美國工作的前蘇聯外交官人數.前蘇聯的輝映是調走前蘇聯在莫斯科美國大使館的後勤人員,同時對美國外交使團的規模設置了更加虧缺嚴格的限制.結果是雙方都難以開展各自的外交工作.凌夷個引發一系列以牙還牙行動的離子出現在1988年,當時加拿大發現前來訪問的蘇聯外交官從事偵察活動,當即宣布縮小前蘇聯外交使團的規模,而前蘇聯則以縮小加拿大在前蘇聯的外交使團的規模作為回報.到最後,兩個國家關系惡化,以後的外交合作也就更難上加難.
以牙還牙策略的問題在與,任何一個錯誤都會反復出現,猶如回聲振盪.一方懲罰另一方的背叛行為,從而引發連鎖反應.對手受到懲罰之後,不甘示弱,進行反擊.這一反擊招致第二次懲罰.無論什麼時銷帶辯候,著翼側略都不會接受懲罰而不作任何反擊.以色列由於巴勒斯坦發動襲擊而進行懲罰,巴勒斯坦拒絕忍氣吞聲,而是採取報復行動.由此形成中東地區數十年時間的惡性循環,乘法與報復就這樣「自動」地、永久地持續下去.
前面說了以牙還牙這個策略是不記仇的,這從策略本身看的很清楚:以牙還牙策略在開始階段合作,以後則模仿對手在前一階段的行動,對手上次對我怎樣,這次我就對他怎樣.所以,按照這個策略,哪怕對手前面許多次都背叛了我,但是只要上一次對我好,這一次我就對他好.
明白這一點,就可以想像「記仇」的策略可能是什麼樣子.例如,在開始階段合作,以後只要對手有一次背叛,就永遠不在和他合作.
人類生活中,也有許多體現「記仇」策略的例子.

5. 戈爾巴喬夫與美國總統進行過幾次會晤,主要內容是什麼

最重要的有兩次,最著名的是《中導條約》

1986年1月1日,時任美國總統的里根在廣播中向蘇聯表示新年問候;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也對美國聽眾表達問候。自1973年以降,美蘇最高領導人互致問候,這是第一次。

「我們不能繼續這樣生活下去了」,就在這一年初,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下定決心,「確保安全日益成為一項政治任務,而這一任務只有通過政治手段才能解決。」

1985年雙方首次在瑞士日內瓦的「爐邊對話」,已經打破了冷戰的堅冰。1986年新年過後9個月,戈爾巴喬夫和里根在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舉行第二次會晤。

戈爾巴喬夫在回憶錄中回顧那次會晤,是「一次真正的突破」;里根則在回憶錄中說,這是「一個轉折點」。事實確實如此,盡管當時的會晤是不歡而散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資深研究員宋以敏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說:「會晤出於戈爾巴喬夫的主動。他擔任蘇共總書記後不久,就下決心結束和美國的軍備競賽,以便集中精力進行國內改革,改善經濟。他在上台後提出外交新思維,主張緩和國際形勢和大規模裁減軍備。1986年8月他建議在冰島同里根會晤,就是為了啟動大規模裁軍進程。」

宋以敏說,里根上台後,一方面加強建立美國的軍事優勢,1983年提出「戰略防禦計劃」(星球大戰),另一方面搞和平演變,即用和平的手段使他認為專制的國家「民主化」。

當時,里根認為蘇聯的軍事力量越來越不構成對美國的軍事威脅,一時存在的「蘇攻美守」態勢,已經完全翻轉過來,所以他也想在軍控問題上達成協議,並推動蘇聯的社會改革。他在9月份即有條件地同意了會晤。

在會晤中,戈爾巴喬夫建議大幅度核裁軍,並盡量向美國的主張靠攏。他提出,在5年內把雙方進攻性武器減少一半,下個5年完全減除;在歐洲全部銷毀、在亞洲銷毀80%的中程導彈;不再要求停止全面核試驗;同意核查措施,並且建議加強這一措施,把不行使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的權力的期限減為10年。

戈爾巴喬夫還表達了大幅度削減蘇聯占優勢的常規武器的意願,對於里根在會晤中提出的「地區性問題」,也就是阿富汗問題和蘇聯在第三世界其他地方進行活動的問題,以及蘇聯的人權問題,他基本上採取「只聽不爭論」的態度。

對於戈爾巴喬夫的誠意,里根甚至感到意外。雙方取得了重要共識:在5年內把雙方的核武器各減一半,把部署在歐洲的戰術導彈削減為零,雙方在10年內不退出反彈道導彈條約。在兩國軍控談判史上,出現這些共同點是沒有前例的。

但在會晤的最後一刻,戈爾巴喬夫表示,一切都要和對美國「戰略防禦計劃」的設限掛鉤。里根表示非常氣惱,後來他在回憶錄中說,他「這才明白,他們讓我到冰島來的原因,只是為了一個目的——扼殺『戰略防禦計劃』。」

「事實上,冰島會晤成為東西方軍備競賽和國際緊張局勢趨於緩和的重大轉折。此後兩國即放棄軍備競賽,開始轉到在綜合國力上的競爭,彼此間的信任感得到增進,進一步建立起對話機制。也就是說,在蘇聯解體而冷戰正式結束的4年前,美蘇就從雷克雅未克踏上了結束冷戰之路。」宋以敏說。

隨著東歐劇變,1991年蘇聯解體——昔日強大的世界超級大國之一,一夜之間消失。

「但會晤同蘇聯解體並沒有什麼直接聯系。蘇聯解體是內部各種矛盾和困難的爆發,不能認為會晤後果是造成蘇聯解體的原因。」宋以敏說。

戈爾巴喬夫主張結束同美國的軍備競賽,以集中精力加速蘇聯經濟建設,這從根本上是符合蘇聯國家利益的。而且會晤結束了美蘇軍事對抗,為戈氏在國內改革創造了有利的國際環境,也不能說不好。但是戈爾巴喬夫的改革戰略有問題,人民沒有從中直接受惠,大量猛烈裁軍又引起蘇聯軍方不滿,再加上解散蘇共,這使他失去了一切重要基礎和支柱,變成孤家寡人,從而註定了他的下台。

除了戈爾巴喬夫外,當年參加會晤的蘇聯代表團正式成員有當時的外長謝瓦爾德納澤。他後來擔任喬治亞首任總統,2003年被反對者趕下台。還有駐美大使多勃雷寧,主管意識形態工作的中央書記亞·雅科夫列夫,和自1986年2月起擔任戈氏國際問題助理的阿·切爾尼亞耶夫等人。後兩人是戈氏在對外關系中起作用最大、時間最長的智囊,對戈氏「新思維」的形成產生過重要影響。雅科夫列夫當過政治局委員,1991年宣布退出蘇共,任俄社民黨主席,已於不久前去世。而切爾尼亞耶夫則在為戈爾巴喬夫擬定雷克雅未克會晤方針上起過重要作用,他寫的《在戈爾巴喬夫身邊六年》一書,4年前在中國出版,裡面詳述了會晤內幕。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團隨行者中間,包括時任世界經濟與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的普里馬科夫,他出席蘇聯外交官同美國國務院官員舉行的工作小組會議,曾引起美方的驚訝,因為他當時並非政府官員。後來普里馬科夫在葉利欽時代和普京時代都曾是政壇風雲人物。★

6. 夢露疑為蘇聯間諜:曾向肯尼迪打探國家機密

冷戰時期,美蘇在無聲的諜報戰場打得硝煙彌漫,前蘇聯克旅行啟格勃女特工揭秘,夢露當年竟是一名克格勃特工,代號「瑪莎」。

前蘇聯克格勃女特工柳德迷拉·蒂姆諾娃在查閱一批克格勃絕密檔案後稱,夢露當年還有一位「克格勃情人」——前蘇聯駐聯合國外交官多斯托耶夫斯基。1960年,夢露正是在多斯托耶夫斯基的邀請下,秘密訪問莫斯科兩周。

蒂姆諾娃透露,夢露是在其莫斯科之行的前一年與多斯托耶夫斯基相識的。1959年9月15日至27日,拆如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訪問美國,當時多斯托耶夫斯基以蘇聯駐聯合國外交官的身份為掩護,實際上是一名克格勃特工。正是在蘇聯大使館負責接待工作時,他意外結識了當時紅極一時的好萊塢女影星瑪麗蓮·夢露。時年27歲的多斯托耶夫斯基相貌英俊、談吐優雅,非常快引起了夢露的注意和好感,關系也迅速升級為戀情。或許是由於夢露與肯尼迪總統非同一般的親密關系,克格勃對於這位紅得發紫的好萊塢性感女神垂涎已久,早就想拉她下水。1960年,夢露應多斯托耶夫斯基的邀請,對莫斯科進行了為期兩周的秘密訪問。

事實上,關於夢露「私通」克格勃的傳言已不是第一次流傳。美國聯邦調查局於2006年解密了一批關於夢露的檔案。這些以前從未公布的檔案顯示,夢露曾與一名流亡墨西哥的「蘇聯間諜」弗里德里克·范德比爾特·菲爾德有著密切關系帶橋。據解密檔案記載,1962年7月13日,FBI局長胡佛收到一份爆炸性報告:夢露過去透露過與美國總統肯尼迪的談話,夢露問了肯尼迪非常多重要問題,其中不少涉及到美國的國家安全,而肯尼迪也向「枕邊情人」一一做了回答。

7. 為什麼多個國家聯合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因為美國及其小弟北並跡約和英國等國都在打壓俄羅斯,借著間諜中毒事件把事情擴大化,不光是給普京最新任期添堵,還要採取新一輪的對俄羅斯外飢攔交攻勢,政治手段罷了,而美國最近對付我國則是採取貿易爛蔽胡高關稅等一系列經濟手段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