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訪問過延安的美國記者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訪問過延安的美國記者

發布時間: 2023-01-25 11:37:04

㈠ 革命戰爭年代在延安的兩名美國記者是誰

分別是:埃德加丶斯諾和艾格尼絲·史沫特萊。
一、埃德加·斯諾(Edgar Snow,1905.7.19—1972.2.15),美國著名記者。他於1928年來華,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諾同時兼任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講師。1936年6月斯諾訪問陝甘寧邊區,寫了大量通訊報道,成為第一個采訪紅區的西方記者。抗日戰爭爆發後,又任《每日先驅報》和美國《星期六晚郵報》駐華戰地記者。1942年去中亞和蘇聯前線采訪,離開中國。
二、艾格尼絲·史沫特萊,美國著名記者、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一個傑出的與眾不同的女性。美國人,1892年,史沫特萊出生於美國密蘇里州的奧斯古德。早年當過侍女、煙廠工人和書刊推銷員。曾在《紐約呼聲報》任職。她一生都是一個積極的女權主義者 。1918年因聲援印度獨立運動而被捕入獄6個月。1919年起僑居柏林8年,積極投身印度民族解放運動,曾在柏林會見尼赫魯。史沫特萊1928年底來華,在中國一呆就是12年。抗戰初、中期,她親眼目睹日本對中國侵略,向世界發出了正義的聲音

㈡ 弘揚延安精神專題討論發言稿

延安精神是我們黨、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對中國歷史發展程序產生著巨大和深遠的影響。我為大家整理了與弘揚延安精神有關的專題討論發言稿3篇,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十月的仲秋,天高雲淡,碩果累累,在這豐收的季節里,我很榮幸地踏上了黃土高坡,走進了我令我魂牽夢繞的革命聖地——延安。

延安,雖然和我們荊楚大地相隔千里,但在延安的數天里,我卻絲毫沒有感到陌生的感覺,我像是回到了故鄉,像是吮吸到七十多年前革命前輩運籌帷幄,叱吒風雲的呼吸。站在寶塔山上,極目遠眺,似乎看到了楊家嶺前主席伏案挑燈的身影;看到了中央禮堂里那讓億萬勞苦大眾為之振奮的神聖藍圖;看到了南泥灣上那此伏彼起的勞動號子描畫的陝北江南……,當你站在棗園,站在老一輩們革命家的英雄群雕前,你立刻會感到一種震撼,一種精神的支撐,這種精神就是延安精神。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理論聯絡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這就是延安精神。它是中國 *** 人的黨魂,是我們革命事業勝利的根本保證。延安時期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在我們現在仍然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陝甘寧邊區 *** 被稱為「民主的 *** 、廉潔的 *** 」。它真正是人民自己的 *** 。美國記者斯蒂爾訪問延安後,深有感觸地說:「我覺得在延安訪問中,有三件事使我感動而且深刻起來。第一件是我體味到 *** 常常說的 『為人民服務』,在延安所親見的各種具體事實,我認為是貨真價實的」。「不到延安實在不能深觸到中國問題的內臟,到了延安使我對中國問題的認識深化了。」「真的,我要在延安住上十天,那我一定也將變成一個共產主義者!」

這字字珠璣,告訴我們延安精神的偉大,延安精神作為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匯流的中國精神在當代有著不可估量的現實意義,在今天,在如今這樣一個世界形勢瞬息萬變,祖國發展日新月異的時代,秉承延安精神,弘揚主旋律,是時代的呼喚,是發展的需要。作為一個年輕人,作為一名關系千家萬戶米袋子的糧食人,我們更應該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腳踏實地,做好每件事。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為名利蠱惑,不為世俗所動,一粒糧食雖少但我們要珍惜,一個標點雖小但我們也不能馬虎。「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管好每一筆賬,存好每一粒糧,在建設新荊門的征程中爭當一名不辱使命的中流砥柱。
篇2
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以來,通過學習,加深了我對延安精神和群眾路線教育活動內涵的理解。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認為要踐行群眾路線弘揚延安精神,歸根到底是要立足本職崗位,在領會延安精神實質上,在求真務實抓落實上,在愛崗敬業多做貢獻上下功夫。

弘揚延安精神,要在領會精神實質上下功夫。延安精神就是艱苦奮斗的精神,理論聯絡實際,不斷開拓創新的精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學習和弘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切實履行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用延安精神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指導工作和學習。根據群眾路線教育活動的部署和安排,按照「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總要求,通過群眾提、自己找、上級點、互相幫,認真查擺自身「 *** 」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不能把自己置身於旁觀者、局外人,不能把糾「 *** 」看成是領導和別人的事,而忽視從我做起。必須做到求真務實,不走過場,不流於形式,真正實現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

弘揚延安精神,就是要在愛崗敬業多做貢獻上下功夫。愛崗敬業是每位幹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途徑。一要珍惜工作機會。工作崗位是我們每個人鍛煉提高、展示才幹、發揮作用的平台,它給予我們腦力及體力的鍛煉,同時也滿足了我們物質及精神的需要。因此,我們必須這來之不易的機會,不管滿意不滿意。二要敬業。愛崗敬業,不是僅僅做到按時到崗,而是要明確職責,要具備崗位所要求的政治、文化和專業知識素質。不懂的要學,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要對平凡的工作充滿 *** ,把要乾的事變成想乾的事,讓精神「在狀態」成為常態。三要講奉獻。對一個黨員來說,艱苦奮斗,愛崗敬業就是最大的奉獻。無私奉獻,就是要干一行,愛一行,鑽一行,專一行。講奉獻,就要弘揚延安精神,牢記黨的宗旨,講政治、講大局、講團結,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在崗、在位、在狀態」為准則,以有責有位有作為為努力方向,在崗樂業、守崗勤業、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從奉獻中尋找人生最大的快樂,從奉獻中實踐人生最高價值。
篇3
中國 *** 在延安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國的革命和建設中發揮了巨大的精神動力作用。延安精神是我黨,也是我們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對中國歷史發展程序產生著巨大和深遠的影響。所以我們一定要很好地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促進自身成長,促進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進而促進中國夢的快速實現。為此我結合自身生活和工作,准備從以下幾個方面繼承和弘揚延安精神:

一、 始終堅持艱苦奮斗

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是延安精神最核心的內容,是延安精神的最集中體現。艱苦奮斗既是一種思想和精神境界,也是一種生活作風和工作作風。面對生活和工作,我們要不怕苦,要積極進取,敢於奮斗、敢於拼搏。中國仍處於並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沒有不繼續艱苦奮斗的理由,即使以後發展起來、富強起來了,我們仍然不能丟掉艱苦奮斗的精神。中國的教育事業要得到更好的發展,就必須繼續堅持艱苦奮斗的精神。我們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枯燥的,如果我們沒有這種精神,我們就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就不能很好地為學生服務,就很難為教育事業作出貢獻。只要不怕苦、不怕累 ,踏實奮進,才能為教育事業貢獻自己應盡的力量。

二、 始終堅持為人民服務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延安精神的核心。對於我們黨員教師,為人民服務就是要時刻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加強和家長的溝通與交流,切實維護學生利益和學校利益。要盡可能多地深入學生群體,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情況,認真調查研究學情,傾聽學生的心聲,關心學生、幫助學生,使他們不但學到知識、掌握技能,而且盡快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三、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與時俱進就是解放思想,只要與時俱進才能開拓創新,有所發展。我們黨員教師要解放思想,深入學習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想,結合自身教學情況,向優秀黨員和教師學習、交流,全面提高自身水平,為祖國培養新時代的棟梁之才。

四、堅持實事求是

實事求是是 *** 思想、 *** 理論和「 *** 」重要思想活的靈魂,是黨的思想路線的精髓。無論是堅持艱苦奮斗、與時俱進,還是堅持為人民服務都必須堅持都要靠實事求是。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們黨員、教師只有堅持了實事求是,才能不脫離群眾、不脫離實際,才能把教育真正搞好,才能為祖國培養更多的優秀人才。

五、堅持勤儉節約、艱苦樸素的精神

勤儉節約、艱苦樸素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雖然我國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們的國家並不富裕,人均水平還很低。所以依然有必要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精神。我們黨員要起到帶頭作用,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都不要鋪張浪費和超前消費,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長期堅持,養成節約的良好習慣。同時也要教導孩子們勤儉節約,不要隨意浪費紙張,教育他們保護環境、愛護森林。

六、堅持真理、批評與自我批評的作風

批評和自我批評作風、與理論聯絡實際、密切聯絡群眾是我黨必須始終堅持的三大優良作風。批評是為了團結和進步,自我批評是對自己的剖析和反省。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能夠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水平,培養良好的心態,促進自身不斷完善提高。我們要時時刻刻反思自己存在的問題,不論是生活問題還是工作問題,都要用心的反省。只有經常的深入反省,並且不斷改進,才能取得真正的進步。在教學中,也要鼓勵學生大膽地批評和自我批評,教育孩子誠實做人、踏實做事。只有如此真正、徹底地進行批評與自我批評,才能真正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更加茁壯地成長。

總之,通過這次「弘揚延安精神大討論活動」,我在思想深處進行了認真的反思,決心從自身做起,從當下做起,真抓實干,改進工作,努力成為一名優秀的 *** 員。

看完「」的人

1.弘揚延安精神演講稿3篇

2.學習延安精神心得範文

3.弘揚延安精神國旗下的講話稿

4.學習延安精神心得範文

5.兩學一做學習延安精神心得體會 兩學一做弘揚延安精神心得體會

6.弘揚沂蒙精神演講稿3篇

㈢ 抗戰時期訪問過延安的美國記者是﹖

埃德加斯諾在抗戰時期訪問延安,並寫下【西行漫記】這本書,還有史沫特萊,寫下著作【中國在反擊】一書,

㈣ 來中國進行援助的最傑出的三位美國記者是誰作品是什麼

埃德加•斯諾《紅星照耀中國》(原名《西行漫記》)尼姆•威爾斯《續西行漫記》哈里森•福爾曼《北行漫記》。

1、埃德加•斯諾

埃德加·斯諾(1905-1972)男,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人,美國著名作家和新聞記者。

埃德加·斯諾曾入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就讀,畢業後從事新聞工作。1936年6月,在宋慶齡的聯系與幫助下,斯諾經西安前往陝北蘇區訪問。

他和毛澤東等同志進行長談,到邊區各地采訪,搜集關於二萬五千里長征的第一手資料,次年寫成馳名全球的傑作《紅星照耀中國》(中譯本名為《西行漫記》)。

2、尼姆•威爾斯

1937年7月,埃德加·斯諾當時的妻子尼姆·威爾斯沖破重重阻礙,從北平到西安,再輾轉到達延安,歷時四五個月,寫下這部讓世界對中國共產黨刮目相看的紀實性作品。在訪問陝甘寧邊區期間,這位以獨特身份走近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彭德懷、張聞天等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的女記者。

以同樣溫馨的手與蔡暢、劉群先、康克清以及丁玲等傑出女性緊緊相握,並以較大篇幅介紹了中國婦女與革命。這個譯本的很多篇章是首次公開出版,故事真實生動,人物情感細膩。

自然坦盪,有極高的史學價值和報告文學價值。此書中文名原譯《紅色中國內幕》,在《西行漫記》之後出版,考慮到抗日統一大業,改譯為《續西行漫記》。

3、哈里森•福爾曼

1944年夏,美國記者哈里森·福爾曼沖破重重阻礙,從國民黨控制下的重慶一路北上,到達延安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華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戰地采訪。

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抗戰聖地延安,報道了模範抗日根據地陝甘寧邊區及艱苦卓絕、英勇抗日的八路軍,寫下了轟動中外的《紅色中國報道》(此書後來被譯為《北行漫記》)。

這部作品被譽為《西行漫記》的姊妹篇。不僅如此,福爾曼還把自己在1944年8月到10月采訪晉綏邊區拍攝的照片編輯成書,出版了《西行漫影》畫冊。

(4)訪問過延安的美國記者擴展閱讀

埃德加·斯諾1928年離開密蘇里大學新聞學院來到中國,在上海任《密勒氏評論報》助理主編,以後又任《芝加哥論壇報》、倫敦《每日先驅報》駐東南亞記者。他踏遍中國大地進行采訪報道,「9·18」事變後曾訪問東北、上海戰線,發表報告通訊集《遠東戰線》。

在上海,他見到了宋慶齡和魯迅,引發了他對記錄中國人民苦難與嚮往的中國新文藝的興趣,後來他對蕭乾講,「魯迅是教我懂得中國的一把鑰匙」。他慶幸自己能在上海結識魯迅先生和宋慶齡女士,他是在他們的指引下認識中國的。

㈤ 傳承和弘揚延安精神發言稿

「延安精神」是中國 *** 黨的傳家寶,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我為大家整理了,歡迎大家閱讀。

篇1

延安精神是黨中央在延安時期,培育起來的革命精神。它屬於過去、現在和未來。它像一顆耀眼的星星照亮著中國大地,使這種精神世代相傳。它是在黨的正確路線指導下,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和科學精神高度統一的體現。它包括的內容很多,不同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其主要之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民主和團結的精神、艱苦奮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等。正如精闢概括的那樣:「延安精神使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是中國 *** 人崇高品德和偉大情懷的集中體現。」

通過對延安精神的學習,我以前的想法觀點,處世態度發生了些許改變,下面我將以我的改變為基礎,來敘述一下我學習延安精神的心得體會。

一、堅持正確的群眾觀是我們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的基本經驗,也是延安精神的精華所在

延安精神是中國我黨在延安時期精心培養和全面構成的先進的群體意識。從中國我黨的群眾線路可以看出,中國我黨最根本的動身點是一切為了群眾, 最重要的支援點是一切依託群眾,最成功的切進點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往,最閃耀的閃光點是為民、務實、清廉。巨集揚延安精神、堅持群眾線路,對推動機關轉變作風、展開好教育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當前,面對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入變化,精神懈怠危險、能力不足危險、脫離群眾危險、消極冷漠危險更加尖銳地擺在我們黨眼前,黨內脫離群眾的現象大量存在,集中表現在情勢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糜之風這「 *** 」上,其中最核心的是少數黨員幹部脫離了群眾,思想上輕視群眾,感情上冷落群眾,對群眾的困難和疾苦漠不關心,這嚴重削弱了黨的戰鬥力。對此,以為的新一屆黨中心部署全黨展開群眾線路教育實踐活動,要求照鏡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以整風的精神展開批評和自我批評,深進分析發生題目的緣由,努力解決作風不實不正不廉題目,這本質上就是要整治黨的作風,清洗思想和行為上的灰塵,保持我黨人政治本質,恢復與人民群眾的密切關系。

二、堅持正確的群眾觀,就要改進作風,進步為群眾辦實事的能力

作為一位黨員領導幹部,必須帶頭增強黨性修養,強化宗旨意識,堅持以德修身,切實把服務群眾、為廣大群眾謀取利益作為謀劃工作、落實決策、化解矛盾的根本動身點,把群眾是不是同意、是不是答應、是不是興奮作為衡量我們工作得失的標准。

要關注群眾需求,維護群眾權益,說群眾想說的話、辦群眾想辦的事,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廣大群眾的根本利益,真正做到敏銳感知群眾冷熱,關心群眾訴求,通過不斷提升服務企業水平、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回屬感等多種方式,解決企業職工最迫切、最現實的困難和題目。我們不能為官一任只斟酌如何滿足自己的私利,只圖自己方便享受而不顧群眾的利益,不顧黨紀國法的束縛。只有自己的境地高了,沒有私心雜念,才能做到言行一致、表裡如一。具體而言,就是要增強聯絡、團結、服務群眾的能力;就是要善於聽取不同聲音、聚集民智、聚集民力;就是要在制度框架內尊重群眾的主體地位。

三、堅持正確的群眾觀,就要聆聽群眾意見、了解真實情況

黨員領導幹部必須沉下身子,放下架子,深入基層,在實際工作中「看聞問切」,從群眾中了解情況、汲取營養,發掘群眾中隱躲的聰明,避免「閉門造車」、「唱獨腳戲」,在充分佔有和分析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概括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舉措,把群眾的創造吸收到檔案、講話、文章中來,使我們的思想和舉措符合實際情況,能夠解決實際題目。要做「明眼人」、「有心人」,努力獲得那些在辦公室難以聽到、不容易看到和意想不到的新情況。既要解剖麻雀,也要了解全域性;既要聽順耳話,也要聽逆耳言;既要到工作先進的地方往總結經驗,也要到困難較多、情況復雜、矛盾尖銳的地方往研究解決題目。黨員幹部,特別是黨員領導幹部應當率先垂範,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名,始終與群眾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真正做到講實話、干實事、敢作為、勇擔當,言必信、行必果,清正、清廉、清明。

延安精神是黨中央在延安時期,培育起來的革命精神。它屬於過去、現在和未來。它像一顆耀眼的星星照亮著中國大地,使這種精神世代相傳。它是在黨的正確路線指導下,無產階級的革命精神和科學精神高度統一的體現。它包括的內容很多,不同學者持有不同的觀點,其主要之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群眾路線、獨立自主和開拓創新的精神、民主和團結的精神、艱苦奮斗和自力更生的精神等。正如精闢概括的那樣:「延安精神使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是中國 *** 人崇高品德和偉大情懷的集中體現。」

四、堅持正確的群眾觀,關鍵要加強迫度束縛,使我們黨的幹部將黨紀國法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真正推動群眾線路的貫徹

一是要完善服務群眾制度、聯絡群眾制度,讓黨員幹部覺得密切聯絡群眾的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不是運動式的一窩蜂或隨大流;二是將幹部是不是貫徹制度作為評判是不是合格、提升的標准納進考核體系,不斷健全完備的選人用人機制,切實提拔能夠密切聯絡群眾的黨員幹部;三是建立黨內監督同群眾監督相結合的機制,對群眾缺少感情、疏忽群眾的利益和要求而群眾又反映強烈的領導幹部要予以處理。

通過學習,我深感需要學習的東西很多,特別是延安精神的學習永無止盡。學習延安精神更重要的在於實踐,在於用延安精神指導我們的工作和生活,讓延安精神「存之於心,見之於行。

篇2

黨的以來,同志提出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了我們黨治國理政思想的新飛躍。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關鍵在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必須堅持繼承和創新相結合,結合時代條件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延安是中國革命的聖地。延安精神包括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先進性和純潔性、優良傳統和作風的集中體現,在我們黨的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因此,同志指出,延安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全面從嚴治黨要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有利於為全面從嚴治黨築牢歷史之「根」。我們黨是從井岡山、延安、西柏坡這樣一路走過來的。同志告誡我們:「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因為這是我們黨的歷史之「根」。「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全面從嚴治黨也是如此。如果忘記了我們黨是從哪裡走來的,就會迷失前進方向;如果忘記了我們黨的歷史之「根」,執政之樹就難以長青。當前,一些黨員幹部身上之所以「 *** 」盛行、不嚴不實,甚至陷入腐敗泥潭,就是因為忘記了我們黨的歷史之「根」,忘記了我們黨的精神血脈,也忘記了自己入黨時候的初心。人們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不忘本來,才有未來。全面從嚴治黨,只有返本才能開新。大力弘揚包括延安精神在內的革命精神,讓黨員幹部重溫那些苦難輝煌的偉大歷史,經常接受精神上、思想上的洗禮,以精神紐帶連線歷史和現實,強固全面從嚴治黨的歷史之「根」,為全面從嚴治黨溯到源、找到根、尋到魂,可以使新形勢下黨的建設不斷獲得源頭活水、永遠保持生機活力。

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有利於為全面從嚴治黨補足精神之「鈣」。對 *** 人來說,理想信念的滑坡最危險,精神支柱的坍塌最致命。因此,同志反復強調理想信念的極端重要性,把理想信念比作 *** 人精神上的「鈣」。當前,面對形形 *** 的誘惑和沖擊,一些黨員幹部精神之「鈣」流失嚴重,得了「軟骨病」,成為精神上的侏儒,導致政治上變質、經濟上貪婪、道德上墮落、生活上腐化。全面從嚴治黨,必須醫治這種「軟骨病」,補足 *** 人精神上的「鈣」。延安精神的形成是以堅定的理想信念作為基礎和支撐的。當年,為什麼那麼多人千辛萬苦奔赴延安?因為延安是一個有理想信念、可以實現理想信念的地方。美國記者斯諾到延安後,看到的是一種「東方魔力」;陳嘉庚先生訪問延安後,得出的結論是:「中國的希望在延安」。他們所說的「魔力」「希望」,反映的正是延安精神的巨大力量。延安精神不僅屬於過去,更屬於現在和未來,具有穿越時空的恆久魅力。大力弘揚延安精神,需要我們像當年那樣堅定理想信念,用延安精神打掃思想灰塵,增強免疫力和抵抗力,挺起精神脊樑,踐行「三嚴三實」,朝著「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前進。

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有利於為全面從嚴治黨健全教育之「體」。全面從嚴治黨,需要把握從嚴治黨的規律。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就是全面從嚴治黨需要遵循的一條基本規律。同志指出:「從嚴治黨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剛,要同向發力、同時發力。」這就要求我們把制度「籠子」扎得更嚴密,把思想「總開關」擰得更緊,把教育體系建得更完備。應該說,這些年我們在制度這一「剛」的方面抓得比較多,這兩年成效尤為顯著;在構建全面從嚴治黨教育體系方面還大有空間、大有工作可做。延安時期,黨確立的一系列規章制度,關於民主集中制、關於批評和自我批評、關於統一戰線等許多經驗和做法,有些沿用至今;像張思德那樣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英雄模範,一直教育和激勵著我們,不斷給我們增添正能量,是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營養劑。全面從嚴治黨,基礎在「全面」,核心在「從嚴」。建立健全從嚴治黨教育體系,可以在更深層次和長遠發展上推動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反腐倡廉建設、制度建設,促進黨的「五位一體」建設取得更加扎實、更加豐碩的成果。

繼續從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推動全面從嚴治黨,以偉大精神推進新的偉大工程,新聞宣傳責無旁貸,人民日報社更要自覺發揮「旗艦」和「排頭兵」的作用。我們必須積極主動作為,宣傳好、弘揚好包括延安精神在內的革命精神,為全面從嚴治黨豐富精神滋養、提供精神支撐。當前,尤其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在內容上做足「融通」文章。革命精神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已融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方面。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下宣傳弘揚革命精神,不能畫地為牢、自縛手腳,不能標簽化、程式化、簡單化,而要將其有機滲透、融入到相關宣傳之中,實現內容上「融通」,使革命精神成為相關宣傳的價值底色和精神核心,在潤物無聲中讓人們感受革命精神的真諦和魅力。二是在平台上做好「融合」傳播。當前我們正處於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的時代,革命精神的宣傳弘揚如果只局限於傳統媒體上,就很難讓包括延安精神在內的革命精神的宣傳弘揚更加廣泛地覆蓋到方方面面受眾。現在,人民日報社已經發展成為擁有報紙、雜志、網站、網路電視、網路廣播、電子屏、手機報、微博、微信、客戶端等多個類別、數百個終端載體的新型主流媒體集團。我們要把弘揚革命精神、全面從嚴治黨的宣傳拓展到新興媒體的各種平台上,以一個融合的大平台形成強大的傳播合力,進一步把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孕育形成的偉大革命精神唱響,為全面從嚴治黨營造良好的思想輿論氛圍。

下一頁更多精彩的「」

㈥ 什麼原因促成了斯諾赴延安采訪

data-filtered="filtered" 斯諾

美國記者埃德加·斯諾是近代報道中國最著名的西方記者。他的代表作《紅星照耀中國》出版半個多世紀以來影響巨大、長盛不衰,被認為是西方認識中國的基本讀物。紅軍由此書為世界所知,斯諾由此書而成就功名。

斯諾1936年7月的延安之行是此書的基石。當時,在中國的西方記者至少有二三十人,比如《京津泰晤士報》的愛潑斯坦,合眾國際社的厄爾·利夫、美國《亞洲》雜志的歐文·拉鐵摩爾以及英國記者詹姆斯·貝特蘭、德國記者罕斯·希伯等,其中不乏想去紅區探奇者,但為什麼是斯諾如願以償成為先行者?

data-filtered="filtered" 紅星照耀中國

經濟壓力

冒險精神在斯諾的生命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美國學者勃納德·托瑪斯將其研究斯諾的著作命名為《冒險的歲月》並不奇怪。斯諾年輕時在紐約曾炒過股,漂洋過海時曾混過船票,1930年代在北平經濟困窘時曾賭馬贏過1000美元從而轉危為安,這些都能體現斯諾的冒險性格。

1990年代美國的研究者根據斯諾的日記和書信發掘了促使斯諾去紅區探索的其他原因,其中之一乃出於經濟上的壓力:1933年,斯諾夫婦輾轉來到北平,情況似乎還是不錯的,據其日記可知:「在北平,一個新聞記者可以過得像一個銀行董事長那樣闊綽,即使他的收入不高」。斯諾夫婦住四合院,僅主人房就有6間之多,還有僕人、廚師、花匠、人力車夫,每年大約花1000多美元。

研究斯諾的美國學者漢密爾頓發現:美國的經濟蕭條直接影響了新聞聯社的財政收入,令斯諾的自在生活受到威脅。1933年新聞聯社開始減少斯諾的薪水,到年底就乾脆辭退他了。

1935年4月,斯諾寫信給友人說:「這一年過得很快樂,但經濟上很緊張,尤其是當美元貶值時」。

斯諾去紅區采訪不是沒有猶豫的,根據斯諾前夫人海倫·斯諾的回憶,正當斯諾躊躇不決時,是她做了有力的推動,她說:「絕對沒錯,你必須去一趟」。

data-filtered="filtered" 在英文版《紅星照耀中國》里,斯諾使用了 *** 這張顯得有些土氣的照片。

出版商的推動

二戰爆發後,中國戰場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英美的通訊社和出版商一度將中國看成是熱點,特別對神秘的中國工農紅軍感興趣。幾乎在斯諾考慮采訪紅區的同時(甚至可能還要早些),出版商就不斷要求活躍的斯諾去嘗試采訪紅區。

1932年,斯諾曾對他的出版代理說自己准備從上海的紅色分子那裡弄張訪問中國蘇維埃的護照,他說「我幾乎要成功了,但在最後的時刻我聯系的 *** 人對我產生了懷疑,他失蹤了,我也再沒法和他聯系。」

1933年,出版商哈利遜·史密斯和哈斯公司預付斯諾750美金,約他在1934年底前寫一本關於紅色中國或其他主題的書。而斯諾立即「很高興地收下來」,並保證到年底完成初稿。

出版商推動斯諾去紅區采訪這一點也得到了某些中國研究者的認同,武際良指出:

1934年,美國出版商哈里遜·史密斯曾經提議同斯諾簽定一項合同,並預付稿費750美元,要他寫一本關於紅色中國的書……1935年《英國每日先驅報》也建議資助他作一次旅行,以獲得關於紅色中國的真相。

去紅區前,斯諾在給出版商的一封絕密信件中說:「我明天將去紅色中國會見 *** ,我將旅行、拍照,寫我喜歡的東西。假如我達到目的,那將是世界大事。」

顯然,在出版商的推動下,斯諾加快了去延安的步伐。斯諾陝北之行的全部費用1000美元都由報社報銷。斯諾交稿時將書名定為《我到了紅色中國》,《紅星照耀中國》的名字是出版商改定的,由此可見出版界在斯諾成名前後擔任的重要角色。

data-filtered="filtered" 埃德加·斯諾在延安時與 *** 合影

*** 的安排

傳統研究認為斯諾訪問紅區的關鍵人物有兩個:一個是 *** 地下黨員俞啟威( *** ),一個是宋慶齡。根據漢密爾頓的研究,1936年3月俞啟威曾答應幫助斯諾聯系去紅區采訪,但他不久就消失了,斯諾5月去上海找宋慶齡、魯迅、艾黎和史沫特萊等人,希望得到訪問紅色根據地的機會。此舉還引起史沫特萊的不快,因為她也想去延安。漢密爾頓認為之所以選擇斯諾,是斯諾的「國籍、他的社會聯系和他的獨立性格」使然。

那麼,是什麼人發出的請求呢?1992年,武際良指出:

他(斯諾)立即提出去紅區采訪的要求。而就在前不久,毛和周從陝北來信要她(宋慶齡)物色一位公平正直的外國記者和醫生到蘇區考察,以便爭取國際上了解中國的抗日主張。

2005年,英國倫敦大學基於新解禁的莫斯科共產國際的檔案材料的研究披露, *** 是決定斯諾進入紅區的始作俑者,研究指出:

(紅軍)與斯諾相遇不是偶然的。那年(1936年)春天,毛曾經讓上海的地下黨找一個能發表作品的外國記者和一個醫生。經過慎重考慮,毛邀請了斯諾,因為斯諾具備多方面條件:他是一個美國人;他為具有影響的《星期六晚郵報》和《紐約先鋒論壇報》寫稿;並具有同情心。

斯諾1936年7月進入紅區,同行的還有黎巴嫩裔美國人馬海德醫生,他的葯箱里裝了許多機密文件……

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發表後,其影響達到甚至超過了 *** 的預期,在中國和世界產生了巨大影響,紅軍和 *** 的偉大形象樹立起來了,一批批年輕人從各地開赴延安。 *** 後來說:「斯諾著作的功勞可與大禹治水相比。」

(摘自《領導文萃》2013年10月下)

㈦ 白修德的這段記錄表明了什麼

無論過去或是現在,中國共產黨人都是富於獻身精神、首先犧牲自己的人。
美國記者白修德告訴世界,無論過去或是現在,中國共產黨人都是富於獻身精神、首先犧牲自己的人。他們完全獻身於共產主義運動,把自己的身軀當作給農民照亮路途的火炬。
抗日戰爭時長期任美國《時代》周刊駐重慶記者,采寫了大量關於中國戰場的報道,訪問延安後寫出影響巨大的名著《中國的驚雷》。在抗戰期間所有駐華美國記者中,被認為是最傾向於中國共產黨的人之一。

㈧ 1946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會見美國進步女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時,提出了_____

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1946年8月,毛澤東在延安向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發表談話,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並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於反動派,而是屬於人民。」 斯特朗女士折服地評道:這是個「時代性的偉大真理」。

自接受斯特朗采訪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論斷後,毛澤東把這個論斷不斷擴展、深入闡述,廣泛應用於反帝國主義、反修正主義、反霸權主義、國內建設等諸多領域。最完整的闡釋是」反動派既是真老虎,也是紙老虎「,應對的指導思想應該是「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8)訪問過延安的美國記者擴展閱讀:

在談笑風生間,毛澤東與斯特朗談到了原子彈。當時,中國人民還在用小米加步槍為自由解放而浴血奮斗時,美國已經率先造出了原子彈。毛澤東說,「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隻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並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點由此產生。

斯特朗是毛澤東非常要好的外國朋友,在解放後,也曾多次受邀來到中國,到了1960年代,毛澤東在北京為她過80歲生日時,兩人再度憶起了1946年在棗園窯洞對原子彈問題的談話,80歲的斯特朗問毛澤東:「您現在還認為原子彈是紙老虎嗎?」毛主席點頭微笑作肯定狀。謝太平說,在當時,蘇聯赫魯曉夫等外國元首都認為原子彈是摧毀人類、摧毀一切物質東西的時候,毛澤東有如此氣魄和膽識對原子彈提出只是「紙老虎」的論斷,他被稱為是世界上蔑視核武器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