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近代最有名的設計師有哪些舉出10個
卡爾·拉格菲爾德、三宅一生、瓦倫蒂諾·加拉瓦尼、川久保玲、華倫天奴、高田賢三、山本耀司、克里斯汀-迪奧、亞歷山大·麥昆、喬治·阿瑪尼。
1、卡爾·拉格菲爾德
卡爾·拉格斐(1933年9月10日-2019年2月19日,Karl Lagerfeld),出生於德國漢堡市,德國著名服裝設計師。
人們稱他為「時裝界的凱撒大帝」或是「老佛爺」。2013年11月因涉嫌歧視胖子的言論被法國女性團體起訴。
說起卡爾·拉格斐,腦海里的第一反映永遠是Chanel的藝術總監招牌式的表情,佩戴著墨鏡,手拿抓扇、腦後拖著辮子,就是這永恆的墨鏡白發長辮的人卻佔領時尚圈制高點。
他永遠像「吃飽人參」一樣精力旺盛,精通德、英、法、意文,妙語連珠,他情迷傳統,又憧憬未來,被傳媒封為「當代文藝復興的代表」。
2019年2月19日,卡爾·拉格斐逝世,享年85歲。
2、三宅一生
三宅一生(1938年4月22日-),1938年4月22日出生,日本著名服裝設計師,他以極富工藝創新的服飾設計與展覽而聞名於世。
其後創建了自己的品牌,它根植於日本的民族觀念、習俗和價值觀,成為知名的世界優秀時裝品牌。
3、瓦倫蒂諾·加拉瓦尼
Valentino(瓦倫蒂諾·加拉瓦尼登),這位以富麗華貴、美艷灼人的設計風格著稱的世界服裝設計大師,用他那與生俱來的藝術靈感,在繽紛的時尚界引導著貴族生活的優雅,演繹著豪華、奢侈的現代生活方式。
他經營的Valentino瓦倫蒂諾品牌以考究的工藝和經典的設計,成為追求十全十美的社會名流們的忠愛。
他出色的成就被世界時裝界公認為雄居於包括法國的聖·洛朗、皮爾·卡丹等人在內的世界八大時裝設計師之首。
具傳奇色彩的時裝大師 Valentino Garavani 與他的商業夥伴 Giancarlo Giammetti 於 1960 年創立了 Valentino。
以 Valentino Garavani 命名的男女配飾系列,包括:手袋,皮鞋,小型皮具,腰帶以及手飾。高級訂造服的設計細節亦可見於凡此精美配飾系列,且多屬手工製造。
Valentino 的經典元素如花卉圖案、蝴蝶結和蕾絲亦予重新詮釋,令極富現代感的 Valentino 配飾更優雅精緻。
4、川久保玲
川久保玲(かわくぼ れい,英文:Rei Kawakubo,1942年10月11日-)是一位日本的服裝設計師,出生於東京,畢業於慶應義塾大學。1973年,她在東京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並向世界展示了一種革命性的新型穿衣方式。
1980年代前期,她以不對稱、曲面狀的前衛服飾聞名全球,受到許多時尚界人士的喜愛,從那開始,她就一直在為實驗而奮斗,永遠創造著比時裝界流行超前得多的原型和概念服裝。
此外,日本的知名服裝設計師當中,川久保玲是少數幾個未曾到國外留學,而且未曾主修過服裝設計的特殊設計師。
5、華倫天奴
卓凡尼·華倫天奴(GIOVANNI VALENTINO),著名時裝設計師,出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市(NAPLES),為世界頂級名牌[華倫天奴]始創家族之第三代繼承人。
6、高田賢三
高田賢三(1939年2月27日-),生於日本兵庫縣姫路市,日本時尚設計師。著名時尚品牌Kenzo(包括香水,化妝品及時裝)的創始人。
高田賢三這位法國籍的日本時裝設計師用自己的名賢三命名的KENZO品牌,已經不僅僅是時裝業的精品,在化妝品、香水領域也是大名鼎鼎。
KENZO的時裝不是那種標新立異的拔高,它有一點點傳統,有許多熱情的顏色,有活生生的圖案,還有幾分狂野。幾乎每一款都能找到實際穿著的場合,但吸引力之強卻使你絕不厭倦。
在雲集中提到:高田賢三還是青年的時候,他遠赴巴黎開始他的國際時裝設計師生涯,他有備而來,已經在日本對服裝有了深入的研究,雖然,他設計的服務對象從東方人轉為西方人,但絲毫沒有礙障,而從此,他開始了不以國界為設計范疇的國際性工作。
7、山本耀司
山本耀司,1943年出生於日本,日文名Yohji Yamamoto,是世界時裝日本浪潮的設計師和新掌門人。他以簡潔而富有韻味,線條流暢,反時尚的設計風格而著稱。
8、克里斯汀-迪奧
克里斯汀·迪奧(Christian Dior),1905年年出生於格蘭維爾,是一名設計師,也是迪奧的創始人,畢業於科學政治學院。1957年不幸卒於心臟病。
9、亞歷山大·麥昆
亞歷山大·麥昆(Alexander McQueen,本名:Lee Alexander McQueen,1969年3月17日-2010年2月11日),出生於倫敦,英國著名服裝設計師,有「壞孩子」之稱,被認為是英國的時尚教父。
1991年,進入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獲藝術系碩士學位。1992年,自創品牌。1993年起相繼在英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的服裝公司工作。
在倫敦的一次時裝展中被《Vogue》的著名時裝記者IsabellaBlow采訪報導,使他從此走上國際舞台。1994年,擔任聖·馬丁藝術設計學院的裁縫教師。
1996年,為法國著名的「紀梵希」(Givenchy)設計室設計成衣系列。1997年,取代John Galliano擔任Givenchy這法國頂尖品牌的首席設計師。
1998年,他設計的「紀梵希』99春/秋時裝展」在巴黎時裝周上獲得一致好評。他在1998年裡為影片《泰坦尼克號》的女主角扮演者凱特溫絲萊特設計了她出席奧斯卡頒獎晚會的晚裝。
2010年2月11日,Alexander McQueen在倫敦家中自縊身亡。
10、喬治·阿瑪尼
喬治·阿瑪尼(Giorgio Armani),是一位著名的義大利時裝設計師。出生於義大利皮亞琴察,學習過醫葯及攝影,曾在切瑞蒂任男裝設計師,1975年創立喬治·阿瑪尼公司。
現在已成為時裝界最響亮的品牌之一。曾獲奈門-馬科斯獎、美國國際設計師協會等獎項,曾在14年內包攬了全球30多項服裝大獎。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喬治·阿瑪尼排名第367。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卡爾·拉格菲爾德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宅一生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瓦倫蒂諾·加拉瓦尼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川久保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卓凡尼·華倫天奴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高田賢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山本耀司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克里斯汀·迪奧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亞歷山大·麥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喬治·阿瑪尼
Ⅱ 誰知道歐洲有名的設計師是誰
以下是幾個世界著名服裝設計師的有關資料,希望對你有用
簡奴.朗萬(JEANNE LANVIN 1867--1946)
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生於法國.其浪漫而優雅的服裝設計風格吸引了不少顧客,特別是一繪畫為題材的"繪畫女裝"和從中世紀教學的彩色玻璃畫獲得靈感的"朗萬藍"十分有名.20年代,他推出高格調的管狀女裝.30年代的代表作有也用的"睡衣式女裝","披肩式女裝",茲瓦布式的群褲.1926年開設男裝部門,打開了高級時裝店經營男裝的先河
嘎布里埃爾.夏奈爾(GABRIELLE CHANEL 1883--1971)
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出生於法國,他是20世紀最具影響力的設計師.1910年,她在巴黎的坎朋街開設了一個小小的帽子店,並別出心裁地以當時用來做帽子的針織物來做衣服.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她敏感地抓住社會的變化,設計管子狀女裝,領導了20年代的流行.著名的"夏奈爾樣式"就創始於20年代.二次世界大戰前,夏奈爾的事業達到頂峰.
克里斯羌.迪奧爾(CHRISTIAN DIOR,1905-1957)
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生於法國.1938年,二次大戰中參戰,退伍後又進魯希安魯倫店工作.1946年末,創建"迪奧爾高級時裝店".1947年2月,在首次作品發表會上推出"花冠形":帶圓味的流暢的肩線.束細的腰身,這種極富傳統女性味的優雅作品使迪奧爾一舉成名.巴黎的高級時裝業再次走向輝煌,迪奧爾領導了後來10年間的流行,幾乎每個季節都推出新的造型.在短短十年間,迪奧爾用他超人的天才和精美的傑作贏得了世界女性的芳心,被譽為"流行之神","時裝之王","時裝界的獨裁者"
皮卡.卡丹(PIERRE CARDIN,1922--)
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生於義大利的威尼斯.1946年進迪奧爾店,參與了"新樣式"的設計和製作.1949年末到60年代初,他已成為高級時裝界前衛派設計師的領導者之一.他推出的"宇宙服風格",表現蘇美兩霸的太空競爭和人類太空時代的到來.他曾於1977年春夏季,1979年春夏季和1982年秋冬季三次榮獲"金頂針獎".而且在經營方面也表現出非凡的才華.他也是冷戰時期最早邁進社會主義國家大門的西方設計師.1979年他第一個跨進剛剛對外開放的中國的大門.目前,有120多個過和地區19萬人為"卡丹"牌生產著近230種產品.半個世紀以來,他創造了一個龐大的"卡丹帝國".1992年12月2日,他被接納為法蘭西學院藝術院士
伊夫.聖.洛朗(YVES SAINT LAURENT,1936)
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出生於啊爾及利亞.1954年,聖.洛朗參加國際羊毛局舉辦的設計大獎賽,以一套黑色雞尾酒會服榮獲女裝一等獎,以此為契機進入迪奧爾店的主任設計師.60年代的後半期,聖.洛朗使自己的高級時裝和高級成衣遍及全世界,1971年春他推出沙漏形的40年代風格,掀起一陣回歸潮,1974年秋他發表哥薩克風格,引起民族風格服裝的流行.知道現在,他仍是巴黎時裝界舉足輕重的一位設計師
森英惠(HANAE MORI 1926--)
巴黎高級時裝設計師,生於日本島.1951年在東京新宿創建工作室,50年代曾先後為600餘部電影設計過服裝,1963年在日本創建高級成衣公司,1977年在巴黎的蒙泰紐大街創建高級時裝店,同年加入巴黎高級時裝店協會,也是巴黎高級時裝店協會這個象牙塔中第一位東方女性.她推出得意之作蝴蝶圖案的優雅女裝,給巴黎帶來了東方式的奇異時尚.1984年榮獲法國政府頒發的"藝術文化騎士級勛章".
三宅一生(LSSEY MIYAKE 1938--)
日本高級成衣設計師,生於日本廣島.1970年創建"三宅設計事物所".在設計上他致力於把東方的文化,東方的服飾觀念與西方的經驗結合起來,他著意研究自己的民族文化遺產--和服.三宅的設計是從材料開始的,他常常自己動手去紡織,織布,雞毛,紙,橡膠,塑料等所有可用來織成衣料的東西他都要去嘗試,去探尋各種可能性。
Ⅲ 草間彌生是哪個時代的設計師
草間彌生
個人網站:http://www.yayoi-kusama.jp
1929年 3月22日生於長野縣松本市
1941年 進入長野縣立松本第一高等女子學校
1948年 進入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第四年課程
1957年 11月前往美國西雅圖
1958年 遷居紐約,於藝術學生聯盟學習
1963年 取得美國永久居留權
1965年 開始發表作品
1973年 返回日本
1952年 第一次個展 (長野.松本市第一公民館)
第二次個展 (長野.松本市第一公民館)
1954年 東京.Shirokiya百貨公司
1955年 東京.Takemiya畫廊
1957年 西雅圖.Zoe Dusanne畫廊
1959年 紐約第一次個展.Brata畫廊
1960年 華盛頓首府.Gres畫廊
1961年 紐約.S. Radich畫廊、華盛頓首府.Gres畫廊
1962年 芝加哥.Robert Hanamura畫廊
1963年 紐約.Castellane畫廊:「Driving Image」
紐約.Gertrude Stein畫廊:「積集一千隻船」
1964年 紐約.Castellane畫廊:「Driving Image show」
1965年 Provincetown‧Chrysler Museum個展
紐約.Castellane畫廊:「Floor show」
1966年 米蘭.d』Arte del Naviglio 2畫廊:「草間?里�篋riving Image show」
紐約.Castellane畫廊:「草間的窺視:無限之?邸?br> 艾森.M.E.Thelen畫廊
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水仙花園」
影片「自己消滅」於德國、荷蘭、比利時、義大利電視播放
公開演出於巴黎各劇場
1967年 紐約 .Black Gate Theater:「草間的自己消滅:視聽聲光表演」
紐約.Woodstock:「Horse Play」
「草間的自己消滅:視聽聲光表演」
草間自導、自製、自演之「自己消滅」:第四屆比利時國際?驗電影競?獲獎
Ann Arbor電影?獲銀牌獎
第二屆馬里蘭電影?觀摩
參加美國惠特尼美術館之新美國電影系列「Steps Towards a New Consciousness」
紐約.Electric Circus:「草間茶舞者」
紐約.Cheetah Club:「人體繪畫舞會」
海牙.International Galerij Orez
荷蘭各地裸體圓點圖案演出
1968年 影片「自己消滅」於紐約各地展出,包括體育館、Blue Dome夜總會
草間自導、自演「花之狂歡」、「同性戀狂歡」於全美各地電視播出
七月前推出一系列「人體炸烈」活動。
第一次「人體炸烈」於紐約華 爾街華盛頓像之前進行
第二次「人體炸烈」於自由女神像前進行
第三次「人體炸烈」於紐約的?垵?絲夢遊仙境雕像前進行
第四次「人體炸烈」在紐約的聯合國大?B前進行
紐約‧Electric Circus迪司可夜總會裸體表演
紐約‧中央公園:「Love in Festival」
成立「草間有限公司」
紐約‧Nirvana Headshop發表「Weekly Flesh-In」人體繪畫
選舉委員會前發表抗議聲明
發表「同性戀婚禮」
「Allan Burke Show」中裸體演出
紐約 Fillmore East 裸體演出
荷蘭‧Mickery畫廊
法蘭克福‧Lichter畫廊
米蘭‧d符號Arte del Naviglio畫廊
1969年 中央公園:「Bust Out」
紐約‧Blue Dome夜總會
紐約‧現代藝術美術館:「喚醒死者之大狂歡」
於紐約成立「草間服裝」
1971年 「草間服裝」於歐洲各地展出
海牙‧International Galerij Orez:「鳥籠‧繪畫‧女人」
第一屆紐約電影?放映「草間的自己消滅」
1975年 返回日本後第一次個展,東京‧西村畫廊:「?內そ?淼乃勞鯰?息」
1978年 松本市‧松本商工會館
東京‧美國中心:個展及上映「自己消滅」
1982年 東京‧富士電視畫廊:「迷戀」
米蘭‧d符號Arte del Naviglio畫廊
東京‧Supplement畫廊:上映「自己消滅(1967)」及「花之狂歡」
東京‧Video Gallery Scan:「裸體圓點消滅」
海牙‧Ornis畫廊:「草間?里�?950-1970」
東京‧富士電視畫廊:「自己消滅」
東京‧Video Gallery Scan
東京‧九品傳凈真寺:「婆沙羅之花」
東京‧富士電視畫廊:「無限炸烈」
巴黎‧Christian Cheaneau畫廊
法國‧Calais市美術館
福岡‧北九州市立美術館:「草間?里�埂?br> 法國‧Dole市立美術館
芝加哥‧芝加哥國際藝術博覽會
1988年 東京‧富士電視畫廊:「靈魂燃燒閃光」
神奈川‧箱根雕刻之森美術館
1989年 紐約‧國際現代美術中心:「草間?里�仡櫿埂?br> 牛津‧現代美術博物館:「草間?里�埂?br>1991年 東京‧Nabis畫廊:「草間的拼貼藝術1953-86」
東京‧銀座新力大樓‧1991東京藝術博覽會:「自己消滅」
福岡‧MOMA畫廊:「草間?里�埂?br> 東京‧富士電視畫廊:「天地之間」
1992年 東京‧草月美術館:「燃燒的天河」[巡迴至新瀉市美術館展出]
福岡‧MOMA畫廊:「草間?里�埂?br>1993年 第45屆威尼斯雙年展日本館
羅馬‧Valentina Moncada畫廊:「草間?里�埂?br> 威尼斯‧d符號Arte del Naviglio畫廊:「草間?里�埂?br> 福岡‧福岡市美術館:「草間?里�孌嬚埂?br>1994年 長野‧駒根高原美術館:「草間?里�埂?br> 長野‧長野縣信?餉佬g館:「草間?里�埂?br> 東京‧富士電視畫廊:「我的獨自逝去」
福岡‧MOMA畫廊:「草間?里�埂?br>1995年 東京‧Ota Fine Arts:「草間?里�鶴詺⒌奈搖?br>1996年 東京‧Ota Fine Arts:「草間?里�菏��嫛?br> 福岡‧MOMA畫廊:「我的青春展望」
紐約‧Paula Cooper畫廊:「草間?里�?950與1960年代」
紐約‧Robert Miller畫廊:「草間?里�航�鰲?br> 福岡‧Art Gallery Mitsubishi-Jisho Artium:「重覆」
福岡‧MOMA畫廊:「照片拼貼重覆形像」
1997年 華盛頓‧Baumgartner畫廊:「草間?里�埂?br> The Arts Club of Chicago:「草間?里�埂?br> 東京‧Ota Fine Arts:「草間?里�翰蓍g的草間」
洛杉磯‧Margo Leavin畫廊:「草間?里�埂?br>1998年 洛杉磯郡立美術館:「永?a的?郟翰蓍g?里? 1958-1968」
福岡‧MOMA畫廊:「自己消滅」
作品特色:
草間彌生的創作被評論家歸類到相當多的藝術派別,包含了女權主義、極簡主義、超現實主義、原生藝術(en:Art Brut)、普普藝術和抽象表現主義等。但在草間對自己的描述中,她僅是一位「精神病藝術家」(obsessive artist)。從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企圖呈現的是一種自傳式的、深入心理的、性取向的內容;草間所用的創作手法則有繪畫、軟雕塑、行動藝術與裝置藝術等。
草間在相當早的創作時期就發展出了自己的特色,她善用高彩度對比的圓點花紋加上鏡子,大量包覆各種物體的表面,如牆壁、地板、畫布、家裡會出現的物品、還有裸體的助理)。她自己的打扮往往也與作品有很高的同質性,並以短上衣和非常強烈的眼影妝聞名。草間曾說明這些視覺特色都來自於她的幻覺,她認為這些點組成了一面無限大的補捉網(Infinity nets),代表了她的生命。
此外,草間也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繁殖」特色,她有許多作品都以蕈類聚生的造型出現。在1990年代之後,草間加入了商業藝術的領域,與服裝設計界合作,推出了帶有濃厚圓點草間風格的服飾,並開始販賣許多藝術商品。
草間也算是日本當代作家之一,自她在1978年回到日本定居之後,陸續出版了含自傳在內有10幾本書籍。除了前面生平提到的幾本重要小說之外,還包括了《聖馬克教堂的燃燒》(1985年)、《天地之間》(1988年)、《拱形吊燈》(1989年)、《櫻冢的雙重自殺》(1989年)、《如此之憂》(詩集,1989年)、《鱈魚角的天使》(1990年)、《中央公園的毛地黃》(1991年)、《沼地迷失》(1992年)、《紐約故事》(1993年)、《螞蟻的精神病院》(1993年)、《堇的強迫》(1998年)、《1969年的紐約》(1998年)
童年與青年時期
1939年,草間彌生約10歲時,開始被大量幻覺困擾,因而時常有自殺企圖。她留有當時為母親畫的鉛筆畫,畫中就已充滿了小圓點。
青年時就讀日本長野縣松本女子學校,畢業後到京都市立工藝美術學校(現在的京都市立銅駝工藝美術高等學校)主修日本畫。
1950年代到1970年代
1998年出版的草間彌生作品集,收錄了她在1958年到1968年間的當代藝術作品1951年,青年時的繪畫作品《彷徨的夢》(Zanmu)獲得日本第二屆創作獎入選。
1954年,草間在繪畫作品《花(D.S.P.S)》中曾有下列的表達:「某日我觀看著紅色桌布上的花紋,並開始在周圍尋找是不是有同樣的花紋,從天花板、窗戶、牆壁到屋子裡的各個角落,最後是我的身體、宇宙。在尋找的過程中,我感覺自己被磨滅、被無限大的時間與絕對的空間感不停旋轉著,我變的渺小而且微不足道。剎那間,我領會到這不是只有我的想像、而且是現實中的狀況、我被嚇到了。於是我對於紅色桌布和上面的花紋產生了強烈的恐懼,我認為它就像是咒語,正在剝奪我的生活,我沖上階梯企圖逃離,但階級卻在我腳下散開,於是我從上面跌下來,腳腕也扭傷了。」
1955年,與美國女畫家喬治亞·歐姬芙通信,也寄自己的水彩畫給她,並開始准備到美國。
1957年,移居美國,大部份時間都在紐約市創作,並開始有「前衛的女王」之稱。
1960年代參加了許多反戰運動。
1962年,在紐約市的綠藝廊參加了七人聯展,展出作品是軟雕塑,參展藝術家包括了安迪·沃荷、克勒斯·歐登柏格。
1965年,在紐約展出《無限鏡屋》(Infinity Mirror Room),個人特色(白底紅點、大面鏡、藝術家站在中央)相當引起注意。
1966年,作品《無限的愛》(Love Forever),使用小圓燈泡和大面鏡無限反射的空間裝置,造成了相當視覺迷幻的作品,可說是草間的成名作。該年受邀參加了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作品名為《那克索斯的花園》(Narcissus Garden),以1500個金色鏡球(內部是塑膠制)裝置組成,放在Italian Pavilion戶外展場上,草間本人穿著金色和服端坐其中。並立牌告示一個金球價格美金2元。由於她作品中強調藝術應如超市可銷售的概念,引起了不少的爭議。
1968年,創作短片「消滅自己」(草間の自己消滅)得到了比利時第四屆國際短片大獎與第二屆日本聯合樹下電影節(アン・アーバー映畫祭)的銀獎。
1973年,返回日本。
1978年,在日本出版了第一本小說《曼哈頓企圖自殺慣犯》(マンハッタン自殺未遂常習犯)
1980年代之後
1983年,新小說《克里斯多夫男娼窟》(クリストファー男娼窟)獲得日本第10屆野性時代新人文學獎。(此書在1999年有中文翻譯,由皇冠出版社出版,ISBN:9573316374)
1993年,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
1998年,參加了台北雙年展。
2000年,參加澳洲雪梨2000雙年展。作品是1965年的《無限鏡屋》(此作品在1998年用同樣的材質復制,原作已毀損。整個作品空間為250 x 500 x 500 公分)
2001年,獲得日本朝日賞Asahi Prize。
2002年,出版自傳《無限的網》。
2003年,在日本與美國展開了長期的巡迴回顧展。並獲法國文化部頒發藝術及文學部級騎士勛章(Chevalier de l'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
今日她住在東京的心理治療所中,並以七十多歲的高齡繼續從事藝術創作,她的工作室離治療所不遠,她曾經常對媒體表示「如果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激進的意念--Alexandra Munroe
國際上對於草間?里�髕分�J定--涵蓋五十年?淼乃�省⑵促N、繪畫、雕塑、環境藝術及活動--是最近幾年當代藝術史上的事情。在長期被認為是精神?常的放逐者之後,草間?里�F在被視為日本現存最偉大的藝術家。1966年,她以一件戶外裝置作品參加第33屆威尼斯雙年展:1500個玻璃球?設在草坪上,她光腳穿著一套金色的和服,朝向空中?球。日本當局認為她破壞了這項展覽。然而到了1993年,日本政府在威尼斯雙年展中設立一個主題館,以表示對她的尊崇。於是,她成為第一位單獨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的女性藝術家。想要?覆長久以?硎徹挪換��氈舅囆g制度的年輕一輩,如今視草間為典範。她大膽的表現,總是傳達出存在於其激進意念中的浪漫精神。
那些仍然記得她在曼哈頓所呈現之前衛藝術的人們,視草間的重返國際舞台為一項奇跡式的?突睢TS多人認為,她在1972年遷居回日本後便失蹤了。或許正因為她是一位藝術家中的藝術家,草間經常逃避現?世界。?管享有名氣(1968年時,她獲得的媒體注視遠超過安迪‧沃荷),草間離開紐約的評論家、經紀人、及收藏家回到東京,於1977年自願住進精神療養院。
紐約時報評論家Roberta Smith曾經如此評論草間後期作品:
太多的畫作飽受完美技巧之苦;各種圓點圖案鮮明而且賦與一種愉?偟囊曈X感受,但是一般的印象是過於機械化…草間女士早期作品中,色彩、符號、及間隔的波浪狀變化是令人懷念的。
Smith女士?K未提到草間近作中,精心創造的紛?y圖案及蓬勃的生氣。那些以壓克力?料完成的作品,第一眼看??K不如她早期作品般具「畫相」,然而它們尺寸之大以及極端重復、纏繞的構圖,?K未稍減熱情。同時,斷言她的技巧呈現「機械化」是錯誤的。構成叢林般幻覺的那些無止境的圓點,是先以鉛筆打底,再親手一筆一筆填?M的。草間近作中鮮艷的平面圖案可能是詭詐的;時間一久,它們即可將你催眠進入她迷人的藝術里--人們所熟悉的黑暗、暈眩深淵之中。透過賦與她荒誕的幻想一個明確的形式,草間再一次證明,創造力足以戰勝自我的退化。
草間彌生---這個名字聽起來相當古典和優雅,但是任何看到其作品的人都會得到截然不同的感受----無窮無盡的圓點和條紋,艷麗的花朵重疊成海洋,混淆了真實空間的存在,只有陣陣眩暈和不知身處何處的迷惑。
重復性的圓點對於草間彌生與其被當作她與世界溝通的途徑,不如說是一種治療。1929年生於日本本土的草間是一個孤獨的孩子,在幼年時代她就對現實生活視域中的圓點充滿興趣。鏡子,圓點花紋,生物觸角和尖端都是草間彌生後來作品中重復出現的母題,她對斑點的迷戀源自幼年患有神經性視聽障礙,這場疾病使她看到的世界彷彿隔著一層斑點狀的網。
於是她開始畫這些斑點,它們像是細胞,種族,分子,那些生命最基本的元素,草間彌生把它們看成是來自宇宙的和自然的信號。「地球也不過只是百萬個圓點中的一個。」她用它們來改變固有的形式感,在事物之間刻意地製造連續性,來營造一種無限延伸的空間,置身其中的觀眾無法確定真實世界與幻境之間的邊界。
你可以去她的主頁卡卡 還可以參考一下http://www.artist.org.cn/artist/11/7/200611/17905.html 都有很詳細的介紹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Ⅳ 山本耀司 高田賢三 三宅一生 誰是日本第一的國際設計師。他們之間的 相同點及不同點是什麼。
呃~~ 我的感覺就是,三宅一生的影響應該是這三人裡面最大的,他的認知度是最高的,好像也是最早被西方主流時尚接受的~~
三宅一生的特點比較明顯吧,基本上是把亞洲文化融入到作品裡面,基本可以用天馬行空表達~~~材料貌似也比較特殊,很有名的三宅褶皺,就不用說了~~
高田賢三呢,現在不只是服裝了,化妝品等等等等~~~它的設計色彩方面比較突出嘛~~~
山本耀司呢,簡潔為主,但是很有感覺,不崇尚西方所謂的時尚(看看人家用的模特,單從年齡上就霸氣側漏~~~),逆潮流而行~~
Ⅳ Laddy gaga 資料越詳細越好
Lady GaGa是當今歐美樂壇最具影響力的流行音樂天後,風格多變。出道四年以來創下多項世界級記錄。今年5月,美國著名雜志《福布斯》公布了今年全球最具權勢名人100名,GaGa登上No.1的寶座。100位業內成功女性中她也佔一席之地,另美國十大吸金女星之中位列第二。
她的粉絲叫做Monsters/Little Monsters(內外通用)。雙親原是義大利人,有一個妹妹,但她的國籍為美國,並且生於、長於美國,生活習慣美國化。主要成就有:一座艾美獎、五座格萊美大獎、十三座MTV音樂錄影帶大獎、十七座公告牌大獎。支持同性戀文化,並且職業除了歌手外還是一名詞曲創作家、行為藝術家。星座:白羊座、雙魚座說法不一。慣用手是左手。身高155㎝。畢業院校:紐約大學。經濟公司:Kon Live Distribution。出生地:美國紐約曼哈頓。出生日期:1986年3月28日。最引宗教爭議的歌曲:Alejandro,Judas。
1986年-2005年:早期生涯
GaGa生於美國紐約曼哈頓的一個義大利家庭。她的父親,Joseph Germanotta,是一位網路企業家,她的母親,Cynthia,是一位通訊助理。而GaGa是他們的長女。當GaGa11歲時,她原本要被送到曼哈頓的茱利亞音樂學院就學,但後來她進入了天主教學校聖心學校就讀。GaGa在4歲時聽著鋼琴聲學習鋼琴,她在13歲的時候寫了自己的第一首鋼琴敘事曲,並且在14歲時開始在晚間表演。在她17歲時,她獲得紐約大學Tisch School of the Art的提前錄取,她在那裡學習音樂。她透過寫小品散文及分析性質的報告,來使自己的作曲著重於藝術,宗教和社會政治等題材。之後她自紐約大學退學,以專注在音樂事業上。 在20歲時,她開始在Interscope Records寫歌,並為小野貓、布蘭妮等流行歌手寫歌。在她搬出父母的房子後,GaGa開始在城裡表演,在紐約的下東區,她和Mackin Pulsifer和SGBand同台演出。寄希望於從典型的搖滾歌手中脫穎而出,她選擇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於流行音樂。當說到她父親對她吸毒和在脫衣舞表演的反應,「他好幾個月都對我不理不睬,我當時穿著皮革拖鞋,他覺得很難過——他無法理解。」同時,GaGa愛上一位名叫Luke的重金屬鼓手。在2009年5月的滾石雜志上,GaGa描述了他們的關系和他們的分手「I was his Sandy,and he was my Danny,and I just broke.」她這樣說。後來他成為她首張專輯的創作靈感之一。 音樂製作人Rob Fusari將她的聲音及曲風和英國著名樂隊皇後樂隊的主唱佛萊迪·摩克瑞相提並論,便以1984年Queen的單曲《Radio GaGa》來昵稱其為GaGa。她便以「GaGa」為其早期的藝名,而後再演變成「Lady GaGa」,其意為「狂熱小姐」。Fusari也幫助她創作了一些她的早期熱曲,如《Disco Heaven》,《Dirty Ice Cream》和《Beautiful, Dirty, Rich》
2006年-2007年:事業起步
GaGa在19歲時曾簽約Def Jam,那是因為音樂監制L. A. Reid在辦公室聽到她在走廊的歌聲。然而GaGa說Reid從未和她見面。「我常常在他的辦公室外等好幾個小時,希望他和我談談我的音樂理念等等,但他從來沒有這么做,甚至出來見我一面。」,Reid在三個月後舍棄了GaGa。 她停步了幾年,直到2008年製作人文森特·赫伯特簽她到Interscope。被她敏銳的發現音樂的能力所震撼,很多藝人僱傭她寫歌,包括Akon的Konvict品牌,同時也有菲姬,小野貓,布蘭妮和New Kids on the Block,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被收錄在布蘭妮《Circus》豪華版專輯內的歌曲《Quicksand》。GaGa在2007年初獲得了Interscope主席Jimmy Lovine的欣賞。他為她通過Streamline/Interscope提供了一個品牌,同時促使她和阿肯的合作關系。在Akon聽到他專輯之中一首GaGa所唱的Demo後,他發覺GaGa同時具有演唱的天分。阿肯最終和Jimmy達成協定,將她簽約到自己的公司Kon Live Distribution下。 在2007年,GaGa與和她名字相似的下東區搖滾DJ,舞娘兼表演藝術家Lady Starlight合作,她幫助GaGa確立了她在舞台上的時尚造型。這對組合開始在城裡的酒吧如Mercury Lounge、The Bitter End和Rockwood Music Hall演出,她們現場表演,也有「Lady GaGa and The Starlight Revue」。號稱「The Ultimate Pop Burlesque Rockshow」她們的行為帶有一種低調的向1970年代致敬的味道。在2007年8月GaGa and The Starlight Revue被邀請在美國音樂節Lollapalooza表演,她們狂野的表演使觀眾大為震驚。這場表演廣受好評,她們的表演受到了很多積極評價。 最初,專注於前衛及電子舞曲音樂。而後GaGa發現了最適合自己的音樂風格,她開始將流行音樂的經典旋律和華麗搖滾樂如大衛·鮑威和Queen的音樂混合起來。「大衛·鮑威和Queen是我的主要的靈感來源,直到發現他們之前我都不知道怎樣進展。」GaGa說。「當我在紐約的俱樂部演唱時,很多唱片公司說我呈現的方式太戲劇化了,但我去面試舞台劇的時候,製作人又說我太盲從流行沒有古典感。」
通過她和阿肯的關系,她開始和製作人RedOne製作自己的首張專輯。已經有堅實的電音基礎,大衛·鮑威的風格,受Queen所啟發的音樂,GaGa希望用城市的旋律對她的復古舞曲進行混音,雖然是流行歌曲但遊走在搖滾的邊緣。他們製作的第一首音樂是Mtley Crüe的熱門曲〈Girls, Girls, Girls〉和AC/DC的〈T.N.T.〉的混合,也就是後來收錄在《The Fame》專輯里的歌曲《Boys Boys Boys》。
2008年至今:紅遍全球
GaGa來到洛杉磯,和她的唱片公司合作完成她的首張專輯 The Fame。「《The Fame》是有關讓所有人都能感覺到如何著名。」,她解釋道。「流行文化是一種藝術。痛恨流行文化並不能讓你變酷,於是我擁抱了他,而且你能在《The Fame》中感覺到。但這是一種可分享的名望。我想邀請你們所有的人加入這個派對。我希望人們感覺到他們自己生活方式的一部分。」為了這張專輯,GaGa說自己「嫁給」了不少風格,「從威豹樂隊鼓和掌聲到金屬鼓和城市音樂。」GaGa開始和一個名為「Haus of GaGa」的集團合作,他們以她作為時尚,舞台表演和音樂謬思。「在這個產業中,你有很多造型師和製作人,但是我有自己的創意團隊,在仿造成安迪·沃霍爾工廠的地方。每個人都不到26歲,我們都一起做所有的事情。」。
GaGa的首張單曲《Just Dance》在2008年4月8日發布,並且在7國取得了第一。在其中的美國,《Just Dance》在10月開始接受廣播播放,並且在2009年達到第一,成為GaGa 的第一張美國冠軍單曲,至今全球銷量高達790萬張。第二張單曲《Poker Face》 在2008年9月29日發布,並且在20國成為冠軍單曲,幾乎包含世界上所有的音樂市場,此單曲也成為GaGa的第二張冠軍單曲,全球銷量更是突破920萬張。《The Fame》在2008年10月末正式在美國發行,並且首戰登上告示牌Top 200的17名,首周銷量24000張。此專輯得到了大多數評論人的好評,Metacritic的音樂評論給了一個平均70分的評價。泰晤士報網路版描述這張專輯為「Bowie風格的奇妙混音,戲劇化的,受Queen激發的Midtempo和追逐名利的富有孩子的舞曲。」而此後的專輯第三波主打《LoveGame》登上美國公告牌(Billboard)Top 5,而單曲全球總銷量至今已突破3000萬張。 《The Fame》在世界各國皆取得銷售第一名的位置。隨後Haus of GaGa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美國市場,GaGa開始她的初次巡演和Interscope的夥伴Pop組合,重組的New Kids on the Block。在2008年10月8日GaGa開始和New Kids on the Block在洛杉磯有少量的合作直到11月末。她作為嘉賓出席在他們的演唱會上,演唱了他們新專輯《The Block》中的《Big Girl Now》。 在2008年12月5日,GaGa被添加到BBCSound of 2009,一個專門介紹新人的列表。GaGa被確認為小野貓從2009年1月到5月,在歐洲和大洋洲的巡演演唱會上的嘉賓。從2009年1月18日,巡演開始於蘇格蘭的鴨巴甸,到2009年5月30日在澳大利亞的珀斯結束。選擇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於流行音樂。
2009年 GaGa的《Just Dance》獲得了第51屆格萊美獎最佳舞曲的提名,但輸給了Daft Punk的《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在2009年2月18日,GaGa和搖滾樂隊殺手樂隊的布蘭登·夫洛爾和電子雙人組合Pet Shop Boys在2009全英音樂獎的舞台上表演。Pet Shop Boys表演了自己的熱門曲,GaGa和夫洛爾則在後段加入,表演1985年的熱門單曲《West End Girls》。 在2009年2月20日,據Huliq News報到,GaGa將自己在任何《The Fame Ball Tour》的門票和一個見面和一個問好的所得捐贈給洛杉磯的Odyssey Charter School和小學,為緩解他們資金預算的不足籌款。競拍在2009年2月17日開始,在eBay上,GaGa被描述為「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機會見到為兒童教育問題積極努力的GaGa。」這個拍賣由Giving Engine Auction Management管理,已於2009年2月26日結束。 GaGa的首個北美巡演,《The Fame Ball Tour》,於2009年3月12日開始,受到極大好評。事先GaGa對她的支持者承諾從她馬上進行的表演上,他們將感受到高度的戲劇化表演,她說,「我希望我做的更具有安迪·沃霍爾概念:流行表演藝術,多媒體,時尚,科技,視訊,影片。而且他們要一起出現,而且他要成為流動的博物館展覽。」GaGa在小野貓5月的巡演演唱會澳大利亞站的嘉賓表演受到熱烈的好評,但也有評論員指出GaGa用她的表演搶了小野貓的風頭。 GaGa在2009年5月的滾石雜志封面半裸出鏡,是僅僅為他們的年度「穿著塑料泡沫Hot List」,此造型在世界各地引起不小話題,GaGa本人更曾穿著此套衣服演出。在2009年6月,她宣布將和肯伊·威斯特一起舉行巡演,但最後取消了合作計劃。 2009年11月23日,GaGa推出改版加新歌專輯《The Fame Monster》,首波主打《Bad Romance》更在美國告示牌百大單曲排行榜得到第二名位置,此歌曲在全世界創下瘋狂熱潮,世界各地皆可以聽到此歌曲熱唱,而該歌曲的音樂錄像帶在YouTube上更在短短三個月內突破一億的點閱次數,音樂錄像帶當中GaGa的瘋狂造形也在全世界引起模仿熱潮,此歌曲的大熱賣使得GaGa在世界各地更加知名。而隨著改版專輯《The Fame Monster》的發行,GaGa展開了全新的世界巡迴演唱會《The Monster Ball Tour》,在北美的每一個場次門票皆全數銷售一空,而國外場次的門票也非常搶手。
2009年12月在洛杉磯的諾基亞劇院演出時,並向全球歌迷宣布首專《The Fame》銷量大破800萬張的好消息。 2010年 GaGa在2009年底藉由《Bad Romance》一曲於世界各地爆紅,令她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迅速攀上世界樂壇天後地位,而她的音樂也被國際各大音樂獎項肯定。在第52屆格萊美獎上,GaGa獲得了5項提名,最後抱回兩項大獎,而她在頒獎典禮現場與艾爾頓·約翰的演出,更被媒體評為格萊美最佳演出之一。她在2010年於世界各地繼續她的《The Monster Ball Tour》,她在忙碌之餘不忘公益,她出席了包含防治艾滋病等等的公益活動,也已經將一場位於紐約的演唱會收入,全數捐給受強震侵襲的海地災民。 2月16日,全英音樂獎第30屆的頒獎典禮在英國舉行GaGa入圍三項並擔任表演嘉賓,最後三項大獎全數得獎,成為第30屆全英音樂獎的最大贏家,而她在領取獎項時哽咽落淚表示「歌迷是第一個願意相信我的人。」,她也在發表感言時向剛過世的知名設計師亞歷山大·麥昆致敬,這位設計師曾將GaGa 譽為自己的「謬斯女神」,而GaGa在《Bad Romance》中的瘋狂設計也皆出自麥昆之手。 3月3日,GaGa的官方網站正式宣布了《The Fame Monster》專輯的第二首主打歌《Telephone》的音樂錄像帶即將首播,該音樂錄像帶則由動感天後碧昂絲與GaGa本人共同演出,隨後《Telephone》在3月5日登上Billboard排行榜的舞曲點播排行榜冠軍,成為GaGa第六首得到告示牌舞曲排行榜冠軍的單曲。 3月4日,德國的Echo Music Awards上,GaGa贏得了最佳新人獎、最佳國際流行/搖滾藝人以及最佳年度單曲三項大獎。
3月底,GaGa正式公開《The Fame Monster》專輯的第二首主打歌《Telephone》的音樂錄像帶,她在MV中的造型幾近全裸,加上具有強烈話題性的碧昂絲的傾情演出,令這只音樂錄像帶在各大網站與媒體迅速傳播著,縱使這只音樂錄像帶公開後受到不少保守人士的批評,但《Telephone》依舊登上眾多排行榜的冠軍。 GaGa的官方網站在五月發表了《The Monster Ball Tour》於2011年的加演巡迴場次,也宣布第三波主打《Alejandro》將於6月1號正式公開。 在2010年的世界音樂獎上,GaGa的音樂再次獲得大肯定,她一個人包辦了包含最佳流行歌手在內等五項大獎,成為今年世界音樂獎的最大贏家。 6月初,GaGa在節目Larry King中談到自己的狼瘡測試結果呈陽性,但目前為止還不能確定患有狼瘡病。 6月8日,官方網站正式播出第三波主打《Alejandro》音樂錄像帶。GaGa在MV當中演出修女的形象隨即遭到保守派人士評擊。美國知名歌手Katy Perry也因身為虔誠的天主教徒,而在Twitter上表達對於該MV的不滿,但她本人則表示該MV是獻給她年初過世的知名設計師好友Alexander McQueen,而該MV所製造的話題也使得點閱人次在僅僅僅三天內達到800萬。Katy Perry在不久之後澄清她本人並非針對GaGa,事件也就無疾而終。 7月,《Bad Romance》成為YouTube成立五周年內點閱率最高的影片。 7月9日,GaGa在NBC電視台的早上直播節節目《今日秀》(Today)中表演,現場吸引了超過過20000名歌迷觀賞,亦創下該台開播以來現場人數最多記錄。 8月12日,GaGa在洛杉磯史泰博體育中心進行巡演演唱時,公布出道以來專輯銷量已突破1300萬張,單曲銷售更是突破5100萬張!
9月,一年一度的MTV音樂錄像帶大獎於洛杉磯展開,GaGa以13項入圍創下史上單屆最多入圍記錄,最後更風光拿下包含年度最佳音樂錄像帶等8項大獎,她於領獎時激動地落淚,同時宣布她的第二張專輯命名為《Born This Way》並且現場演唱該歌曲的其中一段。而她在該頒獎禮所穿的一套由新鮮牛肉所製成的肉片裝,再次使她成為全世界的焦點話題。 2011 年初,GaGa宣布第二張專輯《Born This Way》將於5月23日推出,首張同名單曲《Born This Way》則自原訂2月13日提早至2月11日推出。 2月11號,《Born This Way》正式推出,隨即空降iTunes音樂商店世界各地23個國家的下載榜首,成為有史以來iTunes音樂商店最暢銷的歌曲。雖然單曲相當成功,但卻引來抄襲疑雲與反應兩極的評價。《Born This Way》被指扮襲Madonna的1990年名曲《Express Yourself》,其單曲封面也被指抄襲Kylie Minogue2007年歌曲《2 Hearts》的封面。不少人認為該歌曲不如GaGa之前的歌曲,但也有另一派的聽眾認為這是她轉型之作。縱使風波不斷,但這並不妨礙GaGa女王般的降臨而首日電台的下載次數,也打破動感天後碧昂絲先前所保持的紀錄。在2月15日的告示牌Hot 100單曲排行榜上,《Born This Way》僅推出三日就達到45萬次下載數量並空降排行榜冠軍,這不僅是GaGa的第三支Hot 100冠軍單曲,更成為告示牌排行榜創立半世紀以來的第1000首冠軍單曲,第20首空降冠軍的單曲。《Born This Way》自首周空降冠軍後連續穩坐冠軍位置長達六周,但該紀錄亦被Katy Perry的《E.T. (Feat. Kanye West)》升上排行榜冠軍而中斷。 2月13號,音樂界的盛事第53屆葛萊美頒獎典禮在洛杉磯舉辦,坐在蛋形容器內由幾位舞者抬著的她直到正式表演新單曲《Born This Way》時才露面。她在舞台上的精湛表演與光芒四射的舞檯布置成為該屆格萊美的最大亮點,也成為了一個為許多樂迷津津樂道的話題。該屆頒獎典禮上,她獲得最佳流行女歌手、最佳短篇音樂錄影帶與最佳流行專輯獎,成為該屆格萊美獎的最大贏家。
3月11日,位於亞洲的日本東部發生芮氏規模9.0的強震並引發海嘯,該國沿海眾多大城市都遭淹沒損失相當慘重,一向廣受日本歌迷愛戴的GaGa在隔天立刻於網路上公開販售自行設計的賑災手環,並號招歌迷與歐美眾明星們共同捐款響應賑災。 第二支主打單曲《Judas》原定在5月8日公開,但由於泄露,已提早至4月19日,但是在4月16日在網上已經流出,所以在該日放上架。MV里Mary Magdalene(GaGa飾),愛上Judas,因為無法原諒自己沒有殺了Judas的錯誤,所以沒辦法繼續前行,她將背叛看的太重,寬恕自己愛的人,又被愛自己的人寬恕, 所以讓自己去頂替所有罪過,讓世俗把自己折磨致死, 於是在結尾被亂石打死。該MV當中的耶穌由一位黑人飾演也引起爭議。由於諸多爭議以及曲風和舊單曲《Bad Romance》的相似,《Judas》並沒有獲得預料中的好成績,在告示牌排行榜上僅僅首周空降第十名,之後就快速下滑,很快就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雖然單曲成績不盡理想,它的MV點閱率卻是目前專輯《Born This Way》釋出的四個音樂錄像帶中最高的,達到107,200,000次。 HBO電視台於5/7日播出GaGa於紐約麥迪遜花廣場錄影的The Monster Ball Tour紀錄片,這也是首次正式的官方錄影播出。 5月9日,第一首宣傳單曲《The Edge Of Glory》上傳到itunes販賣,並迅速上升至該下載榜第一位。 5月12日,GaGa為了促銷最新專輯,將與臉書熱門游戲「農場鄉村」(FarmVille)電玩業者異業結盟,在5月17日,推出全新的GaGa主題游戲。媒體報道,社群游戲大廠Zynga即將在17日推出「以GaGa為靈感來源的農場游戲,呈現GaGa的風格,以及專輯、音樂錄像帶的主題,比方說水晶、獨角獸和騎機車的綿羊等」。另外,Zynga在回饋玩家的獎勵系統Rewardville中,也將提供10項相關虛擬寶物供玩家換取。歌迷在完成「GaGa農庄」中的某些特定任務後,還能提早欣賞到GaGa預定在23日上市的新專輯《Born This Way》。此外,粉絲只花25美元(約713元台幣)買游戲儲值卡,就能免費下載該專輯,同時得額外單曲和專屬GaGa虛擬寶物等。GaGa發表聲明,希望透過嶄新方式與歌迷分享和慶祝《Born This Way》專輯上市,「Zynga在農場鄉村另闢神奇地點,讓粉絲可前往游戲,率先聽到新專輯。」 5月17日,GaGa見《The Edge Of Glory》出乎意料地非常受歡迎,決定把《The Edge Of Glory》派到電台和正式轉為《Born This Way》專輯里的第三首單曲。另外,第二首宣傳單曲《Hair》被上傳到itunes販賣,該曲由RedOne監制。 5月18日,美國著名雜志《福布斯》公布了今年全球最具權勢的名人100名,GaGa擠下蟬聯冠軍4年的奧普拉,登上No.1的寶座。要知道奧普拉是怎樣的一位人物,能夠擠下蟬聯4年的奧普拉,GaGa的實力已經到了壓倒性的水準。 5月23日,被GaGa宣稱為「十年來最偉大的專輯」,她個人的第二張專輯《Born This Way》正式發行。(詳情請看「Born This Way」詞條專輯評價) 6月16日,《The Edge Of Glory》MV正式推出,原定由知名導演Joseph Kahn的美人魚概念作為最後採用方案,但在最後已經拍攝好的MV遭到遺棄,整個原訂的導演團隊更遭到開除,並由GaGa本人親自導演新的內容。這支MV推出後立刻遭到多方批評為「最無趣也最失望的音樂錄像帶」,而擁護者則認為她想透過該MV表達對過世祖父的思念。GaGa也與導演的團隊陷入僵局,她臨時放棄原本拍攝的內容並且開除導演團隊之行為,被批評為「對導演最大的侮辱」,雙方擁護者在Twitter上面掀起一場論戰,但GaGa本人至今仍未對於這件事情有任何錶態。MV中的薩克斯風手於MV推出不久後因心臟衰竭而不幸辭世。 6月21~30日,GaGa第四度訪問日本,並於25日千葉幕張出席日本MTV錄像帶音樂獎賑災演唱會之記者會時,全程閉眼接受采訪,更捐助150萬美元給日本地震受災災民。
結束長達11天的日本宣傳行程後,GaGa於7月1日晚間搭乘私人專機飛抵台灣,展開她的首次寶島行。台中市政府訂7月3日為「GaGa日」,同日於台中圓滿戶外劇場舉行歌友會。歌友會原訂只演出4首,但最後加碼為9首,也成為她這一次為了宣傳新專輯的表演中,時間最長也演唱最多曲目的一次。她於4日出席位於她下榻之台北晶華酒店的記者會,當被問到何時再訪台灣時,她立刻回答「Next Year」,並用「I Promise」承諾台灣歌迷將於明年的巡迴演唱會時將再次回到台灣並舉辦演唱會,但她原訂於5日離台則提早至4日晚間10點,據稱是歌友會的加碼演出讓她體力透支,於是提早前往下一站新加坡休息。 2011年7月初,因第三支單曲《The Edge Of Glory》在Hot100的排名已達到極致,GaGa因此表示將推出第四支單曲,並以「YUYI」來表示第四單,至於「YUYI」則被歌迷謠傳就是抒情歌曲《Yoü And I》。 7月20日,GaGa正式展開第四支單曲的MV拍攝,她於訪問台灣期間就已透露正在准備推出專輯的第四支單曲。她表示這支單曲將會等到MV拍攝完畢後,於播出MV時才會同步開放電台點播與線上下載。她在美國時間7月25日在節目受訪時透露第四支單曲為《Yoü And I》,這支新單曲的MV原定於8月19日公開,但在8月16日就由GaGa本人提前於自己的Twitter網站上公開,其中的人魚造型以及她化為一名叫做Jo Calderone的男子並與自己親吻等情節都成熱門話題。 8月28日,MTV音樂錄像帶大獎於洛杉磯盛大登場,GaGa化身為《Yoü And I》MV中的Jo Calderone出席領獎典禮並擔任典禮的開場表演嘉賓,傳奇樂隊Queen的吉他手Brian May更特別傾情伴奏。她以《Born This Way》的MV奪得最佳女歌手錄影帶以及最具啟發性音樂錄影帶兩個獎項,使她個人以13座獎杯的紀錄成為MTV音樂錄音帶大獎史上得獎數排名第二位的歌手,僅次於流行天後Madonna。
廣告代言:M.A.C VIVI GLAM 唇膏(與Cyndi Lauper攜手挽救艾滋病患者),Heart Beats 魔聲耳機(親自設計)By.Dr.Dre ,寶麗萊(Polaroid)擔任創意總監,Google Chrome廣告宣傳片
客串演出:GaGa15歲時在HBO電視劇《黑道家族》(The Sopranos)第三季第九集中客串參演。 已在布Bravo TV的電視真人秀《Launch My Line》中客串。 美國當紅電視劇《Gossip Girl》(緋聞女孩)的劇集中,現身演唱她的《Bad Romance》,該集的標題為「The Last Days of Disco Stick」。
其他詳細資料均在網路中可查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