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訪問星座綜合實踐活動案例設計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訪問星座綜合實踐活動案例設計

發布時間: 2022-11-30 13:50:26

⑴ 星座觀察日記怎麼寫

你參考參考,既不會被冤枉成抄襲,也有好的質量,這有很多,隨便變化一下,就是一分優秀的星座觀察日記.

第一單元 植物與土壤
單元分析:
土壤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物質之一。以土壤為話題,把土壤當成一個認識的材料,目的是運用多種方法和多種感官去認識植物與土壤的關系。
本單元共分為四部分《土壤里有什麼》、《土壤的種類》、《植物與土壤》、〈保護土壤〉。
學生認識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而是由砂、粘土、水、空氣、腐殖質等成分構成的,讓學生把知道關於土壤的事情、觀察土壤的結果、想知道的問題都記錄下來,認識土壤的種類及性質與植物的關。重點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比較能力,引導學生將進一步研究土壤和人類的關系,了解土壤為人類提供了什麼,為生命提供了什麼,了解人類的行為對土壤造成了什麼危害。

1 土壤里有什麼
認知目標:
1、使學生知道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它是由砂、粘土、水、空氣和腐殖質。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3、從小使學生樹立愛科學、用科學的思想感情。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分析綜合能力。
拓展性目標:
搜集、查閱關於土壤形成的資料,自製一份資料卡。
教學准備:
分組實驗材料——燒杯、干土塊、水、筷子。
演示實驗材料——酒精燈、鐵架台、鐵罐頭盒、干土塊、火柴。
學生採集的土壤樣品。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檢查學生採集的土壤樣品。問:你是從哪裡採集的土塊?土塊是什麼樣的?一般學生答,我們這節課就來學習土壤的知識。
二、新授
1、認識什麼是土壤
(1)我們對土壤知道些什麼?把我們知道的關於土壤的事情寫在活動記錄上。
(2)學生暢談。
(3)學生交流後寫活動記錄。
(4)講解:土壤分布在大地表層的土,比較疏鬆,含有養料,能夠生長植物。簡單說,地面上能夠生長植物的土叫土壤。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知道,土壤有兩個基本特徵,一是分布在大地表層,二是能生長植物。埋在地下很深的土,海灘上,沙漠中不能生長植物的沙子,都不能叫土壤。
2、挖點土來,觀察一下土壤里有什麼,認識土壤的成分
(1)學生觀察土壤。
(2)學生匯報。
(3)對於土壤你還想知道些什麼?
A土壤中含有水分
實驗名稱:土壤成分的構成(水)
實驗器材:燒杯、玻璃棒、鐵罐頭盒、方座支架、石棉網、酒精燈、火柴、土塊、水。
實驗目的:使學生通過實驗了解土壤的成分。
實驗方法和步驟:
實驗一:
1、將燒杯中加入五分之三容積的水。
2、把干土塊放進燒杯中。
3、觀察燒杯中發生的現象。
實驗結果:水中不斷有氣泡冒出來。
分組觀察:用手摸有什麼感覺?說明土壤含有什麼?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教師小結:土壤潮濕說明含有水分。不同環境中的土壤中潮濕程度不同,同一地區的土壤干濕程度也不相同。雨後土壤比較濕,長期乾旱土壤就比較干。
B土壤中含有空氣。
把干土塊放進盛有水的燒杯中。有什麼現象發生?說明了什麼?
分組實驗討論。
學生匯報觀察結果。
C土壤中含有砂和粘土。
實驗二:
1、用筷子把燒杯中的土塊攪散,直到與水混合均勻為止。
2、把燒杯放在桌子上靜置,讓水中的土慢慢沉降。
3、待土沉澱後,從燒杯外仔細觀察。
提出問題:
用筷子把燒杯中的土塊攪拌,再用勁攪一攪,然後把燒杯放在桌上,讓水中的土慢慢沉降。當大部分土沉下來之後,仔細觀察沉下來的土是不是分層?分幾層?不同層的土粒大小是不是相同?
學生實驗匯報結果。
實驗結果:水中的土沉澱後大致分為兩層。下層的、顆粒比較大的是沙子,上層的、顆粒比較小的是粘土。
討論:下層顆粒比較大的是什麼?上層顆粒比較小的是什麼?
匯報結果。
教師小結:在土壤中有大小不同的土粒,顆粒比較大的是砂,顆粒比較小的是粘土。不同的土壤,含有砂和粘土的多少是不同的。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
二、 新授
D土壤中含有腐殖質。
教師演示講解:用酒精燈加熱土壤。提問看到了什麼現象?聞到了什麼氣味?這說明了什麼?
實驗三:
1、安裝好方座支架,然後放上一片石棉網。
1、 取少量土壤搗碎後放在鐵罐頭盒內,將盒放在石棉網上。
2、 點燃酒精燈,給盒內的土壤加熱。
3、 觀察加熱後土壤發生的現象。
實驗結果:土壤加熱後會冒煙,有燒糊的氣味。這是因為土壤中有腐殖質。學生實驗、討論。
講解:土壤加熱後冒煙,有燒糊的氣味,這說明了土壤里含有一些可以燃燒的東西,這些東西主要是土壤里動物殘體腐爛以後變成的物質,叫做腐殖質。板書,腐殖質是黑褐色的,土壤中含的腐殖質越多,顏色就越黑。
E提問:誰能說一說,從以上的實驗,你知道土壤是由哪些成分構成的呢?
分組討論。
匯報討論結果。
結論:通過以上三個實驗說明: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它是由空氣、砂、粘土、水、腐殖質等成分構成的。
教師小結: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體,它是由水、空氣、砂、粘土和腐殖質等成分構成的。這些成分都與植物的生長有關系,水、空氣是植物生長發育必須具備的條件,腐殖質含有植物生長發育所需的養料,砂和粘土是植物生長、固定的地方,水、空氣、腐殖質都要貯存在砂和粘土中。土壤的這些成分搭配得合適,土壤才能肥沃,植物才能長得好。
學生填寫書上的結論。
三、評價
這一課你有哪些收獲?互相評一評。
四、小結
我們這節課通過實驗認識了土壤不是一種單純的物質,它含有水、空氣、砂、粘土和腐殖質等物質。
拓展活動:
從不同地方取些土壤,用實驗的方法比較它們含有砂和粘土的量是不是相同。

2 土壤的種類
認知目標:
1、通過本課教學,使學生知道土壤可以分為砂質土、粘質土、壤土三類,並知道這三類土壤的性質。
2、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比較能力。
拓展性目標:
調查農田的土壤種類,寫出調查報告。
教學重、難點:
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和比較能力,知道土壤分為砂質土、粘質土、壤土三大類。
教學准備:
分組實驗器材:去底瓶(3個,用布蒙住瓶口,紮好)、支架(3個)、杯子(3個)、三類土壤、水,圖表。
教學時間: 2 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把土塊放入水中,攪動後靜置一段時間,你看到了什麼?
(2)學生動手。
(3)觀察,匯報。
二、學習新課
1、認識土壤的種類
(1)觀察比較沙、黏土、腐殖土的特徵。
①分組觀察桌上三個紙包里的土壤,用手捻一捻,感覺是不是不同?
②用放大鏡看一看?
③用手握一握?
④在紙上塗一塗?
(2)學生實驗。
(3)學生匯報。
(4)在各組的實驗桌上有三個去底瓶子,瓶口用布蒙住,把這三個倒立在支架上,在每個瓶口下面放一個杯子,往三個瓶內分別裝進同樣多的砂質土、粘質土和壤土,然後往瓶內倒進同樣多的水。
觀察比較:三類土壤滲水快慢有什麼不同?三類土壤都停止滲水的時候,三個杯子的水量有什麼不同?三類土壤的積水情況有什麼不同?分組實驗匯報觀察結果。
(5)討論:為什麼它們滲出的水的多少不一樣呢?
(6)學生討論。
學生討論後,匯報討論結果。
(7)是否還有其他的辦法來認識它們的特徵?
2、把我們觀察比較的結果記在或畫在活動記錄上。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復習
二、 新授
1、實物展示三類不同的土壤。
土壤有不同的分類方法。根據砂和粘土的多少,可以把土壤分為三類:含砂多的叫砂質土,含粘土多的叫做粘質土,砂和粘土的含量差不多叫壤土。
我們知道砂質土滲水快,粘質土滲水慢,壤土居中。砂質土積水少,說明它保水性能差,粘質土積水少,說明它保水性能好,壤土積水比砂質土多,比粘質土少,說明它保水性能居中。
板書。
2,調查我們家鄉的土壤。
先制定出研究的計劃,然後再做實驗。
用圖表來展示我們調查的結果。
觀察方法 :
用放大鏡看
用手捻
在紙上塗抹
放進水裡攪動後
匯報觀察的結果。
三、練習:
提問:土壤分為哪三種?它們有什麼性質?
四、教師小結:
我們這節課學習了土壤的種類,還了解了不同種類土壤的性質。
五、評價
自評或學生之間互評。
拓展性活動:
1.查閱資料,了解我國不同種類土壤的分布情況。
2、調查紅薯、花生、水稻分別適合種植在哪種土壤里?
3.我們家鄉的土壤適合種植哪些農作物?

3 植物與土壤
認知目標:
1、 能應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各種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作假設性解釋。能提出進行探究活動的大致思路。並作書面計劃,會查閱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2、 大膽想像,願意合作與交流,能從自然中獲得美的體驗。
3、 能設計研究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實驗。
拓展性目標:
繼續完成「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影響」的實驗,認真觀察,做好記錄。
教學准備:植物與土壤的圖片和資料。
三株生長情況大致相同的同一中植物。
三種不同類型的土壤。
搜集贊美土壤的詩歌。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活動一:
1、學生互相交流搜集的土壤對植物生長作用的有關圖文資料。
2、教師出示自己搜集的資料卡。
大量的有關土壤的信息即被充分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4、 提出問題:
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麼作用?
分組討論:
提出猜想與假設,並做好記錄。應用各種方法來證明自己的猜想與假設。
匯報討論結果。
小結學生探究過程與結果。
活動二:
土壤對植物的生長有什麼影響?
1、 生交流搜集的有關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的資料 。
2、 組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設計實驗方案,將預測結果記錄下來,並討論方案的可行性。
無論學生提出的實驗方案是否可行,教師都應給予肯定,鼓勵學生動腦思考,讓學生選擇自己可以驗證的方案,預測實驗結果,以備與實際實驗結果相對照,長時間觀察。
3、學生試著匯報科學推斷。
小結:這個實驗需要較長時間來觀察,要堅持不懈。
4、展示教材上的資料卡。
讓學生開闊視野、增加信息量。
自由活動: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贊美土壤。
如,詩歌、手抄報、唱歌、演講、繪畫等等。也可以合作進行。
2
2、評價活動
自評與互評來進行評價,主要從搜集資料 ,方案設計、猜想與預測、表達與交流等方面進行。
拓展活動:繼續觀察、記錄實驗情況。

4 保護土壤
認知目標:
1、知道土壤為人類所作的貢獻;了解我國的土壤資源;知道人類的許多行為是破壞土壤的;知道垃圾等對土壤的危害。
2、意識到土壤的重要,能夠感激土壤;能夠在自己的行動上為保護土壤做出一份努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環境意識。
拓展性目標:
利用學到的知識,試制一些綠肥,撒在學校的植物園里。
教學准備:
有關土壤的資料,記錄表格。
收集自己進行土壤研究的所有資料和卡片。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來學習土壤和我們的關系。(板書課題)
(二)自主學習
1、了解土壤為人們做了什麼
(1)小組交流:你認為土壤能為人們提供什麼?
(2)學生拿出自己准備的資料,分小組交流、討論
(3)把你知道的填寫在書上。
(4)小結:土壤是植物的母親,植物又為食草動物提供了食物,食草動物又為食肉動物提供
了食物。動植物死後,土壤中的微生物又將它們的屍體還原成土壤中的養料,土壤就這樣周而
復始地為生命提供著無盡的營養,正是有了土壤,才有這美麗可愛的世界。
2、討論人類的哪些活動破壞了土壤
(1)小組交流:你認為人類的哪些活動破壞了土壤?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3、討論假如地球上沒有土壤會怎麼樣
(1)小組交流:你認為假如地球上沒有土壤會怎麼樣?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4、討論我們能為保護土壤做什麼
(1)小組交流:你認為我們能為保護土壤做什麼?
(2)學生分小組交流、討論
(3)小結:我們小學生能做的就是搞好宣傳工作。
(4)指導學生自辦土壤小報,搞好宣傳工作。
(三)鞏固應用
總結課文,引導學生寫出或畫出他們的建議,指導學生辦好土壤小報。
拓展活動:
1、利用學到的知識,試制一些綠肥,撒在學校的植物園里。
2、以小組為單位,辦一份《土壤小報》。

第二單元 春天來了
本單元安排了《春天裡的動植物》、《種子發芽了》、《春季星空》三課內容。在知識安排上,這三課內容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引導形式進一步了解季節的變換對動物、植物生長的影響,認識星空變化的規律。是約定學生「參與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的延續,後面的《夏天來了》單元構成了系列性的、持續一年時間的觀察活動,體現學生親歷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 。在編排特點上,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入手,逐漸把學生帶入了一個廣闊的生命世界。在科學探究上,伴隨學生探究領域的不斷擴展和深入,帶領學生經歷了一個從一般的觀察到多種方法綜合運用的探究過程,起到了總結、歸納和不斷豐富、發展自己探究方法的作用。

1、春天裡的動植物
認知目標:
1.能依據觀察重點選擇合適的觀察方法;能利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學會利用簡單的工具進行定量觀察;親歷科學觀察的一般過程,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2.意識到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注意保護植物,懂得珍愛生命,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體會到與人合作的愉快和科學觀察的樂趣;產生願意合作交流和樂於從事科學探究活動的願望。
3.能指認植物的六大器官,並能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植物的形態特徵,學會記觀察記錄。
拓展性目標:
讓學生進一步觀察、體驗大自然的奇妙與美麗。
活動准備:
教科書將活動准備融入一幅學生野外觀察的場景圖中,藉助「到野外觀察植物需要准備什麼呢?」引領學生進行課前思考、討論,做好觀察前的准備。目的一是引起學生野外觀察的興趣,產生外出觀察的慾望;二是引發學生的思考,確定探究的主要方向。
活動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活動過程:
包括三個活動:
活動一:
1、提問:東去春來,校園里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過交流,學生說說「動植物在從到冬天到春天發生的變化。」
3、根據學生日常的觀察及生活經驗進行交流和猜想。
4、設計觀察方案
方案要設計具體,如使用的工具要寫上、怎樣進行測量、觀察,並設計上要觀察注意的事項。
第二課時
活動二:出去觀察。
提出觀察要求:
觀察前,教師還要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觀察興趣,自由組成觀察小組,教師也可和學生共同組成觀察小組。每個觀察小組要事先做好分工,並依據不同分工,攜帶好相應的觀察用具,以便野外觀察時使用。同時要教育學生在野外觀察時注意保護好植物,懂得要珍愛生命。
1、觀察前,教師要慎重選擇好觀察地點,保證不同觀察目的的學生找到合適的觀察目標。2、觀察過程中,當學生的觀察興趣發生變化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選擇。
3、教師要適時的給予有困難的小組以幫助,。
4、教師要督促每個小組做好分工,記好觀察記錄。
5、觀察過程中,注意培養學生合作意識,體會到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能自覺保護植物。

第三課時
活動三:
交流一下,看看我們有什麼收獲。
交流形式:觀察日記、生長、對比圖。
學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交流觀察結果。
1、 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
2、 各組推選一名學生在班上進行匯報。
最後,結合搜集的圖片和資料進行介紹與展示,使學生感受到直接的實際觀察與間接的借鑒他人的經驗都是獲得知識的有效的途徑。
自由活動:
1、 讓學生自由地選擇贊美春天的方式進行小組內的交流。
2、 評價:學生根據自己課堂內外的實際表現進行評價。
自我評價中設計的四項評價內容,可以結合課堂實際,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使學生對自己的表現有一個客觀的認識。
拓展活動:
讓學生依據自己的興趣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動植物進行長期觀察,還可以選擇校園里的一株植物進行觀察,重點記錄下它身體各部分的變化情況,養成對自然事物進行中、長期觀察的習慣。
2、種子發芽了
認知目標:
1.能進行種子發芽的對比實驗;能設計簡單的二維圖表記錄實驗現象和結果;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述研究成果。
2.在探究過程中能大膽猜想,養成認真細致、尊重證據的科學態度;願意合作交流,體驗到合作交流的樂趣。
3.知道種子萌發需要水、空氣、營養等條件。了解影響種子萌發的主要因素。
拓展性目標:
記錄種子發芽及生長過程,仔細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並對這一過程進行記錄。
活動准備:
用水浸泡一天以後的植物種子、放大鏡、刀片、鑷子、瓷盤、紗布等。觀察現象,做好觀察記錄。
讓學生自己確定要准備的材料。相關的音像資料、多媒體課件等。
活動過程:
包括三個活動:
活動一: 認識種子的結構
1、 提出問題:種子什麼會發芽?它有哪些結構特點?
2、 組織學生觀察、討論、運用工具進行研究。
在觀察中,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也可以在教室里利用音像資料創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做出猜想。提出問題:「春天來了,種子落在土壤里開始發芽,說明什麼?」只是對探究方向的一種提示。組織活動是教師要以開放的心態,為學生營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融洽的學習環境,啟發學生積極動腦,通過觀察提出自己的問題,進行大膽猜想,並積極闡述自己的觀點。
3、畫出種子的結構,猜測種子哪一部分能發芽?
活動二:依據猜想制定實驗方案。
1、 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的猜想提出問題:你們的猜想對不對呢?下一步我們應該怎麼辦?
2、 引導學生在上一個環節的基礎上自己提出問題:種子在什麼條件下容易發芽?
3、 定研究計劃,展開探究。

第二課時
活動過程:
活動三:實驗驗證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研究,設計對比實驗,觀察現象,並分析種子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
2、指導學生掌握切割的方法,並提醒學生使用小刀時要注意安全。
3、組織學生進行交流,可以先在小組內交流,然後組織全班交流,從而充分展示學生的不同認識,讓學生在充分自由的交流中,豐富自己的認識。
自由活動:
評價時,從「我對研究活動的興趣」「我提出的研究問題」「我的觀察、實驗」三方面的內容反思自己的表現,正確的進行自我評價,並講出評價的理由。
拓展活動:
記錄種子發芽及生長過程,仔細觀察自己種植的植物,並對這一過程進行記錄。

7、春季星空
認知目標:
1、 能用圖畫描述出北斗七星的形態特徵;能應用已有經驗對星座變化規律進行預測;在長期的觀察活動中培養記錄、分析資料並對科學現象進行科學解釋的能力。
2、 能參與探究四季星空的中長期科學探究活動;體驗與他人合作的樂趣;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做到尊重科學、尊重證據。
3、 了解春季星空的代表星座北斗星、獵戶座的具體位置及變化規律;了解不同季節、不同時刻星座變化是有規律的。
拓展性目標:
使學生能持之以恆地進行觀察星座。
教學准備:
學生准備 觀星記錄表、搜集有關星空的文字及圖片資料。
教師准備 有關四季星空的音像資料、圖片。
活動時間: 1課時
活動過程:
談話引出問題:四季星空中閃爍的星星有沒有變化?
活動一:
1、 學生交流各自的觀察記錄,談談自己觀察中遇到的問題與困難。
2、 引導學生將北斗七星的樣子畫下來。
要求:在畫圖的時候要注意用方向標進行標示。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或者自由組合成合作學習小組進行整理。
3、 觀察結果進行初步整理。
4、 對觀察記錄進行分析:從東到春,星座在「一天之內」和「從東到春」是怎樣變化的?
5、 學生交流、表達。形式可以多樣。
活動二:
1、 提出問題:無限的宇宙蘊藏著無數的奧妙,讓我們繼續將觀察活動進行下去。在繼續觀察中,你有什麼問題嗎?
2、 引導學生匯報實際情況。
3、 問題:你有興趣研究一下別的星星嗎?讓我們選定新目標進行探索好嗎?
請同學們預測:從春天到夏天,北斗七星會發生什麼變化?春季其他星座會發生什麼變化?將預測的結果畫出來。
展示學生畫的預測圖案。
自由活動:
1、 讓學生進行尋找北極星的活動 。不管學生用什麼方法,只要找到就可以。
2、 評價:讓學生對自己的 一系列探索活動進行評價。
拓展活動:
用激勵性語言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使學生能持之以恆地進行觀察。

第三單元 光與鏡子
單元分析:
本單元由《認識光》、《奇妙的鏡子》兩課組成,主要了解光的直線傳播及光的反射等方面的相關內容。本單元以「光」為主線,主要探究光的直線的傳播、各種鏡子的反光特點,《認識光》以學生的生活經驗作引領,認識光是沿著直線傳播的;《奇妙的鏡子》在了解光的傳播路線後,進一步認識光的反射,各種鏡子反光的特點。

8、認識光
認知目標:
1、能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光的傳播路線做出假設性解釋;會做光的直線傳播的探究實驗;能嘗試用不同的方式和解讀光的直線傳播現象。
2、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
3、 了解光的直線傳播現象;了解光在生活中的應用。了解人類對光速的探究歷程。
拓展性目標:
了解光速的知識,設計實驗比較光和聲音傳播的速度。
活動准備:
學生准備:蠟燭、激光器、硬紙板等。
活動過程:
一、 導入
1、 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單元小詩
2、 讓學生猜想:是誰讓我們的世界變的這樣絢麗多彩?
3、 學生交流
二、 活動一:
三、 提出問題:哪些地方有光?
1、 引導學生交流活動。
2、對光的分類:自然光
人造光
生物光
……
提出問題:請同學們想一想:為什麼選了這六種光?它們有什麼代表性?
3、理解光源的概念
在我們周圍有很多物體能發光,同學們剛才的舉例很好。我們可以歸納出這樣幾類能發光的物體:天體發光,如太陽、星球;生物體發光,如螢火蟲;還有靠電能發光的,如電燈等。我們將發光的物體叫做光源。
小結:使學生知道自然光源、人造光源的區別;了解生物光源、熱光源、冷光源的概念。
活動二:哪些地方用到光
1、 學生交流哪些地方用到光
2、 引導學生把交流的內容、歸類、整理。
小結:燈光不僅僅能照明,還具有裝飾、美化的作用。根據不同的需要,要使用不同的光源。有的地方適合熱的光源;有的地方需要採用冷光源等等。
活動三:光沿著什麼路線傳播
1、談話: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經驗猜測一下,光可能是怎樣行進的。
2、學生交流,說自己猜測的理由。
3、教師出示各種光直線行進現象的圖像。
4、談話:這些光現象的圖像對你有什麼啟發嗎?
5、談話:剛才大家對光是沿著什麼路線傳播的進行了猜測,你的猜測對嗎?怎樣證明?
6、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
7、討論:如果要使手蠟燭的光穿過三塊紙板中間的孔照到牆上,該怎麼辦?
8、學生小組探究實驗。
9、實驗說明了什麼?各小組匯報實驗結果。
10.討論:假如光會轉彎,可能會出現哪些奇怪的現象?
自由活動:
1、 做手影游戲。或觀察一個物體的影子。提問:你有什麼發現?
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光是沿直線傳播的。
2、評價
引導學生自主對本課的探究活動進行評價。
拓展活動:
通過資料卡了解光速的知識,設計實驗比較光和聲音傳播的速度。

9、奇妙的鏡子
認知目標:
1、 能夠用圖畫、語言對不同種類鏡子的成像現象做出合理的解釋;通過製作活動,了解鏡子的應用。
2、 認識到科學是不斷發展的。意識到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和社會發展帶來好處。
3、 知道平面鏡等可以改變光的傳播路線;知道多個平面鏡會聚太陽光後,會使聚光出溫度升高。
拓展性目標:
研究鏡子在生活的物品中起到了什麼作用。
活動准備:
搜集相關的事物和圖文資料。不銹剛勺子、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
活動時間:2課時
相關的音像資料。
活動過程:
導入:生活中哪些物品中有鏡子?你搜集了哪些與本課探究有關的材料?
學生交流、回答。
小結:
活動一:玩各種各樣的鏡子
講述:鏡面彎曲,就是凹面鏡或者凸面鏡。
1、 交流,
觀察凸透鏡、凹透鏡、平面鏡成像的特點你們有什麼發現,設計觀察方案。
2、 開展觀察活動
以表格為引導觀察三種鏡子的成像的現象,並做好記錄。
3、 交流、整理
在觀察記錄的基礎上,通過交流,形成統一的認識。
結論:
凸透鏡中的影像是正立的。
凹透鏡中的影像是上下顛倒的。
三種鏡子所反射景物的范圍不同,凸透鏡反射的范圍最大;凹透鏡反射的范圍最小;平面鏡反射的范圍居於凸透鏡和凹透鏡之間;三種鏡子所成的像與實際物體相比有較大變化。
活動二:我們一起做游戲
1、 提出問題:鏡子反射的太陽會聚到一點,溫度會怎樣變化?
2、 分組活動
(1) 學生進行假設與預測。
(2) 實踐活動進行探究,填實驗表格。
(3) 討論交流結果 。
(4) 學生匯報實驗結果。
3、小組比賽,分別將陽光反射到各自的溫度計上,一段時間後,看哪組溫度計升溫的快。
結論:鏡子反射的光會聚到一塊後,溫度會升高。
閱讀P39的資料卡

第二課時
活動過程:
一、 溫習上節課內容
二、 授新的活動內容
活動三: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鏡子
鏡子的用途很廣, 你能說一說它有什麼用途嗎?
1、 學生討論交流。
2、 每組推選一名在班上說說。
小結:彎道反光鏡、汽車後視鏡起到了觀察擴大范圍的作用;平面鏡具有可以成像的作用;室內裝飾鏡具有可以成像的特點,使

⑵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大全5篇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以開展活動為載體,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自然,在活動中不斷學習、掌握科研 方法 ,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大全5篇,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學習!

★★★更多內容推薦(點擊進入↓↓↓)★★★

活動方案格式範文大全

精選活動策劃方案範文匯編5篇

趣味活動方案範文

舉辦活動策劃書範文

活動方案格式範文3篇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1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是一種研究性活動,也是一種通過實踐讓學生產生情感體驗、能力方法和知識 經驗 的活動。根據《基礎 教育 課程改革綱要》和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結合有關學科活動(環保教育、 安全教育 、創新教育、法制教育、時事教育、心理教育等)的要求,注重開發社區資源,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重點,注重學生體驗的獲得,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目標要求

以學生為主體,貼近學生生活,運用其所學知識,引導學生進入主動探究知識,親身體驗實踐活動中的苦與樂,激發和培養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能力,增強學生探索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和諧發展的積極性和創新精神,並在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合作學習、共同探索的團隊精神,塑造完善人格,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形成良好的人際關系。

三、活動內容:

選擇和組織以學生為核心,主要圍繞三條線索開展活動:①學生與自然的關系。②學生與他人和社會的關系。③學生與自我的關系。范圍包括: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 社會實踐 、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

四、實施要點

1、學生家庭生活和自治活動。

(1) 說說 自己在家庭與班級中角色。

(2)簡述在日常生活中自己的 興趣 愛好 與特長。

(3)經常保持個人整潔,保持良好的個人生活習慣,並能維護學校的秩序與整潔衛生。

(4)經常參加洗衣、做飯、洗碗、整理打掃房間等家務勞動。

(5)懂得一般生活禮儀及平常相關表現。

(6)了解自己與家庭、社區環境的關系,並能說出自己的角色。

2、社區服務實踐活動。

(1)體會參加社區服務的意義,撰寫 心得體會 。

(2)了解自己所在社區鄰里的情況,開展適宜的鄰里交往與鄰里服務及社區服務。

(3)熟悉各種社會資源及支援系統,並幫助自己和他人。

(4)了解認識相關社會行政機構及其功能,了解社會資源對日常生活的影響和重要性。

3、戶外休閑與探索活動。

(1)觀察戶外生活中自然現象的變化。

(2)計劃適合學生的戶外休閑活動,並逐步學習野外生活生存能力。

4、人際關系與溝通活動。

(1)述說自己與家庭人溝通的方式,體驗家庭生活的重要性。

(2)說出自己與他人相處的經驗、體會。

(3)參加各種團體活動,了解自己所屬團體的特色,樂於表達自我並願意與人溝通,養成互相關心與遵守紀律的習慣。

5、環境教育活動。

(1)觀察家庭與學校周邊的環境,了解環境保護與自己的關系。

(2)探討環境的改變與破壞可能帶來的危害,討論如何保護和改善環境。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2

一、 指導思想:

以學生的生活為核心,以觀察、訪問、探索、調查、試驗等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意識,引導他們學習簡單的處理信息,獲取新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

二、課程目標:

1、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社會考察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驗證的方法。

5、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主要工作任務:

1、構建出「以研究性學習為核心,以信息技術教育為補充與拓展,以勞動與技術教育及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為主要活動形式」的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基本模式。

2、在校內和社區開辟學生綜合實踐活動基地,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資源,為學生提供活動的舞台。

3、提供綜合實踐活動備選主題及活動范圍,每個班選擇一個課題進行研究,注意活動過程中資料的積累,期末整理好資料上交。

四、具體要求:

1、 開發綜合實踐活動的資源

2、安排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時間

3、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並制定好實施計劃

4、整合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四大領域

5、豐富綜合實踐活動中學生活動的方式

6、做好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的評價工作。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對本課程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評價應以形成性、發展性評價為主,注重學生主體參與實踐的過程及在這一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積極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創新的意識。評價應注意多樣性和可選擇性,可自評、生評和師評相結合。本學期學校將在十二月上旬舉行綜合實踐活動評比,並在期末做好實驗班級活動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評價工作

五、研究內容:

(一)、活動主題:甘甜的自來水

(二)、活動主題:安全自護我能行

通過以上活動擬達到:

1、引導學生學會與老師、同學共同生活、熱愛集體。

2、具有主動探索身邊環境的興趣,並努力的想出辦法去研究。(通過活動使他們獲得生活的知識以及得到他人理解、友誼的技能)

3、結合「小公民道德建設」活動,教育學生學會有責任感的生活。(誠實待人、對待自己的錯誤、失敗、挫折的辦法、策略,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獨立、自理的生活。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和__同志「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__大精神為指針,認真落實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以認真學習新課程標准、更新教學觀念為重點,實現傳統教育向素質教育的過渡,努力打破學校的封閉性,引導學生綜合運用社會、生活和學科知識,開展以學生為主體的自主動手動腦的生活實踐、社會實踐、科學實踐活動,加強與現實社會的溝通和聯系,讓學生及時了解時代的最新信息,緊跟科技迅速發展的步伐;使他們在情感態度、綜合知識、實踐能力、學會學習等方面得到較大較快的發展,增強學生的探索與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學習科學研究方法,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新精神。

二、活動目標

綜合實踐活動是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它的總體目標是密切學生與生活的聯系,推進學生對自然、社會和自我之內在聯系的整體認識與體驗,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良好的個性品質。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范,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成初步的服務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度

4、激發好奇心和求知慾,初步養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度。

三、具體實施步驟與 措施

依據「綜合實踐活動」的課程標准,參考我校 教學 工作計劃 ,根據本班的實際,調整本學期的目標任務。加強管理,保證「綜合實踐活動」切實有效。教師是學生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是綜合實踐活動有效實施的關鍵。為此,我們學習相關文件、政策,樹立正確的觀念,深化自身的科學素養和專業水平,做到 愛崗敬業 、見多識廣、多技多能。同時,充分了解本課程的特點,掌握它的實施規律,為學生營造支持、鼓勵與開放的環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進而更新教師觀念、端正學生態度。在轉變教師觀念,提高教師能力的基礎上,還要協調各學科的關系,做到個別主管、全員協作,把所有的智慧集中起來,對綜合實踐活動協同指導。盡可能是綜合實踐活動與各學科教學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綜合實踐活動的指導工作以班為單位,以勞動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班委會為主陣地,以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為主體,以研究性的學習為主線,由課任老師負責,各班班主任協助,各科任老師參與。創設學生發現問題的情景,引導學生選擇主題,幫助學生探究、展示、實踐、創新,整合、提高學生的各科知識及學習、生活、精神世界,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要引導學生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全的發展。教師引導時,要體現本課程的整體性、實踐性、開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主題的確定,探究方式的選擇,成果的展示及評價,都要在老師的指導下,由學生自主決定,鼓勵學生進入探究過程。

組織活動時,主題盡可能與學校的活動安排相一致,融為一體,相互促進。綜合實踐活動可以滲透到板報、廣播、值日勞動、學科競賽、傳統節日等方面,讓學生的綜合實踐活動能力在各項活動中得升華,讓學校各項活動、目標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切實奏效。

綜合實踐活動鼓勵學生走進生活,參加勞動,拓寬學生的活動空間。對有限的課堂,盡可能地發揮其作用。在內容設計上側重激發活動動機,輔導活動方法,引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和觀察、發現、探究、實驗、的研究方法,盡可能養成研究性學習的習慣,為課外活動的開展、延伸奠定基礎。

綜合實踐活動要調動師生的協同合作,更要藉助家庭、社會的力量,對活動進行督促、指導、檢測、形成多位一體的教育網路。

利用本校、本地的資源優勢,利用具有我校特色的校本課程,激發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興趣。

在這個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展自主的、合作的研究活動,從搜集信息,到處理信息,最後分析信息,解決問題,掌握了方法,增強了技能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豐富了知識,情感、態度、意志品質上都得到了培養。

四、成果展示階段

學生將自己或與他人合作,經過實驗、實踐和親身體驗得到的收獲進行整理、加工和 總結 ,並進行成果交流及展示。教師引導學生著重對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獲進行總結和 反思 。

五、活動評價

1、學生的評價

(1)評價原則:應當重視學習過程、重知識技能的應用、重親身參與探索、重全員參與。評價與指導相結合,要重視學生的 自我評價 。評價要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於創新。

(2)評價主體:教師、學生、家長、集體。

(3)評價內容:學生的態度、學生的體驗、方法和能力、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發展情況。

(4)評價方法:激勵性評價為主、管理性評價為輔;過程性評價為主、結果性評價為輔;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相結合;對書面材料的評價和對口頭 報告 評價相結合;定型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

2、教師的評價

整體評價與分段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文件分析、實地考察、課堂觀察、問卷、訪談等。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開設,必將徹底地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其最終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素質,落實素質教育,培養新時期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4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基礎

(一)指導思想

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常州市教育局《關於在全市省級實驗小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驗研究工作的通知》為指導方針,深入學習關於「綜合實踐活動」的相關理論和典型案例,積極開展以體現學生個性化學習、突出活動課程特色為宗旨的綜合實踐活動,使學生在活動、實踐、思考和創造中生動活潑地發展。

(二)理論基礎

1、密切聯系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社會發展的實際

首先,活動項目、活動主題或活動課題的確定,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學生個體的學習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具有生命力的鮮活的活動主題、項目或課題。研究性學習的主題或課題要盡可能由學生從他們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來自主提出,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的活動項目要貼近社區和社會現實,勞動與技術教育以及信息技術教育的主題或項目要克服以往那種以「課文」的形式呈現的方式,從實際生活中提出活動項目。

第二,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過程中,要引導學生在具體的自然情境和社會情境,或特定的活動場所(如勞動基地、勞動教室等)中開展調查、考察、參觀、訪問、實驗、測量、勞動、服務等實際的活動。

第三,在綜合實踐活動的總結階段,要引導學生聯系個體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生存的環境和社會現實來總結、反思,獲得實際的體驗,深化對自然、對社會和對自我的認識。

2、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實踐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系

第一,學生要形成問題意識,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第二,學生要善於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課題。

第三,在課題的展開階段,可以採取多種多樣的組織方式。

第四,在課題的探究過程中要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倡導親身體驗的 學習方法 ,引導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課題持續、深入地探究,防止淺嘗輒止。

3、恰當處理學校對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生成性目標、生成性主題的關系

4、把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實施過程有機整合起來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目標

1、情感目標:通過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對社會生活的積極態度和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興趣。

2、知識目標:了解信息技術、勞動技術、社區服務和探究法的一些常識。

3、能力目標:使學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協作能力、觀察分析能力、動手實踐能力以及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4、過程目標: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信息資料的搜集、分析與處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實驗實證的方法。

5、人格目標:獲得親身參與綜合實踐活動的積極體驗和豐富的經驗,塑造完善人格,初步養成合作、分享、積極進取等良好的個性品質,形成對自然的關愛和對社會、對自我的責任感。

三、師生學習方法說明

(一)活動前

1、了解每個學生及其家庭、地區的實況,掌握每個學生的特點和各不相同的需要,以此為設計活動的基礎。教師應備每個學生的詳細資料。

2、按課程標准和學生的需要、地區特點等制定學期單元計劃。考慮課時安排、內容的選擇和平衡、廣度和深度,注意各單元之間、單元中各活動之間、學期學年的活動之間,以及活動課程與 其它 學科的聯系和整合,讓活動具有連續性和發展性。

3、制定活動教案和能照顧個別差異的指導計劃,特別是考慮如何幫助每個 兒童 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促使他們積極地參加進去,讓原有水平不同的兒童都能通過活動得到各自應有的發展。

4、創設適宜的環境和條件,主要利用學校、班級的環境為學生提供一個有刺激的、能激發好奇心的、能自由游戲、開展活動的空間,讓學生生活其中能體驗 人際交往 、同伴合作的樂趣,感受自然季節的變化,環境中的設備、教室里的安排、布置等應當考慮多功能性、變化性、發展性,有利於學生重組合、再創造。

(二)導入活動

1、激發學生的活動動機、興趣。

2、引起學生對其生活的地區、周圍環境的關注,擴展學生的視野。

3、引發學生討論、自主選擇、決定活動計劃。

4、創設學生能自我選擇的、表現個性的機會(如自由選擇活動的主題、內容、同伴、材料、方式、創設不同的活動區、興趣組等)和計劃有吸引力的活動。

(三)活動中

1、尊重學生自主性、創造性,保障學生的參與權。讓活動課成為不是老師叫學生做什麼,而是學生主動想做什麼的課程。

2、注意觀察學生各種反應,隨時調整環境,提供必要的幫助,滿足學生的不同需要,但決不妨礙他們自由地嘗試和利用自己的經驗。

3、和學生一起活動,但不是學生活動的支配者,指揮者,而是他們的支持者,合作者。

4、對學生的活動盡可能多地給予鼓勵、贊揚、肯定、積極的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牢記每個學生都有長處,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體驗到成功感、滿足感,發展自信心。

5、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認同、相互學習、相互支持、相互交流、團結合作,幫助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學會正確地認識自己,發現同伴的長處與自己的不足,獲得合作、協商、對話、分享、尊重他人的思想方式和行為方式等待人處事的技能和能力。

6、引導學生採用多樣化的活動方式(觀察、調查、製作、實驗、操作等)、多樣化的表現方式(語言、圖畫、音樂、動作、表演、 作文 等)、多樣化的活動方式(集體、小組、個別等),重視科學方法的學習。

7、引導學生活動不斷延伸和擴展,與家庭、社區結合,與各學科結合,向縱深發展,不淺嘗輒止或半途而廢。

8、保證活動的安全。

(四)活動後

1、 積極的評價,重視活動的過程,重視學生在活動中所表現的主動性、創造性、參與意識等。

2、引導學生的自我評價、相互評價。

3、評價與指導一體化。

4、鞏固兒童的實踐態度,鞏固其獲得的知識、技能、能力等,並進一步促使其發展。幫助學生舉辦成果展示會、推廣或利用成果等。

5、與學生一起分析討論活動的成敗,制定或修改下一步的計劃等。

6、根據學生的反饋調整環境,調整活動形態或組織形式,調整活動計劃、內容、材料等。

四、實施措施

(一) 總體規劃、協調部署活動的開展。

學校設立綜合實踐活動領導小組,配備了具有強烈責任心和一定創新精神的綜合實踐活動任課教師,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學習研討,並在期初推出三類相互銜接的計劃,即「學校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以及「班級綜合實踐活動計劃」。開展活動時,由教導處、大隊部等部門協調安排,統籌兼顧。

(二)自主科學地組織活動開展。

1、活動實施自主化。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開發與實施的。教師和學生既是活動方案的開發者,又是活動方案的實施者。倡導學生對課題的自主選擇和主動探究是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關鍵。在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時,我們要給予學生充分的自主權:例如學生可以自主選擇學習活動的目標、內容、方式、時間、地點、以及指導老師,自己決定活動結果呈現的方式。

2、組織形式靈活化。首先是指從時間上來說,或安排在課表計劃內,或在放學後,或在周六上午;從空間上看,或課堂、或校內、或校外,走出校園,不一而足。從組織方式來看,可以是個人獨立探究、小組合作探究,也可以是跨班級、跨年級合作。

3、課時安排彈性化。彈性課時制意味著將每周的綜合實踐活動時間根據需要靈活安排,做到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例如,可以將每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個單位時間使用,也可將幾周的時間集中在一天使用,亦可根據需要將綜合實踐活動時間與某學科打通使用等等。

五、具體內容

九月份:

1、學習有關綜合實施活動的理論,並制定學期實驗研究計劃,完善方案。

2、設計年級組計劃及班級方案。

3、開一次講座,內容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策略》以及《綜合活動資源包的合理使用》

十月份:

1、各班按計劃開展活動。

2、對綜合實踐活動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共同探討,共同研究,以便提高課題的研究。

十一月份:

1、各班按計劃開展活動,學校組織檢查。

十二月份:

1、研究如何認真辦好活動成果的展板。

2、學生總結匯報交流活動,以及學生活動成果的展示。

3、負責各課題的老師上一節成果匯報課。

4、各班上交案例、論文、 活動總結 (反思)及學生活動過程的資料。

一月份:

1、總結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情況,撰寫專題總結,整理好研究的成果材料。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5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學生探究生活的課程,其核心理念就是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以學生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主動探索為特徵,真正體現了兒童的自然天性。部分學生聰明好學,上進心強,對生活充滿了探究的熱情,很有興趣地參與到綜合實踐活動中來,但缺乏方法的指導。所以我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將方法導航與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相結合,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培養綜合實踐能力。

二、活動目標

總目標:以開展活動為載體,帶領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走進自然,在活動中不斷學習、掌握科研方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體驗科研的艱辛和快樂。

三、 教學方法 及措施

1、全面把握活動目標,按計劃實施教學活動。

2、根據學生實際,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3、有效激勵機制,優化評價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實踐活動,培養自己的能力.

四、活動內容安排

活動一:走進綜合實踐活動

活動二:設計綜合實踐活動方案

活動三:學會提問題

活動四:製作檔案袋

活動五:學會查資料

活動六:訪問專家

活動七:學會做實驗

活動八:學會調查方法

活動九:學會展示、交流、匯報

活動十:遨遊網際網路

活動十一:利用搜索引擎搜集資料

活動十二:製作小報

活動十三:製作電子文稿

活動十四:製作統計圖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大全5篇相關 文章 :

★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集錦大全5篇

★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合集5篇大全

★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匯總5篇

★ 綜合實踐活動計劃精選集錦5篇

★ 綜合實踐活動鑒定精選五篇

★ 綜合實踐活動總結範文5篇

★ 假期實踐計劃5篇精選範文合集

★ 三年級綜合實踐計劃5篇匯總大全

★ 三年級綜合實踐計劃合集5篇

★ 綜合實踐活動方案範文5篇精選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⑶ 綜合實踐活動主題實施案例

對於綜合實踐活動課,老師們高度的重視,制定了詳細的工作配檔,指導按工作配檔採取課時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自主的組織活動,大部分學生參加了課題的研究。在活動中,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全體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在「做」、「考察」、「實驗」、「探究」、「設計」、「創作」、「想像」、「反思」、「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活動中,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在好奇心和求知慾的吸引下,他們會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去查詢信息,長期這樣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活動中,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綜合表達的能力、與人交往的能力等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綜合實踐活動為他們打開了想像的翅膀,也為他們搭建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在這一系列的活動中,學生了解了家鄉的實際,形成愛家鄉、愛社會、愛國家的思想感情,增強民族自豪感,以及對國家、對社會的使命感,掌握知識,提高能力,開拓視野。可見,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學生不僅在活動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而且在思想上能夠得到純化,心靈得到升華。
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是基於學生的經驗,密切聯系學生自身生活,體現對知識的綜合運用的實踐性課程。因而它體現綜合性、整合性。在實施過程中,讓學生在體驗與探究中不斷成長,在參與和融入社會中不斷成熟,在認識自我的生活能力中不斷完善,謀求自我、社會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綜合實踐學科基於網路環境下的學習已成為時代的要求,同時也是綜合實踐學科的要求,但學生還沒有完全體會到「資源共享」「信息量大」「傳輸速度快」等帶來的好處,但是我們相信只要我們不懈努力,相信一定能讓學生去認識多彩的社會,觸摸社會發展的脈搏。
綜合實踐讓學生走進了社會大課堂,了解學校、社區、社會的現狀與發展。總之,綜合實踐課的產生確實向老師們提出了挑戰,要讓它成為通往成功殿堂的又一條捷徑,要讓它真正成為服務於學生的大眾學科,那老師們的教法必須研究的,這一條路該怎麼走,確實是值得我們大家深思的一個問題。
展望未來,希望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進一步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徹底轉化陳舊的教學模式,用開放性學習激發學生的研究興趣,激勵學生的研究功能,激活學生的研究思維。總之,我們希望通過這門新興學科,使大家明確一個根本問題,那就是------在新的起跑線,「我們和學生同成長」。

具體的範文模板
鏈接:https://pan..com/s/1VLyPxfeUJlALtUr4kLrC9A?pwd=q9sr 提取碼: q9s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