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月溪鎮在哪啊
月溪鎮在東部大陸的西部荒野(暴風城、埃爾文森林的西南方向)的西南方,可以先到哨兵嶺然後順著大路向西南方向走就可以了。就是死亡礦井副本入口的那個鎮子。
月溪鎮標志性建築物是城鎮大廳(就是像教堂一樣的那個尖頂建築)以及鎮中央有一個雕像。
⑵ 湖南省洞口縣月溪鎮海拔有多高
湖南這邊的海拔大概有300多米吧,350米,這樣子還蠻遠的。
⑶ 洞口縣事業編幹部工資是多少
剛考錄的全額事業,小縣城,一個月基本1700,半年發一次績效4000多,年底看單位評定考核結果發錢。公務員基本工資高一點,剛來的也就2000多,但是每月有400多...
⑷ 遵義縣團溪鎮龍岩水庫屬於什麼水庫
遵義市-遵義縣 水庫信息一覽表
水庫名稱 水庫管理單位 壩址(鄉-村) 完整度
1. 團山水庫 芝麻鎮水利站 芝麻鎮-大坪村 45
2. 梯子岩水庫 永樂鎮水利站 永樂鎮-本花村 49
3. 岳家壩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永樂鎮-和平村 49
4. 光明水庫 永樂鎮水利站 永樂鎮-堡上村 50
5. 卜天水水庫 永樂鎮水利站 永樂鎮-木花村 49
6. 永樂水庫 永樂鎮水利站 永樂鎮-永樂村 52
7. 滸洋水水庫 滸洋水庫管理所 鴨溪鎮- 69
8. 古村水庫 鴨溪鎮水利站 鴨溪鎮- 50
9. 打磨溝水庫 鴨溪鎮水利站 鴨溪鎮-底壩村 59
10. 宋家堰水庫 鴨溪鎮水利站 鴨溪鎮- 50
11. 石溪水庫 鴨溪鎮水利站 鴨溪鎮- 50
12. 洛安江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新舟鎮-綠塘村 54
13. 東方紅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新舟鎮-楊六村 59
14. 農興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新舟鎮-槐安村 49
15. 黃池水庫 永樂鎮水利站 新舟鎮-禹門村 51
16. 洛安江電站 洛安江水庫管理所 新舟鎮-綠塘村 29
17. 李家壩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新舟鎮-新舟村 74
18. 中心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新舟鎮-綠塘村 50
19. 水源溝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新舟鎮-新舟村 46
20. 打洞埡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新舟鎮-新舟村 62
21. 齊心堰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新舟鎮-新舟村 56
22. 馬老殼水庫 石板鎮水利站 新舟鎮-綠塘村 49
23. 楊河堰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新舟鎮-禹門村 51
24. 洞灣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新舟鎮-洞灣村 51
25. 磨石巷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新舟鎮-新舟村 49
26. 箐口水庫 新民鎮水利站 新民鎮箐-箐口村 51
27. 岩門水庫 新民鎮水利站 新民鎮-岩門村 76
28. 朝陽水庫 新民鎮水利站 新民鎮-朝陽村 81
29. 楊柳堰水庫 新民鎮水利站 新民鎮-查腰村 63
30. 河溝水庫 新民鎮水利站 新民鎮-岩村 61
31. 石家堰水庫 新民鎮水利站 新民鎮-新民村 49
32. 母豬籠水庫 新民鎮水利站 新民鎮-中心村 51
33. 沙當灣水庫 蝦子鎮水利站 蝦子鎮-長嶺村 58
34. 龍庄水庫 團溪鎮水利站 蝦子鎮-和平村 81
35. 豐水堰水庫 蝦子鎮水利站 蝦子鎮-長嶺村 47
36. 人民大堰水庫 蝦子鎮水利站 蝦子鎮-寶合村 60
37. 青年水庫 蝦子鎮水利站 蝦子鎮-紙槽村 59
38. 半邊山水庫 蝦子鎮水利站 蝦子鎮-清坪村 47
39. 山岔溝水庫 西坪鎮水利站 西坪鎮-團溪河 44
40. 青年塘水庫 水利站 西坪鎮-民主村 79
41. 廖家堰水庫 西坪鎮水利站 西坪鎮-西平鎮 49
42. 老年塘水庫 團溪鎮水利站 西坪鎮-五星村 51
43. 示範塘水庫 西坪鎮水利站 西平鎮-西平鎮 51
44. 滑石水庫 西坪鎮水利站 西平鎮-西平鎮 50
45. 大同水庫 西坪鎮水利站 西平鎮-金星村 50
46. 堰桶水庫11 茅栗鎮水利站 烏江鎮-養龍站 50
47. 烏江渡水庫 烏江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烏江鎮- 65
48. 砂子堰水庫 團溪鎮水利站 團溪鎮-團溪村 51
49. 龍庄堰水庫 蝦子鎮水利站 團溪鎮- 48
50. 葡萄水庫 龍岩水庫管理所 團溪鎮-青埡村 51
51. 共清湖水庫 團溪鎮水利站 團溪鎮-團溪河 44
52. 龍岩水庫 龍岩水庫管理所 團溪鎮-民勝村 50
53. 雷水大堰水庫 團溪鎮水利站 團溪鎮-新街村 59
54. 五珠井水庫 團溪鎮水利站 團溪鎮-福錄村 49
55. 水源水庫 鐵廠鎮水利站 鐵廠鎮-三星村 51
56. 黃灘橋水庫 鐵廠鎮水利站 鐵廠鎮-河西村 51
57. 黃村水庫 松林鎮水利站 松林鎮-石河村 46
58. 洞口水庫 松林鎮水利站 松林鎮-石河村 47
59. 八一水庫 新舟鎮水利站 石板鎮-土岩村 48
60. 共青湖水庫 共青湖水庫管理所 石板鎮-大村村 60
61. 勝利堰水庫 清水河水庫管理所 尚稽鎮-尚稽村 79
62. 清水河水庫 清水河水庫管理所 尚稽鎮- 50
63. 水窩溝水庫 尚嵇鎮水利站 尚嵇鎮-五星村 48
64. 權老堰水庫 尚嵇鎮水利站 尚嵇鎮- 50
65. 龍坑水水庫 尚嵇鎮水利站 尚嵇鎮-上壩村 48
66. 孔堰水庫 尚嵇鎮水利站 尚嵇鎮-毛坪村 46
67. 落雨田水庫 尚嵇鎮水利站 尚嵇鎮-毛坪村 46
68. 斜石板水庫 尚嵇鎮水利站 尚嵇鎮-團山村 50
69. 大頁岩水庫 山盆鎮水利站 山盆鎮-石岔村 49
70. 棋盤水庫 山盆鎮水利站 山盆鎮-茶石村 47
71. 饒教水庫 山盆鎮水利站 山盆鎮-劍壩村 48
72. 馬家溝水庫 山盆鎮水利站 山盆鎮-田家寨 47
73. 淘大溝水庫 山盆鎮水利站 山盆沈-家寨村 60
74. 龍坑口水庫 三合鎮水利站 三合鎮村-三合村 58
75. 堰溝水庫 三合鎮水利站 三合鎮-陽光村 60
76. 上堰水庫 三合鎮水利站 三合鎮-互和村 50
77. 後溝水庫 三合鎮水利站 三合鎮-後溝村 47
78. 蔣村堰水庫 三合鎮水利站 三合鎮-兩河村 47
79. 干龍洞水庫 三合鎮水利站 三合鎮-豐化村 49
80. 羅家堰水庫 三合鎮水利站 三合鎮-閣庄村 49
81. 花堰水庫 三合鎮水利站 三合鎮-長青村 49
82. 清水堰水庫 三合鎮水利站 三合鎮-閣庄村 60
83. 冷水水庫 三合鎮水利站 三合鎮-冷水村 52
84. 新發寨水庫 水利站 三合鎮-刀靶村 60
85. 水泊渡水庫 遵義地區管理局 三合鎮- 47
86. 肖家堰水庫 三合鎮水利站 三合鎮-堰河村 48
⑸ 湖南沱江的詳細資料
湖南沱江為鳳凰縣境最大的河流,為武水一級支流,上有二源:北源為烏巢河,發源於禾庫都沙南山峽谷中,灘險流急,天雨水漲,行旅多阻。沱江從西至東橫貫鳳凰縣境中部地區,流經臘爾山、麻沖、落潮井、都里、南華山、沱江鎮、官莊、橋溪口、木江坪等9個鄉鎮。至瀘溪縣河溪會武水,在武溪鎮匯入沅江。幹流全長131公里。在鳳凰縣境長96.9公里,流域面積為732.4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11.89立方米/秒,自然高差533米。
鳳凰沱江泛舟沱江的水位最高的1974年為305.9米,最低的1962年為300.39米,平均為300.93米。流量最大的是1974年6月30日為896立方米/秒、最小的是1966年6月21日為0.014立方米/秒,平均為11.89立方米/秒。
沱江河是古城鳳凰的母親河,她依著城牆緩緩流淌,世世代代哺育著古城兒女。坐上烏篷船,聽著艄公的號子,看著兩岸已有百年歷史的土家吊腳樓,別有一番韻味。順水而下,穿過虹橋一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便展現於眼前:萬壽宮、萬名塔、奪翠樓……一種遠離塵世的感覺悠然而生。
沱江的南岸是古城牆,用紫紅沙石砌成,典雅不失雄偉。城牆有東、北兩座城樓,久經滄桑,依然壯觀。沱江河水清澈,城牆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岩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里,象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沱江河水清澈,城牆邊的河道很淺,水流悠遊緩和,可以看到柔波里招搖的水草,可以撐一支長篙漫溯。沿沱江邊而建的吊腳樓群在東門虹橋和北門跳岩附近,細腳伶仃的立在沱江里,像一幅永不回來的風景。
沱江鎮原名鎮竿鎮,因沱江河流經此地,民國31年(1942年)改名為沱江鎮。自清代以來,鎮台、道台、廳治、縣治,都設在此地。建國後,鳳凰縣人民政府也設在這里,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2001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沱江鎮是民國第一任內閣總理熊希齡、「鄉土文學之父」沈從文和著名畫家黃永玉的故鄉。全鎮總面積116.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9063畝,共13882戶,7.8萬人。是一個以苗族、土家族為主的多民族聚居地區。沱江鎮現有黨支部38個,黨員1320人,鎮政府幹部職工(含退休)184人。
⑹ 鸚鵡溪鎮的鸚鵡溪旅遊
從銅(仁)遵(義)公路經過鸚鵡溪古鎮邊,一塊巨大的「烏江第一湯——白鹽井溫泉」的標牌格外引人注目。
對很多外地人來說,很可能沒有聽說過白鹽井溫泉。其實,白鹽井溫泉在大山深處的相思溪邊,已默默流淌了何止千年萬年。
當地人說,這個溫泉有悠久歷史,不管雨季旱季,水量比較穩定。特別是在冬季,溫泉發出的白霧格外誘人,當地人經常在這里洗浴,白天大多是小孩,夜晚則是成年人,裸浴的鄉人與路人相應答,成為當地一景。這處溫泉礦物質豐富,對治皮膚病有奇效,當地遠近群眾,因衛生條件不好,患上疥瘡等皮膚病後,更是專程前來白鹽井溫泉洗浴。而嚴寒中的除夕到來之前,裹著厚厚的棉衣到溫泉洗浴迎接新年,更是當地群眾的傳承多輩的風俗。
白鹽井溫泉距烏江只有2公里,更重要的是,又在銅遵干線公路上,有較好的區位優勢和開發價值,必將成為黔東北一個重要的溫泉消費的寶地。正因為如此,鸚鵡溪鎮看到了她的巨大前景,千方百計推動對溫泉的開發,並得到了縣政府的支持,縣里請來了103地質隊進行了鑽探。初步探明,白鹽井溫泉日流量有1800噸,溫度在43度左右,極具開發潛力。經多方爭取,目前,鸚鵡溪溫泉已列入貴州省的溫泉開發規劃,當地正積極組織招商引資工作,力爭將這一資源開發出來,成為促進當地發展的又一抓手。 從鸚鵡溪鎮逆相思溪而上,不到3公里,就見溪旁的一個小山,一坐五層的古塔聳立,前後有大山呵護陪侍,它的白色的塔身、飛的檐角,與山旁的農舍、梯田相映襯,彷彿一幅山水畫。
漸鴻塔修於光緒二年(公元1876年),至今已有130年的歷史。此塔為六角形,五層樓,整個塔呈圓錐形,像一支玉筆。
據當地老年人介紹,在清末年間,當時人丁興旺,卻不出文人,族人深以為憾,風水先生說,可修建一塔,培植文風。為此,當地的團首楊秀華和趙萬全就倡導修塔,得到當地群眾的響應,他們從外地請來了風水先生,經過數月的認真勘察,查山觀水,才定下了建塔的地點。建塔資金按當地的大姓蘇、楊、陳、趙的家產分攤,另外還化功德自願捐獻。
據說,建塔三年後,當地就出了三個秀才:楊瑞初、楊承文、余占虎。現塔身存兩碑《漸鴻塔序》,另一塊是功德碑,記載了捐款情況。
漸鴻塔幾次遭受了匪亂和文革等幾次難,險被毀壞,都被當地人挺身而出,勇敢地保護了下來。
漸鴻塔是土家族苗族群眾追求知識、崇尚文化的一個物證,對研究土家族的文化心理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應是研究烏江文化的一個案例。 麻池洞是鸚鵡溪一個巨大溶洞,距白鹽井溫泉不過才一公里。
麻池洞的洞口較小,進去後就是一個可容萬人的大廳,而各種精美絕倫的藝術作品撲面而來。只見天然的鍾乳石,潔白如玉石,晶瑩如瑪瑙,如大佛坐蓮,如鸚鵡高棲,如玉柱擎天,如龍蛇飛揚。即使是洞壁,也是上帝潑墨的好宣紙,如山水長卷,如瀑布飛濺,又如天簾萬丈,在不同人的眼裡變幻成不同的造型。地上滿是石珠,如珍珠瑪瑙,令人愛不釋手,恍然置身於阿里巴巴的寶庫。而地面緩坡上則是層層梯田,田坎隨心所欲,曲折彎曲,清水從一道道田梗上翻流,誰不說正是陽春三月栽秧時節,只是不見那耕牛和老農而已。總之,一步一景,韻味十足,千奇百怪,嘆為觀止,進得洞中,就讓人流連忘返。
洞里有暗河帶來清新的空氣,四季恆溫,冬暖夏涼,氣候宜人。
麻池洞大如廣場,電筒照過去也看不見邊,窄的地方連擠一個人進去都難,洞中有洞,四通八達,沒有當地人引路,很可能就會迷失在裡面。當地的老輩人傳說,此洞三天三夜走不出來。對此洞有興趣的農民,曾多次相伴探奇,用光了手中的作照明的燃料,也未探到洞底,只得無功而返。
作為一個難得的探奇休閑的好地方,麻池洞早就名氣在外了,在《思南風物志》上,對它就有記載。這幾年來,日本地質專家和中國地質大學的專家,多次前往麻池洞考察,對麻池洞獨特的地質學價值給予了很高評價。 從思南縣城順烏江而下8公里,進入一個鸚鵡溪鎮的桶井峽口,就見左岸懸崖萬丈,而懸崖之上有一洞口,當地人稱彭家洞。早些年,有人爬進洞里取土製硝,洞里有一口紅棺材架在那裡,墊棺材的是一大磚銀子,便大著膽子打開棺材,見裡面有一具完整干屍,嘴裡還銜著一隻玉煙桿。
彭家洞有寶的風聲傳出來後,陸續又有人進去盜了幾次,據說盜走了金磚玉器香扇等物。八十年代,有人將這個信息反映到縣文物部門,省地文物部門立即組織力量進洞進行考察。通過考察,干屍為男性,身長1.7米,穿12層絲織衣服,從官服的飾來看,它的身份應為明代正三品從二品的官吏。干屍腋下夾有字條,基本可辨別為「昨屯兵士元知未及辭謝首特價奉侯萬安尚容面悉晚生熊文祥」。
一個正三品的官員死在偏僻的黔南,他會是誰呢?
一些文化專家注意到,這個洞名叫彭家洞,當地的田姓人卻說裡面葬著的是他們的祖先,每年除夕之夜,還秘密地來到洞前祭祀,這會不會與明朝永樂年間的一件大事有關?
烏江邊的彭家洞距思南縣城水路只有8公里,思南在元代和明初曾是思南宣慰司所在地。烏江中下游的思南沿河這一片區域,由於地方各民族統治階級勢力強大,實行的是較為寬松的自治制度,土地和人民都歸土司所有。
明朝初年,同是族人的思州宣慰司、思南宣慰司田氏,為了爭奪珠砂資源,互相攻戰,朝廷屢次派人調解。永樂十一年(公元1413年),明成祖覺得土司制度與封建制度有矛盾,以此為借口,派兵將兩宣慰使田琛和田宗鼎殺了,將田氏世代統治的思州宣慰司、思南宣慰司土地分解,從而置了貴州八府,在全國第一次實行了「改土歸流」,並在貴陽成立「省政府」——貴州布政使司,這就是貴州建省的由來。此時距明朝開國才45年。所以民間有「先有思南,後有貴州」之說。嘉靖年間編撰的《思南府志》記載:「執宗鼎之日,錦衣旗校數人,以急時至,當即執以登舟下蜀。次日,始有都指揮一員,領兵籍其財物,毀其宮室。」
於是地方文化研究人員這樣大膽推測,這位洞葬的主人,會不會就是令朱元璋勃然大怒的思南宣慰使田宗鼎?
可惜的是,因洞葬多次被盜,一些可資佐證的文物均已失蹤,這一推測還需更多的有價值的文物來支撐。
正因為如此,彭家洞就成了烏江文化中最神秘之處。誰能破解這一難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