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文件傳輸 » 柯西金訪問美國
擴展閱讀
webinf下怎麼引入js 2023-08-31 21:54:13
堡壘機怎麼打開web 2023-08-31 21:54:11

柯西金訪問美國

發布時間: 2022-11-02 05:13:14

㈠ 美國和蘇聯競爭時有那些優勢

我來幫您回答吧,本人精通冷戰史,完全手打,不喜歡抄襲

美國的優勢如下
1,經濟優勢
美國的工業產值要高於蘇聯,另外全世界主要的幾個工業中心---西歐,日本,北美都在美國的控制之下蘇聯只能控制一個工業中心
美國擁有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優勢
洛克菲勒(大通的總裁)訪問蘇聯的時候就問柯西金(蘇聯總理)----盧布連國際貨幣都不是,蘇聯又如何算得上是經濟大國呢?
美國長期把持國際銀行和IMF
美國控制著南美的資源和東南亞的廉價勞動力

2,政治優勢
美國的媒體發達,宣傳攻勢勝過蘇聯
里根時代開始不斷的利用人權問題打壓蘇聯
蘇聯自己作風山也不夠小心---總是有把柄---例如韓國客機被擊毀事件
赫爾辛基協定簽署後,蘇聯更加被動
美國的政治穩定度高於蘇聯,擁有比較健全的法律體系和政治機構---蘇聯更迭領導人的體制很不穩定

3,技術優勢
盡管蘇聯在核技術,潛艇技術,導彈技術可以和美國比肩,甚至超過美國
但是在基礎工業技術,材料技術以及電子技術方面一直存在短板---因為需要長期的技術積累才行
蘇聯在80年代差距被拉大,美國提出SDI計劃給蘇聯巨大的壓力就是明證

4,軍事優勢
美國在海軍方面壓過俄國,實際上在歐洲的技術裝備也多於蘇聯(這個往往被人忽略)
蘇聯不得不花費巨額的軍費來和美國競爭,進一步惡化了其經濟

以上完全手打,希望您能夠採納
本人在冷戰方面

㈡ 紅機網電話的歷史淵源

前蘇聯紅機
1963年6月,美蘇在日內瓦簽署《建立直接交流熱線的備忘錄》,這條熱線是為了建立美蘇之間的信任,防止因誤解或相互矛盾的信息而導致核大戰的爆發。根據備忘錄的要求,美蘇熱線是一條雙向電報線路,途經華盛頓、倫敦、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赫爾辛基和莫斯科,其中華盛頓-倫敦段通信聯絡依靠世界上第一條跨大西洋電話電纜連接。熱線在莫斯科的終端被稱為「紅機」。「紅機」沒有語音通話功能,更像是一台電傳機,這種安排主要是因為兩國元首擔心聲音傳達容易產生誤解或誤聽。「紅機」被蘇聯視為頂級機密,為保證安全,機器被設置在克里姆林宮的一間地下囚室里,這里在沙皇時期曾關押過十二月黨人。美蘇熱線的首次使用是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期間。以色列空軍開戰不久就重創了對手。作為阿拉伯國家的盟友,蘇聯在地中海集結重兵。美國注意到蘇軍的異動,立即向相關水域派遣了航母戰斗群,美國國務卿臘斯克甚至威脅說:「如果蘇聯敢動以色列一個指頭,美國不排除與蘇聯爆發核戰爭的可能性。」考慮到可能與美國發生沖突的風險,蘇聯在最後一刻退縮了。1967年6月10日,受蘇聯最高領導人勃列日涅夫的委託,總理柯西金、克格勃主席安德羅波夫和外交部長葛羅米柯走進克里姆林宮地下囚室,首次通過「紅機」呼叫美國總統約翰遜。號稱「蘇聯首席翻譯」的蘇霍德列夫陪同3位領導人來到熱線旁,當柯西金發現熱線不是一部電話時,立刻質問蘇霍德列夫:「為什麼沒有聽筒和話機,我們怎麼和美國佬通話?」蘇霍德列夫回答:「總理同志,這不是電話,而是一台遠程電報打字機。」除了安德羅波夫,柯西金和葛羅米柯都對這條熱線表現出急躁情緒,兩人習慣於在電話前高談闊論,而不是一個接一個把話說完,由口譯員速記下來再發送出去。柯西金抱怨自己就像「在排隊買麵包」。盡管溝通如此不便,美蘇首腦最終還是就共同緩和中東緊張局勢達成協議。不久,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正式停戰。
經過這次事件,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不再忽視熱線的功效。1971年,美蘇雙方一致同意將軍事熱線系統提升到更先進的衛星傳輸模式,由兩顆美國國際通信衛星和兩顆蘇聯通信衛星擔任信息中轉任務,使美蘇領導人實現了真正的語音通話。根據勃列日涅夫的要求,克格勃第16局的專家們在他的政治局辦公室里安裝了熱線電話,確保其可直接與白宮通話。當勃列日涅夫需要與美國總統通話時,這部電話會自動啟動「機密專線」,專線上的聲音信號全都經過加密處理,即使被人竊聽或捕捉到也不可能還原成原始的聲音信號。熱線電話的話機上沒有撥盤,也不用撥號,只有各種神秘的字母按鍵,而這些字母的特殊含義只有勃列日涅夫本人、秘書以及安全人員知道。1986年,美蘇熱線又得到新的技術升級,兩國用地球靜止軌道衛星取代原來的衛星,使熱線通話效果得到顯著提高,並增加了高速傳真和圖樣顯示功能,這一能力使得兩國領導人能迅速交換大量信息,包括地圖、圖表和表格等。新的熱線具有最高級加密防護,其外殼可抵抗最強烈的電磁干擾。

㈢ 關於1969年的中蘇沖突

http://..com/question/1228343.html?fr=qrl3
中蘇珍寶島戰爭:

1969年蘇聯為教訓中國挑起了珍寶島戰爭,雖說這場戰爭雙方只是死傷幾百人,但由這個彈丸小島險些引發了世界核大戰,蘇聯在對中國進行核攻擊前愚蠢地將計劃通報給美國,美國出於中美蘇三角平衡考慮,一旦中國被蘇聯擊敗,則美國以當時的軍力無法抗衡蘇聯,出此目的,美國立即進入一級戰備,將陸海空所有核武器對准蘇聯,嚴重警告蘇聯如果蘇聯對中國進行核攻擊,則美國也要對蘇聯進行核攻擊,一場世界即將遭到毀滅的核大戰被制止了。

中國在珍寶島戰爭中得利多多:

1、毛澤東以藐視一切強敵的偉人氣概,在綜合國力很弱的情況下,敢於對蘇聯霸主出手還擊,即使面對核戰爭也無所畏懼,表現了中國人的大無畏氣概,最後以珍寶島仍在中國手中而取得勝利。反觀現在的中國人常常以綜合國力作為戰爭勝負的標尺,含羞忍恥,受盡世人凌辱,令國人感慨萬千。

2、珍寶島戰爭使中國領導人認識到美國不僅是中國的敵人,而且可以成為中國的戰略盟友,由此拉開了中美改善關系的帷幕,中國在國際上的戰略地位得到提高,中國順利加入聯合國,在國際上的影響日益加重,使中國真正成為一個大國,中美蘇三國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世界進入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

中蘇珍寶島戰爭中的秘密

有人認為珍寶島戰爭美國更本不會幫助中國,看看這篇文章你就明白了。

彼得羅夫,蘇軍伊曼邊防總隊政治處士兵。1969年3月2日,在珍寶島沖突中陣亡。

1969年3月2日、15日、17日中蘇先後在珍寶島發生了叄次較大規模的武裝沖突,這是中蘇兩國矛盾長期摩擦並由蘇方挑起的一個沖撞點。由於中方預先有準備,蘇方被毀坦克、裝甲車17輛,據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公布的數字,蘇軍死58人,傷94人。顯然,蘇方「吃了虧」。

珍寶島沖突爆發後,蘇聯領導層反應十分強烈。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准備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8月20日,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奉命在華盛頓緊急約見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報了蘇聯准備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意圖,並徵求美方的意見。蘇聯的意圖非常明顯:在中美關系當時也很尖銳的情況下,如果蘇聯動手,讓美國至少保持中立。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宮時,發現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說吧,亨利,碰上了什麼麻煩事?」基辛格拿出十幾張寫滿字的紙放到桌上說:「看看吧,蘇聯想對中國使用核武器。昨晚,多勃雷寧先生同我深談了一夜。克里姆林宮的幾個傢伙決定用核導彈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現在他們來徵求我們的意見。」

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級官員緊急磋商後認為西方國家的最大威脅來自蘇聯,一個強大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蘇聯對中國的核打擊,必然會招致中國的全面報復。到時,核污染會直接威脅駐亞洲25萬美軍的安危。最可怕的是,一旦讓他們打開潘多拉盒子,整個世界就會跪倒在北極熊的面前。到那時,美國也會舉起白旗的。「我們能夠毀滅世界,可是他們卻敢於毀滅世界。」經過磋商,美國認為:一是只要美國反對,蘇聯就不敢輕易動用核武器;二是應設法將蘇聯意圖盡早通知中國,但做到這一點很難,美中30年來積怨甚深,直接告訴中國,他們非但不會相信,反而會以為我們在玩弄什麼花招。最後決定「讓一家不太顯眼的報紙把這個消息捅出去,美國無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無法怪罪我們。」

8月28日,《華盛頓明星報》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則消息,題目是「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文中說:「據可靠消息,蘇聯欲動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幾百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對中國的重要軍事基地——酒泉、西昌導彈發射基地、羅布泊核試驗基地,以及北京、長春、鞍山等重要工業城市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一石激起千層浪。這則消息立即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勃列日涅夫氣得發瘋。中國當然更不會像基辛格所說的「但願中共領導看到了這則消息,千萬不要隨後扔掉」。毛澤東聽取了周恩來的匯報後說:「不就是要打核大戰嘛!原子彈很厲害,但鄙人不怕。」同時果斷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方針,全國很快進入了「要准備打仗」的臨戰態勢,許多企業轉向軍工生產,國民經濟開始轉向臨戰狀態,大批工廠轉向交通閉塞的山區、叄線,實行「山、散、洞」配置,北京等大城市開挖地下工事。

當中蘇兩國已進入戰爭邊緣的時刻,蘇聯領導人出於全球主要戰略對手是美國、戰略重點在歐洲、難免在襲擊中國後遭報復等多方面考慮,突然採取了緩和措施,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利用9月上旬赴越南弔唁胡志明之機,向同時去弔唁的中國黨政代表團提出要在回國途中途經北京同中國總理會談。經反復考慮,毛主席同意了這一要求。9月11日,雙方在機場進行了叄個半小時的會談。這次會談表明中蘇關系略有緩和,但危機依舊。柯西金回國後,蘇聯又改變了態度,趨於強硬,反映蘇領導層內對華政策不一致,勃列日涅夫等人反對柯西金緩和對華政策的意見,繼續對中國保持高壓政策。

9月16日,倫敦《星期六郵報》登載了蘇聯自由撰稿記者、實為克格勃新聞代言人的維克多·路易斯的文章,稱「蘇聯可能會對中國新疆羅布泊基地進行空中襲擊」。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的陰雲又一次籠罩中華大地。美國明白,維克多的文章是對美國的一個試探!更是對中國的示警。

出於美國全球戰略利益和發生大規模核戰爭的嚴重後果,在尼克松召集緊急國防會議(參加會議的有副總統阿格紐、國防部長萊爾德、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惠勒、國務卿羅傑斯和基辛格)後認為:「對於眼前這場中蘇一觸即發的戰爭,我們當然應當阻止。如果他們執意要打,那是他們的事情。」為此,美國實施了叄步曲:一是由於中美政府之間沒有交流渠道,安排高級官員會晤,要費很多周折,時間也來不及,我們可以把中美大使級華沙會談揀起來,華沙會談延續了15年,現在已經中斷了兩年,此時恢復意義自然非比尋常。可以安排駐波蘭大使沃爾特·斯托塞爾馬上去辦。這就出現了斯托塞爾尾追中國駐波大使的戲劇性事件。二是要利用齊奧塞斯庫和葉海亞與中國的親密關系,頻頻傳遞我們期望和解的誠意。叄是為了遠水解近渴立竿見影,美國亮出了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中尚保留未及動用的一張牌——「用蘇聯已被破譯的密碼,發出向蘇聯本土134個城市、軍事要點、交通樞紐、重工業基地進行准備核打擊的總統指令。」

1969年10月15日晚7時許,心慌意亂的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報告:「剛才國家安全委員會報來兩個消息,一個是中國的導彈基地已經進入臨戰狀態,所有的地面導引站都已開通,這一點我們衛星收到的信號和拍攝的照片都已經證實。另一個是美國已經明確表示中國的利益與他們有關,而且已經擬定了同我們進行核戰的具體計劃。因為情況十萬火急,他們只是通報了消息,正式報告還要稍晚些送來。」勃列日涅夫不信:「美國會站到中國一邊?這簡直是天方夜譚。請馬上撥通駐美使館電話。」幾分鍾後,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寧大使向勃列日涅夫報告:「情況屬實,兩小時前我同基辛格會晤過,他明確表達了尼克松總統認為中國利益同美國利益密切相關,美國不會坐視不管。如果中國遭到核打擊,他們將認為是第叄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他們將首先參戰。基辛格還透露,總統已簽署了一份准備對我國130多個城市和軍事基地進行核報復的密令。一旦我們有一枚中程導彈離開發射架,他們的報復計劃便告開始。」聽完後,勃列日涅夫憤怒地喊道「美國出賣了我們」。

至於中國,正如10月15日晚柯西金待盛怒的勃列日涅夫稍為平靜後說的:「 也許美國的所謂核報復計劃是恐嚇,但中國的反擊決心是堅決的。雖然他們的核彈頭不多,但我們不可能在戰爭一開始就剝奪他們反擊的能力。更何況他們在四年前就進行過導彈負載核彈頭的爆炸試驗,其命中目標的精度是相當驚人的。而且他們有了防備,現在幾乎動員了全國所有的人都在挖洞。我們應該和中國談判 。」柯西金談話中的爆炸試驗是指1966年10月27日,中國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為2萬~2.5萬噸的原子彈,從數百千米外的雙城子發射到羅布泊的一次實彈實戰性原子彈爆炸。

1969年9月23日和29日,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前夕,中國先後進行了當量為2萬~2.5萬噸當量的地下原子彈裂變爆炸和轟炸機空投的當量約300萬噸的氫彈熱核爆炸。美國地震監測站、蘇聯地震監測中心,以及兩國的衛星幾乎同時收到了能量巨大的爆炸信號,尤其是蘇聯,十分清楚中國核爆炸的含意。美聯社播發的一篇評論頗具代表性,「中國最近進行的兩次核試驗,不是為了獲取某項成果,而是臨戰前的一種檢測手段」。10月20日,中蘇 邊界談判在北京舉行,由珍寶島事件引發的緊張對峙局勢開始緩和。20世紀中國的最後一次核危機隨之灰飛煙滅。

這篇文章讓我們很明白的看到國際社會對戰爭的影響有多大。

http://www.j55.cn/fanji/zhenbao/

㈣ 柯西金是什麼人物

柯西金(1904~1980)

Kosygin,Aleksey Nikolayevich

蘇聯政治家。蘇聯部長會議主席(1964~1980)。1919年加入紅軍,曾參加國內戰爭。內戰結束後去列寧格勒學習合作業務,1924年在西伯利亞加入共產黨。其後又在列寧格勒紡織學院學習,並成為列寧格勒一家大紡織廠的廠長和列寧格勒市議會主席。1939年當選蘇共中央委員。1940年成為人民委員會(1949年以後稱部長會議)副主席,主管消費品工業。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任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 。後任蘇聯財政部長和輕工業部長。1948年當選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1952年10月政治局改組為主席團時,他被降為候補委員。1953年I.V.斯大林逝世後,他失去蘇共中央主席團候補委員的地位,並一度被解除政府職務。1953年12月任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1956年12月再次被免職。1957年6月重新成為黨的主席團候補委員,再度恢復部長會議副主席職務。他與赫魯曉夫在經濟工作中密切合作。1959年3月~1960年5月任國家計劃委員會主席。後當選為黨的主席團正式委員,任蘇聯部長會議第一副主席。1964 年10月取代赫魯曉夫任部長會議主席,成為蘇聯政府實際的首腦。他批評赫魯曉夫在經濟問題上「主觀」和「外行」。不過,他在宣布蘇聯1966~1970年發展經濟五年計劃時,仍然堅持赫魯曉夫的注重消費品生產的方針,所不同的只是規定更加現實的指標而已。柯西金曾訪問法國和英國,表示蘇聯願意與資本主義國家和平共處。1967年6月到美國出席聯合國大會時,他與美國總統約翰遜會晤。20世紀70年代初期,柯西金與蘇聯共產黨第一書記勃列日涅夫、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波德戈爾內一起實行集體領導。但隨著勃列日涅夫權勢的增長,柯西金和波德戈爾內的作用逐漸削弱。1980年10月23日,勃列日涅夫宣布柯西金由於健康原因引退

㈤ 問一個歷史問題,為什麼珍寶島事件後蘇聯沒有乘勝追擊,吞並中國東北華北地區

上網查了,我認為1.蘇聯也吃虧了,2,美國有點支持我國。
1969年3月2日上午8時40分,中蘇兩國間積蓄已久的怨氣終於在邊境小島找到出口,珍寶島戰役打響;接著,在3月15日、17日中蘇先後在珍寶島共發生了3次較大規模的武裝沖突,沖突交戰呈膠著狀,炮彈與雪花齊飛舞,地雷與手榴彈交錯炸響。由於中方預先有準備,蘇方被毀坦克、裝甲車17 輛,蘇軍死58人,傷94人。顯然,蘇軍損失慘重,吃了大虧。
珍寶島事件發生之後,兩國4200多公里的漫長邊境火葯味濃郁,兩國關系空前緊張,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急著要與中國最高領導溝通。
柯西金打來熱線電話被拒
當時字面上中蘇是同盟國,中蘇兩國領導人之間的熱線電話依然還在,但久未使用。3月21日下午,柯西金給北京打熱線電話,要求同毛澤東緊急通話。中南海女話務員得知對方身份後,立場堅定地罵了他一通,說你這個蘇修頭子,不配和我們的偉大領袖通話!對方又說,那能否請周恩來總理接電話?那位女話務員斬釘截鐵地說,我們的周總理那麼忙,哪有時間跟你說話!然後,就把電話掛斷。毛澤東主席獲悉後批評說,電話是打給我的,怎麼不報告就拒絕了?周總理還指示,應對那位話務員進行批評教育。
不久,柯西金又打來電話,要求與周恩來總理通話。這次女話務員沒有掐斷電話,根據事先指示,將電話接到了外交部東歐司。東歐司的負責同志接了電話,盡管說話火葯味很濃,但算是有了一個正式答復:你們蘇聯共產黨已經變成了修正主義,中蘇兩黨已經斷絕了關系,但是你要和周總理談,我將報告總理和我國政府。
這樣,蘇聯就只能由外交一般渠道與中方接觸。1969年3月21日晚24時,蘇聯駐華臨時代辦緊急拜會外交部東歐司負責人,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受蘇共中央政治局委託,在幾小時之前電話與毛澤東主席聯系,但中方接電話的工作人員拒絕為他聯系,蘇方希望盡快與中方領導人取得聯系。
3月22日,周總理召集外交部負責人商議對策,決定以備忘錄形式答復甦方,備忘錄說:從當前中蘇兩國關系來說,通過電話方式進行聯系已經不適合了,如果蘇聯政府有什麼話要說,請你們通過外交途徑正式向中國政府提出。
隨即,周恩來將此次外交決策向毛澤東主席書面匯報:從21日晚(蘇聯莫斯科是下午)開始,蘇聯方面幾次向中方打聽毛澤東的電話號碼,蘇駐華使館也幾次找我外交部,說是「奉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命,有話要轉達」。同時,在珍寶島發現蘇軍在活動,並偵知蘇方在催促前沿行動,估計蘇當日有可能強占珍寶島,昨夜外交活動為故作姿態。與有關同志商定,著即「加強我岸兵力,火力部署,以逸待勞,准備後發制人」。同時商定以備忘錄形式答復甦聯臨時代辦,爭取主動。
毛澤東在周恩來的書面匯報上寫下批語:同意備忘錄的立場,即准備外交談判。林彪也圈閱了報告。中方於深夜23時45分約見蘇聯駐華臨時代辦,向其遞交了此份備忘錄。中蘇沖突箭在弦上。
核大戰一觸即發嗎?
同年8月,在新疆裕民縣鐵列克提地區又發生了流血沖突事件。西方趁機離間中蘇關系,炒作蘇聯領導人考慮對中國進行外科手術式核打擊,一次解決中國的核設置的所謂「秘聞」。8月28日,《華盛頓明星報》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則消息,題目是《蘇聯欲對中國做外科手術式核打擊》。文中說:「據可靠消息,蘇聯欲動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幾百萬噸當量的核彈頭,對中國的重要軍事基地——酒泉、西昌導彈發射基地,羅布泊核試驗基地,以及北京、長春、鞍山等重要工業城市進行外科手術式的核打擊。」這並不是臆想,珍寶島沖突爆發之後,蘇聯軍方高層反應十分強烈。以蘇聯國防部長格列奇元帥、部長助理崔可夫元帥等人為首的軍方強硬派主張「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威脅」,准備動用在遠東地區的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幾百萬噸級的核彈頭,對中國的軍事政治等重要目標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
8月20日,蘇聯駐美大使多勃雷寧奉命在華盛頓緊急約見了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博士,向他通報了蘇聯准備對中國實施核打擊的意圖,並徵求美方的意見。蘇聯的意圖非常明顯:在中美關系當時也很尖銳的情況下,如果蘇聯動手,讓美國至少保持中立。第二天一早,基辛格到白宮時,發現尼克松早已急不可耐:「說吧,亨利,碰上了什麼麻煩事?」基辛格拿出十幾張寫滿字的紙放到桌上說:「看看吧,蘇聯想對中國使用核武器。昨晚,多勃雷寧先生同我深談了一夜。克里姆林宮的幾個傢伙決定用核導彈一勞永逸地消除中國的威脅,現在他們來徵求我們的意見。」
尼克松在同他的高級官員緊急磋商後認為,西方國家的最大威脅來自蘇聯,一個強大中國的存在符合西方的戰略利益。蘇聯對中國的核打擊,必然會招致中國的全面報復。到時,核污染會直接威脅駐亞洲25萬美軍的安危。最可怕的是,一旦打開潘多拉盒子,整個世界就會跪倒在北極熊的面前。「我們能夠毀滅世界,可是他們卻敢於毀滅世界」。
經過磋商,美國認為:一是只要美國反對,蘇聯就不敢輕易動用核武器;二是應設法將蘇聯意圖盡早通知中國,但做到這一點很難,美中30年來積怨甚深,直接告訴中國,他們非但不會相信,反而會以為我們在玩弄什麼花招。最後決定「讓一家不太顯眼的報紙把這個消息捅出去,美國無秘密是人所共知的事實,勃列日涅夫看到了也無法怪罪我們」。
中國政府就此發表聲明,指出:假如一小撮戰爭狂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襲擊中國戰略要地,那就是戰爭,那就是侵略。7億中國人民就要奮起反抗,用革命戰爭消滅侵略戰爭。
毛澤東根據朱元璋當年「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九字箴言,提出了「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備戰方針,全國很快進入了「要准備打仗」的臨戰態勢,動員全國城市軍民齊上陣,集中力量修防空洞,北京等大城市開挖地下工事,防止蘇聯核襲擊和入侵成了當務之急。許多企業轉向軍工生產,國民經濟開始轉向臨戰狀態,大批工廠轉向交通閉塞的山區、三線,實行「山、散、洞」配置。
但同時,中國作為有核國家,蘇聯也害怕核反擊或中國的先發制人。
弔唁之意在會談
1969年9月3日,越南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胡志明逝世,中共中央當即決定派周恩來赴越弔唁。獲悉中國總理周恩來赴河內參加葬禮,蘇聯領導層決定派總理柯西金前往,屆時可與周總理會見。9月4日,以周恩來、葉劍英為正、副團長的中共代表團前往河內弔唁,並於當日返回北京。9月6日至10日,柯西金在越南參加了胡志明的葬禮。原來柯西金希望在那裡會見周恩來,但是周恩來來去匆匆,有意迴避。
9月6日,柯西金抵達越南首都,旋即轉告中國駐越大使館人員,蘇聯政府首腦希望回國途中經停北京,以便會見中國領導人。不知哪兒出了岔子,柯西金沒有等到中方答復。9月8日,李先念副總理率黨政代表團到河內參加胡志明的葬禮。中國代表團有一條指令:見蘇聯人不講話。李先念與蘇聯黨政代表團團長柯西金同時出現在胡志明追悼會上,彼此擦肩而過,連句問候的話都沒有,而在其他一些照面的場合,李先念看見柯西金也不說話。蘇聯方面通過蘇聯駐華代辦向中國外交部提出要求,柯西金希望返國途中在北京與周恩來總理會晤。柯西金臨走時通過越南方面再次把這個信息傳達給李先念,李先念立即向國內報告了這件事。周恩來向毛澤東匯報,毛澤東同意會談。李先念告訴越南的同志,周恩來總理同意在北京機場與柯西金見面。
9月11日晨,蘇聯駐中國臨時代辦葉利札韋京被緊急召到中國外交部,通知他中國同意在北京舉行中蘇兩國總理會談。這時柯西金的飛機已經從印度新德里飛到了蘇聯境內的塔什幹了,蘇聯代表團一行人正在那兒休整。
北京機場會談
蘇聯代表團在離開莫斯科之前,並沒有專門到中國去的計劃,從河內回莫斯科的路上,因為飛行上的需要,中途要在塔什干作短暫停留。因為是去河內參加胡志明的葬禮,又加上與中國代表團的少數幾次照面如同路人,蘇聯代表團成員們心情並不好。他們想放鬆放鬆,喝點兒啤酒之類的。正當大家圍著桌子坐下來,把酒瓶子打開後,突然,柯西金幾乎是沖了進來,向大家宣布:大家馬上集合,到飛機場去。
一個小時以後,蘇聯代表團已經起飛了。在飛機上,大家見飛機往東飛,都很奇怪,這是往哪兒飛呀?說是到伊爾庫茨克。原來計劃是回莫斯科,怎麼又要飛到伊爾庫茨克去了?柯西金這時把外交部第一遠東司司長賈丕才叫過去,告訴他發生了什麼事。
賈丕才向代表團宣布,飛機正在向中國飛行。這次去河內,勃列日涅夫要他無論如何與周恩來會談一下,表明蘇聯方面希望中蘇關系和緩的意見,利用飛回來時機在北京停留。本來從河內到北京的航線不長,結果卻繞了一大圈折至北京。柯西金叫隨行人員准備一下材料,主要是針對邊界問題。
9月11日上午,柯西金乘坐的飛機降落在北京機場,周恩來、李先念等在機場迎接。
一見面,周恩來同柯西金還是緊緊握手,以同志相稱。柯西金聲明,蘇聯領導人絕不願意為領土問題打仗。周恩來總理也立即向柯西金說明了中方的原則立場,周恩來嚴肅地指出,理論和原則問題的爭論,不應影響兩國的國家關系。
接著,雙方在飛機場候機樓西側的貴賓室舉行了會見,兩國總理在那裡進行了為時3小時又40分的坦率和求實的會談。會談、吃飯和休息都在機場。顯然,周恩來對談判有著全面充分的准備。
周恩來說:在邊界沖突問題上,中國是被動的。
柯西金說:你們說我們要打仗,我們現在國內的事情還搞不過來,為什麼要打仗?我們領土廣大,足夠我們開發。
周恩來說,邊界談判應在不受任何威脅的情況下舉行,要解決邊界問題,談判總要用些時間,在未解決前需要採取一些臨時措施。周恩來提出了3條建議:維持邊界現狀、避免武裝沖突、雙方武裝力量在爭議地區脫離接觸。但在什麼是「爭議地區」上發生了爭執,最後柯西金總結說:「爭議地區,就是你們說是你們的,我們說是我們的地區。」中蘇雙方遂將此問題擱置。
周恩來說,邊界發生沖突,責任不在我們,我們對此十分清楚。解決這一問題就意味著停止邊界武裝沖突,必須使雙方的武裝力量撤出有爭議的地區。我們兩國之間存在政治緊張局勢,美國開動了自己的全部宣傳機器,妄圖使我們兩國兵戎相見。蘇聯在遠東和哈薩克集結了部隊,你們飛機經常在那裡飛行,而我們卻沒有部署飛機。我們沒有主動在邊界製造沖突,以後也絕不會這樣做。我們試制核武器,只是為了打破對它的壟斷。在此我們聲明,我們在任何情況下也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
周恩來說:「你們調了那麼多軍隊到遠東,到底是誰想打仗?我們核武器的水平你們清楚。你們說要用先發制人的手段摧毀我們的核基地。」說到這里,周恩來的語調嚴峻了,「如果你們這樣做,我們就宣布,這是戰爭,這是侵略,我們堅決抵抗,抵抗到底!」
接著,周恩來緩和了語氣,問柯西金:「你說呢?柯西金同志。」
經過磋商,除了周恩來所說雙方武裝力量從爭議地區撤走之外,柯西金還補充了一條:雙方如有爭議,由雙方邊防部門協商解決。
中蘇總理機場會談,以4條臨時措施使一觸即發的緊張局勢緩和了下來。這4條臨時措施是:中蘇之間的原則爭論不應該妨礙兩國國家關系的正常化;兩國不應為邊界問題打仗,應通過和平談判解決;邊界問題解決前,應該首先簽訂關於維持邊界現狀、防止武裝沖突、雙方武裝力量在邊界爭議地區脫離接觸的臨時措施協議;同意恢復互派大使,重新發展雙邊貿易。這就是那個困難年代中蘇兩國總理的諒解。
周恩來還告訴柯西金,准備恢復中美大使級談判。柯西金聽到這里,感覺大事不妙,中美聯手將會置蘇聯於十分難堪的境地。
機場會談,雙方就重派大使、恢復兩國間政務電話、擴大貿易和改善兩國通車通航等問題達成了協議。最重要的成果是雙方決定10月份開始進行邊界談判。這次會見因為是蘇聯方面倡議舉行的,被稱為「機場會見」。
蘇聯人的性格是比較隨意的,談完以後,柯西金就指著蘇聯代表團隨行人員,包括賈丕才等人,打哈哈似的對周恩來說:是他們把事情搞壞了。像咱們這樣高級別的領導人,所有的問題可以在5分鍾之內得到解決。讓我們把所有的分歧都裝進麻袋裡扔進黑龍江去怎麼樣?周恩來裝做沒有聽見,沒有回應。
「柯西金鴨」
周恩來為柯西金准備好了一頓國宴便餐——名廚徐筱波的北京烤鴨,吃得柯西金連連稱贊,以致飛機已經發動了又停下來。後來柯西金座機被人戲稱「柯西金鴨」。
柯西金即將飛來時,中國首長灶4位掌廚師傅就接到通知,要求准備一席國宴規格便宴送機場烹制。總理指示:中蘇兩黨兩國關系敏感,宴席規格要高,要超過以往。
蘇聯客人口味,徐師傅再熟悉不過,他想起曾做過一道菜頗受蘇聯客人稱贊,那是他根據京蘇大菜系列其中一種創新而成,主料是全聚德烤鴨,經去骨細切,加工成鴨肉片,伴以甜面醬、芹菜、蘆筍、洋蔥爆炒,這道菜匯集全聚德烤鴨和南京鹽水鴨優點,色香味俱佳,只是不知取什麼名。
機場會客廳里周總理與柯西金已微露醉意,徐師傅大軸菜上桌。全聚德烤鴨素來蜚聲四海,徐師傅一番烹制,更顯巧奪天工之妙,只見厚薄均勻的烤鴨配以芹菜擺成的花朵,猶如一隻全鴨悠遊於花叢中,及至鴨片入嘴,又酥又脆,濃香四溢,柯西金連連翹指稱贊。
柯西金的圖—104客機已轟鳴發動,做升空准備。可不多會兒,轟鳴聲又停下來。工作人員跑來對徐師傅說:「趕快備料,再為客人做一份最後那道菜,烤鴨馬上就送來!」
原來,柯西金吃罷鴨片,嘴裡還說個沒完:「很好吃!很好吃!」周總理聽出話里意思,便問:「還想要吧?」「非常好,還想要。」柯西金毫不客氣。於是周總理立刻讓人通知廚師,同時傳令已經發動的飛機趕緊停下來。
核大戰之弦再次綳緊
9月11日,新華社作了低調報道:「國務院總理周恩來今天在首都機場會見了從河內參加胡志明主席葬禮回國途經北京的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柯西金。雙方進行了坦率的談話。」
中蘇一接近,美國就沉不住氣了,美國中央情報局向所屬有關情報部門發出指令,限期搜集柯西金在中國停留的詳細情況。
蘇聯內部有一部分人對華態度強硬,何況在珍寶島吃了敗仗,許多人反對柯西金緩和對華政策的意見,要求繼續對中國保持高壓政策。蘇聯駐聯合國代表團成員向一位美國代表揚言,蘇聯在軍事上具有對中國的壓倒優勢,如果中國對蘇聯的敵對態度繼續下去,一場軍事較量無法避免。蘇聯國防部第一副部長扎哈羅夫對外放風,說什麼蘇聯「戰略火箭部隊」已經做好准備,「隨時准備立即出動」,「出其不意地進行打擊」,「使敵人措手不及」。
9月16日,倫敦《星期六郵報》登載了蘇聯自由撰稿記者、實為克格勃新聞代言人的維克多·路易斯的文章,稱「蘇聯可能會對中國新疆羅布泊基地進行空中襲擊」。
對中國實施「外科手術式核打擊」的陰雲又一次籠罩中華大地。
美國明白,維克多的文章是對美國的一個試探,更是對中國的警示。
9月23日和29日,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20周年前夕,中國先後進行了當量為2萬——2.5萬噸的地下原子彈裂變爆炸和轟炸機空投的當量約300萬噸的氫彈熱核爆炸。美國地震監測站、蘇聯地震監測中心,以及兩國的衛星幾乎同時收到了能量巨大的爆炸信號,尤其是蘇聯,十分清楚中國核爆炸的含意。美聯社播發的一篇評論頗具代表性:「中國最近進行的兩次核試驗,不是為了獲取某項成果,而是臨戰前的一種檢測手段。」
10月15日晚7時許,柯西金向勃列日涅夫報告:「剛才國家安全委員會報來兩個消息,一個是中國的導彈基地已經進入臨戰狀態,所有的地面導引站都已開通,這一點我們衛星收到的信號和拍攝的照片都已經證實。另一個是美國已經明確表示中國的利益與他們有關,而且已經擬定了同我們進行核戰的具體計劃。因為情況十萬火急,他們只是通報了消息,正式報告還要稍晚些送來。」勃列日涅夫不信:「美國會站到中國一邊?這簡直是天方夜譚。請馬上撥通駐美使館電話。」幾分鍾後,大洋彼岸的多勃雷寧大使向勃列日涅夫報告:「情況屬實,兩小時前我同基辛格會晤過,他明確表達了尼克松總統認為中國利益同美國利益密切相關,美國不會坐視不管。如果中國遭到核打擊,他們將認為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他們將首先參戰。基辛格還透露,總統已簽署了一份准備對我國130多個城市和軍事基地進行核報復的密令。一旦我們有一枚中程導彈離開發射架,他們的報復計劃便告開始。」聽完後,勃列日涅夫憤怒地喊道:「美國出賣了我們!」
柯西金待盛怒的勃列日涅夫稍微平靜後說:「也許美國的所謂核報復計劃是恐嚇,但中國的反擊決心是堅決的。雖然他們的核彈頭不多,但我們不可能在戰爭一開始就剝奪他們反擊的能力。更何況他們在4年前就進行過導彈負載核彈頭的爆炸試驗,其命中目標的精度是相當驚人的。而且他們有了防備,現在幾乎動員了全國所有的人都在挖洞。我們應該和中國談判。」柯西金談話中的爆炸試驗是指1966年10月27日,中國用中程彈道導彈攜帶當量為2萬——2.5萬噸的原子彈,從數百千米外的雙城子發射到羅布泊的一次實彈實戰性原子彈爆炸。
在中國國內,林彪及軍委辦事組的黃永勝等人繼續對爆發大規模戰爭的可能性作出越來越嚴重的估計,認為大戰在即,蘇聯發動突然襲擊的時間可能在國慶節,也可能是在蘇聯代表團抵京的同時,亦即利用和談掩護大規模突然襲擊。如果這不是杯弓蛇影,那就是攪局。
9月30日,林彪視察北京南苑機場。當晚,他召集黃永勝、吳法憲等人開會,布置緊急戰備疏散問題。中央負責人及一些老同志陸續疏散離京,軍委辦事組撤到北京西郊辦公。林彪命令當晚立即疏散北京附近幾個機場的飛機,在跑道上設置障礙物,防止敵空軍機降,留在機場的值班人員配發武器,准備打敵之傘兵。
10月17日,林彪為「緊急備戰」疏散飛抵蘇州市。此時,他既沒有認真研究國際政治軍事形勢發展變化的特點,更沒有同中央其他領導人交換意見,過高地估計了蘇聯利用談判作煙幕對中國發動突然襲擊的可能性,於當天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軍委副主席和國防部長的身份,口授了6條命令。
10月18日,亦即蘇聯代表團抵京的前兩天,黃永勝等以「林副主席第一號令」為名,正式要求全軍進入緊急戰備狀態,指揮班子進入戰時指揮位置等。19日至20日,許多大中城市進行了緊急疏散或防空演習。10月中下旬,整個國家正處於臨戰狀態,戰備運動進入高潮。這個「第一號令」產生了很大的社會震動,中國的這一舉動,引起了全世界的嚴重關注,與中國接壤的一些國家也相應進入了戒備狀態。
戰爭並沒有爆發,毛澤東說了這樣一句話:「中蘇交戰了,給美國人出了個題目,文章好作了。」
中蘇畢竟開始了邊界談判
10月19日,以副外長庫茲涅佐夫為首的蘇聯代表團抵達北京,喬冠華副外長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在機場迎接。邊界談判一開始,雙方就因兩國總理諒解的內容發生爭執。中方堅持認為,雙方代表應首先就維持邊界現狀的臨時措施達成協議,然後轉入邊界走向談判;而蘇方的立場則是先著手談判邊界走向,拒絕討論兩國總理一致同意的維持邊界現狀的臨時措施協議。談判陷入僵局。
周總理親自領導和組織了此次邊界談判的准備,不定期地多次召集談判代表團成員開會。由於當時正處「文化大革命」時期,外交部黨委尚未恢復,這個代表團又集中了高級外交和軍事官員,所以就變成了總理身邊的一個重要外交、軍事參謀團。
1970年5月1日,同往年一樣,毛澤東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出席慶祝「五一」勞動節晚會。蘇方代表團副團長甘可夫斯基中將應邀參加了晚會並同毛澤東主席進行了交談。毛澤東主席問:你們的團長呢?甘可夫斯基答:庫茲涅佐夫團長奉命回國了,一個星期以後就會回來參加談判的。毛澤東主席說:幹嘛要急急忙忙回來?回來還不是吵架?甘可夫斯基說:蘇聯代表團到北京不是為了吵架的,我們是來爭論的。毛澤東主席說:爭論還不就是吵架!回來也好,要好好談判,談出個友好睦鄰關系來。要文斗,不要武鬥。